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建立及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杜利莉 章丹宁 +1 位作者 薛梅 卞勇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8,共8页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是揭示中医基础理论、促进中医药临床发展的重要载体,更是促进中医药现代化与国际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目前,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建立方法多样,评价标准不一。基于五脏的主要生理功能,以临床常见的心气虚证、肝郁证、脾...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是揭示中医基础理论、促进中医药临床发展的重要载体,更是促进中医药现代化与国际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目前,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建立方法多样,评价标准不一。基于五脏的主要生理功能,以临床常见的心气虚证、肝郁证、脾气虚证、肺气虚证、肾阳虚证为代表,总结分析近年来最常用的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构建及评价方法,为建立更为科学客观的中医证候动物模型构建方法及评价体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证候 动物模型 构建 评价 心气虚证 肝郁证 脾气虚证 肺气虚证 肾阳虚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淫羊藿-五味子药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机制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宋昌梅 杲春阳 +2 位作者 付燕来 张晋 陈宝贵 《世界中医药》 CAS 2021年第14期2067-2072,共6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淫羊藿-五味子药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靶点及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中医药综合数据库(TCMID)获取淫羊藿和五味子的化学成分和靶点,并构建成分-靶点网络,其中化学成分的...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淫羊藿-五味子药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靶点及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中医药综合数据库(TCMID)获取淫羊藿和五味子的化学成分和靶点,并构建成分-靶点网络,其中化学成分的筛选条件为口服生物利用度(OB)≥30%和类药性(DL)≥0.18。通过GenCards和OMIM数据库筛选出淫羊藿-五味子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潜在作用靶点。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疾病-成分-靶点之间网络图,进一步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结果:共筛选出药效成分31个,药物与疾病作用交集靶点69个,涉及109条通路,显示“淫羊藿-五味子”可能通过作用于IL6、AKT1、CXCL8等关键靶点,主要参与转录正调控DNA模板、免疫应答、细胞对肿瘤坏死因子的反应等生物学过程,从而调节AGE-RAGE、NAFLD等通路,达到治疗作用。结论:通过中药网络药理学,初步探讨出“淫羊藿-五味子”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机制,为下一步实验验证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五味子 温阳化气 非酒精性脂肪肝 经验药对 作用机制 靶点 通路 网络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肝解郁益气温阳法治疗老年慢性心衰临床疗效及血清ET-1、AngⅡ、BNP、NO、FMD水平变化分析 被引量:17
3
作者 张光 贾倩 +2 位作者 聂冀湘 刘文丽 王永利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0年第8期78-81,共4页
目的探讨中医疏肝解郁益气温阳法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1月—2018年8月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西医组和西医组各30例,两组均予以相同的基础治疗措施,中西医组同时给予中医... 