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87篇文章
< 1 2 9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免疫异常数据的金属回流双极直流配电线路状态估计保护方法 被引量:1
1
作者 曾琦 曾维刚 +4 位作者 廖建权 王少雄 郑宗生 王渝红 周念成 《电力自动化设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24,共9页
实际工程中的量测可能存在异常数据干扰,增加保护误动的风险。为此,基于模型匹配的思想,提出一种免疫异常数据的直流配电线路状态估计保护方法。考虑金属回流双极直流线路的极间耦合,建立线路的精细化等值模型。据此得到系统的量测方程... 实际工程中的量测可能存在异常数据干扰,增加保护误动的风险。为此,基于模型匹配的思想,提出一种免疫异常数据的直流配电线路状态估计保护方法。考虑金属回流双极直流线路的极间耦合,建立线路的精细化等值模型。据此得到系统的量测方程,并根据二次积分法将其离散化以便于求解。对于可能存在的异常数据问题,提出基于窗口图傅里叶变换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将数据视为图信号并赋予“频率”的概念,通过提取低频信号达到剔除随机脉冲等高频异常数据的目的。基于递推最小二乘算法对预处理后的状态估计模型进行求解,根据估计模型和实测模型的匹配度构建保护判据,实现区内和区外故障的识别。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快速、准确识别区内故障,并有效避免异常数据干扰,同时具有较强的耐高阻、抗通信延时等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配电 线路保护 异常数据 图傅里叶变换 状态估计 递推最小二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差动电流相位特性的电流互感器中性线异常识别方法
2
作者 唐治国 陈琦 +4 位作者 王胜 孙震宇 薛明军 顾剑飞 张少华 《电力自动化设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6-144,共9页
针对电流互感器中性线异常导致的差动保护在区外故障下的不正确动作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差动电流相位的电流互感器中性线异常识别及差动保护策略。对电流互感器中性线异常情况下差动保护区内、外故障下差动电流相位特性及影响因素进行了... 针对电流互感器中性线异常导致的差动保护在区外故障下的不正确动作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差动电流相位的电流互感器中性线异常识别及差动保护策略。对电流互感器中性线异常情况下差动保护区内、外故障下差动电流相位特性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根据区内、外故障的故障相与非故障相相位特性差异,提出了一套电流互感器中性线异常识别方法及差动保护策略,解决了现有判据的局限性。利用实时数字仿真系统(RTDS)建立典型的3/2接线母线模型,通过大量仿真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及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动保护 电流互感器 中性线异常 相位特性 继电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圆坐标表征法的换流变压器励磁涌流辨识研究
3
作者 龙启 杨旭 +5 位作者 薛淑鹏 黎卫国 彭翔 杨光辉 段雄英 廖敏夫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18-129,共12页
针对特高压直流系统换流变产生的励磁涌流导致的差动保护误动作问题,现阶段仍未能完全解决。详细分析了换流变励磁涌流工况下传统差动保护的适应性问题,并提出了一种基于圆坐标表征图像对故障电流和励磁涌流进行判别的方法。首先,在Simu... 针对特高压直流系统换流变产生的励磁涌流导致的差动保护误动作问题,现阶段仍未能完全解决。详细分析了换流变励磁涌流工况下传统差动保护的适应性问题,并提出了一种基于圆坐标表征图像对故障电流和励磁涌流进行判别的方法。首先,在Simulink仿真平台上建立变压器内部故障与励磁涌流系统仿真模型,从而获得大量的三相差流仿真数据。其次,引入了圆坐标表征变换,将原始及平移后的三相差流作为动点的二维坐标,发现在不同工况下双差动电流形成的动点轨迹图像有显著差异,进而将仿真数据变换为轨迹图像样本集。最后,通过比较6种常见的机器学习算法对轨迹图像样本集的分类性能,采用具有最佳综合性能的VGG16网络模型,对仿真、实验及现场录波等数据得到的电流轨迹图像进行识别分类,实现故障和涌流辨识。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辨识准确率高,避免了传统差动保护误动作的问题;且在不同工况下均有良好的适应性,降低了保护方案的复杂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换流变差动保护 二次谐波制动 保护闭锁 励磁涌流 圆坐标表征法 VGG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bileViT的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二次回路故障诊断技术
4
作者 郑茂然 余江 +3 位作者 史泽兵 高宏慧 姜健琳 沈亚东 《电网与清洁能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1-38,共8页
