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LMDI模型的江西省交通运输业碳排放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刘安 习明星 +1 位作者 邵志超 李雪洁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276-282,共7页
通过统计分析江西省2011-2020年公路运输、水路运输、铁路运输和民航运输总的能源消耗数据,确定了江西省交通运输业二氧化碳排放的变化趋势。利用对数平均权重(LMDI)法,分析了模式分担、能源结构、规模效应、能源强度、经济效应对江西... 通过统计分析江西省2011-2020年公路运输、水路运输、铁路运输和民航运输总的能源消耗数据,确定了江西省交通运输业二氧化碳排放的变化趋势。利用对数平均权重(LMDI)法,分析了模式分担、能源结构、规模效应、能源强度、经济效应对江西省交通运输部门碳排放变化产生的不同影响。研究结果表明:2011-2020年,江西省能源使用最多的是汽油和柴油;公路运输部门是江西省交通运输部门碳排放最多的部门;对碳排放的增长起推动作用的是模式分担与经济效应,起抑制作用的是能源结构与规模效应,而能源强度波动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交通运输业 驱动力因素 对数平均权重(lmdi)法 公路运输 江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层嵌套LMDI的长三角减污降碳驱动因素研究
2
作者 范远华 王世进 《资源与产业》 2024年第5期37-46,共10页
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是推动我国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措施。以SO_(2)和CO_(2)为代表的空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协同减排的驱动因素之间的协同程度及其管控对策尚不明晰。本研究基于2006—2020年长三角地区34个地级市统计数据,运用LMDI模型... 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是推动我国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措施。以SO_(2)和CO_(2)为代表的空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协同减排的驱动因素之间的协同程度及其管控对策尚不明晰。本研究基于2006—2020年长三角地区34个地级市统计数据,运用LMDI模型对SO_(2)和CO_(2)排放的驱动因素分解,再与减污降碳协同评价模型进行嵌套,对能源、经济、环境等驱动因素的减污降碳贡献度和协同效应进行核算。研究结果显示:能源结构强度效应、经济发展效应和人口规模效应对长三角地区的SO_(2)和CO_(2)具有协同减排作用,其中仅能源结构强度效应表现为减污降碳正向协同,其他驱动因素对SO_(2)和CO_(2)的减污降碳作用呈负向协同或不协同。因此,为推动我国长三角地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在发挥协同型因素的减污降碳作用的同时也要兼顾挖掘非协同型因素的减排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数迪氏指数法 减污降碳 协同治理 长三角地级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MDI模型的深圳市铁路客运站运维阶段碳排放驱动因素研究
3
作者 王智 《市政技术》 2024年第6期215-220,共6页
自“双碳”政策提出以来,各地政府陆续出台了多项节能减排措施。铁路客运站发展至今已经由简单的候车站房发展成综合性交通枢纽,但其对应的碳排放驱动因素尚不明确。为了解决以上问题,以深圳市铁路客运站碳排放为研究背景,收集了深圳市... 自“双碳”政策提出以来,各地政府陆续出台了多项节能减排措施。铁路客运站发展至今已经由简单的候车站房发展成综合性交通枢纽,但其对应的碳排放驱动因素尚不明确。为了解决以上问题,以深圳市铁路客运站碳排放为研究背景,收集了深圳市铁路客运站碳排放数据,结合铁路客运站碳排放影响因素的数据特点构建了基于LMDI的铁路客运站碳排放驱动模型和计算方法,并对碳排放驱动因素进行逐年分解,结果表明碳排放系数效应、客运结构效应、经济效应和人口效应对铁路客运站碳排放具有促进作用,能耗强度效应和客运运输强度效应对铁路客运站碳排放具有抑制作用,研究结论可以为深圳地区碳排放政策和节能减排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客运站 碳排放 因素分解 lmdi 节能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MDI与国际类比组合法的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碳排放驱动因素及减排潜力 被引量:5
4
作者 李艳红 王安宇 杨东 《交通运输研究》 2022年第4期36-45,共10页