目的探讨中医疏肝解郁益气温阳法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1月—2018年8月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西医组和西医组各30例,两组均予以相同的基础治疗措施,中西医组同时给予中医疏肝解郁益气温阳法辅助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血清内皮素-1(ET-1)、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一氧化氮(NO)、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血管舒张(FMD)功能、B型脑钠肽(BNP)、6 min步行距离、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前,中西医组和西医组患者的LVEF%、LVEDV、LVES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西医组的LVEF%高于西医组(P<0.05),LVEDV、LVESV低于西医组(P<0.05);治疗前,血清ET-1、AngⅡ、BNP、NO、FMD水平组间对比,中西医组和西医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西医组的血清ET-1、AngⅡ、BNP水平低于西医组(P<0.05),中西医组患者的NO、FMD水平高于西医组(P<0.05);治疗前,中西医组和西医组患者的6 min步行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西医组的6 min步行距离大于西医组(P<0.05);治疗后,中西医组的临床疗效优于西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疏肝解郁益气温阳法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调节血管活性物质的水平,提高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疏肝解郁益气温阳法 老年 慢性心力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肝藏魂”论肝主疏泄 被引量:4
4
作者 程茗 彭伟军 +3 位作者 杜春雨 宋楠 高明周 张震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2140-2142,2147,共4页
“肝藏魂”是中医藏象理论中的重要内容,魂随神往来,为阳神。无论“罢极之本”或“肝主疏泄”,均体现肝“用阳”的生理特性,肝“用阳”实为肝藏魂(阳神)的外在表现。疏泄为肝最重要的生理功能,肝魂调控肝之疏泄发挥功能作用,魂安则疏泄... “肝藏魂”是中医藏象理论中的重要内容,魂随神往来,为阳神。无论“罢极之本”或“肝主疏泄”,均体现肝“用阳”的生理特性,肝“用阳”实为肝藏魂(阳神)的外在表现。疏泄为肝最重要的生理功能,肝魂调控肝之疏泄发挥功能作用,魂安则疏泄正常;若魂不安则疏泄失常,继而诱发肝气逆、肝气郁两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主疏泄 肝失疏泄 五神 肝藏魂 肝气郁证 肝气逆证 阳神 证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标本中气理论探讨“肝生于左,肺藏于右”的内涵 被引量:8
5
作者 崔亚东 刘晓燕 +5 位作者 梁羽茜 张玉鑫 张文静 裴枫 邰雪莉 黄雪杰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29-532,共4页
“肝生于左,肺藏于右”是中医中重要的理论问题,自提出以来就有很多解释,而这些解释也有不尽相同的地方,本文从五运六气中的标本中气理论出发,对“肝生于左,肺藏于右”的理论进行分析,提出了“肝生于左,肺藏于右”是指“肝主阳、肺主阴... “肝生于左,肺藏于右”是中医中重要的理论问题,自提出以来就有很多解释,而这些解释也有不尽相同的地方,本文从五运六气中的标本中气理论出发,对“肝生于左,肺藏于右”的理论进行分析,提出了“肝生于左,肺藏于右”是指“肝主阳、肺主阴的功能”的观点,且其理论内涵对临床实践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生于左 肺藏于右 五运六气 标本中气 肝主阳 肺主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阳化气、阴成形”理论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科学内涵
6
作者 阮博文 周晓玲 +5 位作者 覃凤传 磨奕玲 刘琳 孙东琪 孙素红 陈轩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3499-3507,共9页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是以肝细胞内脂质过度沉积及脂肪变性为主要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已成为全球最常见的慢性肝病。目前NAFLD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研究发现线粒体功能障碍在NAFLD的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张介宾认为阳动而散,故化...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是以肝细胞内脂质过度沉积及脂肪变性为主要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已成为全球最常见的慢性肝病。目前NAFLD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研究发现线粒体功能障碍在NAFLD的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张介宾认为阳动而散,故化气,阴静而凝,故成形,基于此可以认为“阳化气不及、阴成形太过”是NAFLD的主要病机。因此,本文基于线粒体功能障碍,从理论依据、发病机制、病理生理联系以及现代研究等方面阐述“阳化气、阴成形”理论在NAFLD发病的科学内涵。深入微观层面探讨运用“阳化气、阴成形”理论指导NAFLD的治疗,以恢复线粒体功能(阳气或气),消除肝脏内生产物(阴邪),为本病的理论研究及临床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线粒体功能障碍 阳化气、阴成形 阳化气不及、阴成形太过 阳气 阴邪 扶阳抑阴 科学内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脏腑精气阴阳的概念及其逻辑关系 被引量:14
