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剂施用下的土壤降酸培肥效果——基于中国酸性土壤改良研究的Meta分析
1
作者 明润廷 万方 +4 位作者 那立苹 吴海程 王薇 谭文峰 伍玉鹏 《土壤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00-410,共11页
为了准确评估土壤改良剂施用对中国酸性土壤的降酸培肥效果,对127篇已发表的相关文献进行了Meta分析,明确了酸性土壤改良剂施用对土壤酸度、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改良剂在极强酸性土壤(pH≤4.5)中的降酸效果最好,施用后... 为了准确评估土壤改良剂施用对中国酸性土壤的降酸培肥效果,对127篇已发表的相关文献进行了Meta分析,明确了酸性土壤改良剂施用对土壤酸度、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改良剂在极强酸性土壤(pH≤4.5)中的降酸效果最好,施用后土壤pH增幅达14.39%,土壤交换性铝和交换性酸的削减率分别为68.61%和69.90%。改良剂本身的pH和碱度是影响改良剂降酸效果的主要因素,其中以石灰类改良剂降酸效果最好,施用后土壤pH增加18%,交换性酸减少75.81%。改良剂本身的养分含量和施用量是影响改良剂培肥土壤的主要因素,其中有机肥类改良剂施用对土壤速效氮、有效磷的提升效果最好(分别为60.16%和135.30%),生物质炭类改良剂对土壤速效钾和有机质的提升效果最好(达75.52%和76.02%)。施用改良剂通过降低土壤酸度、增加土壤肥力达到增产的效果,其中以生物质炭类改良剂的增产效果最好(达78.23%)。综上,对于强酸性土壤建议施用石灰、高碱度生物质炭等高pH、高碱度改良剂;对于酸性且有机质含量较低的土壤建议施用高碱度有机肥、生物质炭等改良剂;对于酸性且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土壤建议施用生物质炭、矿物类改良剂;而对于弱酸性土壤,建议施用普通有机肥。未来有必要进一步加强无机类和有机类改良剂的配合施用研究,以此获得较好的酸性土壤改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土壤 土壤改良 改良剂 土壤肥力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肥替代化肥对土壤性质及番薯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2
作者 严佳琦 洪磊东 +3 位作者 方玉仙 汪妹云 洪春来 姚燕来 《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57-61,共5页
为探究有机肥替代化肥对土壤性质及番薯生产的影响,该研究针对番薯的养分需求特性,按照等氮替代的方法施用有机肥,对土壤理化性质、番薯产量及品质等指标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仅施用化肥的对照组,商品有机肥及生物有机肥等氮... 为探究有机肥替代化肥对土壤性质及番薯生产的影响,该研究针对番薯的养分需求特性,按照等氮替代的方法施用有机肥,对土壤理化性质、番薯产量及品质等指标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仅施用化肥的对照组,商品有机肥及生物有机肥等氮替代化肥显著(P<0.05)提高土壤pH值,且在添加15 kg生物有机肥的处理中,土壤速效钾含量增加62.4%。同时,不同化肥减量处理并不会对番薯产量造成显著影响,但番薯块根中的全钾含量均得到显著(P<0.05)提升。其中,15 kg生物有机肥添加处理中的全钾含量增幅达53.1%。以上研究为有机肥替代化肥的应用推广及番薯产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有机肥 化肥减量 番薯 产量与品质 土壤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田土壤地力提升和固碳减排协同研究进展
3
作者 胡明成 邱子健 +1 位作者 王洲章 申卫收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5-286,共12页
