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7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4年茶园土壤培肥与养分管理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倪康 龙俐至 阮建云 《中国茶叶》 2025年第5期1-8,共8页
茶园土壤质量能够显著影响茶叶产量与品质。由于长期集约化种植和管理模式粗放,茶园土壤普遍存在酸化加剧、养分失衡、肥力下降等问题,严重制约着茶产业的绿色健康发展。为改善茶园土壤质量,提升养分效率,保障茶叶生产的可持续性,茶园... 茶园土壤质量能够显著影响茶叶产量与品质。由于长期集约化种植和管理模式粗放,茶园土壤普遍存在酸化加剧、养分失衡、肥力下降等问题,严重制约着茶产业的绿色健康发展。为改善茶园土壤质量,提升养分效率,保障茶叶生产的可持续性,茶园土壤培肥与养分管理技术领域的研究逐渐受到重视。文章基于该领域2024年所发表的研究论文,围绕土壤质量评价、土壤酸化调控,以及培肥改良与养分管理技术等方面,综述了2024年的主要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茶园养分的可持续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土壤 土壤质量 土壤改良 文献综述 酸化 有机肥 绿肥 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改土技术在白浆土改良中的应用与发展
2
作者 闫景凤 张海滨 +4 位作者 陈爱慧 任洪忱 齐忠军 周魏岩 徐爱迪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275-284,共10页
为了更好地适应白浆土改良的需求,为白浆土改良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并引领白浆土改良技术的革新,阐述了白浆土的特性和改良必要性,分析了机械技术改良白浆土的国内外发展历程;从土壤剖面改良和农田水文调控角度对深松深耕技术、... 为了更好地适应白浆土改良的需求,为白浆土改良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并引领白浆土改良技术的革新,阐述了白浆土的特性和改良必要性,分析了机械技术改良白浆土的国内外发展历程;从土壤剖面改良和农田水文调控角度对深松深耕技术、心土混层耕技术、心土培肥技术,以及低洼农田蓄水排涝技术的原理和典型机械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就现阶段机械改土在技术研发与推广、技术适配性和生态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指出了在未来的研究和实践中,白浆土机械改良技术将向智能化、精准化、多功能集成化和绿色环保化方向发展的趋势;总结了实时感知土壤状况、因地制宜的规划改良地域和改良方式,在显著提升土壤的整体作业质量和效率、彻底打破白浆土的土壤障碍层并实现作物产量、品质双提升方面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浆土 机械改土 心土混层耕 心土培肥 低洼农田蓄水排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长期定位监测的施肥模式对北京市菜果园土壤养分的影响
3
作者 李娜 张蕾 +4 位作者 王胜涛 田云龙 朱昌雄 宋婷婷 李红娜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03-1310,共8页
基于北京市33个长期施肥定位监测点位的跟踪调研,分析不同施肥措施、施肥年限、施肥类型及种植类型等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长期施肥大幅度增加了农田土壤各养分含量。土壤有机质均值从13.8 g/kg(2008年)增长到25.05 g/kg... 基于北京市33个长期施肥定位监测点位的跟踪调研,分析不同施肥措施、施肥年限、施肥类型及种植类型等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长期施肥大幅度增加了农田土壤各养分含量。土壤有机质均值从13.8 g/kg(2008年)增长到25.05 g/kg(2022年),平均每年增加0.75 g/kg。同时,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增长率最高,均值增长率分别为158.38%和158.67%。相比不施肥,单施有机肥、有机肥化肥配施均显著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但仅有机肥化肥配施显著增加了土壤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持续的有机肥养分(N+K_(2)O+P_(2)O_(5))投入量小于900 kg/(ha·a)〔相当于有机肥实物投入量约22.5 t/(ha·a)〕时,农田土壤有机质随养分投入量增加而增加。同样的,肥料总养分投入量小于900 kg/(ha·a)时,土壤养分随投入量增加而增加。平原农业区农田土壤养分含量最高,近郊农业区和山地生态涵养区次之,菜田土壤各项养分含量均显著高于果园(p<0.05)。本研究为北京市耕地合理施肥提供科学的指导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养分 长期定位监测 化肥减量增效 种植类型 有机肥化肥配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有机复合基材试验下排土场土壤改良效果与影响
