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3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循环流化床多元固废粉煤灰基水泥胶砂固碳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燕伟 李驰 +1 位作者 邢渊浩 高瑜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99-105,共7页
为提高循环流化床(CFB)固体废弃物—“非常规”粉煤灰(CFB-FA)、炉渣(CFB-S)、脱硫石膏(CFB-FGD)利用率,减少水泥建材中的水泥用量,以CFB-FA、CFB-S、CFB-FGD复合并替代40%水泥制备循环流化床多元固废粉煤灰基水泥胶砂,基于碳化养护技... 为提高循环流化床(CFB)固体废弃物—“非常规”粉煤灰(CFB-FA)、炉渣(CFB-S)、脱硫石膏(CFB-FGD)利用率,减少水泥建材中的水泥用量,以CFB-FA、CFB-S、CFB-FGD复合并替代40%水泥制备循环流化床多元固废粉煤灰基水泥胶砂,基于碳化养护技术提升其力学性能,并分析固碳效果。结果表明:(1)三种材料以m(CFB-FA)∶m(CFB-S)∶m(CFB-FGD)=3∶2∶1复合并替代40%水泥制备的胶砂试件碳化养护7 d时的抗压强度为43.8 MPa,满足普通水泥胶砂标准养护28 d时的抗压强度要求;(2)对比循环流化床多元固废粉煤灰基水泥胶砂碳化前后物相组成及微观形貌发现,碳化28 d后试件表层和内部有大量CaCO_(3)生成;(3)计算分析得出其自然养护28 d后CO_(2)吸收量为21.8%,较普通水泥胶砂28 d自然碳化吸收量高约10%。该种循环流化床多元固废粉煤灰基水泥胶砂经碳化养护后不仅具备较高力学性能,而且自身固碳能力突出,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并发挥一定的“碳中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废利用 循环流化床(CFB) 粉煤灰基水泥胶砂 力学性能 固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水体系内气体驱动液固逆流化床的颗粒流动特性
2
作者 马可颖 邵媛媛 祝京旭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01-609,共9页
气体驱动液固逆流化床是一种新型的逆流化床生物反应器,具有能耗低、颗粒磨损少、传质效率高等优点,在生物污水处理中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为开发其在高盐废水中的应用,明确盐水浓度对颗粒流动特性的影响规律,自行设计并搭建了一套中试... 气体驱动液固逆流化床是一种新型的逆流化床生物反应器,具有能耗低、颗粒磨损少、传质效率高等优点,在生物污水处理中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为开发其在高盐废水中的应用,明确盐水浓度对颗粒流动特性的影响规律,自行设计并搭建了一套中试规模的气体驱动液固逆流化床实验装置,通过实验观察与压降测试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颗粒的流动特性,包括床层的流型、流型转折速度、床层膨胀高度和固含率等.结果表明:随着气体表观速度的增加,颗粒床层经历了固定床区、过渡流化区、完全流化区和循环流化区4种流型,流型之间通过初始流化气速、最小完全流化气速、最小循环流化气速进行划分;相比于PE2.0颗粒,直径较大的PE4.0颗粒更难以流化;PE2.0和PE4.0颗粒的初始流化气速和最小完全流化气速皆随盐水浓度和颗粒装载量的增加而增加;PE2.0和PE4.0颗粒的最小循环气速同样随盐水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随颗粒装载量的增加,PE2.0颗粒的最小循环流化气速呈增加的趋势,而PE4.0颗粒的最小循环流化气速呈先下降后轻微上升的趋势.研究还发现,随着盐水浓度的增加,液固间密度差逐渐加大,颗粒流化越发困难,床层的膨胀高度随之下降,床层的平均固含率随之增加.以上所得的结果可为此类反应器的开发及工业应用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流化床 流型 最小完全流化气速 最小循环流化气速 床层膨胀高度 固含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结烟气循环流化床脱硫塔文丘里段结构设计优化
3
作者 郁连 陈静 周冠文 《材料与冶金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4-102,共9页