粮食安全和全球气候变化是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两大主要挑战。在当前缓解气候变暖和保障粮食安全的大背景下,农田土壤面临着生产力提升和固碳减排的双重压力,促进农田土壤地力提升和固碳减排协同发展,对世界各国应对气候变暖和粮食安全... 粮食安全和全球气候变化是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两大主要挑战。在当前缓解气候变暖和保障粮食安全的大背景下,农田土壤面临着生产力提升和固碳减排的双重压力,促进农田土壤地力提升和固碳减排协同发展,对世界各国应对气候变暖和粮食安全问题意义重大。当前,农田地力提升与固碳减排之间的协同研究尚未形成系统、全面的科学理论,相应的协同技术、产品研发和协同技术模式应用较为缺乏。为此,本文综述了农田土壤地力提升和固碳减排的研究进展,指出了二者协同发展的研究现状及促进二者协同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措施。本文将为耕地产能提升和减缓气候变化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为促进农业生产提质增效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粮食安全 地力提升 固碳减排 土壤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果园有机质含量的措施
4
作者 李岩明 《果树资源学报》 2025年第1期95-97,112,共4页
针对生产中林地、果园土壤立地条件差、土壤肥力下降的实际,提出更新果园地种植农作物、清挖淤泥、种植紫穗槐、准备基肥库、幼龄果园合理间作、果园生草、果园覆草、落叶归根、增施有机肥等果园培肥地力的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 果园 培肥地力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s of improved fallow with Sesbania sesban on maize productivity and Striga hermonthica infestation in Western Kenya 被引量:1
5
作者 Hans Sjogren Keith D Shepherd Anders Karlsson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3期379-386,400,共9页
Striga hermonthica is a major constraint to smallholder sub-sistence agriculture production in the sub-Saharan African region. Low soil fertility and overall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has contributed to the build-up o... Striga hermonthica is a major constraint to smallholder sub-sistence agriculture production in the sub-Saharan African region. Low soil fertility and overall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has contributed to the build-up of the parasitic weed infestation. Improved cropping systems have to be introduced to address the interrelated problems of S. her-monthica and soil fertility decline. Thus, the effects of improved fallow with leguminous shrub Sesbania sesban on maize yields and levels of S. hermonthica infestation on farm land in the bimodal highlands of western Kenya were investigated. The experimental treatments were arranged in a phased entry, and randomized complete block scheme were six months Sesbania fallow, 18 months Sesbania fallow, six months natural fallow consisting of regrowth of natural vegetation without cultivation, 18 months natural fallow, continuous maize cropping without fertilizer application, and continuous maize cropping with P and N fertilization. Results show that Sesbania fallows significantly (p0.05) increase maize yield relative to continuous unfertilized maize. S. hermonthica plant populations decrease in continuous maize between the