为了给“双碳”目标下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发展路径及政策制定提供学术参考,基于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Logarithmic Mean Divisia Index, LMDI),选取交通运输碳排放系数、运输方式结构、客货运结构和换算周转量4个因素定量分析了2010—2020... 为了给“双碳”目标下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发展路径及政策制定提供学术参考,基于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Logarithmic Mean Divisia Index, LMDI),选取交通运输碳排放系数、运输方式结构、客货运结构和换算周转量4个因素定量分析了2010—2020年间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碳排放变化的主要机理,并结合与美国、日本、德国等已达峰国家相应驱动因素的类比分析,提出我国交通运输行业面向“双碳”目标的路径建议与实现措施。研究结果表明:交通运输碳排放系数、运输方式结构、换算周转量是驱动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碳排放的关键因素,2010—2020年的贡献率均值分别为24.8%, 27.2%和42.0%,故需要从这3个因素入手,制定针对性的政策来实现交通运输行业“双碳”目标;客货运结构对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双碳”目标的影响较弱,2010—2020年的贡献率均值为6.0%,即总周转量中客运和货运占比对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碳排放的影响不大,但2020年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客货运结构对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碳排放的贡献率升高至43.3%,需要重点关注疫情时期的这一新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达峰和碳中和 交通运输碳排放 lmdi算法 国际类比法 驱动因素 减排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MDI的滇中受水区农业用水量变化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朱赟 顾世祥 +1 位作者 苏沛兰 熊玉江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68-73,共6页
为探讨滇中受水区农业用水量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加强区域粮食生产安全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基于kaya恒等式,采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LMDI)建立了农业用水恒等式,将农业用水量影响效应划分为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效应、高耗水作物种植比... 为探讨滇中受水区农业用水量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加强区域粮食生产安全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基于kaya恒等式,采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LMDI)建立了农业用水恒等式,将农业用水量影响效应划分为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效应、高耗水作物种植比例效应、综合灌溉定额效应和农业人口效应,并将滇中受水区划分为6个受水片区,对其2008-2018年总体及逐年的农业用水量变化分别进行了因素分解与计算分析。滇中受水区及各受水片区农业用水量变化呈下降趋势,促进其变化趋势的正向效应即主要因素是高耗水作物种植比例与综合灌溉定额。可以通过合理规划种植结构来调整高耗水作物种植比例及综合灌溉定额,进而加强滇中受水区农业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ya恒等式 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lmdi) 农业用水量 影响因素 滇中受水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MDI的中国能源消费的影响因素分解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张黎 《中国能源》 2013年第10期21-24,共4页
中国能源消费量增长迅速,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面临巨大压力。本文研究分析了1980~2010年间中国能源消费变化的特点,运用LMDI方法分析了各种可能因素对能源消费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能源消费呈现总量递增与效率提高的发展趋势... 中国能源消费量增长迅速,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面临巨大压力。本文研究分析了1980~2010年间中国能源消费变化的特点,运用LMDI方法分析了各种可能因素对能源消费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能源消费呈现总量递增与效率提高的发展趋势,经济增长是促使能源消费增加的主要因素,能源消费强度的降低是促使能源消费降低的主要因素,人口效应和产业结构效应促进了能源消费的增加但并不显著。最后提出了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和优化产业结构等改善能源消费的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消费 经济增长 产业结构 对数平均迪氏分解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MDI模型的能源系统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郭玉杰 张一瑾 +2 位作者 杨馥源 田雪沁 王海猷 《分布式能源》 2022年第3期30-36,共7页
