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6篇文章
< 1 2 4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uppression of low-frequency ultrasound broadband vibration using star-shaped single-phase metamaterials
1
作者 Rui Zhao Jian Zheng +4 位作者 Jin Guo Yunbo Shi Hengzhen Feng Jun Tang Jun Liu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4期217-224,共8页
In order to suppress the low-frequency ultrasound vibration in the broadband range of 20 k Hz—100 k Hz,this paper proposes and discusses an acoustic metamaterial with low-frequency ultrasound vibration attenuation pr... In order to suppress the low-frequency ultrasound vibration in the broadband range of 20 k Hz—100 k Hz,this paper proposes and discusses an acoustic metamaterial with low-frequency ultrasound vibration attenuation properties,which is configured by hybrid arc and sharp-angle convergent star-shaped lattices.The effect of the dispersion relation and the bandgap characteristic for the scatterers in star-shaped are simulated and analyzed.The target bandgap width is extended by optimizing the geometry parameters of arc and sharp-angle convergent lattices.The proposed metamaterial configured by optimized hybrid lattices exhibits remarkable broad bandgap characteristics by bandgap complementarity,an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verify a 99%vibration attenuation amplitude can be obtained in the frequency of20 k Hz—100 k Hz.After the fabrication of the proposed hybrid configurational star-shaped metamaterial by 3D printing technique,the transmission loss experiments are performed,an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fabricated metamaterial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roadband vibration attenuation and an amplitude greater than 85%attenuation for the target frequency.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hybrid configurational star-shaped metamaterials can effectively widen the bandgap and realize high efficiency attenuation,which has capability for the vibration attenuation in the application of highprecise equi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r-shaped metamaterials BROADBAND vibration attenuation low-frequency ultrasound vibration Transmission los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search on A Checking Method of Vibration Characteristics for Test System
2
