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IF调控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容受性基因表达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王红战 陈艳茹 +3 位作者 李琦 唐颖 李博 郑鹏 《黑龙江动物繁殖》 2024年第1期1-6,共6页
接受态的子宫内膜对于奶牛胚胎的成功植入至关重要。为探讨白血病抑制因子(LIF)对奶牛子宫内膜容受性的调控机制,试验将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分为对照组、LIF处理组、LIF+STAT3共处理组,研究了LIF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作用和STAT3信号通... 接受态的子宫内膜对于奶牛胚胎的成功植入至关重要。为探讨白血病抑制因子(LIF)对奶牛子宫内膜容受性的调控机制,试验将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分为对照组、LIF处理组、LIF+STAT3共处理组,研究了LIF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作用和STAT3信号通路对奶牛子宫内膜容受性的调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容受性相关基因HOXa10、VEGF和炎症相关基因TLR4、NF-κB的mRNA和蛋白表达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LIF处理组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的容受性相关基因HOXa10、VEGF的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炎症相关基因TLR4、NF-κB的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LIF+STAT3共处理组的HOXa10、VEGF的表达量与LIF处理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TLR4、NF-κB的表达量与LIF处理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LIF通过激活STAT3信号通路调控子宫内膜上皮细胞HOXa10、VEGF的表达,能够增强子宫内膜的容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 容受性 胚胎附植 STAT3抑制剂 白血病抑制因子(li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小鼠子宫内膜LIF基因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翁亚光 王应雄 +2 位作者 刘学庆 何俊琳 陈雪梅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73-74,共2页
本文对妊娠第4天(Ⅰ组)、第7天(Ⅱ组)、第10天(Ⅲ组)的小鼠(各20只)子宫内膜LIF基因表达进行了研究。Ⅰ组20只小鼠子宫内膜全部存在LIF基因的表达、Ⅱ组有5只小鼠表达、Ⅲ组仅有1只小鼠表达。文中对不同孕期LIF基因的表达程度与胚胎着... 本文对妊娠第4天(Ⅰ组)、第7天(Ⅱ组)、第10天(Ⅲ组)的小鼠(各20只)子宫内膜LIF基因表达进行了研究。Ⅰ组20只小鼠子宫内膜全部存在LIF基因的表达、Ⅱ组有5只小鼠表达、Ⅲ组仅有1只小鼠表达。文中对不同孕期LIF基因的表达程度与胚胎着床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抑制因子 基因表达 子宫内膜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子宫内膜LIF基因表达与雌、孕激素的关系 被引量:6
3
作者 翁亚光 王应雄 +3 位作者 刘学庆 何俊琳 陈雪梅 冯亚红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7-39,共3页
白血病抑制因子(LIF)是一种多功能活性的糖蛋白,LIF基因在大多数妊娠第4天的小鼠子宫内膜进行着强烈的表达,然而LIF基因表达调控的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本实验对168只妊娠第4~5天的小鼠LIF基因表达和血清中雌、孕激素水平分别进行了检测... 白血病抑制因子(LIF)是一种多功能活性的糖蛋白,LIF基因在大多数妊娠第4天的小鼠子宫内膜进行着强烈的表达,然而LIF基因表达调控的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本实验对168只妊娠第4~5天的小鼠LIF基因表达和血清中雌、孕激素水平分别进行了检测,发现18只小鼠无LIF基因表达,其血清中雌、孕激素水平分别极显著(P<0.01)和显著(0.01<P<0.05)低于其他表达的小鼠。提示:雌、孕激素对小鼠LIF基因表达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作用,将为LIF基因表达调控机制的深入研究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子宫内膜 lif 基因表达 孕激素 雌激素 白血病抑制因子 孕酮 雌二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DNF和LIF对小鼠精原干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索丽娟 胡建宏 +4 位作者 王鹏 洪洁赟 王春伟 李青旺 史怀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7,共7页