以某钢铁厂烧结烟气循环流化床脱硫塔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工业尺度的数理模型,探究了多种文丘里段结构方案对脱硫塔内气固分布和塔壁磨损的影响,并比较了各方案在不同烟气量负荷下均布流场的效果.结果表明:提出的3种优化结构方案均能改善... 以某钢铁厂烧结烟气循环流化床脱硫塔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工业尺度的数理模型,探究了多种文丘里段结构方案对脱硫塔内气固分布和塔壁磨损的影响,并比较了各方案在不同烟气量负荷下均布流场的效果.结果表明:提出的3种优化结构方案均能改善塔内气流分布;文丘里段整体旋转30°并调整喉管管径的方案在均布气流方面表现最佳,而文丘里段整体旋转30°并在脱硫剂入口段增设导流板的方案在均布颗粒方面表现最佳,且塔壁磨损程度相对较轻;在烟气量负荷波动时,3种结构优化方案均能提高气固分布的均匀性和稳定性.本研究结果可为循环流化床脱硫塔工程改造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 烟气脱硫 气固流动 结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铝对高掺量流化床粉煤灰基泡沫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董必钦 张枭 +2 位作者 刘源涛 何晓伟 王琰帅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174-181,共8页
随着新型循环流化床燃煤技术的发展,循环流化床粉煤灰(CFBFA)的排放量日益增加。结合我国北方地区冬季严寒时保温隔热材料需求量大的现状,采用高掺量CFBFA制备具有保温隔热性能的泡沫混凝土。针对泡沫混凝土存在的凝结时间长以及早期强... 随着新型循环流化床燃煤技术的发展,循环流化床粉煤灰(CFBFA)的排放量日益增加。结合我国北方地区冬季严寒时保温隔热材料需求量大的现状,采用高掺量CFBFA制备具有保温隔热性能的泡沫混凝土。针对泡沫混凝土存在的凝结时间长以及早期强度低等问题,本工作掺入硫酸铝进行改性,研究并分析了硫酸铝掺量对泡沫混凝土密度、强度和导热系数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XRD)、热重分析(TG)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研究了硫酸铝作用下CFBFA基泡沫混凝土的水化产物和微观形貌。此外,还利用3D轮廓仪分析了泡沫混凝土的孔隙结构。结果表明,硫酸铝促进了本体系早期AFt的生成,与基准组(硫酸铝掺量为0%(质量分数,下同))相比,15%硫酸铝掺量的CFBFA基泡沫混凝土的初凝时间缩短了470 min,10%硫酸铝掺量的泡沫混凝土3 d强度可达到10.43 MPa,导热系数为0.31 W·m^(-1)·K^(-1)。这种泡沫混凝土具有较快批量化生产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混凝土 流化床粉煤灰(CFBFA) 隔热 无碱液体速凝剂 孔隙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流化床气固流态化实验平台的设计及应用
5
作者 贺娇 刘梦溪 +3 位作者 魏耀东 王江云 陈晓玲 赵敏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41,共4页
为开展卓越工程科技人才培养,基于气固流态化专业实验分析,研制了一套循环流化床气固流态化实验平台。该平台包括多功能循环流化床实验装置和配套测量系统。实验装置主体由有机玻璃制成,分为颗粒内循环回路和颗粒外循环回路。通过改变... 为开展卓越工程科技人才培养,基于气固流态化专业实验分析,研制了一套循环流化床气固流态化实验平台。该平台包括多功能循环流化床实验装置和配套测量系统。实验装置主体由有机玻璃制成,分为颗粒内循环回路和颗粒外循环回路。通过改变颗粒回路中的操作条件可观测流型转变和流化速度对床层压降的影响并进行颗粒循环回路压力测试、颗粒质量浓度分析等实验,同时测量系统可对实验过程中压力及颗粒浓度数据进行实时采集。本实验平台实验数据可为循环流化床故障诊断和工业生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 气固流态化 实验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脉冲气-液-固循环流化床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电特性
6
作者 朱楼 宋杨凡 +5 位作者 王猛 施睿鹏 厉彦民 陈鸿伟 刘卓 魏翔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991-3001,共11页