作者 Men Xiu hua Xu Jia +1 位作者 LiuBaojian Fu Xiuli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165-170,共6页
To ensure the accuracy and precision of vibration test,a universal checking method is proposed.The use of the method is discussed and an actual example is given.First,the calibration of the 7703A-500 type sensor is an... To ensure the accuracy and precision of vibration test,a universal checking method is proposed.The use of the method is discussed and an actual example is given.First,the calibration of the 7703A-500 type sensor is analyzed on the basis of frequency response method.The frequency range of normal working can be determined by the exact calibration of sensitivity,frequency response and linearity.For the basic problem of abnormal signals appearing in test system,the method of zero check and loading vibration source are developed.The frequency spectrum of output signals is employed to distinguish the noise signal,unknown source signal and useful signal effectively.Finally,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reveal the importance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the results of practical vibration te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bration test sensor CALIBRATION SIGNAL sensitivity LINEARITY FREQUENCY respons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跳小球-薄板系统的动力学行为研究
3
作者 陈玲 李双 +2 位作者 李成 范学良 蔡建文 《振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31-636,共6页
通过物体在振动结构表面上的运动可实现输送,随着机械自动化与智能化的快速发展,这项技术面临着更多的要求和挑战。此类输送设备一般可简化为弹跳小球在振动薄板表面上的运动模型。本文在细/宏观尺度下,建立了理想情形下的小球-薄板碰... 通过物体在振动结构表面上的运动可实现输送,随着机械自动化与智能化的快速发展,这项技术面临着更多的要求和挑战。此类输送设备一般可简化为弹跳小球在振动薄板表面上的运动模型。本文在细/宏观尺度下,建立了理想情形下的小球-薄板碰撞理论模型,设计并搭建了弹跳小球-薄板系统动力学行为实验平台,通过声压传感器和数据采集仪获取并处理小球撞击薄板的声信号,分析激振频率、振幅和小球质量对碰撞间隔和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小球-薄板碰撞间隔与碰撞强度不是一个固定值,呈现出带有单峰值的状态;随着频率和振幅的增大,小球-薄板碰撞间隔与碰撞强度均提高;增大小球的质量,小球-薄板碰撞间隔与碰撞强度均降低,并且该变化是一种相对趋势的变化即均值体现,而非严格的绝对变化。特别地,在实验中发现小球与薄板的碰撞时刻波形并不是瞬时的,而是有一段作用时间,这与小球与薄板相撞的耦合作用以及薄板受小球冲击的受迫振动的衰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板 振动 弹跳小球 声压传感器 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输电杆塔风振光纤实时监测系统 被引量:1
4
作者 罗啸宇 南颖刚 +4 位作者 梁永纯 谢文平 闵力 郭团 聂铭 《红外与激光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7-133,共7页
