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种泥鳅不同核质关系下EST和MDH同工酶基因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赵振山 吴清江 +3 位作者 熊传喜 和法德 高贵琴 罗宇良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478-483,共6页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不连续系统电泳方法分析了泥鳅和大鳞副泥鳅不同交配组合、不同核质关系下,胚胎发育阶段(0~145 h) 酯酶(EST) 和苹果酸脱氢酶(MDH) 同工酶的分化表达谱式。EST 同工酶随细胞质、细胞核不同及...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不连续系统电泳方法分析了泥鳅和大鳞副泥鳅不同交配组合、不同核质关系下,胚胎发育阶段(0~145 h) 酯酶(EST) 和苹果酸脱氢酶(MDH) 同工酶的分化表达谱式。EST 同工酶随细胞质、细胞核不同及胚胎发育各个时期具有不同的个体发育谱式。以泥鳅卵子为细胞质环境的Ⅰ、Ⅱ两组,杂交组( Ⅱ) 的EST同工酶基因在受精后3 min 至原肠中期,雄核基因参与表达与调控。以大鳞副泥鳅为细胞质环境的Ⅲ、Ⅳ两组,各酶均以细胞质调控为主。MDH 同工酶在各组合及各个发育阶段均未表现出实质性差异,发现mMDH 为特异性酶谱。并具体分析和讨论了不同核质关系下同工酶基因表达和调控的时空顺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鳅 大鳞副泥鳅 酯酶 苹果酸脱氢酶 同功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类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相关基因cMDH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19
2
作者 张龙雨 李红霞 +5 位作者 张改生 王俊生 韩艳芬 袁正杰 牛娜 马守才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620-1627,共8页
为深入研究黏类小麦雄性不育的分子遗传机制,利用抑制差减杂交技术构建了黏类小麦育性相关基因的二核期SSH文库。经文库筛选后,得到一个在可育文库中表达的与胞质苹果酸脱氢酶基因同源的EST序列。以该EST序列为信息探针,经电子克隆、RT-... 为深入研究黏类小麦雄性不育的分子遗传机制,利用抑制差减杂交技术构建了黏类小麦育性相关基因的二核期SSH文库。经文库筛选后,得到一个在可育文库中表达的与胞质苹果酸脱氢酶基因同源的EST序列。以该EST序列为信息探针,经电子克隆、RT-PCR、PCR克隆与序列分析,获得了小麦胞质苹果酸脱氢酶(cytosolic malate de-hydrogenases,cMDH)基因的cDNA与DNA序列,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该基因在不育株和可育株花药中的表达进行了分析,并比较了MDH在小麦不育株和可育株中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该基因的cDNA序列长1213bp,编码333个氨基酸;DNA序列长2908bp,含有7个外显子和6个内含子;该基因在不育株和可育株花药发育3个时期(单核、二核和三核)的表达均表现为先升后降的模式,而且该基因在不育株花药发育的二核期和三核期的表达相对于可育株被明显抑制;MDH在小麦不育株和可育株中的活性变化趋势与定量结果一致。推测该基因在花粉发育早期表达,它的下调表达可能影响了小麦雄蕊发育过程中的能量供应而导致雄性不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胞质苹果酸脱氢酶基因 克隆 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氧恢复对低氧训练大鼠骨骼肌SDH和MDH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庞阳康 林文弢 +1 位作者 陈景岗 陈晓彬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10-112,共3页
