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rrosion and antimicrobial property of TiO_(2)/Cu_(2)O and TiO_(2)/Cu_(2)O@CeO_(2)micro-arc oxidation coatings on Ti-6Al-4V alloys in natural seawater
1
作者 TANG Heng JIANG Quan-tong +7 位作者 XIE Rui WU Si-wei LIU Chang SUN Qiang ZHANG Xiao-ying JIN Zu-quan DUAN Ji-zhou HOU Bao-ro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10期3482-3501,共20页
Microarc oxidation is an effective surface treatment for improving certain properties of metals and their alloys.In this paper,TiO_(2)/Cu_(2)O and TiO_(2)/Cu_(2)O@CeO_(2)coatings were prepared on Ti-6Al-4V by microarc... Microarc oxidation is an effective surface treatment for improving certain properties of metals and their alloys.In this paper,TiO_(2)/Cu_(2)O and TiO_(2)/Cu_(2)O@CeO_(2)coatings were prepared on Ti-6Al-4V by microarc oxidation.Thecoatings exhibited good corrosion resistance and antimicrobial properties.X-ray diffraction(XRD),scanning electronmicroscopy(SEM),and 3D laser confocal were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coatings.The properties of TiO_(2)/Cu_(2)O and TiO_(2)/Cu_(2)O@CeO_(2)coatings were analyzed,including microstructure,surface roughness,corrosion resistance,andantimicrobial properties.The electrochemic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atings prepared by microarc oxidation hadenhanced corrosion resistance compared to the substrate.The antibacterial properties of TiO_(2)/Cu_(2)O and TiO_(2)/Cu_(2)O@CeO_(2)coating against Pseudomonas aeruginosa were evaluated by fluorescence microscopy and plate counting.The antibacterial rate of TiO_(2)/Cu_(2)O@CeO_(2)coating was up to 99.70%.In summary,the TiO_(2)/Cu_(2)O and TiO_(2)/Cu_(2)O@CeO_(2)coatings prepared by microarc oxidation have a potential application background in the field of marine corrosionprotection and biofoul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imicrobial properties micro-arc oxidation coatings Ti-6Al-4V alloy corrosion resistan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ptimizing the micro-arc oxidation (MAO) parameters to attain coatings with minimum porosity and maximum hardness on the friction stir welded AA6061 aluminium alloy welds 被引量:7
2
作者 R. Kamal Jayaraj S. Malarvizhi V. Balasubramanian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2期111-117,共7页