中国沿海地区常常受到破坏性飓风和强烈季节性风的威胁,分布在该地区的高压输电杆塔可能因此遭受影响甚至损坏。在应对风振对高压输电塔的影响时,如何实时对输电杆塔进行监测是其中的关键一步。针对这一需求,提出了一种高灵敏度光纤传... 中国沿海地区常常受到破坏性飓风和强烈季节性风的威胁,分布在该地区的高压输电杆塔可能因此遭受影响甚至损坏。在应对风振对高压输电塔的影响时,如何实时对输电杆塔进行监测是其中的关键一步。针对这一需求,提出了一种高灵敏度光纤传感系统,光纤传感探头是通过将一根在纤芯中刻有倾斜光栅的细芯光纤同轴拼接到一根单模光纤上构成的。在风振发生时,通过两个光电探测器来分别实时监测光纤纤芯模式和包层模式的能量变化,利用包层模式的能量变化来探测风振频率和强度,利用纤芯模式能量变化作为参考量消除环境温度干扰及光源抖动影响。实验结果显示,该传感器在0.1~6.5 m/s2的加速度变化范围的线性度超98%。最后,将文中系统应用于南方电网公司的输电杆塔监测,验证了该光纤传感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振监测 倾斜光栅 布拉格光栅 频率检测 光纤传感器 高压输电杆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下阵列式可变形自供电振动传感器
5
作者 冯彦军 任建超 +4 位作者 吴川 刘茂福 丁维波 白荣财 陈驰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6-193,共8页
钻井过程中实时测量钻具振动对于钻井工艺及井下安全至关重要,然而传统的井下振动传感器供电方式增加了钻井成本并降低了钻井效率,而具有自发电功能的传感器无疑将更加适宜实际工况。基于摩擦纳米发电机原理,提出了一种井下阵列式可变... 钻井过程中实时测量钻具振动对于钻井工艺及井下安全至关重要,然而传统的井下振动传感器供电方式增加了钻井成本并降低了钻井效率,而具有自发电功能的传感器无疑将更加适宜实际工况。基于摩擦纳米发电机原理,提出了一种井下阵列式可变形自供电振动传感器。试验表明该传感器可同步测量振幅和频率,其中振动频率的测量范围为0~11 Hz,测量误差小于±4%;可实现3个离散振幅值(10、25、40 mm)的测量,测量误差为±3 mm,且传感器的工作温度范围为0~85℃。此外传感器还具有发电功能,试验表明传感器的最大输出功率可达8.3×10^(-7) W,而将多个传感器并联使用后其发电功率将大幅度提升。研究成果可为井下传感器及井下发电机的研制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传感器 摩擦纳米发电机 自供电 钻杆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3D叠层微线圈的全柔性膜-岛结构电磁振动传感器
6
作者 赵东阳 张晓龙 +1 位作者 张婕 何剑 《传感器与微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9-102,共4页
柔性振动传感器在机械结构监测、机器振动及人体运动监测等领域应用广泛。柔性电磁传感器因受限的磁场及线圈匝数而输出性能较低。研制了一种基于3D叠层微线圈的全柔性膜-岛结构电磁振动传感器。通过引入磁性膜-岛结构集中通过线圈的磁... 柔性振动传感器在机械结构监测、机器振动及人体运动监测等领域应用广泛。柔性电磁传感器因受限的磁场及线圈匝数而输出性能较低。研制了一种基于3D叠层微线圈的全柔性膜-岛结构电磁振动传感器。通过引入磁性膜-岛结构集中通过线圈的磁场,传感器输出电压增加了1.6倍。柔性线圈的多层堆叠设计使传感器输出增加了2.4倍。该全柔性电磁振动传感器能够响应频率为3~16 Hz的振动。当频率为3 Hz时,传感器输出电压灵敏度为0.0490 mV/(m/s^(2))。此外,该全柔性电磁振动传感器能够监测人体的不同运动,包括走路、跳跃及跑步。该研究为可穿戴人体智能感知领域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 电磁感应 振动传感器 3D叠层线圈 膜-岛结构 人体运动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型微纳光纤的声带振动传感器及语音智能识别研究
7
作者 王智君 黄嵊釉 +5 位作者 李昆 杨杨 陈复旦 罗彬彬 吴德操 邹雪 《光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1-32,共12页
使用聚二甲基硅氧烷作为传感器衬底嵌入直径为4μm,弯曲半径为1 mm的S型微纳光纤,研制了一种可穿戴的声带语音识别柔性传感器。该传感器通过人体发声时声带产生振动引起传感器的光强度变化将其转变为电信号的变化从而可以实现声带振动... 使用聚二甲基硅氧烷作为传感器衬底嵌入直径为4μm,弯曲半径为1 mm的S型微纳光纤,研制了一种可穿戴的声带语音识别柔性传感器。该传感器通过人体发声时声带产生振动引起传感器的光强度变化将其转变为电信号的变化从而可以实现声带振动信号的识别。利用目标检测算法模型对26个英文字母的识别率为96.8%,对日常词汇的识别率为97.75%,凸显了传感器在语音识别方面的普适性。该传感器具有制作简便,快速振动响应(222 ms)、可重复性且稳定性好等特点,在医疗领域和健康监测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纳光纤 声带振动 语音识别 目标检测算法 可穿戴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波前传感器的振动信号面阵遥感探测研究
8
