期刊文献+
共找到6,47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含降雨量修正的台风灾害下输电杆塔数据机理联合故障概率预测 被引量:1
1
作者 侯慧 徐海峰 +3 位作者 王少华 谷山强 王振国 苏杰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54-1662,共9页
针对以往研究往往侧重台风或暴雨等单一灾害下的输电杆塔故障,忽视了台风灾害携带暴雨共同威胁输电杆塔安全。为此建立含降雨量修正的台风灾害下输电杆塔数据机理联合故障概率预测模型,以准确预测台风与暴雨复合作用下输电杆塔故障概率... 针对以往研究往往侧重台风或暴雨等单一灾害下的输电杆塔故障,忽视了台风灾害携带暴雨共同威胁输电杆塔安全。为此建立含降雨量修正的台风灾害下输电杆塔数据机理联合故障概率预测模型,以准确预测台风与暴雨复合作用下输电杆塔故障概率。首先,在数据驱动部分,通过生成对抗网络(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GAN)解决数据量不足、数据信息不均衡等问题,并以支持向量回归、岭回归、随机森林、K近邻、极端随机树及自适应提升算法等6种机器学习算法预测输电杆塔故障概率。其次,在机理驱动部分,考虑降雨量对输电杆塔的影响,通过降雨雨压模型,计算降雨修正系数修正输电杆塔的故障概率。最后,以2022年登陆浙江省舟山市的台风“梅花”为例进行仿真验证,算例表明所提模型与实际情况更为相符,可精准地预测输电杆塔故障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灾害 降雨 输电杆塔 机器学习 生成对抗网络 故障概率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人员疲劳状态与不安全行为识别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华 吴立舟 +2 位作者 钟兴润 郭粮玮 崔煜馨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8-35,共8页
以提高塔吊操作的安全性和效率为案例,提出一种综合识别疲劳状态和不安全行为的方法,以实时发现驾驶员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通过摄像头捕获实时视频流,并对视频进行分析和预处理,提取关键信息,用于识别后续的疲劳和不安全行为;在疲劳状... 以提高塔吊操作的安全性和效率为案例,提出一种综合识别疲劳状态和不安全行为的方法,以实时发现驾驶员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通过摄像头捕获实时视频流,并对视频进行分析和预处理,提取关键信息,用于识别后续的疲劳和不安全行为;在疲劳状态识别方面,采用基于眼睛和嘴部状态的分析方法,重点监测眼睛开闭状态、眨眼频率及哈欠次数等生理指标;在不安全行为识别方面,结合计算机视觉与深度学习技术,实时检测驾驶员的潜在危险操作,从而确保及时发现安全风险。结果表明:经过优化后的YOLOv5-高效通道关注(ECA)模型在疲劳状态和不安全行为识别中性能得到显著提升;模型在测试集上的精确率和召回率均超过90%,展现出良好的识别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视觉 疲劳状态 不安全行为状态 塔吊驾驶员 YOLOv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R准则及相图法的风电结构动力屈曲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万润 范科友 杜永峰 《振动.测试与诊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4-272,409,410,共11页
为研究地震作用下风电结构的动力屈曲行为,提出一种基于B-R准则及相图法的风力发电塔筒结构动力屈曲分析方法。首先,以西北地区某2.0 MW风力发电机为原型,建立考虑叶轮及机舱偏心的集中质量有限元模型,对其在重力作用下的静力屈曲进行分... 为研究地震作用下风电结构的动力屈曲行为,提出一种基于B-R准则及相图法的风力发电塔筒结构动力屈曲分析方法。首先,以西北地区某2.0 MW风力发电机为原型,建立考虑叶轮及机舱偏心的集中质量有限元模型,对其在重力作用下的静力屈曲进行分析,并确定动力屈曲的考察部位;其次,选择14条天然地震动记录作为输入,结合增量动力分析,通过B-R准则考察选定节点的相对位移最大值,并绘制节点的相平面图,对塔筒结构的动力屈曲进行评价;最后,分类讨论了影响风电塔筒结构动力屈曲发生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基于B-R准则及相图法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判别动力屈曲;在地震动作用下风力发电塔筒门洞下部出现局部的塑性动力屈曲现象;地震下风电塔筒结构动力屈曲的发生与地震激起的塔筒模态和地震频谱的集中程度有关,且主要受几何非线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塔筒 动力屈曲 增量动力分析 B-R准则 相平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质岩层盾构掘进引起国保单位白塔振动预测与控制技术 被引量:2