探讨在进行低氧训练后,吸高浓度氧对大鼠骨骼肌琥珀酸脱氢酶(SDH)和苹果酸脱氢酶(MDH)活性的影响。将雄性SD大鼠38只随机分为常氧运动组(A)、低氧运动组(B)、常氧运动高氧恢复组(C)、低氧运动高氧恢复组(D),分别进行常氧训练、低氧训练... 探讨在进行低氧训练后,吸高浓度氧对大鼠骨骼肌琥珀酸脱氢酶(SDH)和苹果酸脱氢酶(MDH)活性的影响。将雄性SD大鼠38只随机分为常氧运动组(A)、低氧运动组(B)、常氧运动高氧恢复组(C)、低氧运动高氧恢复组(D),分别进行常氧训练、低氧训练和高氧恢复。4周后测试大鼠骨骼肌SDH和MDH的活性。结果发现,经过4周的实验,高氧恢复干预组大鼠的SDH、MDH活性要比单纯运动或低氧运动组大鼠的活性高,且常氧运动高氧恢复组SDH、MDH活性均显著高于对应的常氧运动组;低氧运动高氧恢复组MDH活性显著高于低氧运动组;而低氧运动组SDH、MDH的活性要高于对应的常氧运动组,且低氧运动组MDH活性显著高于常氧运动组。结果表明,4周低氧训练比常氧训练在提高大鼠股四头肌SDH和MDH活性方面有一定优越性,而在低氧训练和常氧训练后进行高浓度氧恢复则更能显著地提高大鼠股四头肌SDH和MDH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生物化学 低氧训练 高氧恢复 琥珀酸脱氢酶 苹果酸脱氢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鱼胞质苹果酸脱氢酶(cMDH)的序列克隆及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朱文漓 顾继锐 +3 位作者 辜文博 吴江 刘汉元 徐恒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6-72,共7页
以实验室构建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肠道cDNA文库苹果酸脱氢酶(cMDH)EST序列为基础,采用末端快速扩增法(RACE),从健康雌性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肠道细胞RNA中获得1391 bp的草鱼肠道cMDH的cDNA序列(NCBI登录号:EU56... 以实验室构建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肠道cDNA文库苹果酸脱氢酶(cMDH)EST序列为基础,采用末端快速扩增法(RACE),从健康雌性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肠道细胞RNA中获得1391 bp的草鱼肠道cMDH的cDNA序列(NCBI登录号:EU569765)。结果显示:该序列包含62 bp的5′非编码区(5′-UTR),330 bp的3′非编码区(3′-UTR),典型加尾信号AATAA位于polyA起点上游16 bp。开放阅读框ORF长999 bp,共编码333个氨基酸,预测蛋白等电点为6.67,大小为36 kDa。多序列比对显示草鱼胞质苹果酸脱氢酶具有典型的苹果酸脱氢酶功能区保守序列,该酶与斑马鱼cMDH相似度最高达到95.5%,与模式植物拟兰介的相似度为57.8%,其预测三级结构具有典型cMDH功能区。Southern杂交结果表明草鱼cMDH属于多拷贝基因家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 肠道 胞质苹果酸脱氢酶 CDNA 克隆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育银鲫、鲫和白鲫的肌浆蛋白及同工酶(Est、MDH)的电泳比较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侯亚义 袁传宓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89年第3期69-74,共6页
本文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圆盘电泳,研究了异育银鲫、鲫和白鲫的肌浆蛋白,酯酶(Est)同工酶和苹果酸脱氢酶(MDH)同工酶。结果表明,同工酶类不仅具有种间特异性,而且具有器官特异性,为异育银鲫、鲫和白鲫的分类提供了生化依据。还表明... 本文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圆盘电泳,研究了异育银鲫、鲫和白鲫的肌浆蛋白,酯酶(Est)同工酶和苹果酸脱氢酶(MDH)同工酶。结果表明,同工酶类不仅具有种间特异性,而且具有器官特异性,为异育银鲫、鲫和白鲫的分类提供了生化依据。还表明异育银鲫和鲫的亲缘关系较近,而白鲫与异育银鲫和鲫的亲缘关系较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鲫鱼 异育银鲫 肌浆蛋白 同功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刚地弓形虫LDH-Like MDHcDNA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申川军 何蔼 +6 位作者 郑小英 余南 郑斌 郑焕钦 李卓雅 曹爱莲 詹希美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61-466,490,共7页