作者 罗鸿声 罗权 +2 位作者 袁靖 苏金善 江伟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0-70,共11页
振动信号的遥感探测在地质勘探和地震监测中具有重要应用。基于此,本研究发展了一种基于波前传感器的激光遥感系统,可在目标区域内实现地震波的面阵探测。为优化探测效果,建立了激光衰减模型、面阵推扫探测模型及激光功率反射模型。为... 振动信号的遥感探测在地质勘探和地震监测中具有重要应用。基于此,本研究发展了一种基于波前传感器的激光遥感系统,可在目标区域内实现地震波的面阵探测。为优化探测效果,建立了激光衰减模型、面阵推扫探测模型及激光功率反射模型。为验证系统的空中动态探测能力,在200 m飞行高度上使用70 mW的连续635 nm波长的激光器照射目标区域。实验结果表明,地面不同位置的振动信号与波前传感器中的微透镜阵列之间存在一对一对应关系。与传统方法相比,该系统具备实时处理地面振动数据的优势,可快速分析并提取地震波关键特征。采用11×11微透镜阵列配置时,探测覆盖面积达1.2 m^(2),实现了对较大区域的有效面阵探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遥感 振动信号 波前传感器 面阵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煤矸振动特性的放顶煤支架传感器优化布置策略研究
9
作者 王瑶 杨善国 +3 位作者 吴明珂 孟彬 杨政 刘后广 《机械强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8-75,共8页
针对放顶煤煤矸智能识别研究,为提供完整且有效的煤矸振动信号采集方案,提出了一种基于煤矸振动特性的放顶煤液压支架尾梁传感器优化布置策略。首先,对尾梁模型进行模态分析,提取振型矩阵,利用有效独立法初选测点;其次,获取尾梁试验台... 针对放顶煤煤矸智能识别研究,为提供完整且有效的煤矸振动信号采集方案,提出了一种基于煤矸振动特性的放顶煤液压支架尾梁传感器优化布置策略。首先,对尾梁模型进行模态分析,提取振型矩阵,利用有效独立法初选测点;其次,获取尾梁试验台相应初选测点的落煤和落矸振动信号,进行特征提取;然后,对所提取特征进行t分布式随机邻域嵌入(t-distributed Stochastic Neighbor Embedding,t-SNE)降维可视化,筛选出5个对落煤和落矸信号区分敏感的特征,并以此作为目标特征;最后,经核密度估计法估算目标特征的概率密度函数,利用K-L(Kullback-Leibler)散度评估各测点组合信号与完整信号的近似性和煤矸特征的差异性,构建煤矸振动信号评价指标,结合Fisher信息矩阵准则,形成综合评价指标,确定尾梁的传感器布置最优方案。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满足模态可观测性的基础上不仅减少了传感器数量,还使得所测振动信号具有更好的煤矸差异性和信息完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顶煤 振动信号 传感器优化布置 液压支架尾梁 有效独立法 K-L散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谐差相信号的MHD微角振动传感器频率特性测试法
10
作者 朱占霞 李醒飞 +5 位作者 刘帆 夏赣民 李嘉峰 李建翔 宋林珂 闫慧敏 《传感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71-578,共8页
频率特性是衡量MHD微角振动传感器动态性能的重要指标,该指标的准确评估对传感器研制与改进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传统的正弦扫频法测试MHD微角振动传感器频率特性效率低的问题,研究了基于多谐差相信号的最小二乘频率特性测试法。通过仿真... 频率特性是衡量MHD微角振动传感器动态性能的重要指标,该指标的准确评估对传感器研制与改进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传统的正弦扫频法测试MHD微角振动传感器频率特性效率低的问题,研究了基于多谐差相信号的最小二乘频率特性测试法。通过仿真和对比实验,验证该方法的测试效果。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标度因数的相对误差小于±1.5%,其变异系数不超过1%,相位差的绝对误差不超过±0.50°,其变异系数不超过8%,非线性误差小于±2%;测试结果与正弦扫频法的测试结果相比,测试时间缩短了94.74%。基于多谐差相信号的最小二乘频率特性测试法可代替基于单频正弦信号的正弦扫频法,用于快速准确测试MHD微角振动传感器的频率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HD微角振动传感器 频率特性测试 多谐差相信号 最小二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相空间重构的定子绕组端部机械振动信号监测研究
11
作者 郭铨楹 夏成宇 赵蔚文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67-172,共6页