4
作者 赵洪宝 李岳 +1 位作者 陈超男 杨帆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93-304,共12页
煤炭露天开采导致土地和生态环境被破坏,加剧人地矛盾,排土场复垦可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土地利用良性发展。以河曲露天煤矿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有机复合基材对露天煤矿排土场土壤改良效果与影响。根据不同比例的有机鸡粪肥、玉米秸秆... 煤炭露天开采导致土地和生态环境被破坏,加剧人地矛盾,排土场复垦可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土地利用良性发展。以河曲露天煤矿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有机复合基材对露天煤矿排土场土壤改良效果与影响。根据不同比例的有机鸡粪肥、玉米秸秆和混排土设置了15组紫花苜蓿盆栽试验,通过发芽率、株高、叶长和土壤理化性质等指标的变化来反映土壤改良的效果。结果表明:不同有机复合基材方案的植株发芽率、株高表现出显著性差异,但不同方案间叶片数、叶片长并未显示出显著性差异。N10方案(70%混排土+20%有机肥+10%玉米秸秆)提升土壤肥力效果最佳,可显著促进紫花苜蓿生长,尤其对植株的发芽率、株高促进效果最好且能使pH长期保持在适宜范围内。有机肥比例大于或等于30%时会有抑制作用,使土壤酸化进而影响种子活性。通过统计学分析得知,有机质含量、碱解氮含量总体趋势随时间的推移呈先降后升的趋势,而有效磷含量的总体趋势则持续下降,N10方案有机质含量、碱解氮含量、速效钾含量最终分别提升了43.10%、71.52%、9.17%,有效增加了土壤营养物质,极大地提升了土壤肥力。伴随时间的推移,在施加的有机肥比例一定时,秸秆的增加显著增加了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现场试验发现N10方案对玉米叶片数量变化影响较小,但处理后玉米整体株高可达未处理前的1.34倍且种子成活率提高60%,SPAD值提高了40.62%,叶绿素含量相比于未处理的大幅增加。与施用单一有机肥相比,有机肥与秸秆的联合配施在长期保持土壤肥力、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减缓土壤碱化等方面更为有效。本研究提出了改善河曲露天煤矿排土场土壤质量的有效方案,并为黄河流域类似露天煤矿排土场的生态修复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土场复垦 土壤改良 有机生物肥 玉米秸秆 肥力提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剂施用下的土壤降酸培肥效果——基于中国酸性土壤改良研究的Meta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明润廷 万方 +4 位作者 那立苹 吴海程 王薇 谭文峰 伍玉鹏 《土壤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00-410,共11页
为了准确评估土壤改良剂施用对中国酸性土壤的降酸培肥效果,对127篇已发表的相关文献进行了Meta分析,明确了酸性土壤改良剂施用对土壤酸度、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改良剂在极强酸性土壤(pH≤4.5)中的降酸效果最好,施用后... 为了准确评估土壤改良剂施用对中国酸性土壤的降酸培肥效果,对127篇已发表的相关文献进行了Meta分析,明确了酸性土壤改良剂施用对土壤酸度、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改良剂在极强酸性土壤(pH≤4.5)中的降酸效果最好,施用后土壤pH增幅达14.39%,土壤交换性铝和交换性酸的削减率分别为68.61%和69.90%。改良剂本身的pH和碱度是影响改良剂降酸效果的主要因素,其中以石灰类改良剂降酸效果最好,施用后土壤pH增加18%,交换性酸减少75.81%。改良剂本身的养分含量和施用量是影响改良剂培肥土壤的主要因素,其中有机肥类改良剂施用对土壤速效氮、有效磷的提升效果最好(分别为60.16%和135.30%),生物质炭类改良剂对土壤速效钾和有机质的提升效果最好(达75.52%和76.02%)。施用改良剂通过降低土壤酸度、增加土壤肥力达到增产的效果,其中以生物质炭类改良剂的增产效果最好(达78.23%)。综上,对于强酸性土壤建议施用石灰、高碱度生物质炭等高pH、高碱度改良剂;对于酸性且有机质含量较低的土壤建议施用高碱度有机肥、生物质炭等改良剂;对于酸性且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土壤建议施用生物质炭、矿物类改良剂;而对于弱酸性土壤,建议施用普通有机肥。未来有必要进一步加强无机类和有机类改良剂的配合施用研究,以此获得较好的酸性土壤改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土壤 土壤改良 改良剂 土壤肥力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梨园土肥管理现状、问题及绿色提质增效途径