目的获取弓形虫RH株速殖子苹果酸脱氢酶(MDH)的cDNA全长序列,并对推导翻译出的氨基酸(aa)序列进行分析。方法将NCBIGenBank中登录的弓形虫MDHEST序列进行比对、拼接和电子延伸,发现近5’末端的部分核酸序列缺失。基于分析,设计的上游、... 目的获取弓形虫RH株速殖子苹果酸脱氢酶(MDH)的cDNA全长序列,并对推导翻译出的氨基酸(aa)序列进行分析。方法将NCBIGenBank中登录的弓形虫MDHEST序列进行比对、拼接和电子延伸,发现近5’末端的部分核酸序列缺失。基于分析,设计的上游、下游引物分别包含起始密码子ATG和终止密码子TGA(TGA→UGA),使经RTPCR扩增出的片段对应完整的CDS或者ORF。之后对MDHCDS推导翻译出的aa序列进行了保守功能域和同源性分析。结果本研究克隆的MDH的cDNA全长951bp,推导翻译出的蛋白质有316个aa组成,约35kDa,与预期大小接近。保守功能域分析表明,弓形虫MDH最接近类乳酸脱氢酶型(lactatedehydrogenaselike)MDH,其准确定名缩写为LDHlikeMDH,同时弓形虫MDH还具有其它脱氢酶类的特征。弓形虫MDH除与隐孢子虫和恶性疟原虫高度同源外,还与很多细菌等物种同源,但与人的同源性最低(22%)。弓形虫MDHcDNA序列在NCBIGenBank中登录号为AY650028,对应aa序列的登录号为AAT67462。结论本研究首次获得了弓形虫MDH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和对应的aa序列。MDH是三羧酸循环中的重要酶类,该酶活性的改变,将直接影响弓形虫的存活。弓形虫MDHaa序列与人MDH蛋白间的同源性很低,提示基于MDH蛋白作为药靶,经高通量技术筛选抗弓形虫药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苹果酸脱氢酶 克隆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对虾两个种群的F_1的LDH和MDH同功酶初步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张子平 王艺磊 《热带海洋》 CSCD 1994年第1期87-90,共4页
采用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平板电泳法,分析了黄、渤海南移和珠江口北移的中国对虾Penaeusorientalis及其杂交于一代的乳酸脱氢酶(LDH)和苹果酸脱氨酶(MDH)同工酶。结果表明:这两种同工酶具明显的组织... 采用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平板电泳法,分析了黄、渤海南移和珠江口北移的中国对虾Penaeusorientalis及其杂交于一代的乳酸脱氢酶(LDH)和苹果酸脱氨酶(MDH)同工酶。结果表明:这两种同工酶具明显的组织特异性,均只在尾部肌肉表达。LDH同工酶表现为紧密相邻的两条带。MDH的表达谱式与其它物种类似,表现为趋向阳极的上清液型和趋向阴极的线粒体型。本研究分析的两种同工酶未见两种来源的中国对虾及其杂交子一代的差异。文中对此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对虾 种群 同功酶 对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蕉果实采后成熟过程中苹果酸脱氢酶(MDH)及苹果酸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8
8
作者 邓秋菊 刘菊华 +1 位作者 金志强 徐碧玉 《热带农业科学》 2011年第7期34-38,共5页
以巴西香蕉果实为材料,研究果实采后正常成熟过程中乙烯释放速率,苹果酸脱氢酶(MDH)活性,苹果酸、淀粉以及可溶性总糖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香蕉果实采后成熟过程中乙烯释放速率在采后10d开始增加,到采后14d达到高峰;MDH酶活性在采后10... 以巴西香蕉果实为材料,研究果实采后正常成熟过程中乙烯释放速率,苹果酸脱氢酶(MDH)活性,苹果酸、淀粉以及可溶性总糖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香蕉果实采后成熟过程中乙烯释放速率在采后10d开始增加,到采后14d达到高峰;MDH酶活性在采后10d迅速增强,到采后16d达到峰值;苹果酸含量在果实成熟早期上升,晚期下降,可溶性总糖含量逐渐增加,而淀粉含量持续下降。推测MDH通过改变香蕉品质而参与果实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苹果酸脱氢酶 苹果酸 成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籼型两用核不育系水稻培矮64S的育性表达──幼穗发育过程中的NAD^+-MDH和AP同工酶的变化 被引量:3
