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9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源不平衡数据下基于联邦学习的谐波减速器故障诊断方法
1
作者 王玉静 叶柏宏 +2 位作者 康守强 刘连胜 孙宇林 《仪器仪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17-329,共13页
针对工业机器人谐波减速器不同故障类别样本数量不平衡,以及单源信号获取信息往往有限,导致故障诊断准确率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多源不平衡数据下基于联邦学习的谐波减速器故障诊断方法。该方法通过对不同用户的多源信号做小波变换,将一... 针对工业机器人谐波减速器不同故障类别样本数量不平衡,以及单源信号获取信息往往有限,导致故障诊断准确率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多源不平衡数据下基于联邦学习的谐波减速器故障诊断方法。该方法通过对不同用户的多源信号做小波变换,将一维信号转换为二维图像,构建时频图数据集;利用改进的数据增强方法对不平衡数据集进行均衡处理;引入有效的通道注意力机制,并通过可学习的权重加权残差分支的输出,以增强模型对不同输入信号残差信息的适应性和对数据关键特征的提取能力;通过改进的多模态变分自编码器挖掘多源信号之间的互补信息进行特征融合,并采用焦点损失函数作为训练损失函数,使模型能够更关注错分频率较高的类别样本,构建多用户个性化本地模型;服务器端聚合用户端本地模型参数并更新全局模型,通过联邦学习保障用户端本地的孤岛隐私数据,从而对多源不平衡数据下谐波减速器进行故障诊断。通过搭建谐波减速器信号采集实验平台进行验证,所提方法能够有效提取谐波减速器多源不平衡数据的特征并实现信息融合,平均故障诊断准确率为98.8%,性能优于所对比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不平衡 多源信息融合 联邦学习 谐波减速器 故障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多源信息及图像特征泛化的空气质量检测
2
作者 王晓婷 崔雅博 刘丽娜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166-173,共8页
针对空气PM_(2.5)浓度检测过度依赖专业设备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合多源信息及图像特征泛化的空气质量检测算法。首先采用EfficientNet-B0作为主干网络对输入的大气可见光图像进行特征编码,将温度、湿度、风速、气压和光照强度等多源气... 针对空气PM_(2.5)浓度检测过度依赖专业设备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合多源信息及图像特征泛化的空气质量检测算法。首先采用EfficientNet-B0作为主干网络对输入的大气可见光图像进行特征编码,将温度、湿度、风速、气压和光照强度等多源气象信息映射为与大气图像对应的特征向量,并与大气图像特征进行拼接融合;然后利用全连接层将全局特征输出为标量,并利用损失函数检测出空气的PM_(2.5)浓度;最后在网络模型训练阶段,通过对大气图像不同尺度的特征进行随机泛化增强来丰富样本分布空间,使网络能够在有限的数据样本中学习到更多特征,从而有效改善了检测网络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设计的检测方法与几种主流的方法相比具有更高的检测精度和稳定性,在测试集上得到的RMSE和R-squared分别为21.55μg/m^(3)和0.923,通过对8个场景检测,得到结果的平均误差仅为5.2%,最大误差也仅为7.6%,能够适应各类极端大气污染环境的空气质量检测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质量 PM_(2.5)检测 卷积神经网络 多源信息 特征泛化增强 特征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机器人主动嗅觉气源定位方法研究综述
3
作者 何丽 杜洋鋆 +3 位作者 李知远 冉腾 肖文东 姚佳程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36-49,共14页
