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6篇文章
< 1 2 5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秸秆还田后效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1
作者 杨舒纯 严君 +5 位作者 高瑞敏 许梦琪 韩晓增 邹文秀 陈旭 陆欣春 《土壤与作物》 2025年第1期64-72,共9页
探讨秸秆还田后效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以2016年在黑龙江省海伦市胜利村设置免耕秸秆覆盖(D0)、秸秆均匀混于0~15 cm土层(D15)、0~35 cm土层(D35)和0~50 cm土层(D50)4个处理,2017年后不再... 探讨秸秆还田后效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以2016年在黑龙江省海伦市胜利村设置免耕秸秆覆盖(D0)、秸秆均匀混于0~15 cm土层(D15)、0~35 cm土层(D35)和0~50 cm土层(D50)4个处理,2017年后不再进行秸秆还田,研究不同秸秆还田4年后对黑土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后效土壤微生物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下降。同一土层秸秆还田后效土壤微生物的AWCD值表现不同,0~15 cm土层中表现为D15>D35>D50>D0;15~35 cm土层表现为D35>D50>D15>D0;35~50 cm土层表现为D50>D35>D15>D0。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后效均会提高全土层(0~50 cm)McIntosh指数,对Shannon和Simpson指数没有显著影响。秸秆还田后效土壤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能力不同,0~50 cm土层土壤微生物对碳源总的利用能力均表现为:D35>D50>D15>D0,从上至下各土层碳源利用能力最高的处理分别是D15、D35和D50。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后效微生物代谢碳源最多的是糖类、氨基酸类、羧酸类及多聚物类碳源。因此,在质地黏重的黑土中采用秸秆深混还田方式是提升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和碳源利用能力的有效农田管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黑土 Biolog-Eco微平板法 微生物 功能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纳铜材料的制备及其在封装互连中的应用
2
作者 彭琳峰 杨凯 +5 位作者 余胜涛 刘涛 谢伟良 杨世洪 张昱 崔成强 《电子与封装》 2025年第1期7-17,共11页
半导体器件的快速发展对封装互连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微纳铜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和机械性能。与常用的微纳银相比,微纳铜具有更强的抗电迁移能力和更低的成本,在封装互连领域被广泛应用。微纳铜材料的制备方法可分为化学法、物... 半导体器件的快速发展对封装互连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微纳铜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和机械性能。与常用的微纳银相比,微纳铜具有更强的抗电迁移能力和更低的成本,在封装互连领域被广泛应用。微纳铜材料的制备方法可分为化学法、物理法、生物法3类,其中化学液相还原法以低成本、高可控、工艺简单等优势占据重要地位。不同的封装互连工艺步骤需要不同形貌的微纳铜颗粒。微纳铜材料在封装互连中主要应用于芯片固晶、Cu-Cu键合、细节距互连等工艺,探讨了微纳铜材料在以上工艺中的应用,并对微纳铜材料在封装互连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纳铜 化学液相还原法 封装互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课结合案例教学法在结直肠肛门外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效果
3
作者 林明霖 《中国社区医师》 2025年第3期165-167,共3页