9
作者 李平 刘鸿先 +7 位作者 王以柔 曾韶西 李美如 张旭 林道宣 陈钊明 刘彦卓 孔清霓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83-88,共6页
以籼型两用不育系水稻培矮645和常规稻粳籼89为材料,采用PAGE分析同工酶的方法,比较水稻幼穗发育过程中花粉母细胞形成期、减数分裂期和花粉完熟期NAD+-MDH和AP同工酶的变化,以期了解不育系的育性转换与表达机理。结果表明,在1993... 以籼型两用不育系水稻培矮645和常规稻粳籼89为材料,采用PAGE分析同工酶的方法,比较水稻幼穗发育过程中花粉母细胞形成期、减数分裂期和花粉完熟期NAD+-MDH和AP同工酶的变化,以期了解不育系的育性转换与表达机理。结果表明,在1993年2月25日、3月10日和3月30日三期播种的水稻培矮645均表现不育,花粉不育度在99.7%以上,结实率在0.3%以下,1994年8月1日播种的培矮645表现可育,结实率在19%以上,而同期播种的常规稻粳籼89均能得到正常结实,结实率在68%以上。同时发现1993年培矮645的不育性在花粉完熟期与颖花及花药的NAD+-MDH活性的显著降低关系较大。在花粉母细胞形成期一减数分裂期与颖花AP的活性及同工酶组成的变化关系较密切。1994年表现可育的培矮645与粳籼89相比不存在这种差异。由此可认为培矮645育性表达可能与花粉发育前期的脂肪代谢以及花粉发育后期的呼吸代谢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稻 三系配套 培矮64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牡丹PsMDH基因的克隆、表达及载体构建 被引量:2
10
作者 任磊 王雁 +1 位作者 周琳 彭镇华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2-37,共6页
以牡丹品种赵粉为试材,采用RT-PCR和RACE方法从雄蕊中获得了一个牡丹苹果酸脱氢酶基因cDNA全长,命名为PsMDH,GenBank登录号为HQ449567。其cDNA全长1 283 bp,包含80 bp的5'非编码区、203 bp的3'非编码区和一个长度为999 bp编码33... 以牡丹品种赵粉为试材,采用RT-PCR和RACE方法从雄蕊中获得了一个牡丹苹果酸脱氢酶基因cDNA全长,命名为PsMDH,GenBank登录号为HQ449567。其cDNA全长1 283 bp,包含80 bp的5'非编码区、203 bp的3'非编码区和一个长度为999 bp编码332个氨基酸的开放阅读框。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表明,PsMDH与毛果杨的亲缘关系最近,相似性达93.37%以上。相对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PsMDH在心皮中的表达量最高,在雄蕊中表达量最低。成功构建植物表达载体,为牡丹品种改良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 苹果酸脱氢酶基因克隆 表达 载体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意大利蜜蜂MDHⅡ同工酶的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陈盛禄 鲍秀良 +1 位作者 苏松坤 刘艳荷 《中国工程科学》 2000年第1期57-61,共5页
运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等电聚焦技术(IEF-PAGE),对有代表性的王浆蜂蜜双高产的“浙农大1号”意蜂品种(浙意,Ea)和中国本地意蜂(本意,Eb)、美国意蜂(美意,Em)、澳大利亚意蜂(澳意,Eo)、意大利意蜂(原意,Ee)等5个意大利蜂(ApismelliferaLigus... 运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等电聚焦技术(IEF-PAGE),对有代表性的王浆蜂蜜双高产的“浙农大1号”意蜂品种(浙意,Ea)和中国本地意蜂(本意,Eb)、美国意蜂(美意,Em)、澳大利亚意蜂(澳意,Eo)、意大利意蜂(原意,Ee)等5个意大利蜂(ApismelliferaLigustica)品种试飞前的幼龄工蜂进行了苹果酸脱氢酶(MDH)同工酶的基因型、基因型频率、基因频率、杂合度和纯合度的研究。