随着变电站智能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二次设备数量急剧增长,通信网络配置日趋复杂,高效准确地实现继电保护二次回路故障诊断关系着智能变电站的安全稳定。为了降低智能变电站自动化运维成本,研究了基于MobileViT的继电保护二次回路故障诊... 随着变电站智能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二次设备数量急剧增长,通信网络配置日趋复杂,高效准确地实现继电保护二次回路故障诊断关系着智能变电站的安全稳定。为了降低智能变电站自动化运维成本,研究了基于MobileViT的继电保护二次回路故障诊断技术。将二次设备报文接收状态以及交换机端口流量信息作为保护回路的故障特征,结合矩阵式编码技术获取保护回路故障特征的二维图像形式;利用先进的MobileViT算法构建继电保护二次回路故障诊断模型,并提出在线操作方法。以典型110 kV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为例,验证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算例结果表明,基于MobileViT的故障诊断模型能够准确识别保护回路中的二次设备及通信链路故障。与其他方法的对比研究证明了所提方法在特征构造、辨识误差、诊断精度等方面存在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变电站 继电保护 二次回路 故障诊断 transform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附加桥臂电流测量的非隔离型模块化多电平直流变压器差动保护方法
5
作者 王渝红 谭子鹏 +3 位作者 廖建权 刘洋涛 周念成 王强钢 《电力自动化设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1-167,共7页
直流变压器(DCT)的故障特性受内部储能元件及其拓扑的影响,传统基于端口电流差动的保护原理难以有效识别区内、外故障。针对非隔离型模块化多电平直流变压器(DCMT),提出了一种基于附加桥臂电流测量的改进差动保护方法。分析DCMT不同故... 直流变压器(DCT)的故障特性受内部储能元件及其拓扑的影响,传统基于端口电流差动的保护原理难以有效识别区内、外故障。针对非隔离型模块化多电平直流变压器(DCMT),提出了一种基于附加桥臂电流测量的改进差动保护方法。分析DCMT不同故障位置的故障电流特性,获得DCMT在区、内外故障下的差动电流特性,构建基于附加桥臂电流测量的DCMT差动保护复合判据。考虑到故障严重程度对故障识别的影响,结合比率制动原理,确定了DCMT差动保护阈值自适应整定策略。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方法相比,所提保护方法可准确识别DCMT内部匝间短路故障、端口母线故障和外部故障,在不同故障位置和故障电阻条件下有更高的灵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变压器 故障 自适应保护 差动电流 直流分量 交流分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励磁涌流对换流变压器饱和保护动作特性的影响及对策
6
作者 翁汉琍 邓邦汇 +3 位作者 周照坤 陈实 孔祥平 李振兴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173-180,共8页
饱和保护可以防止直流偏磁对换流变压器造成危害。饱和保护在无直流偏磁工况下不应动作,但工程现场曾多次出现在换流变压器空载合闸过程中饱和保护误动的情况。针对该问题,文中对换流变压器空载合闸以及空载合闸伴随直流偏磁工况下,励... 饱和保护可以防止直流偏磁对换流变压器造成危害。饱和保护在无直流偏磁工况下不应动作,但工程现场曾多次出现在换流变压器空载合闸过程中饱和保护误动的情况。针对该问题,文中对换流变压器空载合闸以及空载合闸伴随直流偏磁工况下,励磁涌流和中性线电流特征进行分析,揭示饱和保护误动作和提前动作的原因。利用单纯励磁涌流和涌流叠加直流偏磁工况下换流变压器电流衰减特征差异,构造修正系数,对饱和保护判别用的中性线电流进行修正,以区分涌流和直流偏磁对中性线电流的影响,提升保护可靠性。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有效防止换流变压器空载合闸期间饱和保护的误动作和提前动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压器 饱和保护 励磁涌流 直流偏磁 空载合闸 波形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碳转型何以缓解多维能源贫困——来自低碳试点城市和家庭的经验证据
7
作者 杨红燕 杨阳 +1 位作者 李天云 黄远标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26,共14页
探索低碳试点政策对多维能源贫困的减贫效应,有助于发挥其在促进低碳转型和缓解能源贫困问题上的协同效益。通过构建中国城市层面的多维能源贫困指数,基于2008—2019年中国28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以及中国家庭追踪调查,使用交叠双重差分模... 探索低碳试点政策对多维能源贫困的减贫效应,有助于发挥其在促进低碳转型和缓解能源贫困问题上的协同效益。通过构建中国城市层面的多维能源贫困指数,基于2008—2019年中国28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以及中国家庭追踪调查,使用交叠双重差分模型结合系统广义矩估计实证探究低碳城市试点政策(LCCP)对多维能源贫困的减贫效应及其机制路径。LCCP的实施能够有效缓解多维能源贫困,不仅使试点城市多维能源贫困程度显著下降0.9%,且存在政策溢出效应。LCCP对多维能源贫困的缓解效果主要体现在改善能源可使用性维度及促进能源清洁性维度方面,对能源可负担性维度的贫困无显著影响。异质性分析表明,LCCP的能源减贫效果在资源禀赋及区域位置上存在显著差异,对资源型城市以及北方城市的多维能源贫困缓解效果更明显。企业层面,LCCP的实施通过增强企业绿色创新效应缓解多维能源贫困,且印证了“波特假说”;政府和家庭层面,政府环保支持效应与家庭环保行为效应是LCCP缓解城市和家庭多维能源贫困的有效路径。据此提出推进LCCP政策扩围增效,强化绿色创新驱动与区域协同机制,构建差异化、可持续的多维能源减贫路径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转型 环境规制 低碳试点政策 能源贫困 绿色创新 环保支持 环保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转型对区域低碳创新的影响:基于资源编排理论视角
