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1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Lake Resources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Yangtze River
1
作者 CAO Jian tingDoctor, Colleg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Hohai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8, China WANG Su minProfessor, Nanjing Institute of Geography and Limn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Nanjing 210008, China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01年第S1期57-60,共4页
Based on geographical and hydr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lakes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Yangtze River,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factors restricting the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lake resources, including th... Based on geographical and hydr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lakes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Yangtze River,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factors restricting the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lake resources, including the conflict among agriculture water conservancy, and fishery, lake water pollution and eutrophication, lake siltation and swamping.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such as improving the strategic status of lake harnessing, strengthening integrated management of lakes and their watershed, strengthening researches on lake environment and lake resources, are proposed to practice the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lake resour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KE RESOURCES harnessing integrated management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YANGTZE riv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lood and Waterlogging Disaster Damage Evaluation in Middle-Lower Yangtze River by 3S technology
2
作者 ZHAN Xiao-guoEngineer, Yangtze River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 Wuhan 430010,China TAN De-baoSenior Engineer, Yangtze River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 Wuhan 430010,China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01年第S1期50-52,共3页
The evaluation method, model and process for the flood and waterlogging disaster condition by GIS,RS and GPS technology and the method for setting up disaster condition database, dyke database and historical disaster ... The evaluation method, model and process for the flood and waterlogging disaster condition by GIS,RS and GPS technology and the method for setting up disaster condition database, dyke database and historical disaster damage database are presented. An index of flood damage degree(FDD) used to evaluate the relative degree of disaster loss and divide flood and waterlogging area is