目的:探讨微课结合案例教学法在结直肠肛门外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2月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实习的72名本科实习生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6名。对照组运用案例教学法... 目的:探讨微课结合案例教学法在结直肠肛门外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2月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实习的72名本科实习生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6名。对照组运用案例教学法教学,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微课教学。比较两组考核成绩、学习效果及教学满意度。结果:教学后,两组理论成绩、操作技能评分均高于教学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自学能力、组内讨论成效、时间合理规划及知识巩固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教学满意度(94.45%)高于对照组(P=0.022)。结论:微课结合案例教学法在结直肠肛门外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效果较好,能够提高实习生的理论成绩、操作技能及教学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课 案例教学法 临床带教 结直肠肛门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动勘探在大埋深地下管线探测中的应用研究
4
作者 夏鹏 《中国市政工程》 2025年第1期39-41,144,共4页
大埋深地下管线探测一直是地下管线探测领域的难点。传统电磁感应和地质雷达等探测手段受限于管线材质、管径等因素,难以有效探测埋深大于5 m的地下管线。该文分析了微动勘探的技术特点,结合实地探测案例,探讨了其在大埋深地下管线探测... 大埋深地下管线探测一直是地下管线探测领域的难点。传统电磁感应和地质雷达等探测手段受限于管线材质、管径等因素,难以有效探测埋深大于5 m的地下管线。该文分析了微动勘探的技术特点,结合实地探测案例,探讨了其在大埋深地下管线探测中的应用可行性,并将探测成果与既有资料进行比对,计算了微动勘探探测大埋深管线的精度,结果满足规程要求。微动勘探利用潮汐河流等地球内部活动以及人类生产生活引起的非地震微小震动,基于平稳随机过程理论,采用空间自相关法从微动记录中提取面波频散曲线,通过反演频散曲线获得地下介质的横波速度结构,从而实现探测目的。该技术无需开挖路面,不破坏环境,对交通影响小,探测效率较高,是一种探测高价值重点管线的有益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埋深地下管线 微动勘探 空间自相关法 频散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型桩倾斜角度和桩径对含软弱下卧层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5
作者 周朝磊 《科学技术创新》 2025年第1期178-181,共4页
为探究倾斜微型桩在含软弱下卧层边坡的承载特性,基于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分别对不同倾斜角度和桩径的微型桩支护下的含软弱下卧层边坡进行了数值模拟,探讨了微型桩倾斜角度和桩径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未设桩边坡,微型桩提... 为探究倾斜微型桩在含软弱下卧层边坡的承载特性,基于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分别对不同倾斜角度和桩径的微型桩支护下的含软弱下卧层边坡进行了数值模拟,探讨了微型桩倾斜角度和桩径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未设桩边坡,微型桩提高了边坡的安全系数,有效阻碍了滑弧面的发展,提高了边坡的稳定性。在边坡倾角为45°下,微型桩的最优倾斜角度为15°。桩径对边坡稳定性提升存在临界值,达到临界值之后稳定性提升显著。无论设桩与否,滑弧面经过软弱下卧层,且最大塑性应变出现在软弱下卧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稳定性 倾斜微型桩 桩径 软弱下卧层 强度折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法的微电解活化过硫酸盐降解苯酚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胡俊生 李嘉宝 +1 位作者 王海曼 张添淇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70-576,共7页
