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MHC Ⅱ类分子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3
1
作者 王昭晖 张瑰红 +2 位作者 丁凯阳 涂义姚 杨枫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35-539,共5页
目的检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中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Ⅱ(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classⅡ,MHCⅡ)类分子的表达,探讨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收集123例DLBCL和30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reactiv... 目的检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中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Ⅱ(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classⅡ,MHCⅡ)类分子的表达,探讨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收集123例DLBCL和30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reactive hyperplasia,RH)石蜡标本,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对DLBCL进行免疫分型,并检测良恶性淋巴组织中MHCⅡ类分子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DLBCL组织中MHCⅡ类分子阳性率(49.5%,61/123)显著低于RH淋巴组织(86.7%,26/30);活化B细胞(activated B-cell-like,ABC)型DLBCL中MHCⅡ阳性率(38%,27/71)显著低于生发中心型B细胞样(germinal center B-cell-like,GCB)(65.3%,34/52)。DLBCL中MHCⅡ类分子的低表达与患者结外病灶受累多、体能状态评分高和国际预后指数评分高危组有关(P均<0.05)。在ABC型DLBCL患者中,MHCⅡ低表达组患者的总生存率明显低于MHCⅡ高表达组患者。ABC型DLBCL中MHCⅡ类分子表达与MUM1表达呈负相关(P<0.01)。结论 MHCⅡ类分子在DLBCL中存在低表达,其异常表达可能在DLBCL发生和浸润中发挥重要作用,其表达丢失提示DLBCL患者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弥漫大B细胞 MHC类分子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11c和MHC-Ⅱ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生成的相关性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楠楠 石海 +1 位作者 许建明 胡乃中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88-392,共5页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Cs)的数量及成熟情况在肝细胞性肝癌(简称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癌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方法收集50例肝癌患者术后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并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石蜡切片中DCs特异性标志CD11c、MVD标志CD34以...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Cs)的数量及成熟情况在肝细胞性肝癌(简称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癌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方法收集50例肝癌患者术后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并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石蜡切片中DCs特异性标志CD11c、MVD标志CD34以及DCs成熟标志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Ⅱ类分子(MHC-Ⅱ)的表达情况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癌组织中CD11c和MVD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1);癌组织中MHC-Ⅱ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0.01)。MVD与MHC-Ⅱ呈负相关性(r=-0.480,P<0.01),而与CD11c则无明显相关性。癌组织中各项指标的表达与肝癌的转移、TNM分期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肝癌组织中CD11c、MHC-Ⅱ的表达与肝癌的转移及TNM分期密切相关;MVD的高表达与浸润性DCs的成熟度呈负相关性,提示增加DCs的成熟度可能成为肝癌抗血管治疗的潜在靶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树突状细胞 肿瘤微血管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类分子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28抗体协同表达MHC Ⅱ类分子的甲状腺细胞刺激自身T细胞增殖和活化
3
作者 李玉姝 杨帆 +6 位作者 周瑾 王楚媛 于晓会 关海霞 范晨玲 单忠艳 滕卫平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67-169,共3页
目的探讨表达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Ⅱ类分子的甲状腺细胞如何发挥抗原递呈功能。方法分离表达MHCⅡ类分子的转基因鼠和对照小鼠的甲状腺细胞,免疫磁珠方法分离其自身T细胞,在体外共同培养,并加入抗CD28抗体。免疫荧光染色,流式细... 目的探讨表达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Ⅱ类分子的甲状腺细胞如何发挥抗原递呈功能。方法分离表达MHCⅡ类分子的转基因鼠和对照小鼠的甲状腺细胞,免疫磁珠方法分离其自身T细胞,在体外共同培养,并加入抗CD28抗体。免疫荧光染色,流式细胞分析检测T细胞的增殖和活化。ELISA方法检测培养上清的细胞因子浓度。结果单纯表达MHCⅡ类分子的转基因小鼠甲状腺细胞不能刺激自身T细胞的增殖和活化,然而当加入抗CD28抗体后,表达MHCⅡ类分子的甲状腺细胞能刺激自身T细胞的增殖、活化及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的分泌,而T细胞对野生型小鼠的甲状腺细胞无反应。结论加入协同刺激信号后,表达MHCⅡ类分子的甲状腺细胞也可刺激T细胞增殖活化及分泌细胞因子,具有递呈抗原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细胞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类分子 抗原递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HC Ⅱ在小鼠子宫的表达