【目的】探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和白血病抑制因子(LIF)对小鼠精原干细胞(SSCs)体外增殖的影响,为后续SSCs的诱导分化、转基因动物生产、基因治疗等研究奠定基础。【方法】收集6~8日龄小鼠睾丸,采用机械法和2步酶消化法获... 【目的】探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和白血病抑制因子(LIF)对小鼠精原干细胞(SSCs)体外增殖的影响,为后续SSCs的诱导分化、转基因动物生产、基因治疗等研究奠定基础。【方法】收集6~8日龄小鼠睾丸,采用机械法和2步酶消化法获得细胞悬液。通过多次差异贴壁法分离纯化SSCs和支持细胞,采用碱性磷酸酶(AP)染色和RT-PCR检测Ngn3和Oct4基因2种方法对SSCs进行鉴定。采用单独添加GDNF(添加量为0,10,20,40ng/mL)或LIF(添加量为0,500,1 000,1 500U/mL)的无血清DMEM/F12培养基培养SSCs,于培养第3,5,7天取样,同时用添加GDNF和LIF(各因子单独添加量两两组合)的无血清DMEM/F12培养基培养SSCs,于培养第3,4,5天取样,采用甲基噻唑基四唑(MTT)法检测GDNF、LIF对SSCs体外增殖的单因子效应和配伍效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不论培养时间如何,单独添加20和40ng/mL的GDNF可以显著促进SSCs增殖(P<0.05),而单独添加不同量LIF对SSCs增殖的影响不显著(P>0.05);同时添加20ng/mL GDNF和1 000U/mL LIF可以显著促进SSCs的增殖,在该条件下当精原干细胞接种密度为(6×104)~(10×104)mL-1,共培养5d时,其OD490值为0.696。【结论】DMEM/F12培养基中单独添加20ng/mL GDNF或同时添加20ng/mL GDNF和1 000U/mL LIF可以显著促进小鼠SSCs的体外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精原干细胞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白血病抑制因子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惯性流产胚胎绒毛细胞LIF基因的表达 被引量:8
5
作者 王应雄 何俊琳 +5 位作者 翁亚光 刘学庆 陈雪梅 杨戎 魏莎莉 刘孝云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11-113,共3页
本文采用RT-PCR技术对25例习惯性流产胚胎绒毛细胞和25例正常妊娠的人工流产绒毛细胞LIF基因表达进行了研究,以探讨胚胎绒毛组织LIF基因表达与流产之病因的关系。结果发现在流产组中,有5例(占20%)流产胚胎绒毛组织无LIF基因表达,... 本文采用RT-PCR技术对25例习惯性流产胚胎绒毛细胞和25例正常妊娠的人工流产绒毛细胞LIF基因表达进行了研究,以探讨胚胎绒毛组织LIF基因表达与流产之病因的关系。结果发现在流产组中,有5例(占20%)流产胚胎绒毛组织无LIF基因表达,而正常组绒毛组织中均检测到LIF基因表达,两组经统计学处理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本研究结果提示胚胎绒毛组织LIF基因表达缺陷可能是造成流产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抑制因子 基因表达 胚胎绒毛 习惯性流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性LIF和IL-1对围着床期小鼠子宫内膜整合素β_3亚基表达的调节 被引量:11
6
作者 张炜 周剑萍 +1 位作者 刘银坤 朱瑾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93-95,共3页
Objective:To study regulation of external leukemia inhibitory factor(LIF) and interlukin 1(IL 1) on the expression of integrin β 3 in the mouse endometrium during peri implantation period and explore the mechanism wh... Objective:To study regulation of external leukemia inhibitory factor(LIF) and interlukin 1(IL 1) on the expression of integrin β 3 in the mouse endometrium during peri implantation period and explore the mechanism which LIF participate in embryonic implantation.Methods:The mice were injected peritoneally with LIF,IL 1 or IL 1ra at different administration on day 2~4 of pregnancy.The level of integrin β 3 protein was measured with Westernblot method and mRNA measured with RT PCR.Results:The levels of integrin β 3 protein and mRNA were increased by LIF and IL 1(P<0.05) and which relied on administration.The level of integrin β 3 mRNA was decreased by IL 1ra (P<0.05).Conclusion:LIF and IL 1 of