Micro-arc oxidation(MAO) technique is capable of producing dense oxide films on the aluminium alloy surface. This oxide film protects the aluminium alloy from the corrosion attack for longer duration.Empirical relatio... Micro-arc oxidation(MAO) technique is capable of producing dense oxide films on the aluminium alloy surface. This oxide film protects the aluminium alloy from the corrosion attack for longer duration.Empirical relationships were derived to evaluate the MAO coating properties(porosity and hardness) by incorporating very important MAO parameters(current density, inter-electrode distance and oxidation time). MAO parameters were also optimized to achieve coatings with minimum porosity and maximum hardness. Further, the effect of MAO parameters on coating characteristics was analysed. From the results, it is found that the current density has greater influence on the responses than the other two paramet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arc oxidation Aluminium alloy Friction STIR weld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时间对Zr-1Nb合金MAO/Cr复合涂层1100℃蒸汽氧化行为的影响
3
作者 王兴平 董小丽 +4 位作者 蔺殊嘉 王栋堂 路文娟 薛文斌 廖燚钊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45-155,共11页
目的研究氧化时间对MAO/Cr复合涂层1100℃蒸汽氧化行为的影响,揭示该涂层在高温环境中的组织结构变化和氧化机制。方法采用微弧氧化(MAO)技术在Zr-1Nb合金表面制备MAO膜,并借助磁过滤阴极真空弧离子镀(FCVAD)技术沉积Cr层,组成均匀致密... 目的研究氧化时间对MAO/Cr复合涂层1100℃蒸汽氧化行为的影响,揭示该涂层在高温环境中的组织结构变化和氧化机制。方法采用微弧氧化(MAO)技术在Zr-1Nb合金表面制备MAO膜,并借助磁过滤阴极真空弧离子镀(FCVAD)技术沉积Cr层,组成均匀致密的MAO/Cr复合涂层。采用热重分析仪(TGA)评估二者在1100℃蒸汽环境中的抗氧化性,考察复合涂层在氧化前后的截面结构、金相组织、物相组成、成分深度分布。结果在1100℃蒸汽环境中,当氧化时间从600 s延长至5400 s时,MAO/Cr复合涂层外表面Cr层完全氧化后,Cr/Zr界面附近的Cr_(2)O_(3)通过Zr的还原作用,形成了还原金属Cr层。在还原Cr层中,微量的ZrO_(2)加速了氧原子向锆合金基体内的扩散速度。MAO膜中间层在高温蒸汽环境中出现了溶解现象,ZrO_(2)转变为Zr_(3)O相,但依然减缓了氧原子向锆合金基体内的扩散。同样,在1100℃氩气中高温退火处理后,MAO膜也出现了溶解现象,随着退火时间的延长,更多的氧原子溶解,并进入锆合金基体和金属Cr层。相对于1100℃氩气环境,高温蒸汽环境加速了MAO膜中间层的溶解。结论在1100℃蒸汽环境中,MAO/Cr复合涂层提高了Zr-1Nb合金基体的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o/Cr复合涂层 氧化时间 高温蒸汽氧化 高温退火 微弧氧化膜溶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流脉冲频率对AZ31B镁合金MAO/Ni-P复合膜层的微观组织及耐蚀性能的影响
4
作者 卫嘉莉 刘飞 +2 位作者 袁德勇 刘晓鹤 董帅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20-133,共14页
目的探究不同电流脉冲频率对AZ31B镁合金MAO/Ni-P复合膜层的微观组织及其耐蚀性能的影响。方法使用0.5、10、20 kHz不同电流脉冲频率制备MAO膜层,随后在MAO膜层上直接进行化学镀镍处理,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能谱分析(EDS)... 目的探究不同电流脉冲频率对AZ31B镁合金MAO/Ni-P复合膜层的微观组织及其耐蚀性能的影响。方法使用0.5、10、20 kHz不同电流脉冲频率制备MAO膜层,随后在MAO膜层上直接进行化学镀镍处理,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能谱分析(EDS)及X射线衍射(XRD)等技术,表征了MAO及MAO/Ni-P膜层的表面/截面微观形貌和对应的元素组成分布,通过形貌特征分析镀镍层的形核机制,并采用动电位极化曲线(PD)和电化学阻抗谱(EIS)评估了膜层的耐蚀性能。结果随着频率的增加,MAO膜层上的微孔尺寸逐渐减小,致密度增加,当电流脉冲频率为20 kHz时MAO膜层耐蚀性最好,其腐蚀电流密度为3.51×10^(−7)A/cm^(2)。在不同电流脉冲频率的MAO膜层上进行化学镀镍后,0.5 kHz的MAO/Ni-P膜层的形态最好,其Ni-P膜层厚度为18.5μm。随着MAO电流脉冲频率的升高,后续镀镍层的厚度逐渐降低,20 kHz的镀层厚度仅为8.2μm。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0.5 kHz复合膜层的耐蚀性最好,腐蚀电流密度最低,比单一MAO膜层低1个数量级,为6.53×10^(−8)A/cm^(2)。结论MAO/Ni-P复合膜层的耐蚀性整体高于MAO膜层。提高电流脉冲频率增强了MAO膜层的耐腐蚀性能,但不利于化学镀镍层的形成。0.5 kHz的MAO膜层耐蚀性较差,但其MAO/Ni-P复合膜层的耐蚀性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合金 微弧氧化 电流脉冲频率 化学镀镍 mao/Ni-P复合膜层 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Cp/A356材料MAO膜与合成材料摩擦副的摩擦稳定性研究