4
作者 蔡袁强 谢况琴 +5 位作者 袁宗浩 孙宏磊 黄勇 曹秒凤 曹志刚 梁旭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64-1072,共9页
硬质岩层盾构掘进施工引起的环境振动会对邻近文物建筑产生不利影响。针对硬质岩层盾构掘进振源特性复杂和文物保护单位容许振动指标严苛的难题,基于之江路输水管廊隧道近距离侧穿白塔工程,系统介绍了一种基于实测与模拟相结合的振动反... 硬质岩层盾构掘进施工引起的环境振动会对邻近文物建筑产生不利影响。针对硬质岩层盾构掘进振源特性复杂和文物保护单位容许振动指标严苛的难题,基于之江路输水管廊隧道近距离侧穿白塔工程,系统介绍了一种基于实测与模拟相结合的振动反分析法,在此基础上开展了硬岩地层盾构掘进引起白塔振动响应预测分析,并分别从盾构施工参数和PVC空心减振屏障两方面进行白塔减隔振技术研究。结论如下:硬质岩层盾构掘进振源主要由盾构掘进过程中的刀盘转动、滚刀切削坚硬岩体诱发;盾构施工参数中掘进速度与振动响应表现出较好的相关性,降低盾构机掘进速度,振动响应全频段显著下降;PVC空心桩对中高频段具有较好的减振效果,在白塔范围内平均减振率可达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质岩层 盾构掘进 振动反分析 白塔 放大效应 PVC空心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风作用下主辅机共塔型空冷系统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高潮 赵强强 +7 位作者 万超 范烨 杨凯旋 荆涛 姚兆林 崔元永 肖文博 师进文 《热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5-144,共10页
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主辅机共塔间接空冷塔系统在夏季常规工况下不同环境风向、风速对机组流动换热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境风速从4 m/s增至16 m/s,迎风扇段压力增加,两侧扇段则压力降低,背风扇段内侧压力升高形成高温区,并在风速大于8m/... 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主辅机共塔间接空冷塔系统在夏季常规工况下不同环境风向、风速对机组流动换热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境风速从4 m/s增至16 m/s,迎风扇段压力增加,两侧扇段则压力降低,背风扇段内侧压力升高形成高温区,并在风速大于8m/s时高温区会减少,外侧压力降低,迎风背风段的压力变化大于两侧扇段,主机扇段总换热量降低,辅机扇段缓慢增加且受环境风影响较小;在不同环境风向下,当风向角为0°和180°时被遮挡的塔换热量会大幅升高,风向角为45°和135°时,两塔之间的部分扇段被阻挡,被遮挡的塔换热量会相对小幅降低,主机扇段的换热量最大值出现在环境风被完全遮挡的方位,辅机扇段换热量最大值出现在环境风向角90°处,即正对辅机扇段的方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冷系统 主辅机共塔 环境风速 环境风向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V波斜入射下进水塔-库水-地基系统地震响应分析
6
作者 郑晓东 张浩 +2 位作者 刘浩天 马静 张婷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5-123,共9页
为研究SV波三维斜入射作用下进水塔结构动力响应及动水压力变化规律,建立进水塔-库水-地基三维系统有限元模型。基于黏弹性人工边界及SV波三维波动方程,推导出SV波不同入射角度下的等效节点荷载,探究结构在不同入射角度下的地震动响应;... 为研究SV波三维斜入射作用下进水塔结构动力响应及动水压力变化规律,建立进水塔-库水-地基三维系统有限元模型。基于黏弹性人工边界及SV波三维波动方程,推导出SV波不同入射角度下的等效节点荷载,探究结构在不同入射角度下的地震动响应;同时与P波垂直入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进水塔的应力、横向位移均随SV波入射角度的增大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而竖向位移随角度增大而逐步增大;各迎水面动水压力随SV波入射角度增大而增大;当SV波0°垂直入射与30°(接近入射临界角)斜入射时,对进水塔的安全稳定存在影响。同比P波垂直入射,SV波对进水塔结构的危害程度更大。为此,开展SV波斜入射下进水塔结构动力响应分析,对同类工程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V波 进水塔 地震响应分析 ABAQU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桥塔中锚室焊接变形预测与工艺优化 被引量:1
