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0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中国式现代化的时间向度 被引量:2
1
作者 潘泽泉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41,共13页
时间和时间性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共同关注的主题,时间具有认识世界的本体论、方法论和认识论意义。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确立与发展,超越了“以西方为中心”的“一元线性发展观”“历史终结论”“文明冲突论”“依附论”及“世界体系论... 时间和时间性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共同关注的主题,时间具有认识世界的本体论、方法论和认识论意义。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确立与发展,超越了“以西方为中心”的“一元线性发展观”“历史终结论”“文明冲突论”“依附论”及“世界体系论”等基于时间线性叙事的现代化的经典论述和基于“世界帝国主义时间”的现代性隐喻,实现了对“以西方为中心”的全球时间地理学的超越。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时空高度压缩、多重叠加、并联式与跨越式发展的事件性时间性过程,是一个整体性与局部性、连续性与断裂性、渐进性与飞跃性不断推进的变迁性时间性过程。作为中国时间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为建设美好人类社会、解决人类共同发展问题、拓展世界现代化道路与人类文明的时间多样性、后发国家的现代化道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实现全球治理提供了中国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时间向度 中国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近代中医函授教育成因探微
2
作者 蒋龙魁 张宗明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8-72,共5页
中医函授教育之所以能够在近代中国形成,主要原因有四:函授教育以其自身优势成为近代中医教育界突破困境寻求自身发展的自然选择;西方函授教育模式的传入与我国近代新式教育体制的形塑为其形成提供了模式借鉴;近代中国现代邮政体系的建... 中医函授教育之所以能够在近代中国形成,主要原因有四:函授教育以其自身优势成为近代中医教育界突破困境寻求自身发展的自然选择;西方函授教育模式的传入与我国近代新式教育体制的形塑为其形成提供了模式借鉴;近代中国现代邮政体系的建立和印刷出版业的勃兴为中医函授教育的形成提供了技术借鉴;对函授教育进行契合中医教育规律的改良使其真正贴合中医人才培养的需要。近代中医函授教育虽然存在诸多局限性,但其为当代中医远程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范式,为我国现代中医教育模式的确立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 中医 函授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为“全球”构建秩序——欧洲近代思想家们的思考
3
作者 李宏图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30,178,179,共11页
欧洲自“地理大发现”后,为处理与异邦关系、建立新规范和全球秩序,涌现出多样理论学说,推动了以欧洲中心主义为主导的全球秩序及思想价值体系的形成。从佩里·安德森所提出的“文明等级论”出发来展开讨论,可以考察欧洲近代思想家... 欧洲自“地理大发现”后,为处理与异邦关系、建立新规范和全球秩序,涌现出多样理论学说,推动了以欧洲中心主义为主导的全球秩序及思想价值体系的形成。从佩里·安德森所提出的“文明等级论”出发来展开讨论,可以考察欧洲近代思想家们对构建全球秩序的思考。我们看到,国际法原则、文明等级论和自由市场经济体制这三大原则成为近代以来西方为主导的全球性价值体系的核心内容,也是构建全球秩序的思想基础。今天,学界需要对此进行细致深入的反思,在批评文明等级论的同时,不可忘记文明的标准;同样,在看到自由贸易在全球扩展的同时,需要厘清建基于国家利益之上的“贸易的猜忌”。在当下全球大变局的时刻,如何汲取这些思想资源,扩展视野,从而重建全球秩序,当是一项急迫的重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佩里·安德森 文明等级论 全球秩序 欧洲 近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铁路与京津冀商业转型
4
作者 陈争平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2-108,共7页