随着能源化工产业的发展,有毒有害气体泄漏事故日益受到公众关注,应用机器人主动嗅觉技术实现泄漏气体溯源与定位已成为研究热点之一。目前,大多数研究综述是针对某一类方法在气味源定位中的应用进行总结,未能全面地总结机器人主动嗅觉... 随着能源化工产业的发展,有毒有害气体泄漏事故日益受到公众关注,应用机器人主动嗅觉技术实现泄漏气体溯源与定位已成为研究热点之一。目前,大多数研究综述是针对某一类方法在气味源定位中的应用进行总结,未能全面地总结机器人主动嗅觉技术的发展历程与研究进展。重点对移动机器人主动嗅觉气源定位方法展开综述,针对气源定位中烟羽发现、烟羽跟踪、气源确认三大子任务,详细对经典算法、研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对机器人气源定位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针对当前机器人主动嗅觉研究中环境适应性不足、真实场景鲁棒性较差等问题,提出了多感官融合、烟羽跟踪算法优化及复杂环境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展望,为下一步移动机器人主动嗅觉气源定位研究提供了一定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嗅觉 气源定位 主动嗅觉 移动机器人 信息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钻井中地震资料高分辨率处理的多尺度智能融合与动态验证
4
作者 袁三一 许言午 +2 位作者 谢仁军 陈帅 袁俊亮 《石油勘探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07-617,共11页
针对钻井过程中的地震资料分辨率低导致井筒附近和钻头前方小尺度地质体刻画不精准问题,开展钻井场景下地震资料高分辨率处理技术和方法研究。将钻井场景下的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处理分为钻前处理、已钻井修正与随钻更新3个阶段,通过整合... 针对钻井过程中的地震资料分辨率低导致井筒附近和钻头前方小尺度地质体刻画不精准问题,开展钻井场景下地震资料高分辨率处理技术和方法研究。将钻井场景下的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处理分为钻前处理、已钻井修正与随钻更新3个阶段,通过整合不同阶段、不同空间范围和不同频率的地震资料、已钻井和随钻井信息,并利用人工智能建模方法,构建了一种多元信息融合的渐进式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处理技术,实现了简单高效的随钻信息更新。实例应用表明,随着多元信息的逐步加入,地震资料的分辨率和成像精度显著提升,薄层弱反射得以更清晰显示。随钻更新的地震信息在钻头前方地质体预测中展现出较高的应用价值,并通过测井、录井和钻井工程的多种数据验证,确保了高分辨率地震处理结果的保真性,为钻井工程提供了更清晰、更准确的地层信息,从而提升了钻井作业的安全性与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资料高分辨率处理 随钻更新 随钻测井 多元信息融合 薄层弱反射 人工智能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无人机视角的多源信息融合目标检测 被引量:3
5
作者 韩子硕 范喜全 +2 位作者 付强 马传焱 张冬冬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2-61,共10页
为提升复杂环境下面向无人机视角的目标检测效果,提出一种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目标检测算法。该算法以可见光和红外图像为输入,利用双支路Swin-Transformer结构分别提取两者多层级特征,并以自主学习的方式分层级融合两者特征,增进信息互... 为提升复杂环境下面向无人机视角的目标检测效果,提出一种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目标检测算法。该算法以可见光和红外图像为输入,利用双支路Swin-Transformer结构分别提取两者多层级特征,并以自主学习的方式分层级融合两者特征,增进信息互补。在此基础上,构建双向特征金字塔网络进一步深化浅层与深层特征融合,充分获取目标多尺度信息。最后,通过多个检测头在不同层级的特征图上独立预测目标,提升检测器性能。多个公开数据集的仿真和对比实验表明,所提算法不仅设定合理性能优越,且具备良好的鲁棒性和泛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信息融合 无人机 特征融合 目标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柴油机典型故障诊断方法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宝月 余永华 +4 位作者 曹炳鑫 叶剑平 马炳杰 尧阳烽 赵国旭 《内燃机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3-79,90,共8页