定子绕组端部应用的工业环境存在大量的噪声源,且定子绕组端部的机械振动信号特征具有宽动态范围和高随机度的特点,使得振动信号的相空间结构较为复杂,难以准确重构,且无法捕捉到信号的复杂动态行为,这增大了对振动信号监测的难度。为此... 定子绕组端部应用的工业环境存在大量的噪声源,且定子绕组端部的机械振动信号特征具有宽动态范围和高随机度的特点,使得振动信号的相空间结构较为复杂,难以准确重构,且无法捕捉到信号的复杂动态行为,这增大了对振动信号监测的难度。为此,提出一种定子绕组端部机械振动信号监测方法。利用三轴加速度传感器采集定子绕组端部机械振动信号,获取其时频流形特征。结合时频原子与相空间重构法对相空间中各维度上振动信号的时频分布展开重构,准确捕捉信号的复杂动态行为,突出振动信号与正常信号的差异,提高宽动态范围内对信号微小变化的监测敏感度。将增强后的振动信号输入到双向长短期记忆(BiLSTM)网络模型中,实现对定子绕组端部机械振动信号的监测。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所提方法后JTFE指标显著降低,说明振动信号的频带能量分布更为集中,能够更加精准地监测振动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子绕组端部 机械振动信号 相空间重构 振动信号监测 三轴加速度传感器 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 时频流形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局部线性嵌入的船舶艉部振动测点优化方法
12
作者 张智鹏 王子鑫 于福祥 《噪声与振动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94-298,共5页
为以较小的成本获取全面的艉部振动信息,以某自航模型为研究对象,采用局部线性嵌入(Locally Linear Embedding,LLE)对其艉部振动测点进行优化设计,获取了不同工况下振动测点重要度排序,并通过与传统的频谱分析方法对比,验证了优化结果... 为以较小的成本获取全面的艉部振动信息,以某自航模型为研究对象,采用局部线性嵌入(Locally Linear Embedding,LLE)对其艉部振动测点进行优化设计,获取了不同工况下振动测点重要度排序,并通过与传统的频谱分析方法对比,验证了优化结果的合理性。结果表明,轴承部位作为桨轴激励传递的主要通道,具有较高的优先级,可对船体测点按照测点重要程度排序,选取合适的测点,进而为后续试验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测点优化 局部线性嵌入 艉部 轴系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丘陵山区农业拖拉机振动信号分析系统的设计
13
作者 黄月芹 尹程 +1 位作者 黄显淞 娄玉印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26-231,共6页
农业拖拉机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不同频率和幅度的振动信号,通过对振动信号分析可以获取拖拉机运行状态和机械部件健康状况的信息。为此,以丘陵山区甘蔗田间拖拉机振动信号为研究对象,在丘陵山区甘蔗田间采集拖拉机振动信号数据,对其进行... 农业拖拉机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不同频率和幅度的振动信号,通过对振动信号分析可以获取拖拉机运行状态和机械部件健康状况的信息。为此,以丘陵山区甘蔗田间拖拉机振动信号为研究对象,在丘陵山区甘蔗田间采集拖拉机振动信号数据,对其进行预处理,并基于改进阈值函数的奇异值小波去噪法对信号进行滤波、降噪和特征提取,构建了针对丘陵山区甘蔗田间拖拉机振动数据库。对比分析和试验验证了该方法在丘陵山区甘蔗田间拖拉机振动信号分析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研究结果可为提高丘陵山区农业拖拉机的工作效率、安全性和可靠性提供重要的理论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陵 拖拉机 振动信号 传感器 奇异值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T对称LC传感的轴承温度-振动测量
14
作者 周彬彬 胡博琦 《传感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6-420,共5页
为了监测轴承在运行过程中的健康状况,实现故障自诊断,以预防重大事故发生,提出一种基于PT(Parity-Time)对称LC(Inductor-Capacitor)传感的双参数测量方法,能够同时在线测量轴承的温度与振动位移。将量子力学中的PT对称概念应用到LC传感... 为了监测轴承在运行过程中的健康状况,实现故障自诊断,以预防重大事故发生,提出一种基于PT(Parity-Time)对称LC(Inductor-Capacitor)传感的双参数测量方法,能够同时在线测量轴承的温度与振动位移。将量子力学中的PT对称概念应用到LC传感器,利用系统在PT对称精确区具有双谐振频率特性,实现双频率随温度和振动位移变化。设计上,LC传感器是一个由平面电感连接一个温度敏感电容组成的单谐振回路,读出线圈与传感器线圈通过电感耦合进行信号和能量的无线传输,同时,耦合距离随轴承振动位移实时变化。通过仿真得到,系统高频f2在0~50℃温度范围和0~0.1 mm振动位移范围内有较高灵敏度,分别是-0.195 MHz/℃以及-20.896 MHz/m。结果表明,按照所提出的测量方法设计的传感器可以实现轴承的温度和振动位移同时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对称 LC传感器 轴承 温度 振动位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及预紧力对压电敏感元件电势分布的影响