清代京津冀地区长途贩运贸易持续发展,在北方市场联通方面占有重要枢纽地位。与之相关,清代京、津、张家口等城市商业有明显发展。天津开埠通商后进出口贸易初步发展,又推动京津冀商业进一步兴盛。接着,河北出现了中国人自建的第一条标... 清代京津冀地区长途贩运贸易持续发展,在北方市场联通方面占有重要枢纽地位。与之相关,清代京、津、张家口等城市商业有明显发展。天津开埠通商后进出口贸易初步发展,又推动京津冀商业进一步兴盛。接着,河北出现了中国人自建的第一条标准轨运货铁路,开启了中国陆运方式变革。1895年,清政府颁发上谕强调“铁路为通商惠工要务”,中国开始了兴办铁路的高潮。铁路运输安全、迅速、量大、价廉、受气候影响小,比起畜运、水运等旧运输方式有明显的优越性,华北铁路发展以后很快就成为天津等通商口岸至内地运输的主要承担者。清末民初以铁路运输发展为主导的物流方式变革,有力地推动了京津冀商业转型,这一转型以外向型和近代型为主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铁路 物流方式变革 京津冀商业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西方人调查记中的彝族服饰文化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林儒凡 王雨萍 夏帆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8-126,共9页
目前关于西南彝族服饰的研究各地区进展差异明显,缺乏系统性。本研究旨在通过梳理近代西方调查者对中国西南彝族的记录,将近代的彝族服饰按照地域分为三大区域:大小凉山区域、云南红河流域,云南三江流域及金沙江流域。结合国内的本土文... 目前关于西南彝族服饰的研究各地区进展差异明显,缺乏系统性。本研究旨在通过梳理近代西方调查者对中国西南彝族的记录,将近代的彝族服饰按照地域分为三大区域:大小凉山区域、云南红河流域,云南三江流域及金沙江流域。结合国内的本土文献和田野调查资料,深入考析彝族服饰在不同地区的特点及其异变,并探讨这些差异背后所体现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因素。通过将西方与本土资料结合互证,研究认为近代时期,彝族服饰在三大地理区域呈现显著差异,体现了各区域经济、文化影响与社会融合程度的不同,其中大凉山地区保留较多传统元素,红河流域受汉文化与外来文化影响较深,三江及金沙江流域则展现出中间态。服饰多样性与时代变迁反映了彝族文化的演进和社会文化的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 西方人调查记 彝族服饰 四川凉山 云南地区 服饰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林学》《林业科学》创刊号内容看中国近代木材研究的演进
6
作者 马青 黄瑞颜 +1 位作者 韩雁明 傅峰 《木材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共6页
《林业科学》创刊于1955年,其前身可追溯到1921年中华森林会创办的我国第一份林学杂志《森林》,1922年《森林》被迫停刊后,1929年由《林学》承继。2025年是《林业科学》创刊70周年,特撰此文探析3本期刊创刊号中的木材科学。森林关系国... 《林业科学》创刊于1955年,其前身可追溯到1921年中华森林会创办的我国第一份林学杂志《森林》,1922年《森林》被迫停刊后,1929年由《林学》承继。2025年是《林业科学》创刊70周年,特撰此文探析3本期刊创刊号中的木材科学。森林关系国计民生,木材是森林的主要产物,木材研究也是极其重要的事。3本创刊号中都有大量笔墨描述木材的重要性,从木材与军工的国家安全责任,到木材与就业的民生事宜,再到木材物理力学性能研究,3本期刊中的木材研究各有侧重,随时代演进。木材科学研究作为林业的分支,影响植树造林选材,影响政策制定,影响机构建设,逐步发展成为拥有专门研究机构的一门学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 《林学》 《林业科学》 创刊号 近代木材科学 研究演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性与时间逻辑中的“新异化”--重审罗萨的社会加速批判理论 被引量:3
7
作者 程萌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8-196,共9页
作为法兰克福学派新一代的代表人物,罗萨一方面继承霍克海默、哈贝马斯等从工具理性的角度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对人的奴役的思想传统,一方面又试图在现代社会加速层面系统说明人类在现代自然科学的迷信下追求“掌控世界”造成人与世界关系... 作为法兰克福学派新一代的代表人物,罗萨一方面继承霍克海默、哈贝马斯等从工具理性的角度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对人的奴役的思想传统,一方面又试图在现代社会加速层面系统说明人类在现代自然科学的迷信下追求“掌控世界”造成人与世界关系相扭曲的“新异化”。在他看来,这种异化不同于马克思的异化劳动,而是植根于现代性加速进程中时间结构改变的“空间异化”“物的异化”“行动异化”“时间异化”以及“自我异化”。时间不再单纯是描述物质运动持续历程的物理参数,而是全面介入现代社会结构和人的生活内容。加速社会凭借不断强化的时间逻辑,固然提高生产生活效率,但又导致人们不得不持久地加入对各种资源的竞争追逐,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质量越来越差。为克服弊端,罗萨提出当前应引入新的追求“质”的提升的“后增长社会”的发展模式,建构人与世界共鸣关系的美好生活。从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来看,罗萨为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危机提供新思路,然而又未意识只有将现代性逻辑、加速逻辑置于资本逻辑的场域中,立足于变革生产方式的维度,实现“自然科学”与“人的科学”的统一,才能真正消解加速社会中人的异化情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异化 时间结构 社会加速 共鸣关系 生产方式变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体与重构:近代关中地区水利秩序的变迁