在“双碳”目标的背景下,作为全社会碳排放最主要的排放源,能源活动的碳减排尤为关键。为明确电力系统碳排放量、能源消费强度、产业结构等因素对能源系统碳排放的影响作用及贡献程度,基于灰色GM(1,1)模型对我国的能源消费总量进行预测... 在“双碳”目标的背景下,作为全社会碳排放最主要的排放源,能源活动的碳减排尤为关键。为明确电力系统碳排放量、能源消费强度、产业结构等因素对能源系统碳排放的影响作用及贡献程度,基于灰色GM(1,1)模型对我国的能源消费总量进行预测,并进行模型检验以保证可行性。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IPCC)碳排放系数法,根据我国能源平衡表的数据对2015—2019年各行业碳排放量进行测算。在此基础上,利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logarithmic mean Divisia index,LMDI)构建碳排放分析模型,对结果标准化处理后分析各效应对能源系统碳排放量的影响程度。计算结果表明能源消费强度、人口数量、城镇化水平及电力碳排放量会促进能源系统碳排放增长,而能源消费强度、农村人口比重及产业结构起到了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能源活动 灰色预测模型 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lmdi)分解模型 效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旅游业碳排放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分解 被引量:1
8
作者 邹利林 刘佳玲 王建英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71-77,共7页
综合运用碳排放系数估算法与旅游剥离系数法,估算2011-2021年中国省级旅游交通、旅游住宿、旅游餐饮零售邮电业与旅游活动的碳排放量,并运用对数平均迪式指数(LMDI)分解模型解析旅游碳排放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旅游业碳排放总体呈下降趋... 综合运用碳排放系数估算法与旅游剥离系数法,估算2011-2021年中国省级旅游交通、旅游住宿、旅游餐饮零售邮电业与旅游活动的碳排放量,并运用对数平均迪式指数(LMDI)分解模型解析旅游碳排放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旅游业碳排放总体呈下降趋势,空间分布上呈现东南多、西北少的特征;旅游交通碳排放与旅游活动碳排放是旅游碳排放主要来源;旅游消费水平与游客规模是旅游碳排放产生的主要因素;旅游能源结构与旅游能源强度对旅游碳排放起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旅游业 时空分布 因素分解 lmdi模型 碳排放系数估算法 旅游剥离系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区域建筑业碳排放时空特征及减排策略研究
9
作者 彭世红 蔡伟光 +3 位作者 韦永斌 廖显东 韩建聪 赵伟 《建筑节能(中英文)》 CAS 2024年第10期1-6,共6页
建筑业碳排放是全国碳排放增长的主要贡献之一。基于能源消费碳排放核算方法测算2005-2019年全国和四大区域(东部、西部、中部和东北)的建筑业碳排放,分析区域建筑业碳排放时空变化特征,运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LMDI)方法研究直接碳排放... 建筑业碳排放是全国碳排放增长的主要贡献之一。基于能源消费碳排放核算方法测算2005-2019年全国和四大区域(东部、西部、中部和东北)的建筑业碳排放,分析区域建筑业碳排放时空变化特征,运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LMDI)方法研究直接碳排放强度、能源强度、经济活动强度、施工面积规模和间接碳排放强度等5个主要因素对建筑业碳排放的影响,并提出区域建筑业的差异化减排策略。研究表明:①全国建筑业碳排放总体呈现先增后降再增的时间变化特征,并呈现“东部>中部>西部>东北”的区域分布特征;②施工面积规模和经济活动强度是促进建筑业碳排放增加的主要因素,间接碳排放强度是促进建筑业碳排放减少的主要因素;③东部地区应控制建设规模以减少新建建筑面积规模,中部和东北地区应积极推动建筑业的节能降碳发展,西部地区应加强绿色转型以降低建筑业经济活动的排放强度。这些结果丰富了建筑业碳排放驱动因素和碳减排策略的相关研究,为实现全国和区域建筑业经济发展和碳排放的脱钩提供了针对性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建筑业 碳排放 对数平均迪氏指数(lmdi) 减排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造纸和纸制品行业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
10
作者 李海霞 孙李媛 +3 位作者 谢运生 范焰焰 陈旺 杨蕾 《能源研究与管理》 2024年第4期49-56,共8页
为加强造纸和纸制品行业低碳转型升级,如期实现江西省“双碳”目标。采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LMDI)模型估算并分析2013—2022年江西省造纸和纸制品行业碳排放量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江西省造纸和纸制品行业碳排放总体呈现增长趋势,年均... 为加强造纸和纸制品行业低碳转型升级,如期实现江西省“双碳”目标。采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LMDI)模型估算并分析2013—2022年江西省造纸和纸制品行业碳排放量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江西省造纸和纸制品行业碳排放总体呈现增长趋势,年均增长率约为7%。2)资产和能源强度对江西省造纸和纸制品行业碳排放呈现促进作用,碳排放量影响的贡献率分别为134.23%和95.97%。3)资产使用效率和能源结构对碳排放呈现微弱的抑制影响,碳排放量影响的贡献率分别为-22.60%和-12.54%。基于江西省造纸企业实际情况从提升资产效率、降低能耗强度、加强绿色技术研发、探索循环经济等方面提出建议,以期为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纸和纸制品行业 对数平均迪氏指数(lmdi)模型 碳排放 绿色低碳 江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碳排放因素分解实证研究 被引量:16
