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柴达木盆地西部英雄岭页岩天文旋回识别与高沉积速率下的沉积充填响应特征 被引量:1
1
作者 盛军 薛世团 +5 位作者 吕思锦 张彩燕 杨晓菁 李雅楠 郭笑 王转转 《地质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8-63,共16页
柴达木盆地英雄岭页岩油勘探开发潜力巨大,但目前在旋回地层学方面的工作较为薄弱。为了明确英雄岭页岩的天文旋回沉积响应特征,通过对英雄岭页岩发育的下干柴沟组上段地层开展了4口井的频谱分析,综合岩心、测井、地球化学分析等方面的... 柴达木盆地英雄岭页岩油勘探开发潜力巨大,但目前在旋回地层学方面的工作较为薄弱。为了明确英雄岭页岩的天文旋回沉积响应特征,通过对英雄岭页岩发育的下干柴沟组上段地层开展了4口井的频谱分析,综合岩心、测井、地球化学分析等方面的成果,在该套地层中识别出多组米兰科维奇旋回,并依据404.858 ka的长偏心率周期建立了英雄岭页岩“浮动”天文标尺,明确了英雄岭页岩的沉积速率与沉积充填特征。研究表明:英雄岭页岩沉积时间约为4.86 Ma、平均沉积速率达到340.44 m/Ma,高沉积速率是英雄岭页岩的重要特征之一。基于长偏心率周期分析的总有机碳含量沉积响应特征表明柴达木盆地英雄岭页岩的有机碳富集程度受沉积速率控制明显,随着沉积速率的增大,总有机碳含量呈升高趋势,当沉积速率超过450 m/Ma时,受到碎屑稀释效应影响,总有机碳含量出现显著下降。基于单一长偏心率周期的岁差旋回周期对沉积构造响应模式分析表明,当岁差参数处于最小值时,主要发育贫有机质层状灰云岩;当岁差参数处于最大值时,主要发育富有机质纹层状灰云岩。英雄岭页岩表现出的这种明显轨道强迫响应,将有助于页岩油有利层段预测,可为今后英雄岭页岩油高效勘探开发提供一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英雄岭页岩 天文旋回 高沉积速率 充填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综合位置峰值检测的微网高阻故障检测方法
2
作者 雷莱 王晓卫 +3 位作者 田影 屈新宇 王雪 岳阳 《电网与清洁能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0-66,共7页
针对微电网灵活的运行方式及其高阻故障不易与正常扰动有效区分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经验小波变换和综合位置峰值的微电网高阻接地故障检测方法。通过差分运算和归一化运算来获取归一化差分零序电流;利用经验小波变换对归一化差分零序... 针对微电网灵活的运行方式及其高阻故障不易与正常扰动有效区分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经验小波变换和综合位置峰值的微电网高阻接地故障检测方法。通过差分运算和归一化运算来获取归一化差分零序电流;利用经验小波变换对归一化差分零序电流进行分解,并根据极值变化率指标来自适应地选取故障特征分量;利用采样点数编号和故障特征分量峰值来构建综合位置峰值量化指标,进而通过综合位置峰值的不同取值来实现微电网高阻接地故障。大量仿真实验表明,所提方法能够准确检测出微电网高阻故障,并不受微电网正常扰动、运行状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阻接地故障 经验小波变换 差分零序电流 极值变化率 综合位置峰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邻近作用的高增益率co-location模式挖掘
3
作者 曾新 李晓伟 杨健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91-496,共6页
大多数空间co-location模式挖掘将距离阈值作为衡量不同对象实例间邻近关系的标准,进而挖掘出频繁co-location模式,并没有考虑具有邻近关系的实例间的相互影响和模式的增益率问题。在空间co-location模式挖掘过程中,引入实例间的相互作... 大多数空间co-location模式挖掘将距离阈值作为衡量不同对象实例间邻近关系的标准,进而挖掘出频繁co-location模式,并没有考虑具有邻近关系的实例间的相互影响和模式的增益率问题。在空间co-location模式挖掘过程中,引入实例间的相互作用率和对象的季均收益,定义了对象作用率、套间总收益和增益率等概念,并提出挖掘高增益率co-location模式的基础算法(NAGA)和有效的剪枝算法(NAGA_JZ)。最后通过大量的实验来验证基础算法的正确性和实用性,并对基础算法和剪枝算法的挖掘效率进行了对比,验证了剪枝算法的高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ocation模式 邻近作用 增益率 高增益率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条件下高速剪切均质和高压均质对红景天复合饮料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张倩 刘建学 +3 位作者 韩四海 李佩艳 郭金英 罗登林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75-81,共7页