7
作者 强斌 谢云杰 +4 位作者 雷电 杨洪 陈虎 郭红艳 李亚东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59-467,共9页
为优化钢桥塔中锚室的焊接工艺,减小焊接变形,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马鞍山公铁两用长江大桥钢塔中锚室的焊接过程进行了仿真模拟。与三维激光扫描所测实际焊接变形进行对比,仿真结果相对误差基本小于20%,验证了模拟的合理性。进而系... 为优化钢桥塔中锚室的焊接工艺,减小焊接变形,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马鞍山公铁两用长江大桥钢塔中锚室的焊接过程进行了仿真模拟。与三维激光扫描所测实际焊接变形进行对比,仿真结果相对误差基本小于20%,验证了模拟的合理性。进而系统分析了焊接方向、焊接顺序及边界约束对中锚室焊接变形的影响,建立了涵盖128组焊接变形的数据库。通过深度神经网络算法,对焊接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筛选,获得最优工艺组合,最大变形值较初始焊接工艺下的变形值降低约40%。优化后的焊接工艺能够有效减少焊接变形,提高制造精度,可为钢桥塔的实际焊接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桥塔中锚室 焊接变形预测 三维激光扫描 深度神经网络 焊接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震耦合作用下钢-预应力混凝土混合塔筒动力响应特征与结构优化
8
作者 邢国华 任泽鹏 +2 位作者 苗鹏勇 葛一鸣 黄娇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16-725,共10页
为探究风力发电塔筒结构在多种荷载作用下的响应特征,选取一座在役4.55 MW钢-预应力混凝土混合塔筒结构,基于Davenport谱生成顺风与侧向扰动脉动风荷载,并考虑典型地震动,通过Abaqus分析不同工况下的动力响应特征,明确结构薄弱部位,并... 为探究风力发电塔筒结构在多种荷载作用下的响应特征,选取一座在役4.55 MW钢-预应力混凝土混合塔筒结构,基于Davenport谱生成顺风与侧向扰动脉动风荷载,并考虑典型地震动,通过Abaqus分析不同工况下的动力响应特征,明确结构薄弱部位,并应用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对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脉动风荷载作用下塔筒位移沿高度分布均匀,最大塔顶位移角仅1/635,地震及风-震耦合作用下,塔筒TD2~C1变截面薄弱段的加速度、位移响应骤增致结构破坏;顺风与地震耦合下塔顶位移是单独地震作用下的1.47~1.74倍,考虑侧向扰流后,塔顶位移增大55.8%~86.9%;采用UHPC对塔筒薄弱段进行优化可有效提高结构整体受力性能,避免或延缓结构薄弱区局部失效导致结构整体倒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塔 钢-预应力混凝土塔筒 脉动风荷载 风-地震耦合 动力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混水塔爆破参数的安全校核及数值模拟验证分析
9
作者 刘涛 李洪伟 +4 位作者 刘伟 梁昊 吴延梦 黄昕旭 储亚坤 《工程爆破》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4-81,共8页
为实现复杂环境下38 m高配筋率钢混水塔的拆除爆破,充分考虑了水塔筒体直径小、筒壁薄、配筋率高、水塔底部结构复杂且不对称的结构特点,利用水塔原有门洞沿倒塌中心线设计对称卸荷槽、定向窗,爆破切口设计为圆心角230°、切口高度1... 