8
作者 鲁锦涛 李振翠 +1 位作者 宋马林 宋祖昕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7-68,共12页
数字化转型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为开展低碳创新活动提供了新的契机,但现有文献鲜少就数字化转型如何影响区域低碳创新提供系统解释框架和理论机制。基于资源编排理论,文章运用2011—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基准回归模型和... 数字化转型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为开展低碳创新活动提供了新的契机,但现有文献鲜少就数字化转型如何影响区域低碳创新提供系统解释框架和理论机制。基于资源编排理论,文章运用2011—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基准回归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探讨了数字化转型对区域低碳创新的影响以及地方政府竞争和知识产权保护在数字化转型对区域低碳创新影响上的调节作用,并进一步考察了数字化转型对区域低碳创新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发现:①数字化转型对区域低碳创新具有显著促进作用。②地方政府竞争增强了数字化转型对区域低碳创新的促进作用,而知识产权保护的影响并不明显。③数字化转型对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低碳创新促进效应更为显著,地方政府竞争和知识产权保护的调节作用在东部并不显著,而在中西部地区发挥着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在对外开放程度较高的地区,数字化转型对低碳创新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但知识产权保护削弱了数字化转型的创新促进效果。④数字化转型对区域低碳创新的促进作用具有积极的空间溢出效应。因此,建议持续深化数字化转型,推动低碳创新模式变革;积极引导地方政府良性竞争,持续完善地方官员政绩考核体系,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为创新成果提供政策保障和法律保障;精准施策,结合各地区的资源禀赋制定差异化数字化转型战略;构建多主体参与的人才培养与资源共享平台,努力形成创新联动发展格局。该研究丰富了数字化转型与低碳创新的研究范畴和经验证据,并为数字化转型赋能区域低碳创新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低碳创新 政府竞争 知识产权保护 资源编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运算阻抗离散域模型的柔直电网线路纵联保护
9
作者 戴志辉 石旭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4244-4255,I0011,共13页
柔性直流电网是破解大规模新能源外送难题的有效方案。然而,现有柔直电网线路保护无法从本质上消除过渡电阻的影响。为此,提出一种基于运算阻抗离散域模型的柔直电网线路纵联保护方法。首先,分析区内/外故障下的运算阻抗特性差异;其次,... 柔性直流电网是破解大规模新能源外送难题的有效方案。然而,现有柔直电网线路保护无法从本质上消除过渡电阻的影响。为此,提出一种基于运算阻抗离散域模型的柔直电网线路纵联保护方法。首先,分析区内/外故障下的运算阻抗特性差异;其次,将运算阻抗视作s域传递函数,采用双线性变换将其转换为z域函数,进而得到能与采样序列进行计算的运算阻抗离散域模型;再次,针对现场中存在的干扰,提出将采样序列进行累加重构,利用序列匹配算法构造方向判据,并形成完整的保护方案;最后,通过仿真验证所提保护性能,结果表明,所提保护能够快速可靠地识别线路故障,可耐受1000Ω过渡电阻,且无需整定,无需提取特征频带,无需双端数据严格同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直流电网 纵联保护 行波 双线性变换 采样序列重构 序列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执法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
10
作者 许林 赵乐乐 罗逸培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6-115,共10页