5
作者 杨智勇 臧家俊 +2 位作者 韩超 李卫京 李志强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45-52,共8页
研究SiCp/A356材料微弧氧化(MAO)膜与合成材料摩擦副在制动温升和干湿摩擦条件下的膜层稳定性及摩擦特性,为解决SiCp/A356材料制动盘表面划伤问题及提高SiCp/A356材料制动盘与合成材料闸片在潮湿工况下的制动可靠性提供技术支撑和理论... 研究SiCp/A356材料微弧氧化(MAO)膜与合成材料摩擦副在制动温升和干湿摩擦条件下的膜层稳定性及摩擦特性,为解决SiCp/A356材料制动盘表面划伤问题及提高SiCp/A356材料制动盘与合成材料闸片在潮湿工况下的制动可靠性提供技术支撑和理论依据。通过SiCp/A356材料MAO膜的热震试验,研究了膜厚对膜层稳定性的影响,采用盘环摩擦试验,研究了SiCp/A356材料MAO膜与合成材料摩擦副在干燥和潮湿工况下的摩擦稳定性及磨损机理。随着MAO膜厚度的增加,膜层热震性能变差,升高热震温度会缩短膜层寿命,40μm厚的MAO膜在正常制动服役温升下具有良好的热震性能。在干燥工况下,MAO膜提高了SiCp/A356材料与合成材料摩擦副间的摩擦稳定性,MAO膜与合成材料的摩擦最终演变成第三体与合成材料的摩擦,并伴有第三体的粘着磨损与轻微磨粒磨损。在潮湿工况下,MAO膜可显著提高SiCp/A356材料与合成材料摩擦副间的摩擦系数(>0.3)和摩擦稳定性,MAO膜与合成材料间主要发生两体摩擦,合成材料磨损以磨粒磨损为主,MAO膜可有效保护SiCp/A356材料基体。MAO膜用于SiCp/A356材料与合成材料摩擦副具有较好的膜层稳定性并能改善摩擦副在潮湿工况下的摩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p/A356材料 mao 热震 摩擦稳定性 磨损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浓度对AZ31镁合金车板表面MAO涂层组织演变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李雪珂 吴华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95-499,共5页
通过超声分散获得石墨烯分散液,添加到锆盐体系电解液中,采用微弧氧化技术,在AZ31镁合金表面制备微弧氧化膜。采用扫描电镜、能谱仪对MAO涂层微观结构进行分析,采用X射线衍射对MAO涂层物相组成进行分析,采用电化学工作站测量MAO涂层在3.... 通过超声分散获得石墨烯分散液,添加到锆盐体系电解液中,采用微弧氧化技术,在AZ31镁合金表面制备微弧氧化膜。采用扫描电镜、能谱仪对MAO涂层微观结构进行分析,采用X射线衍射对MAO涂层物相组成进行分析,采用电化学工作站测量MAO涂层在3.5%NaCl溶液中的极化曲线,并对其耐蚀性进行分析。结果随着石墨烯浓度增加,MAO涂层微孔中的C含量先增加后减小,微孔外的C含量增加,MAO涂层表面孔径和粗糙度先减小后增加,孔隙率增加,厚度几乎没有变化。并且石墨烯浓度对MAO涂层相成分没有影响,主要相组成为ZrO2、Mg2Zr5O12与Mg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合金 微弧氧化 mao涂层 石墨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微弧氧化功能陶瓷涂层设计制备与使役性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45
7
作者 王亚明 邹永纯 +5 位作者 王树棋 陈国梁 欧阳家虎 魏大庆 贾德昌 周玉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0-45,共26页
从微弧氧化技术的基本原理、功能陶瓷涂层设计制备与使役性能角度综述了最新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微弧氧化涂层的生长过程与形成机理;讨论了关键工艺参数(电解液组成、电参数)及金属基体成分对涂层生长及膜基结合强度的影响;基于抗磨减摩... 从微弧氧化技术的基本原理、功能陶瓷涂层设计制备与使役性能角度综述了最新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微弧氧化涂层的生长过程与形成机理;讨论了关键工艺参数(电解液组成、电参数)及金属基体成分对涂层生长及膜基结合强度的影响;基于抗磨减摩、耐腐蚀、热防护、热控、介电绝缘、催化、生物等特殊功能化需求,探讨了涂层成分/结构设计,以及如何控制工艺/组成/结构获取高性能功能化涂层。最后,指出了微弧氧化技术面临的挑战,并从基础理论、涂层工艺和工程应用等方面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弧氧化 功能化涂层 抗磨减摩 耐腐蚀 热防护 介电 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时间对钛合金钻杆微弧氧化膜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陈孝文 李仁仆 +6 位作者 张德芬 唐瑜 陈文贤 邹波 蒋丽 梁晟 施太和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A01期489-492,518,共5页