为进一步提升微生物燃料电池(MFC)的电化学性能,设计并搭建了一个中心脉冲气-液-固循环流化床微生物燃料电池(CPCFB-MFC),通过设计多组实验工况研究了脉冲液流频率和幅值、颗粒循环速率及气体流量对CPCFB-MFC产电及污水处理特性的影响... 为进一步提升微生物燃料电池(MFC)的电化学性能,设计并搭建了一个中心脉冲气-液-固循环流化床微生物燃料电池(CPCFB-MFC),通过设计多组实验工况研究了脉冲液流频率和幅值、颗粒循环速率及气体流量对CPCFB-MFC产电及污水处理特性的影响。在中心液流脉冲频率为0.25 Hz、脉冲幅值为0.08 m/s、颗粒循环速率为3.3 kg/(m^(2)·s)、气体流量为2 L/min条件下,CPCFB-MFC的输出电压达到最高(为649.2 mV),此时污水处理时间最短(为77 h)。通过对比不同工况的污水处理效率和综合能耗,证明了在反应器内采用脉冲液流和气-液-固循环运行方式能进一步提升MFC的综合性能。这项工作对推动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的产业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燃料电池 循环流化床 脉冲液流 产电 污水处理 活性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固循环流化床换热器中固体颗粒分布 被引量:24
7
作者 姜峰 贾丽云 +1 位作者 刘明言 李修伦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7-22,共6页
利用CCD图像测量与数据处理系统对多管液固循环流化床换热器中的两相流动特性进行了研究。探讨了下管箱中的分布板结构对固体粒子的体积分数分布、固体粒子的速度分布,以及液固两相流压降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循环流化床换热器进口... 利用CCD图像测量与数据处理系统对多管液固循环流化床换热器中的两相流动特性进行了研究。探讨了下管箱中的分布板结构对固体粒子的体积分数分布、固体粒子的速度分布,以及液固两相流压降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循环流化床换热器进口段安装适当结构的多孔板分布器,即多孔板的面积小于床层截面积,且床中心处的遮挡面积大于边缘处的遮挡面积,可以有效地提高固相速度的均匀程度,在较高流速下,能较好地改善固体颗粒在管束中的不均匀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固循环流化床 换热器 固体颗粒分布 粒子分布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循环流化床颗粒循环流率试验与BP神经网络预测 被引量:22
8
作者 陈鸿伟 刘焕志 +3 位作者 李晓伟 高建强 危日光 史洋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2期25-29,共5页
双循环流化床生物质气化装置稳定运行的关键是合理控制颗粒循环流率。在双循环流化床冷态试验台上就鼓泡床风速、提升管风速、静床高和物料平均粒径几方面因素对颗粒循环流率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并建立了加入动量的BP神经网络... 双循环流化床生物质气化装置稳定运行的关键是合理控制颗粒循环流率。在双循环流化床冷态试验台上就鼓泡床风速、提升管风速、静床高和物料平均粒径几方面因素对颗粒循环流率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并建立了加入动量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对双循环流化床颗粒循环流率进行了有效模拟并得到了预测结果。定义了平均偏离度来评价模型预测值相对于试验值的平均偏离情况,通过对比分析试验数据与神经网络模型预测值,表明测试样本神经网络模型预测值相对于试验值偏差不超过0.8 kg·m-2·s-1,相对误差在±8%以内,平均偏离度仅为3.56%。结果表明建立的神经网络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循环流化床 提升管 鼓泡床 颗粒循环流率 BP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回路循环流化床颗粒浓度及循环流率实验研究 被引量:28
9
作者 周星龙 程乐鸣 +3 位作者 张俊春 王勤辉 骆仲泱 岑可法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14,共6页
在六回路循环流化床冷态实验台上,采用差压法和积料法分别测定床内的颗粒浓度分布和物料循环流率,实验研究运行参数对颗粒浓度分布和循环流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六回路CFB颗粒浓度分布与单回路CFB相似,沿炉膛高度呈下浓上稀的分布,... 在六回路循环流化床冷态实验台上,采用差压法和积料法分别测定床内的颗粒浓度分布和物料循环流率,实验研究运行参数对颗粒浓度分布和循环流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六回路CFB颗粒浓度分布与单回路CFB相似,沿炉膛高度呈下浓上稀的分布,炉膛出口区的颗粒浓度和速度决定了物料循环流率。当空截面气速增加时,炉膛出口区的颗粒浓度和速度均增大,六回路的循环流率大幅度增加。当二次风率小于30%时,对颗粒浓度和循环流率影响不大。颗粒浓度和循环流率随静止床高增加而增加。颗粒粒径增大时,密相区颗粒浓度增加,稀相区颗粒浓度减小,循环流率减小。基于炉膛出口区颗粒浓度和颗粒速度计算的循环流率理论值与实验数据比较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 六回路 颗粒浓度分布 循环流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流化床物料循环系统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方梦祥 施正展 +3 位作者 王树荣 余春江 骆仲泱 岑可法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4-57,61,共5页