cytokines can improve the expression of integrin β 3 in the peri implantation endometrium of mouse.Both of them may take part in implantation by regulating cell adhesion molecu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抑制因子 整合素Β3亚基 子宫内膜 着床 白细胞介素-1 围着床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F对人胎脑神经干细胞体外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尹国才 栾佐 +2 位作者 闫凤青 屈素青 郭万里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49-454,共6页
目的:观察白血病抑制因子(LIF)对体外培养的人胎脑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用添加表皮生长因子(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的N2培养基培养人神经干细胞(hNSC)。实验分添加LIF(LIF+)组和无LIF(LIF-)组,接种12天后计... 目的:观察白血病抑制因子(LIF)对体外培养的人胎脑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用添加表皮生长因子(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的N2培养基培养人神经干细胞(hNSC)。实验分添加LIF(LIF+)组和无LIF(LIF-)组,接种12天后计数细胞集落(球)的形成率。传代培养观察120天,定期进行活细胞计数,绘制生长速率曲线。取第6代细胞球进行分化诱导,免疫荧光技术鉴别神经细胞的特异性抗原标志,并计算各细胞类型间的比例。结果:两组集落形成百分比分别为:LIF+为0.50%-0.91%;LIF-为0.49%-0.94%。两组间的差异并无显著意义(P>0.05)。在相同培养条件下,各例胎脑来源的NSC扩增速率的相差并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LIF对NSC扩增有重要作用,刺激细胞扩增了约4000-8400倍,无分化发生;LIF-组仅为43-97倍,培养两个月后可观察到分化现象。在培养过程中观察到:LIF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细胞接种传代约50-60天以后。用免疫细胞化学荧光进行分化细胞类型鉴定,计数神经元和星形胶细胞数,并计算其中神经元所占的百分比。LIF+培养为12%-83%,明显高于LIF-组的8%-23%(P<0.005),来源于海马的NSC分化为神经元的比例要高于来源于纹状体的NSC。结论:LIF能阻抑人胎脑NSC的分化,促进其体外长期增殖,其效应主要表现在接种传代培养的50-60天以后。LIF还影响NSC的分化,可显著提高分化细胞中神经元的百分比,海马源性hNSC对LIF更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胎脑神经干细胞 白血病抑制因子 增殖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糖环境LIF介导STAT3/SOCS3信号通路参与成骨细胞分化机制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刘长路 马丽波 +1 位作者 刘晓民 黄健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91-197,共7页
目的研究高糖环境下白血病抑制因子(leukemia inhibitory factor,LIF)介导STAT3/SOCS3信号通路对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利用ELISA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家族中LIF及炎性因子的水平;通过R... 目的研究高糖环境下白血病抑制因子(leukemia inhibitory factor,LIF)介导STAT3/SOCS3信号通路对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利用ELISA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家族中LIF及炎性因子的水平;通过RT-PCR、Western blot检测体外高糖环境下成骨分化标志物ALP、RUNX2、OCN、OPN以及细胞因子信号抑制因子3(suppressors of cytokine signaling,SOCS3)的m 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和LIF的水平明显升高。高糖或LIF显著降低了成骨分化标志物ALP、RUNX2、OCN和OPN的m RNA和蛋白水平,同时上调了SOCS 3和PSTAT3的表达。加入50 nmol/L或100 nmol/L STAT 3抑制剂JSI-124可改善成骨分化标志物的表达下调。结论 LIF通过介导STAT3/SOCS3信号通路参与高糖诱导下的成骨细胞分化。本研究为高糖导致的成骨障碍奠定了分子生物学理论基础并对靶点药物的研发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糖 白血病抑制因子 STAT3/SOCS3信号通路 成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歇运动对心梗大鼠心肌LIF及其受体表征和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1
9