6
作者 董彩霞 《落叶果树》 2025年第3期1-6,F0002,共7页
我国梨园普遍存在土壤有机质含量低、土壤酸化加剧、施肥结构失衡、养分利用率低等突出问题。笔者系统解析当前梨园土壤及施肥存在的共性问题,提出土壤地力提升、养分最佳管理规律适配、功能微生物助力养分高效的“三位一体”高效施肥原... 我国梨园普遍存在土壤有机质含量低、土壤酸化加剧、施肥结构失衡、养分利用率低等突出问题。笔者系统解析当前梨园土壤及施肥存在的共性问题,提出土壤地力提升、养分最佳管理规律适配、功能微生物助力养分高效的“三位一体”高效施肥原则,总结出“有机替代、养根健果、三改两补、水肥耦合、精准调控”为核心技术的提质增效技术模式,实现地力提升、化肥控量施用和果实品质提升,为梨产业可持续发展和绿色提质增效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园 土肥管理 高效施肥原则 绿色提质增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与有机肥配施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有机碳贡献率的影响
7
作者 薛兆琨 俞柯汝 +4 位作者 马嘉伟 方先芝 何丽芝 柳丹 叶正钱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8-115,共8页
为探索耕层剥离型耕地土壤结构破坏和肥力衰退问题的解决办法,以为恢复耕层剥离型耕地土壤质量和贫瘠土壤改良提供技术指南,本试验以稻壳生物炭为主要材料(施用量为0、1%和3%),有机肥为辅助材料(施用量为0和0.8%),模拟稻田土壤环境开展... 为探索耕层剥离型耕地土壤结构破坏和肥力衰退问题的解决办法,以为恢复耕层剥离型耕地土壤质量和贫瘠土壤改良提供技术指南,本试验以稻壳生物炭为主要材料(施用量为0、1%和3%),有机肥为辅助材料(施用量为0和0.8%),模拟稻田土壤环境开展土壤培养试验,即在淹水条件下培养180 d,测定分析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和各粒径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及有机碳贡献率。结果表明:(1)生物炭和有机肥的施用影响团聚体粒径分布,促进大团聚体的形成;0.25~2 mm粒径团聚体比例显著提高,以高量生物炭配施有机肥处理增加效果更好。(2)团聚体稳定性指标平均重量直径(MWD)随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有所提升。(3)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在0.25~2 mm粒径中最高;随团聚体粒径的减小,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呈逐渐降低趋势;土壤有机碳和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均随着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而显著提高。综上,生物炭和有机肥的施用有利于提高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促进土壤有机碳的积累,可作为恢复耕层剥离型耕地土壤质量和贫瘠土壤培肥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土壤团聚体 有机肥 土壤培肥 有机碳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肥配施化肥对设施菜地青菜生长及土壤环境的影响
8
作者 张思怡 张停林 +7 位作者 杨军峰 吕卫光 李双喜 陈昭良 张翰林 张海韵 张娟琴 白娜玲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178-2190,共13页
为探究微生物肥配施化肥对设施菜地青菜生长及土壤环境的影响,通过田间小区试验,设置100%复合肥(T1)、80%复合肥+微生物肥(T2)、60%复合肥+微生物肥(T3)、40%复合肥+微生物肥(T4)、100%微生物肥(T5)5个施肥处理,利用生理生化测定及高通... 为探究微生物肥配施化肥对设施菜地青菜生长及土壤环境的影响,通过田间小区试验,设置100%复合肥(T1)、80%复合肥+微生物肥(T2)、60%复合肥+微生物肥(T3)、40%复合肥+微生物肥(T4)、100%微生物肥(T5)5个施肥处理,利用生理生化测定及高通量测序手段,分析不同处理下青菜的农艺性状、产量、品质及土壤理化性质、酶活和微生物群落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相较于T1,T2~T5处理均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青菜产量(增幅为0.35%~13.51%,P>0.05),其中T2处理的青菜产量最高(45.97 t·hm^(-2));微生物肥施加可改善青菜农艺性状和品质,其中T3处理显著增加了青菜株高和最大叶宽(增幅分别为13.35%和10.91%,P<0.05),T2处理显著提高了青菜可溶性糖含量(增幅为37.93%,P<0.05),T2~T5处理均显著降低了青菜中硝态氮含量(P<0.05)。