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田间成熟度对烟叶机械采收效果的影响
1
作者 王鹏 龚达平 +5 位作者 管恩森 解敏敏 孙玉军 任杰 刘自畅 徐秀红 《中国烟草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共8页
为探究田间烤烟成熟度对烟叶机械化采收效果的影响,以中烟100的中(C)、上部(B)烟叶为试验材料,测定了低(M1)、中(M2)、高(M3)3种成熟度烟叶的机械采收质量、力学特性指标、茎叶夹角、细胞壁相关成分等,并对细胞壁相关成分与力学特性指... 为探究田间烤烟成熟度对烟叶机械化采收效果的影响,以中烟100的中(C)、上部(B)烟叶为试验材料,测定了低(M1)、中(M2)、高(M3)3种成熟度烟叶的机械采收质量、力学特性指标、茎叶夹角、细胞壁相关成分等,并对细胞壁相关成分与力学特性指标进行了相关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随成熟度升高,1)烟叶机械采收破损率先降低后升高,CM2、BM2破损率分别为6.96%、8.42%,各处理间差异显著;采净率逐渐升高,但中、高两种成熟度烟叶的采净率无显著差异。2)叶肉及叶脉最大拉伸力减小,最大拉伸力位移增大,柔度系数及伸长率升高,弹性模量降低,叶脉抗弯强度递减。3)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梯度递减(CM1>CM2>CM3,BM1>BM2>BM3),且与弹性模量和抗弯强度显著正相关。4)中、上部叶茎叶夹角增大,茎叶结合力逐渐降低,CM3、BM3的茎叶夹角范围分别为67.78°~87.60°、69.45°~86.89°,不利于机械采收作业。因此,建议在田间烟叶达到中成熟度时开展机械采收,实现采净率与破损率的协同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烟叶 细胞壁成分 力学特性 机械采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热蒸汽压力对表层压缩木材动态黏弹性的影响机制研究
2
作者 向娥琳 黄荣凤 《木材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3-39,49,共8页
以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边材为试验对象,采用表层压缩和过热蒸汽对其进行联合处理。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表征表层压缩和不同蒸汽压力(0.1~0.7 MPa、180℃、)对木材细胞形态和化学结构的影响,并采用动态热机械... 以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边材为试验对象,采用表层压缩和过热蒸汽对其进行联合处理。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表征表层压缩和不同蒸汽压力(0.1~0.7 MPa、180℃、)对木材细胞形态和化学结构的影响,并采用动态热机械分析仪探究木材的动态黏弹性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当测试温度由30℃增加至300℃,过热蒸汽处理定型材(简称定型材)的相对贮存模量的降低幅度明显高于对照材和压缩材。与压缩材相比,较低(≤0.3 MPa)蒸汽压力下,定型材的损耗模量变化不明显;当蒸汽压力超过0.5 MPa时,随着蒸汽压力升高,定型材α力学松弛损耗峰温度和所需的表观活化能分别降低了11~45℃和22.89%~50.28%。过热蒸汽处理后,压缩材中半纤维素脱乙酰基、木质素发生降解反应,使得低分子量高聚物占比升高,压缩材弹性和黏滞性回复下降,尺寸稳定性增强。研究结果可以为过热蒸汽处理表层压缩木材的加工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材 表层压缩 过热蒸汽压力 细胞结构 化学结构 动态黏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船饱水考古木材内外部位降解特征研究
3
作者 李仁 张治国 +3 位作者 金涛 孙满利 铁付德 殷亚方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1-102,共12页