作者 田振军 贾单单 +1 位作者 蔡梦昕 Du Shaojun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34-40,共7页
目的:探讨间歇运动对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和心肌白血病抑制因子(Leukemia inhibitory factor,LIF)及其受体LIFR表征的影响。方法:3月龄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心梗安静组(MI)、心梗+间歇... 目的:探讨间歇运动对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和心肌白血病抑制因子(Leukemia inhibitory factor,LIF)及其受体LIFR表征的影响。方法:3月龄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心梗安静组(MI)、心梗+间歇运动组(ME),每组12只。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coronary artery,LAD)结扎建立MI模型,ME组采用小动物跑台进行8周间歇训练。训练结束后次日腹腔麻醉,血流动力学方法评定心功能,Masson染色观察分析心肌胶原容积(Collagen volume fraction,CVF)百分比,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心肌Bcl-2、Bax、LIF、LIFR、p-STAT 3和STAT 3蛋白表达,RT-qPCR检测心肌lif和lifr mRNA表达。结果:心梗大鼠心功能显著降低,心肌纤维化水平和细胞凋亡显著增加。间歇运动可有效改善心梗大鼠心功能,降低心肌纤维化水平,升高Bcl-2/Bax比值,减少TUNEL阳性颗粒,上调心肌LIF及LIFR蛋白与基因的表达和STAT 3磷酸化水平。结论:间歇运动可显著促进心梗大鼠心肌LIF蛋白表达,激活LIF/LIFR/STAT 3通路,抑制心肌细胞凋亡,改善心梗心脏病理重塑和心功能。开展运动干预缺血心脏LIF表征研究与心脏的保护效应,将为心梗患者运动康复手段筛选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运动 心肌梗死 细胞凋亡 白血病抑制因子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EGF部分通过LIF上调胶质母细胞瘤细胞中PD-L1的表达水平 被引量:4
10
作者 梁博 王新军 +3 位作者 赵杨 王建业 周少龙 杨卓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585-1592,共8页
目的探讨肝素结合表皮生长因子(heparin-binding epidermal growth factor,HBEGF)调控白血病抑制因子(leukemia inhibitory factor,LIF)上调胶质瘤细胞中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 1,PD-L1)的机制。方法Pearson分析... 目的探讨肝素结合表皮生长因子(heparin-binding epidermal growth factor,HBEGF)调控白血病抑制因子(leukemia inhibitory factor,LIF)上调胶质瘤细胞中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 1,PD-L1)的机制。方法Pearson分析原发性胶质瘤中HBEGF、LIF和PD-L1 mRNA相关性;U251、U87为研究对象,添加HBEGF中和抗体及敲除HBEGF后再添加HBEGF,RT-q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检测细胞中LIF和PD-L1 mRNA和蛋白水平;HBEGF敲除细胞中添加HBEGF基础上添加LIF中和抗体检测PD-L1 mRNA和蛋白水平。结果Pearson法分析显示HBEGF、LIF、PD-L1 mRNA两两均呈正相关(P<0.05)。添加HBEGF中和抗体后,随着细胞传代,LIF、PD-L1 mRNA和蛋白水平逐渐降低(P<0.05)。敲除HBEGF中,LIF、PD-L1 mRNA和蛋白水平降低(P<0.05),添加HBEGF后,LIF、PD-L1 mRNA和蛋白水平升高(P<0.05)。敲除HBEGF中添加HBEGF后,PD-L1 mRNA和蛋白水平升高(P<0.05),再添加LIF中和抗体后,PD-L1 mRNA和蛋白水平降低(P<0.05)。结论胶质母细胞瘤中HBEGF部分诱导LIF是HBEGF维持PD-L1表达的一个中间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细胞 肝素结合表皮生长因子 白血病抑制因子 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 敲除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F和bFGF对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自我维持和更新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胡文龙 吴平平 +2 位作者 殷嫦嫦 施剑明 殷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84-190,共7页
