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9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verse kinematics of a heavy duty manipulator with 6-DOF based on dual quaternion 被引量:8
1
作者 王恒升 占德友 +1 位作者 黄平伦 陈伟锋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7期2568-2577,共10页
An iterative method is introduced successfully to solve the inverse kinematics of a 6-DOF manipulator of a tunnel drilling rig based on dual quaternion, which is difficult to get the solution by Denavit-Hartenberg(D-H... An iterative method is introduced successfully to solve the inverse kinematics of a 6-DOF manipulator of a tunnel drilling rig based on dual quaternion, which is difficult to get the solution by Denavit-Hartenberg(D-H) based methods. By the intuitive expression of dual quaternion to the orientation of rigid body, the coordinate frames assigned to each joint are established all in the same orientation, which does not need to use the D-H procedure. The compact and simple form of kinematic equations, consisting of position equations and orientation equations, is also the consequence of dual quaternion calculations. The iterative process is basically of two steps which are related to solving the position equations and orientation equations correspondingly. First, assume an initial value of the iterative variable; then, the position equations can be solved because of the reduced number of unknown variables in the position equations and the orientation equations can be solved by applying the solution from the position equations, which obtains an updated value for the iterative variable; finally, repeat the procedure by using the updated iterative variable to the position equations till the prescribed accuracy is obtained. The method proposed has a clear geometric meaning, and the algorithm is simple and direct. Simulation for 100 poses of the end frame shows that the average running time of inverse kinematics calculation for each demanded pose of end-effector is 7.2 ms on an ordinary laptop, which is good enough for practical use. The iteration counts 2-4 cycles generally, which is a quick convergence. The method proposed here has been successfully used in the project of automating a hydraulic ri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vy-duty manipulator dual quaternion robotic kinematics inverse kinematics(IK) iterative algorithm tunnel drilling ri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verse Kinematic Solution for Robot Manipulator Based on Electromagnetism-like and Modified DFP Algorithms 被引量:10
2