采用脉冲直流微弧氧化方法在钛合金钻杆表面制备了不同氧化时间下的TiO_2陶瓷膜层,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显微硬度计、球盘摩擦试验机及电化学工作站等分析了膜层的形貌、结构、组成以及膜层的硬度、摩擦磨损性能和耐蚀性。结果表明... 采用脉冲直流微弧氧化方法在钛合金钻杆表面制备了不同氧化时间下的TiO_2陶瓷膜层,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显微硬度计、球盘摩擦试验机及电化学工作站等分析了膜层的形貌、结构、组成以及膜层的硬度、摩擦磨损性能和耐蚀性。结果表明,随着氧化时间的延长,膜层的厚度增加,但膜层的硬度、耐磨性和耐腐蚀性先增加后降低。经不同氧化时间处理后,膜层的相结构主要由金红石型TiO_2和锐钛矿型TiO_2组成,此外还含有少量的Al2TiO5晶体和SiO_2非晶态。微观形貌分析表明,随着氧化时间延长,膜层表面粗糙度延长。在本实验条件下,当氧化时间为40min时,微弧氧化膜层的综合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钻杆 微弧氧化 氧化时间 结构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盐浓度对5083铝合金微弧氧化膜组织与耐腐蚀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2
9
作者 王红美 尹艳丽 +2 位作者 杜军 邱骥 马世宁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9-115,共7页
为研究电解液浓度对微弧氧化的影响规律,在磷酸钠电解液中采用恒压模式对5083铝合金进行微弧氧化,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划痕仪以及电化学工作站等研究了电解质浓度对膜层生长速率、组织成分、膜基结合强度以及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 为研究电解液浓度对微弧氧化的影响规律,在磷酸钠电解液中采用恒压模式对5083铝合金进行微弧氧化,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划痕仪以及电化学工作站等研究了电解质浓度对膜层生长速率、组织成分、膜基结合强度以及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磷酸钠浓度的增大,氧化膜厚度线性增加,膜层表面的"火山堆积"状形貌特征愈发明显,但浓度过大时氧化膜出现局部不均匀堆积及较大孔洞,其对氧化膜成分影响不明显;氧化膜与基体结合良好,且随着浓度增加结合强度出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当磷酸钠浓度为10 g/L时,氧化膜的自腐蚀电流最低,为2.96×10^(–8) A/cm^2,比铝合金基体降低了1个数量级,表现出良好的耐腐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弧氧化 5083铝合金 陶瓷膜 磷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酸铈添加剂对7075铝合金微弧氧化陶瓷膜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6
10
作者 洪尚坤 黎清宁 +2 位作者 屈婧婧 黄炼 赵隆滨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6-121,共6页
为进一步提高7075铝合金的表面耐磨性,在硅酸钠、六偏磷酸钠复合电解液中加入不同质量浓度的硝酸铈添加剂,运用微弧氧化技术在其表面原位生长出氧化铝陶瓷膜。采用涂层测厚仪、维氏硬度计、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议(XRD)等方... 为进一步提高7075铝合金的表面耐磨性,在硅酸钠、六偏磷酸钠复合电解液中加入不同质量浓度的硝酸铈添加剂,运用微弧氧化技术在其表面原位生长出氧化铝陶瓷膜。采用涂层测厚仪、维氏硬度计、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议(XRD)等方法研究了硝酸铈添加剂对陶瓷膜厚度、显微硬度、表面形貌、相组成以及耐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陶瓷膜主要由α-Al2O3和γ-Al2O3两相组成,当硝酸铈质量浓度为0.12g/L,陶瓷膜的厚度达到最大,约为18μm;硬度达到最高,约为916HV0.2;致密性最佳;陶瓷膜表现出更好的耐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弧氧化 硝酸铈 陶瓷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C11微弧氧化膜制备及其结构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杨眉 刘清才 +2 位作者 薛屺 王平 王小红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4-36,共3页