目的优化微电解活化过硫酸盐氧化处理苯酚废水体系的工艺条件,提高废水处理效果。方法构建微电解活化过硫酸盐氧化降解体系,采用响应面法分析过硫酸盐浓度、初始pH值和反应温度对苯酚废水降解效果的影响,使用模型确定最佳工艺参数。结... 目的优化微电解活化过硫酸盐氧化处理苯酚废水体系的工艺条件,提高废水处理效果。方法构建微电解活化过硫酸盐氧化降解体系,采用响应面法分析过硫酸盐浓度、初始pH值和反应温度对苯酚废水降解效果的影响,使用模型确定最佳工艺参数。结果三个因素对苯酚降解率均有较显著影响,显著性由大到小依次为反应温度、过硫酸盐浓度、初始pH值;模拟得出的最佳工艺条件:过硫酸盐浓度为15.98 mmol/L、初始pH值为2.78、反应温度为74.73℃,并且模拟预测结果与试验数据非常接近。结论该模型可以较为准确地预测微电解活化过硫酸盐降解苯酚废水的最佳反应条件与降解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硫酸盐 微电解 响应曲面法 苯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量法检测石油产品闭口闪点的研究
7
作者 赵君志 《石油库与加油站》 2024年第1期27-30,M0004,共5页
闭口闪点是石油产品重要的安全性指标,可表示石油产品的蒸发性和判定是否混入轻馏分。比较详细地介绍了微量法检测石油产品闭口闪点的方法,并与传统的宾斯基-马丁闭口杯法进行了准确性、重复性、再现性的比较,结果表明:微量法的准确性... 闭口闪点是石油产品重要的安全性指标,可表示石油产品的蒸发性和判定是否混入轻馏分。比较详细地介绍了微量法检测石油产品闭口闪点的方法,并与传统的宾斯基-马丁闭口杯法进行了准确性、重复性、再现性的比较,结果表明:微量法的准确性、重复性、再现性更.好,而且微量法样品用量少、检测时间短,避免了宾斯基-马丁闭口杯法测量时的人为操作误差,提高了检测时的安全性,可以满足质检室的日常分析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法 闭口闪点 石油产品 准确性 重复性 再现性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双王金矿床新类型金矿体的发现及找矿前景分析
8
作者 李尚启 张彬 +5 位作者 全孝勤 沈锐 张旗 刘元 张文璟 杨鱼帆 《矿产勘查》 2025年第1期108-119,共12页
随着双王金矿床的不断开采,矿山探明的资源储量已消耗殆尽,企业面临着严重的资源危机,接替资源的探矿工作迫在眉睫。为解决制约矿山找矿突破的关键问题,通过对双王金矿床角砾岩带外围开展系统的地质调查研究,在角砾岩带(下盘)南部发现... 随着双王金矿床的不断开采,矿山探明的资源储量已消耗殆尽,企业面临着严重的资源危机,接替资源的探矿工作迫在眉睫。为解决制约矿山找矿突破的关键问题,通过对双王金矿床角砾岩带外围开展系统的地质调查研究,在角砾岩带(下盘)南部发现了新类型微细浸染型KT8-1金矿体,核实已控制的金矿体资源量2.4 t,实现了双王金矿床找矿的重大突破。发现的新类型矿体严格受构造控制,尤其以NW-NWW构造脆韧性剪切带、复式褶皱构造为主要控矿因素,矿(化)体均赋存于石英脉及石英脉与围岩接触带上。为了扩大矿体的规模,对KT8-1矿体外围、深部开展了构造叠加晕及高密度电法研究,圈定了找矿靶区2处,其中1处找矿靶区经工程验证探获了工业矿体。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认为,矿区新类型矿体成矿地质背景良好、已有找矿成果显著,具有寻找更多隐伏金矿体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王金矿床 新类型金矿 微细浸染型 构造叠加晕 高密度电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铜微铣削毛刺高度仿真分析
9
作者 刘淑芬 马瑞 +1 位作者 杨泽宇 张云动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5期321-325,共5页
针对紫铜在微铣槽加工过程中毛刺抑制困难的问题,建立了微铣削有限元模型,对毛刺高度进行仿真预测,通过仿真结果分析了主轴转速、进给速度和铣削深度对毛刺高度的影响程度,建立了回归方程并得到最优参数组合,使用直径0.5 mm微铣刀对紫... 针对紫铜在微铣槽加工过程中毛刺抑制困难的问题,建立了微铣削有限元模型,对毛刺高度进行仿真预测,通过仿真结果分析了主轴转速、进给速度和铣削深度对毛刺高度的影响程度,建立了回归方程并得到最优参数组合,使用直径0.5 mm微铣刀对紫铜进行了微铣削实验。结果表明:回归方程的最大误差为9.02%,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为实现紫铜微铣削高精度加工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铜 微铣削 毛刺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课+情景式教学法”在本科医学生康复医学课程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岗位胜任能力的影响研究
10