目的:研究LIF联合bFGF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增殖、干性维持及衰老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4组:对照组加入完全培养基(含10%FBS的α-MEM)常规培养;LIF组,加入含10 ng/ml LIF的完全培养液;bFGF组,加入含10 ng/ml bFGF的完全培养液;... 目的:研究LIF联合bFGF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增殖、干性维持及衰老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4组:对照组加入完全培养基(含10%FBS的α-MEM)常规培养;LIF组,加入含10 ng/ml LIF的完全培养液;bFGF组,加入含10 ng/ml bFGF的完全培养液;联合组,加入含10 ng/ml LIF和10 ng/ml bFGF的完全培养液。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ell counting kit 8,CCK-8)测定各组第4代hUC-MSC生长曲线;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各组hUC-MSC形态变化;β-半乳糖苷酶染色检测各组细胞衰老情况;RT-PCR检测表达情况。结果:4组细胞生长曲线均近似S形,细胞增殖速率表现为联合组>bFGF组>LIF组>对照组。对照组细胞较早出现衰老,增殖减慢;LIF组细胞早期形态维持较好,但增殖相对缓慢,后期大部分细胞衰老;bFGF组部分细胞呈衰老改变,但增殖较快;联合组细胞增殖迅速,能长期维持hUC-MSC形态特征,仅有少量衰老细胞。RT-PC R显示,LIF和bFGF均能上调PCNA、OCT4、NANOG,下调P16、P21、P53的表达,其联合作用效果更明显。结论LIF联合bFGF不仅可以促进hUC-MSC增殖,维持其干性而且能够延缓hUC-MSC的衰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 UC-MSC lif b FGF 自我更新 自我维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大鼠卵巢体外培养中NT3与LIF对始基卵泡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冯月枝 邱绮 +1 位作者 杨冬梓 张清学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35-542,共8页
【目的】研究NT3对早期卵泡存活、发育、激素合成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同时探讨NT3和LIF在早期卵泡启动发育方面是否存在协同或叠加效应。【方法】分离新生4d大鼠卵巢随机分配至新鲜组、基础培养组、NT3组、LIF组和NT3+LIF组,在37... 【目的】研究NT3对早期卵泡存活、发育、激素合成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同时探讨NT3和LIF在早期卵泡启动发育方面是否存在协同或叠加效应。【方法】分离新生4d大鼠卵巢随机分配至新鲜组、基础培养组、NT3组、LIF组和NT3+LIF组,在37℃培养箱中培养14 d,经固定、包埋、切片后进行组织形态学、PCNA免疫组化、TUNEL凋亡分析,RTPCR检测KL m RNA表达及检测培养液中激素水平。【结果】相比新鲜组和基础培养组,NT3组、LIF组、NT3+LIF组中的始基卵泡比例下降,生长卵泡比例升高,同时PCNA蛋白表达显著增加;TUNEL分析显示NT3组、LIF组、NT3+LIF组的凋亡指数均显著降低;NT3、LIF组、NT3+LIF组卵巢中KL m RNA的表达量分别是对照组的(3.38±0.43)倍、(2.02±0.20)倍、(2.07±0.21)倍。【结论】NT3在早期卵泡存活、发育中有促进作用,上调KL基因表达可能是NT3的作用机制之一。NT3和LIF单独或相加均能促进卵泡发育,但两者之间无明显协同或叠加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T3 lif 卵泡发育 体外培养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F对人胚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杜英 阮丽荣 +6 位作者 杨波 赵新利 李红伟 宋来君 张志强 张清勇 韩志强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6-18,共3页
目的:探讨LIF对人胚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从孕24周流产胎儿脑组织中分离NSCs,并分4组培养。对照组用基础培养液,第1,2,3实验组分别于基础培养液中加入20μg/L EGF和B27,20μg/L LIF和B27,20μg/L LIF、20μg/L EGF及... 目的:探讨LIF对人胚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从孕24周流产胎儿脑组织中分离NSCs,并分4组培养。对照组用基础培养液,第1,2,3实验组分别于基础培养液中加入20μg/L EGF和B27,20μg/L LIF和B27,20μg/L LIF、20μg/L EGF及B27。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并在不同时间进行细胞计数。诱导细胞分化后,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培养3 d细胞开始分裂并聚集成球,后逐渐增大,培养10 d,第1,2,3实验组和对照组神经球形成数分别为(21.5±7.8),(23.8±5.4),(25.2±6.3)和(24.8±6.9),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化实验显示含LIF培养的神经干细胞分化少。结论:在体外,LIF能够促进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并抑制神经干细胞的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增殖 神经干细胞 细胞分化 li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血病抑制因子(LIF)对视网膜视锥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4