为探究沉船考古木材内外部位的降解特征,选择“小白礁Ⅰ号”沉船遗址出水的一件饱水考古木材样品,通过分区取样获得其剖面“外层”与“内核”部位的样品。经鉴定样品为龙脑香属(Dipterocarpus sp.)木材,并进一步采用光学显微镜(OM)、扫... 为探究沉船考古木材内外部位的降解特征,选择“小白礁Ⅰ号”沉船遗址出水的一件饱水考古木材样品,通过分区取样获得其剖面“外层”与“内核”部位的样品。经鉴定样品为龙脑香属(Dipterocarpus sp.)木材,并进一步采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ATR-FTIR)和动态水蒸气吸附(DVS)等方法综合分析考古木材内外部位的降解差异。结果表明,外层木材最大含水率(MWC)高达687%,内核木材MWC为246%。外层木材所有类型细胞均降解,而内核木材部分木纤维细胞保存完好,呈现被侵蚀细菌降解的模式。SEM形貌分析显示外层木材细胞壁具多孔“海绵”结构。FTIR确定了外层木材细胞壁残余化学组分主要为木质素,而内核木材保留了部分纤维素,结合主成分分析(PCA)表明纤维素是判别外层与内核木材降解差异的特征化学组分,层次聚类分析(HCA)判定样品剖面存在降解过渡区。DVS分析发现外层木材吸湿平衡含水率高于内核木材,借助H-H模型拟合吸附等温曲线,进一步揭示外层与内核木材的水分吸附性能差异与细胞壁化学组分及孔隙结构有关。综合分析方法阐释了“小白礁Ⅰ号”沉船饱水考古木材非均一性降解特征,实现了木材内外部位保存状况的准确判定,为饱水木质文物的保护及利用积累了科学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水考古木材 小白礁Ⅰ号 降解特征 木材细胞壁 水分吸附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胞细胞壁力学研究进展评述 被引量:18
4
作者 余雁 江泽慧 +1 位作者 任海青 费本华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33-139,共7页
对国外管胞细胞壁力学的研究历程和现状作了较为全面、详细的评述 ,重点介绍了管胞主要力学性质的实验测定方法和一些重要的细胞壁力学模型 。
关键词 管胞细胞壁 力学性质 实验测定 力学模型 人工林针叶材 木材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上部刚度对木框架剪力墙受力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刘雁 Ni Chun +2 位作者 卢文胜 吕西林 周定国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63-70,共8页
木框架剪力墙试验研究时,荷载传递梁的刚度对木框架剪力墙的破坏模式以及侧向荷载承载力有直接的影响,当木框架剪力墙墙端以及墙中洞口边未采用墙端锚栓时,这种影响更甚。当墙顶连接铰接荷载传递梁时,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木框架剪力墙的... 木框架剪力墙试验研究时,荷载传递梁的刚度对木框架剪力墙的破坏模式以及侧向荷载承载力有直接的影响,当木框架剪力墙墙端以及墙中洞口边未采用墙端锚栓时,这种影响更甚。当墙顶连接铰接荷载传递梁时,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木框架剪力墙的墙端易于被上拔而与墙基础分离,此时试验所得到的木框架剪力墙的侧向荷载承载力接近于下限值;反之,刚性荷载传递梁所得到的木框架剪力墙的侧向荷载承载力接近于上限值。主要通过22片墙体的试验研究来了解上层墙体、楼盖刚度对下层木框架剪力墙受力性能的影响。其中16片为6m长2.44m高的单层足尺木框架剪力墙,墙顶一半采用铰接荷载传递梁一半采用刚性荷载传递梁,4片为足尺典型二层墙体,另外2片为增加了墙端锚栓的单层足尺木框架剪力墙。对试验结果从初始刚度、极限荷载、极限位移、能量耗散以及锚栓内力等方面进行分析,最后形成了采用刚性荷载传递梁和二层墙体均能增加墙体侧向荷载承载力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框架剪力墙 受力性能 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材细胞壁力学试验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5
6
作者 上官蔚蔚 邢新婷 +3 位作者 费本华 程献宝 邵亚丽 赵荣军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49-153,共5页
对木材细胞壁力学性质研究中零距离拉伸、单根纤维拉伸技术和纳米压痕技术进行概述,分别从滑移与夹持力、试样厚度和试样含水率评述零距拉伸技术,从纤维分离方法、纤维夹紧和定向、单根纤维细胞壁横截面面积测量评述单根纤维拉伸技术,... 对木材细胞壁力学性质研究中零距离拉伸、单根纤维拉伸技术和纳米压痕技术进行概述,分别从滑移与夹持力、试样厚度和试样含水率评述零距拉伸技术,从纤维分离方法、纤维夹紧和定向、单根纤维细胞壁横截面面积测量评述单根纤维拉伸技术,从连续刚度测量法、针尖效应以及原子力显微镜与纳米压痕技术的联用评述纳米压痕技术。通过归纳、总结与展望,提出了该领域的研究重点,以期为木材细胞壁力学研究及其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材 细胞壁力学 零距拉伸技术 单纤拉伸技术 纳米压痕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材细胞壁纳米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0
7