作者 吴成吉 李宇 +2 位作者 王静艳 丁香 董淑欣 《中国卫生产业》 2024年第22期21-24,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微课+情景式教学法”在本科医学生康复医学课程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岗位胜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9月—2024年6月佳木斯大学84名本科医学生为研究对象。2022年9月—2023年6月采用常规方法教学作为对照组(n=42),2023年... 目的探讨基于“微课+情景式教学法”在本科医学生康复医学课程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岗位胜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9月—2024年6月佳木斯大学84名本科医学生为研究对象。2022年9月—2023年6月采用常规方法教学作为对照组(n=42),2023年9月—2024年6月采用基于“微课+情景式教学法”作为观察组(n=42)。比较两组教学质量、岗位胜任能力及教学满意度。结果教学后,观察组理论考核中记忆题(28.35±1.48)分、理解题(35.14±4.36)分、分析题(25.34±4.39)分和技能操作(96.11±3.49)分,均高于对照组的(26.19±1.12)分、(31.32±3.25)分、(22.63±3.25)分和(92.15±2.6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42、4.553、3.215、5.889,P均<0.05)。教学后,观察组专业基础知识、工作学习态度、组织纪律性、领悟能力、工作方法、创新能力、自学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及临床思维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教学后,观察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基于“微课+情景式教学法”用于本科医学生康复医学课程中效果良好,能提高教学质量及岗位胜任能力,可提升教学满意度,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课 情景式教学法 本科医学生 康复医学 教学质量 岗位胜任能力 教学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BFEM的剪切型裂纹动态开裂模拟
11
作者 江守燕 高嘉 +1 位作者 林安邦 杜成斌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625-2634,共10页
剪切型断裂是岩土工程中常见的破坏模式,了解剪切破坏机理并准确预测剪切型裂纹的萌生、扩展过程对保障工程结构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建立了基于比例边界有限元法(scaled boundary finite element methods,SBFEM)和非局部... 剪切型断裂是岩土工程中常见的破坏模式,了解剪切破坏机理并准确预测剪切型裂纹的萌生、扩展过程对保障工程结构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建立了基于比例边界有限元法(scaled boundary finite element methods,SBFEM)和非局部宏-微观损伤模型的剪切型裂纹动态开裂模拟方法,定义了基于偏应变概念的物质点对的正伸长量,可作为预测剪切型裂纹扩展行为的动态开裂准则,一点的损伤定义为该点影响域范围内连接的物质键损伤的加权平均值,而物质键的损伤则与基于偏应变概念的物质点对的正伸长量相关联,并引入能量退化函数建立结构域几何拓扑损伤与能量损失之间的关系,将拓扑损伤与应力应变联系起来,通过能量退化函数修正了SBFEM的刚度系数矩阵,得到了子域在损伤状态下的刚度矩阵,推导了考虑结构损伤的SBFEM动力控制方程,采用Newmark隐式算法对控制方程进行时间离散.最后,通过3个典型算例验证了建议的模型可较好地模拟剪切型断裂问题,能够很好地捕捉剪切型裂纹的扩展路径,并得到较为准确的载荷-位移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例边界有限元法 非局部宏-微观损伤模型 剪切型开裂 四叉树网格 偏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PAN基复合纳米纤维的微观形貌及其抗菌性能
12
作者 王前文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4-52,共9页