first season (mean = 428 000 ± 63 000 ha-1) and second season (mean=51 000 ± 15 000 ha-1), presumably in response to good weed management. S. hermonthica seed populations in the soil decrease throughout the duration of the experi-ment in the continuous maize treatments. Short-duration Sesbania fal-lows can provide modest yield improvements relative to continuous unfertilized maize, but short-duration weedy fallows are ineffective. Continuous maize cultivation with good weed control may provide more effective S. hermonthica control than fallow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ROFORESTRY crop yield improved fallow residual effect root parasite soil fertility replenishm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江地区咸酸田土地改良的试验研究
6
作者 司圆圆 周庆兰 +1 位作者 杨尉 陈兴汉 《现代农业研究》 2024年第2期88-90,共3页
通过对阳江地区沿海丢荒的咸酸田进行地力监测,通过“水改+肥改”措施对土壤改良,引入水稻-禾虫综合种养模式改善土壤生态,并持续地力监测,评估经济效益。以期达到沿海咸酸田生态环境改善、水稻提质增效和丢荒农田复耕的目的,为治理土... 通过对阳江地区沿海丢荒的咸酸田进行地力监测,通过“水改+肥改”措施对土壤改良,引入水稻-禾虫综合种养模式改善土壤生态,并持续地力监测,评估经济效益。以期达到沿海咸酸田生态环境改善、水稻提质增效和丢荒农田复耕的目的,为治理土壤污染、修复耕地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江 咸酸田 地力监测 改良提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性肥料在盐渍化土壤中的应用现状与挑战
7
作者 冯晓璐 李姗姗 +5 位作者 陈延玲 张国栋 李赟 罗文海 韩先杰 李国学 《中国沼气》 CAS 2024年第6期11-19,共9页
目前,我国是世界上土壤盐渍化问题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南、西北以及沿海地区。盐渍化土壤存在养分不足、盐度高和生产力低等主要缺点,可通过添加功能性肥料进行改良。文章在总结了盐渍化土壤现状和危害的基础上... 目前,我国是世界上土壤盐渍化问题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南、西北以及沿海地区。盐渍化土壤存在养分不足、盐度高和生产力低等主要缺点,可通过添加功能性肥料进行改良。文章在总结了盐渍化土壤现状和危害的基础上,综述了目前改良措施、功能性肥料的特性和用于改善盐渍化土壤的机理及影响,对未来改良盐渍化土壤的技术进行了展望。为功能性肥料的进一步开发及在盐渍化土壤治理中的应用研究提供参考,对选择经济、合理和高效的治理措施改善盐渍土壤质量和提高作物的产量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肥料 盐渍化土壤 改良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菌肥对土壤及农作物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王哲 屠春宝 +3 位作者 马琨 范雯慧 吴酬飞 潘东福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10期2523-2528,共6页
土壤是农业正常生产的基本物质基础,土壤健康是确保粮食和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文章回顾了国内外生物菌肥在土壤环境改善和植物生产方面的研究情况,并得出结论,生物菌肥在土壤健康改良、地力提升、作物促长、增产提质和病虫害绿色防治... 土壤是农业正常生产的基本物质基础,土壤健康是确保粮食和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文章回顾了国内外生物菌肥在土壤环境改善和植物生产方面的研究情况,并得出结论,生物菌肥在土壤健康改良、地力提升、作物促长、增产提质和病虫害绿色防治等方面具有显著效果,对保障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人类健康安全至关重要,以期为生物菌肥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菌肥 土壤改良 农作物 生物防治 环境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葡萄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李晟之 闫凤丹 +2 位作者 李俊 张宗勤 张朝红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9-124,共6页