针对基于单一振动信号难以区分柴油机不同部件故障,提出一种基于t分布–随机邻近嵌入(t-distributed stochastic neighbor embedding,t-SNE)多源信息融合的故障诊断方法。首先,通过试验对柴油机故障仿真模型进行标定,基于仿真模型获取... 针对基于单一振动信号难以区分柴油机不同部件故障,提出一种基于t分布–随机邻近嵌入(t-distributed stochastic neighbor embedding,t-SNE)多源信息融合的故障诊断方法。首先,通过试验对柴油机故障仿真模型进行标定,基于仿真模型获取不同故障状态下的热工参数与缸盖振动,选取相关性低的热工参数,提取振动信号的时域和频域特征参数,并利用t-SNE将振动特征参数与热工参数进行融合降维,基于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方法对降维后的数据进行分类识别,构建柴油机故障诊断模型,最终取得了95.7%的故障识别准确率。与基于振动单一信号的故障诊断方法相比,多源信息融合能有效区分不同故障类别,提高柴油机故障识别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多源信息融合 t分布–随机邻近嵌入 故障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潜在影响力预测和多源信息融合的新兴技术识别方法
7
作者 张甜 陈进东 +2 位作者 周晓纪 孙胜凯 张永伟 《情报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34-142,133,共10页
[研究目的]针对新兴技术识别在前瞻性预测及单一数据源等方面的不足,提出基于潜在影响力预测和多源信息融合的新兴技术识别方法。[研究方法]首先,从“科学-技术”视角构建影响力评估指标体系,提出基于深度学习模型Bi-LSTM的潜在影响力... [研究目的]针对新兴技术识别在前瞻性预测及单一数据源等方面的不足,提出基于潜在影响力预测和多源信息融合的新兴技术识别方法。[研究方法]首先,从“科学-技术”视角构建影响力评估指标体系,提出基于深度学习模型Bi-LSTM的潜在影响力预测方法,识别未来短期、中期、长期具有高影响力的论文和专利;其次,利用LDA模型提取研究主题,聚类合并科学主题和技术主题,并基于主题演化网络和主题共现网络识别新兴技术;最后,通过新闻数据验证本文方法的有效性,并结合情感分析挖掘公众诉求。[研究结果/结论]以碳中和领域为例,基于本文提出的新兴技术识别方法,识别得到未来短期、中期、长期新兴技术共7项,实验结果验证了潜在影响力预测方法在识别高影响力研究中的有效性,以及融合多源信息的新兴技术识别方法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兴技术识别 多源数据 潜在影响力预测 多源信息融合 主题分析 碳中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适应一致性多域协同异步多目标跟踪方法
8
作者 丁昌文 周荻 +1 位作者 李思远 李博晟 《宇航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75-1482,共8页
针对空天地一体多域协同多源信息融合中的探测平台异步问题,提出了一种自适应一致性多目标跟踪方法。首先,构建地基雷达、预警机和天基卫星的跟踪模型,采用标签多伯努利滤波器进行本地多目标跟踪。其次,各探测平台根据所定义的一致后验... 针对空天地一体多域协同多源信息融合中的探测平台异步问题,提出了一种自适应一致性多目标跟踪方法。首先,构建地基雷达、预警机和天基卫星的跟踪模型,采用标签多伯努利滤波器进行本地多目标跟踪。其次,各探测平台根据所定义的一致后验时间进行前向预测,将本地标签多伯努利多目标概率密度时间对齐。随后,从广义协方差交叉的角度,根据时间对齐后的本地多目标概率密度,推导得出具有解析形式的异步融合指标函数,构建基于异步比率的自适应一致性动态融合策略,进行一致性分布式融合。最后,仿真结果表明,该自适应一致性融合方法能够在各探测平台异步情况下成功实现多目标跟踪,具有更高的跟踪精度和更好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信息融合 多目标跟踪 标签多伯努利滤波器 异步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连续小波和TransXNet三相异步电机故障诊断
9
作者 谢锋云 王阳 +3 位作者 肖乾 樊秋阳 孙恩广 宋成杰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83-1898,共16页
