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7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rn cob modified by lauric acid and ethanediol for emulsified oil adsorption
1
作者 季振 林海 +2 位作者 陈月芳 董颖博 Muhammad Imra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6期2096-2105,共10页
Corn cob is a naturally renewable material with developed micropore and hydrophobic characteristics, which enables it to show good oil adsorption capacity. In order to improve oil adsorption capacity, corn cob was mod... Corn cob is a naturally renewable material with developed micropore and hydrophobic characteristics, which enables it to show good oil adsorption capacity. In order to improve oil adsorption capacity, corn cob was modified with lauric acid and ethanediol. The structure of raw and modified corn cob was investigated using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FTIR) spectroscop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 Brunauer-Emmett-Teller(BET) method,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TGA) and Ze Ta potential analyzer. The effects of p H level, adsorption time, adsorbent dosage, and initial oil concentration on oil absorbency of corn cob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modification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lipophilicity of corn cob, making the modified corn cob with much better adsorption capacity on oil absorbency. Compared with raw corn cob, the maximum saturated adsorption capacity of modified corn cob is 16.52 mg/g at p H 5, and the increasing percentage is found to be 141%,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modification causes a better adsorption capacity for oil removal. In addition, due to high oil adsorption capacity, affordable price and low secondary pollution, the modified corn cob could be considered promising alternative for the traditional oil adsorbent to clean up the emulsified oily wa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mulsified oil corn cob lauric acid ethanediol LIPOPHILIC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多酸处理对La-Y-Ni系A_(2)B_(7)型储氢合金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王成均 雷鸣 +2 位作者 沈秉金 张乾坤 罗永春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33,共9页