基于CiteSpace软件可视化分析及结合实际情况下复合饮料极易产生沉淀问题,该研究发现高速剪切均质和高压均质均能降低饮料的沉淀,但不同的均质方式对饮料的影响不同。以粒径、沉淀率、稳定系数、色差值、L^(*)和感官评分为指标,在不同... 基于CiteSpace软件可视化分析及结合实际情况下复合饮料极易产生沉淀问题,该研究发现高速剪切均质和高压均质均能降低饮料的沉淀,但不同的均质方式对饮料的影响不同。以粒径、沉淀率、稳定系数、色差值、L^(*)和感官评分为指标,在不同参数条件下采用高压均质和高速剪切均质对复合饮料进行均质,选取最优的均质方法。结果表明,虽然高压均质和高速剪切均质均能明显提高饮料的稳定性,但经高压均质后的饮料色泽过于暗沉。而采用均质转速为12500 r/min,均质次数为2次的高速剪切均质的方式对复合饮料进行均质后,饮料的稳定性升高的同时,色泽鲜艳明亮,呈鲜艳的暖橙色,使人食欲感增强,感官评分也较高。故均质转速为12500 r/min,均质次数为2次的高速剪切均质的方式更适用于复合饮料,其作用效果也较好。研究结果可为后续饮料均质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饮料 高压均质 高速剪切均质 沉淀率 稳定系数 色差 粒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海原断裂甘肃老虎山段为例浅析 走滑断裂古地震记录的完整性——兼论古地震研究中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32
5
作者 刘静 徐锡伟 +1 位作者 李岩峰 冉勇康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50-660,共11页
在简单介绍海原断裂老虎山段松山探槽点古地震工作的基础上,分析了制约走滑断裂上古地震记录完整性的因素。松山探槽点跨断裂开挖的2个探槽揭示颜色和粒度不同的地层互层的沉积序列呈近水平面状展布。在断裂带内地层发生错断、旋转和拖... 在简单介绍海原断裂老虎山段松山探槽点古地震工作的基础上,分析了制约走滑断裂上古地震记录完整性的因素。松山探槽点跨断裂开挖的2个探槽揭示颜色和粒度不同的地层互层的沉积序列呈近水平面状展布。在断裂带内地层发生错断、旋转和拖曳等变形现象。多个层位上的这种变形表明该点揭示了6次古地震事件。炭屑的^(14)C年龄限定了6次事件均发生在距今3500~3900年以来,其中最新的4次事件从老到新分别为0~410aAD、890~1000年之后不久、1440~1640 aAD和1990年景泰-天祝Mw5.8级历史地震。该序列及其他例子表明连续的、高沉积速率的微构造环境是走滑断裂上探槽选取的重要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滑断裂 古地震 探槽位置选择 高沉积速率环境 海原断裂 甘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沙起动概率的高速摄影测量方法 被引量:9
6
作者 苗蔚 陈启刚 +1 位作者 李丹勋 钟强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98-706,共9页
为了通过实验测量泥沙起动概率,基于封闭槽道内开展的泥沙起动实验,系统论述了基于高速摄影的起动概率测量方法所涉及的起动概率定义、相机采样频率、图像处理方法、起动比例与运动比例的关系等关键问题。根据泥沙在水流紊动猝发作用下... 为了通过实验测量泥沙起动概率,基于封闭槽道内开展的泥沙起动实验,系统论述了基于高速摄影的起动概率测量方法所涉及的起动概率定义、相机采样频率、图像处理方法、起动比例与运动比例的关系等关键问题。根据泥沙在水流紊动猝发作用下起动的物理机制,定义实测起动概率为单个紊动猝发周期内,从一定面积床面上冲刷外移的泥沙比例。根据推移质运动概念模型,提出高速图片拍摄间隔应小于推移质运动的中间时间尺度,以捕获泥沙的每一次起动。在高速图像处理时,通过连续两帧图片之间的灰度差实现运动比例的无偏差提取。进一步分析表明,运动泥沙可处于起动、止动或滑翔状态,运动比例等于起动比例、止动比例和滑翔比例之和,起动比例与运动比例之比等于两张图片之间的时间间隔除以推移质运动的中间时间尺度。基于上述关键技术,将高速摄影测量方法用于泥沙起动概率的测量,结果表明,临界起动水流条件时,床沙处于少量起动现象,对应的临界起动概率与窦国仁所推导的2.28%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沙 起动概率 高速摄影 图像处理 猝发 采样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沙流中沙粒相输移的测量 被引量:7