为减少葡萄园化肥的施用量,改良土壤和提高果实品质,以5年生户太八号葡萄为试验材料,研究1 t/667 m^(2)、3 t/667 m^(2)、5 t/667 m^(2)和7 t/667 m^(2)有机肥替代50 kg/667 m^(2)硫酸钾复合肥处理对土壤理化性质、树体生长发育及果实... 为减少葡萄园化肥的施用量,改良土壤和提高果实品质,以5年生户太八号葡萄为试验材料,研究1 t/667 m^(2)、3 t/667 m^(2)、5 t/667 m^(2)和7 t/667 m^(2)有机肥替代50 kg/667 m^(2)硫酸钾复合肥处理对土壤理化性质、树体生长发育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与单施化肥相比可以提高土壤透气性,降低土壤pH值,改善土壤微环境。与单独施用100 kg/667 m^(2)硫酸钾复合肥相比,用5 t/667 m^(2)有机肥替代50 kg/667 m^(2)硫酸钾复合肥的处理效果最好,土壤有机质含量、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与对照相比,分别显著提高了30.98%、16.79%、43.04%和19.08%,枝条长度、粗度及叶绿素含量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11.46%、7.27%和6.45%,葡萄单穗质量、单粒质量、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分别提高了19.19%、8.31%、17.90%、8.49%、8.26%,可滴定酸含量降低了12.24%。综合分析认为5 t/667 m^(2)有机肥替代50 kg/667 m^(2)硫酸钾复合肥的处理效果较好,适宜在陕西地区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有机肥 土壤改良 果实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用生物有机肥对衰弱症杨梅土壤改良及果实品质提升的作用
10
作者 洪磊东 洪春来 +7 位作者 朱为静 朱凤香 王卫平 张淑文 孙鹂 邹秀琴 戚行江 姚燕来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11期2617-2622,共6页
近年来出现的杨梅新型衰弱症可导致树体落叶、死亡,并降低杨梅果实品质和产量。施用针对性的生物有机肥或可解决由此衰弱症状导致的问题。该研究基于前期调查,针对杨梅果树生长的特殊营养需求,研发并施用以商品蚕沙为有机肥载体,分别复... 近年来出现的杨梅新型衰弱症可导致树体落叶、死亡,并降低杨梅果实品质和产量。施用针对性的生物有机肥或可解决由此衰弱症状导致的问题。该研究基于前期调查,针对杨梅果树生长的特殊营养需求,研发并施用以商品蚕沙为有机肥载体,分别复配以地衣芽孢杆菌、贝莱斯芽孢杆菌、叶状微杆菌为主的微生物菌群而成的3种专用生物有机肥初级产品,通过对患衰弱症树体的根际土壤性质、杨梅果实相关指标的测定,探究专用生物有机肥初级产品对土壤改良以及果实品质提升的作用。结果表明,相较于施用复合肥的对照组,施用3种生物有机肥初级产品均可改善杨梅种植土壤的酸化问题,使土壤pH值有效提高约0.2;增加土壤有效态氮、有效态磷、有效态钾含量,并保持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提升土壤肥力。同时,杨梅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提高1.44、1.70、1.47百分点,最大单果重达22.5 g,且果实硬度降低、口感提升。以上研究为研发杨梅专用生物有机肥从而降低杨梅新型衰弱症造成的不利影响提供理论和应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梅 杨梅衰弱症 专用生物有机肥 土壤改良 果实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物炭用量对滨海盐碱土理化性质和肥力的影响
11
作者 郑泗海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9期65-67,80,共4页