除土壤全钾、速效氮、电导率外,微生物肥与化肥配施处理未显著影响土壤理化性质;与其他处理相比(T2除外),T3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脲酶活性(P<0.05),T2处理的土壤蔗糖酶活性(77.13 mg·d^(-1)·g^(-1))显著高于T5处理(P<0.05)。过低化肥施用量(T4、T5处理)显著降低土壤细菌群落丰富度(Chao1和Sobs指数);微生物肥与化肥配施各处理明显影响土壤细菌与真菌群落的结构和组成,属水平细菌(Tumebacillus)和真菌(Cladosporium、Alternaria、Trichoderma)的相对丰度差异显著;土壤有机质和过氧化物酶活性与细菌群落结构的变化显著相关,而速效钾、全钾、铵态氮含量和土壤酶活性与真菌群落结构的变化显著相关。产投比分析显示,T2和T3处理较T1处理可分别增收12090元·hm^(-2)和7620元·hm^(-2)。研究表明,微生物肥与化肥合理配施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设施菜地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酶活,重塑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促进青菜增产提质,增加经济收益,其中施用60%~80%复合肥+微生物肥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肥 施肥模式 设施菜地 产量和品质 土壤改良 微生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功能生物有机肥改良柑橘园碱性土壤的效果
9
作者 邓素枫 杨水芝 +3 位作者 龙显耀 曹胜 曾斌 龚碧涯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14,共8页
为探究多功能生物有机肥对石灰岩沉积地碱性土壤柑橘园土壤、树体和果实品质的影响,明确配施多功能生物有机肥对碱性土壤柑橘园改良作用,提升碱性土壤柑橘园果实产量和品质,连续2年进行单施化肥(复合肥)、单施普通有机肥(腐熟厩肥)和化... 为探究多功能生物有机肥对石灰岩沉积地碱性土壤柑橘园土壤、树体和果实品质的影响,明确配施多功能生物有机肥对碱性土壤柑橘园改良作用,提升碱性土壤柑橘园果实产量和品质,连续2年进行单施化肥(复合肥)、单施普通有机肥(腐熟厩肥)和化肥配施多功能生物有机肥处理后,对土壤理化性质、树体营养状况和果实品质进行测定,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与单施化肥相比较,化肥配施生物有机肥后,土壤pH值由7.76显著降低至6.92,土壤有效铁含量由15.40 mg/kg显著增加至77.20 mg/kg,同时显著增加土壤水解性氮、有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及多种中微量元素含量,显著增加叶片钾、铁、硼含量,显著提升果实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固酸比,降低可滴定酸含量。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单果质量、皮厚、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和固酸比受土壤理化性质影响较大,果形指数、可食率、出汁率受土壤理化性质影响较小;叶片微量元素与果实品质的相关性较大;土壤pH值对树体微量元素的吸收影响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土壤 生物有机肥 柑橘 土壤改良 树体营养 果实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有机培肥对苏打草甸碱土理化性质、酶活性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10
作者 李妍 蒲名扬 +3 位作者 李佳时 王克 张娟 孟庆峰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6-35,共10页
土壤盐碱化被视为制约全球土壤生产力、粮食安全及生态平衡的重要因素,消减盐碱障碍,对提升土壤肥力、增加作物产量至关重要。在东北农业大学盐碱地长期定位试验站,以苏打草甸碱土为研究对象,利用冗余分析和结构方程等分析方法,分析长... 土壤盐碱化被视为制约全球土壤生产力、粮食安全及生态平衡的重要因素,消减盐碱障碍,对提升土壤肥力、增加作物产量至关重要。在东北农业大学盐碱地长期定位试验站,以苏打草甸碱土为研究对象,利用冗余分析和结构方程等分析方法,分析长期配施有机肥对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酶活性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长期配施有机肥在改善土壤物理结构方面效果显著,显著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在0~20 cm土层,土壤容重最多降低26.11%,孔隙度最多增加26.88%,pH和电导率也呈显著下降趋势。