7
作者 杨斌 王元 王大伟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846-850,共5页
在风洞内对风沙流中运动沙粒进行了粒子图像速度场(PIV)测量,通过调整进光量和降噪处理得到了满意的PIV图像与沙粒相的速度场.结果表明颗粒在空中的运动受到球形度、风速的影响:在1m/s来流风速下,在固定点处50~63μm沉降沙粒的... 在风洞内对风沙流中运动沙粒进行了粒子图像速度场(PIV)测量,通过调整进光量和降噪处理得到了满意的PIV图像与沙粒相的速度场.结果表明颗粒在空中的运动受到球形度、风速的影响:在1m/s来流风速下,在固定点处50~63μm沉降沙粒的垂向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出现双峰性,其时均值抹平了瞬时速度的波动;随着风速的增大,沙粒受气流脉动作用的影响越发显著,当来流风速增大到3.5m/s时,观察域内的63~80μm沙粒处于悬移状态;当来流风速为5m/s时,整个测量流场内沙粒的垂向速度的平均值为正值,方向向上.采用图像处理的数字掩码技术,处理图像得到了沙粒在流场中的面密度以及单宽输沙率.分析指出实验的误差主要是由沙粒的粒径尺寸和沙粒图像形心位置的不确定性所造成,且提出减小误差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沙流 粒子图像速度场仪 球形度 面密度 单宽输沙率 形心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输沙对陡坡河道水位激增的影响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李彬 顾爱军 +2 位作者 郭志学 李果 张斌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2期34-39,共6页
为加强对泥沙附加致灾作用的认识,采用单因素叠加的试验方法,通过陡坡水槽试验对强输沙条件下的水位变化规律进行了初步探索。试验结果表明:陡坡河道上的高强度泥沙输移,一方面增加了水流通量,另一方面增加了水流阻力,两者均可导致水位... 为加强对泥沙附加致灾作用的认识,采用单因素叠加的试验方法,通过陡坡水槽试验对强输沙条件下的水位变化规律进行了初步探索。试验结果表明:陡坡河道上的高强度泥沙输移,一方面增加了水流通量,另一方面增加了水流阻力,两者均可导致水位的显著增加。试验水槽内水深随着泥沙的加入而显著增加,并随着输沙过程的结束而回落。总体上,中等粒径的泥沙引起的水位增幅最高;随着水深的增加,水深增长率(增幅)存在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此外研究还发现,河道比降越陡,水位增幅越大,最大水深增长率与河道比降间呈指数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加致灾 大比降 强输沙 水深增长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滑断裂古地震探槽选址范例 被引量:4
9
作者 袁兆德 刘静 +5 位作者 李占飞 邵延秀 李志刚 王鹏 王伟 姚文倩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807-1828,共22页
探槽选址直接决定了古地震研究的质量,且理想探槽位置具有稀缺性。在收集82篇国内外走滑断裂古地震研究论文的基础上,分析了长序列古地震探槽选址和同震位移探槽选址的构造地貌共性特征。长序列古地震探槽一般布设在断塞塘、拉分盆地、... 探槽选址直接决定了古地震研究的质量,且理想探槽位置具有稀缺性。在收集82篇国内外走滑断裂古地震研究论文的基础上,分析了长序列古地震探槽选址和同震位移探槽选址的构造地貌共性特征。长序列古地震探槽一般布设在断塞塘、拉分盆地、小型湖盆、闸门脊汇水一侧及比较平缓的冲洪积扇或大型冲洪积扇末端等地貌位置。这些地貌位置的共同特征是位于连续的、较高沉积速率的沉积环境,且通常富集14C测年物质。在探槽选址的过程中,不仅要对现今沉积环境,也要对其古地理环境进行评价。然而以发掘古地震同震位移为目的的探槽选址则不同,成功的研究点往往较频繁发生侵蚀和下切事件,其中冲沟是最常见的地貌标志。探槽布设以垂直和平行探槽为主,采取逐次掘进或相间平行排列的方式开挖。由于理想探槽位置的稀缺性,所以在这些优质的探槽点一定要开展长期详细地深入研究,最大限度获得古地震事件的长序列,同时也要注意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滑断裂 古地震 探槽选址 高沉积速率 埋藏冲沟 同震位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北部陆坡高速堆积体的构造成因 被引量:22
