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配比生物燃油对船用发动机颗粒物排放特性的影响
1
作者 梁乐才 周宇 +4 位作者 赵海康 彭俊杰 王健雁 安喜月 吴刚 《内燃机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1-128,共8页
为研究掺混生物燃油和重油对船用发动机颗粒物排放特性的影响,在一台船用二冲程发动机上开展了负荷特性工况(E2)和推进特性工况(E3)的试验研究。试验选择B15生物燃油(将生物柴油和180船用低硫重油按15%∶85%质量比混合得到的燃料,依此类... 为研究掺混生物燃油和重油对船用发动机颗粒物排放特性的影响,在一台船用二冲程发动机上开展了负荷特性工况(E2)和推进特性工况(E3)的试验研究。试验选择B15生物燃油(将生物柴油和180船用低硫重油按15%∶85%质量比混合得到的燃料,依此类推)、B24生物燃油、B30生物燃油、B50生物燃油和180船用低硫重油五种燃料。通过粒径仪测量排气中颗粒物在不同粒径下的数量浓度,研究结果表明:与180低硫重油相比,生物燃油的积聚模态颗粒(大于50 nm)总数减少,或转化为尺寸更小的核模态的颗粒(小于50 nm)。通过滤膜称重法测量并计算颗粒物的排放因子,结果发现在负荷特性循环工况下,随着生物燃油的掺混比例增加,颗粒物的排放因子降低。通过热泳探针采集颗粒物样品,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观察了颗粒物的微观样貌,发现颗粒物团聚体呈现链状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燃油 颗粒物 粒径分布 微观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电弧锯切割蚀除颗粒的研究
2
作者 刘晓坤 李广宇 +2 位作者 杨宏悦 蒋立杰 顾琳 《电加工与模具》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23-27,共5页
利用电弧锯加工锆合金-不锈钢模拟样件,收集蚀除颗粒并对其形状、尺寸及分布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部分蚀除颗粒未经等离子体球化作用呈不规则的片状,经等离子体球化作用的熔融金属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呈球形或球壳形,并相互作用形成... 利用电弧锯加工锆合金-不锈钢模拟样件,收集蚀除颗粒并对其形状、尺寸及分布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部分蚀除颗粒未经等离子体球化作用呈不规则的片状,经等离子体球化作用的熔融金属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呈球形或球壳形,并相互作用形成椭球形、链球形和凹球形的蚀除颗粒。颗粒主要成分为锆合金和不锈钢,部分颗粒中二者发生了融合。颗粒粒径近似呈正态分布,等效半径平均值为167.35μm,筛网筛选结果显示50目和100目筛网能筛选80%以上的蚀除颗粒,实际加工中应选择50目、100目和500目滤网对工作介质进行过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电弧锯切割 高速电弧放电加工 蚀除颗粒 形态特征 粒径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造粒工艺和粉末粒径对混合粉料中金刚石分布均匀性的影响
3
作者 马争辉 胡婷 +2 位作者 罗文 方志 罗凤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4-223,共10页
为研究不同造粒工艺和粉末粒径对混合粉料中金刚石分布均匀性的影响,以同一种预混合粉料为原料,分别通过圆盘造粒、冷压破碎造粒、扩散破碎造粒3种方法进行造粒,并对3种造粒工艺的粉末通过筛分方法,获得各工艺下的180~380μm、120~180μ... 为研究不同造粒工艺和粉末粒径对混合粉料中金刚石分布均匀性的影响,以同一种预混合粉料为原料,分别通过圆盘造粒、冷压破碎造粒、扩散破碎造粒3种方法进行造粒,并对3种造粒工艺的粉末通过筛分方法,获得各工艺下的180~380μm、120~180μm及75~120μm粒径的试样,研究不同造粒工艺和不同粉末粒径对混合粉料中250~380μm粒径金刚石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圆盘造粒获得的是仿球形粉末,冷压破碎造粒获得的是不规则形状粉末且其表面可分辨出原始颗粒形貌,扩散破碎造粒获得的是不规则复杂形状粉末;在同一造粒工艺条件下,均为180~380μm混合粉料试样中金刚石的分布均匀性最好;在同一粒径区间条件下,均为扩散破碎造粒的混合粉料试样中金刚石的分布均匀性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粒工艺 松比 流速 形貌 粒径 金刚石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磨时间对微细铜粉粒度和形貌的影响
4
作者 张玮 张永平 +2 位作者 和晓才 刁微之 闫森 《粉末冶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5-190,共6页