设计了一种利用生物质气化生产民用煤气的双流化床物料循环系统 ,在小型试验台上就运行参数和结构尺寸对物料循环的影响进行了试验 ,提出了合理的运行参数。在试验基础上 ,建立了颗粒通过水平孔口的物料循环模型 。
关键词 双流化床 物料循环系统 试验 生物质气化 民用煤气 结构尺寸 运行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床气固提升管中颗粒浓度的轴向分布 被引量:25
11
作者 黄卫星 易彬 +1 位作者 杨颖 潘永亮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2000年第6期38-41,共4页
以 16m高循环床提升管中气固两相流压力梯度的大量实验数据为基础 ,从能量耗散的观点分析研究了平均颗粒浓度的轴向分布特征及其操作条件的影响 ,并与相同条件下 6m高提升管中颗粒浓度的轴向分布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 ,增加颗粒循环量Gs... 以 16m高循环床提升管中气固两相流压力梯度的大量实验数据为基础 ,从能量耗散的观点分析研究了平均颗粒浓度的轴向分布特征及其操作条件的影响 ,并与相同条件下 6m高提升管中颗粒浓度的轴向分布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 ,增加颗粒循环量Gs 或减小表观气速Ug 时 ,由于单位质量颗粒加速和输送的能量减少 ,提升管各高度位置的颗粒浓度εs增大 ,颗粒浓度的轴向分布亦更不均匀 ;提升管高度对平均颗粒浓度及其轴向分布具有显著影响 ,提升管高度增加 ,提升管各高度截面上的平均颗粒浓度减小 ,颗粒浓度的轴向分布也更加均匀 ,给定表观气速对应的颗粒饱和夹带量也将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 提升管 颗粒浓度 气固两相流 轴向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光颗粒示踪技术在循环流态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12
作者 魏飞 金涌 +2 位作者 俞芷青 甘俊 汪展文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230-235,共6页
1 引言 固体颗粒的停留时间分布(Residence Time Distribution简称RTD)在循环流态化研究中十分重要,它对于了解其两相流动特性、反应器的模拟计算和工程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对于流态化干燥过程及传热行为的研究也很重要。流化床中RTD的研... 1 引言 固体颗粒的停留时间分布(Residence Time Distribution简称RTD)在循环流态化研究中十分重要,它对于了解其两相流动特性、反应器的模拟计算和工程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对于流态化干燥过程及传热行为的研究也很重要。流化床中RTD的研究已有大量文献报道,发展了诸如染色颗粒、盐颗粒、磁性颗粒、放射性颗粒及热(冷)颗粒等众多的示踪方法,但是由于固体颗粒示踪本身存在着示踪剂的注入、在线检测、残留及示踪颗粒与床体物料一致性、示踪过程对床内流场的干扰等一系列技术上的困难,不但使实验操作繁琐,而且实验结果的可靠性、重复性均不理想,特别是在颗粒运动速度较快的循环流化床中,其颗粒示踪的难度更大。为了解决上述难题,本文参考了Jin Yong等和Yu Zhiqing及M.Kwauk在常规流化床中曾采用的磷光示踪方法,在循环流化床条件下进行了新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 磷光颗粒 示踪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固反应-再生循环流化系统连续合成十二烷基苯 被引量:18
13
作者 梁五更 王瑶 +2 位作者 俞芷青 金涌 汪展文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00-105,共6页
在新型液固循环反应-再生流化系统中研究了十二烷基苯的合成。探讨了反应转化率、表观反应速率常数、催化剂活性因子等随接触及操作时间的变化规律。分析了新工艺中的产物分布。预测了具有工业意义转化率的反应器结构尺寸和操作条件。