作者 卢芸 梁振烜 +1 位作者 付宗营 张世锋 《林业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1,共11页
木材是一种环保、可再生的天然生物质材料,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和能源枯竭,木材作为一种负碳材料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木材细胞中的细胞壁作为实体结构与木材的性能密切相关,随着纳米技术和木材科学的发展,人们对木材细胞壁的超分... 木材是一种环保、可再生的天然生物质材料,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和能源枯竭,木材作为一种负碳材料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木材细胞中的细胞壁作为实体结构与木材的性能密切相关,随着纳米技术和木材科学的发展,人们对木材细胞壁的超分子构造和组分间互作机制的认识越来越深入,木材细胞壁纳米技术逐渐成为木材科学研究的热点。简述了木材细胞壁的多尺度层级结构、组分间相互作用及次生壁聚集体薄层的研究现状,从细胞壁组分、纤维素聚集态、孔隙结构、细胞形态、组织形态等方面综述了细胞壁纳米技术的调控机制,概述了木材及其衍生材料在通用建材、轻质结构材料、环境修复、能源存储与转化、纳米离子流体输导及光热管理等领域的应用。最后,针对目前研究的局限性及存在问题,在结构解译、调控技术、表征手段、学科融合、国家政策等方面对木材细胞壁纳米技术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以期为实现木材的高值开发与创新利用提供理论支撑,推进我国生物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材 细胞壁 细胞壁纳米技术 多层级结构 纳米组装 调控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瓜叶肉细胞壁的微观力学性能 被引量:2
8
作者 李青林 毛罕平 +2 位作者 李萍萍 左志宇 胡静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35-439,共5页
以黄瓜叶肉组织为研究对象,经过固定—脱水—包埋—切片处理后,在纳米压痕仪上进行单轴压缩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应力小于1.0 MPa时,细胞壁发生弹性变形,当应力大于1.0 MPa时,细胞壁会产生塑性变形;同时可以看出在弹性变形范围内,当应... 以黄瓜叶肉组织为研究对象,经过固定—脱水—包埋—切片处理后,在纳米压痕仪上进行单轴压缩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应力小于1.0 MPa时,细胞壁发生弹性变形,当应力大于1.0 MPa时,细胞壁会产生塑性变形;同时可以看出在弹性变形范围内,当应力小于0.4 MPa时,应力-应变关系呈线性关系,而应力大于0.4 MPa时,应力-应变呈现非线性特征.为了精确地表述细胞壁材料的力学特性,在对应力-应变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2参数的Mooney-Rivlin模型对试验数据进行拟合,得到模型参数C1和C2分别为0.792,0.195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细胞壁 力学特性 纳米压痕 叶肉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竹类植物纤维及其细胞超微结构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9
作者 徐明 任海青 +1 位作者 郭伟 李霞镇 《经济林研究》 2007年第4期82-89,共8页
对竹类纤维细胞的基本形态、发育形成过程、超微观构造及其与竹材物理力学性质关系的研究现状和最新进展进行了系统的概述;对随竹龄变化而变化的细胞器、木质化过程、细胞壁增厚及多层结构,尤其是细胞壁的沉积机理进行了分析;还对我国... 对竹类纤维细胞的基本形态、发育形成过程、超微观构造及其与竹材物理力学性质关系的研究现状和最新进展进行了系统的概述;对随竹龄变化而变化的细胞器、木质化过程、细胞壁增厚及多层结构,尤其是细胞壁的沉积机理进行了分析;还对我国有关竹类植物纤维细胞壁的沉积过程和超微构造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材 纤维细胞壁 超微构造 物理力学性质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竹纤维细胞壁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0
作者 胡凯莉 黄艳辉 +2 位作者 姚春丽 类延豪 赵畅 《中国造纸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5-61,共7页