②长期配施有机肥,土壤肥力水平显著提升,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均显著增加。同时,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蔗糖酶等关键酶活性显著提高,有机培肥28a,0~20 cm和20~40 cm土层,脲酶活性分别较对照样地增加72.12%和68.18%;蔗糖酶活性比对照样地增加35.58%和43.24%;碱性磷酸酶活性增加41.45%和118.62%。③长期配施有机肥实现作物增产,Y28、Y23、Y17及Y12处理的玉米产量,分别比对照样地产量提高53.25%、34.3%、25.07%、18.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培肥 盐碱地改良 土壤酶活性 作物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田土壤地力提升和固碳减排协同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胡明成 邱子健 +1 位作者 王洲章 申卫收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5-286,共12页
粮食安全和全球气候变化是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两大主要挑战。在当前缓解气候变暖和保障粮食安全的大背景下,农田土壤面临着生产力提升和固碳减排的双重压力,促进农田土壤地力提升和固碳减排协同发展,对世界各国应对气候变暖和粮食安全... 粮食安全和全球气候变化是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两大主要挑战。在当前缓解气候变暖和保障粮食安全的大背景下,农田土壤面临着生产力提升和固碳减排的双重压力,促进农田土壤地力提升和固碳减排协同发展,对世界各国应对气候变暖和粮食安全问题意义重大。当前,农田地力提升与固碳减排之间的协同研究尚未形成系统、全面的科学理论,相应的协同技术、产品研发和协同技术模式应用较为缺乏。为此,本文综述了农田土壤地力提升和固碳减排的研究进展,指出了二者协同发展的研究现状及促进二者协同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措施。本文将为耕地产能提升和减缓气候变化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为促进农业生产提质增效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粮食安全 地力提升 固碳减排 土壤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藻肥对土默川平原盐渍土理化性质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慧欣阁 陈士超 +1 位作者 段鹏程 蔺方春 《水土保持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21,共10页
[目的]探究3种微藻肥及其不同施用量对盐渍化土壤的改良效果和对玉米生理指标及产量的影响,为盐渍化土壤的改良提供新的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在土默川平原盐碱地开展大田试验。试验设计了3种微藻肥(分别记作W_(1),W_(2),W_(3)),每种... [目的]探究3种微藻肥及其不同施用量对盐渍化土壤的改良效果和对玉米生理指标及产量的影响,为盐渍化土壤的改良提供新的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在土默川平原盐碱地开展大田试验。试验设计了3种微藻肥(分别记作W_(1),W_(2),W_(3)),每种微藻肥设置3个施肥水平(15,30,45 L/hm^(2),分别记作N_(1),N_(2),N_(3)),以不施藻肥作为对照,共计10个处理。[结果]①在土壤理化性质方面,与未施用微藻肥的对照处理相比,施用微藻肥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的容重,降幅为4.11%~12.34%;提高了土壤孔隙度,增幅为10.82%~38.31%;土壤pH值和含盐量呈现下降趋势,分别降低了1.82%~9.90%和17.12%~47.66%。②在玉米生长方面,与未施用微藻肥的对照处理相比,微藻肥处理下的玉米株高、茎粗以及叶面积指数分别增加了1.12%~18.47%,1.15%~29.02%和22.50%~74.14%;百粒重和产量分别提高了16.02%~48.31%和15.73%~41.31%。玉米产量与土壤容重和pH值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叶面积指数等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施用Ⅱ号微藻肥30 L/hm^(2)(W_(2) N_(2)处理)对改良盐渍土和提高玉米产量的效果最好,在选择施用微藻肥对土默川平原盐渍化土壤改良时可优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藻肥 盐渍土改良 玉米 土默川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铁有机肥对重度苏打盐碱地土壤有机质及细菌群落的影响