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DL)应用于推动智能故障诊断的发展,带来了显著的性能提升。然而,现有方法大多无法捕捉机械设备的时间信息和全局特征,无法收集到足够的故障信息。同时,由于运行环境复杂恶劣,单源故障诊断方法难以稳定、广泛地... 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DL)应用于推动智能故障诊断的发展,带来了显著的性能提升。然而,现有方法大多无法捕捉机械设备的时间信息和全局特征,无法收集到足够的故障信息。同时,由于运行环境复杂恶劣,单源故障诊断方法难以稳定、广泛地提取故障特征。因此,提出一种基于多源信息融合(multi-source information fusion,MSIF)的连续小波和TransXNet三相异步电机故障诊断新方法,通过提取和整合丰富的特征来提高诊断性能稳定性。首先,搭建三相异步电机故障实验平台,使用加速度传感器与电流传感器采集电机多种工况下的振动信号与电流信号,获得多源信号;其次,提出一种新的轻量级混合网络模块:双动态令牌混合器(dual dynamic token mixer,D-Mixer),其可以动态地利用全局和局部信息,同时注入大的感受野和强大的归纳偏差,而不牺牲输入依赖性,提高了特征提取能力。提出多尺度前馈网络(multi-scale feed-forward network,MS-FFN),在前馈网络中进行多尺度特征聚合。通过交替使用D-Mixer和MS-FFN,构建一种新型的混合CNN-Transformer网络:TransXNet;然后,利用连续小波变换将多源信号进行时频变换,提出数据级融合策略获得多源信息图,将多源信息图输入到TransXNet中进行特征分割以及聚合以完成特征提取,以训练并验证所提出的TransXNet有效性;最后,使用多源测试样本来验证所提出方法的诊断性能。结果表明,基于TransXNet强大的特征提取能力,识别准确率达到100%。通过对比调整兰德指数、归一化互信息、F1分数和准确率4个评价指标以及抗噪性分析,得出所提方法优于目前故障诊断领域最先进的方法(state of the art,SOTA),在故障诊断领域具有很好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机 多源信息融合 连续小波变换 TransXNet 故障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智能感官多源信息融合技术的枳壳干燥特性分析与品质综合评价
10
作者 熊耀坤 张芹 +5 位作者 杨辉 谢敏 陈宇欢 杨思 肖雄 张华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310-321,共12页
目的:探究不同干燥方式下枳壳干燥特性及其对品质的影响,获得干燥效率和品质双目标下的工艺最优解。方法:以真空冷冻干燥为对照,探究热风干燥、真空干燥、微波干燥、红外干燥下枳壳干燥动力学和物性参数,利用7种干燥经验模型(Midilli、L... 目的:探究不同干燥方式下枳壳干燥特性及其对品质的影响,获得干燥效率和品质双目标下的工艺最优解。方法:以真空冷冻干燥为对照,探究热风干燥、真空干燥、微波干燥、红外干燥下枳壳干燥动力学和物性参数,利用7种干燥经验模型(Midilli、Lewis、Page、Modified Page、Logarithmic、Overhults、Two terms Exponential)对其干燥过程进行模型拟合与验证,确定不同干燥方式下枳壳的水分有效扩散系数(Deff);运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酶标仪、电子鼻、电子舌和色差仪获得样品的挥发性成分、总酚、总黄酮含量、抗氧化能力与智能感官等多维度信息;采用主成分分析、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等多源信息融合技术对枳壳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Midilli模型参数的拟合度最高,热风干燥、真空干燥、微波干燥、红外干燥下枳壳的有效水分扩散系数分别为1.55×10-7、1.00×10-7、1.62×10^(-5)、5.67×10^(-6)m^(2)/s,符合干燥时间和干燥速率变化规律;共检测到64种挥发性化合物,20种为共有成分,其中真空干燥下(+)-柠檬烯(71.17%)、月桂烯(4.02%)、罗勒烯(1.68%)含量最高,而芳樟醇(10.13%)在真空冷冻干燥下的含量最高;电子鼻和电子舌结果表明干燥方式能明显区分枳壳的气味;微波干燥下枳壳对总酚(113.72±6.75 mg GAE/g)、总黄酮(17.74±0.75 mg RE/g)的保留和清除DPPH自由基(4.23±0.60 mmol TE/g DW),总抗氧化能力(0.27±0.03 mmol Fe2+/g DW)最好,味道与色泽保存最好。结论:综上所述微波干燥更适用于枳壳的干燥加工,能有效提高枳壳的综合品质,该研究为探索枳壳最佳干燥方法和综合品质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枳壳 干燥效率 挥发性成分 智能感官 多源信息融合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外星表探测器着陆-巡视自主导航技术研究进展
11