通过高能球磨工艺制备微细铜粉,研究球磨时间对微细铜粉粒度分布和粉体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球磨时间低于20 h,随着球磨时间的增加,铜粉粒径分布指标(D_(30)、D_(50)和D_(90))持续下降,铜粉团聚不明显。球磨时间超过20 h后,随着球磨时... 通过高能球磨工艺制备微细铜粉,研究球磨时间对微细铜粉粒度分布和粉体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球磨时间低于20 h,随着球磨时间的增加,铜粉粒径分布指标(D_(30)、D_(50)和D_(90))持续下降,铜粉团聚不明显。球磨时间超过20 h后,随着球磨时间的增加,铜粉团聚明显,球磨铜粉均匀性降低。当球磨时间设定为20 h,球磨铜粉粒度分布、物相组成和外观形貌最佳,此时,球磨铜粉均匀性提高,粉体表面相对平整,粒径分布跨度达到最小值(D_(δ)=1.723),比表面积为0.796 m^(2)·g^(-1),中位径(D_(50))为9.97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磨时间 微细铜粉 粒度分布 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粉掺氨燃烧颗粒物生成特性
5
作者 梁兴 曲思建 +3 位作者 底一 崔名双 王圣烨 牛芳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18-331,共14页
煤粉掺氨燃烧作为一种新型的低碳燃烧策略,逐渐受到广泛关注,但掺氨改变了煤粉的燃烧过程,燃煤颗粒物的生成特性也发生变化。论文基于平焰燃烧器,开展掺氨比和燃烧温度对颗粒物生成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通过ELPI(Electrical Low Pressure... 煤粉掺氨燃烧作为一种新型的低碳燃烧策略,逐渐受到广泛关注,但掺氨改变了煤粉的燃烧过程,燃煤颗粒物的生成特性也发生变化。论文基于平焰燃烧器,开展掺氨比和燃烧温度对颗粒物生成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通过ELPI(Electrical Low Pressure Impactor)分级采集了燃烧器上方230 mm处的颗粒物,采用SEM-EDS(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meter)等检测手段分析了颗粒物的质量粒径分布、微观形貌及元素分布,发现PM10呈双模态分布,不同模态的颗粒物因为生成机理的不同呈现显著差别,细模态颗粒物粒径范围为0.03~0.3μm,颗粒质量浓度在0.01~0.2 mg/m^(3),粗模态颗粒物的粒径范围为0.3~10μm,颗粒质量浓度在0.2~18 mg/m^(3);细模态颗粒物主要由烟气中无机物冷凝形成的絮状物组成,而粗模态颗粒物主要由氨煤掺烧后煤颗粒发生焦炭破碎形成,其形状为球形及类球型颗粒物;细模态颗粒物中富含Ca和Na,且Ca含量大于Na,而粗模态颗粒物主要由Si和Al组成,且Si含量大于Al;降低燃烧温度和增加掺氨比均使颗粒物浓度降低,原因是当燃烧温度降低,煤粉颗粒在燃烧过程中的升温速率放缓,挥发分释放速率变慢,煤粉颗粒不完全燃烧,煤颗粒的热应力和内部压力降低,而随着掺氨比增加,氨燃烧产生的水蒸气与高温焦炭颗粒发生水煤气反应,使得焦炭颗粒表面温度的变化速率降低,二者均降低了焦炭破碎的概率,最终使PM_(10)的生成量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煤混燃 粒径分布 元素分布 微观形貌 焦炭破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粒度和形貌及粒度分布对RDX安全和热分解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6
6
作者 宋小兰 李凤生 +3 位作者 张景林 郭效德 安崇伟 王毅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68-172,共5页
采用溶剂/非溶剂法和筛分法,通过控制搅拌速度及溶剂与非溶剂温度差,制备了不同粒度、形貌和粒度分布的RDX粉末。利用激光粒度仪、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对其进行了相应表征;利用撞击和摩擦感度试验、慢烤试验及DSC测试... 采用溶剂/非溶剂法和筛分法,通过控制搅拌速度及溶剂与非溶剂温度差,制备了不同粒度、形貌和粒度分布的RDX粉末。利用激光粒度仪、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对其进行了相应表征;利用撞击和摩擦感度试验、慢烤试验及DSC测试分别研究了不同粒度、形貌及粒度分布的RDX样品的安全性能和热分解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粒度、形貌及粒度分布是影响RDX安全和热分解性能的重要因素。随着粒度的减小,RDX的机械和热感度显著降低。另外,窄粒度分布的RDX样品普遍具有更低的机械感度,而宽粒度分布的RDX样品通常具有更好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DX 推进剂 粒度及粒度分布 形貌 安全性能 热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体加料方法对St/BA/DBMPA功能性复合阳离子乳液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张金枝 程时远 +2 位作者 李小琴 鼓顺金 邹其超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0-73,共4页