关键词 线性 烷基苯 循环流化床 十二烷基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煤循环流化床掺烧城市生活垃圾过程中酸性气体排放 被引量:28
14
作者 董长青 金保升 +3 位作者 仲兆平 兰计香 李锋 黄亚继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2-37,共6页
在一燃煤循环流化床实验装置上进行了掺烧城市生活垃圾实验 ,主要研究了掺烧过程中酸性气体 (NO、N2 O、HCl和SO2 )的排放。实验结果显示 :加入城市生活垃圾 (MSW )时 ,HCl排放量增加 ,NO和SO2 的排放量减少 ,N2 O随掺烧比R(MSW /Coal)... 在一燃煤循环流化床实验装置上进行了掺烧城市生活垃圾实验 ,主要研究了掺烧过程中酸性气体 (NO、N2 O、HCl和SO2 )的排放。实验结果显示 :加入城市生活垃圾 (MSW )时 ,HCl排放量增加 ,NO和SO2 的排放量减少 ,N2 O随掺烧比R(MSW /Coal)增大先降低 ,随R进一步增大 ,N2 O排放浓度略有增加 ;当垃圾与煤掺烧比 (R)不变时 ,温度增加 ,NO排放量增加 ,N2 O排放减少 ,SO2 和HCl排放浓度基本不变。采用前向神经网络模型预测NO排放随混合燃料的变化 ,当隐层单元数为 9时 ,模拟值与实验值符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生活垃圾过程 酸性气体排放 掺烧 燃煤循环流化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硫塔气固两相流场优化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45
15
作者 魏星 李伟力 +1 位作者 凡凤仙 袁竹林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2-18,共7页
循环流化床脱硫塔是一种用于锅炉尾部烟气的干法脱硫技术。由于实际脱硫塔尺寸庞大,给实验研究带来困难且成本很高,该文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多种方案进行比较,能够便利、深入地对塔内流场进行研究。并根据拟建的循环流化床脱硫塔实际... 循环流化床脱硫塔是一种用于锅炉尾部烟气的干法脱硫技术。由于实际脱硫塔尺寸庞大,给实验研究带来困难且成本很高,该文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多种方案进行比较,能够便利、深入地对塔内流场进行研究。并根据拟建的循环流化床脱硫塔实际结构和运行参数,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对塔内气固两相流场进行了模拟,发现和揭示了塔内流场所存在的不均匀性。为将塔内流场调节均匀,在所建立的数值模拟平台上对大量设想的调节方案进行了尝试、比较和筛选。最终结果表明,通过改变文丘里管直径、加装直导流板或弯曲导流板均可以将流场调节均匀,达到理想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 脱硫 气固两相流动 数值模拟 流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流化床提升管中团聚物颗粒浓度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漆小波 曾涛 +2 位作者 黄卫星 祝京旭 石炎福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6-50,共5页
基于FCC和河沙颗粒的局部瞬时颗粒浓度时间序列,研究了循环床上行气固两相流中团聚物的颗粒浓度及其与时均颗粒浓度之间的关系。实验分析揭示出团聚物内部颗粒浓度与当地时均颗粒浓度不仅具有明显的相关性,而且两种浓度在径向上亦具... 基于FCC和河沙颗粒的局部瞬时颗粒浓度时间序列,研究了循环床上行气固两相流中团聚物的颗粒浓度及其与时均颗粒浓度之间的关系。实验分析揭示出团聚物内部颗粒浓度与当地时均颗粒浓度不仅具有明显的相关性,而且两种浓度在径向上亦具有相同的自相似分布特征,并由此给出了团聚物内部颗粒浓度与当地时均颗粒浓度相互关系的经验关联式,研究结果对描述气固上行两相流的结构形态和建立流动模型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 提升管 颗粒团聚物 颗粒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固循环流化床中颗粒轴向速度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张欢 王铁峰 +1 位作者 王金福 金涌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08-414,共7页