4
作者 董海龙 吴庆侠 +1 位作者 靳亚平 盛宏霞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6-50,共5页
探讨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Ⅱ,MHCⅡ)在不同生长时期小鼠子宫组织中的表达和变化规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0个不同生理时期(出生后5d,15 d,30 d,60 d,妊娠1d,妊娠4 d,妊娠6 d,妊娠9 d,妊娠15 d,妊娠1... 探讨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Ⅱ,MHCⅡ)在不同生长时期小鼠子宫组织中的表达和变化规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0个不同生理时期(出生后5d,15 d,30 d,60 d,妊娠1d,妊娠4 d,妊娠6 d,妊娠9 d,妊娠15 d,妊娠18 d)小鼠子宫MHCⅡ的表达水平,并进行图像分析。各检测期子宫均见MHCⅡ表达,其主要分布于子宫内膜基质细胞、上皮细胞,其他部位基本无表达。出生后5、15、306、0 d,随着日龄增加,表达依次增强,差异显著(P<0.05)。其中60 d,MHCⅡ表达最强,但进入妊娠期MHCⅡ表达减弱。妊娠1 d、妊娠4 d、妊娠6 d、妊娠9 d这几组间MHCⅡ的表达无明显差异。而妊娠18 d与其他组均差异显著(P<0.05),MHCⅡ表达量最低。不同生长时期小鼠子宫内膜上皮和基质细胞上均有MHCⅡ表达,具备了成为非专职抗原递呈细胞的必要条件之一,因而推测子宫内膜细胞可能具有抗原呈递作用,其在不同生理期的生殖免疫中作用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子宫内膜 抗原递呈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联素抑制脂肪组织MHC Ⅱ表达及对糖脂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汤爱莲 李灿 +1 位作者 邹楠 张霞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027-2032,共6页
目的:探讨脂联素是否通过影响脂肪组织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Ⅱ类(MHCⅡ)的表达调节糖脂代谢。方法:脂联素基因敲除小鼠(KO)和C57BL/6小鼠(WT)分别给予高脂饲料或普通饲料,24周后,测量小鼠体重、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稳态... 目的:探讨脂联素是否通过影响脂肪组织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Ⅱ类(MHCⅡ)的表达调节糖脂代谢。方法:脂联素基因敲除小鼠(KO)和C57BL/6小鼠(WT)分别给予高脂饲料或普通饲料,24周后,测量小鼠体重、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稳态胰岛素评价指数(HOMA-IR)、血清甘油三酯(TG)、血清总胆固醇(TC)、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行肝脏组织病理形态学评价;检测脂肪组织MHCⅡ反式激活因子(CIITA)、小鼠MHCⅡ抗原Eβ(H2-Eb1)、MHCⅡ恒定链(CD74)mRNA及MHCⅡ相关蛋白质表达水平。用siRNA沉默3T3-L1脂肪细胞中MHCⅡ的表达及用过表达载体升高3T3-L1脂肪细胞中的脂联素和(或)MHCⅡ的表达,检测脂联素对MHCⅡ蛋白水平的影响。结果:高脂饲料或普通饲料喂养的KO小鼠体重、FBG、FINS、HOMA-IR、TC、TG、LDL-C、肝脂肪变性、脂肪组织中CIITA、H2-Eb1、CD74 mRNA和MHCⅡ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WT小鼠。在脂肪细胞中,抑制脂联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逆转siRNA干扰所引起的MHCⅡ表达降低,过表达脂联素后脂肪细胞中MHCⅡ的表达降低。结论:脂联素可以通过抑制脂肪组织中MHCⅡ的表达改善糖脂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联素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 糖脂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激诱导Jurkat细胞中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Ⅱ类转录激活因子基因和人白细胞抗原的表达
6
作者 晏丽 程谟斌 +1 位作者 张业 沈珝琲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46-750,共5页
目的检测热激对Jurkat细胞中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Ⅱ类转录激活因子(CⅡTA)的表达,及其对下游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RT-PCR检测42℃热激和干扰素-γ(IFN-γ)作用前后Jurkat细胞中CⅡTA mRNA的变化。采用Wester... 目的检测热激对Jurkat细胞中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Ⅱ类转录激活因子(CⅡTA)的表达,及其对下游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RT-PCR检测42℃热激和干扰素-γ(IFN-γ)作用前后Jurkat细胞中CⅡTA mRNA的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热激和IFN-γ作用前后Jurkat细胞中CⅡTA蛋白的表达变化。采用流式细胞仪荧光分析热激前后Jurkat细胞表面HLA-DR的表达。结果在Jurkat细胞中,热激可诱导CⅡTAmRNA和蛋白的表达,而IFN-γ处理后无明显变化。与正常Jurkat细胞相比,热激后HLA-DR在Jurkat细胞表面的抗原浓度明显增加(P<0.01)。结论热诱导Jurkat细胞中CⅡTA和HLA-DR先后表达增高。提示热激可能在免疫基因表达缺陷的细胞中,重建相关基因的功能,为肿瘤热疗提供新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激 JURKAT细胞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类转录激活因子 人白细胞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RL15、HLA-DMA基因多态性与中国西北地区汉族人群类风湿性关节炎易感性相关 被引量:3