10
作者 栾锡武 彭学超 邱燕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3-199,共17页
南海北部陆坡是南海海域沉积活动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发育着迄今为止所发现的南海最高沉积速率堆积体。构成该堆积体的沉积物究竟来自何方,仍是南海沉积学研究中未解决的问题之一。通过对南海北部多道地震剖面的解释和海底底流观测资料... 南海北部陆坡是南海海域沉积活动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发育着迄今为止所发现的南海最高沉积速率堆积体。构成该堆积体的沉积物究竟来自何方,仍是南海沉积学研究中未解决的问题之一。通过对南海北部多道地震剖面的解释和海底底流观测资料的分析,指出南海北部中新统披覆层是南海北部断陷阶段结束后开始沉积的一套地层,直到上新世开始前,该地层在很大一个区域内是保持水平的;上新世后,由于构造抬升,中新统披覆层随之隆起,并在东沙隆起的部位遭受很大程度的剥蚀,其剥蚀量和南海北部珠江、韩江以及台湾西南部高屏溪和曾文溪向南海的输沙量相当,为南海北部一个非常重要的沉积物来源。研究分析指出,如果珠江和韩江所携带的沉积物全部沉积到南海北部陆坡区,则可获得的沉积速率为12 cm/ka,这一数值远低于该高速堆积体上的沉积速率值。从南海北部现今的沉积动力条件和地形上看,来自珠江和韩江的沉积物几乎不可能经过平坦的陆架区,再绕过东沙岛,优先沉积到该高速堆积体上。本研究中的高速堆积体的沉积物也不可能主要来自台湾西南的高屏溪和曾文溪,因为台西南河流所携带的沉积物被特殊的洋流体系圈闭于台湾周边一个较小的范围内沉积下来。观测数据表明,南海北部东沙隆起区有足够强的水动力环境能够剥蚀海底隆起的沉积地层,并将剥蚀下来的沉积物向南经陆架输运到陆坡区;该高速堆积体紧邻东沙隆起剥蚀区,其沉积物来源应该主要来自东沙隆起剥蚀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陆坡 高速堆积体 中新统披覆层 东沙隆起 构造剥蚀 沉积物来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倾斜仪在地震定位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佳敏 尹继尧 +1 位作者 任烨 尹欣欣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19-223,264,共5页
利用上海综合深井观测系统中两分向倾斜仪记录的25Hz采样观测数据,与相邻台站地震仪对东海MS7.0中源地震进行地震定位结果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发震时刻最大误差仅0.06s,震中位置最大误差5.1km,并且定位结果都保持了较小的定位残差。因此... 利用上海综合深井观测系统中两分向倾斜仪记录的25Hz采样观测数据,与相邻台站地震仪对东海MS7.0中源地震进行地震定位结果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发震时刻最大误差仅0.06s,震中位置最大误差5.1km,并且定位结果都保持了较小的定位残差。因此高采样率深井地倾斜仪记录的观测数据可以用于地震的定位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井观测系统 高采样率 倾斜仪 地震仪 地震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厦门大嶝海域现代沉积过程及其对高强度人类活动的响应 被引量:2
12
作者 叶翔 章文琼 王爱军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59-567,共9页
沉积物粒度是反应区域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变化的敏感参数之一.粒度分析结果表明,厦门大嶝海域表层沉积物以粘土质粉砂为主,其次为粉砂质砂;中值粒径范围为-0.16~7.17φ.^(210)Pb年代学分析结果显示,大嶝岛西南侧靠近五沙水道附近浅海区... 沉积物粒度是反应区域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变化的敏感参数之一.粒度分析结果表明,厦门大嶝海域表层沉积物以粘土质粉砂为主,其次为粉砂质砂;中值粒径范围为-0.16~7.17φ.^(210)Pb年代学分析结果显示,大嶝岛西南侧靠近五沙水道附近浅海区平均沉积速率最小(仅为0.36 cm/a),大嶝岛西南侧近岸潮间带平均沉积速率最高(可达3.94 cm/a),大嶝岛南侧近岸和北侧大嶝水道顶端海域平均沉积速率分别为1.26、1.14 cm/a.