为揭示不同生物炭用量对滨海盐碱土改良效果的影响,以土壤肥力和理化性质为主要指标,设计0、5、10、15和20 t/hm^(2) 5个不同生物炭用量处理(分别记为T_(0)、T_(1)、T_(2)、T_(3)、T_(4)),观测不同处理下土壤pH、速效养分、有机质、有... 为揭示不同生物炭用量对滨海盐碱土改良效果的影响,以土壤肥力和理化性质为主要指标,设计0、5、10、15和20 t/hm^(2) 5个不同生物炭用量处理(分别记为T_(0)、T_(1)、T_(2)、T_(3)、T_(4)),观测不同处理下土壤pH、速效养分、有机质、有机碳、剖面盐分、容重、田间持水量等指标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土壤pH、速效氮含量、速效钾含量、全氮含量均随着生物炭用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土壤速效磷、有机质和有机碳含量与生物炭用量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耕层土壤有机碳最大增幅达到1倍,速效磷和有机质含量增幅分别为16.3%和14.5%;生物炭用量的增加有利于降低0~40 cm土层盐分,试验结束时0~20和>20~40 cm土层全盐含量最高降幅分别达到14.5%和26.3%;随着生物炭用量的增加,土壤容重总体呈降低趋势,孔隙度总体呈升高趋势;与T_(0)相比,生物炭施用处理田间持水量增加1.8%~9.1%,其中T_(3)用量下田间持水量增幅最大;综合土壤肥力指标、理化指标和资源用量,推荐以15 t/hm^(2)作为盐碱土适宜生物炭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盐碱土 肥力 理化性质 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苹果园施肥现状、土壤剖面氮磷分布特征及减肥增效技术 被引量:25
12
作者 刘占军 祝慧 +6 位作者 张振兴 赵家锐 侯立耀 翟丙年 徐新朋 雷秋良 朱元骏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294-1304,共11页
【目的】全面认知我国苹果园施肥现状,明确苹果园土壤剖面氮磷分布特征,探究减肥增效和地力提升的果园管理技术,为我国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基于文献资料,制定我国苹果合理化肥施用量;采用实地调查和文... 【目的】全面认知我国苹果园施肥现状,明确苹果园土壤剖面氮磷分布特征,探究减肥增效和地力提升的果园管理技术,为我国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基于文献资料,制定我国苹果合理化肥施用量;采用实地调查和文献数据相结合的方法,明确和评价我国苹果主产区化肥施用现状;通过田间采样与室内分析,明晰灌区和非灌区苹果园土壤硝态氮和Olsen-P剖面变化特征;基于文献资料,集成苹果园减肥增效、地力提升和优质高产的管理技术。【结果】我国苹果园化肥合理施用量为N 150~420 kg/hm^(2)、P_(2)O_(5)90~330 kg/hm^(2)和K2O 120~420 kg/hm^(2)。目前我国苹果园化肥平均施用量分别为N 905 kg/hm^(2)、P_(2)O_(5)570 kg/hm^(2)和K_(2)O 675 kg/hm^(2),氮、磷、钾过量施肥现象普遍且较为严重;施肥结构上,重化肥轻有机肥现象明显,有机肥养分占比仅7.0%。旱作体系下,8年生苹果园土壤与农田相比,0—600 cm土壤剖面硝态氮含量差异不显著,25年生苹果园土壤在20—500 cm土层硝态氮含量显著高于农田,且在120 cm土层出现215 mg/kg的硝态氮峰值;灌区25年生苹果园0—800 cm土壤剖面硝态氮含量均高于100 mg/kg,在380 cm土层出现265 mg/kg的硝态氮峰值,且140—600 cm土层硝态氮含量显著高于旱作25年生苹果园土壤。土壤Olsen-P含量整体表现为0—100 cm土层下降、100—400 cm土层增加和400—600 cm土层基本稳定的趋势;旱作体系下,土壤Olsen-P含量在0—60 cm土层表现为25年生苹果园土壤>8年生苹果园土壤≈农田土壤,而在60—600 cm土层Olsen-P含量差异不显著;灌区25年生苹果园在60—120 cm土层土壤Olsen-P含量高于旱作25年生苹果园,且在80—100 cm土层出现一个14.5 mg/kg的峰值,460—560 cm土层也表现为灌溉果园的Olsen-P含量高于雨养果园的趋势。水肥一体化和推荐施肥是现实苹果园减肥增效的关键技术,有机无机肥配施、果园生草、施用生物炭是提高苹果园肥料利用效率及土壤肥力的重要途径。【结论】我国苹果园过量施肥和不平衡施肥问题严重;高量施肥背景下长期苹果种植导致土壤深层剖面硝态氮和有效磷累积,无效化风险高,且灌溉加剧了氮、磷的淋溶风险;水肥一体化和苹果养分专家系统等推荐施肥,以及有机无机肥配施、果园生草、施用生物炭等是实现我国苹果园减肥增效和地力提升的关键技术,在今后苹果园管理方面,应加强不同生态区适宜的综合技术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产业 施肥现状 氮磷剖面累积 减肥增效 地力提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钙钾镁肥对南方稻田土壤酸度的改良作用 被引量:28