为实现复杂环境下38 m高配筋率钢混水塔的拆除爆破,充分考虑了水塔筒体直径小、筒壁薄、配筋率高、水塔底部结构复杂且不对称的结构特点,利用水塔原有门洞沿倒塌中心线设计对称卸荷槽、定向窗,爆破切口设计为圆心角230°、切口高度1.5 m的正梯形切口,运用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水塔倒塌失稳进行安全校核,结果表明:通过优化的弯矩破坏准则对水塔倒塌失稳进行验算并运用ANSYS/LS-DYNA软件对水塔倒塌进行数值模拟,验证水塔爆破后在塑性角形成前不会发生下坐和后坐,确保了水塔可以顺利倒塌失稳并且定向倾倒,水塔实际倒塌过程与模拟倒塌过程一致,验证了爆破参数的安全性与数值模拟的实用性,可以为同类工程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拆除爆破 数值模拟 高配筋率钢混水塔 倒塌失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混凝土组合式塔筒的减振方案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申彦利 王高丰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6-124,共9页
为探究调谐质量阻尼器和分布式多重调谐质量阻尼器对于钢-混凝土组合式风电塔筒的震致振动的控制效果,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了钢混组合式塔筒的数值分析模型,基于不同类别场地环境下选取相应的地震波对3种结构进行相应的非线性时程分析... 为探究调谐质量阻尼器和分布式多重调谐质量阻尼器对于钢-混凝土组合式风电塔筒的震致振动的控制效果,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了钢混组合式塔筒的数值分析模型,基于不同类别场地环境下选取相应的地震波对3种结构进行相应的非线性时程分析,对比在不同场地环境下TMD对主结构的减振效果。计算结果表明,钢混组合式塔架在岩石、硬土场地和软弱土场地下地震响应更激烈;TMD结构能够有效地控制地震作用下钢-混凝土组合塔筒的振动,且D-MTMDs对震致振动控制效果优于STMD;结构对于岩石、硬土土场地环境下的控制效果略优于其他场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混凝土组合塔筒 地震响应 非线性分析 振动控制 分布式多重调谐质量阻尼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式起重机路径规划与三维虚拟吊运方法
11
作者 彭自强 贺子文 +3 位作者 梁莹 俞栋华 吴金池 王乾坤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0-59,共10页
针对快速扩展随机树算法路径点杂乱、搜寻效率低的缺点,提出一种适用于吊运路径规划的改进快速扩展随机树算法:引入概率偏向系数,基于代价函数对路径树结构父子节点重构布线,迭代得到渐进最优的规划路径;建立裁剪函数,规划路径生成后,... 针对快速扩展随机树算法路径点杂乱、搜寻效率低的缺点,提出一种适用于吊运路径规划的改进快速扩展随机树算法:引入概率偏向系数,基于代价函数对路径树结构父子节点重构布线,迭代得到渐进最优的规划路径;建立裁剪函数,规划路径生成后,参考路径的代价值动态剔除代价值更大的节点;最后基于贪心算法思想,剔除可行规划路径的冗余节点。基于数字化工程环境、吊运任务和塔机运动模型三要素,在Unity3D平台建立虚拟吊运方法,用三维建筑信息模型(BIM)描述数字化建造环境,吊运任务定义目标和碰撞检测参数,按真实参数建立的塔机运动模型负责完成动作转换和执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算法的平均采样点数仅为RRT算法的23.8%,平均路径点数仅为RRT算法的50%左右,路径长度较对照算法有所缩短。塔机在接近工程现场的虚拟环境中,利用改进RRT算法,自主搜寻更优避障路径,完成虚拟自主吊运,证明了方法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式起重机 路径规划 快速扩展随机树算法 虚拟吊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性强降雨条件下湿陷性黄土地区输电铁塔基础稳定性研究
12
作者 陈彬 吴家乐 +3 位作者 贾燕峰 楚明月 李飚 杨松林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12-725,共14页
持续性强降雨条件下黄土体水力梯度上升,土体由非饱和状态向饱和状态转变,容易导致黄土地区输电铁塔基础发生失稳问题。为研究降雨对湿陷性黄土地区铁塔基础稳定性的影响,基于非饱和土Mohr-Coulomb模型,计及土体的黏聚力、内摩擦角、密... 持续性强降雨条件下黄土体水力梯度上升,土体由非饱和状态向饱和状态转变,容易导致黄土地区输电铁塔基础发生失稳问题。为研究降雨对湿陷性黄土地区铁塔基础稳定性的影响,基于非饱和土Mohr-Coulomb模型,计及土体的黏聚力、内摩擦角、密度、泊松比与饱和度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构建考虑降雨入渗和应力场耦合的铁塔基础渗流-应力耦合模型。