14
作者 董淑倩 李秋明 刘双珍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06-510,共5页
目的研究氧化损伤条件下,白血病抑制因子(leukemia inhibitory factor,LIF)对视网膜视锥细胞活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小鼠视网膜光感受器视锥细胞(661W细胞株),根据干预药物不同,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LIF干预组、H_2O_2干... 目的研究氧化损伤条件下,白血病抑制因子(leukemia inhibitory factor,LIF)对视网膜视锥细胞活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小鼠视网膜光感受器视锥细胞(661W细胞株),根据干预药物不同,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LIF干预组、H_2O_2干预组、S3I201干预组、H_2O_2+LIF干预组、H_2O_2+S3I201干预组、H_2O_2+LIF+S3I201干预组。采用MTT比色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LIF预处理对氧化损伤后视锥细胞活性及其相关信号转导通路因子STAT3蛋白表达及其磷酸化水平的影响。运用S3I201阻断STAT3信号通路后,采用MTT比色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STAT3信号通路阻断对氧化损伤后视锥细胞活性以及抗凋亡因子bcl-2和bcl-xl mR NA的表达影响。结果与H_2O_2干预组相比,H_2O_2+LIF干预组p-Tyr705-STAT3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明显增加,H_2O_2+S3I201干预组pTyr705-STAT3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H_2O_2干预组相比,H_2O_2+LIF干预组661W细胞的细胞活性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H_2O_2+LIF干预组相比,H_2O_2+LIF+S3I201干预组661W细胞的细胞活性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LIF干预组、H_2O_2干预组和H_2O_2+LIF干预组bcl-2 mR NA和bcl-xl 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H_2O_2+LIF干预组相比,H_2O_2+LIF+S3I201干预组bcl-2mR NA和bcl-xl mR NA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下降(均为P<0.05)。结论 LIF对视锥细胞氧化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可能通过激活STAT3信号通道刺激抑制凋亡因子bcl-2和bcl-xl的表达增加而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损伤 白血病抑制因子 视锥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F受体胞内功能域调节白血病细胞增殖分化 被引量:2
15
作者 姚云 王静 刘厚奇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165-1168,共4页
目的:探讨白血病抑制因子受体(LIFR)浕亚基胞内游离功能域gp190CT3对启动靶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JAK/STAT3),使白血病细胞HL-60向粒细胞方向分化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细胞化学、RT-PCR以及流式细胞术等技术和方法,观测pcDNA3.0-gp190CT... 目的:探讨白血病抑制因子受体(LIFR)浕亚基胞内游离功能域gp190CT3对启动靶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JAK/STAT3),使白血病细胞HL-60向粒细胞方向分化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细胞化学、RT-PCR以及流式细胞术等技术和方法,观测pcDNA3.0-gp190CT3重组质粒稳定转染CHO细胞中靶基因的表达;以及稳定转染的CHO细胞与HL-60细胞共培养后,HL-60细胞的形态学、STAT3磷酸化水平、细胞表面抗原CD15表达的变化。结果:(1)重组质粒转染的CHO细胞表达目的基因gp190CT3,并获得稳定表达目的基因的细胞株;(2)重组质粒转染的CHO细胞与野生型HL-60细胞共培养可使HL-60细胞体积变大,形态不规则,STAT3磷酸化水平和细胞表面抗原CD15表达升高。