制备了退火态A_(2)B_(7)型La_(0.33)Y_(0.67)Ni_(3.23)Mn_(0.17)Al_(0.1)储氢合金,采用磷钨酸(H_(3)PW_(12)O_(40)),(phosphotungstic acid,TPA)水溶液对该退火合金进行浸渍处理,研究了TPA处理对合金组织结构、表面形貌、组成以及合金... 制备了退火态A_(2)B_(7)型La_(0.33)Y_(0.67)Ni_(3.23)Mn_(0.17)Al_(0.1)储氢合金,采用磷钨酸(H_(3)PW_(12)O_(40)),(phosphotungstic acid,TPA)水溶液对该退火合金进行浸渍处理,研究了TPA处理对合金组织结构、表面形貌、组成以及合金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TPA处理后的合金表面形成了腐蚀性凹坑或微孔,同时在合金表面形成了含有高氧化价态钨酸根离子的富Ni层.TPA处理可明显改善合金电极的电化学性能,当TPA质量浓度为0.1 mol/L时,合金电极的交换电流密度I_(0)最大,此时合金电极具有最大的1 C放电容量(364 mAh/g),其容量保持率S_(100)和大电流放电性能HRD_(900)分别为93.23%和81.92%,明显优于未处理合金电极的S_(100)(88.12%)和HRD 900(76.05%).TPA处理前后电极表面与电解质溶液界面处的电子转移阻抗是影响电极高倍率放电动力学性能的控制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Y-Ni系A_(2)B_(7)型储氢合金 杂多酸 表面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乙烯基Ce-La双金属氧化物对磷的吸附特性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含 申萌萌 +4 位作者 楼冉 陈嘉超 陈志辉 朱雅娴 杨文澜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201-6209,共9页
采用铈/镧离子预负载—原位沉积的技术,将Ce-La双金属氧化物(CLBOs)纳米颗粒固载入聚苯乙烯阴离子交换树脂(PAE)孔道内,制备复合纳米吸附剂CLBOs@PAE,并考察了其对酸性废水中磷的吸附特性与机制.实验结果表明,在pH值≥3的条件下CLBOs@PA... 采用铈/镧离子预负载—原位沉积的技术,将Ce-La双金属氧化物(CLBOs)纳米颗粒固载入聚苯乙烯阴离子交换树脂(PAE)孔道内,制备复合纳米吸附剂CLBOs@PAE,并考察了其对酸性废水中磷的吸附特性与机制.实验结果表明,在pH值≥3的条件下CLBOs@PAE具有优异的稳定性,且酸性环境有利于其对磷的吸附;在pH值=4、初始磷浓度为30mg/L的条件下,其最大磷吸附量可达56.71mg/g.CLBOs@PAE吸附除磷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且在180min内即可达到吸附平衡.由于负载的CLBOs纳米颗粒对磷酸盐具有特异性吸附能力(包括羟基配体交换和内配位络合等吸附机制),CLBOs@PAE在高浓度离子(SO_(4)^(2-)、HCO_(3)^(-)、NO_(3)^-、Cl^-)共存情况下表现出良好的选择性除磷性能.固定床吸附实验表明,在进水磷浓度为5mg/L的条件下,CLBOs@PAE在达到穿透点(0.5mg/L)前有效处理能力可高达5000BV.此外,CLBOs@PAE具有良好的脱附再生性能,长期循环使用其吸附量保持相对稳定,在酸性废水除磷领域展现出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离子交换树脂 Ce-la双金属氧化物 酸性废水 高效去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癸酸-月桂酸相变微胶囊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曾丽萍 杨新杰 +2 位作者 代雪冰 陈晓 苏欢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04-212,共9页
本研究旨在制备一种适用于多种热能储存系统中的高效蓄热调温材料,通过乳液聚合技术将癸酸-月桂酸(CA-LA)低共熔混合物封装在聚丙烯酸乙酯(PEA)壳层中,形成PEA/(CA-LA)相变材料微胶囊(MEPCM).分析结果表明,所制备的MEPCM具有均匀且光滑... 本研究旨在制备一种适用于多种热能储存系统中的高效蓄热调温材料,通过乳液聚合技术将癸酸-月桂酸(CA-LA)低共熔混合物封装在聚丙烯酸乙酯(PEA)壳层中,形成PEA/(CA-LA)相变材料微胶囊(MEPCM).分析结果表明,所制备的MEPCM具有均匀且光滑的球形外观,且芯材和壳材之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当壳芯比为1∶1.5时,熔化潜热和凝固潜热分别为81.85 J/g和88.68 J/g.MEPCM潜热储存能力随着芯材比例的增加而增加.通过热重分析和泄漏测试发现MEPCM在160℃以下能保持优良的潜热储存和释放能力.经过200次热循环后仍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具备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材料 微胶囊 癸酸-月桂酸 聚丙烯酸乙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月桂酸对含大豆分离蛋白馒头品质及储藏期间老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郑双翼 万潇 +4 位作者 陈倩倩 周静 杜静 张海龙 王学东 《中国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0-146,共7页