在相同的配方条件下 ,采用无皂乳液聚合制备苯乙烯 /丙烯酸丁酯 / N,N-二甲基 ,N-丁基 ,N- ( 3-甲基丙烯酰胺基 )丙基溴化铵 ( St/ BA/ DBMPA)阳离子共聚物复合乳液 ,考察了单体加料方式对乳液粒子大小、形态、结构、表面性质的影响及... 在相同的配方条件下 ,采用无皂乳液聚合制备苯乙烯 /丙烯酸丁酯 / N,N-二甲基 ,N-丁基 ,N- ( 3-甲基丙烯酰胺基 )丙基溴化铵 ( St/ BA/ DBMPA)阳离子共聚物复合乳液 ,考察了单体加料方式对乳液粒子大小、形态、结构、表面性质的影响及对最终聚合物玻璃化温度和乳液的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批量法和单体全滴加法对应的粒子形态规则、粒子分布均匀 ,只有一个玻璃化转变温度 ( Tg 约为 5℃ ) ;以 P( St/ BA/ DBMPA)为种子 ,半连续法滴加 St和 BA混合单体对应的乳胶粒径最小 ,分布较宽 ,有两个Tg;以 PSt为种子滴加 BA单体 ,粒子呈明显的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体加料方法 St/BA/DBMPA 功能性 复合阳离子乳液 影响 胶粒 分布 形态 玻璃化温度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壳结构聚硅氧烷/丙烯酸酯复合乳液(Ⅰ) 乳化剂对乳液聚合过程及粒径分布和粒子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18
8
作者 孟勇 翁志学 +2 位作者 单国荣 黄志明 潘祖仁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794-1799,共6页
采用种子乳液半连续法合成了具有高有机硅含量的聚硅氧烷/丙烯酸酯核壳结构复合乳液,研究乳化剂的种类、复配比例及质量浓度对有机硅/丙烯酸酯壳核乳液性能与乳胶粒径、分布和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阴离子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十... 采用种子乳液半连续法合成了具有高有机硅含量的聚硅氧烷/丙烯酸酯核壳结构复合乳液,研究乳化剂的种类、复配比例及质量浓度对有机硅/丙烯酸酯壳核乳液性能与乳胶粒径、分布和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阴离子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十二烷基磺酸钠(SDS2)、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所合成的乳胶粒子粒径依次增大,SDS与非离子型乳化剂OP10复配使用时,随OP10质量分数的增加,聚合速率和转化率降低,化学稳定性增加,乳胶粒子粒径增大,分布变宽,确定了复合乳化剂的最佳配比.随复合乳化剂浓度的增加,聚合速率加快、转化率增加,乳胶粒子粒径减小而分布加宽.通过改变乳化剂加入方式可减小乳胶粒子的粒径分布.为减少壳层聚合物新粒子的产生,需严格控制乳化剂的浓度,使加入的壳层单体处于“饥饿”状态,在乳胶粒子表面富集、引发聚合,形成表层“过渡层”,最终形成核壳结构复合粒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壳结构复合乳液 复合乳化剂 粒径分布 成粒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维菌素脲醛树脂微胶囊的制备及其缓释性能 被引量:28
9
作者 韩志任 杜有辰 +2 位作者 李刚 慕卫 刘峰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4期405-410,共6页
以脲醛树脂为囊壁材料,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阿维菌素微胶囊。探讨了甲醛-尿素摩尔比(F/U)、溶剂、分散剂、消泡剂对微胶囊形态和粒径分布的影响,测定了阿维菌素微胶囊的释放特性。结果表明:当甲醛-尿素摩尔比为1.75,甲苯∶氯苯=3∶4为... 以脲醛树脂为囊壁材料,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阿维菌素微胶囊。探讨了甲醛-尿素摩尔比(F/U)、溶剂、分散剂、消泡剂对微胶囊形态和粒径分布的影响,测定了阿维菌素微胶囊的释放特性。结果表明:当甲醛-尿素摩尔比为1.75,甲苯∶氯苯=3∶4为溶剂,分散剂亚甲基二萘磺酸钠质量分数为1.5%,有机硅消泡剂X-10C质量分数为0.7%时,能够制备出形态良好、平均粒径4.07μm、包封率98.89%,贮存稳定性良好的阿维菌素微胶囊;红外图谱分析表明,阿维菌素被包封于脲醛树脂囊壁内;释放规律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阿维菌素微胶囊的t50是阿维菌素原药的3.4倍,说明阿维菌素微胶囊具有较好的缓释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脲醛树脂 阿维菌素 微胶囊 形态 粒径分布 缓释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烷偶联剂改性纳米SiO2封堵剂的制备与作用机理 被引量:16