13
作者 冀建华 李絮花 +7 位作者 刘秀梅 侯红乾 刘益仁 王子君 吕真真 蓝贤瑾 陈剑秋 黄祥光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95-906,共12页
为明确硅钙钾镁肥阻控土壤酸化的效果和作用,采用连续4 a的硅钙钾镁肥田间定位试验,以农民习惯施肥处理为对照(CK),分析在农民习惯施肥基础上增施750、1 125、1 500和1 875 kg·hm^-2硅钙钾镁肥对稻田土壤剖面pH、电导率(EC)、交换... 为明确硅钙钾镁肥阻控土壤酸化的效果和作用,采用连续4 a的硅钙钾镁肥田间定位试验,以农民习惯施肥处理为对照(CK),分析在农民习惯施肥基础上增施750、1 125、1 500和1 875 kg·hm^-2硅钙钾镁肥对稻田土壤剖面pH、电导率(EC)、交换性酸、交换性盐基离子、酸碱缓冲容量和碱产生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民习惯施肥降低了0~30 cm土壤pH,导致土壤酸化,酸化率为2.88 kmol·hm^-2·a^-1;与之相反,硅钙钾镁肥能显著提高土壤pH,较CK处理在0~15 cm和15~30 cm分别提高了1.22~1.58和0.35~0.64个pH单位,并产生大量碱,在0~30 cm达到了9.93~13.82 kmol·hm^-2·a^-1,其中0~15 cm占80%。与CK处理相比,硅钙钾镁肥能显著增加0~30 cm土壤EC、交换性Ca^2+、交换性Mg^2+、盐基饱和度及0~15 cm交换性K^+,减少0~30 cm交换性酸,特别是交换性Al^3+。土壤交换性酸消耗量中硅钙钾镁肥释放的交换性盐基和相应碱贡献了104.3%,是交换性酸减少的主要途径。总之,多次大量施用硅钙钾镁肥在显著提高0~30 cm交换性Ca^2+、Mg^2+和0~15 cm交换性K^+含量的同时,有效改良了表层(0~15 cm)和亚表层(15~30 cm)稻田土壤酸性,用量越大,效果越明显,释放的Ca^2+、Mg^2+盐基离子和碱是土壤酸化阻控的主要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钙钾镁肥 水稻 土壤改良 土壤PH 土壤交换性盐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化红壤不同治理模式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被引量:70
14
作者 杨玉盛 何宗明 +1 位作者 林光耀 罗学升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276-282,共7页
采取4种不同治理模式对福建省长汀县花岗岩区红壤严重侵蚀地进行治理,1992年对各治理模式及相应对照的土壤化学性质、土壤微生物、土壤酶活性、土壤呼吸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治理后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及微生物总数明显增... 采取4种不同治理模式对福建省长汀县花岗岩区红壤严重侵蚀地进行治理,1992年对各治理模式及相应对照的土壤化学性质、土壤微生物、土壤酶活性、土壤呼吸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治理后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及微生物总数明显增加,土壤水解性酶和氧化还原酶活性及土壤呼吸作用强度得到显著的加强,土壤养分贮量和速效养分供应强度得到明显改善,土壤肥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表明采用合适的生物措施,辅以必要的工程措施,是改善严重退化红壤肥力有效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化红壤 治理模式 土壤肥力 模糊聚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耕作层土壤剥离用于土壤培肥的必要条件探讨 被引量:26
15
作者 徐艳 张凤荣 +1 位作者 赵华甫 姜广辉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93-96,F0003,共5页
研究目的:探讨不同区域耕作层土壤剥离用于新增耕地、劣质耕地土壤培肥的必要条件。研究方法:现象溯因法和综合分析法。研究结果:不同土壤类型的耕地其土壤肥力水平和在剖面中的分布特征不一样。研究结论:开展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 研究目的:探讨不同区域耕作层土壤剥离用于新增耕地、劣质耕地土壤培肥的必要条件。研究方法:现象溯因法和综合分析法。研究结果:不同土壤类型的耕地其土壤肥力水平和在剖面中的分布特征不一样。研究结论:开展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应该因地制宜,使得取土区的供土状况与填土区的需土条件相互匹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层土壤 剥离 新增耕地 劣质耕地 土壤培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促腐还田土壤养分及微生物量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45