旨在为月桂酸在面制品品质改良方面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研究了月桂酸对含大豆分离蛋白(SPI)馒头比容、硬度、断层结构、淀粉消化性、储藏期间硬度及淀粉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添加SPI会导致馒头比容下降和硬度显著增加,月桂酸能提高... 旨在为月桂酸在面制品品质改良方面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研究了月桂酸对含大豆分离蛋白(SPI)馒头比容、硬度、断层结构、淀粉消化性、储藏期间硬度及淀粉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添加SPI会导致馒头比容下降和硬度显著增加,月桂酸能提高含SPI馒头的比容且降低其硬度和淀粉消化性,促进馒头形成松软的内部结构;同时,月桂酸能降低储藏期间淀粉老化引起的含SPI馒头硬度增加,延缓馒头中淀粉长程和短程有序结构的增加,从而延缓馒头老化的速度。综上,月桂酸不仅能抑制SPI所致的馒头硬度增加,而且能降低其淀粉消化性和储藏期间淀粉老化所致的馒头硬度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馒头 大豆分离蛋白 月桂酸 品质 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挤压法的高抗性淀粉米粉制备及结构表征
6
作者 李欣洋 贺殷媛 +7 位作者 吕铭守 孙莹 杨萍 刘琳琳 石彦国 杨春华 陈凤莲 汤晓智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1-161,共11页
为生产具有抗消化性的高抗性淀粉营养米粉,采用挤压法,以碎米(broken rice,BR)为原料,添加月桂酸(lauric acid,LA)和β-乳球蛋白(β-lactoglobulin,βLG),探讨高温挤压、低温挤压结合常温贮藏和低温贮藏处理对米粉中淀粉-脂肪酸和淀粉-... 为生产具有抗消化性的高抗性淀粉营养米粉,采用挤压法,以碎米(broken rice,BR)为原料,添加月桂酸(lauric acid,LA)和β-乳球蛋白(β-lactoglobulin,βLG),探讨高温挤压、低温挤压结合常温贮藏和低温贮藏处理对米粉中淀粉-脂肪酸和淀粉-脂肪酸-蛋白质复合物的形成、结构及其体外消化性质的影响。以冷却峰黏度、差示热扫描焓值(enthalpies,ΔH)和体外消化抗性淀粉相对含量为复合物形成效果考察指标,探究高抗性淀粉米粉的优化制备方法;以傅里叶红外光谱谱带和X射线衍射V型峰表征复合物结构特性。结果表明:不同挤压和贮藏处理对米粉的糊化、热特性影响较大,低温挤压结合低温贮藏处理的B R-L A-βLG组冷却峰黏度最大(636 cP),说明经过低温挤压-低温贮藏处理的B R-L A-βLG组产生的复合物最多,且其热特性中的ΔH和抗性淀粉相对含量最高,分别为27.69 J/g和28.08%;短程有序性测定发现,B R-LA组和B R-L A-βLG组在1710 cm^(-1)和2855 cm^(-1)处出现了红外吸收峰,且B R-L A-βLG组在1710 cm^(-1)处的吸收峰强度显著低于B R-LA组;晶体结构分析表明,淀粉与LA和βLG在不同挤压和贮藏温度下形成Va型晶体,低温挤压结合低温贮藏处理的B R-L A-βLG组的结晶度最高,为13.77%。应用低温挤压结合低温贮藏的加工方式可以获得抗性淀粉相对含量较高的营养米粉,研究旨在丰富糖尿病人群的主食来源,并为高抗性淀粉食品原料制备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挤压 抗性淀粉 月桂酸 Β-乳球蛋白 品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细层状材料A_2La_2Ti_3O_(10)(A=Na,K)的低温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5
7
作者 张莉莉 刘冠鹏 +3 位作者 张维光 陆路德 杨绪杰 汪信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093-1097,共5页
s: Ultrafine A2La2Ti3O10 (A=K, Na) powders with laminar structure were successfully synthesized by citric acid sol-gel method using ANO3(A=K, Na)?La(NO3)3?Ti(OBu)4 and citric acid as starting precursors. The crystalli... s: Ultrafine A2La2Ti3O10 (A=K, Na) powders with laminar structure were successfully synthesized by citric acid sol-gel method using ANO3(A=K, Na)?La(NO3)3?Ti(OBu)4 and citric acid as starting precursors. The crystalline phase of A2La2Ti3O10 can be obtained by thermal decomposition of citrate complex precursors at a relatively low temperature of 800 ℃ (600 ℃ for A=Na), about 300 ℃(500 ℃ for A=Na) lower than that of conventional solid state reaction process. The properties of the citrate precursors and the calcined powders were