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中国经济转型的核心目标,绿色创新作为重要环节发挥关键作用。环境规制是否执行,还是停留于法令震慑层面对绿色创新存在不同影响。本文基于2013~2023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实证检验环境执法力度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及... 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中国经济转型的核心目标,绿色创新作为重要环节发挥关键作用。环境规制是否执行,还是停留于法令震慑层面对绿色创新存在不同影响。本文基于2013~2023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实证检验环境执法力度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及传导机制。研究发现,环境执法打破了组织刚性,强化长期发展导向,激励企业增加环保投入,进而推动绿色创新。进一步分析显示,良好的制度环境、传统产业背景及强政治关联企业中,环境执法对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强。异质性分析表明,环境执法对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在国有企业和规模较大的企业中尤为显著。此外,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环境执法有助于进一步提升企业绿色创新能力。本文研究表明强化环境执法对促进企业绿色创新至关重要,尤其在治理结构和行业特征适配时,应加大环境规制的执行力度,结合数字化,进一步挖掘企业绿色发展潜力。本文对于检验政府环境治理政策效果,提高环境规制行为效应,促进企业绿色转型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执法 环境规制 绿色创新 长期导向 环境保护 环境治理 数字化转型 制度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数字化转型与企业高质量发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温科 刘娟 +1 位作者 邢丽云 李常洪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23-29,共7页
现阶段,新质生产力作为传统生产力的质态跃迁,是赋能数字化转型与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文章基于2009—2022年的A股上市公司数据,首先,分别通过评价指标体系测度方法和LP法,测度新质生产力与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水平,并运用多元线性... 现阶段,新质生产力作为传统生产力的质态跃迁,是赋能数字化转型与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文章基于2009—2022年的A股上市公司数据,首先,分别通过评价指标体系测度方法和LP法,测度新质生产力与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水平,并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二者之间的关系;其次,从战略、运营、竞争、创新四个方面,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分析数字化转型在二者关系中的作用机制;最后,在拓展性研究中,从产权性质、市场竞争性、区域创新生态三个方面探讨二者关系的异质性,分析风险承担能力、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等企业内外部环境要素在二者关系中的调节效应,讨论新质生产力作用下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经济效应。研究发现,第一,新质生产力显著促进了企业高质量发展。第二,新质生产力有助于促进战略、运营、竞争、创新四个方面的数字化转型,从而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第三,在国有企业以及处于高度竞争市场和良好区域创新生态的企业中,新质生产力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效应更为显著;新质生产力在风险承担能力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等内外部环境要素的正向调节下,能够产生更强的企业高质量发展效应;新质生产力有助于催生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经济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高质量发展 数字化转型 风险承担能力 知识产权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格谱系数下不可见性指导的鲁棒水印算法
12
作者 吴肖 黄樱 +2 位作者 宋春花 关虎 牛保宁 《应用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0-386,共17页
在版权保护领域,网格水印技术是保护3D模型在传输过程中免受恶意攻击的关键技术,然而现有的网格水印算法并未充分联系空域和频域,对水印嵌入强度的设置规则不够清晰。针对此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受不可见性指导的鲁棒水印算法(robust wat... 在版权保护领域,网格水印技术是保护3D模型在传输过程中免受恶意攻击的关键技术,然而现有的网格水印算法并未充分联系空域和频域,对水印嵌入强度的设置规则不够清晰。针对此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受不可见性指导的鲁棒水印算法(robust watermarking algorithm guided by invisibility,RWGI)。以三维网格的拉普拉斯变换为对象,在水印嵌入过程中对空域不可见性评价指标与频谱域嵌入强度的关系进行建模,使水印的嵌入受到不可见性指标的调控,保证了水印嵌入强度的按需量化;针对该指导的实施过程,设计了一种基于绝对值的谱系数寻优策略和一种简单高效的网格分块算法。实验表明,本文提出的算法具有良好的不可见性和对常见攻击的鲁棒性,且能保证水印嵌入强度对模型尺度的自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版权保护 不可见性 网格谱水印 网格拉普拉斯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控保协同的三端混合直流输电系统线路保护 被引量:3