8
作者 王家保 朱宏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7-145,共9页
水利秩序是围绕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所形成的一种社会秩序和规范,其蕴含了法令、政策和地方社会文化,是水利治理逻辑的实践表达。在传统社会,关中地区独特的水资源环境和历史经济地位,使得这一地区高度重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形成... 水利秩序是围绕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所形成的一种社会秩序和规范,其蕴含了法令、政策和地方社会文化,是水利治理逻辑的实践表达。在传统社会,关中地区独特的水资源环境和历史经济地位,使得这一地区高度重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形成颇为发达的水利网络体系和行之有效的水利秩序。清末民初时期,受自然环境变化、人口增殖、传统乡村社会衰落以及时局动荡等多重因素的交织影响,关中地区传统水利秩序逐渐走向衰落与解体。鉴于此,陕西省地方政府借鉴西方水利法规,吸收地方传统文化中的治水理念和管理方法,进行了以法制为中心、官民协作和科学管理为特色的近代水利新秩序构建的探索,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关中地区的农业发展和乡村社会经济恢复。关中水利新秩序的构建是中国由传统水利管理迈向近代化水利管理的一次重要尝试,其经验教训或可为当今水利管理和基层社会治理提供有益的历史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 关中地区 水资源 水利秩序 水利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继下拓——1928年南京特别市政府与“首都城市计划”
9
作者 李楠 李百浩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9-175,共7页
1927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南京特别市政府主导制定了近代第一次首都规划——“首都城市计划”。通过挖掘新的史料文献,系统考察了规划制定背景、过程、内容及历史价值。研究表明:规划开展与奠都设市、行政机构专业化、市域划界、市长... 1927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南京特别市政府主导制定了近代第一次首都规划——“首都城市计划”。通过挖掘新的史料文献,系统考察了规划制定背景、过程、内容及历史价值。研究表明:规划开展与奠都设市、行政机构专业化、市域划界、市长理念及特别市工务局核心作用密不可分;规划内容提出近远期、新旧城市和以行政区为重点的功能分区,突出斜向林荫大道与行政区正南北轴线、格网式首都空间与自由式城市空间的结合,体现出“中西融合”的空间特色;规划价值具有“市政府主导首都规划的起步与实践、正南北中轴干道空间的理念与探索、南京城市空间结构的转型与开拓”三个特征。研究认为“首都城市计划”是一次“上继下拓”的南京城市规划,其探索对当代城市规划兼具历史借鉴与理论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现代城市规划史 南京首都规划 首都城市计划 南京特别市政府 南京近代城市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时局变动与乡绅阶层因应——以徽州汪宗沂家族文书为中心的考察
10
作者 陶良琴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6-124,共9页
汪宗沂家族是徽州歙县的名门望族,累世书香,人才辈出,其家族文书为考察近代变革时期的乡绅个体命运提供了难得的样本。汪宗沂家族成员在面对科举变革、清民易代、文化嬗递、社会新思潮冲击时,能够主动自我调适而顺应时代的变化,因而在... 汪宗沂家族是徽州歙县的名门望族,累世书香,人才辈出,其家族文书为考察近代变革时期的乡绅个体命运提供了难得的样本。汪宗沂家族成员在面对科举变革、清民易代、文化嬗递、社会新思潮冲击时,能够主动自我调适而顺应时代的变化,因而在变革时期皆能有不俗成就,然而,这离不开其家族所拥有的经济、文化与政治资本。汪宗沂家族的调适转型具有明显的保守性和局限性,汪家人在试图与时俱进,有限地接纳西方新事物、新观念的过程中,也在一定程度上坚守着旧伦理、旧道德、旧信仰。这种从心理乃至行为层面新旧并存、充斥着矛盾与冲突的情形,亦是近代中国乡绅阶层日常生活图景的一个缩影,充分体现了过渡时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 徽州 乡绅 家族 汪宗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今、古文经学之争与中国近现代文学变革
11
作者 姜荣刚 《文艺理论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2-153,共12页