characterized by Infrared spectroscopy (IR), X-ray diffraction (XR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thermal-gravimetric-differential thermal analysis (TG-DTA),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ICP) and Brunauer-Emmett-Teller (BET) techniques. Results show that the average size of A2La2Ti3O10 powders obtained by citric acid sol-gel route was reduced to 200 nm×250 nm and the specific surface area was up to 19 m2·g-1. At the same time, the product was with more regular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The synthesis process and the formation of A2La2Ti3O10 were also discussed. The obtained A2La2Ti3O10 was found to be transformed from A2La2Ti3O9.5 during the formation proc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材料 低温合成 SOL-GEL la(NO3)3 Infrared analysis complex surface process 超细 表征 acid plasma with the and phase solid The was SHOW area time MORE for can to b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月桂酸改性剂对氮化铝粉体抗水解性能的影响
8
作者 孙晶 李翔 +2 位作者 毛小建 章健 王士维 《无机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26-832,共7页
氮化铝(AlN)陶瓷具有优异的热学和电学性能,在电子封装和集成电路领域展现出极为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AlN粉体易水解生成Al(OH)_(3),并在陶瓷烧结过程中热解生成Al_(2)O_(3),造成AlN陶瓷氧含量升高和热导率下降,这严重制约了AlN陶瓷的... 氮化铝(AlN)陶瓷具有优异的热学和电学性能,在电子封装和集成电路领域展现出极为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AlN粉体易水解生成Al(OH)_(3),并在陶瓷烧结过程中热解生成Al_(2)O_(3),造成AlN陶瓷氧含量升高和热导率下降,这严重制约了AlN陶瓷的制备和实际应用。因此,AlN粉体的表面改性对提升其抗水解性能至关重要。本研究使用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与月桂酸(Lauric Acid,LA)对AlN粉体进行表面改性以提升其抗水解性能,通过简单的湿法球磨工艺,使LA包覆在AlN粉体表面。FT-IR和XPS分析证实,LA羧基(-COOH)与AlN表面羟基氧化层发生类酯化反应,形成化学键合的酯基。TEM表征结果显示,酯化改性后的AlN粉体表面形成了厚度为12.2~16.1 nm的包覆层。将改性后的AlN粉体置于40℃水中72 h以上,悬浮液pH维持在9以下,物相结构和微观形貌均未发生变化。该包覆层化学性质稳定且具有低水溶性,水分子难以扩散穿透包覆层引发水解反应。随着LA添加量增加,AlN粉体抗水解性能显著提升。本研究为提升AlN粉体抗水解性能及制备高性能AlN陶瓷提供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桂酸 氮化铝粉体 抗水解 表面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甲酸稀土(Eu,La)配合物的红外和荧光光谱研究 被引量:42
9
作者 连锡山 盛慧 刘占梅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562-565,共4页
用氯化稀土与苯甲酸铵在水溶液中反应,合成了苯甲酸稀土(Eu,La)三元固体系列配合物,其化学组成式为(Eu1-xLax)L3(其中L为C6H5COO-,x=0.0~1.0)。研究了它们的红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由红外光谱... 用氯化稀土与苯甲酸铵在水溶液中反应,合成了苯甲酸稀土(Eu,La)三元固体系列配合物,其化学组成式为(Eu1-xLax)L3(其中L为C6H5COO-,x=0.0~1.0)。研究了它们的红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由红外光谱数据表明,配合物中羧基的对称和反对称伸缩振动吸收峰发生了分裂,而且羧基伸缩振动随着La3+离子含量的增加发生了规律性的变化。荧光光谱实验结果表明,用不发光的La3+离子取代苯甲酸铕中部分Eu3+离子可以提高Eu3+离子的特征荧光发射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合物 苯甲酸 红外光谱 荧光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白银矿田变酸性火山岩锆石LA-ICP-MS测年———白银式块状硫化物矿床形成时代新证据 被引量:21