结论:LIF受体α亚基胞内游离片段表达的功能蛋白gp190CT3能够启动靶细胞内JAK/STAT3信号转导通路,从而发挥其调节白血病细胞增殖分化的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白血病抑制因子受体 细胞分化 信号转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LIF、HB-EGF与冻融胚胎移植术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及对妊娠成功预测价值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娜 苗聪秀 +3 位作者 李丹 李敏 付亚静 马甜思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78-283,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白血病抑制因子(LIF)、肝素结合表皮生长因子样生长因子(HB-EGF)与冻融胚胎移植术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及对妊娠成功预测价值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19年12月拟进行冻融胚胎移植术患者的92个周期,随访根据妊娠结局分为... 目的:探讨血清白血病抑制因子(LIF)、肝素结合表皮生长因子样生长因子(HB-EGF)与冻融胚胎移植术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及对妊娠成功预测价值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19年12月拟进行冻融胚胎移植术患者的92个周期,随访根据妊娠结局分为妊娠组(32周期)和非妊娠组(60周期),比较两组年龄、不孕年限、子宫内膜形态、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等可能影响妊娠结局的因素;比较2组移植日血清LIF、HB-EGF水平,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明确可能导致妊娠失败的危险因素;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LIF、HB-EGF水平对妊娠成功的预测价值.结果:妊娠组与未妊娠组子宫内膜形态、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组移植日血清LIF质量浓度[(24.45±2.91)pg/mL]高于未妊娠组[(19.32±2.04)pg/mL],HB-EGF质量浓度[(3320.59±300.74)pg/mL]高于未妊娠组[(2430.55±261.37)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子宫内膜形态、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血清LIF、HB-EGF水平均是导致冻融胚胎移植术后妊娠失败的危险因素(OR=3.074、2.563、4.437、3.881,P<0.05);经ROC曲线分析,血清LIF预测冻融胚胎移植术后妊娠成功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和AUC分别为84.38%、76.67%、79.35%、0.760;血清HB-EGF水平预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和AUC分别为78.13%、73.33%、75.00%、0.722.结论:血清LIF、HB-EGF水平与冻融胚胎移植术后妊娠结局关系密切,且两者对冻融胚胎移植术后妊娠成功有较高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胚胎移植术 妊娠结局 预测 白血病抑制因子 肝素结合表皮生长因子样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LIF基因与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融合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转染 被引量:3
17
作者 林雪梅 李芳菲 +2 位作者 姜蓉 王莎莉 王亚平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34-137,共4页
目的:构建携带人LIF基因与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的融合表达载体,并转染人胚肺成纤维细胞,为研究LIF在维持人胚胎生殖细胞自我更新中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方法:以重组质粒pcDNA3.1/lif为模板,PCR扩增LIF基因,将扩增片断双酶切后连接... 目的:构建携带人LIF基因与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的融合表达载体,并转染人胚肺成纤维细胞,为研究LIF在维持人胚胎生殖细胞自我更新中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方法:以重组质粒pcDNA3.1/lif为模板,PCR扩增LIF基因,将扩增片断双酶切后连接到质粒pEGFP-Nl中,形成重组表达载体pEGFP-Nl/lif,并用脂质体法转染人胚肺成纤维细胞,荧光显微镜下观察,RT-PCR及Western杂交检测融合蛋白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融合表达载体pEGFP-N1/lif,在人胚肺成纤维细胞实现表达,检测到融合蛋白EGFP-LIF.结论重组pEGFP-N1/lif载体构建成功,可用于标记LIF蛋白,为进一步研究LIF在维持人胚胎生殖细胞自我更新中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抑制因子(lif)基因 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 人胚肺成纤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34^+造血干/祖细胞在转hLIF基因腺病毒载体饲养层细胞中的扩增及其移植SCID小鼠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井莹莹 杨吉成 +9 位作者 缪竞诚 盛伟华 胡志清 郁心 单云波 刘铁连 韩亚丽 包婉蓉 张日 朱南康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34-438,共5页