今文经学于晚清的再度勃兴,为其时“文学界革命”的发生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与理论基础。为应对今文经学家的挑战,古文经学派也提出了针锋相对的文学变革思路,这不仅使中国近现代文学变革形成了双峰并峙的独特景观,也引起了时人对文... 今文经学于晚清的再度勃兴,为其时“文学界革命”的发生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与理论基础。为应对今文经学家的挑战,古文经学派也提出了针锋相对的文学变革思路,这不仅使中国近现代文学变革形成了双峰并峙的独特景观,也引起了时人对文学本质与文学变革的多元思考与实践。今、古文经学之争一直持续到“五四”新文学运动,由于受西学东渐的遮蔽,这一来自传统内部的重要动力长期以来未能得到学界应有的关注,从而影响了对中国近现代文学变革全面而深入的探索与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现代 今文经学 古文经学 文学观 文学变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udy on the Re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Ethics in Modern China
12
作者 Hao Tugen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12-220,共9页
This paper takes the re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ethics as the research theme,and investigates 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national ethics in the process of historical development in modern China.Through the study o... This paper takes the re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ethics as the research theme,and investigates 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national ethics in the process of historical development in modern China.Through the study of some works,ideological theories and translations,it probes into the origin,subject,path and process of the reconstruction of our national ethics.The study has a certain histor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in that it gives advice on how we can maintain the subjectivity of our national culture and make it further develop in the world,where different cultures are interacting frequent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ern times national ethics RECONSTRUCTION cultural exchang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速的反噬:现代教育时间的内卷困境及其生成机制
13
作者 马雯 《大学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8-67,共10页
加速社会重塑了现代教育时间结构,教育样态在新的时间结构中发生改变。基于社会加速批判理论研究发现,现代教育时间在形式上表征的加速逻辑,实质上却未能改变时间的增量,反而造成了时间浪费与主体性压缩的内卷困境。具体表现为:时间边... 加速社会重塑了现代教育时间结构,教育样态在新的时间结构中发生改变。基于社会加速批判理论研究发现,现代教育时间在形式上表征的加速逻辑,实质上却未能改变时间的增量,反而造成了时间浪费与主体性压缩的内卷困境。具体表现为:时间边界重叠制造的教育信息蔓延、时间效度缩短导致的教育经验萎缩及时间资源匮乏引发的教育节奏加快。究其原因,现代教育时间运行深受三重动力共同驱动:教育“技术-行动-主体”合成的加速循环、社会“经济-结构-文化”的增长逻辑及教育与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分别为内卷困境的生成提供内部动力、外部推力与核心动力。由此,现代教育时间的内卷困境形成具有刚性、复杂性及长期性特征,纾解路径可通过回归“非加速”的时间结构,促使时间模式从线性时间偏向循环时间;赋能“强主体性”的教育行动,引导实践模式从增长逻辑走向发展逻辑;超越资本主义式的竞争文化,实现时间旨趣从物的崇拜转向以人为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社会 现代教育时间 内卷 社会加速批判理论 教育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新人”精神风貌的演进、经验及启示
14