suggested. The value of flood damage degree can be calculated as follows :taking the various disaster losses of sample area in a base year as standard value and computing the ratios of various disaster loss values in different areas and years to the standard flood disaster loss values, then summing up the weighted ratios. The computed results are the value of flood damage degree in the every year. The macroscopic flood disaster distribution can be evaluated by the values of flood loss degre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OOD and WATERLOGGING disaster evaluation method 3S(GIS RS GPS) FLOOD damage degree middle-lower reaches of YANGTZE riv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河型转化研究进展
3
作者 金中武 陈栋 +4 位作者 郭小虎 刘亚 何子灿 楚栋栋 柯帅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19,共11页
正确预测河型发展趋势,因势利导,是保障河流功能稳定的前提条件。三峡工程等水库运用后,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持续长期冲刷,局部河势剧烈调整,可能导致河型转化,进而将对防洪、生态、供水、通航等河流功能的发挥产生一系列影响。对河型成... 正确预测河型发展趋势,因势利导,是保障河流功能稳定的前提条件。三峡工程等水库运用后,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持续长期冲刷,局部河势剧烈调整,可能导致河型转化,进而将对防洪、生态、供水、通航等河流功能的发挥产生一系列影响。对河型成因、分类与判别、转化机理,长期冲刷状态下长江中下游不同河型演化规律与预测方法以及河型转化的影响和治理对策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对今后的研究工作提出了若干展望,包括河型亚类细化、非连续约束边界条件下不同河型形态参数对水沙条件等因素变化的响应模式、冲刷过程中长河道纵向冲刷调整对河型转化的作用机制、河型转化临界条件定量识别以及百年尺度河型转化预测方法构建和趋势预估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型 演化规律 驱动机制 预测方法 治理对策 长江中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弯曲河道治理研究进展
4
作者 渠庚 陈栋 +1 位作者 姚仕明 王洪杨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27,共8页
弯曲型河道作为一种重要的河流形态,在长江中下游广泛存在,弯曲河道演变复杂,其治理一直是水利、交通等部门关注的热点和难点。在总结三峡水库建库前后长江中下游弯曲河道演变规律、弯曲河道整治理论与治理技术等成果的基础上,提出长江... 弯曲型河道作为一种重要的河流形态,在长江中下游广泛存在,弯曲河道演变复杂,其治理一直是水利、交通等部门关注的热点和难点。在总结三峡水库建库前后长江中下游弯曲河道演变规律、弯曲河道整治理论与治理技术等成果的基础上,提出长江中下游弯曲河道治理应基于河势演变规律和趋势,稳定有利河势、改善不利河势;探讨了未来长江中下游弯曲河道治理的方向,包括少沙背景下弯曲河道长期演化趋向及多目标治理需求,近岸河床长期冲刷下崩岸风险与河道监测预警,防洪-通航等协同综合治理技术及整治新材料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弯曲型 河道演变 多目标 治理技术 长江中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湿地植物保护与恢复
5
作者 赵素婷 周瑞 +1 位作者 袁赛波 厉恩华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8-66,共9页
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是支撑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国家重要战略资源,在维护区域水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占有重要地位。但该区域人口众多、开发历史悠久,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下,普遍存在水体富营养... 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是支撑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国家重要战略资源,在维护区域水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占有重要地位。但该区域人口众多、开发历史悠久,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下,普遍存在水体富营养化、湖泊功能退化等生态环境问题。