利用超声多普勒测速仪实验测量了液固循环流化床中不同径向位置处颗粒瞬态轴向速度,研究了其概率密度分布特征。采用瞬态速度的标准偏差衡量瞬态速度的波动程度,考察了不同操作形式下的颗粒时均轴向速度的径向分布以及表观液速和颗粒循... 利用超声多普勒测速仪实验测量了液固循环流化床中不同径向位置处颗粒瞬态轴向速度,研究了其概率密度分布特征。采用瞬态速度的标准偏差衡量瞬态速度的波动程度,考察了不同操作形式下的颗粒时均轴向速度的径向分布以及表观液速和颗粒循环速率等操作条件对速度波动程度和速度均值径向分布的影响。利用相间作用力对两种分布的特点进行了机理分析,并对液固和气固循环流化床中颗粒的流动行为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向速度 实验研究 超声多普勒测速仪 液固循环流化床 颗粒速度 速度波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于循环流化床锅炉气固流动和燃烧的CPFD数值模拟 被引量:48
18
作者 张瑞卿 杨海瑞 吕俊复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75-83,6,共9页
利用计算颗粒流体力学(CPFD)商业软件BarracudaTM对工业循环流化床锅炉中的气固流动和燃烧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模拟得到了炉膛从启动到稳定运行的动态变化过程。在气固流动方面,结果体现了循环流化床锅炉中炉内颗粒的整体流动形态... 利用计算颗粒流体力学(CPFD)商业软件BarracudaTM对工业循环流化床锅炉中的气固流动和燃烧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模拟得到了炉膛从启动到稳定运行的动态变化过程。在气固流动方面,结果体现了循环流化床锅炉中炉内颗粒的整体流动形态和特性,并准确预测出磨损的发生位置;在燃烧方面,计算结果证明采用简化的煤燃烧机制是合理有效的,得到的炉膛温度分布和气体成分分布均与实际测试情况吻合。验证了利用CPFD手段预测循环流化床中气固流动和燃烧过程的潜力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锅炉 数值模拟 气固两相流 煤燃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进300MW循环流化床锅炉后燃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鲁佳易 卢啸风 +8 位作者 王虎 王泉海 何洪浩 甘露 赵鹏 唐秀能 雷秀坚 张文清 陈建斌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2-18,143,共7页
利用自制的取样装置对引进300 MW循环流化床(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CFB)锅炉外循环回路的烟气成分进行现场测试,研究了锅炉外循环回路中旋风分离器和外置式换热器的燃烧特性,结果表明:引进300 MW CFB锅炉的外循环回路存在显著的后... 利用自制的取样装置对引进300 MW循环流化床(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CFB)锅炉外循环回路的烟气成分进行现场测试,研究了锅炉外循环回路中旋风分离器和外置式换热器的燃烧特性,结果表明:引进300 MW CFB锅炉的外循环回路存在显著的后燃现象,且后燃主要集中在旋风分离器上。分离器出口烟气温升可达135℃,分离器耗氧量占整个锅炉燃烧过程耗氧量的12%左右。外置式换热器内存在燃烧现象,且不同功能的外置式换热器的燃烧特性有着较大差异,用于调节炉温的外置式换热器耗氧量可达用于调节再热汽温的外置式换热器耗氧量的2倍。研究结果可为新锅炉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 循环回路 分离器 外置式换热器后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流化床中的颗粒团形成、结构及其运动 被引量:12
20
作者 王勤辉 高琼 +3 位作者 石惠娴 吴学成 骆仲泱 岑可法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8-122,共5页
为了获得循环流化床床内颗粒团的行为特性,利用高速数字摄像与激光相结合的图像拍摄系统,以玻璃珠为床料,在一截面为200 mm×200 mm、高为4 m的冷态循环流化床实验台上获得了循环流化床内颗粒团形成、运动及破碎过程的动态连续图像... 为了获得循环流化床床内颗粒团的行为特性,利用高速数字摄像与激光相结合的图像拍摄系统,以玻璃珠为床料,在一截面为200 mm×200 mm、高为4 m的冷态循环流化床实验台上获得了循环流化床内颗粒团形成、运动及破碎过程的动态连续图像。通过对数字图像的分析,床内颗粒团可以依据结构形态分成抛物体状、U形颗粒团、松散型颗粒团、致密型颗粒团、贴壁带状颗粒团以及小颗粒团等几类,并获得了不同位置上这些颗粒团的一些特性参数如:形状、大小和存在时间等.在分析床内颗粒团的形成及破碎过程的同时发现颗粒团在过渡区和稀相区内具有不同的运动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 颗粒团 气固两相流 高速摄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