由a、b、c3个等位基因编码的MDH图谱第二区带应有的a/a、a/b、a/c、b/b、b/c和c/c6种基因型,在Ea、Eb、Ee3种意蜂中全部出现;在Eo中出现a/b,a/c,b/c,c/c4种,在Em中出现a/c,b/c,c/c3种。联列表独立性检验结果,5个意蜂品种间的基因型频率、基因频率、杂合度、纯合度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型 基因频率 意大利蜜蜂 育种 mdhⅡ同工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姜猪血清HSL、MDH活性变化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陶勇 任善茂 +4 位作者 倪黎纲 张君胜 周春宝 赵旭庭 经荣斌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672-1674,共3页
【目的】探讨苏姜猪激素敏感酯酶(HSL)和苹果酸脱氢酶(MDH)的变化规律。【方法】本试验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了70头不同月龄、公母各半、健康无病的苏姜猪血清HSL和MDH活性。【结果】(1)苏姜猪血清HSL活力在不同月龄之间、同一月龄不同性... 【目的】探讨苏姜猪激素敏感酯酶(HSL)和苹果酸脱氢酶(MDH)的变化规律。【方法】本试验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了70头不同月龄、公母各半、健康无病的苏姜猪血清HSL和MDH活性。【结果】(1)苏姜猪血清HSL活力在不同月龄之间、同一月龄不同性别之间的差异均较大,2月龄达到高峰(9.05 U/m L),继而开始下降,4月龄达到最低值(7.08 U/m L),然后再次回升。(2)苏姜猪血清MDH活性在2月底达到最低值(518.17 m U/m L),然后逐渐上升。6月龄MDH活力与其他月龄间差异均极显著(P<0.01),5月龄与3月龄间差异极显著(P<0.01)。相同月龄不同性别之间血清MDH活性变化差异较大,但总体变化趋势一致。试验结果需要在今后的生产及试验过程中加以验证。【结论】血清HSL活性先上升,在2月龄时达到高峰,然后开始下降,4月龄达到最低值后再次回升。血清MDH活性总体呈现出逐渐升高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姜猪 激素敏感酯酶 苹果酸脱氢酶 变化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药性癫患者脑组织线粒体mMDHNDUFC_2基因表达异常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凤英 王学峰 +9 位作者 龚云 李劲梅 孙纪军 席志芹 吴原 晏勇 奕国明 王玉平 李云林 张建国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7-31,共5页
目的研究耐药性癫患者脑细胞线粒体mMDH、NDUFC2表达,探讨其在耐药性癫癎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分别提取48例耐药性癫癎患者、8例非耐药性癫患者及8例对照组脑组织标本的总RNA后,用基因芯片对其进行扫描,随后用荧光定量PCR技术进行验... 目的研究耐药性癫患者脑细胞线粒体mMDH、NDUFC2表达,探讨其在耐药性癫癎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分别提取48例耐药性癫癎患者、8例非耐药性癫患者及8例对照组脑组织标本的总RNA后,用基因芯片对其进行扫描,随后用荧光定量PCR技术进行验证。结果发现与线粒体功能有关的基因mMDH、NDUFC2在耐药性癫癎中显著下调,荧光定量RT—PCR验证结果与基因芯片一致。结论脑细胞线粒体基因mMDH、NDUFC2表达异常可能通过能量代谢及神经元坏死参与了耐药性癫癎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药性癫痫 线粒体苹果酸脱氢酶 基因芯片 荧光定量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根瘤菌(Bradyrhizobium japonicum)苹果酸脱氢酶(mdh)基因的插入失活
14
作者 汪清胤 黄永芬 David W.Emerich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52-58,共7页