作者 栾淳钰 陈科旭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7-103,共7页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在百余年的奋斗历程中,中国青年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扮演着先锋队与生力军的角色。中国青年作为一代代“新人”的主体,既需要具备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能力素质,也需要保持契合时代、奋...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在百余年的奋斗历程中,中国青年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扮演着先锋队与生力军的角色。中国青年作为一代代“新人”的主体,既需要具备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能力素质,也需要保持契合时代、奋发进取的精神风貌。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一代又一代“新人”展现出“不怕牺牲、浴血斗争”“敢于拼搏、辛勤劳动”“敢闯敢干、引领风尚”“自信自强、刚健有为”的精神风貌,蕴含“围绕党的中心任务”“重视思想政治引领”“契合青年发展特征”“注重青年组织建设”等塑造经验。在新时代持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坚持党的领导、加强教育引导、契合青年需求以及强化组织功能,将新时代广大青年塑造为具有积极有为、开拓创新、持续奋斗、勇于担当等精神风貌的“时代新人”,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凝聚精神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时代新人” 精神风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方现代化的时间向度对比研究
15
作者 刘伟兵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9-53,78,共16页
在“资本—劳动”的现代化规律背后还蕴藏着时间的尺度。现代化的进程也包含着时间生产和时间的抽象统治过程。围绕剩余劳动时间向剩余价值和自由时间转化的张力,形成了不同文明区别的时间向度。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通过资本和雇佣劳动... 在“资本—劳动”的现代化规律背后还蕴藏着时间的尺度。现代化的进程也包含着时间生产和时间的抽象统治过程。围绕剩余劳动时间向剩余价值和自由时间转化的张力,形成了不同文明区别的时间向度。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通过资本和雇佣劳动建立了以“窃取”劳动者剩余劳动时间为本质的资本文明。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中的劳动者虽然创造了大量剩余劳动时间,但它却在生产、消费、分配、交换、流通的总体生产环节中被资本家“窃取”了。资本文明由于“窃取”的本质,具有不可调和的内在矛盾,使其发展既有限度也不持久,并形成一个既使人异化又使社会悖论式发展的文明图景。通过对资本文明的批判比较,可以历史地把握住中国式现代化及其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不仅使劳动时间里的劳动具有了一定程度的自由自主活动的可能,还使得剩余劳动时间的生产内置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历史自觉进程,从而实现了人们自由时间的最大限度获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文明 中国式现代化 人类文明新形态 自由时间 剩余劳动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为政府”竞争属性下夜间经济试点城市创建的困境及推进策略
16
作者 彭蛟 王长征 晋书元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7-111,118,共6页
夜间经济试点城市创建工作既涉及地缘边界政府间的横向竞争,又涉及时空维度与前任政府的纵向竞争。在阐释夜间经济试点城市创建价值意蕴的基础上,基于有为政府的竞争属性从政绩聚焦效应、转型治理逻辑、助推政策创新3方面阐释夜间经济... 夜间经济试点城市创建工作既涉及地缘边界政府间的横向竞争,又涉及时空维度与前任政府的纵向竞争。在阐释夜间经济试点城市创建价值意蕴的基础上,基于有为政府的竞争属性从政绩聚焦效应、转型治理逻辑、助推政策创新3方面阐释夜间经济试点城市创建的特征,并通过典型地区夜间经济试点城市创建的实况扫描,凝练“隶属示范导向型创建、评建指标多元化、以‘引导参与’形式为主”3层现状景观,总结“基层负担加重、不良竞争现象频发、非正式经济边缘化定位、新形式作风滋生”4点实践困境,最后从融入敏捷思维、规范创建内在限度、引导非正式经济渐进式发展、注重过程结果双向监管4方面提出推进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间经济 试点城市创建 有为政府 治理能力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现代涉藏游记与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周晓艳 韩连启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7-138,共12页