10
作者 褚奇 杨枝 +2 位作者 李涛 薛玉志 刘四海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7-50,共4页
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源,氨水为催化剂,水为促进剂,苯乙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为表面改性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一种具有核壳结构的改性纳米SiO_2。借助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激光粒度分析仪(PSDA)和透射电镜(TEM),表征了改性纳米S... 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源,氨水为催化剂,水为促进剂,苯乙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为表面改性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一种具有核壳结构的改性纳米SiO_2。借助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激光粒度分析仪(PSDA)和透射电镜(TEM),表征了改性纳米SiO_2的分子结构,并对比了其与未改性纳米SiO_2在钻井液滤液中的粒度分布和微观形貌特征。通过模拟纳微米级孔隙地层封堵率测试实验,评价了不同纳米SiO_2对纳微米微裂隙的封堵能力,并探讨了其在钻井液中纳米级分散作用机理。实验结果表明,改性纳米SiO_2在钻井液中呈现纳米级分散,相比于未改性SiO_2而言,可有效对纳微米裂隙进行封堵;当质量百分浓度为3.0%时,对模拟纳微米级地层的封堵率达到99.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液 纳米二氧化硅 硅烷偶联剂 粒度分布 微观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结晶制备碳酸锂的粒度及形貌控制 被引量:12
11
作者 王彦飞 王磊鑫 +7 位作者 邢红 杨静 赵艳平 杨立斌 朱亮 赵晓昱 沙作良 王文海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3-17,共5页
碳酸锂的粒度及形貌决定其性能和应用。通过考察反应结晶温度、进料速率、晶种用量和搅拌速率对碳酸锂产品平均粒径的影响以及添加剂的用量对产品形貌的影响,提供了一种经过优化的制备碳酸锂的反应结晶工艺。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反应结... 碳酸锂的粒度及形貌决定其性能和应用。通过考察反应结晶温度、进料速率、晶种用量和搅拌速率对碳酸锂产品平均粒径的影响以及添加剂的用量对产品形貌的影响,提供了一种经过优化的制备碳酸锂的反应结晶工艺。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反应结晶制备碳酸锂的最佳实验条件:200 m L质量浓度为90 g/L的氯化锂溶液一次性加入反应结晶器内,质量浓度为260 g/L的碳酸钠溶液的加料速率为0.5 m L/min,晶种用量为2%(占碳酸锂理论产量的分数),搅拌速率为400 r/min,反应温度为80℃,添加剂六偏磷酸钠用量为2%(占碳酸锂理论产量的分数)。在此条件下制得的碳酸锂为平均粒径为132μm、变异系数为51.53%的密实球形产品。研究表明,反应温度对晶体粒度的影响最大,添加剂对晶体的粒度和形貌起到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结晶 碳酸锂 粒度分布 形貌 添加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壳型硅丙复合乳液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19
12
作者 马建中 王华金 鲍艳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95-200,共6页
用单体预乳化法和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合成了核壳型硅丙复合乳液,研究了壬基酚聚氧乙烯醚-2-磺酸基琥珀酸单酯二钠盐(MS-1)与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复配比例、核层聚合乳化剂补加速率及壳层聚合乳化剂补加速率对乳液性能和乳胶粒粒径及... 用单体预乳化法和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合成了核壳型硅丙复合乳液,研究了壬基酚聚氧乙烯醚-2-磺酸基琥珀酸单酯二钠盐(MS-1)与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复配比例、核层聚合乳化剂补加速率及壳层聚合乳化剂补加速率对乳液性能和乳胶粒粒径及其分布的影响。