11
作者 王云 张军营 +1 位作者 赵永椿 郑楚光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61-165,共5页
基于Kaya恒等式基本原理,采用LMDI分解法构建了CO2排放影响因素的扩展分解模型,以山西省为例,系统量化分析了1998~2008年间CO2排放影响因素,并针对现有的CO2减排政策,提出了加快发展低碳燃料LCT和CCS技术,从"源头"和"终端"上控制CO... 基于Kaya恒等式基本原理,采用LMDI分解法构建了CO2排放影响因素的扩展分解模型,以山西省为例,系统量化分析了1998~2008年间CO2排放影响因素,并针对现有的CO2减排政策,提出了加快发展低碳燃料LCT和CCS技术,从"源头"和"终端"上控制CO2排放。实例结果表明,CO2排放量呈逐年增长态势,经济增长与能源强度变化为影响CO2排放的重要因素,该模型对影响CO2排放的相关因素完整的分解和系统量化有效,可供制定节能减排措施、决策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CO2排放 因素分解法 对数平均迪氏指数 能源消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5~2010年中国钢铁工业能源消耗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12
作者 蔡九菊 叶竹 孙文强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438-1441,共4页
基于1995~2010年中国钢铁工业能源消耗及钢产量数据,采用对数平均迪氏分解法对中国钢铁工业能源消耗进行因素分解,包括能源消费结构、吨钢能耗和钢产量.结果显示,1995~2010年中国钢铁工业能源消耗总体上升了35967.00tce,其中钢... 基于1995~2010年中国钢铁工业能源消耗及钢产量数据,采用对数平均迪氏分解法对中国钢铁工业能源消耗进行因素分解,包括能源消费结构、吨钢能耗和钢产量.结果显示,1995~2010年中国钢铁工业能源消耗总体上升了35967.00tce,其中钢产量变化对其影响作用最大,贡献率为157.50%,吨钢能耗的影响次之,为-57.53%,能源消费结构对其影响作用最小,仅为0.03%.降低吨钢能耗是降低钢铁工业能源消耗的关键措施,2010年吨钢能耗较1995年降低404.35kgce/t钢,其中钢比系数贡献率为29.37%,工序能耗贡献率高达70.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铁工业 能源消耗 对数平均迪氏分解法 钢产量 吨钢能耗 能源消费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对数平均权重分解法的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因素分解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徐军委 刘志华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4-28,共5页
二氧化碳是最主要的温室气体,控制二氧化碳排放对于实现我国碳强度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1997~2010年的相关统计数据为基础,基于对数平均权重分解法(LMDI)构建了二氧化碳排放的指数分解模型,并采用该模型将我国当前的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是最主要的温室气体,控制二氧化碳排放对于实现我国碳强度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1997~2010年的相关统计数据为基础,基于对数平均权重分解法(LMDI)构建了二氧化碳排放的指数分解模型,并采用该模型将我国当前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分解为11种不同的影响因素。然后通过分析和计算得出了各省的经济产出、人均GDP和城镇化水平等正向影响因素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增长起到促进作用,而各部门的能源消费强度、农村人口比重、各省部门结构比重等负向影响因素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增长起到抑制作用。最后根据对模型的分析指出了我国二氧化碳减排的发展方向,以期为二氧化碳减排的实践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排放 对数平均权重分解法(lmdi) 贡献率 指数分解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三角城市群用水量与经济增长的脱钩状态及其驱动因素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刘羽 朱记伟 卢楠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1-99,109,共10页