在Na2SiO3-Na2WO4-NaOH混合电解液中,利用微弧氧化(MAO)技术在TC11合金表面制备了氧化膜。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能谱仪(EDS),X射线衍射仪(XRD)对氧化膜微观结构、化学成分、厚度以及相组成进行了分析,采用HVS-1000维氏显微硬度计、MFT-... 在Na2SiO3-Na2WO4-NaOH混合电解液中,利用微弧氧化(MAO)技术在TC11合金表面制备了氧化膜。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能谱仪(EDS),X射线衍射仪(XRD)对氧化膜微观结构、化学成分、厚度以及相组成进行了分析,采用HVS-1000维氏显微硬度计、MFT-4000划痕试验机、电化学测量系统完成氧化膜理化性能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微弧氧化膜平均厚度达到135μm,分为两层结构,外层疏松,内层致密,氧化膜主要由TiO2、γ-Al2O3、Al2TiO5以及部分非晶SiO2组成,主要元素在断面上呈现梯度分布。氧化膜最高显微硬度是基体的4.7倍,膜与基体结合力>48.50N。电化学极化曲线分析表明,氧化膜在4.5%盐水溶液中比基体的自腐蚀电流密度降低3个数量级,自腐蚀电位正移599m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弧氧化 TC11钛合金 氧化膜 结构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极性微弧氧化脉冲电源加工LY12铝合金工艺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白基成 郭永丰 +1 位作者 李立青 梁克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274-1277,共4页
利用自行研制的双极性微弧氧化脉冲电源对LY12铝合金进行了微弧氧化加工试验研究,并对不同形式的脉冲——正脉冲、正负交变脉冲以及正向正弦波脉冲加工生成的氧化陶瓷膜进行了膜厚度和膜硬度的比较。研究发现,同单纯的正向脉冲电源和正... 利用自行研制的双极性微弧氧化脉冲电源对LY12铝合金进行了微弧氧化加工试验研究,并对不同形式的脉冲——正脉冲、正负交变脉冲以及正向正弦波脉冲加工生成的氧化陶瓷膜进行了膜厚度和膜硬度的比较。研究发现,同单纯的正向脉冲电源和正向正弦波脉动电源加工的工件相比,用双极性微弧氧化脉冲电源加工的工件氧化陶瓷膜的厚度大,与基体的结合紧密,膜的硬度高,说明双极性微弧氧化脉冲电源具有较好的成膜特性,并对双极性脉冲电源中负脉冲对生成氧化膜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弧氧化 双极性脉冲电源 氧化膜 LY12铝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2+)浓度对2A12铝合金微弧氧化膜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文陈 郝雪龙 +3 位作者 崔庆新 白晶莹 张立功 李思振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7-73,共7页
为分析掺杂元素对微弧氧化膜热控性能的影响,获得更高太阳吸收比和发射率的热控膜层,采用磷酸盐体系、Fe^(2+)盐添加剂制备了微弧氧化(Micro anodic oxidation,MAO)膜,并研究了不同浓度Fe^(2+)盐添加剂对MAO膜层热控性能的影响;采用扫... 为分析掺杂元素对微弧氧化膜热控性能的影响,获得更高太阳吸收比和发射率的热控膜层,采用磷酸盐体系、Fe^(2+)盐添加剂制备了微弧氧化(Micro anodic oxidation,MAO)膜,并研究了不同浓度Fe^(2+)盐添加剂对MAO膜层热控性能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MAO膜微观结构,结合EDS、XRD,分析了Fe^(2+)浓度对MAO膜层微观形貌、膜层成分、相组成、耐盐雾腐蚀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Fe^(2+)进入了膜层,Fe元素含量随着添加剂中Fe^(2+)浓度升高而增加,太阳吸收比和发射率均先升后降,且在Fe^(2+)浓度为20 g/L时出现峰值0.89和0.83;掺杂Fe^(2+)进入膜层生成Fe3O4,显著提高了MAO膜的热控性能和耐盐雾性能;Fe^(2+)浓度在20 g/L时微弧氧化膜具有优异的热控性能(其太阳吸收比达αS0.89、发射率达εH0.83)和耐盐雾腐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弧氧化 Fe2+浓度 热控性能 盐雾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纯钛微弧氧化膜的结构及拉曼光谱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常鸿 吴汉华 +2 位作者 唐元广 陈根余 董琳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2453-2456,共4页