通过该模型揭示降雨条件下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水力特征时空演化规律,分析前峰型、后峰型、中峰型、均匀型降雨模式下的基础-土体空间应变与应力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在降雨总量和附加应力相同条件下,后两种降雨模式对湿陷性黄土地区塔基的扰动最为显著,基础的早期累积沉降量显著大于前锋型和后峰型降雨模式。降雨入渗过程中,入渗区土体竖向有效应力逐步降低,基础-土体界面的负侧摩擦阻力绝对值随之增大。对比分析湿陷性黄土地区掏挖式、灌注桩和阶梯型三种常用基础在降雨过程中的抗沉降性能,发现掏挖式基础因扩大头结构能有效延缓负摩阻力的发展,具有优异的抗湿陷性沉降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陷性黄土 输电铁塔基础 降雨条件 流固耦合 基础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对比学习的多阶段文献推荐双塔模型
13
作者 叶光辉 谭启韬 +2 位作者 武川 宋孝英 李松烨 《情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59-868,共10页
文献推荐是文献信息挖掘领域的重要研究主题之一。针对传统文献推荐方法难以有效应对长尾分布问题,以及无法充分捕获文献高维特征而导致推荐效果不佳的现状,本文提出一种融合对比学习的多阶段文献推荐双塔模型。首先,分别构建用户塔和... 文献推荐是文献信息挖掘领域的重要研究主题之一。针对传统文献推荐方法难以有效应对长尾分布问题,以及无法充分捕获文献高维特征而导致推荐效果不佳的现状,本文提出一种融合对比学习的多阶段文献推荐双塔模型。首先,分别构建用户塔和文献塔,以有效地提取和学习用户兴趣特征及文献内容特征。其次,为进一步提升模型对高维度特征的表征学习能力,设计包含召回层与精排层两个阶段的推荐机制。召回层用于快速过滤大量无关文献,以缓解长尾分布的影响;精排层则利用细粒度的用户个性化偏好进一步提升推荐准确性。在公开的CiteUlike-a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多阶段文献推荐双塔模型能够显著提高推荐效果,有效缓解文献推荐中的长尾分布问题,其性能优于传统的单阶段推荐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比学习 双塔模型 多阶段推荐 学术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高压输电杆塔在线监测设备的多级无线供电系统设计与一体化绝缘子装置研制
14
作者 张民 张鑫 +3 位作者 刘野然 李勇 何正友 吴宁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34-843,I0115,共11页
感应取电+多中继无线供电为高压输电杆塔在线监测设备提供了一种不受天气影响且安全稳定的新型供电方式。然而,目前多中继无线供电技术还缺少完整的系统设计和高压环境下的运行验证。为此,该文提出了一套面向35kV电压等级的多中继无线... 感应取电+多中继无线供电为高压输电杆塔在线监测设备提供了一种不受天气影响且安全稳定的新型供电方式。然而,目前多中继无线供电技术还缺少完整的系统设计和高压环境下的运行验证。为此,该文提出了一套面向35kV电压等级的多中继无线供电系统方案,并研制了具有无线电能传输功能的一体化绝缘子装置。首先,基于系统电路模型,以实现恒压输出和零相角输入为目标,设计了五线圈-多中继无线供电系统的补偿电容参数,并给出了功率变换电路设计方案;其次,给出了多中继线圈与环氧树脂绝缘子的一体化封装方案和封装流程,并制作了一套一体化绝缘子装置;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多中继无线供电系统的恒压特性,并且通过高压实验验证了融合多中继线圈的一体化绝缘子的绝缘性能以及在高压环境下实现无线能量传输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整套设备输出功率达到44.38W,传输效率达84.5%,一体化绝缘子装置满足35kV电压等级绝缘耐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杆塔在线监测设备 多中继无线供电 一体化绝缘子 恒压输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组装铝合金抢修塔地震易损性分析
15
作者 王多智 李天池 +1 位作者 于广滨 Chizhik Sergei 《地震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9-530,共12页