作者 YIN Feng WANG Yao-Nan WEI Shu-Ning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4-82,共9页
为计算数字解决方案到机器的操纵者的反的 kinematics 问题的一个新方法在这份报纸被开发。与联合限制,像电磁的方法(他们) 利用吸引力排斥机制很快向最佳答案移动样品点。基于他们给的这个近似答案,一个修改 Davidon-Fletcher-Powell... 为计算数字解决方案到机器的操纵者的反的 kinematics 问题的一个新方法在这份报纸被开发。与联合限制,像电磁的方法(他们) 利用吸引力排斥机制很快向最佳答案移动样品点。基于他们给的这个近似答案,一个修改 Davidon-Fletcher-Powell (DFP ) 算法被开发在需要的精确解决这个问题。不同于传统的算法,这个修改 DFP (MDFP ) 算法随机选择在 0 和 1 之间的搜索步尺寸。因此,计算复杂性极大地被减少。试验性的结果基于十个将军测试功能和这个新在真实附近的时间混血儿方法能最好生产的美洲狮 560 机器人表演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 PUMA DFP 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视觉检测的航天产品高精度对接系统研发 被引量:1
3
作者 魏乐愚 刘检华 崔金星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60-366,共7页
大型复杂航天产品舱段对接过程难度大,装配效率低,人员需求多,限制总装制造能力提升,现有的对接系统存在工装设备复杂、成本昂贵、精度不足等问题.基于大型航天产品提出了一种基于视觉检测的高精度航天产品对接系统设计方案,该系统包括... 大型复杂航天产品舱段对接过程难度大,装配效率低,人员需求多,限制总装制造能力提升,现有的对接系统存在工装设备复杂、成本昂贵、精度不足等问题.基于大型航天产品提出了一种基于视觉检测的高精度航天产品对接系统设计方案,该系统包括固定产品转运单元、对接部件夹持单元、部件轴线检测单元和部件销孔检测单元等,能实现产品的高精度自动对接.基于逆运动学算法,采用单个3D相机进行固定舱段和对接舱段的轴线识别,并采用高精度2D相机检测轴线旋转偏差,既保证安装定位精度,又可避免狭小空间布局条件下设备间干扰.通过试验验证,基于视觉检测的高精度舱段对接系统可提高航天器对接效率和对接精度,同时通过对对接过程数据实时监控,增强了航天器对接过程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舱段对接 轴线检测 视觉相机 逆运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挖掘机直线作业的精准轨迹规划
4
作者 王爱红 席浩 +3 位作者 周继红 高有山 王猛 李虎山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4-248,253,共6页
针对关节空间中使用分段的多项式插值方法对挖掘机直线作业的运动轨迹进行轨迹规划时,存在轨迹并非直线导致轨迹并不精准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维轨迹的五次多项式插值方法,实现挖掘机直线作业的精准轨迹。在使用Matlab绘制出运动时相... 针对关节空间中使用分段的多项式插值方法对挖掘机直线作业的运动轨迹进行轨迹规划时,存在轨迹并非直线导致轨迹并不精准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维轨迹的五次多项式插值方法,实现挖掘机直线作业的精准轨迹。在使用Matlab绘制出运动时相关图像的同时,使用ikunc函数使得运动过程中各点求逆解最优化,并使用关节角度轨迹平滑处理算法和粒子群优化算法,对ikunc函数最优逆解关节角度变化最小进行验证,验证了ikunc函数对关节角度变化量最小、最佳求逆解的正确性,间接地达到了能量最优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挖掘机 轨迹规划 多项式插值 运动学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H坐标修正的工业机械手逆运动学研究
5
作者 孙伏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7-42,共6页
针对某6R机械手构型的逆运动学解析解求解难题,提出了一种D-H坐标修正方法,可快速求出逆解,研究了连续轨迹控制中的轨迹规划问题。以IRB2600机械手为例,首先建立标准D-H坐标,绘制工作空间,确认各关节转角范围,进行机械手运动学分析,然... 针对某6R机械手构型的逆运动学解析解求解难题,提出了一种D-H坐标修正方法,可快速求出逆解,研究了连续轨迹控制中的轨迹规划问题。以IRB2600机械手为例,首先建立标准D-H坐标,绘制工作空间,确认各关节转角范围,进行机械手运动学分析,然后提出D-H坐标修正方法,结合欧拉角选择机械手初始位置,进行逆运动学分析,导出逆解解析式,并建立唯一解的优化模型。在轨迹规划实例中,分析轨迹任务的可达性,在直角空间增加路径点,应用逆解解析式将路径点转化为关节角位移,雅可比逆矩阵将速度转化为关节转速,以三次多项式实现轨迹规划。最后采用Robotics Toolbox对轨迹规划结果进行仿真,通过轨迹验证和误差分析,验证了轨迹规划的合理性。研究对机械手的轨迹规划,特别是逆运动学求解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运动学 D-H坐标 修正 欧拉角 轨迹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型平面可重构3-RRR并联机构输出灵敏度分析