13
作者 邵玟玥 于锐 +5 位作者 赵光影 吴霞 杨文聪 袁宁 梁梦月 罗那那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458-4469,共12页
选取重度苏打盐碱地土壤,通过盆栽法培养水稻,以不施加有机肥为空白对照(CK),研究普通有机肥(M0)、1%生物炭负载纳米Fe_(3)O_(4)(BC-Fe_(3)O_(4)NPs)添加堆制有机肥(M1)和1%生物炭负载纳米铁粒子(BC-FeNPs)添加堆制有机肥(M2)的施加对... 选取重度苏打盐碱地土壤,通过盆栽法培养水稻,以不施加有机肥为空白对照(CK),研究普通有机肥(M0)、1%生物炭负载纳米Fe_(3)O_(4)(BC-Fe_(3)O_(4)NPs)添加堆制有机肥(M1)和1%生物炭负载纳米铁粒子(BC-FeNPs)添加堆制有机肥(M2)的施加对土壤理化性质、养分有效性、酶活性及细菌群落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M0相比,M2处理可溶性盐含量显著降低23.31%(P<0.05).与M0相比,施加富铁有机肥增加了苏打盐碱地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增幅达4.95%.与M0相比,施加M2使铁结合态有机碳(Fe-OC)含量显著提升66.92%.与CK相比,有机肥使土壤速效钾、速效磷含量分别增加262.51%~521.28%、222.99%~311.85%.与M0相比,M2处理能显著提升土壤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并能显著提高土壤细菌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显著提高土壤中变形菌门、拟杆菌门和放线菌门的相对丰度.上述细菌菌门的相对丰度与盐碱土速效养分含量呈正相关.因此,1%BC-FeNPs堆制的有机肥能够显著降低土壤可溶性盐含量,通过促进Fe-OC形成从而显著提高总有机碳含量,提高细菌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有利于重度苏打盐碱地土壤培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铁有机肥 铁结合态有机碳 土壤有机质 苏打盐碱地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有机物料在藏区人工草地中的腐解与养分释放特征
14
作者 李岚 叶苹苹 +4 位作者 罗玉萍 熊伟杰 上官文高 武俊喜 肖然 《西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04-912,共9页
为了阐明有机物料在藏区人工草地中的腐解特征及养分释放规律,为种养结合背景下耦合实现人工草地地力提升和区域草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林周县草牧业试验站开展基于典型有机物料(牛粪、羊粪、青稞秸秆、有机肥)... 为了阐明有机物料在藏区人工草地中的腐解特征及养分释放规律,为种养结合背景下耦合实现人工草地地力提升和区域草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林周县草牧业试验站开展基于典型有机物料(牛粪、羊粪、青稞秸秆、有机肥)的原位埋袋试验,采集腐解过程中3、7、14、28、56和120d的样品,分析了物料质量损失和碳、氮、磷、钾和腐殖质含量的变化,并通过热重-差热分析评估了腐解物料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物料的腐解均呈现“先快后慢再稳定”的趋势,物料的腐解主要发生在反应的前56d;在试验周期内,物料的累计腐解率均超过40%,其中羊粪的累积腐解量最高,而有机肥最低(P<0.05)。物料的养分释放规律与其腐解规律相似,但不同元素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在试验周期内,物料中碳、氮、磷和钾的释放量分别占其总量的64.4%~83.7%,43.3%~56.9%,34.4%~55.2%和54.1%~78.6%。其中,有机肥中碳、氮、磷的累积释放量最高,而羊粪中钾的累积释放量最高;原料中元素含量是决定其累积释放量的关键。随着腐解的进行,4种物料的腐殖化程度逐渐增加(P<0.05),物料的热稳定性也逐渐增加。相较于有机肥,腐解后的牛粪、羊粪和秸秆具有更高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埋袋试验 地力提升 稳定性 草牧业可持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物有机肥改良次生盐渍化土壤及对洋桔梗生长的影响
15
作者 彭佳 汤俊瑜 +3 位作者 王豪吉 周瑞春 徐武美 官会林 《中国土壤与肥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8-135,共8页