大嶝海域现代沉积过程主要受沉积动力过程和高强度人类活动控制.在潮流输沙的作用下,大量悬沙在大嶝岛西南侧海域沉积从而导致该海域沉积速率最高,而大嶝岛东侧近岸由于海底经常发生侵蚀,故沉积速率较低(仅为0.58 cm/a).近年来的高强度围填海活动及海堤建造等都明显加速了大嶝海域的沉积过程,其中因人类活动导致大嶝岛西南侧浅滩地区的沉积速率提高了4倍;围填海活动导致大量泥沙入海,对大嶝岛与小嶝岛之间海域的现代沉积过程产生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地质学 沉积过程 沉积速率 高强度人类活动 围填海 大嶝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脑中动脉闭塞或狭窄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液炎性标志物变化 被引量:1
13
作者 邓丽 谢聃 +1 位作者 张拥波 李继梅 《中国卒中杂志》 2013年第4期250-254,共5页
目的观察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或狭窄的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危险因素及血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和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 目的观察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或狭窄的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危险因素及血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和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的变化。方法 2005年1月~2011年1月期间北京友谊医院神经内科连续入选符合研究标准的262例缺血性卒中患者,其中98例MCAO(闭塞组)、23例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狭窄率70%~99%(重度狭窄组)、60例MCA狭窄率50%~69%(中度狭窄组)和81例MCA狭窄率<50%(轻度狭窄组)。比较四组患者的危险因素及入院24h血WBC、ESR和hs-CRP等指标。结果闭塞组、重度狭窄和中度狭窄组糖尿病患病率明显高于轻度狭窄组(P分别为0.008、0.044和0.018),其他危险因素在四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闭塞组WBC、ESR和hs-CRP水平均高于轻度狭窄组(P分别为0.005、0.002和0.001);重度狭窄组ESR亦高于轻度狭窄组(P=0.026)。结论 MCA闭塞和重度狭窄的缺血性卒中患者血WBC、ESR和hs-CRP水平高于MCA轻度狭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闭塞 白细胞 红细胞沉降率 超敏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铝粉在高密度碳氢燃料HF-X中的分散特性 被引量:4
14
作者 胥会祥 龚建良 +6 位作者 黄永刚 李勇宏 周文静 赵凤起 庞维强 徐司雨 杜咏梅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52-357,共6页
为提高纳米铝粉在高密度碳氢燃料(HF-X)悬浮液中的分散稳定性,通过沉降速率法,探讨了分散剂含量、分散温度、纳米铝粉含量和粒度、悬浮液超声分散功率和超声时间对纳米铝粉在HF-X中分散性的影响;采用SEM比较了分散前后纳米铝粉的形貌,... 为提高纳米铝粉在高密度碳氢燃料(HF-X)悬浮液中的分散稳定性,通过沉降速率法,探讨了分散剂含量、分散温度、纳米铝粉含量和粒度、悬浮液超声分散功率和超声时间对纳米铝粉在HF-X中分散性的影响;采用SEM比较了分散前后纳米铝粉的形貌,测试了纳米铝粉在分散剂/HF-X溶液中的接触角,分析了分散剂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含胺锚固基团的聚合物(HS)分散剂的悬浮液稳定分散时间明显长于含嵌段共聚物(HT)分散剂;随纳米铝粉含量和粒度增大,其在HF-X悬浮液中沉降速率增大,其中,在悬浮液中纳米铝粉的最大质量分数是7.5%,而达到10%就成为浆状物;随分散剂HS50质量浓度增加,纳米铝粉的沉降速率降低;HS50质量浓度为0.02g/mL时,纳米铝粉沉降速率为9.85×10^-6g/(cm^2·s),趋于恒定;随超声分散功率和时间增大,纳米铝粉的沉降速率降低,其对纳米铝粉的分散稳定性影响显著,而分散温度的影响最小;纳米铝粉在HS/HF-X溶液中的接触角明显大于在HT/HF-X中的接触角,含HS系列分散剂较好的分散稳定性与其高分子链之间对纳米铝粉的空间阻滞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纳米铝粉 