本试验是用粘末端连接法把卡那霉素抗性基因(Kan^r)插入到大豆根瘤菌B.j110的苹果酸脱氢酶(mdh)基因中,使mdh基因失活。首先,通过EcoRI切点把Kan^r连接到pTZ18U载体上,经转化把这一重组DNA转入大肠杆菌XLI-Blue中,利用含有氨苄青霉素和... 本试验是用粘末端连接法把卡那霉素抗性基因(Kan^r)插入到大豆根瘤菌B.j110的苹果酸脱氢酶(mdh)基因中,使mdh基因失活。首先,通过EcoRI切点把Kan^r连接到pTZ18U载体上,经转化把这一重组DNA转入大肠杆菌XLI-Blue中,利用含有氨苄青霉素和卡那霉素的选择培养基选出转化菌株,提取pTZ18U-Kan^r质粒DNA;然后,用Sall分别切已克隆在pTZ19U中的B.j110mdh基因及pTZ18u-Kan^r,经粘末端连接把卡那霉素抗性基因连接到苹果酸脱氢酶基因中间,从而使其失活。再将所得到的这一重组DNA用电脉冲法(Electroporation)转入大豆根瘤菌B.j2143中,用以检验经插入失活后的苹果酸脱氢酶基因对大豆固氮作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根瘤菌 苹果酸脱氢酶 固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杆菌苹果酸脱氢酶基因mdh的克隆、高效表达及酶学性质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倩 徐美娟 +1 位作者 夏海锋 饶志明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67-272,共6页
以大肠杆菌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得到苹果酸脱氢酶(mdh)编码基因mdh,构建了重组菌pET-28a-mdh/BL21并成功表达了mdh,大小约36 000。选用Ni柱亲和层析法纯化具有活性的苹果酸脱氢酶(mdh),纯化后比酶活达到112.5 U/mg,纯化倍数达2.62... 以大肠杆菌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得到苹果酸脱氢酶(mdh)编码基因mdh,构建了重组菌pET-28a-mdh/BL21并成功表达了mdh,大小约36 000。选用Ni柱亲和层析法纯化具有活性的苹果酸脱氢酶(mdh),纯化后比酶活达到112.5 U/mg,纯化倍数达2.62倍,回收率为59%。并对该酶的酶学性质进行了初步研究,其中反应最适pH值为6.0,在pH值2.0~6.0范围内稳定;反应最适温度为37℃,在42℃以下酶的稳定性较好。K+对酶有明显的激活作用,Cu2+对酶有抑制作用,Hg2+和Zn2+对酶有很强的抑制作用。醇类对酶的活力影响不大,丙三醇可显著提高酶的热稳定性。酶动力学参数以草酰乙酸为底物的Km为0.235 mmol/L,Vmax为0.47μmol/(L.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克隆表达 苹果酸脱氢酶 纯化 酶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线粒体型苹果酸脱氢酶基因AhMMDH1的结构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鹏祥 唐桂英 +3 位作者 徐平丽 朱洁琼 单雷 万书波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90-1099,共10页
苹果酸脱氢酶(malate dehydrogenase,MDH)是生物体内十分重要的一类酶,参与植物生长、花粉和果实发育等重要生物过程的调控。当前花生中苹果酸脱氢酶在种子后熟和萌发过程中的作用研究较少。本研究克隆了花生AhMMDH1基因,其ORF大小为103... 苹果酸脱氢酶(malate dehydrogenase,MDH)是生物体内十分重要的一类酶,参与植物生长、花粉和果实发育等重要生物过程的调控。当前花生中苹果酸脱氢酶在种子后熟和萌发过程中的作用研究较少。本研究克隆了花生AhMMDH1基因,其ORF大小为1038bp,编码345个氨基酸,是定位于线粒体的疏水蛋白。三维结构分析发现,AhMMDH1以苹果酸脱氢酶(M链)和乙醛酸前体(G链)的异源二聚体形式存在,其M链在41-47位点出现NAD+结合位点。qRT-PCR分析发现,该基因在花中表达量较高,干种子次之,茎叶中表达痕量;不同发育时期10~70 d(新鲜收获种子)种子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干种子;种子吸水16h表达量明显升高,胚根突破种皮时(吸水36h)达到最高,随后表达量明显下降。推测该基因在种子后熟和萌发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AhMMDH1的生物功能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酸脱氢酶 生物信息学分析 表达模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GhMDH基因的克隆及其蛋白诱导和酶活性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青 张宁 +1 位作者 司怀军 吴家和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3-18,共6页