减轻经济增长对水资源消耗的依赖,对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研究对象,从整体和城市两个维度分析其水资源负载状况,采用Tapio脱钩模型分析2009-2019年经济增长与用水量的脱钩时空变化特征,并基于LMDI分解法... 减轻经济增长对水资源消耗的依赖,对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研究对象,从整体和城市两个维度分析其水资源负载状况,采用Tapio脱钩模型分析2009-2019年经济增长与用水量的脱钩时空变化特征,并基于LMDI分解法探究影响因素的驱动效应。结果表明:研究期内珠三角城市群水资源负载较高,除肇庆、惠州、江门3市外,其他6市水资源负载等级均达到Ⅴ级;珠三角城市群强、弱脱钩状态占比为98.9%,部分城市则呈现强、弱脱钩交替状态;技术效应、产业结构、节水能力是珠三角城市群脱钩的主要驱动因素,单位水资源效益、人口规模则抑制了脱钩。本研究可为减少城市经济增长对水资源的依赖、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水量 经济增长 脱钩效应 水资源负载指数 lmdi分解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沿线省区水资源生态足迹时空特征分析 被引量:34
15
作者 左其亭 姜龙 +1 位作者 冯亚坤 刁艺璇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8,34,共9页
【目的】通过计算分析黄河沿线各省区水资源生态足迹时空分布特征,以期为黄河沿线水资源科学开发与持续利用提供基础依据。【方法】利用生态足迹模型计算了黄河沿线九省区的水资源生态足迹,并利用基尼系数和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对水资源... 【目的】通过计算分析黄河沿线各省区水资源生态足迹时空分布特征,以期为黄河沿线水资源科学开发与持续利用提供基础依据。【方法】利用生态足迹模型计算了黄河沿线九省区的水资源生态足迹,并利用基尼系数和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对水资源生态足迹进行分析。【结果】黄河沿线各省区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存在较大的空间差异性,对水资源生态足迹的贡献呈现为生产用水>生活用水>生态用水;除四川、陕西和青海,其他省区水资源生态处于不可承载状态;各省区的水资源生态足迹与GDP、人口、水资源总量和耕地面积的均衡性均较差;影响水资源生态足迹的主要因素是技术效应和经济效应,其中水资源生态足迹与技术效应成反比,与经济效应成正比。【结论】总体上,黄河沿线各省区水资源生态状况均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生态足迹 黄河流域 生态足迹模型 基尼系数 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lmd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一轮东北振兴背景下吉林省产业结构调整与低碳转型发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聂洪光 陈永庆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8-96,共9页
基于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背景,应用对数平均迪式指数法(LMDI)对2001—2015年吉林省能源消费变化进行了分解分析。吉林省能源消费的变化受到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能源强度的影响,其中经济增长效用是促使能源消费增加的最主要驱动因素;能... 基于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背景,应用对数平均迪式指数法(LMDI)对2001—2015年吉林省能源消费变化进行了分解分析。吉林省能源消费的变化受到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能源强度的影响,其中经济增长效用是促使能源消费增加的最主要驱动因素;能源强度效用则是抑制能源消费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吉林省的产业结构效用表现为对能源消费的推动,这与发达国家和中国发达省份的情况相反,表明吉林省近年来的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存在较大问题,不利于区域低碳经济的持续发展。通过进一步对2016—2025年不同产业结构情景下的能源消费情况进行情景分析,指出吉林省未来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低碳发展的巨大潜力,同时也考虑到吉林省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吉林省基于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低碳转型发展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消费 对数平均迪式指数法 产业结构调整 低碳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水资源压力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刘旭辉 张超 +1 位作者 赵钟楠 史久杰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7-83,共7页