湿地植物是湿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础,从湖泊湿地植物保护修复的角度,梳理了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总体情况及湿地植物保护现状,分析了这些湖泊所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水文过程改变、生境丧失、资源过度利用、水利富营养化、洪涝灾害、入侵种泛滥、流域综合治理及科研观测研究不足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地湿地植物保护修复的对策建议:优化水资源配置、恢复湿地生境、资源合理利用、改善水质、改善江湖关系、防治入侵生物、健全流域管理体系及加强观测研究等。以期推动流域系统治理、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湖泊水生态环境改善和湖泊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植物 保护与恢复 水体富营养化 流域综合治理 浅水湖泊 长江中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干流含沙量变化特征
6
作者 叶新 郭磊城 +1 位作者 陈嘉民 朱春燕 《泥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30,共8页
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长江中下游干流的水沙过程发生显著变化。含沙量是反映水沙关系的重要指标,为了明晰新形势下长江中下游含沙量变化的特征,基于实测数据分析了含沙量的时空变化过程。受上游来沙减少影响和床沙粗化向下游传... 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长江中下游干流的水沙过程发生显著变化。含沙量是反映水沙关系的重要指标,为了明晰新形势下长江中下游含沙量变化的特征,基于实测数据分析了含沙量的时空变化过程。受上游来沙减少影响和床沙粗化向下游传递,荆江河段含沙量极低,河床的泥沙补给作用减弱,洞庭湖和鄱阳湖等湖泊及支流的泥沙输入对中下游干流的贡献增加,对增大长江下游及河口的输沙量起到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下游 含沙量恢复 支流湖泊 泥沙补给 床沙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博弈论-云模型的湖北省汉江中下游地区水资源承载力评价
7
作者 邓乐乐 郭生练 +1 位作者 王俊 向鑫 《水资源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0-208,共9页
针对现有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方法单一赋权和主观选择不确定性的局限,构建了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考虑到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的不确定性,采用博弈论融合单一赋权法生成指标权重,基于灰色关联-TOPSIS法获取贴近度,并对云模型进行优化... 针对现有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方法单一赋权和主观选择不确定性的局限,构建了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考虑到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的不确定性,采用博弈论融合单一赋权法生成指标权重,基于灰色关联-TOPSIS法获取贴近度,并对云模型进行优化,提出了基于博弈论-云模型的评价方法,综合评价了湖北省汉江中下游地区8市2010—2020年水资源承载力时空变化。结果表明:水资源承载力水平上游高于下游,具有较强的聚集特征,空间分异性明显;2011年水资源承载力水平最低,2020年最高,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各市水资源承载力水平以中等为主,部分年份达警戒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承载力 博弈论 云模型 汉江中下游 湖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调水后汉江中下游水资源配置的稳健博弈研究
8
作者 韩琦 付湘 +1 位作者 张翔 赵小丹 《水资源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3-199,共7页
针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运行以来汉江中下游径流量大幅减少,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的问题,基于水资源配置空间均衡准则,以生活、工业、农业3个用水部门水量分配满意度最大为目标函数,建立了水资源配置稳健博弈模型,分析了中线工程调水前后各... 针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运行以来汉江中下游径流量大幅减少,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的问题,基于水资源配置空间均衡准则,以生活、工业、农业3个用水部门水量分配满意度最大为目标函数,建立了水资源配置稳健博弈模型,分析了中线工程调水前后各主体水量分配满意度变化,并将稳健博弈模型与多目标优化模型的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不确定性条件下,稳健博弈模型通过降低目标值来提高可靠性,得到的稳健均衡解劣于纳什均衡解;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后,用水部门整体水量分配满意度下降幅度为9.4%,生活、工业、农业用水部门满意度分别下降4.9%、10.4%、12.9%;需水量最大的农业用水部门水量分配满意度目标值对稳健参数的变化最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配置 稳健博弈优化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汉江中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来变化环境下汉江中下游地区需水量预测