高密度碳氢燃料 分散性 接触角 沉降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湿法酸碱调控沉降半焦粉煤渣制备高纯度氧化铁红工艺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齐雅楠 康自华 +2 位作者 陈婷 杜海军 孙建亮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6-100,105,共6页
针对煤化工生产过程中半焦粉煤渣存在多种杂质、阻碍其综合回收和高值化资源利用等问题,利用湿法酸碱调控沉降法工艺制备高纯度氧化铁红,研究了不同固液比、酸浸温度和时间、酸碱度以及煅烧温度和时间对回收率和纯度的影响。结果表明,... 针对煤化工生产过程中半焦粉煤渣存在多种杂质、阻碍其综合回收和高值化资源利用等问题,利用湿法酸碱调控沉降法工艺制备高纯度氧化铁红,研究了不同固液比、酸浸温度和时间、酸碱度以及煅烧温度和时间对回收率和纯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酸浸过程的最佳制备条件:固液比为1∶6、硫酸浓度为3.68 mol/L、酸浸温度为160℃、酸浸保温时间为4 h;在碱式pH调控沉降体系条件下的最佳制备条件:碱源浓度为2 mol/L、pH为6.8;在煅烧过程中的最佳制备条件:煅烧温度为600℃、煅烧保温时间为2 h。在超声时间为10 min、离心转速为4000 r/min条件下,半焦粉煤渣铁类化合物含铁质量占总质量由24.26%上升为98.12%,氧化铁红产品纯度达98.12%,回收率约为98.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焦粉煤渣 碱式pH调控沉降体系 氧化铁红 高纯度 铁回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酶法分解怀山药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瑞山 梁治军 +2 位作者 常路路 王新房 齐强强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14期6462-6465,共4页
[目的]研究高温α-淀粉酶和糖化酶对怀山药的分解效果。[方法]利用高温α-淀粉酶和糖化酶对怀山药分步进行水解糖化以减小分散颗粒直径和沉淀率,在控制一定温度和时间的条件下,采用正交设计和因素分析来确定最适酶解条件,从而提高山药... [目的]研究高温α-淀粉酶和糖化酶对怀山药的分解效果。[方法]利用高温α-淀粉酶和糖化酶对怀山药分步进行水解糖化以减小分散颗粒直径和沉淀率,在控制一定温度和时间的条件下,采用正交设计和因素分析来确定最适酶解条件,从而提高山药汁的可溶性固形物百分含量,降低其沉淀率和色泽。[结果]试验表明,双酶法分解怀山药的最适酶解条件为:高温α-淀粉酶添加量0.4%(20 000U),山药浓度10%,酶解温度85℃,时间2 h条件下酶解效果最佳;糖化酶添加量0.4%(10 000 U),糖化温度55℃,时间3 h,pH 5.0。[结论]研究可为怀山药的深度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怀山药 高温Α-淀粉酶 糖化酶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沉淀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含量阳离子清水剂处理含油污泥水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德喜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35-139,共5页
以二甲胺与环氧氯丙烷为原料,乙二胺为交联剂,合成了高含量的低分子质量阳离子清水剂,进行了中试放大和结构表征,并进行了矿场应用试验。结果表明:小试产物与中试产物经红外光谱和1HNMR的表征结果一致。使用小试产物与中试产物对含油污... 以二甲胺与环氧氯丙烷为原料,乙二胺为交联剂,合成了高含量的低分子质量阳离子清水剂,进行了中试放大和结构表征,并进行了矿场应用试验。结果表明:小试产物与中试产物经红外光谱和1HNMR的表征结果一致。使用小试产物与中试产物对含油污泥水进行处理,效果优于聚铝清水剂,与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的处理效果一致。合成产物作用时的絮体沉降速率介于聚铝清水剂和阳离子聚丙烯酰胺清水剂之间,絮体紧密度适中。在矿场应用中解决了以往由于絮体紧密度过高而导致的流程中断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量 环氧氯丙烷 阳离子清水剂 絮体沉降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能量熵编码和分类模型的牵引电机故障诊断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坤鹏 李昊 +2 位作者 安春兰 杨辉 张志超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64-73,共10页