为研究不同减盐型生物有机肥对土壤次生盐渍化消减及洋桔梗生长的影响,创制了A型和B型两种生物有机肥料,其施加量分别为9、12、15和18 t·hm^(-2),以常规施肥为对照,比较不同处理对土壤理化特征及洋桔梗生长和枯萎病死率的影响。结... 为研究不同减盐型生物有机肥对土壤次生盐渍化消减及洋桔梗生长的影响,创制了A型和B型两种生物有机肥料,其施加量分别为9、12、15和18 t·hm^(-2),以常规施肥为对照,比较不同处理对土壤理化特征及洋桔梗生长和枯萎病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加A、B两种生物有机肥均显著降低了土壤pH、电导率与全盐含量(P<0.05),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P<0.05)。此外,随着生物有机肥施加量的增加,洋桔梗株高、花枝数和花卉质量提升,且在15t·hm^(-2)施加量处理下效果较好(P<0.05);与对照相比,施用生物有机肥的洋桔梗一茬、二茬枯萎病死率显著降低(P<0.05)。方差分解分析表明,施用A、B两种生物有机肥均能调节盐渍化土壤速效养分含量与降低盐渍化水平,从而促进洋桔梗的生长,其解释率分别为74.8%与59.1%。因此,A、B两种生物有机肥均能有效降低枯萎病死率,促进洋桔梗生长和提升花枝品质,且第二茬的作用效果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桔梗 土壤盐渍化 生物有机肥 土壤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油菜秸秆肥料化利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孙元丰 孙仁华 +6 位作者 教子旭 胡潇方 李晓阳 代碌碌 陈旭蕾 薛颖昊 徐志宇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26-533,共8页
油菜秸秆含有丰富的营养元素,具有重要的肥料化利用价值。目前,关于我国油菜秸秆肥料化利用现状及研究进展缺乏系统梳理。本文基于农业农村部秸秆资源台账数据及文献资料,对我国油菜秸秆肥料化利用养分基础、利用现状、研究进展及存在... 油菜秸秆含有丰富的营养元素,具有重要的肥料化利用价值。目前,关于我国油菜秸秆肥料化利用现状及研究进展缺乏系统梳理。本文基于农业农村部秸秆资源台账数据及文献资料,对我国油菜秸秆肥料化利用养分基础、利用现状、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研究表明,油菜秸秆中磷、钾等元素含量较高,2022年全国油菜秸秆肥料化利用量达1591.1万吨(未统计港澳台),以直接还田为主,油菜秸秆制有机肥及与饲料化、基料化联用也是重要的发展方向。油菜秸秆肥料化利用在土壤养分补充、土壤质地改善、重金属吸附、作物产量提高等方面都能起到促进作用。未来,需要加强油菜秸秆快速腐解技术研究、还田技术模式集成及轻简高效装备研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秸秆 肥料化利用 养分补充 土壤质地改善 重金属吸附 作物增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改良剂对苏打盐碱土肥力因子和玉米生长影响的实验探究
17
作者 宓文海 洪煜 +3 位作者 王春竣 孙燕 胡子付 陈硕桐 《实验技术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26-232,共7页
为明确改良剂对苏打盐碱地土壤肥力提升及玉米促生效果,采用盆栽实验研究了生化黄腐酸和凹凸棒黏土对苏打盐碱土肥力因子及玉米耐盐性和生物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与不施用改良剂对照相比,单独施用凹凸棒黏土提高了土壤pH和相对湿度,... 为明确改良剂对苏打盐碱地土壤肥力提升及玉米促生效果,采用盆栽实验研究了生化黄腐酸和凹凸棒黏土对苏打盐碱土肥力因子及玉米耐盐性和生物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与不施用改良剂对照相比,单独施用凹凸棒黏土提高了土壤pH和相对湿度,降低了可溶性盐含量;单独施用生化黄腐酸,降低了土壤pH,提高了土壤有效磷含量和交换性K^(+)含量。联合施用凹凸棒黏土和生化黄腐酸能兼具二者的正面效应,并提高了玉米的耐盐性和生物量。该研究为改良苏打盐碱地和改善玉米生长环境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此外,该实验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创新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土改良 生化黄腐酸 凹凸棒石黏土 土壤肥力 玉米耐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密地区棉花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及优化策略
18
作者 祖丽皮耶姆·玉素甫 胡学林 +3 位作者 阿丽亚·司地克 张璐 刘倩倩 钱雯婕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12期35-37,共3页