分析棉花盐胁迫相关的EST文库,设计特异性引物,利用RACE技术从棉花中克隆出苹果酸脱氢酶(Malatedehydrogenase,MDH)基因,命名为GhMDH。基因全长1 130 bp,最大开放阅读框1 014 bp,编码338个氨基酸,分子量为35.495 kDa,等电点pI=8.94。将... 分析棉花盐胁迫相关的EST文库,设计特异性引物,利用RACE技术从棉花中克隆出苹果酸脱氢酶(Malatedehydrogenase,MDH)基因,命名为GhMDH。基因全长1 130 bp,最大开放阅读框1 014 bp,编码338个氨基酸,分子量为35.495 kDa,等电点pI=8.94。将该基因编码区插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3b中,获得pET23b-GhMDH重组载体。利用IPTG诱导表达目标蛋白,发现通常条件下获得的重组蛋白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对诱导时间、IPTG浓度和温度等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除了在28℃低温以下诱导的蛋白有少量为可溶,其他条件诱导的蛋白均以包涵体形式存在。为了得到足够的重组蛋白,对GhMDH包涵体蛋白采用脲素缓冲液溶解,对提取液进行镍亲和层析柱纯化,对洗脱的产物经脲素梯度透析复性。利用生化测定法测定目标蛋白的酶活性,结果表明,克隆的GhMDH基因编码蛋白酶具有脱氢酶活性。以上结果为GhMDH在棉花体内氧化还原动态以及参与抗逆功能等研究提供前提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苹果酸脱氢酶 基因克隆 诱导表达 包涵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子MDH基因非生物逆境响应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赵晋锋 杜艳伟 余爱丽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152-2160,共9页
为揭示谷子MDH基因对逆境胁迫的响应,本研究通过序列比对得到2个谷子苹果酸脱氢酶(malate dehydrogenase,MDH)基因SiMDH1、SiMDH2,并对SiMDH1和SiMDH2的编码蛋白特征、基因结构、功能、进化等性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预测,用荧光实时定量... 为揭示谷子MDH基因对逆境胁迫的响应,本研究通过序列比对得到2个谷子苹果酸脱氢酶(malate dehydrogenase,MDH)基因SiMDH1、SiMDH2,并对SiMDH1和SiMDH2的编码蛋白特征、基因结构、功能、进化等性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预测,用荧光实时定量PCR(qPCR)检测了SiMDH1和SiMDH2在苗期不同逆境及关键生育期干旱胁迫和不同光照强度下的表达。蛋白特征参数和序列分析表明,SiMDH1和SiMDH2蛋白特征参数相似度很高,序列非常保守,都含有MDH基因的特征功能域苹果酸酶NAD结合域和苹果酸酶C端功能域。亚细胞定位预测显示,SiMDH1和SiMDH2主要定位于叶绿体、细胞质和线粒体。启动子区域顺式元件分析发现,在SiMDH1和SiMDH2启动子区域含有大量光应答、激素类和其他类应答元件。苗期逆境qPCR表达谱分析发现,SiMDH1和SiMDH2受脱落酸(ABA)、聚乙二醇(PEG)、高盐和低温不同程度诱导,揭示SiMDH1和SiMDH2参与了谷子苗期非生物逆境胁迫应答。进一步分析发现,SiMDH1和SiMDH2参与了谷子在拔节、抽穗、灌浆期的干旱应答,而光照强度会显著影响SiMDH1和SiMDH2基因在不同生育期的表达。本研究为进一步分析MDH逆境应答机制以及利用基因工程方法改善作物抗逆性提供了试验和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苹果酸脱氢酶(mdh) 基因 非生物逆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MDHⅡ过表达抑制过氧化氢压力下的CHO细胞凋亡