15
作者 徐兴烨 任国晶 +1 位作者 苏琳惠 孙志强 《传感器与微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3-56,61,共5页
为了研究中心压缩式压电振动传感器中环境温度和螺栓预紧力对敏感元件输出性能(电势分布)的影响,以压电学理论和热弹性力学理论为基础,通过仿真研究预紧力、工作温度对敏感元件电势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预紧力的增大,敏感元件的电... 为了研究中心压缩式压电振动传感器中环境温度和螺栓预紧力对敏感元件输出性能(电势分布)的影响,以压电学理论和热弹性力学理论为基础,通过仿真研究预紧力、工作温度对敏感元件电势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预紧力的增大,敏感元件的电势逐渐增大且沿着Z轴方向对称分布;在一定预紧作用下,随着工作温度的变化,敏感元件电势的变化幅度较大。随着工作温度增大,电势逐渐增大,且电势分布不均匀,表面拉压应力不均匀对电势分布的影响较大,研究结果对后续的设计与温度补偿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振动传感器 敏感元件 电势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层控制系统的农用拖拉机减振系统研究
16
作者 张雨 熊正凯 +1 位作者 曹艳忙 张铁汉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58-263,共6页
为了解决拖拉机在高速运输作业时受路面不平度影响易产生剧烈颠簸振动的问题,提高拖拉机操纵稳定性和行驶平顺性,以拖拉机悬架减振为研究目标,提出一种基于分层控制系统的农用拖拉机减振系统。系统采用了多级减振结构,将整个减振控制过... 为了解决拖拉机在高速运输作业时受路面不平度影响易产生剧烈颠簸振动的问题,提高拖拉机操纵稳定性和行驶平顺性,以拖拉机悬架减振为研究目标,提出一种基于分层控制系统的农用拖拉机减振系统。系统采用了多级减振结构,将整个减振控制过程分为了3个层次,即传感器层、控制层和执行层,实现了数据采集、信号处理、控制指令生成和执行等功能。最后,通过仿真模拟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系统可以显著降低农用拖拉机的振动,分层算法的控制性能优于常规PID控制,可为提高拖拉机行驶的稳定性和舒适性提供技术参考和理论借鉴,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用拖拉机 减振系统 分层控制系统 传感器层 控制层 执行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复用结构的高灵敏度自取能式无线振动传感器
17
作者 王志飞 王心怡 +3 位作者 张庆宏 孙玺童 高屹森 李运甲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425-2435,共11页
电力物联网的普及对无线传感网络提出了微型化、低功耗甚至自取能的需求,现有振动传感器的磁电式结构适用于能量采集,但体积普遍偏大且常用有线传输方式。因此,该文设计并制备了一种基于双线圈双梁结构复用的自取能式无线振动传感器。... 电力物联网的普及对无线传感网络提出了微型化、低功耗甚至自取能的需求,现有振动传感器的磁电式结构适用于能量采集,但体积普遍偏大且常用有线传输方式。因此,该文设计并制备了一种基于双线圈双梁结构复用的自取能式无线振动传感器。首先分析了器件参数与固有频率、磁通密度的关系,探究了双拾振梁结构对器件振动模态的影响,然后对单/双线圈器件的动态特性、静态特性以及冲击特性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该器件对振动速度和冲击的检测具有高灵敏度和线性度,其工作频带为100~1 000 Hz,频响误差<2%,且单线圈器件的灵敏度为51.8 mV·s/cm、双线圈器件为91.6 mV·s/cm。与现有振动传感器相比,双线圈双梁结构既作为测量元件又可复用为取能元件,这使得器件灵敏度更高、频响误差更低、体积大幅压缩。此外,复用式结构令所提出的传感器具备输出响应与自取能一体化的应用能力,可实现电力设备的定时振动监测和触发式冲击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振动传感器 异形磁铁 双梁结构 自取能 高灵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分岔的谐振式力传感器检测机理研究