作者 李茂登 张兴华 +5 位作者 丁运来 范项媛 张兵 徐超 张天柱 杨文飞 《深空探测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0-123,M0001,M0002,共16页
结合国内外天体探测工程实践经验,详细分析了地外星表探测与科研任务对自主导航技术的迫切需求。基于这些需求,回顾了月球、火星及小天体探测器在着陆与巡视任务的相关工程实践,并针对这些任务中存在的极端光照干扰、粉尘遮蔽效应、复... 结合国内外天体探测工程实践经验,详细分析了地外星表探测与科研任务对自主导航技术的迫切需求。基于这些需求,回顾了月球、火星及小天体探测器在着陆与巡视任务的相关工程实践,并针对这些任务中存在的极端光照干扰、粉尘遮蔽效应、复杂地貌特征等环境挑战,深入探讨了着陆-巡视自主导航技术的难点。在此基础上,对自主导航涉及的障碍检测、自主定位和轨迹规划等关键技术进行了系统归纳与总结,并展望了地外星表探测器着陆与巡视导航技术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信息融合自主导航 探测器着陆与巡视 障碍检测 自主定位 轨迹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信息融合的步态侦查技术研究
12
作者 冯磊 赵兴春 周扬钧 《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3-81,共9页
当前复杂刑事案件呈现出多要素耦合、动态演化的系统性特征,其侦查过程面临非线性信息整合的挑战。犯罪嫌疑人通过换装换鞋、面部遮挡、姿态伪装等反侦查手段,并结合复杂环境干扰,导致视频结构化、人脸识别等单一视频技术手段的实战效... 当前复杂刑事案件呈现出多要素耦合、动态演化的系统性特征,其侦查过程面临非线性信息整合的挑战。犯罪嫌疑人通过换装换鞋、面部遮挡、姿态伪装等反侦查手段,并结合复杂环境干扰,导致视频结构化、人脸识别等单一视频技术手段的实战效能显著降低。为解决这一问题,聚焦嫌疑人识别与追踪的实际需求,突破单一模态的识别瓶颈,融合视频结构化、人脸识别、步态识别等多源信息,提出以步态识别为核心的多信息融合视频侦查体系,实现嫌疑人行为模式与身份特征的双重刻画,为提升身份识别能力与复杂案件侦破效率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案件 多源信息 步态识别 融合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顾及路网与轨迹多模特征的导航属性关联关系分析
13
作者 张彩丽 向隆刚 +3 位作者 李雅丽 周雨石 刘珍 鲁春阳 《测绘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0-126,共7页
道路网的几何和拓扑信息固然重要,但缺乏道路等级、车道数和限速等导航属性信息将严重制约路径规划、车辆导航、位置服务等道路网核心应用的实施。本文在道路网静态结构特征基础上,顾及轨迹数据动态连接特征,以分层、渐进的方式探索道... 道路网的几何和拓扑信息固然重要,但缺乏道路等级、车道数和限速等导航属性信息将严重制约路径规划、车辆导航、位置服务等道路网核心应用的实施。本文在道路网静态结构特征基础上,顾及轨迹数据动态连接特征,以分层、渐进的方式探索道路段等级、限速及车道数之间的关联关系,挖掘了一些潜在的道路等级、车道数和限速的分类方法。首先,对轨迹和路网进行了预处理,实现轨迹点与路段之间的连接;然后,以路段为分析单元,设计路网和轨迹的多元多阶特征;最后,分析总结可能的道路等级、车道数和限速分层递进识别方法。以武汉和西安为例的试验结果表明,本文的探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 众源轨迹数据 多模特征融合 导航属性信息 层级关系 道路邻接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超大城市极端暴雨易涝区识别——以深圳市福田区为例
14
作者 张宗嘉 胡泽安 +5 位作者 刘琪玉 赖洁蓉 田林灵 崔文惠 杨丽丽 郭君 《灾害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5-70,共6页
极端暴雨时空非线性及城市地表下垫面空间异质性导致城市内涝成灾机理复杂,超大城市极端暴雨易涝区识别是亟待解决的难点问题。传统方法从多因素角度量化内涝影响指标,缺少水动力学和多源数据支撑。三防指挥部目前主要基于城建设计规划... 极端暴雨时空非线性及城市地表下垫面空间异质性导致城市内涝成灾机理复杂,超大城市极端暴雨易涝区识别是亟待解决的难点问题。传统方法从多因素角度量化内涝影响指标,缺少水动力学和多源数据支撑。三防指挥部目前主要基于城建设计规划和历史内涝灾情识别易涝区和高风险区,但超大城市发展复杂多变,新建城区缺乏历史灾情数据,导致易涝区识别不准。该文基于超大城市内涝成灾机理及影响因素,开发多源信息融合的极端暴雨易涝区识别方法,从多源数据、模型机理、模型参数、模拟计算等多层进行实时产汇流模拟和排水评估,实现大尺度的易涝区识别,有助于各级三防部门提前应急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涝灾害 超大城市 多源信息融合 易涝区 极端暴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数据信息融合的透明地质保障系统研发及应用——以唐家会煤矿为例