10
作者 何世平 王洪亮 +4 位作者 陈隽璐 徐学义 张宏飞 任光明 余吉远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01-411,共11页
结合阴极发光,对白银矿田与成矿密切相关的变酸性火山岩中的锆石进行了LA_ICP_MS(激光剥蚀等离子体质谱)U_Pb同位素测年。获得变石英角斑岩内单颗粒锆石的微区U_Pb年龄分别为(467.3±2.9)Ma、(414.2±2.7)Ma,糜棱岩化石英角斑... 结合阴极发光,对白银矿田与成矿密切相关的变酸性火山岩中的锆石进行了LA_ICP_MS(激光剥蚀等离子体质谱)U_Pb同位素测年。获得变石英角斑岩内单颗粒锆石的微区U_Pb年龄分别为(467.3±2.9)Ma、(414.2±2.7)Ma,糜棱岩化石英角斑岩内单颗粒锆石的微区U_Pb年龄分别为(467.1±2.2)Ma、(435.9±3.6)Ma和(412.6±2.1)Ma。认为白银矿田变酸性火山岩的形成时代为中奥陶世,由韧性剪切作用引起的糜棱岩化的时代为早志留世晚期,主变质期时代为早泥盆世早期。提出白银铜多金属矿床形成时代为中奥陶世。这一新认识,对进一步深入研究北祁连造山带的构造演化过程以及白银式块状硫化物矿床的形成环境、找矿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变酸性火山岩 锆石U-PB年代学 la-ICP-MS 白银矿田 甘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镜铁山桦树沟铁铜矿区中酸性岩脉地球化学特征、锆石U-Pb LA-ICP-MS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3
11
作者 张兰英 曲晓明 辛洪波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53-262,共10页
桦树沟铜矿床是近20年来在北祁连山西段镜铁山矿田铁矿体之下发现的一种新类型铜矿床,其成矿构造环境与形成时代存在较大争议。本文通过对与铜矿床密切共生的闪长玢岩岩脉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以及Sr、Nd、Pb同位素分析,发... 桦树沟铜矿床是近20年来在北祁连山西段镜铁山矿田铁矿体之下发现的一种新类型铜矿床,其成矿构造环境与形成时代存在较大争议。本文通过对与铜矿床密切共生的闪长玢岩岩脉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以及Sr、Nd、Pb同位素分析,发现闪长玢岩具有明显的板块俯冲岩浆作用特征,大离子不相容元素Rb、Ba、Th、U、K、Pb富集,高场强元素Nb、Ta、Ti亏损,轻重稀土分馏明显,岩石富含放射成因铅,n(^205Pb)/n(^204Pb)、n(^207Pb)/n(^204Pb)、n(^208Pb)/n(^204Pb)比值分别为17.72-18.96、15.497-15.566、37.218-38.674;n(^87Sr)/n(^86Sr)比值在0.7053-0.7084之间;n(^143Nd)/n(^144Nd)值为0.5121-0.5122,显示出EMⅡ特征。锆石的U-PbLA-ICp-MS定年结果显示闪长玢岩形成于早古生代早一中奥陶世加里东期。成岩时代为421±24Ma,与铜矿床的成矿年龄一致,且成岩过程中捕获了中元古代1536±370Ma古老地层基底的锆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酸性岩脉 地球化学特征 la-ICP-MS定年 铜矿床 桦树沟 镜铁山 祁连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La/AC甲醇气相羰基化催化剂失活行为的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姚素玲 杨彩虹 +1 位作者 谭猗生 韩怡卓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6-10,共5页
采用等容浸渍法制备了Ni-La/AC双金属催化剂,在连续流动固定床反应装置中,于260℃、1.5 MPa、CO/CH3OH/CH3I摩尔比20/19/17、.5 g-cath.mol-1条件下考察了催化剂的稳定性,并通过BET、XRD、TPR和ICP等技术手段对甲醇气相羰基化反应失活前... 采用等容浸渍法制备了Ni-La/AC双金属催化剂,在连续流动固定床反应装置中,于260℃、1.5 MPa、CO/CH3OH/CH3I摩尔比20/19/17、.5 g-cath.mol-1条件下考察了催化剂的稳定性,并通过BET、XRD、TPR和ICP等技术手段对甲醇气相羰基化反应失活前后Ni-La/AC催化剂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催化剂在反应过程中的结构变化和失活行为。结果表明:La组分的引入促进了Ni在催化剂表面的分散,提高了反应的初活性。但是在长时间运转条件下,羰基化活性中心Ni晶粒发生聚集,成为积碳的活性中心,堵塞了部分催化剂微孔,使得催化剂比表面积减小导致催化剂失活。失活催化剂再生后,比表面积有所回升,但Ni晶粒明显增大,反应过程中失活速率加快。此外,活性金属镍的流失以及Ni、La在催化剂上分布的变化也是催化剂失活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醇 羰基化 乙酸 Ni-la/AC金属催化剂 失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酸-月桂酸结构脂质对老龄蛋鸡产蛋性能和健康影响的研究