9
作者 田晶 潘正可 +2 位作者 郭生练 李书飞 刘宝库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6-114,共9页
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驱动的双重影响下,开展需水预测研究对优化水资源管理、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大多数现有研究忽视了需水预测过程中的各种影响因子及其内在联系。考虑未来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影响,并以汉江中下游... 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驱动的双重影响下,开展需水预测研究对优化水资源管理、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大多数现有研究忽视了需水预测过程中的各种影响因子及其内在联系。考虑未来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影响,并以汉江中下游地区为研究对象,采用DBC偏差校正方法和CA-Markov模型分别预测了流域未来的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情景,然后基于2010~2016年第三次水资源调查评价数据,采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建立了未来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不同组合情景下的流域未来需水量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①在未来气候变化与未来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经济高速发展情景组合下,预测到2035水平年,汉江中下游地区的河道外需水量将达97.59亿m 3。②农业灌溉是气候变化下最敏感的用水需求部门。未来气候变化情景(S1)影响下,生活需水量、农业灌溉需水量的预测值与现状气候保持情景(S3)相比将分别增加2.38%、5.53%。③在综合发展情景(S6)下,与历史时期相比,农业灌溉需水有小幅度的减少,生活和工业需水分别有小幅度、较大幅度的增加。建立的系统动力学模型也适用于其他流域的需水量预测,可为变化环境下水资源的供需分析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需水量预测 未来气候变化 未来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系统动力学 汉江中下游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江中下游干流梯级水库汛期联合调度运行水位动态控制策略研究
10
作者 朱喜 李诗琼 +3 位作者 王正华 于洁 程磊 卢名燊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116,123,共7页
在国家“双碳”战略背景下,合理的水库汛期运行水位动态控制可在兼顾流域防洪安全前提下提高洪水资源利用率,充分发挥水利枢纽的综合效益。构皮滩、思林、沙沱水电站是乌江中下游干流梯级电站,由于现有防洪库容是基于单库调洪计算,并未... 在国家“双碳”战略背景下,合理的水库汛期运行水位动态控制可在兼顾流域防洪安全前提下提高洪水资源利用率,充分发挥水利枢纽的综合效益。构皮滩、思林、沙沱水电站是乌江中下游干流梯级电站,由于现有防洪库容是基于单库调洪计算,并未考虑水库联合调度运行,汛期运行水位静态控制,电站机组出力受限,汛期综合效益尚未得到充分发挥。研究基于预报预泄和库容补偿作用,统筹乌江中下游多区域防洪风险,构建梯级水库汛期运行水位动态控制调度模型,对基于构皮滩水库的拦蓄作用下抬升思林、沙沱水库运行水位的动态策略及其风险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实施梯级水库联合防洪预报调度可以抬升思林、沙沱水库前汛期(6-7月)运行水位2.10~3.86 m、6.09~6.42 m,后汛期(8月)可分别抬升4.17~4.86 m和6.21~6.42 m,并可以减轻梯级枢纽、乌江中下游保护对象(思南县和沿河县)和长江中下游的防洪风险。研究结果可为构皮滩、思林、沙沱梯级水库汛期防洪及洪水资源利用的安全运行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级水库 汛期运行水位 动态控制 乌江中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雅砻江中下游梯级中长期联合优化调度消落水位分析
11
作者 黄光伦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1-87,96,共8页
梯级水库消落水位是影响梯级水电站发电量的重要因素。随着具有多年调节性能的两河口水库的建成投运,确定两河口水库和下游锦屏一级、二滩水库联合调度的消落水位,提高雅砻江梯级发电量有待进一步研究。以梯级水电站发电量最大为目标,... 梯级水库消落水位是影响梯级水电站发电量的重要因素。随着具有多年调节性能的两河口水库的建成投运,确定两河口水库和下游锦屏一级、二滩水库联合调度的消落水位,提高雅砻江梯级发电量有待进一步研究。以梯级水电站发电量最大为目标,构建了雅砻江中下游梯级水电站联合优化调度模型,采用动态规划—逐步优化算法(DPPOA)进行求解,统计两河口、锦屏一级和二滩水电站消落水位、径流量和发电量信息,并采用K-means聚类算法开展梯级水电站中长期优化调度下消落水位与径流量、发电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相较梯级水电站常规调度多年平均发电量,联合优化调度可增加91.08亿kWh发电量(对应增幅为9.36%),且锦屏二级水电站作为高水头的水电站,增发电量更为明显;(2)对于大部分来水年份下,联合优化调度下两河口、锦屏一级和二滩水电站消落水位分别为2 800,1 825和1 175 m,相较常规调度,可增加40.43亿kWh发电量,对应发电量增幅为4.16%;(3)梯级水电站发电量与径流量呈现正相关关系,上游两河口水电站消落水位与入库径流量呈现负相关关系,而受上游电站径流调节影响,下游二滩水电站消落水位与径流量相关关系较弱。研究成果可为雅砻江中下游梯级联合调度和消落水位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砻江中下游梯级 联合优化调度 动态规划—逐步优化算法 K-MEANS聚类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NSS三维水道观测技术的水深测量