6
作者 沙鑫美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60-464,共5页
以可重构3-RRR平面并联机构为研究对象,用运动链约束应用于精密平面可重构3-RRR并联机构,以解决其驱动与控制复杂、能耗大的问题。可重构3-RRR平面并联机构的逆运动学方程采用封闭矢量法建立求解方程,在此基础上,以构件参数为影响因素,... 以可重构3-RRR平面并联机构为研究对象,用运动链约束应用于精密平面可重构3-RRR并联机构,以解决其驱动与控制复杂、能耗大的问题。可重构3-RRR平面并联机构的逆运动学方程采用封闭矢量法建立求解方程,在此基础上,以构件参数为影响因素,建立了可重构并联机构构件参数与输出参数的灵敏度函数映射模型。用Matlab对机构的函数模型进行了灵敏度正交实验仿真分析,得到了其数值模拟结果。分析结果表明:构件参数对机构末端输出参数的影响方向及灵敏度方向具有一致性,为改进型平面可重构3-RRR并联机构的参数设计及运动位置精度设计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型3-RRR平面并联机构 逆运动学 误差灵敏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自由度机械臂关节运动控制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李美强 马庆禄 +1 位作者 闫浩 余腾伟 《机械强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7-158,共12页
机械臂结构具有高度非线性和强耦合等特点,高精度运动控制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以AR4机械臂为研究对象,对机械臂控制影响较大的正、逆运动学进行系统的分析,确定机械臂相应结构参数,利用D-H法求解机械臂正、逆运动学数值计... 机械臂结构具有高度非线性和强耦合等特点,高精度运动控制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以AR4机械臂为研究对象,对机械臂控制影响较大的正、逆运动学进行系统的分析,确定机械臂相应结构参数,利用D-H法求解机械臂正、逆运动学数值计算模型。针对机械臂在空间运动中关节卡顿产生的抖动现象,采用三次样条插值算法进行优化。在笛卡儿空间规划中采用直线插补法减少末端执行器运动距离,通过Matlab仿真得出具体规划点,满足设计要求。最后,利用SolidWorks建立机械臂的三维模型并生成统一机器人描述格式(Unified Robot Description Format,URDF)模型,使用MoveIt进行实际机械臂在关节空间和笛卡儿空间的轨迹规划,通过RViz展示运动过程。试验结果表明,加入三次样条插值算法后,机械臂关节电动机能够保持稳定的运转,相对于无三次样条插值算法,关节轨迹曲率分别降低了15.4%、35.6%、21.3%、26.8%、18.98%和45.7%,有效解决了关节运动过程中的抖振问题,实现了机械臂平稳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自由度机械臂 正逆运动学 三次样条插值 运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生四足船体清洗机器人的运动学分析和仿真 被引量:1
8
作者 邵博 张义民 张凯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5-319,共5页
为高效安全的清洗船体,替代人工,设计了一种具有一定越障能力和灵活的仿生四足船体清洗机器人。分析了机器人的具体机械结构;以单腿结构为研究对象,基于D-H参数法的变换思想,构建腿部各连杆节点处的坐标系,推导和求解出杆件的正逆运动学... 为高效安全的清洗船体,替代人工,设计了一种具有一定越障能力和灵活的仿生四足船体清洗机器人。分析了机器人的具体机械结构;以单腿结构为研究对象,基于D-H参数法的变换思想,构建腿部各连杆节点处的坐标系,推导和求解出杆件的正逆运动学,得出机器人腿部末端执行器的位姿方程;在Matlab平台下,将机器人腿部模型运用Robotics Toolbox建立起,分析对比后验证了运动学方程的正确性,利用蒙特卡洛法的思想,根据正运动学方程求解出机器人腿部末端执行器的工作空间图像;使用Adams平台进行机器人整体虚拟样机仿真,得出了机器人的运动情况,分析了四足机器人运行时的稳定性。该设计方案拓展了机器人的应用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足机器人 正逆运动学 虚拟样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冗余机器人的笛卡儿空间螺旋线性插值轨迹规划
9
作者 王志强 韩建海 +2 位作者 李向攀 郭冰菁 杜敢琴 《中国机械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4-112,共9页
通过分析对偶四元数与刚体运动、螺旋运动之间的关系并结合指数积公式,得到基于对偶四元数的末端位姿变换算子;根据牛顿拉夫森法,将对偶四元数用于求解冗余机器人的逆运动学数值解;根据对偶四元数的线性插值特点提出一种基于螺旋线性插... 通过分析对偶四元数与刚体运动、螺旋运动之间的关系并结合指数积公式,得到基于对偶四元数的末端位姿变换算子;根据牛顿拉夫森法,将对偶四元数用于求解冗余机器人的逆运动学数值解;根据对偶四元数的线性插值特点提出一种基于螺旋线性插值的轨迹规划方法。两种冗余机器人验证了提出的轨迹规划方法能实现笛卡儿空间平滑运动和速度可控,且在求解运动学数值解时,使用对偶四元数比齐次矩阵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更高的解算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偶四元数 轨迹规划 逆运动学 指数积 冗余机器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轴球面并联跟踪机构运动学建模与应用