以快速组装铝合金抢修塔为研究对象,应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了抢修塔数值模型,确定了与基本周期对应的谱加速度Sa(T 1)为地震动强度指标、节间位移角ISDR为结构地震需求参数,采用极限状态划分方法建立了抢修塔概率地震需求模型。从美... 以快速组装铝合金抢修塔为研究对象,应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了抢修塔数值模型,确定了与基本周期对应的谱加速度Sa(T 1)为地震动强度指标、节间位移角ISDR为结构地震需求参数,采用极限状态划分方法建立了抢修塔概率地震需求模型。从美国太平洋地震中心数据库分别选取20条余震、主余震序列地震动记录,采用IDA分析方法得到结构的地震响应,评估了在余震、主余震序列地震动作用下抢修塔的易损性,分析了地震动入射角为0°和90°时抢修塔的抗震承载力。结果表明:①余震作用下,当地震动入射角为0°时,抢修塔遭遇多遇、基本地震作用下的倒塌概率很低,几乎为0,遭遇罕遇地震时的倒塌概率为43.9%;当地震动入射角为90°时,抢修塔遭遇多遇、基本及罕遇地震的倒塌概率都很低,几乎为0。②主余震序列地震动作用下,当地震动入射角为0°时,抢修塔遭遇多遇地震、基本地震及罕遇地震时的倒塌概率分别接近于0、2.8%和57.6%;当地震动入射角为90°时,抢修塔遭遇多遇地震、基本地震时的倒塌概率接近于0,遭遇罕遇地震时的倒塌概率为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组装铝合金抢修塔 概率地震需求模型 余震 主余震序列 地震易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塔斜拉桥主跨交叉索设置方式研究
16
作者 柴生波 张瑞琳 +1 位作者 王秀兰 郭昆 《重庆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1-132,共12页
为了提高多塔斜拉桥的结构刚度,提出了一种新型的主跨交叉索布置方式。通过分析交叉索对中塔的约束刚度公式,研究了约束刚度最大时,交叉索的设置位置,提出了主跨交叉索的非对称布置方式。建立三塔、四塔斜拉桥有限元模型,考虑拉索的垂... 为了提高多塔斜拉桥的结构刚度,提出了一种新型的主跨交叉索布置方式。通过分析交叉索对中塔的约束刚度公式,研究了约束刚度最大时,交叉索的设置位置,提出了主跨交叉索的非对称布置方式。建立三塔、四塔斜拉桥有限元模型,考虑拉索的垂度效应及结构大位移效应,分析了交叉索非对称布置对塔、梁变形及桥塔受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多塔斜拉桥的高跨比位于0.2~0.3之间,主跨交叉索距中塔的距离为0.7~0.76倍的跨长时,对中塔的约束刚度最大;在均布荷载作用下,与对称布置相比,三塔、四塔斜拉桥采用交叉索非对称布置时,中塔的塔顶水平位移分别减小10.8%、11.9%,加载跨的最大下挠减小3.3%、0.2%,主梁的一阶竖弯频率增大3.5%、6.4%,中塔的塔底弯矩减小14.1%、8.1%。非对称布置可明显提高交叉索对中塔的约束,增大结构刚度、改善中塔受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拉桥 多塔 交叉索 布置方式 约束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心荷载作用下斜拉桥混合塔结合段受力性能及传力机理研究
17
作者 孙颖 郑佳龙 +2 位作者 卓卫东 林道锦 苏绍铃 《工程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1-183,共13页
为探究斜拉桥混合塔结合段在偏心荷载作用下的受力特点及传力机理,以福安市栖云大桥混合塔的钢-钢壳混凝土结合段为研究对象,借助试验与数值分析手段,明确结合段在偏心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性能与传力机理,并对结合段传力效率的影响因素进... 为探究斜拉桥混合塔结合段在偏心荷载作用下的受力特点及传力机理,以福安市栖云大桥混合塔的钢-钢壳混凝土结合段为研究对象,借助试验与数值分析手段,明确结合段在偏心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性能与传力机理,并对结合段传力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参数分析。研究表明:后承压板式的斜拉桥混合塔结合段安全系数高,工作性能可靠,应力水平较低;竖向偏心荷载作用下,结合段受力性能符合偏心受压构件的受力特点,应变在截面上呈对称分布;结合段构件传力顺畅,荷载传递效率受承压板厚度及剪力连接件抗剪刚度的影响较大,传递效率随着承压板厚度或剪力连接件抗剪刚度的增大呈现先增大后趋于稳定的规律,当剪力键刚度增大至原设计抗剪刚度10倍以上或承压板厚度≥16 mm时,荷载传递效率基本保持不变;竖向偏心荷载在结合段内的传递存在明显的传力长度,超过该传力长度后,钢壳与填芯混凝土的承载比与结合段的截面刚度比基本接近,传力结束后钢壳与混凝土各自承担约50%左右的竖向荷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拉桥混合塔 结合段 受力性能 传力机理 模型试验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DBO-BP算法的覆冰状态输电塔应力与位移预测模型