15
作者 高耀全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92-102,共11页
透明地质作为智能开采的核心技术支撑,目前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主要局限于静态探测手段,缺乏对复杂开采环境下实时灾害的有效应对能力。以唐家会煤矿为实践背景,基于云边端协同架构构建了包含地质钻探数据、物探数据、水文数据、随掘/... 透明地质作为智能开采的核心技术支撑,目前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主要局限于静态探测手段,缺乏对复杂开采环境下实时灾害的有效应对能力。以唐家会煤矿为实践背景,基于云边端协同架构构建了包含地质钻探数据、物探数据、水文数据、随掘/随采动态探测数据的多源数据矢量网络和多功能集群服务及数据库的技术架构,实现地质信息透明化与多源数据融合;针对唐家会煤矿奥灰带压开采的水害隐患,研发了集成地表模型、智能钻探信息三维反演及地质模型等功能的可视化平台,实现地质数据的数字化分类存储与三维动态更新;同时,研发了采掘期间地震和防治水智能监测与感知分析系统,融合井上下一体化水文智能在线监测、微震监测应力变化及电法异常数据,通过三维水文地质模型动态更新实现掘进与回采面前方突水风险预测预报与防治水工程效果评估,形成水害防控为核心的透明地质保障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数据 信息融合 透明地质 保障系统 智能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信息融合和集成学习的薄壁件铣削加工变形误差预测
16
作者 尹佳 郑健 +2 位作者 刘尧 贾保国 段晓蕊 《中国机械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61-1268,共8页
在实际加工过程中,薄壁件加工精度易受到切削力、强迫振动、颤振、工件几何特征、材料等因素影响,导致薄壁件变形难以预测和控制。提出了一种多源信息融合的薄壁件铣削加工变形误差预测方法,融合加工过程信息和振动信号等数据,基于Stack... 在实际加工过程中,薄壁件加工精度易受到切削力、强迫振动、颤振、工件几何特征、材料等因素影响,导致薄壁件变形难以预测和控制。提出了一种多源信息融合的薄壁件铣削加工变形误差预测方法,融合加工过程信息和振动信号等数据,基于Stacking集成学习思想构建薄壁件铣削加工变形误差预测模型,并进行了实验验证。对比实验表明,相比于常规数据驱动方法,所构建模型的鲁棒性和准确度更高,实用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壁件 铣削加工 变形误差 多源信息融合 集成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井下无人驾驶建图与定位方法
17
作者 杜军 李航 李坤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8-95,共8页
由于煤矿井下环境恶劣,基于单源里程信息的建图方法易出现偏移、遮挡、缺失语义特征等现象,现有主流定位算法应用于煤矿井下时存在定位失准等现象。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井下无人驾驶建图与定位方法。采用基于多源... 由于煤矿井下环境恶劣,基于单源里程信息的建图方法易出现偏移、遮挡、缺失语义特征等现象,现有主流定位算法应用于煤矿井下时存在定位失准等现象。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井下无人驾驶建图与定位方法。采用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RTAB−Map算法建图,通过融合点云与图像信息,显著降低建图偏移,提高特征捕捉能力;采用自适应蒙特卡罗定位(AMCL)算法实现精准定位,结合激光雷达与运动信息,利用粒子滤波、位姿预测与重采样实现自适应定位,减少定位失准和建图漂移问题。仿真及试验结果表明:相较单一轮式里程计,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RTAB−Map建图相对误差绝对值缩减到1%以内,地图匹配度更高,提升了建图可靠性;基于AMCL算法的定位粒子能够在2 m内迅速收敛,满足无人驾驶辅助运输车辆的定位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下无人驾驶 SLAM 多源信息融合 RTAB−Map算法 AMCL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隧道施工综合安全动态评估技术研究