7
作者 孙广仁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8年第10期2099-2101,共3页
讨论各脏腑之精、气、阴、阳的概念及其逻辑关系。指出各脏腑之精是一身之精分藏于各脏腑的部分,是支撑各脏腑机能活动的液态精华物质;各脏腑之气是一身之气分布于各脏腑的部分,是各脏腑之精化生的运行不息的极细微物质和能量,具有推动... 讨论各脏腑之精、气、阴、阳的概念及其逻辑关系。指出各脏腑之精是一身之精分藏于各脏腑的部分,是支撑各脏腑机能活动的液态精华物质;各脏腑之气是一身之气分布于各脏腑的部分,是各脏腑之精化生的运行不息的极细微物质和能量,具有推动和调控各脏腑生理机能的作用;各脏腑之阴是一身之阴气分布于各脏腑的部分,也是各脏腑之气中具有凉润、宁静、抑制等特性的部分;各脏腑之阳是一身之阳气分布于各脏腑的部分,也是各脏腑之气中具有温煦、推动、兴奋等特性的部分。脏腑之精、气、阴、阳的逻辑关系是脏腑之精化为脏腑之气,脏腑之气分为脏腑之阴气与脏腑之阳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脏腑 心精 心血 心气 心阴 心阳 肺精 肺津 肺气 肺阴 肺阳 牌精 脾气 脾阴 脾阳 肝精 肝血 肝气 肝阴 肝阳 肾精 肾气 肾阴 肾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分为三”假说的肝阳虚证探讨 被引量:3
8
作者 张洁 张六通 张金玺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78-279,共2页
文章以"气分为三"假说为理论依据,对肝阳虚证的临床表现和遣方用药进行了系统探讨。提出肝阳虚证的临床表现为:畏寒肢冷,面色白光白,胸胁、少腹、阴部、巅顶等处冷痛绵绵,得温则减;或兼见胁下肿块,或兼见时常太息,善恐易惊,... 文章以"气分为三"假说为理论依据,对肝阳虚证的临床表现和遣方用药进行了系统探讨。提出肝阳虚证的临床表现为:畏寒肢冷,面色白光白,胸胁、少腹、阴部、巅顶等处冷痛绵绵,得温则减;或兼见胁下肿块,或兼见时常太息,善恐易惊,情志抑郁;妇女可见乳房凉痛隐隐,月经不调,经期腹部冷痛绵绵;舌淡胖嫩或有齿痕,苔白滑,脉沉迟无力。主张以桂枝加桂汤加续断、淫羊藿、巴戟天化裁治疗肝阳虚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分为三 肝阳虚 证候 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体阴用阳”理论内涵及其临床应用 被引量:12
9
作者 王海军 王杰琼 +3 位作者 孙鹏 魏盛 乔明琦 张惠云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5年第4期885-890,共6页
本文通过对肝"体阴用阳"理论内涵进行剖析,分别阐释了肝的"体阴"与"用阳"生理病理机制,描述了其相应证候机制与症状特点,分析了调肝经典方药的组方规律,通过临床验案证实肝"体阴用阳"的临床指... 本文通过对肝"体阴用阳"理论内涵进行剖析,分别阐释了肝的"体阴"与"用阳"生理病理机制,描述了其相应证候机制与症状特点,分析了调肝经典方药的组方规律,通过临床验案证实肝"体阴用阳"的临床指导意义。认为肝的升发之性,是升发人体之气以适应天地之气升发的必要保障,是维持人体气机升降平衡的关键。肝气升发失常主要体现为升发太过与升发不及两大类型,具体分析了肝气升发失常病机特点与临床表现;提出肝藏血实为肝之收敛与涵养特性新观点,阐释了肝藏血主疏泄之间的收敛贮藏与升发条达的关系,认为肝藏血涵养收敛肝气使其不过亢,肝藏血可养魂安神,肝藏血为经血生成之源等观点。本文最终提出"平肝降逆必兼养阴柔肝,疏肝解郁亦应养肝养血,清肝泻火不忘凉血养阴"的临床调肝组方观点,具有一定临床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阴用阳 肝气主升 肝藏血 肝主疏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法”在原发性肝癌诊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0
作者 刘晓琳 翟笑枫 《世界中医药》 CAS 2018年第1期41-44,共4页
"和法"根植于我国的传统文化"和",是临床常见的治法之一,主要包括和解法与调和法。原发性肝癌是发病率及致死率较高的恶性肿瘤,根据肝脏的生理特点,将其病理特点概括为肝脾失和、气血失调、阴阳失衡。结合相关代表... "和法"根植于我国的传统文化"和",是临床常见的治法之一,主要包括和解法与调和法。原发性肝癌是发病率及致死率较高的恶性肿瘤,根据肝脏的生理特点,将其病理特点概括为肝脾失和、气血失调、阴阳失衡。结合相关代表方剂及现代研究,从调和肝脾、调和气血、调和阴阳等方面探讨"和法"在原发性肝癌中的应用,以期进一步推广"和法"在临床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法 调和肝脾 调和气血 调和阴阳 原发性肝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孙桂芝治疗食管癌经验总结 被引量:1
11
作者 郭秀伟 王辉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3年第7期47-50,共4页
孙桂芝教授认为食管癌的病机主要是本虚标实,本虚以脾气亏虚、肝脾不和、脾肾阳虚、肺阴亏虚为主,标实以痰热阻遏,气血运行不畅,阻滞食管气机,日久而为瘀,痰浊瘀热日久化毒,结于食管,形成噎膈。孙教授常以理气化痰活血,调和肝脾,益气健... 孙桂芝教授认为食管癌的病机主要是本虚标实,本虚以脾气亏虚、肝脾不和、脾肾阳虚、肺阴亏虚为主,标实以痰热阻遏,气血运行不畅,阻滞食管气机,日久而为瘀,痰浊瘀热日久化毒,结于食管,形成噎膈。孙教授常以理气化痰活血,调和肝脾,益气健脾,温补脾肾,养阴清肺,软坚解毒抗癌等为治疗原则,配方选药,每获良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桂芝 食管癌 经验 脾气亏虚 肝脾不和 脾肾阳虚 肺阴亏虚 痰浊瘀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虚致眩晕之病机探析 被引量:11