为探究黄河流域水资源压力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主导因素,对流域内生产、生活用水管理以及协同管理的政策制定提供支撑,基于2000—2019年时间序列数据,测算了黄河流域除四川省外的八省(区)水资源压力变化趋势,采用对数平均迪氏分解法(LMDI)... 为探究黄河流域水资源压力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主导因素,对流域内生产、生活用水管理以及协同管理的政策制定提供支撑,基于2000—2019年时间序列数据,测算了黄河流域除四川省外的八省(区)水资源压力变化趋势,采用对数平均迪氏分解法(LMDI)对水资源压力变化的7个驱动因素进行了分解。结果表明:研究期内八省(区)整体水资源压力值在0.25上下波动,生产用水对水资源的压力明显大于生活用水的;产业用水效率提升和产业结构调整为水资源压力减小的主导因素,地区生产总值的增加是导致水资源压力增大的主要原因,人口数量增加、城镇化率提升和人均生活用水强度增加均对水资源压力具有正向驱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压力 驱动因素 对数平均迪氏分解法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能源碳排放影响因素分解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薛悦鑫 谢静超 +2 位作者 怀超平 李航 刘加平 《建筑节能(中英文)》 CAS 2022年第9期128-132,共5页
测算并分析北京市2005-2020年能源碳排放,运用LMDI法将北京市与能源有关的碳排放量分解为以下7个影响因子:能源价格、能耗强度、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经济发展规模、人均收入和常住人口规模,并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2008-2020年北... 测算并分析北京市2005-2020年能源碳排放,运用LMDI法将北京市与能源有关的碳排放量分解为以下7个影响因子:能源价格、能耗强度、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经济发展规模、人均收入和常住人口规模,并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2008-2020年北京市第三产业碳排放占比最大,电力消费产生的碳排放在逐渐增加。促使碳排放量减少的因素:能耗强度、能源结构、能源价格和产业结构,能耗强度的降低是促使碳排放量减少的最主要因素,对碳排放量减少的贡献率为1078.7%。导致碳排放量增加的因素为经济发展规模、人均收入和常住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是导致碳排放量增加的最主要因素,对碳排放量增加的贡献率为1197.6%。研究结果可为北京市制定碳减排政策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对数平均迪式分解法(lmdi) 影响因素 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建设用地碳排放效应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钱航 蔡苗苗 吴开亚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414-1419,共6页
以2001—2015年为时间序列,对上海市建设用地的碳排放进行测算。文章采用Kaya恒等式和对数平均D氏指数(logarithmic mean Divisia inde,LMDI)因素分解模型,分析各因素对建设用地碳排放效应;运用经济学边际理论,构造上海市能源强度边际... 以2001—2015年为时间序列,对上海市建设用地的碳排放进行测算。文章采用Kaya恒等式和对数平均D氏指数(logarithmic mean Divisia inde,LMDI)因素分解模型,分析各因素对建设用地碳排放效应;运用经济学边际理论,构造上海市能源强度边际碳排放模型,测算边际碳排放变化率和边际碳排放量。结果表明:上海市建设用地碳排放量从2001年的2 272.2×104 t增长至2015年的3 697.8×104 t,年平均增长率为3.612%;能源强度的减少是影响上海市碳排放下降的主要因素;边际碳排放变化率不规律,能源强度变化对上海市的碳排放影响极限时刻不存在,能源强度与碳排放关系呈三次幂正相关(拟合曲线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际理论 能源强度 碳排放 上海市 对数平均D氏指数(lmd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场航空器碳排放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解 被引量:5
20
作者 宋文 胡荣 +2 位作者 曾雯 王德芸 张军峰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2022年第2期53-61,共9页
科学识别并分析行业因素对自身碳排放的影响是制定针对性减排措施,实现2030年碳达峰的重要基础。以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007—2016年机场航空器碳排放为样本,首先,分析中国机场航空器碳排放的时空演变特征;其次,采用LMDI分解... 科学识别并分析行业因素对自身碳排放的影响是制定针对性减排措施,实现2030年碳达峰的重要基础。以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007—2016年机场航空器碳排放为样本,首先,分析中国机场航空器碳排放的时空演变特征;其次,采用LMDI分解方法讨论机场开放程度、机场连接强度、运输强度及能耗强度对航空器碳排放的影响;最后,针对影响效果提出完善航线规划、优化网络结构与机型指派等减排建议。结果表明:全国机场航空器碳排放量年均增长率约为9.46%,东部沿海、西南地区的机场航空器碳排放水平较高,广东增加值最大、西藏最小,河北增速最快、上海最慢;机场开放程度、机场连接强度及运输强度的变动促进碳排放增长,其中机场开放程度对碳排放的影响最为显著;能耗强度变动抑制碳排放增长,且抑制效果逐年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器碳排放 碳达峰 对数平均迪氏指数 机场开放程度 能耗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