为了优化GO-PAN基复合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探究石墨烯的质量分数对复合纳米纤维抗菌性能的影响效果,利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了不同石墨烯质量分数的GO-PAN基复合纳米纤维,使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仪... 为了优化GO-PAN基复合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探究石墨烯的质量分数对复合纳米纤维抗菌性能的影响效果,利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了不同石墨烯质量分数的GO-PAN基复合纳米纤维,使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仪、力学性能分析等对复合纳米纤维的宏观性能和微观结构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石墨烯的添加降低了复合纳米纤维的结晶度,GO-PAN基复合纳米纤维微观上呈三维网状结构,纳米纤维无序交错排列,纤维直径为170~230 nm。随着石墨烯质量分数的增加,复合纳米纤维的拉伸强度先增大后降低,断裂延伸率持续降低,且当石墨烯质量分数增大至0.9%时,复合纤维的拉伸强度达到了最大值20.61 MPa;石墨烯的添加改善了复合纳米纤维热学性能,脱水温度提高。GO-PAN基复合纳米纤维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均超过了95%,且石墨烯质量分数0.9%的复合纳米纤维膜对2种菌种的抑菌效率均达到最大值,抑菌率分别为97.32%、99.85%,其中复合纳米纤维膜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率高于大肠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法 聚丙烯腈 石墨烯 复合纳米纤维 微观形貌 抗菌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断面黄土隧道微台阶开挖工法施工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孟翔鹏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883-1894,共12页
为解决软弱黄土隧道在开挖过程中发生的变形、渗水和坍塌问题,以天恒山隧道为工程背景,提出一种适用于富水软弱黄土地层浅埋大断面隧道微三台阶开挖工法。采用数值模拟与现场监测相结合的方法,验证微三台阶法对富水软弱黄土地层浅埋大... 为解决软弱黄土隧道在开挖过程中发生的变形、渗水和坍塌问题,以天恒山隧道为工程背景,提出一种适用于富水软弱黄土地层浅埋大断面隧道微三台阶开挖工法。采用数值模拟与现场监测相结合的方法,验证微三台阶法对富水软弱黄土地层浅埋大断面隧道开挖时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1)施工过程中采用微三台阶法开挖,围岩变形及支护受力得到较好的控制,隧道拱顶沉降和净空收敛值分别为34.6 mm和17.2 mm;围岩最大应力为102.5 kPa;初期支护封闭成环控制约11 m,三台阶七步约为18 m。2)通过监测数据与数值模拟结果对比分析,初期支护模拟数据略大于现场实测数据,但整体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说明了软弱黄土地层中微三台阶工法控制围岩稳定性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施工 微三台阶法 黄土地层 MIDA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卷积神经网络的心理状态预警技术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克 《电子设计工程》 2024年第10期49-53,共5页
针对传统问卷法难以真实反映被调查者心理状态的问题,基于光流法和卷积神经网络提出了一种微表情判断方法,并将其作为心理状态预警技术的核心模块。对于数据集中人脸数据离散的问题,该方法采用人眼权重法对图像进行预处理,且通过金字塔... 针对传统问卷法难以真实反映被调查者心理状态的问题,基于光流法和卷积神经网络提出了一种微表情判断方法,并将其作为心理状态预警技术的核心模块。对于数据集中人脸数据离散的问题,该方法采用人眼权重法对图像进行预处理,且通过金字塔光流算法提取预处理图像序列的光流特征,再利用三维卷积神经网络对该特征加以训练。与传统算法相比,所提方法在减少模型训练参数与运算时间的同时还具有更优的学习能力。实验测试结果表明,该算法在CASME数据集上的微表情识别准确率为89.2%,F1值为0.6751,均优于其他对比方法。由此证明,该算法可实现对人脸微表情的准确识别,进而为学生心理状态预警提供客观的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字塔光流法 三维卷积神经网络 微表情识别 人脸识别 心理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裂变矩阵的谐波计算及其在气冷微堆功率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申鹏飞 张鹏 +5 位作者 周梦飞 张成龙 袁媛 刘国明 霍小东 王侃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59-1466,共8页