12
作者 魏猛 黎鹏 +2 位作者 崔志芳 张晓萌 张凌源 《水利水电快报》 2025年第1期30-35,共6页
为了探究GNSS三维水道观测技术在长江中游及汉江中下游水深测量精度问题,基于国内外目前水深测量研究现状,阐述了传统验潮模式与GNSS三维水道观测模式两种水深测量基本原理,通过Hypack软件获取GNSS动态测高数据,对试验区内两种模式下水... 为了探究GNSS三维水道观测技术在长江中游及汉江中下游水深测量精度问题,基于国内外目前水深测量研究现状,阐述了传统验潮模式与GNSS三维水道观测模式两种水深测量基本原理,通过Hypack软件获取GNSS动态测高数据,对试验区内两种模式下水深测量数据的精度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测区内分段高程转换模型精度与GNSS定位精度均为良好。GNSS三维水道观测数据与验潮数据相比,水位互差小于0.1 m的测点占比大于95%,满足相关行业规范要求,证明GNSS三维水道观测技术在长江中游及汉江中下游河段具备一定可靠性和精确性,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NSS三维水道观测 验潮水位 水深测量 长江中游 汉江中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犁河中下游水量供需平衡分析
13
作者 朱超 《水利水电快报》 2025年第4期31-34,40,共5页
为了研究伊犁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对中下游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的影响,采用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法,对伊犁河中下游需水和来水关系进行了分析探讨。结果表明:将伊犁河中下游区域各用水主体统筹考虑,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整个伊犁河中下游... 为了研究伊犁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对中下游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的影响,采用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法,对伊犁河中下游需水和来水关系进行了分析探讨。结果表明:将伊犁河中下游区域各用水主体统筹考虑,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整个伊犁河中下游区域现状来水与用水的情况下,伊犁河中下游来水量196.75亿m^(3),与耗水量197.47亿m^(3)基本持平,伊犁河中下游及巴尔喀什湖现状水量处于平衡状态。可在此基础上,后续进一步分析伊犁河中下游区域耗水量中的不合理因素,为包括上游在内的伊犁河全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量平衡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水资源开发利用 伊犁河中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城市内涝与雨季污染协同治理对策 被引量:6
14
作者 夏军 贾海峰 +2 位作者 张翔 张永勇 骆文广 《水资源保护》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15,共6页
针对长江中下游城市内涝与雨季污染协同治理的突出问题,对城市水安全、雨季水体返黑返臭风险和河湖水生态退化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论述。发现长江中下游城市河网密度高、降水量大、暴雨多发,同时人口密集、经济发展水平高,内涝、污... 针对长江中下游城市内涝与雨季污染协同治理的突出问题,对城市水安全、雨季水体返黑返臭风险和河湖水生态退化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论述。发现长江中下游城市河网密度高、降水量大、暴雨多发,同时人口密集、经济发展水平高,内涝、污染、生态退化等水问题突出;城市内涝频发,雨季污染造成某些城市水体局部返黑返臭,严重影响城市水环境品质,成为制约长江中下游城市绿色发展的重要瓶颈问题。提出了建立三级内涝协同防治体系、构建城市“绿-灰-蓝”设施耦合工程体系、协同推进水体品质提升与生态修复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中下游城市 城市内涝 雨季污染 协同治理 绿色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环境DNA技术的珠江中下游鱼类多样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朱书礼 陈蔚涛 +4 位作者 武智 夏雨果 杨计平 李跃飞 李捷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0-129,共10页