16
作者 蔡立群 牛怡 +5 位作者 罗珠珠 武均 岳丹 周欢 董博 张仁陟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047-1056,共10页
采用盆钵培养法,通过模拟旱作覆膜条件下秸秆还田,研究了添加不同腐解剂(多个好氧性菌种复合培养而成的F1、富含分解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和其他生物有机物质的微生物菌群F2、由芽孢杆菌、丝状真菌、放线苗和酵母菌组成的F3)后,小... 采用盆钵培养法,通过模拟旱作覆膜条件下秸秆还田,研究了添加不同腐解剂(多个好氧性菌种复合培养而成的F1、富含分解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和其他生物有机物质的微生物菌群F2、由芽孢杆菌、丝状真菌、放线苗和酵母菌组成的F3)后,小麦秸秆、玉米秸秆在120 d的腐解过程中,土壤养分及土壤微生物量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小麦、玉米秸秆经过120 d的腐解,各处理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全氮的增加速率一致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小,土壤磷素、钾素的增加速率总体则呈现增-减-增-减的趋势;整个试验阶段小麦秸秆各处理土壤微生物量碳(SMBC)含量表现为先增后减。玉米秸秆土壤SMBC的变化与小麦秸秆差异较大,呈现波浪式变化;玉米秸秆土壤微生物量氮(SMBN)变化在100 d后则与小麦截然不同。秸秆添加腐解剂还田土壤养分增加速率和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均大于秸秆直接还田(对照),培肥土壤效果明显,能够有效增加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小麦、玉米秸秆添加腐解剂F3的处理各养分含量高于其他处理,即内含具特殊功能的芽孢杆菌、丝状真菌、放线菌和酵母菌的秸秆腐解剂F3增加土壤养分的效果最好;相同腐解剂下不同种类秸秆处理的土壤养分含量表现为:F1,小麦>玉米;F2,小麦≥玉米;F3,小麦<玉米,即F1对小麦秸秆促腐优势最大,F3对玉米秸秆的促腐作用优于F1和F2,F2对小麦、玉米秸秆的促腐效果基本相似。不同腐解剂下,小麦秸秆处理SMBC、SMBN含量表现为F2>F3>F1;玉米秸秆处理SMBC含量F2>F3≈F1,SMBN为F3>F2≈F1。玉米秸秆各处理的SMBC均大于小麦秸秆,SMBN则均小于后者,与秸秆C/N的趋势一致,即C/N越大,SMBC值越大,SMBN值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秸秆 玉米秸秆 腐解剂 培肥土壤 微生物量氮 微生物量碳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亚河灌平原区农田盐碱土的改良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孙九胜 杨涛 +4 位作者 王新勇 许咏梅 严晶 阿赫马特别科夫 卡拉巴耶夫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90-194,共5页
【目的】借鉴和应用中亚国家盐碱土改良理论、技术、方法,完善新疆盐碱土改良的理论技术体系。【方法】通过对吉尔吉斯斯坦楚和平原农业资源的考察,应用DPS9.5,Excell2003等统计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分析。【结果】含有碳酸氢钠的地下水反... 【目的】借鉴和应用中亚国家盐碱土改良理论、技术、方法,完善新疆盐碱土改良的理论技术体系。【方法】通过对吉尔吉斯斯坦楚和平原农业资源的考察,应用DPS9.5,Excell2003等统计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分析。【结果】含有碳酸氢钠的地下水反复作用楚和平原农田土壤,导致土壤耕层进行频繁的盐渍化过程,是盐碱化加重的成因;采用甜菜轮作和灌排结合的优化推荐施肥体系是楚和平原农田盐碱土改良的创新举措;楚和平原盐碱土经过改良后,土壤质地以含碳的砂质粘土为主,土壤肥力高,腐殖质和适宜耕作的盐分含量均为2.65%,其含量随着土层深度递减,土壤中被吸附的钠离子复合体呈弱碱性,改良效果明显。【结论】借鉴吉尔吉斯斯坦楚河平原盐碱土改良措施,新疆盐碱土改良应以水肥为中心,改良和培肥相结合,轮作模式和排盐相结合的生态改良模式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渍化 盐碱土 改良 土壤肥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韩城市花椒园土壤养分状况及施肥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张立新 耿增超 +4 位作者 张朝阳 翟丙年 佘雕 周军 刘存寿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65-67,72,共4页