19
作者 靖钰 张存超 +3 位作者 付托 蒋成 张学光 寇庚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4年第7期9-12,共4页
构建人苹果酸脱氢酶Ⅱ(hMDHⅡ)过表达的重组CHO细胞,并研究hMDHⅡ过表达对过氧化氢压力下CHO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显示,在0.1mmol·L-1过氧化氢压力下,hMDHⅡ过表达明显提高了补料分批培养后期细胞活率。线粒体膜电位及活性氧检测显... 构建人苹果酸脱氢酶Ⅱ(hMDHⅡ)过表达的重组CHO细胞,并研究hMDHⅡ过表达对过氧化氢压力下CHO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显示,在0.1mmol·L-1过氧化氢压力下,hMDHⅡ过表达明显提高了补料分批培养后期细胞活率。线粒体膜电位及活性氧检测显示,hMDHⅡ过表达后线粒体膜电位显著提高、活性氧显著降低,表明hMDHⅡ过表达抑制细胞凋亡可能是通过减少细胞内活性氧而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O细胞 人苹果酸脱氢酶Ⅱ 补料分批培养 凋亡 活性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对红肉火龙果生长及景天酸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20
作者 胡静雯 胡文斌 +4 位作者 陈晖 张惠明 曾祥阳 杨福孙 李洪立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607-2616,共10页
火龙果是海南省的特色热带水果,主要种植于海南省红壤中,其交换性镁常年流失,导致一些果园出现镁缺乏现象,影响火龙果生长及产量。镁参与了光合作用及其他代谢过程,为此本研究以国内主要火龙果品种大红为试验材料,采用水培试验,设置0、... 火龙果是海南省的特色热带水果,主要种植于海南省红壤中,其交换性镁常年流失,导致一些果园出现镁缺乏现象,影响火龙果生长及产量。镁参与了光合作用及其他代谢过程,为此本研究以国内主要火龙果品种大红为试验材料,采用水培试验,设置0、0.5、2.0、4.0 mmol/L 4个镁浓度梯度,测定镁对火龙果表观形态、生物量以及景天酸代谢相关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1)不同镁浓度处理对火龙果嫩茎长度、宽度、厚度、茎粗和鲜质量产生很大影响,缺镁或镁过量时嫩茎长度、宽度、厚度、茎粗和鲜重均显著小于2.0 mmol/L镁处理,其中缺镁会使火龙果长度、宽度、厚度、茎粗和鲜质量明显下降,以2.0 mmol/L镁浓度条件最适合植株生长;(2)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活性随着镁浓度增加呈先增后降趋势,4.0 mmol/L镁浓度处理PEPC活性低于2.0 mmol/L处理,但活性高于0.5、0 mmol/L处理。在第84天,2.0 mmol/L镁浓度下,嫩茎和老茎PEPC活性较其他处理最高分别为90.44±1.40、92.77±0.67 nmol/(min·g),其初步固定CO_(2)的能力远高于其他处理;苹果酸脱氢酶NAD-MDH活性在嫩茎中随镁浓度增加而呈下降趋势,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镁浓度对NAD-MDH的影响逐渐显现,首先在嫩茎中观察到,然后逐渐影响老茎。在第84天,缺镁处理嫩茎和老茎活性最大分别为(12631.82±286.04)nmol/(min·g)、(10500.16±108.34)nmol/(min·g);在2.0 mmol/L镁浓度处理下火龙果嫩茎和老茎的苹果酸酶NAD-ME活性均维持较高水平,总体平均达到28.41~65.87 nmol/(min·g)。(3)缺镁对嫩茎PEPC和NAD-MDH活性影响有显著差异,缺镁降低了PEPC活性,导致草酰乙酸含量减少,限制了CO_(2)转化为苹果酸的过程。夜间苹果酸积累减少,白天光合作用的原料不足,从而降低了有机物的积累能力。因此,国内红肉火龙果培养中最佳镁浓度为2.0 mmol/L,当前火龙果种植区土壤中镁浓度低于此值,因此建议在火龙果种植时合理增施镁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龙果 苹果酸酶 苹果酸脱氢酶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