涉藏游记是近现代游记文学中较为特殊的一种。一方面,大量涉藏游记作品体现了近现代复杂的边疆民族关系,记录了作者的入藏经历,也保存了大量边地的民歌谚语、民间故事、民情风俗和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资料,内容丰富驳杂,具有重要的历史... 涉藏游记是近现代游记文学中较为特殊的一种。一方面,大量涉藏游记作品体现了近现代复杂的边疆民族关系,记录了作者的入藏经历,也保存了大量边地的民歌谚语、民间故事、民情风俗和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资料,内容丰富驳杂,具有重要的历史和人类学社会学价值;另一方面涉藏游记作品体现了一种边缘化的文学生活,游记作者以纪实的笔触记录自己进入藏文化场域的所见所闻,也抒发自己的主观感受,其存在为我们全面关照现代文学现场提供了一种特殊视角。文章从文学地理学、文学社会学的角度对近现代涉藏游记这一文学现象的发生背景、类型特征、作者群体、文学价值等进行整体梳理,并评述其总体特征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涉藏游记 叙述主体 边疆考察 文学价值 近现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生与他借——近代江南地区刺绣发展中的图案传承与创新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建亮 崔荣荣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7-63,共7页
近代江南地区刺绣艺术的兴盛,以及西方文化在服饰审美、社会生活、艺术等方面的全面渗入,使得服务于大众生活的刺绣图案在题材、形式以及内涵等方面呈现出新的变化与发展,“纹以教化”的传统图案功用逐渐弱化,代之以“以人为本”的追求... 近代江南地区刺绣艺术的兴盛,以及西方文化在服饰审美、社会生活、艺术等方面的全面渗入,使得服务于大众生活的刺绣图案在题材、形式以及内涵等方面呈现出新的变化与发展,“纹以教化”的传统图案功用逐渐弱化,代之以“以人为本”的追求时尚化、风格化的特点。本文以江南地区主要博物馆馆藏近代刺绣品、近代刺绣图案出版物为主要研究实例,从刺绣图案的构图样式、题材、审美内涵及其在装饰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近代江南地区刺绣图案在传承发展中的经验和价值。以期能对当今民族文化复兴语境下传统图案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 江南 刺绣图案 传承与创新 多元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时间洞察力的质性探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傅安国 温鹏程 +1 位作者 吴娜 岳童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7-118,共12页
时间洞察力是个体精准把控时间的品格。当前,西方学者对时间洞察力的概念化与研究均含糊不清,国内学者的客位化研究取向亦难以触及中国人时间洞察力的实质。文章以中国人的时间洞察力为切入点,采用基于深度访谈的扎根理论方法,运用访谈... 时间洞察力是个体精准把控时间的品格。当前,西方学者对时间洞察力的概念化与研究均含糊不清,国内学者的客位化研究取向亦难以触及中国人时间洞察力的实质。文章以中国人的时间洞察力为切入点,采用基于深度访谈的扎根理论方法,运用访谈精英的取样策略,构建出中国人时间洞察力的三维结构模型。在中国人的时间洞察力中,过去、现在和未来是有机整合的,个体在心理时间的往返回荡中扫描而生成历史理性并用来指导实践,进而构建出一种可以克服“理想”与“现实”矛盾的人文时间。中国人的时间洞察力有一套极为独特的思考,认为历史会遵循某种规律(即“势”)而向前推进,掌握时机(时点)、把握火候(时距)并遵从规律(时序)便能因势利导获取成功。个人的生命时间虽然有限,但是主动参与群体共业可以创造出“超时间”的意义,继而创造其生命永恒不朽之价值。这种升华生命情感的超时间观,可能是疗愈现代时间病症的儒家养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洞察力 人文时间取向 超时间观念 现代时间病症 扎根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学的晚清形态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大康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37,176,共15页
晚清列强入侵使国家面临沦亡深渊,社会诸矛盾趋于白炽化,西方文化传入也引起激烈碰撞与交融,红学形态在晚清时出现了新变化。传统的红学著述不多,而考察近代新出现的报刊可以发现,其中蕴含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传播甚广的红学形态,包... 晚清列强入侵使国家面临沦亡深渊,社会诸矛盾趋于白炽化,西方文化传入也引起激烈碰撞与交融,红学形态在晚清时出现了新变化。传统的红学著述不多,而考察近代新出现的报刊可以发现,其中蕴含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传播甚广的红学形态,包括:围绕《红楼梦》的价值评估出现了激烈的争论,新形势下各小说流派则多以《红楼梦》为创作楷模,各种续红之作则显示了与现实紧密结合的新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红学形态 《红楼梦》 续红之作 近现代报刊 小说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