为提高新疆哈密地区棉花产量和品质,本文总结了该地区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分析了其棉花生产施肥过程中有待进一步完善的环节,并提出优化施肥策略。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包括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秸秆还田技术和水肥一体化技术,相关技术应用有助... 为提高新疆哈密地区棉花产量和品质,本文总结了该地区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分析了其棉花生产施肥过程中有待进一步完善的环节,并提出优化施肥策略。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包括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秸秆还田技术和水肥一体化技术,相关技术应用有助于保障养分供应均衡、增加土壤有机物质含量、提升作物产量。研究区棉花生产中的施肥管理存在一些亟待优化的环节,主要包括化肥施用量及氮、磷、钾肥比例失衡、有机肥供应不足、中微量元素肥料较少等。基于此,提出优化施肥策略:科学施肥,推动“检测、配置、生产、提供、施用”全流程一体化服务模式,强化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工作;采取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等措施,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强肥效持久性;合理配置化肥、有机肥和中微量元素肥料的比例,以提高施肥的精准度。本文为相关地区棉花优质、高效生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肥 棉花 测土配方施肥 秸秆还田 减量增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肥替代化肥对土壤性质及番薯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19
作者 严佳琦 洪磊东 +3 位作者 方玉仙 汪妹云 洪春来 姚燕来 《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57-61,共5页
为探究有机肥替代化肥对土壤性质及番薯生产的影响,该研究针对番薯的养分需求特性,按照等氮替代的方法施用有机肥,对土壤理化性质、番薯产量及品质等指标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仅施用化肥的对照组,商品有机肥及生物有机肥等氮... 为探究有机肥替代化肥对土壤性质及番薯生产的影响,该研究针对番薯的养分需求特性,按照等氮替代的方法施用有机肥,对土壤理化性质、番薯产量及品质等指标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仅施用化肥的对照组,商品有机肥及生物有机肥等氮替代化肥显著(P<0.05)提高土壤pH值,且在添加15 kg生物有机肥的处理中,土壤速效钾含量增加62.4%。同时,不同化肥减量处理并不会对番薯产量造成显著影响,但番薯块根中的全钾含量均得到显著(P<0.05)提升。其中,15 kg生物有机肥添加处理中的全钾含量增幅达53.1%。以上研究为有机肥替代化肥的应用推广及番薯产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有机肥 化肥减量 番薯 产量与品质 土壤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酸化原因、阻控技术及改良策略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洪国胜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3期80-84,共5页
对研究区1980s农业土壤普查数据和2010s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中20000多个土壤样本pH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土壤的pH变化趋势、土壤酸化的原因、主要阻控技术以及适宜的土壤改良措施。结果表明,1980s—2010s研究区土壤pH平均值呈下降趋势,中... 对研究区1980s农业土壤普查数据和2010s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中20000多个土壤样本pH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土壤的pH变化趋势、土壤酸化的原因、主要阻控技术以及适宜的土壤改良措施。结果表明,1980s—2010s研究区土壤pH平均值呈下降趋势,中性土壤比例下降13.1%,酸性土壤比例增加14.4%,土壤pH下降1个单位的土壤面积占比24.48%。分析认为土壤酸化由成土母质和化肥施用、土地利用方式、酸雨以及草木灰等碱性物质施用量减少等多种因素造成;基于土壤酸化原因,探讨了现行的土壤酸化阻控技术,包括碱性物质中和技术、有机肥料替代化肥技术、农业工程措施降渍治渍技术及绿肥+生物菌肥改良技术;提出了适宜研究区实际情况的土壤改良措施,包括增加石灰、有机物灰渣等碱性物质和增加有机肥料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酸化 测土配方施肥 阻控技术 土壤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