采用微弧氧化技术,用处理电压为300,350,400,450,500V在工业纯钛表面制备了5块氧化膜试样,利用扫描电镜和拉曼光谱研究了处理电压对氧化膜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氧化膜表面布满了微孔,其尺寸随处理电压的升高而增加,而微孔密... 采用微弧氧化技术,用处理电压为300,350,400,450,500V在工业纯钛表面制备了5块氧化膜试样,利用扫描电镜和拉曼光谱研究了处理电压对氧化膜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氧化膜表面布满了微孔,其尺寸随处理电压的升高而增加,而微孔密度则呈相反的变化趋势。氧化膜主要由锐钛矿和金红石相组成,其相含量与处理电压的大小密切相关。当处理电压较低时,氧化膜主要由锐钛矿相组成;随着处理电压的升高,氧化膜中金红石相的相对含量增加;当处理电压在400~450V时,金红石相含量增加迅速,并成为主晶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弧氧化 拉曼光谱 相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6Al4V钛合金超声波冷锻/微弧氧化涂层的制备及耐磨性能 被引量:10
15
作者 顾艳红 马慧娟 +3 位作者 陈玲玲 杨远航 刘琦 刘家浚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7-95,共9页
为了提高生物医用钛合金的耐磨性,利用超声波冷锻技术(UCFT)作为预处理,采用微弧氧化(MAO)技术制备出具有生物活性的MAO涂层。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测量钛合金UCFT处理后表面纳米晶粒大小和表面粗糙度,采用扫描... 为了提高生物医用钛合金的耐磨性,利用超声波冷锻技术(UCFT)作为预处理,采用微弧氧化(MAO)技术制备出具有生物活性的MAO涂层。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测量钛合金UCFT处理后表面纳米晶粒大小和表面粗糙度,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和显微硬度计测量涂层的微观形貌、相组成和显微硬度,并在高速往复摩擦磨损试验机上对试样进行摩擦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超声波冷锻后的钛合金表面晶粒得到细化,平均表面粗糙度仅为36.98nm;UCFT-MAO涂层的显微硬度从330HV0.05提高到518HV0.05,经超声波冷锻预处理后的微弧氧化涂层的摩擦因数降低,UCFT-MAO试样在仿生液中的磨损量仅为基体试样的1/3。超声波冷锻技术作为预处理,显著提高了钛合金微弧氧化涂层的耐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超声波冷锻 微弧氧化 耐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占空比和脉冲频率对钛微弧氧化表面处理后与瓷结合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11
16
作者 李健学 张玉梅 憨勇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9-22,共4页
目的:观察钛试样在微弧氧化处理过程中,不同的占空比和脉冲频率对钛瓷结合强度的影响。方法:电解液由去离子水和Na2SiO3溶液组成,电压为300V,时间3min,占空比和频率分别为Ⅰ组0.2,500Hz;Ⅱ组0.2,1000Hz;Ⅲ组0.04,1000Hz;Ⅳ组0.04,500Hz... 目的:观察钛试样在微弧氧化处理过程中,不同的占空比和脉冲频率对钛瓷结合强度的影响。方法:电解液由去离子水和Na2SiO3溶液组成,电压为300V,时间3min,占空比和频率分别为Ⅰ组0.2,500Hz;Ⅱ组0.2,1000Hz;Ⅲ组0.04,1000Hz;Ⅳ组0.04,500Hz;Ⅴ组0.12,750Hz。对钛试样表面进行处理后,用扫描电镜(SEM)观察表面形貌,并对不同组别试件进行瓷粉烧结,用三点弯曲试验测出钛与瓷的结合强度。结果:频率在1000Hz时比500Hz的膜层表面的微孔直径小,膜层厚度增加;结合强度Ⅳ组明显高于Ⅲ组(P<0.01),Ⅰ组高于Ⅱ组(P<0.05);占空比由0.04增加至0.2时,氧化膜表面分布的微孔直径无明显变化,结合强度Ⅲ组明显高于Ⅱ组(P<0.01),Ⅳ组高于Ⅰ组(P<0.01)。微弧氧化组膜层与基底间无明显界线,结合强度明显高于未行微弧氧化组(P<0.01)。结论:钛在烤瓷前经微弧氧化处理有利于钛与瓷的结合,且微弧氧化过程中不同处理参数对钛瓷结合强度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弧氧化 占空比 频率 结合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能喷丸预处理对钛表面组织及生物活性微弧氧化层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姚再起 罗志聪 +3 位作者 葛振东 原辉 赵红 齐民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05-1007,1011,共4页