18
作者 王彦海 李恩阳 +3 位作者 苗红璞 石习双 李书炀 周冬阳 《燕山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7-218,共12页
输电塔受大风和覆冰的作用极易发生塔材变形、塔身倾斜甚至倒塔现象,建立极端天气下输电塔状态预测模型,可以预判塔身关键部位受力和整体倾斜的变化趋势。本文提出一种基于IDBO-BP算法的覆冰状态输电塔应力与位移预测模型,首先利用Singe... 输电塔受大风和覆冰的作用极易发生塔材变形、塔身倾斜甚至倒塔现象,建立极端天气下输电塔状态预测模型,可以预判塔身关键部位受力和整体倾斜的变化趋势。本文提出一种基于IDBO-BP算法的覆冰状态输电塔应力与位移预测模型,首先利用Singer混沌映射与可变螺旋搜索策略对蜣螂优化算法进行优化,然后利用改进的蜣螂优化算法对BP神经网络的权值和阈值进行优化,得到覆冰状态下输电塔应力与位移预测模型;其次,采用有限元仿真计算,得到不同工况下输电塔的状态响应;最后,结合预测模型与仿真结果得到覆冰状态输电塔关键部位应力和塔头位移的预测值。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IDBO-BP较DBO-BP绝对平均误差下降了62.9%,平均相对误差下降了58.1%,均方根误差下降了60.2%,为覆冰状态下的输电塔自身杆件状态的安全性预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塔 BP神经网络 覆冰 改进蜣螂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eteodyn WT的复杂地形测风塔布置
19
作者 张照煌 计新宇 肖彧 《可再生能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9-75,共7页
风资源分析对于风电场的建立至关重要,而测风数据的获取是风资源分析的重要前提。测风塔的布置方案直接影响了测风数据获取的准确性。文章以复杂地形下某风电场为例,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使用Meteodyn WT软件对该风电场的风资源... 风资源分析对于风电场的建立至关重要,而测风数据的获取是风资源分析的重要前提。测风塔的布置方案直接影响了测风数据获取的准确性。文章以复杂地形下某风电场为例,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使用Meteodyn WT软件对该风电场的风资源情况进行了模拟。从不同数量、位置测风塔布置方案下的测风塔风速和风电场年发电量两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复杂地形下测风塔所能代表的范围极小,选取代表性测风塔时,须要对不同地形进行分区,建议使用多塔综合的方式;特殊地形下的测风塔不能作为整个风电场的代表性选择,但当出现遮挡或者跨地形的情况时,须要在该位置单独设立一座测风塔从而降低误差。该结果可为复杂地形下的测风塔选址和数量提供参考,从而提高风资源分析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eodyn WT 测风塔布置 复杂地形 发电量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临时转播塔结构优化设计方法
20
作者 邢国华 陆勇健 +1 位作者 苗鹏勇 陈思锦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69-479,共11页
针对临时转播塔结构用钢质量较大且设计过程精细化程度低的问题,提出模块化临时转播塔结构及其优化设计方法.所提设计方法将参数化建模与综合优化相结合,利用ANSYS建立结构参数化有限元模型,考虑结构设计参数在寻优过程中引起的风荷载变... 针对临时转播塔结构用钢质量较大且设计过程精细化程度低的问题,提出模块化临时转播塔结构及其优化设计方法.所提设计方法将参数化建模与综合优化相结合,利用ANSYS建立结构参数化有限元模型,考虑结构设计参数在寻优过程中引起的风荷载变化;采用初始替换、差异化、自适应遗传等5种策略提升浮点数编码遗传算法(FGA)的搜索能力和收敛性能,提出改进浮点数编码遗传算法(IFGA),综合优化临时转播塔结构的尺寸、形状和杆件布置形式,实现结构轻量化设计.工程实例的应用表明,模块化临时转播塔结构的力学性能良好;在结构轻量化方面,IFGA算法相较于FGA算法优化结果在用钢质量上降低18.9%,相较于学校算法、鲸鱼算法及改进灰狼算法具有更高的计算效率和寻优能力;建议的优化设计方法高效、可靠,能在确保结构安全的前提下较初始方案在用钢质量上降低3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优化 遗传算法 有限元 轻量化设计 临时转播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