13
作者 戴志辉 牛宝仪 +2 位作者 李铁成 奚潇睿 李杭泽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8-121,共14页
灵敏可靠的保护原理对多端混合直流输电系统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现有多端混合直流输电系统线路保护原理易受过渡电阻、噪声等因素干扰,且多忽略与换流器控制环节之间的协调配合。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控制特征量的多端混合直流线路单... 灵敏可靠的保护原理对多端混合直流输电系统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现有多端混合直流输电系统线路保护原理易受过渡电阻、噪声等因素干扰,且多忽略与换流器控制环节之间的协调配合。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控制特征量的多端混合直流线路单端保护方案。首先,利用故障电流变化方向进行故障区域识别;然后,基于不同故障情况下等效阻抗回路中电感的差异,分析不同位置故障时控制信号积分值的大小差异,以此构造区内、外故障识别判据,并利用正、负极控制信号积分值比值进行故障选极;最后,通过PSCAD/EMTDC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所提保护方案能够可靠、灵敏地识别各种故障,且具有较强的抗干扰和抗过渡电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端混合直流输电 控保协同 积分值 线路保护 拉普拉斯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马尔科夫状态空间法的换流变压器继电保护系统可靠性
14
作者 杜长青 徐明友 +4 位作者 刘城欣 林直晓 徐野驰 倪晨晨 董天宇 《电网与清洁能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32,共11页
现有的继电保护风险评估侧重分析线路故障的影响,确定隐性故障概率时多依赖经验数据,未充分考虑换流变压器等一次设备故障对继电保护性能的影响。深入分析了换流变压器的热故障诱因,建立了基于流热耦合模型的换流变压器故障概率模型。... 现有的继电保护风险评估侧重分析线路故障的影响,确定隐性故障概率时多依赖经验数据,未充分考虑换流变压器等一次设备故障对继电保护性能的影响。深入分析了换流变压器的热故障诱因,建立了基于流热耦合模型的换流变压器故障概率模型。同时考虑了设备热故障对保护性能的影响,建立了可能诱发继电保护拒动和误动的隐性故障概率模型,并提出了基于马尔科夫状态空间法的直流系统风险评估方法,探讨了换流变压器热故障以及继电保护隐性故障对直流系统稳定性和安全性的潜在影响。通过建立概率模型和仿真分析,综合考虑设备性能、环境因素和时间变化等多个维度,精确评估换流变热故障下的系统稳定性与风险指标。仿真结果表明,换流变压器故障率随时间呈指数增长,在系统可用度提升的同时,系统风险显著增大,提高了保护装置的故障检出系数,可有效降低系统综合误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换流变压器 继电保护 隐性故障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溢出视角下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全球价值链融入 被引量:3
15
作者 钟晓龙 康茂楠 李慧慧 《国际商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6-100,共15页
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够诱发知识溢出,是促进企业融入全球价值链的有效路径。本文利用2007~2016年中国制造业上市企业数据,探讨知识溢出视角下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全球价值链融入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非数字化转型的企业,数字化转型企业的... 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够诱发知识溢出,是促进企业融入全球价值链的有效路径。本文利用2007~2016年中国制造业上市企业数据,探讨知识溢出视角下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全球价值链融入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非数字化转型的企业,数字化转型企业的知识溢出显著促进了企业融入全球价值链,在克服内生性问题和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化转型企业的知识溢出对国有企业、低IT投资企业和技术资本密集型企业融入全球价值链有显著正向影响;进一步讨论发现,知识产权保护的加强、融资约束的缓解强化了数字化转型企业知识溢出对企业融入全球价值链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数字化转型 知识溢出 全球价值链融入 知识产权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化技术采纳对农业生产节本增效的影响研究——以新疆棉田无人机应用为例