10
作者 赵卫 冯昂昂 +3 位作者 周宇飞 盛展翊 朱明超 邓永停 《光学精密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2076-2088,共13页
为完成大范围、高刚度及快速响应的动态跟踪任务,研究了一种应用于光学动态跟踪的3-RRR共轴球面并联机构。首先,通过几何向量法对机构进行正、逆运动学分析,基于向量投影从至多8组解析逆解中解出符合构型的唯一逆解,根据所提出的逆运动... 为完成大范围、高刚度及快速响应的动态跟踪任务,研究了一种应用于光学动态跟踪的3-RRR共轴球面并联机构。首先,通过几何向量法对机构进行正、逆运动学分析,基于向量投影从至多8组解析逆解中解出符合构型的唯一逆解,根据所提出的逆运动学算法在正运动学至多8种封闭解中确定与实际构型对应的唯一正解。然后,结合正逆运动学求解算法、运动奇异性指标和碰撞约束算法,系统分析了该类共轴球面跟踪机构在无奇异、无碰撞条件下的实际笛卡尔空间与构型空间分布。最后,基于单位四元数理论构建动平台姿态球面插值法,实现在工作空间内从任意姿态至目标姿态的平滑变换。计算与实验结果表明:运动学解析正解算法相较于约束迭代算法计算速度提升94%,计算误差降至10^(-14),且无初始值选取问题。工作空间求解结果表明:无运动学奇异与碰撞的机构俯仰角能够达到48.42°~138.42°,方位角达到-180°~180°。在此范围内绕指向轴滚转自由度依旧存在。理论分析与实验均表明,共轴球面并联跟踪机构具有优异的运动性能,满足光学动态跟踪任务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机构 动态跟踪 正逆运动学 工作空间 轨迹规划 共轴球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T1R印花定位双模式并联机器人机构设计与分析
11
作者 王琰 郭飞飞 +3 位作者 梁俊侨 闫刚 张楠 刘伟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1-77,共7页
针对目前纺织印花重复叠印次数多时,印花装置重复定位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新型的双模式2T1R并联定位机器人机构。通过机构完全解耦的特性设计该机构各部分支链的结构,用螺旋理论求解机构的运动螺旋系以分析机构的自由度,利用闭环矢... 针对目前纺织印花重复叠印次数多时,印花装置重复定位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新型的双模式2T1R并联定位机器人机构。通过机构完全解耦的特性设计该机构各部分支链的结构,用螺旋理论求解机构的运动螺旋系以分析机构的自由度,利用闭环矢量法建立机构的运动学逆解方程,用MATLAB求解运动学逆解和正解,对比Adams虚拟样机的运动学仿真结果,验证所建立运动学方程的准确度。利用ANSYS分析机构的承载能力。结果表明,该双模式并联定位机构具有两移动一转动(2T1R)的自由度,可以实现预期的双模式定位运动,且受力时变形量较小。2T1R双模式并联定位机器人具有较好的运动学性能,可以实现精准的平面定位功能,完全解耦的结构特点使得机构的定位精度更高。该定位装置在纺织印花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T1R 并联机器人机构 完全解耦 运动学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门控循环神经网络的机械臂逆运动学解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富安 侯宇杰 李苏阳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65-368,373,共5页
针对传统神经网络和智能算法在机械臂逆运动学求解过程中求解精度低和泛化能力弱的问题,提出一种利用注意力机制改进门控循环(Gated Recurrent Unit,GRU)神经网络的逆运动学求解模型。该模型利用GRU神经网络对机械臂逆向运动过程中时序... 针对传统神经网络和智能算法在机械臂逆运动学求解过程中求解精度低和泛化能力弱的问题,提出一种利用注意力机制改进门控循环(Gated Recurrent Unit,GRU)神经网络的逆运动学求解模型。该模型利用GRU神经网络对机械臂逆向运动过程中时序性的分析,学习各个关节运动前后变化的约束关系。然后通过注意力机制突出重要节点数据变化对关节角的影响,提高求解精度,增强模型泛化能力。本仿真以六自由度串联机械臂为研究对象,对其运动学进行建模分析,将机械臂的逆运动学求解问题转换为误差最小化的研究。仿真结果表明,利用该神经网络模型求解逆运动学相比于PSO-BP和LSTM网络,模型的求解精度得到了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运动学 注意力机制 GRU神经网络 求解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有关节限位问题的冗余机械臂逆运动学方法
13