竹纤维细胞壁的多壁层构造是竹材卓越性能的决定因素,也是难以攻克的基础问题。文中阐述了竹纤维细胞壁的超微结构、力学性能和化学特征,以深入探讨竹纤维细胞壁的多壁层构造,同时,总结了关于竹纤维细胞壁研究的概况,以期为读者深入认... 竹纤维细胞壁的多壁层构造是竹材卓越性能的决定因素,也是难以攻克的基础问题。文中阐述了竹纤维细胞壁的超微结构、力学性能和化学特征,以深入探讨竹纤维细胞壁的多壁层构造,同时,总结了关于竹纤维细胞壁研究的概况,以期为读者深入认识竹材、了解竹纤维细胞壁及其相关理论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纤维细胞壁 微纤丝角 多壁层构造 力学性能 化学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乙烯基发泡木塑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申 王海刚 王清文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67-69,共3页
采用偶氮二甲酰胺作为发泡剂、木粉和聚苯乙烯树脂为主要原料,通过自由发泡挤出成型法制备聚苯乙烯基发泡木塑复合材料,研究木粉粒径、偶联剂以及成核剂对复合材料的泡孔形态、泡孔分布、力学性能和表观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较小粒径(8... 采用偶氮二甲酰胺作为发泡剂、木粉和聚苯乙烯树脂为主要原料,通过自由发泡挤出成型法制备聚苯乙烯基发泡木塑复合材料,研究木粉粒径、偶联剂以及成核剂对复合材料的泡孔形态、泡孔分布、力学性能和表观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较小粒径(80目<d≤120目)的木粉能够赋予复合材料更好的泡孔形态、更大的泡孔密度、更均匀的泡孔分布和更高的力学强度,与采用40目<d≤80目木粉的复合材料相比,弯曲强度和拉伸强度分别提高了21.9%和47%。1200目滑石粉是适宜的成核剂,能有效地提高泡孔的密度,降低复合材料的表观密度。偶联剂马来酸酐接枝聚苯乙烯的添加,不仅改善了发泡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而且使泡孔的平均直径更小;而加入硅烷偶联剂的发泡复合材料的泡孔平均直径较大,力学性能表现较差,但具有较低的表观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泡木塑复合材 聚苯乙烯 泡孔形态 力学性能 表观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联对HDPE/木粉发泡复合材料泡孔结构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芦涛 沈烈 方征平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63-66,共4页
采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木粉、过氧化二异丙苯(DCP)及化学发泡剂偶氮二甲酰胺(AC)制备了发泡材料,研究了交联对发泡材料的泡孔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交联剂的加入会明显抑制材料发泡过程的进行,随着DCP含量的增加,泡孔平均... 采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木粉、过氧化二异丙苯(DCP)及化学发泡剂偶氮二甲酰胺(AC)制备了发泡材料,研究了交联对发泡材料的泡孔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交联剂的加入会明显抑制材料发泡过程的进行,随着DCP含量的增加,泡孔平均直径分布的均匀性会有所提高,当DCP质量分数达到0.2%时,材料中无泡孔结构;交联剂的加入能够有效地提高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并且随着DCP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逐渐提高,但弯曲强度略有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联 高密度聚乙烯/木粉发泡材料 泡孔结构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陷对多胞固体力学性能的影响
13
作者 张俊彦 傅衣铭 张平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6-29,共4页