18
作者 王发光 杨威 +2 位作者 刘晨 李英蕊 李磊 《传感器与微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16,共6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岔特性的压电驱动力传感器设计方法并进行了实验验证。对谐振式力传感器进行了结构设计和理论建模,使用COMSOL有限元软件对不同载荷下力传感器的模态振型进行了仿真分析,实验分析了附加力对微谐振式力传感器分岔特性和... 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岔特性的压电驱动力传感器设计方法并进行了实验验证。对谐振式力传感器进行了结构设计和理论建模,使用COMSOL有限元软件对不同载荷下力传感器的模态振型进行了仿真分析,实验分析了附加力对微谐振式力传感器分岔特性和幅频响应的影响。利用L型谐振结构的分岔行为实现了0.204~0.816 N微小附加力的定量检测。基于谐振式力传感器的分岔特性实验,提出了一种与微谐振器配合工作的可调阈值电压预警电路。搭建了检测电路和微谐振器的实物连接,验证了在一定附加力范围内,可调节阈值电压预警的微谐振式力传感器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耦合振动 磁力扰动 分岔跳跃 压力传感器 可调电压阈值预警 电路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线无源力/热传感器与测试技术研究现状 被引量:2
19
作者 谭秋林 刘佳佳 +3 位作者 王宁 樊磊 张磊 冯瑞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9-430,614,共13页
针对力热传感器多数采用有线有源的技术方案,难以适用于高温、高压、强振以及机械动力旋转部件等环境下的力热参数原位测试问题,阐述了进行无线无源传感器件研究的重要意义,并对声表面波(surface acoustic wave,简称SAW)传感器、LC谐振... 针对力热传感器多数采用有线有源的技术方案,难以适用于高温、高压、强振以及机械动力旋转部件等环境下的力热参数原位测试问题,阐述了进行无线无源传感器件研究的重要意义,并对声表面波(surface acoustic wave,简称SAW)传感器、LC谐振互感耦合传感器以及超材料传感器等3类无线无源力热传感器进行了总结及现状分析。首先,描述了无线无源力热传感器的需求情况;其次,介绍了3类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传感性能及其在独特场景下的具体应用;最后,讨论了无线无源传感器发展过程中的瓶颈问题,指出了未来可能改善和提升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无源传感器 高温环境 高旋环境 振动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站太阳翼振动测量中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 被引量:2
20
作者 郎燕 梁鹤 +4 位作者 牛和明 张国琪 张锦江 郭朝礼 李林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8-121,共14页
基于中国空间站太阳翼挠性振动测量和动力学参数辨识需求,中国首次在轨成功应用了无线加速度计传感器网络。首先介绍了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上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架构设计,然后针对挠性辨识多源数据融合需求,提出基于无线时延自主寻优... 基于中国空间站太阳翼挠性振动测量和动力学参数辨识需求,中国首次在轨成功应用了无线加速度计传感器网络。首先介绍了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上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架构设计,然后针对挠性辨识多源数据融合需求,提出基于无线时延自主寻优补偿的应答式TCP/IP校时策略和基于无线基准节点的广播式UDP校时策略。针对无线节点通信链路可能被太阳翼阵面遮挡而造成的测量中断问题,提出基于中继代传的自主无线网络拓扑动态管理策略,实现了振动测量数据的高可靠传输。总结了天和舱、问天舱无线加速度计传感器网络在轨应用情况,通过飞行实测数据证明实现了TCP/IP模式下校时精度优于20 ms、UDP模式下校时精度优于70 ms的时间同步能力;以太阳翼180°转角下的主动激振工况实测数据评估了无线网络的高可靠采集能力,满足太阳翼模态辨识要求。最后基于空间站太阳翼振动测量飞行试验情况,对未来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在轨广泛应用提出了几点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传感器网络 时间同步 网络拓扑 空间站 振动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