16
作者 孙旭 陈玉兰 +1 位作者 赵达君 肖彤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4-322,共9页
农业智能化技术是一种能够实现高效集约和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为考察农户智能化技术行为采纳规律及行为效应,以植保无人机技术为例,运用内生转换回归模型对新疆五个棉花主产区401份农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考察农户采纳植保无... 农业智能化技术是一种能够实现高效集约和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为考察农户智能化技术行为采纳规律及行为效应,以植保无人机技术为例,运用内生转换回归模型对新疆五个棉花主产区401份农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考察农户采纳植保无人机技术的影响因素,并在反事实框架下估计农户采纳行为的产出效应和成本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调查区域农户植保无人机技术采用率为71.1%,植保无人机技术采纳比例较高;农户采纳植保无人机技术主要受农户的受教育程度、外出务工人数、植棉面积、是否参加棉花保险、对植保无人机技术的认知以及是否认识农技服务人员等因素的影响;植保无人机技术的采纳可以促进节本增效,在反事实假设下表现为:实际采纳技术若未采纳,其棉花每公顷产量下降1.970%、棉花每公顷植保成本上涨1.452%;实际未采纳技术若采纳,其棉花产量上涨2.514%、棉花植保成本下降1.393%;进一步分析表明:农户采纳植保无人机技术行为效应具有群组差异,决策者受教育程度越低,其技术采纳行为的产出效应和成本效应越好。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和资金投入;强化技术推广宣传,建立完善技术培训体系;发挥技术示范带动作用,显化技术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保无人机技术 智能化技术 技术采纳 行为效应 内生转换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电力变压器高能电弧压力特性及防护技术研究现状与未来展望 被引量:1
17
作者 齐波 罗远 +4 位作者 黄猛 朱柯翰 李金忠 赵义焜 李成榕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360-3378,共19页
高能电弧故障是引发大型电力变压器燃爆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伴随高能电弧产生的压力波会导致变压器油箱发生形变甚至破裂,从而引发变压器燃爆。然而目前变压器高能电弧引发的压力特性不明,相应的防护技术不成熟,因此研究油中电弧的压... 高能电弧故障是引发大型电力变压器燃爆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伴随高能电弧产生的压力波会导致变压器油箱发生形变甚至破裂,从而引发变压器燃爆。然而目前变压器高能电弧引发的压力特性不明,相应的防护技术不成熟,因此研究油中电弧的压力特性以及防护策略对大型电力变压器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阐述了高能电弧压力特征及其产生机理,归纳了现阶段对电弧压力仿真技术研究现状,分析了变压器油箱在高能电弧压力作用下的失效过程,梳理了现阶段对变压器在高能电弧作用下强度的考核试验技术并明确特高压变压器90 MJ级电弧能量考核中面临的挑战,总结了高能电弧放电下油箱防护技术并梳理高能电弧主动防御与快速切除的方法,进一步展望电弧压力、油箱失效机理、高能电弧等效试验方法、燃爆防护技术等方面的未来研究方向,可以为大型电力变压器高能电弧放电防护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压器 高能电弧 压力特性 油箱失效 等效方法 防护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特征生成与重放的可扩展安全虹膜识别
18
作者 赵冬冬 宋宝刚 +2 位作者 廖虎成 闫江 向剑文 《软件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087-3108,共22页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安全认证技术成为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的重要保障.其中,虹膜识别技术凭借其出色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被广泛应用于系统访问控制、医疗保健以及司法实践等领域.然而用户的虹膜特征数据泄露,就是永久性丢失,无法进行...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安全认证技术成为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的重要保障.其中,虹膜识别技术凭借其出色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被广泛应用于系统访问控制、医疗保健以及司法实践等领域.然而用户的虹膜特征数据泄露,就是永久性丢失,无法进行更改或者撤销.因此,虹膜特征数据的隐私保护尤为重要.随着神经网络技术在图像处理上体现的突出性能,基于神经网络的安全虹膜识别方案被提出,在保护隐私数据的同时保持了识别系统的高性能.