通过环境DNA技术(Environmental DNA,eDNA)检测珠江中下游鱼类生物多样性,探索珠江中下鱼类多样性监测和保护的新途径。2023年2月在珠江中下游设置了桂平、藤县、封开、德庆、肇庆和九江共6个采样点,通过水样采集及过滤、eDNA提取、遗... 通过环境DNA技术(Environmental DNA,eDNA)检测珠江中下游鱼类生物多样性,探索珠江中下鱼类多样性监测和保护的新途径。2023年2月在珠江中下游设置了桂平、藤县、封开、德庆、肇庆和九江共6个采样点,通过水样采集及过滤、eDNA提取、遗传标记扩增及测序和数据库比对分析等流程检测鱼类多样性。结果表明,6个采样点共检测出30种鱼类,隶属于4目10科27属,其中土著鱼类26种,外来种4种。较已有传统调查数据新检出2种鱼类:美丽沙鳅(Botia pulchra)和齐氏罗非鱼(Oceochromis zillii)。鱼类优势种为子陵吻鰕虎鱼(Rhinogobius giurinus)、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i)、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尼罗罗非鱼(O.nilotica)、齐氏罗非鱼、南方波鱼(Rasbora steineri)和鲤(Cyprinus carpio)。根据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显示,eDNA检测九江和桂平站点的鱼类多样性最高,藤县的最低。作为一种新的检测方法,eDNA技术可用于快速检测珠江中下游鱼类的多样性及分布,在实际应用中可将eDNA技术与传统的监测方法相结合,以提供更全面的鱼类生物多样性数据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DNA(eDNA) 鱼类多样性 珠江中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PI和VHI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干旱时空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向大享 姜莹 +1 位作者 陈喆 李喆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3-159,165,共8页
近60 a来,长江中下游地区干旱发生频率越来越高,强度不断增强,影响范围不断扩大,持续时间不断变长,对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通过构建长江中下游地区60 a长序列历史降水数据和40 a遥感数据集,基于标准化降水指数、植被健康指数等指... 近60 a来,长江中下游地区干旱发生频率越来越高,强度不断增强,影响范围不断扩大,持续时间不断变长,对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通过构建长江中下游地区60 a长序列历史降水数据和40 a遥感数据集,基于标准化降水指数、植被健康指数等指标建立干旱监测指数序列库,分析时序干旱指数变化特征,开展旱情时空分布、季节差异、发生频次等指标统计分析,探究旱情发生频率及其时空分异特征、旱情程度等时空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地区干旱事件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春夏季干旱频率高,秋冬季干旱频率低;干旱存在明显区域性差异,易旱地区主要包括湖北北部、湖南南部等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时空特征 SPI VHI 长江中下游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安徽段江湖连通性及生物通道恢复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宏高 熊昱 +3 位作者 李德旺 包琦琳 林国义 储涛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9-74,81,共7页
江湖阻隔是导致长江中下游江湖复合生态系统衰退的最主要原因,江湖连通和生物通道恢复是流域生态修复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现场调查等方法研究了华阳河湖群、菜子湖、升金湖和安庆西江古道等与长江干流的阻隔现状及连通性特征,在此基础... 江湖阻隔是导致长江中下游江湖复合生态系统衰退的最主要原因,江湖连通和生物通道恢复是流域生态修复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现场调查等方法研究了华阳河湖群、菜子湖、升金湖和安庆西江古道等与长江干流的阻隔现状及连通性特征,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技术和管理层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结果发现:依托涉水工程建设开展恢复河湖生物通道的做法可以有效缓解江湖复合生态系统的衰退,尤其是以“过鱼设施建设、季节性灌江纳苗、生态水网建设”相结合的生物通道恢复方案具有技术可行性。相关成果可为长江中下游江湖连通性及生物通道恢复、国家水网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湖连通 生物通道 生态水网 灌江纳苗 过鱼设施 生态修复 长江中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崩岸险情智能感知预警与防治关键技术研究构想及成果展望
18
作者 卢金友 周银军 +2 位作者 邓彩云 郭超 李凌云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共9页