气冷微堆受限于堆芯体积及堆内高温高辐照运行环境,仅能布置少量堆外探测器用于功率监测。采用基于裂变矩阵产生高阶谐波的谐波展开法进行堆芯功率重构。通过反应堆蒙特卡罗程序RMC统计裂变矩阵,使用瑞利商迭代法求解特征向量,构造高阶... 气冷微堆受限于堆芯体积及堆内高温高辐照运行环境,仅能布置少量堆外探测器用于功率监测。采用基于裂变矩阵产生高阶谐波的谐波展开法进行堆芯功率重构。通过反应堆蒙特卡罗程序RMC统计裂变矩阵,使用瑞利商迭代法求解特征向量,构造高阶谐波库;将堆芯三维功率分布用高阶谐波展开,结合探测器响应矩阵,实现三维功率在线监测。进一步研究了温度、燃耗、控制棒棒位对功率重构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燃耗变化的工况下,气冷微堆节块平均功率的重构值与蒙特卡罗模拟参考值之间的均方根相对误差小于3%,最大相对误差小于5%;控制棒棒位变化对重构精度的影响较大,通过采用临近棒位的谐波组进行功率重构,均方根相对误差小于3%。验证结果为气冷微堆在线监测系统的后续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冷微堆 裂变矩阵 谐波展开法 功率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糙米不同方式发芽过程中主要营养变化 被引量:1
16
作者 蹇伟 谢丹 +2 位作者 宗平 冯宇童 姜秋水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24年第1期108-112,共5页
以嘉丰优2号糙米为供试材料,采用浸泡法和微量浸润法两种方式发芽,比较糙米发芽过程中营养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发芽过程中,浸泡法发芽糙米γ-氨基丁酸(GABA)含量在发芽第48 h时达到最大值19.14 mg/100 g,微量浸润法发芽糙米GABA含量... 以嘉丰优2号糙米为供试材料,采用浸泡法和微量浸润法两种方式发芽,比较糙米发芽过程中营养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发芽过程中,浸泡法发芽糙米γ-氨基丁酸(GABA)含量在发芽第48 h时达到最大值19.14 mg/100 g,微量浸润法发芽糙米GABA含量在发芽第54 h时相较发芽前增加了2.49倍,其含量达到21.25 mg/100 g;在整个发芽(54 h)过程中,浸泡法和微量浸润法发芽糙米谷胱甘肽含量由最初的40.83μg/g分别上升到123.22、140.26μg/g,多酚含量从44.03 mg/100 g分别增长到64.19、66.22 mg/100 g,α-淀粉酶、β-淀粉酶和总淀粉酶活力活力逐渐增加且微量浸润法增加更明显,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和总淀粉含量均呈持续降低趋势;植酸酶活力逐渐增强,植酸含量由起始的7.04 g/kg分别降低至4.42、4.33 g/kg。通过比较两种发芽方式对发芽糙米营养品质的影响,发现采用微量浸润法发芽的糙米产品营养品质高,更有利于发芽糙米的进一步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糙米 发芽 浸泡法 微量浸润法 营养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伸法制备微纳光纤的设计与研究
17
作者 陈思雨 陈宗强 孔勇发 《物理实验》 2024年第1期47-51,58,共6页
微纳光纤通常采用光纤拉锥法制备.对原有装置进行改进,增加电机和控制器搭建火焰加热电机拉伸法制备微纳光纤的实验平台,实现了微纳光纤的自动化制备.探究了光纤直径与拉伸距离、拉伸速度、火焰高度等的关系.理论推导出单侧拉伸过程中... 微纳光纤通常采用光纤拉锥法制备.对原有装置进行改进,增加电机和控制器搭建火焰加热电机拉伸法制备微纳光纤的实验平台,实现了微纳光纤的自动化制备.探究了光纤直径与拉伸距离、拉伸速度、火焰高度等的关系.理论推导出单侧拉伸过程中锥区直径与拉伸长度的关系,通过对不同速度下锥区形状的测量,解释了拉伸速度影响光纤直径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纳光纤 拉伸法 锥区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评估-优化”的历史城区小微公共空间更新方法--以北京什刹海历史文化街区为例 被引量:3
18
作者 陶煜 刘宛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99,共9页