13
作者 杨婷婷 黄菊 +3 位作者 冯凤琴 刘旺鑫 赵敏洁 王晶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60-70,共11页
为探究丁酸-月桂酸结构脂质(SBL)对老龄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营养成分、感官品质、血清生化、免疫指标、肝和肠组织形态学及肠道微生物的影响,研究选择健康状况良好的449日龄蛋用萧山鸡作为试验对象,随机分为:CON(对照组)、FDN-750(添... 为探究丁酸-月桂酸结构脂质(SBL)对老龄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营养成分、感官品质、血清生化、免疫指标、肝和肠组织形态学及肠道微生物的影响,研究选择健康状况良好的449日龄蛋用萧山鸡作为试验对象,随机分为:CON(对照组)、FDN-750(添加750 mg/kg的中链脂肪酸甘油酯)、BL-150(添加150 mg/kg SBL)组和BL-300(添加300 mg/kg SBL)组,同样饲养环境下饲养8周。结果表明:与CON组相比,BL-150组蛋鸡第4周平均蛋重显著提高(P<0.05),BL-150组蛋黄重量极显著提高(P<0.01)。在鸡肉的感官品质上BL-150组的整体感觉优于CON组(P<0.05);与CON组相比,BL-150组和BL-300组的鸡胸肉中脂肪含量显著降低(P<0.05);与CON组相比,BL-300组极显著降低了血清中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P<0.01),并极显著提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血清免疫球蛋白A水平(P<0.01)。肠道微生物组显示,BL-150组和BL-300组的盲肠菌群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显著高于CON组(P<0.05)。综上,SBL能够改善老龄蛋鸡的生产性能、肠道健康、炎症以及脂质代谢紊乱,同时提高蛋品质和鸡肉的感官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龄蛋鸡 丁酸-月桂酸结构脂质 产蛋性能 脂质代谢 肠道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218对新藤黄酸抑制人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石玉荣 刘健 +1 位作者 陈素莲 杨滢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405-1409,共5页
目的研究miR-218对新藤黄酸抑制人宫颈癌He La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人宫颈癌He La细胞转染过表达真核表达载体pmiR-218,real-time PCR检测He La细胞miR-218的表达。将He La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新藤黄酸组、pmiR-... 目的研究miR-218对新藤黄酸抑制人宫颈癌He La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人宫颈癌He La细胞转染过表达真核表达载体pmiR-218,real-time PCR检测He La细胞miR-218的表达。将He La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新藤黄酸组、pmiR-218组、质粒对照组、新藤黄酸联合pmiR-218组。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Bcl-2、Bax、E-cadherin表达;real-time PCR检测Bcl-2、Bax和E-cadherin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 miR-218真核表达载体pmiR-218转染He La细胞后,细胞内miR-218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5)。miR-218可提高He La细胞对新藤黄酸的敏感性,高表达miR-218能促进新藤黄酸对He La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促进细胞凋亡,下调新藤黄酸对He La细胞Bcl-2/Bax蛋白的表达水平。结论 miR-218可提高He La细胞对新藤黄酸的敏感性,miR-218能增强新藤黄酸对He La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并促进He La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Bcl-2/Bax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藤黄酸 MIR-218 He la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BCL-2/BA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C14DMAO/H2O体系多结构自组装体及其模板金纳米材料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2