7
作者 王姣 齐晓明 +2 位作者 张小珍 闫雯 尤崇革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681-1685,共5页
目的采用高分辨融解曲线(HRM)技术建立检测类ADP核糖基化因子GTP酶15(ARL15)、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复合体ⅡDMα(HLA-DMA)和核因子κB亚基2(NFKB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的方法,并探讨其与中国西北地区汉族人群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易感... 目的采用高分辨融解曲线(HRM)技术建立检测类ADP核糖基化因子GTP酶15(ARL15)、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复合体ⅡDMα(HLA-DMA)和核因子κB亚基2(NFKB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的方法,并探讨其与中国西北地区汉族人群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针对rs255758、rs1063478、rs397514331和rs397514332四个SNP位点建立PCRHRM检测体系并测序验证。对588例RA患者和200例健康对照标本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分析这四个SNP与RA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建立的针对四个SNP位点的PCR-HRM基因分型方法经测序验证可正确分型。rs397514331和rs397514332位点未发现突变基因型。rs255758和rs1063478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在两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而基因频率无统计学差异。其中rs255758位点的AA基因型在显性模型(AA vs AC/CC)下降低RA发病风险(OR=0.666,95%CI=0.478~0.927,P=0.016)。结论我们建立的PCR-HRM基因分型方法可对rs255758、rs1063478、rs397514331和rs397514332四个SNP位点进行常规化检测。ARL15和HLA-DMA基因多态性与中国西北地区汉族人群RA易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融解曲线分析 类风湿性关节炎 类ADP核糖基化样GTP酶15(ARL15)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复合体DMα(HLA-DMA)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滋养层细胞表面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抗原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刘喆 彭景楩 祝诚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6-28,共3页
胎盘滋养层是直接与母体接触的与母体基因型不同的胎儿组织 ,滋养层细胞是否表达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MHC)抗原以及表达何种MHC抗原对于妊娠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非经典MHCⅠ类抗原发现较晚 ,其中HLA G在滋养层细胞表达 ,可以保护带有... 胎盘滋养层是直接与母体接触的与母体基因型不同的胎儿组织 ,滋养层细胞是否表达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MHC)抗原以及表达何种MHC抗原对于妊娠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非经典MHCⅠ类抗原发现较晚 ,其中HLA G在滋养层细胞表达 ,可以保护带有父方同种异体抗原的胎儿免受母体免疫系统的杀伤 .经典MHCⅠ类抗原有多种亚型 ,不同亚型在滋养层细胞的表达有所不同 .MHCⅡ类抗原在妊娠维持过程中表达极弱 ,新近的研究资料表明 ,滋养层细胞CⅡTA在MHCⅡ类基因表达调控中起主要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MHC 非经典MHCⅠ类抗原 经经典MHCⅠ抗原 MHC类抗原 滋养层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酋猴Mhc-DPB1基因exon2的多态性
9
作者 李佳薏 姚永芳 +1 位作者 周亮 徐怀亮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417-1426,共10页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对许多疾病的易感性和抵抗力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解藏酋猴(Macaca thibetana)的MHC基因遗传背景,以促进藏酋猴遗传资源的保护及其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文章采用PCR扩增...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对许多疾病的易感性和抵抗力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解藏酋猴(Macaca thibetana)的MHC基因遗传背景,以促进藏酋猴遗传资源的保护及其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文章采用PCR扩增和克隆测序等方法对来自四川地区的70个藏酋猴样品的Mhc-DPB1基因exon 2进行了检测和分析。首次在藏酋猴中获得了18个DPB1等位基因(Math-DPB1),其中1个为假基因(Math-DPB1*01:06N)。18个等位基因中,Math-DPB1*06:01:01(67.14%)的阳性检出率最高,其次为Math-DPB1*01:03:01(37.14%)、Math-DPB1*09:02(25.71%)和Math-DPB1*22:01(15.71%)。氨基酸序列比对发现,藏酋猴Math-DPB1等位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中,有5个氨基酸残基变异位点表现出物种特异性。不同物种来源的DPB1等位基因系统发生树表明,藏酋猴、猕猴(Macaca mulatta)和食蟹猴(Macaca fascicularis)的DPB1等位基因不是以物种特异性方式聚类,而是种间混聚在一起,并显示出明显的跨物种多态性(Trans-species polymorphism)。选择性检验表明,平衡选择(Balancing selection)在维持Math-DPB1基因的多态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酋猴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DPB1基因 遗传多态性 跨物种多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