根据“安全、方便、舒适、美观”4个原则,构建基于“评估—优化”的历史城区小微公共空间更新方法。以北京什刹海历史文化街区为例,从“量”与“质”的维度对空间承载能力和服务水平进行评估,分析各社区在公共空间人口承载压力、机会空... 根据“安全、方便、舒适、美观”4个原则,构建基于“评估—优化”的历史城区小微公共空间更新方法。以北京什刹海历史文化街区为例,从“量”与“质”的维度对空间承载能力和服务水平进行评估,分析各社区在公共空间人口承载压力、机会空间潜力、空间质量等方面存在的关键问题,据此分社区制定公共空间提升目标,从安全韧性、便捷利民、舒适健康和美观整洁等4个方面提出各自的重点提升方向。同时,根据评估结果,从总量提升的角度对街区内的潜在小微公共空间进行补充与筛选,并运用典型小微公共空间个体要素的提取和对比方法对小微公共空间的规模属性、空间设施属性及经营管理属性进行干预,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小微公共空间更新优化策略,以期从整体到个体系统地提升历史城区小微公共空间更新的综合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空间 小微公共空间 历史城区 更新方法 北京什刹海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00km/h高铁隧道出入口缓冲结构开口率对微压波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孙浩程 王英学 +2 位作者 古理全 张子为 马伟斌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33-443,共11页
随着高速列车运行时速的提升,车-隧气动效应加剧、微压波超限问题愈发严重。以往研究表明,隧道洞口设置缓冲结构是解决微压波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但是随着隧道长度增加、列车时速提升,仅以入口缓冲结构作为标准的设计方法存在一定局限... 随着高速列车运行时速的提升,车-隧气动效应加剧、微压波超限问题愈发严重。以往研究表明,隧道洞口设置缓冲结构是解决微压波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但是随着隧道长度增加、列车时速提升,仅以入口缓冲结构作为标准的设计方法存在一定局限性。并且国内外的研究重点更多集中在入口缓冲结构,对出口缓冲结构及隧道出入口均设置缓冲结构的设计方法研究相对较少。针对这一问题,利用控制容积法分析出口开口式缓冲结构的关键影响参数。基于LES湍流模型和动网格技术建立三维数值仿真模型,对关键参数的正确性做出验证。分析隧道出入口对称、非对称设置缓冲结构对微压波特性的影响,提出适用于单线和双线隧道的洞口开口式缓冲结构的设计方法。研究结果表明:1)隧道出口缓冲结构开口率是影响出口缓冲结构对微压波压力缓解效率的关键参数,开口率越大,微压波压力最大值越低;2)隧道入口以压力梯度为控制标准设置最优缓冲结构、隧道出口提高缓冲结构开口率的形式,在单线隧道缓冲结构设计中对微压波有更高的缓解率,出口缓冲结构开口率越大,对微压波压力缓解效率越高;3)双线隧道洞口开口式缓冲结构设计时,应当增加其总开口率,同时选择小面积、多个数的开口形式并在隧道出入口对称设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00km/h高速铁路隧道 出口缓冲结构 微压波 控制容积法 出入口缓冲结构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物探方法在城市地质调查中的应用研究:以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隐伏基岩探测为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贺转利 何禹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42-251,共10页
为在湖南省典型湖相盆地城市低阻覆盖区查明隐伏基岩及其空间分布状态,以常德市鼎城区G4线地质调查剖面为例进行了多方法综合试验研究。首先,介绍了研究区内地质、地层、构造等区域特征;其次,在使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和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 为在湖南省典型湖相盆地城市低阻覆盖区查明隐伏基岩及其空间分布状态,以常德市鼎城区G4线地质调查剖面为例进行了多方法综合试验研究。首先,介绍了研究区内地质、地层、构造等区域特征;其次,在使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和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进行野外探测试验基础上,引进了广域电磁法和微动勘探等新方法、新技术进行综合探测试验研究;最后,利用多方法探测结果推断了隐伏寒武系灰岩、断裂构造和地层垂向分布情况,并在靶区位置上进行了钻探验证,效果良好。本次调查研究表明:广域电磁法相比传统近地表探测方法,具有高抗噪、探测深度大等其他方法无法比拟的优点,是城市地质调查工作中探查基岩、隐伏构造等目标体的有效方法,而对于地表下百米以内的白垩系和第四系粉砂质地层划分,微动勘探具有明显的效果,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地质调查 综合物探方法 广域电磁法 微动勘探 隐伏基岩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