 研究缺陷对多胞固体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为此类材料的设计、制备工艺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将胞壁抽象成理想弹性波纹梁,利用连续介质力学方法,建立了同时包含胞壁弯曲和胞壁缺省缺陷的多胞材料的力学模型,导出了多胞固体体积模量、剪...  研究缺陷对多胞固体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为此类材料的设计、制备工艺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将胞壁抽象成理想弹性波纹梁,利用连续介质力学方法,建立了同时包含胞壁弯曲和胞壁缺省缺陷的多胞材料的力学模型,导出了多胞固体体积模量、剪切模量和弹性模量随缺陷、相对密度变化的表达式.胞壁弯曲和胞壁缺省对多胞固体产生极大影响,多胞材料的体积模量、剪切模量和弹性模量随胞壁弯曲程度、胞壁缺省的增加显著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胞固体 胞壁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材信息学:发展、应用与展望 被引量:9
14
作者 何拓 焦立超 +1 位作者 郭娟 殷亚方 《木材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5-24,共10页
简要介绍木材科学和信息学发展以及信息学在木材科学领域的应用,在此基础上,首次提出“木材信息学”概念,分别从定义和框架、研究内容和应用等方面对“木材信息学”进行阐述,并展望“木材信息学”的发展。
关键词 木材信息学 细胞壁 木材性质 科学数据 交叉学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长期毛竹材细胞壁力学性能与微纤丝角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苍伟 苏明垒 +4 位作者 王思群 王新洲 赵荣军 任海青 王玉荣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74-180,共7页
【目的】以不同生长期的毛竹材纤维细胞壁为研究重点,在纳米尺度下分别表征不同竹龄毛竹材纤维细胞壁的结构特征和力学性能,阐明成熟毛竹材纤维细胞壁的结构特征和力学性能与幼龄竹和过熟竹的差异,为竹材的科学采伐和竹材分级、改性及... 【目的】以不同生长期的毛竹材纤维细胞壁为研究重点,在纳米尺度下分别表征不同竹龄毛竹材纤维细胞壁的结构特征和力学性能,阐明成熟毛竹材纤维细胞壁的结构特征和力学性能与幼龄竹和过熟竹的差异,为竹材的科学采伐和竹材分级、改性及重组研究与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滑走显微制片法观察毛竹材横切面显微结构并精准确定其纳米压痕测试部位,应用纳米压痕技术结合非包埋制样法对0.5年幼龄毛竹、4.5年成熟毛竹和10.5年过熟毛竹材纤维细胞壁力学性能进行研究;利用广角X-射线散射法结合高斯拟合算法对不同竹龄毛竹材纤维细胞壁的微纤丝角进行测算。【结果】毛竹材竹肉横切面显微结构表明,毛竹主要由薄壁组织细胞和维管束组成,维管束由导管和包裹着导管周围的厚壁纤维细胞组成;对其厚壁纤维细胞壁的纳米压痕测试结果表明,3个生长发育期的毛竹材细胞壁力学性能指标有较大不同,其中0.5年幼龄毛竹材的细胞壁弹性模量和硬度最小,分别为10.7 GPa和0.358 GPa,4.5年成熟毛竹材的细胞壁弹性模量和硬度均为最大,分别为19.6 GPa和0.498 GPa,10.5年过熟毛竹材的细胞壁硬度和弹性模量居二者之间,分别为17.6 GPa和0.445 GPa;微纤丝角测试结果同样表明不同生长发育期毛竹材细胞壁的微纤丝角不同,其中0.5年幼龄毛竹材微纤丝角最大,为13.5°,4.5年成熟毛竹材微纤丝角度最小,为8.43°,而10.5年过熟毛竹材微纤丝角介于二者之间,为11.9°。【结论】生长期对毛竹材纤维细胞壁力学性能和微纤丝排列均有影响,幼龄毛竹材纤维细胞壁力学性能与成熟毛竹材纤维细胞壁力学性能有较大差别,随着竹龄增大达到成熟期时,毛竹材纤维细胞壁力学性能达到最大,但毛竹材并不是生长期越长其细胞壁力学性能越好,而是随着竹材老化其力学性能呈下降状态。处于成熟期的毛竹材其纤维细胞壁微纤丝排列与主轴的夹角呈较小状态,也决定了其具有较优的力学性能。依据3个竹龄毛竹材纤维细胞壁力学性能和微纤丝角测量结果,本研究在细胞壁水平阐明了毛竹材在成熟期时其微观力学性能优于幼龄毛竹材和过熟毛竹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生长期 细胞壁力学性能 微纤丝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材多尺度界面结构及其力学性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6
作者 龙克莹 王东 +1 位作者 林兰英 傅峰 《中国造纸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8-94,共7页