为了提高钛表面的生物活性,利用微弧氧化工艺分别在普通粗晶钛和表面高能喷丸细晶钛上制备了多孔TiO2氧化层。经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喷丸钛表面形成厚度>40μm,直径100~200nm的等轴晶结构层。利用扫描电镜(带能谱分析)和X射线衍射... 为了提高钛表面的生物活性,利用微弧氧化工艺分别在普通粗晶钛和表面高能喷丸细晶钛上制备了多孔TiO2氧化层。经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喷丸钛表面形成厚度>40μm,直径100~200nm的等轴晶结构层。利用扫描电镜(带能谱分析)和X射线衍射仪对氧化层表面形貌、成分和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能喷丸钛的表面生成的氧化层中含有α-Ca3(PO4)2相且钙磷百分含量提高。在粗糙的高能喷丸钛表面,微弧氧化速度在不同位置有所不同,氧化层与基体形成微机械咬合,基层结合力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能喷丸 微弧氧化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C4钛合金微弧氧化-溶胶凝胶复合涂层的制备及其抗高温氧化性能 被引量:11
18
作者 毛政 李洪 +1 位作者 张津 何业东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6-81,共6页
为了提高钛合金的使用温度,设计并制备了一种微弧氧化(MAO)-氧化钇稳定氧化锆(YSZ)的陶瓷复合涂层。采用微弧氧化(MAO)技术在TC4钛合金基体表面原位生长出一层氧化铝陶瓷层(TM涂层),然后采用溶胶-凝胶法(Sol-gel)在MAO层的基础上制备低... 为了提高钛合金的使用温度,设计并制备了一种微弧氧化(MAO)-氧化钇稳定氧化锆(YSZ)的陶瓷复合涂层。采用微弧氧化(MAO)技术在TC4钛合金基体表面原位生长出一层氧化铝陶瓷层(TM涂层),然后采用溶胶-凝胶法(Sol-gel)在MAO层的基础上制备低导热系数的钇稳定氧化锆(YSZ)涂层,最终制备出MAO-YSZ复合涂层(TMY复合涂层)。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谱仪(EDS)分析涂层的相结构、组织形貌和成分,并测定了TC4、TM涂层以及TMY复合涂层在700℃下的氧化动力学曲线。结果表明:TMY复合涂层外层以ZrO2为主,内层主要为Al2O3。具有TMY复合涂层的钛合金在700℃下氧化100h后其氧化增重仅为无涂层钛合金的14%,说明TMY复合涂层可以显著提高钛合金的抗高温氧化性能与使用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4钛合金 微弧氧化 溶胶-凝胶 钇稳定氧化锆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083铝合金喷洒式微弧氧化局部膜层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4
19
作者 邱骥 帅刚 +2 位作者 马世宁 王红美 蔡嘉辉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5-110,共6页
以传统浸入式微弧氧化为参照对象,利用自行研制的喷洒式微弧氧化装置在5083铝合金表面局部区域制备一层氧化膜,考察厚度、硬度、粗糙度和电流随时间的变化规律,通过三维形貌仪,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膜层的微观形貌... 以传统浸入式微弧氧化为参照对象,利用自行研制的喷洒式微弧氧化装置在5083铝合金表面局部区域制备一层氧化膜,考察厚度、硬度、粗糙度和电流随时间的变化规律,通过三维形貌仪,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膜层的微观形貌和组织结构,并在电化学工作站中评价其腐蚀性能,由此比较浸入式和喷洒式微弧氧化的异同,从而证明喷洒式微弧氧化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浸入式和喷洒式微弧氧化制备的膜层相近。其中,膜层厚度、硬度、粗糙度以及电流都随时间呈规律性变化;两者膜层表面不平整,大部分是O和Al元素,主要由γ-Al2O3构成;膜层的电化学性能较铝合金基体都明显改善。因此,在不宜采用浸入式处理方法的环境下,可采用喷洒式微弧氧化代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微弧氧化 喷洒式 局部膜层 电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合金微弧氧化膜层结构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陈显明 罗承萍 刘江文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5-49,共5页
对镁合金微弧氧化膜层结构进行分析测试,所采用的手段主要有X–ray、SEM、EDS和XPS。通过测试发现,膜层中的物相Mg、MgO、MgSiO3、MgAl2O4会随着膜层深度的不同有不同的分布。通过表面价态和结合能的分析,发现膜层中还含有少量的SiO2和A... 对镁合金微弧氧化膜层结构进行分析测试,所采用的手段主要有X–ray、SEM、EDS和XPS。通过测试发现,膜层中的物相Mg、MgO、MgSiO3、MgAl2O4会随着膜层深度的不同有不同的分布。通过表面价态和结合能的分析,发现膜层中还含有少量的SiO2和Al2O3。并测试了一些含Mn或Cr的着色膜表面,发现样品表面不含有Mn或Cr元素,这些元素应该是通过表面层多孔结构进入到膜层较深处参与反应并分布在膜层深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合金 微弧氧化 膜层 XPS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