作者 刘聪 刘志远 +2 位作者 张明月 生宁 祖丽楠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8-313,322,共7页
针对带有关节限位的冗余机械臂逆运动学求解问题,提出一种优化关节速度的保护性加权最小范数法,以解决经典加权最小范数法在极限处附近存在关节角速度过大等问题。这种方法使得关节在接近角度极限处时满足关节角与速度约束且速度可控,... 针对带有关节限位的冗余机械臂逆运动学求解问题,提出一种优化关节速度的保护性加权最小范数法,以解决经典加权最小范数法在极限处附近存在关节角速度过大等问题。这种方法使得关节在接近角度极限处时满足关节角与速度约束且速度可控,当关节在角度极限附近处完全停止,引入推动矩阵使其在更安全的范围内运动。利用七自由度冗余机械臂进行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可以保证关节运动过程更符合角度和速度范围且速度更平稳可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运动学 关节限位 冗余机械臂 保护性加权最小范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机器人抛磨叶片的进给速度规划研究
14
作者 张晶晶 王俊清 +1 位作者 谷正钊 刘佳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32-137,143,共7页
针对叶片复杂曲面旋转抛磨过程中前后缘曲率较大部位存在的欠抛磨现象,采用一种根据叶片分型面区域的S型进给速度规划方法。首先,建立了川崎RS020N型工业机器人改进的D-H模型,获取运动学逆解最优解;接着,采用MATLAB运动学仿真进行逆解验... 针对叶片复杂曲面旋转抛磨过程中前后缘曲率较大部位存在的欠抛磨现象,采用一种根据叶片分型面区域的S型进给速度规划方法。首先,建立了川崎RS020N型工业机器人改进的D-H模型,获取运动学逆解最优解;接着,采用MATLAB运动学仿真进行逆解验证,对比了T型和S型速度轨迹规划的末端空间速度和加速度曲线,分析了T型和S型轨迹规划算法的关节空间变化曲线;最后,通过叶片旋转抛磨仿真和实验验证了S型曲线光顺平滑,叶片表面的粗糙度值降低,且能够有效避免伺服电机发生的振动冲击,抛磨加工过程更加平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H建模 运动学逆解 MATLAB仿真 S型速度规划 叶片旋转抛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用于四足机器人逆运动学求解的改进天牛须算法研究
15
作者 邱斌 冯科 王云霄 《机械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01-608,共8页
针对求解四足机器人逆运动学时传统方法运算量大、稳定性差且收敛耗时长等问题,提出一种适用于12自由度四足机器人的改进天牛须算法。该算法首先在每次迭代时约束天牛朝向转角范围,提高算法的空间搜索能力;其次,引入适应度的历史信息进... 针对求解四足机器人逆运动学时传统方法运算量大、稳定性差且收敛耗时长等问题,提出一种适用于12自由度四足机器人的改进天牛须算法。该算法首先在每次迭代时约束天牛朝向转角范围,提高算法的空间搜索能力;其次,引入适应度的历史信息进行步长自适应更新,设置与目标精度关联的基本步长进行局部搜索,提升算法的后期收敛性能;最后,构造适应度函数描述机器人足端位姿误差,通过最小化适应度求解逆运动学问题。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在求解12自由度四足机器人的逆运动学时具有较好的收敛性,求解精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足机器人 逆运动学 适应度 天牛须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SGA-Ⅲ算法的六轴工业机器人逆运动学研究
16
作者 吕焱豪 王桂荣 吴俊明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8-81,88,共5页
针对工业机器人逆运动学求解计算量大、通用性不强、对初始参数敏感、控制精度不高等问题,以六自由度IRB 4600-40/2.55型机器人为研究对象,根据D-H法构建逆运动学模型,在各关节运动过程中的关节角度约束前提下,综合考虑各关节角度调整... 针对工业机器人逆运动学求解计算量大、通用性不强、对初始参数敏感、控制精度不高等问题,以六自由度IRB 4600-40/2.55型机器人为研究对象,根据D-H法构建逆运动学模型,在各关节运动过程中的关节角度约束前提下,综合考虑各关节角度调整和位姿调整平稳性要求,构建了包括3个目标函数的非线性优化模型,并引入NSGA-Ⅲ算法求解。通过MATLAB的Simulink仿真模块以及Robotics Toolbox机器人工具箱进行仿真试验,仿真试验结果表明:机器人末端执行器沿所设定轨迹曲线运动的跟踪性能强,各关节在运动轨迹上的关节角度变化连续且光滑、运动平稳,且NSGA-Ⅲ算法求解所建优化模型收敛速度快、控制精度高。从而证明了所建模型的科学合理性和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机器人 逆运动学 六自由度 非线性优化 NSGA-Ⅲ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泵车臂架变自由度串联多目标路径规划算法研究
17
作者 皮皓杰 刘延斌 +2 位作者 于晓颖 朱昱鑫 何雨暘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7-82,共6页