考察了复配乳化剂用量对单体转化率、涂膜耐水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所合成的系列乳液中,复配乳化剂所合成乳液的乳胶粒粒径小,粒径最小为72.99nm,乳液黏度大,其最大值为60.0mPa.s;而采用MS-1单一乳化剂所合成乳液的乳胶粒粒径分布最窄,其多分散性指数(PDI)为0.01,乳液黏度最小,其值为37.78mPa.s。当核层和壳层聚合乳化剂持续补加时间分别为120min和210min时,聚合体系乳胶粒数目基本保持不变,后续加入的单体在种子乳胶粒表面进行聚合,形成"核壳"结构。此外,随着乳化剂用量增加,单体的转化率提高但涂膜的耐水性下降。并用红外、透射电镜分别对聚合物分子链结构和乳胶粒形貌结构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壳结构 硅丙乳液 粒径及其分布 粘合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伏组件积灰特性及其透射衰减规律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王胜捷 田瑞 +4 位作者 郭枭 邱云峰 白炳林 闫素英 史志国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242-250,共9页
该文以呼和浩特城区的倾斜玻璃板和光伏组件为积灰载体,测试并分析了积灰颗粒的粒径分布、形貌特征及元素组成,研究了太阳入射角与太阳总辐照度变化方向对透射衰减率的影响规律,计算了不同积灰量下由积灰引起的日平均总透射衰减率。研... 该文以呼和浩特城区的倾斜玻璃板和光伏组件为积灰载体,测试并分析了积灰颗粒的粒径分布、形貌特征及元素组成,研究了太阳入射角与太阳总辐照度变化方向对透射衰减率的影响规律,计算了不同积灰量下由积灰引起的日平均总透射衰减率。研究表明:呼和浩特城区光伏组件积灰颗粒的体积平均径为23.10μm,粉砂质量分数约为72.77%;积灰量分别为2.75、4.59、5.86 g/m^2时,积灰引起的日平均总透射衰减率分别为1.29%、3.42%、4.71%;太阳总辐照度增时段,总衰减率随太阳入射角以类线性趋势正相关变化。太阳总辐照度减时段,总衰减率随太阳入射角以微小幅度先减小再增大,当太阳入射角增至60°时,总衰减率开始线性增大;总衰减率最小值所对应的太阳总辐照度比峰值小168 W/m^2,对应的太阳入射角比最小值小25.5°。该研究可指导呼和浩特城区光伏发电系统除尘方式的选取及除尘周期的预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组件 辐射 积灰 粒径分布 形貌 元素组成 透射衰减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氩气气压对铝丝电爆炸合成纳米粉体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14
作者 刘隆晨 张乔根 +3 位作者 燕文宇 王喆 张璐 铁维昊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710-1715,共6页
为了研究氩气气压对铝丝电爆炸法合成的铝纳米粉体特性的影响,建立了一台基于金属丝电爆炸的纳米粉体生产和收集装置,在不同氩气气压条件下成功地制备了铝纳米粉体。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了合成的铝纳米粉体的形态与结构,并通过... 为了研究氩气气压对铝丝电爆炸法合成的铝纳米粉体特性的影响,建立了一台基于金属丝电爆炸的纳米粉体生产和收集装置,在不同氩气气压条件下成功地制备了铝纳米粉体。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了合成的铝纳米粉体的形态与结构,并通过TEM图像分析得到了铝纳米粉体的粒径大小及其分布。结果表明:当氩气气压较高时,铝纳米粉体颗粒外形规则,呈球形;其平均粒径比低气压时大;当氩气气压<100kPa时,较高的氩气气压可显著地扩宽铝纳米粉体的粒径分布范围。分析发现,采用这种方法制备的铝纳米粉体的颗粒外形、颗粒粒径及其粒径分布均可以通过改变氩气气压来进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丝电爆炸 氩气气压 铝纳米粉体 颗粒形态 粒径分布 平均粒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MMA-AA三元无皂共聚胶乳性质的研究I.胶粒形态、大小及分布 被引量:10
15
作者 闫翠娥 黄世强 封麟先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75-78,82,共5页