木材是一种多尺度且高度各向异性的非均质天然高分子复合材料,其力学性能取决于各个尺度的物理结构和化学组成。木材多尺度界面结构对木材的载荷传递和应力分散有重要的影响。本文从毫米级的生长轮结构到纳米级的高分子结构,总结了木材... 木材是一种多尺度且高度各向异性的非均质天然高分子复合材料,其力学性能取决于各个尺度的物理结构和化学组成。木材多尺度界面结构对木材的载荷传递和应力分散有重要的影响。本文从毫米级的生长轮结构到纳米级的高分子结构,总结了木材多尺度界面与其力学性能之间的内在关系,以期有助于揭示木材界面结构的应力变化、分布与传递的内在规律,并为木材加工改性与高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尺度界面结构 界面结构力学性能 细胞壁 载荷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材细胞壁力学性能与细胞壁组分和构造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孙海燕 苏明垒 王玉荣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2-27,共6页
细胞壁是木材的承载结构,是木材最主要的组成和利用部分。基于细胞水平的微观研究,主要分析了木材细胞壁力学性能与其组分及微观构造的相关性,分别从细胞壁木质素、半纤维素、纤维素和微纤丝角四个方面阐述了其对细胞壁刚性、硬度、弹... 细胞壁是木材的承载结构,是木材最主要的组成和利用部分。基于细胞水平的微观研究,主要分析了木材细胞壁力学性能与其组分及微观构造的相关性,分别从细胞壁木质素、半纤维素、纤维素和微纤丝角四个方面阐述了其对细胞壁刚性、硬度、弹性模量、抗拉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等微观力学性能的影响。并且依据目前细胞壁力学性能的研究现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建议今后加强分子层面机理研究并加强细胞壁力学与实际应用的关系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材 细胞壁力学 微纤丝角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纳米压痕技术的木材胶合界面力学行为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新洲 谢序勤 +2 位作者 王思群 李延军 梁星宇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28-136,共9页
【目的】研究木材胶合界面的静态和动态力学行为,探讨树脂渗透对木材管胞壁层力学性能的影响,为木质复合材料制造工艺优化和增强改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纳米压痕静态和动态力学测试技术(Nano-DMA),对针叶材火炬松与酚醛树脂(PF... 【目的】研究木材胶合界面的静态和动态力学行为,探讨树脂渗透对木材管胞壁层力学性能的影响,为木质复合材料制造工艺优化和增强改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纳米压痕静态和动态力学测试技术(Nano-DMA),对针叶材火炬松与酚醛树脂(PF)、脲醛树脂(UF)胶黏剂所形成胶合界面区域各相材料的静态弹性模量、硬度、蠕变性能以及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等力学行为进行分析。【结果】静态力学行为方面,在界面区域,PF和UF渗透进入管胞壁层后,木材管胞壁的弹性模量( E r)和硬度( H )提高;经PF渗透后,木材管胞壁的 E r和 H 分别增加7%和26%;Burgers蠕变力学模型可有效描述胶合界面区域管胞壁的纳米压痕蠕变特性,经树脂渗透后,木材管胞壁的瞬时弹性模量增加,黏弹性模量和黏性系数减小;在保载初期,PF界面区域木材管胞壁的蠕变柔量约下降60%,UF界面区域木材管胞壁的蠕变柔量约下降58%。动态力学行为方面,随着加载频率增加,界面材料的储能模量( E ′ r)逐渐增大,而损耗模量( E ″ r)和损耗因子(tan δ)呈减小趋势;当加载频率为10 Hz时,PF和UF树脂渗透使得管胞壁层的储能模量分别增加16%和29%。【结论】胶合界面区域胶黏剂进入管胞壁层,对木材管胞的静态力学性能具有增强作用,同时胶黏剂可提高管胞壁的短期抗蠕变能力;木材管胞壁具有较高的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而树脂的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较低,经树脂渗透后,木材管胞壁的储能模量增加,但损耗模量和损耗因子呈下降趋势,可能对界面传递和分散应力产生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材 胶合界面 管胞壁 力学 纳米压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压木细胞壁S_(2)层的微纤丝螺旋角对其抗压韧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浩正 王建山 石广玉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6-146,共11页