12
作者 曲艳津 李怀阔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3年第11期2250-2252,共3页
肝为风木之脏,眩晕的发生与肝脏生理功能的常否密不可分。临床上多以实证治之,鲜有论及肝虚眩晕者。从肝论治眩晕不能仅仅遵循于平肝、清肝、疏肝等法,更要对肝虚型眩晕有足够的重视,其基本证型包括:肝气虚、肝血虚、肝阴虚、肝阳虚。... 肝为风木之脏,眩晕的发生与肝脏生理功能的常否密不可分。临床上多以实证治之,鲜有论及肝虚眩晕者。从肝论治眩晕不能仅仅遵循于平肝、清肝、疏肝等法,更要对肝虚型眩晕有足够的重视,其基本证型包括:肝气虚、肝血虚、肝阴虚、肝阳虚。眩晕与肝虚的关系密切,必须从以上四个方面进行仔细地辨证和研究,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中医药治疗眩晕的临床疗效,还可以丰富肝病的诊断和辨治内容,并使其更好地指导临床,以便更为快速地解除患者的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肝虚 肝气虚 肝血虚 肝阴虚 肝阳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05例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的中医证型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脱璐尧 辛红 +3 位作者 吕琨 朱跃坤 张致睿 徐巍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16期2349-2353,共5页
目的:研究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中医证型的分布特点,分析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中医证型分类的意义,为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手术后中医药干预的客观合理性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9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结直肠外科行... 目的:研究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中医证型的分布特点,分析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中医证型分类的意义,为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手术后中医药干预的客观合理性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9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结直肠外科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405例作为研究对象,总结围手术期结肠癌患者中医证型的分布特征,并分析证型与临床分期、肿瘤部位、病理类型、分化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围手术期结肠癌患者临床分期与不同中医证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Ⅰ期、Ⅱ期以实证和虚实夹杂为主,湿热蕴结最多,脾虚湿盛次之;而Ⅲ期、Ⅳ期以虚证为主,依次为气血亏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术后Ⅰ期和Ⅱ期以脾虚湿盛最多,其次为湿热蕴结;Ⅲ期和Ⅳ期以虚证为主,以气血双亏分布最多,其次为肝肾阴虚、脾肾阳虚。不同中医证型与肿瘤部位、病理类型、分化程度无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肠癌围手术期证候演变具有术前到术后由实证到逐渐变为虚证,由术前的湿、热等标实之证变为术后的脾肾阳虚、气血两虚证。手术前中医证型的分布与临床分期密切相关,术后中医证型变化与机体应激状态关联性更为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围手术期 中医证型 分布特点 湿热蕴结 脾虚湿盛 气血双亏 肝肾阴虚 脾肾阳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双心医学”论“益气温阳、调肝安神”治疗心力衰竭 被引量:6
14
作者 修一萍 薛一涛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1年第8期55-57,共3页
我国心血管疾病(CVD)发生率持续上升,防治工作形势严峻,心力衰竭(HF)作为常见于CVD终末期的一种综合征,其患者饱受疾病对身体、心理的双重打击,心脏结构功能病变和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并见,"双心"异常成为HF的重要病症表现... 我国心血管疾病(CVD)发生率持续上升,防治工作形势严峻,心力衰竭(HF)作为常见于CVD终末期的一种综合征,其患者饱受疾病对身体、心理的双重打击,心脏结构功能病变和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并见,"双心"异常成为HF的重要病症表现。该文基于"双心医学"模式,立足中医理论体系和辨证论治思想,分析心、肝体用失司与HF患者"双心"症状的联系,提出"益气温阳,调肝安神"的治疗原则,为HF的治疗研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双心医学 理论依据 益气温阳 调肝安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