18
作者 彭浩 韩玉 +7 位作者 梁铭 解威威 朱孟龙 宋冠先 黄能豪 吴梦岚 曾农键 解韫泽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893-1902,共10页
针对当前隧道施工安全评估体系静态割裂、安全信息多源性不足以及评估方法可靠度难以保障等现状,提出一种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隧道施工综合安全动态评估技术及工程应用体系。整体以多维多尺度为理念,将隧道施工周期划分形成勘察设计、超... 针对当前隧道施工安全评估体系静态割裂、安全信息多源性不足以及评估方法可靠度难以保障等现状,提出一种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隧道施工综合安全动态评估技术及工程应用体系。整体以多维多尺度为理念,将隧道施工周期划分形成勘察设计、超前预测与开挖监测3个逐一嵌套尺度,以及各自尺度下地质、施工和预测3个安全信息来源维度以形成多源信息评估指标体系,该体系可满足匹配施工进度的勘察设计、超前预测尺度下的两项总体安全评估以及开挖监测尺度下的多种专项施工安全评估需求。同时为提高安全评估结果的合理性与可靠度,以D-S证据理论为融合框架,分别利用区间欧氏距离法以及平均证据法,对其过程涉及的分配概率计算及证据冲突合成进行优化。最后以实际隧道工程为例,阐述了该综合安全动态评估方法及体系的实施过程,结果显示评估结果与实际现场情况吻合,且通过讨论、对比与检验进一步论证了其合理性与可靠度,可为隧道施工安全评估与管控提供参考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施工安全评估 多源信息融合 证据理论 多策略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单子集焦元冲突证据的融合方法
19
作者 周诚 徐达 曹振地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062-3070,共9页
为有效融合多源数据以充分利用多源数据信息,针对只包含单子集焦元证据的多源数据融合时存在证据冲突的问题,提出了面向单子集焦元冲突证据的融合方法。综合考虑证据间的关联性和证据本身的不确定性2个方面,引入夹角余弦度量证据间的冲... 为有效融合多源数据以充分利用多源数据信息,针对只包含单子集焦元证据的多源数据融合时存在证据冲突的问题,提出了面向单子集焦元冲突证据的融合方法。综合考虑证据间的关联性和证据本身的不确定性2个方面,引入夹角余弦度量证据间的冲突程度来修正冲突系数和Jousselme距离的不足,利用冲突系数和信息熵的组合构造判断规则对证据进行分组,结合证据的支持度和可信度共同修正证据,进而实现单子集焦元冲突证据的有效融合。以4种典型冲突悖论为数值案例,验证了所提方法有效可行,且融合性能优于传统证据融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数据融合 单子集焦元 冲突证据 夹角余弦 信息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实时测量系统应用探索
20
作者 吴念辉 饶登峰 +3 位作者 吕凯 黄育华 谢运斌 陈杰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37-141,共5页
针对建筑工程中BIM技术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融合及工程应用实施层面存在的动态测量能力不足、数据同步性与系统实时联动性欠缺等问题,开发一套多源数据融合的实时测量系统。该系统集成实时智能化放样技术、多源模型可视化分析技术以及... 针对建筑工程中BIM技术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融合及工程应用实施层面存在的动态测量能力不足、数据同步性与系统实时联动性欠缺等问题,开发一套多源数据融合的实时测量系统。该系统集成实时智能化放样技术、多源模型可视化分析技术以及BIM协同支持模块,实现了激光点云、BIM模型与测量机器人的高效融合。通过测量机器人获取施工现场的实时数据,并与扫描点云及理论模型进行对比纠偏,为现场决策提供技术依据。实际项目验证表明:该系统实现了实测点云、BIM设计模型和实时采集数据的灵活融合,在项目施工、设计与管理等不同阶段均能发挥作用,促进跨部门协同作业,提高工作效率和成果质量,为施工项目的全流程管理提出了新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数据融合 实时测量系统 BIM 三维激光点云 测量机器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