15
作者 冯磊 郝京诚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80-390,共11页
月桂酸(LA)与十四烷基二甲基氧化胺(C(14)DMAO)形成的无盐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表现出丰富的相行为。运用冷冻蚀刻透射电子显微镜(FF-TEM)和偏光显微镜(POM)、差示扫描量热(DSC)、流变和~2H NMR测定对体系相行为和... 月桂酸(LA)与十四烷基二甲基氧化胺(C(14)DMAO)形成的无盐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表现出丰富的相行为。运用冷冻蚀刻透射电子显微镜(FF-TEM)和偏光显微镜(POM)、差示扫描量热(DSC)、流变和~2H NMR测定对体系相行为和微观结构进行了研究,发现水溶液中可自聚集形成胶束(L1)、层状(L(α1))、囊泡(Lav)和凝胶相。以胶束相和层状相为软模板制备了金纳米材料,运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能谱仪(EDS)表征了金纳米材料。与用传统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溶液制备金纳米材料相比,该体系由于具有自身还原性而不需要加入还原剂NaBH4。实验证明:还原过程不会破坏模板溶液原有微观结构,且可通过调控聚集体结构实现控制制备金纳米材料形貌的目的。HK-2细胞的噻唑蓝(MTT)比色法实验进一步证明,本体系制备的球形金纳米材料作为基因载体具有高效和低毒的特点,在基因治疗中具有潜在的实际应用价值,可为寻求安全可靠的基因治疗途径提供实验数据和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桂酸 十四烷基二甲基氧化胺 相行为 模板 金纳米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合多孔结构的裂纹扩展规律研究
16
作者 许爽 邓庆田 +3 位作者 李旺斐 李新波 宋学力 温金鹏 《机械强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36,共9页
基于六边形和内凹形两种基本构型,采用实验测试和有限元仿真的方法,对三点弯曲作用下层合多孔结构裂纹扩展规律进行了研究,讨论了胞元铺设方向的角度对层合多孔结构破坏形式、承载力和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双层模型的裂纹扩展路径会向... 基于六边形和内凹形两种基本构型,采用实验测试和有限元仿真的方法,对三点弯曲作用下层合多孔结构裂纹扩展规律进行了研究,讨论了胞元铺设方向的角度对层合多孔结构破坏形式、承载力和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双层模型的裂纹扩展路径会向裂纹扩展抑制能力较弱层的裂纹扩展路径偏转;强度低的一侧会发生更大的变形,从而导致模型向强度高的一侧偏转;在一些角度组合下,双层模型承载力和韧性相较于对应的单层模型有明显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合多孔结构 三点弯曲实验 裂纹扩展 聚乳酸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l、La同晶取代EU-1分子筛酸性的密度泛函理论计算 被引量:5
17
作者 冯晓娜 杨冬花 +5 位作者 武正簧 杨瑞娟 窦涛 常瑜 王凡 韩培德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47-654,共8页
采用量子力学的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研究了B、Al、La同晶取代EU-1分子筛骨架的Si后可能的存在位置,确定了与平衡电荷质子结合的骨架O位置,考察了杂原子B、La进入骨架后对EU-1分子筛Brnsted酸(B酸)强度的影响。计算所采用的26T簇模... 采用量子力学的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研究了B、Al、La同晶取代EU-1分子筛骨架的Si后可能的存在位置,确定了与平衡电荷质子结合的骨架O位置,考察了杂原子B、La进入骨架后对EU-1分子筛Brnsted酸(B酸)强度的影响。计算所采用的26T簇模型均在DFT的BLYP方法和DNP基组下完成。对合成的分子筛进行了NH3-TPD表征。能量分析表明,Al和B取代EU-1分子筛骨架最可能的位置为T(1)、T(2)、T(3)、T(6)、T(7)和T(8)位,La取代最可能的位置为T(1)、T(2)和T(8)位。B酸落位点分别为Al(1)-O(12)H-Si(2)和Al(1)-O(13)H-Si(6)位,B(8)-O(29)H-Si(10)位,La(1)-O(12)H-Si(2)、La(1)-O(13)H-Si(6)、La(2)-O(12)H-Si(1)位。与硅铝EU-1分子筛相比,B和La进入骨架会导致EU-1分子筛的B酸强度有所减弱,Al-EU-1、La-EU-1、B-EU-1三者中,Al-EU-1的B酸强度最强,B-EU-1的最弱。B和La进入EU-1分子筛骨架后,酸性减弱,弱酸量增加,理论计算与实验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l、la同晶取代 EU-1分子筛 Bronsted酸 从头计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热、微波法制备Mo-V-Te-La复合氧化物催化剂 被引量:3