然而,面对不断变化的数据和环境,安全虹膜识别方案需要具备有效的可扩展性,即识别方案应当能够在新的用户注册下依旧保持性能.但大多数现有基于神经网络的安全虹膜识别方案研究并未考虑方案的可扩展性.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基于生成特征重放的安全增量虹膜识别(generative feature replay-based secure incremental iris recognition,GFR-SIR)方法和基于隐私保护模板重放的安全增量虹膜识别(privacy-preserving template replaybased secure incremental iris recognition,PTR-SIR)方法.具体而言,GFR-SIR方法通过生成特征重放和特征蒸馏技术,缓解神经网络扩展过程中对以往任务知识的遗忘,并采用改进的TNCB方法来保护虹膜特征数据的隐私.PTRSIR方法保存了以往任务中通过TNCB方法转换得到的隐私保护模板,并在当前任务的模型训练中重放这些模板,以实现识别方案的可扩展性.实验结果表明,在完成5轮扩展任务后,GFR-SIR和PTR-SIR在CASIA-Iris-Lamp数据集上的识别准确率分别达到了68.32%和98.49%,比微调方法分别提升了58.49%和88.66%.分析表明,GFRSIR方法由于未保存以往任务的数据,在安全性和模型训练效率方面具有明显优势;PTR-SIR方法则在维持识别性能方面更为出色,但其安全性和效率低于GFR-SI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私保护 虹膜识别 转换网络 增量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隐形面具”的可逆人脸隐私保护方法
19
作者 郑旭 黄想杰 杨杨 《计算机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84-391,共8页
随着人工智能和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快速进步,人脸信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智能安防、金融支付和社交媒体等多个领域。这些采集的人脸信息一旦被泄露或被不法分子非法售卖,就会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如何防止采集的原始人脸数据库被恶意窃取从... 随着人工智能和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快速进步,人脸信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智能安防、金融支付和社交媒体等多个领域。这些采集的人脸信息一旦被泄露或被不法分子非法售卖,就会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如何防止采集的原始人脸数据库被恶意窃取从而进行非法训练和非法识别,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此,提出了一种基于“隐形面具”的可逆人脸隐私保护方法。该对抗人脸若被恶意窃取,可使未授权人脸系统错误识别,对于被授权用户,可以在摘除“隐形面具”后恢复原始人脸信息,保证授权人脸系统正确识别,从而达到保护人脸数据库的目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生成的对抗人脸具有更高的视觉质量,与原始人脸的平均PSNR在无攻击层下可以达到55 dB,并且使未授权系统错误识别率达到99.6%。同时,该方法实现了可逆恢复人脸,恢复人脸具有更高的视觉质量,与原始人脸的平均PSNR达到61 dB,并且使授权系统正确识别率达到99.8%。实验证明了该方法可以有效地保护人脸数据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隐形面具 对抗样本 人脸数据库保护 视觉变换 可逆人脸隐私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相变压器接入对距离保护影响及其抑制方案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冯喜春 张骥 +3 位作者 于佳旭 杨宏伟 齐少娟 郑涛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167-2175,I0103,I0104,共11页
移相变压器(简称“移相变”),通过档位调节改变其接入线路两端的电压与电流相位以实现潮流调控作用。但移相变接入线路后,由于其等效阻抗与移相角的变化,会对常规距离保护的性能产生较大影响,距离保护存在拒动或误动的风险。为解决上述... 移相变压器(简称“移相变”),通过档位调节改变其接入线路两端的电压与电流相位以实现潮流调控作用。但移相变接入线路后,由于其等效阻抗与移相角的变化,会对常规距离保护的性能产生较大影响,距离保护存在拒动或误动的风险。为解决上述问题,该文首先分析了移相变接入对常规距离保护的影响及现有解决方案的局限性,进而基于移相变压器的接线形式及拓扑结构,设计并提出了含阻尼/旁路复合模块的移相变压器故障穿越控制方案。该方案通过实时监测移相变输入端电流,当检测到电流超过启动定值,投入旁路模块,实现对移相变的快速隔离和保护;同时为限制旁路回路短路电流,进一步设计并配置了阻尼模块。对阻尼/旁路复合模块中晶闸管的通断进行控制以实现移相变的故障穿越。该故障穿越方案不受故障位置及移相变压器档位影响,可以提高移相变接入后线路距离保护的可靠性。最后,基于PSCAD/EMTDC构建移相变模型并通过大量仿真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相变压器 距离保护 故障穿越 阻尼/旁路模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