目的:建立转hLIF基因腺病毒载体的饲养层细胞,观察对CD34+造血干/祖细胞的扩增作用,并研究移植辐射损伤模型SCID小鼠的效果。方法:建立转hLIF基因腺病毒载体的饲养层细胞,并用RT-PCR法鉴定目的基因;采用免疫磁珠法分离脐带血CD34+造血干... 目的:建立转hLIF基因腺病毒载体的饲养层细胞,观察对CD34+造血干/祖细胞的扩增作用,并研究移植辐射损伤模型SCID小鼠的效果。方法:建立转hLIF基因腺病毒载体的饲养层细胞,并用RT-PCR法鉴定目的基因;采用免疫磁珠法分离脐带血CD34+造血干/祖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纯度;将CD34+造血干/祖细胞与饲养层细胞共培养,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增殖效果,建立辐射损伤模型SCID小鼠,将扩增后的CD34+造血干/祖细胞经CFDASE荧光标记后移植入SCID小鼠体内,通过RT-PCR和观察荧光标记细胞来检测小鼠内的人源细胞。结果:建立的转基因饲养层细胞均有绿色荧光,RT-PCR法证实有目的基因表达,免疫磁珠法分离的CD34+造血干/祖细胞纯度可达(95.6±2.58)%,与饲养层细胞共培养后CD34+造血干/祖细胞可扩增13.2倍,表面粘附分子CXCR4和CD54表达量仍较高,移植入SCID小鼠四周后,仍可见带有荧光标记的人源细胞,RT-PCR证明人源基因Alu的存在。结论:建立的转hLIF基因腺病毒载体饲养层细胞可以有效地扩增CD34+造血干/祖细胞,延缓其分化,并且有较高的移植效率和造血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if 腺病毒载体 造血干/祖细胞 SCID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血病抑制因子LIF第29位氨基酸突变导致其功能完全丧失(英文)
19
作者 宁红秀 陈钺 +4 位作者 张原江 戎煜 吴晓君 张秀芳 常智杰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18-324,共7页
白血病抑制因子(LIF)为一种多功能细胞因子,在生物发育及维持正常生理功能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LIF在所有的哺乳动物中都具有高度的保守性,某些氨基酸在不同物种中保持不变. LIF中29位氨基酸在所有的哺乳动物中都是Q. 为了研究Q对LIF功... 白血病抑制因子(LIF)为一种多功能细胞因子,在生物发育及维持正常生理功能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LIF在所有的哺乳动物中都具有高度的保守性,某些氨基酸在不同物种中保持不变. LIF中29位氨基酸在所有的哺乳动物中都是Q. 为了研究Q对LIF功能的重要性,利用随机PCR的方法将29位氨基酸突变为R,并将突变后的LIF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6,在哺乳动物细胞中成功表达. 同时以克隆到的野生型LIF作为对照. 将分泌到细胞培养基中的野生型和突变LIF因子收集,通过EMSA实验以及荧光素酶报告系统检测,发现野生型LIF因子具有激活STAT3信号通路的生物学活性. 同时,3H-TdR掺入实验结果表明,野生型LIF因子能显著抑制鼠骨髓白血病细胞系M1的增殖。而29位氨基酸突变的LIF因子则完全丧失了以上功能,但所发现的突变没有显性负的作用. 结果充分说明,LIF中高度保守的29位氨基酸对LIF功能的维持具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抑制因子(lif) 突变 功能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LIF编码基因的克隆与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LIF的构建
20
作者 姜秋 艾永华 +2 位作者 聂代邦 孙宏晨 欧阳红生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82-785,F0002,共5页
目的:通过克隆小鼠LIF编码基因,构建pcDNA3.1-LIF真核表达载体,为下一步建立转基因动物模型奠定基础。方法:采用ICR雌性小鼠子宫组织,提取总RNA,运用RT-PCR技术,扩增出小鼠LIF基因全长编码序列,采用同源重组方法构建具有新霉素抗性的小... 目的:通过克隆小鼠LIF编码基因,构建pcDNA3.1-LIF真核表达载体,为下一步建立转基因动物模型奠定基础。方法:采用ICR雌性小鼠子宫组织,提取总RNA,运用RT-PCR技术,扩增出小鼠LIF基因全长编码序列,采用同源重组方法构建具有新霉素抗性的小鼠LIF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LIF。结果:通过PCR获得了约612bp大小的特异性cDNA片段。经核苷酸序列分析,扩增得到的片段与小鼠LIFcDNA序列同源性为100%。经PCR及酶切鉴定筛选阳性克隆菌,表明LIF编码序列正确连入pcDNA3.1载体中。结论:成功克隆了小鼠LIF编码基因,并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LI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抑制因子 聚合酶链反应 基因克隆 真核表达载体 小鼠 近交I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