针对牵引电机故障特征不明显、识别定位困难等问题,提出一种融合能量熵编码与分类模型的故障特征量化诊断方法。结合故障机理特性,对故障严重程度进行建模,用微弱电流信号重构对故障敏感的电磁转矩信号,建立基于经验模态分解能量熵和故... 针对牵引电机故障特征不明显、识别定位困难等问题,提出一种融合能量熵编码与分类模型的故障特征量化诊断方法。结合故障机理特性,对故障严重程度进行建模,用微弱电流信号重构对故障敏感的电磁转矩信号,建立基于经验模态分解能量熵和故障属性知识编码的故障特征矩阵;为消除牵引电机故障样本少、非线性模式识别对精确诊断的影响,提出一种改进的灰狼优化算法(IGWO)对支持向量机分类SVM模型参数进行辨识,通过对多类故障准确识别率寻优实现对牵引电机状态预测。在高速列车牵引系统半实物仿真平台进行优化模型对比试验,通过对故障诊断指标分析可知,能量熵编码与IGWO-SVM融合方案可以很好地识别牵引电机故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牵引电机 电磁转矩能量熵编码 改进的灰狼优化算法 分类优化模型 多类故障准确识别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血清ST2在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表达及作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文健 周泽云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5年第10期80-83,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人基质裂解素(ST2)在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35例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中老年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分析血清ST2水平... 目的探讨血清人基质裂解素(ST2)在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35例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中老年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分析血清ST2水平在COPD发生发展中的预测作用。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ST2、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红细胞沉降率(ESR)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白细胞计数(WBC)、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氧分压(PO2)、二氧化碳分压(PCO2)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ST2、hs-CRP水平与ESR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ST2水平与hs-CRP水平(r=0.52,P<0.05)、ESR(r=0.73,P<0.05)呈正相关。ST2、hs-CRP及ESR是COPD活动度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血清ST2可作为一种有效评估COPD病情发生发展的重要预测因子,结合hs-CRP及ESR水平的检测更有利于评估COPD患者病情,准确拟定和调整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人基质裂解素 超敏C反应蛋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红细胞沉降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