根据大量土壤样品的分析结果及调查资料,研究了陕西省韩城地区花椒园土壤养分状况、施肥结构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供试的180个花椒园施肥量和土壤养分含量变异很大。总体上看,土壤有机质、钾素不足;氮素处于中等水平;磷素较为丰富;微... 根据大量土壤样品的分析结果及调查资料,研究了陕西省韩城地区花椒园土壤养分状况、施肥结构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供试的180个花椒园施肥量和土壤养分含量变异很大。总体上看,土壤有机质、钾素不足;氮素处于中等水平;磷素较为丰富;微量元素锌、硼、钼极度缺乏;营养元素比例失调,肥料利用率偏低,整体肥力水平低。提出优化施肥结构,增施有机肥、钾肥和微肥,提高花椒产量和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城市 花椒园 土壤养分 施肥结构 有机肥 微量元素肥料 钾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沼肥还田对小麦和油菜产量、品质及土壤改良的影响 被引量:18
19
作者 王富全 孙家宾 +5 位作者 赵永康 樊战辉 谢文娟 徐敬洪 沈超 蔡良俊 《中国沼气》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8-101,共4页
沼气是近年来在农村受到普遍欢迎的清洁能源,其剩余物沼肥是一种优质有机肥料,其养分除含有作物所需的N,P,K元素外,还含有各类氨基酸、腐殖酸、蛋白质、植物生长激素等,为进一步探索沼肥对小麦、油菜生产和土壤改良的效应及影响,笔者在... 沼气是近年来在农村受到普遍欢迎的清洁能源,其剩余物沼肥是一种优质有机肥料,其养分除含有作物所需的N,P,K元素外,还含有各类氨基酸、腐殖酸、蛋白质、植物生长激素等,为进一步探索沼肥对小麦、油菜生产和土壤改良的效应及影响,笔者在大田生产中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表明,施用沼肥比施用化肥,每公顷可节本增效2000元以上,且产量相当,从而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沼肥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肥 小麦 油菜 产量 品质 土壤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施磷条件下渗育性水稻土无机磷土层分布及移动特征 被引量:9
20
作者 赵海涛 封克 +1 位作者 汪晓丽 盛海君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3-38,共6页
通过3年田间肥料定位试验,采用顾益初、蒋柏藩的石灰性土壤无机磷分级方法,研究了太湖地区砂壤质渗育性水稻土不同无机磷形态在0—15 cm、15—30 cm和30—45 cm土层的分布及移动特征。结果表明,太湖地区砂壤质渗育性水稻土中的无机磷以C... 通过3年田间肥料定位试验,采用顾益初、蒋柏藩的石灰性土壤无机磷分级方法,研究了太湖地区砂壤质渗育性水稻土不同无机磷形态在0—15 cm、15—30 cm和30—45 cm土层的分布及移动特征。结果表明,太湖地区砂壤质渗育性水稻土中的无机磷以Ca-P为主,其中Ca10-P含量最高。无论施肥与否,各土层中不同形态无机磷的含量都是Ca10-P>O-P、Fe-P>Al-P、Ca2-P、Ca8-P。3年定位施磷后,随施磷量增大表层(0—15 cm)土壤中总磷、Olsen磷、无机磷和无机磷各组分含量显著增加,而15—30 cm和30—45 cm土层中各无机磷组分的增加相对较小。土壤中总磷、无机磷和Olsen磷在土壤剖面中向下移动性随着土层的加深而减弱。其移动性呈Olsen磷>无机磷>总磷。植物有效无机磷源(Ca2-P、Ca8-P、Al-P)的下移比植物无效或缓效无机磷源(Ca10-P、Fe-P、O-P)的下移更明显。Olsen磷与土壤各层中的Ca2-P、Ca8-P、Al-P的相关性要比Fe-P、O-P和Ca10-P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磷 无机磷形态 土层分布 移动 水稻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