崩岸是长江中下游河道自然演变的常见形式,严重威胁防洪安全、航道畅通及沿江经济基础设施正常运行甚至是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三峡工程等水利水电工程建成运行引起长江中下游水沙情势显著改变,近年来,中下游河道持续冲刷、局部河势调整... 崩岸是长江中下游河道自然演变的常见形式,严重威胁防洪安全、航道畅通及沿江经济基础设施正常运行甚至是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三峡工程等水利水电工程建成运行引起长江中下游水沙情势显著改变,近年来,中下游河道持续冲刷、局部河势调整、崩岸频发,造成多方面不利影响。尽管以往已开展了相关研究并进行了治理,但由于影响因素众多,崩岸机理复杂,隐蔽性、突发性和随机性强,预警及治理难度依然很大。本文以“崩岸机理揭示—大范围筛查—介入式监测—多尺度预警—系统化防治”为总体思路开展研究,围绕流-固耦合作用下的崩岸机理与险情智能筛查、河道岸坡土体全要素实时感知及崩岸模拟预警技术、耦合河势控制措施的崩岸系统防治技术等关键科学技术问题,重点研究持续冲刷下河势变化与崩岸动态响应关系,研发多源信息融合的崩岸险情智能筛查技术、河道岸坡全要素一体化智能感知技术、多尺度河道崩岸预测与预警技术,以及耦合河势控制措施的崩岸系统防治技术,旨在揭示持续冲刷条件下长江中下游崩岸发生的驱动因素及内在机理,研发崩岸险情智能感知预警及防治关键技术,实现崩岸险情智能筛查、多要素监测、动态预警与系统防治。研究有望显著提高长江中下游河道崩岸发生的预见性和治理技术水平,促进崩岸从灾后抢护向灾前预防转变,为河道系统治理和水安全保障能力提升提供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崩岸 机理 筛查 监测预警 系统治理 长江中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水湖泊沉积物生源要素与浮游藻类和沉水植物的关系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佳豪 李艳 +2 位作者 申东方 乔瑞婷 王洪铸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27,共9页
为探究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沉积物碳、氮、磷等生源要素的含量及其对浮游藻类和沉水植物的影响,以长江中下游11个浅水湖泊为研究对象,分析2003-2020年夏季沉积物总氮(TN_(Sed))、总磷(TP_(Sed))和有机碳(TOC_(Sed))含量与浮游藻类和沉水... 为探究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沉积物碳、氮、磷等生源要素的含量及其对浮游藻类和沉水植物的影响,以长江中下游11个浅水湖泊为研究对象,分析2003-2020年夏季沉积物总氮(TN_(Sed))、总磷(TP_(Sed))和有机碳(TOC_(Sed))含量与浮游藻类和沉水植物的关系。结果表明:(1)在长江中下游湖泊中,TP_(Sed)在藻型湖泊中最高,为(0.71±0.21)g/kg,草型湖泊中最低,为(0.52±0.13)g/kg。TN_(Sed)和TOC_(Sed)则在草型湖泊中最高,分别为(4.64±3.57)g/kg和(55.89±50.28)g/kg,中间态湖泊最低,分别为TN_(Sed)(1.86±1.26)g/kg,TOC_(Sed)(20.00±12.13)g/kg。(2)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夏季浮游藻类Chl-a含量在TP_(Sed)较高的湖泊中更高(P=0.01),沉水植物生物量(BMac)则在TP_(Sed)较低的湖泊中更高(P=0.03),而TN_(Sed)和TOC_(Sed)与Chl-a和BMac的回归关系不显著(P>0.17)。(3)长江中下游湖泊夏季沉水植物消失的沉积物总磷阈值约为0.87~0.98 g/kg。在长江中下游湖泊的沉积物中,磷含量对浮游藻类和沉水植物生物量的预测力比碳、氮含量更高,进一步研究二者定量关系后可为评价水生态系统沉积物污染状况及确定水生植被修复的沉积物条件需求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下游湖泊 沉积物 生源要素 沉水植物 浮游藻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流域实际蒸散发演变特征及驱动机制 被引量:1
20
作者 曹新 邢万秋 +1 位作者 傅巧妮 杨丽琳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6-46,55,共12页
为了更好地了解长江中下游6个子流域蒸散发量时空演变特征,以及气候和下垫面因子改变对蒸散发量变化的影响,基于GRACE重力卫星观测数据和水量平衡法重建了长江中下游6个子流域实际蒸散发ET序列,评估并融合了3种ET数据集,获得1992—2015... 为了更好地了解长江中下游6个子流域蒸散发量时空演变特征,以及气候和下垫面因子改变对蒸散发量变化的影响,基于GRACE重力卫星观测数据和水量平衡法重建了长江中下游6个子流域实际蒸散发ET序列,评估并融合了3种ET数据集,获得1992—2015年高精度的逐月蒸散发量,分析了6个子流域蒸散发量年值和季节值的变化趋势,引入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La,基于通径分析法定量评估了气候和下垫面因子对各子流域蒸散发量变化的直接和间接影响。结果表明:①3种数据集在长江中下游流域的适用性较好,基于最小二乘权重法的数据融合方法减小了ETrecon与ETNOAH、ETGLEAM的平均差和均方根误差,减小了ETNOAH、ETCR的标准差。②长江中下游流域多年平均蒸散发量为728.7 mm,空间上自西北向东南递增;6个子流域不同季节的蒸散发量均呈升高趋势,其中春、夏季的增幅最大。③各子流域年蒸散发量增加主要由La增强和气温升高所致,气温、La和植被覆盖率等要素的间接作用致使太湖流域风速降低对蒸散发量的影响从正向变为负向。④气温升高促进了NDVI对6个子流域春、夏季蒸散发量增加的正向效应,太湖流域、长江中游和下游干流区秋、冬季降水的增加削弱了辐射降低对蒸散发量变化的作用,而风速上升是洞庭湖流域、中游干流区冬季蒸散发量微弱增加的主导因素。研究结果将为长江中下游流域水资源管理、干旱预测和生态功能评估等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与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际蒸散发 下垫面 气候变化 驱动机制 长江中下游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