本文以混凝土泵车电液多关节臂架为研究对象,针对降低液压流量和提高臂架姿态灵活度的需求,首先基于关节权值排序法确定臂架联动关节,其次基于梯度投影法将臂架末节臂姿态、反关节角度和关节可运动范围作为逆运动学算法的优化目标,提出... 本文以混凝土泵车电液多关节臂架为研究对象,针对降低液压流量和提高臂架姿态灵活度的需求,首先基于关节权值排序法确定臂架联动关节,其次基于梯度投影法将臂架末节臂姿态、反关节角度和关节可运动范围作为逆运动学算法的优化目标,提出了一种变自由度串行多目标逆运动学优化算法,并使用流量条件数(FC)作为衡量此优化算法应用效果的评价指标。结果表明:该优化算法降低FC约14.4%,可以达到设计目标的要求且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泵车 智能臂架 逆运动学 多目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机织辅助开口同步姿态调节技术
18
作者 宋涛 代满意 +1 位作者 张振华 李铭华 《毛纺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5-120,共6页
针对多眼综丝存在织口处无法形成足够高度的开口,造成纬纱难以引入的问题,提出一种辅助开口同步姿态调节技术,采用一组4轴主从机械臂同步运动,实现开口的传递,在织口处形成足够的引纬高度。首先,通过层间定位分析计算传递杆空间定位位... 针对多眼综丝存在织口处无法形成足够高度的开口,造成纬纱难以引入的问题,提出一种辅助开口同步姿态调节技术,采用一组4轴主从机械臂同步运动,实现开口的传递,在织口处形成足够的引纬高度。首先,通过层间定位分析计算传递杆空间定位位置和直径;然后,基于闭环矢量法推导主从机械臂的开口传递运动学逆解方程,并通过正弦衰减方程设计开口传递路径;最后,分别通过仿真和试验样机验证辅助开口同步姿态调节的锁紧和开口传递的有效性。结果表明:锁紧补偿机构可有效锁紧传递杆,传递杆可有效将开口传递到织口位置,形成高20 mm的引纬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机织 辅助开口 同步姿态调节 运动学逆解 织口传递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局一致性网络的参数化人体网格重建
19
作者 鲍文霞 田如震 +2 位作者 王年 陈和木 杨先军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9-28,共10页
人体网格重建(HMR)在人机交互和虚拟/增强现实等领域有广泛应用。为了进一步提高基于图像的人体网格重建中人体姿势和形状估计的精度,提出了基于混合逆运动学的全局一致性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用于参数化人体网格重建(GloCoNet)。为了增强... 人体网格重建(HMR)在人机交互和虚拟/增强现实等领域有广泛应用。为了进一步提高基于图像的人体网格重建中人体姿势和形状估计的精度,提出了基于混合逆运动学的全局一致性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用于参数化人体网格重建(GloCoNet)。为了增强网络的全局一致性和全局上的长程依赖,该网络在特征提取网络基础上,设计了全局一致性增强器(GCB)模块,它能够增强模型对全局信息的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并且使模型能够自适应地调整不同通道和空间位置的特征图权重。然后引入了多头注意力机制(MHSA)来捕获模型全局上的长程依赖,它可以帮助模型在处理长期依赖时更好地捕捉到关键的关系和模式,并建模全局上下文信息,从而更好的丰富特征子空间的多样性。同时,该网络采用混合逆运动学的方法弥合人体网格估计和3D人体关节点估计之间的差距,最终提升人体3D姿势和形状估计的准确度。实验结果表明,GloCoNet模型在公开的Human 3.6 M数据集上以平均每关节51.3 mm的位置误差(MPJPE)显著优于先前的主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网格重建 全局一致性 混合逆运动学 人体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解符号化且运动解耦的2T1R并联机构拓扑设计与分析
20
作者 沈惠平 孔祥超 +1 位作者 李菊 叶鹏达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49-458,共10页
基于方位特征(POC)方程的并联机构设计理论与方法,设计了一种全部由低副组成、具有位置正解符号化且部分运动解耦的两平移一转动(2T1R)并联机构,并对机构的主要拓扑特征(POC、自由度、耦合度、运动解耦性)进行分析与计算;基于拓扑特征... 基于方位特征(POC)方程的并联机构设计理论与方法,设计了一种全部由低副组成、具有位置正解符号化且部分运动解耦的两平移一转动(2T1R)并联机构,并对机构的主要拓扑特征(POC、自由度、耦合度、运动解耦性)进行分析与计算;基于拓扑特征运动学建模原理,导出机构符号式位置正解和反解;同时,由位置反解分析了机构奇异性,基于符号式位置正解求解了机构工作空间;根据基于虚功原理的序单开链法,对该机构动力学性能进行分析,计算得施加在3个驱动副上的驱动力;最后,对该机构应用于无人机操作及其安全着陆的动作原理进行了概念设计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机构 拓扑分析 运动学 工作空间 奇异性 逆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