18
作者 曾翎 姜华昌 +1 位作者 黄阳荃 李强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6,共3页
采用水热合成法并使用微波加热干燥制备了Mo-V-Te-La复合金属氧化物催化剂。使用XRD、LRS等手段对复合氧化物的晶体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催化剂在丙烷氧化制备丙烯酸时的催化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剂配比对催化剂的晶相结构和表面结... 采用水热合成法并使用微波加热干燥制备了Mo-V-Te-La复合金属氧化物催化剂。使用XRD、LRS等手段对复合氧化物的晶体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催化剂在丙烷氧化制备丙烯酸时的催化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剂配比对催化剂的晶相结构和表面结构有影响。当催化剂中钼的含量较少时,催化剂中的主要晶相是(V0.07Mo0.93)5O14,随着Mo的含量增加,出现了晶相TeMo5O16。添加了钼组分较多的B-4样品,催化性能有明显的改善,在450℃时对丙烯酸的收率和选择性分别达到9.2%和5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V—Te—la复合催化剂 水热 微波 丙烷 丙烯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白乃庙铜矿区含矿中酸性侵入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时代 被引量:6
19
作者 赵利刚 李承东 +4 位作者 常青松 高学生 许雅雯 樊建廷 张阔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42-552,共11页
为了限定白乃庙铜矿的成矿时代和成矿环境,对含矿中酸性岩类进行同位素年龄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获得的3个含矿花岗闪长岩样品的LA-MC-ICP-MS锆石U-Pb年龄分别为421.5±1.8Ma、438.6±3.4Ma和459.3±3.6Ma。含矿中酸性岩类... 为了限定白乃庙铜矿的成矿时代和成矿环境,对含矿中酸性岩类进行同位素年龄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获得的3个含矿花岗闪长岩样品的LA-MC-ICP-MS锆石U-Pb年龄分别为421.5±1.8Ma、438.6±3.4Ma和459.3±3.6Ma。含矿中酸性岩类属于过铝质钙碱性系列岩石,稀土元素曲线显示为轻稀土元素富集型,具有弱正Eu异常,微量元素曲线表现为明显的Ta、Nb亏损。综合含矿中酸性岩类时代、地球化学特征及区域构造背景,认为白乃庙铜矿总体形成于早古生代,具有多期成矿的特点,成矿作用与古蒙古洋早古生代俯冲消减事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乃庙铜矿 中酸性侵入岩 la-MC-ICP-MS锆石U-Pb年龄 地球化学特征 成矿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铕-2-噻吩甲酸-邻菲咯啉三元配合物中La^3+对Eu^3+的发光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宝金荣 朱晓伟 +1 位作者 王新波 赵永亮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27-529,共3页
合成了七种不同掺杂比例的稀土高氯酸盐(铕掺镧)与2-噻吩甲酸-邻菲咯啉的固态配合物,对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稀土络合滴定、摩尔电导测定,确定了配合物组成为(Eu1-xLax)·L3·phen·1/2H2O(x=0·000~0·200,L为2... 合成了七种不同掺杂比例的稀土高氯酸盐(铕掺镧)与2-噻吩甲酸-邻菲咯啉的固态配合物,对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稀土络合滴定、摩尔电导测定,确定了配合物组成为(Eu1-xLax)·L3·phen·1/2H2O(x=0·000~0·200,L为2-噻吩甲酸,phen为邻菲咯啉),并测定了配体及配合物的IR谱及荧光激发和发射光谱。摩尔电导数据表明,此类配合物为非电解质。红外光谱测定表明,配体2-噻吩甲酸羧基氧与稀土离子配位,配体1,10-邻菲咯啉两个氮原子与稀土离子配位。荧光光谱测定表明,Eu3+处于无反演对称中心格位上,Eu3+配合物发射强度增大。配合物中La3+对Eu3+的发光产生敏化增强效应,当La3+掺入量为0·005mol时敏化强度最大,随着La3+浓度的增大,对Eu3+的发光敏化强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配合物 la^3+ EU^3+ 2-噻吩甲酸 邻菲咯啉 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