【目的】应压木细胞壁S_(2)层中的大微纤丝螺旋角(MFA)是树木管胞对力学环境适应性生长的结果,故它有其特别的力学性能。但目前人们还不了解S_(2)层中大MFA对其抗压性能的增韧机理。基于应压木细胞壁S_(2)层的超微结构建立复合材料力学... 【目的】应压木细胞壁S_(2)层中的大微纤丝螺旋角(MFA)是树木管胞对力学环境适应性生长的结果,故它有其特别的力学性能。但目前人们还不了解S_(2)层中大MFA对其抗压性能的增韧机理。基于应压木细胞壁S_(2)层的超微结构建立复合材料力学模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应压木细胞壁S_(2)层中MFA对其抗压韧性的影响,可以探究其中的力学机理,并探索基于数值模型研究木细胞壁压缩韧性的建模与分析方法,进而为仿生材料设计奠定力学基础。【方法】首先将云杉木细胞壁S_(2)层简化为连续微纤丝和基体组成的复合材料,并利用夹杂理论的自洽模型计算木细胞壁S_(2)层基体的等效弹性常数。然后利用HyperWorks建立木细胞壁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有限元分析模型,用Abaqus模拟不同MFA的应压木和正常木细胞壁S_(2)层在压缩载荷下的力学行为,并用所得结果分析其MFA与抗压韧性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对比是否考虑木细胞壁的S_(1)、S_(3)(或S_(2)L,指的是S_(2)层与S_(1)层之间木质素和半纤维素含量高的区域)和MP层(P和ML层)对其受压力学行为的影响,并分析在应压木细胞壁数值模型中考虑各组分材料塑性行为的重要性。【结果】在压力作用下,当木细胞壁S_(2)层的MFA在0°~45°内增大时,其临界屈曲位移增大,临界屈曲压力先减小再增大。45°MFA应压木细胞壁S_(2)层的临界压力与0°MFA正常木细胞壁S_(2)层相当,但前者的临界屈曲位移是后者的3.57倍,屈曲失稳前的应变能是后者的2.95倍。在相同压力下,45°MFA应压木细胞壁S_(2)层微纤丝的von Mises应力低于0°MFA正常木。由于单个应压木细胞壁S_(2)层中螺旋状微纤丝所具有的压−扭耦合变形受到周边管胞对扭转变形的约束,其抗压刚度和抗压韧性得到增强。应压木细胞壁中的S 1、S_(2)L和MP层对其受压屈曲有显著的约束作用,完整应压木细胞壁的临界压力比只考虑S_(2)层的临界压力增大37.6%。压力作用下木细胞壁的破坏模式为塑性屈曲,所以考虑木细胞壁各组分材料的塑性行为对准确地计算其抗压韧性十分重要,忽略其塑性行为会使其临界压力的计算结果增大2.97倍。【结论】在受压状态下,应压木细胞壁S_(2)层中微纤丝的螺旋形貌改变了微纤丝与基体间的应力传递,使得S_(2)层的基体承受更多的压应力,木细胞壁的破坏模式变为局部塑性屈曲。所以在压力作用下,尽管应压木细胞壁的抗压刚度随S_(2)层MFA的增大而减小,但应压木细胞壁的临界屈曲位移随MFA的增大而显著地增大,从而增强了它的抗压韧性。当MFA为45°左右时,应压木细胞壁的抗压韧性最佳,此时不仅它的临界屈曲位移比正常木细胞壁S_(2)层高两倍多,且它的临界屈曲压力也略高于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压木 木细胞壁 微纤丝角(MFA) 临界屈曲位移 抗压韧性 增韧机理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细胞壁结构及成像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0
作者 张曼 张叶卓 +2 位作者 何其邹洪 鄂一岚 李晔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13-122,共10页
植物细胞壁作为细胞外复杂交联网络,为植物细胞生长、发育以及适应环境变化提供机械支撑,具有调节植物形态、抵抗胁迫、运输水分等功能。除此之外,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生物质大部分贮藏在细胞壁中,因此,研究细胞壁的成分和纳微结构对更... 植物细胞壁作为细胞外复杂交联网络,为植物细胞生长、发育以及适应环境变化提供机械支撑,具有调节植物形态、抵抗胁迫、运输水分等功能。除此之外,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生物质大部分贮藏在细胞壁中,因此,研究细胞壁的成分和纳微结构对更好的利用植物能源具有重要意义。植物细胞壁的结构研究是当今植物界研究的前沿热点之一。随着新型成像技术的发展,近年来关于细胞壁成分和纳微结构的研究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本文就植物细胞壁的成分、结构、成像技术和力学性质进行了总结与展望,以期为植物细胞壁的相关研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细胞壁 成分与结构 成像技术 力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