以苯乙烯 (St)、甲基丙烯酸甲酯 (MMA)为主单体 ,丙烯酸 (AA)为功能单体进行了无皂乳液批量共聚合。用TEM和 QEL S观测了胶粒结构形态、大小及分布。探讨了功能单体 AA浓度、引发剂 APS含量、体系 p H值、聚合温度及 St/ MMA配比对胶粒... 以苯乙烯 (St)、甲基丙烯酸甲酯 (MMA)为主单体 ,丙烯酸 (AA)为功能单体进行了无皂乳液批量共聚合。用TEM和 QEL S观测了胶粒结构形态、大小及分布。探讨了功能单体 AA浓度、引发剂 APS含量、体系 p H值、聚合温度及 St/ MMA配比对胶粒形态、大小的影响。结果表明 ,St- MMA- AA三元无皂共聚胶粒呈核 -壳结构。随[AA]增大 ,粒径减小 ,分散系数增大 ;随 [APS]增大 ,粒径出现最大值 ,分散系数增大 ;随 p H值调节剂 Na HCO3浓度增大及 MMA比例增大 ,粒径变化复杂 ,且分散系数也相应变化 ;随聚合温度提高 ,粒径增大 ,分散系数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无皂乳液共聚胶乳 丙烯酸 胶粒大小及分布 胶粒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内可吸入颗粒物浓度与粒径分布检测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22
16
作者 刘红丽 张伟 李昌禧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40-344,共5页
本文采用显微观测成像和数字图象处理技术,研究了一种室内可吸入颗粒物浓度与粒径分布的检测方法。基于数学形态学对颗粒物图像进行图像处理,设计了检测颗粒物粒径,分形维数和形状因子等重要形态学参数的识别算法,最后采用数据融合的方... 本文采用显微观测成像和数字图象处理技术,研究了一种室内可吸入颗粒物浓度与粒径分布的检测方法。基于数学形态学对颗粒物图像进行图像处理,设计了检测颗粒物粒径,分形维数和形状因子等重要形态学参数的识别算法,最后采用数据融合的方法计算了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及其粒径分布。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检测方法可同时得到可吸入颗粒物的数量浓度、总表面积和质量浓度及其粒径分布,具有处理速度快、数据统计分析方便快捷、检测结果稳定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吸入颗粒物 浓度与粒径分布 颗粒形态学 数据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郑州和深圳三城市空气中气溶胶单颗粒特征的扫描电镜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赵承美 邵龙义 +3 位作者 侯聪 幸娇萍 胡颖 王文华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25-931,共7页
分别采集北京、深圳和郑州3个城市气溶胶样品,使用场发射扫锚电镜-能谱仪观察气溶胶单颗粒的显微形貌和元素组成,并利用图像分析系统对PM2.5的粒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城市气溶胶单颗粒类型以矿物颗粒、烟尘和球形颗粒(飞灰和二次粒子... 分别采集北京、深圳和郑州3个城市气溶胶样品,使用场发射扫锚电镜-能谱仪观察气溶胶单颗粒的显微形貌和元素组成,并利用图像分析系统对PM2.5的粒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城市气溶胶单颗粒类型以矿物颗粒、烟尘和球形颗粒(飞灰和二次粒子)为主。对比3个城市气溶胶中不同颗粒类型数量百分比发现,矿物颗粒数量最多的城市是北京,飞灰和烟尘数量最多的城市是郑州,而规则矿物颗粒数量最多的城市是深圳。3个城市气溶胶单颗粒的数量-粒径分布均呈单峰分布。深圳气溶胶中颗粒物的粒径相对较小,其次为郑州、北京。3个城市气溶胶中颗粒物来源不同程度上都受到交通污染源影响,而燃煤源对北京和郑州气溶胶中颗粒物来源影响仍然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单颗粒 场发射扫描电镜 PM2.5 矿物颗粒 烟尘 显微形貌 粒径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BA/MAA复合胶乳粒子大小及羧基分布的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张洪涛 胡芳 +2 位作者 谭必恩 林柳兰 李建宗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51-154,共4页
以十二烷基硫酸钠 ( SDS)和平平加 OS- 1 5为复合乳化剂 ,分别采用批量法、种子法、全滴加法和分步法制备了一系列的苯乙烯 ( St) /丙烯酸丁酯 ( BA) /甲基丙烯酸 ( MAA)复合胶乳。对复合胶乳的粒子大小及形态结构、羧基分布和碱增稠性... 以十二烷基硫酸钠 ( SDS)和平平加 OS- 1 5为复合乳化剂 ,分别采用批量法、种子法、全滴加法和分步法制备了一系列的苯乙烯 ( St) /丙烯酸丁酯 ( BA) /甲基丙烯酸 ( MAA)复合胶乳。对复合胶乳的粒子大小及形态结构、羧基分布和碱增稠性能等进行测试 ;考察了复合乳化剂浓度和聚合方式对复合胶乳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胶乳 甲基丙烯酸 粒子 羧基分布 碱增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体保护焊烟尘形成机理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慷 杨立军 +2 位作者 刘晓秋 岳宜文 李桓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9-72,116-117,共6页
以H08Mn2Si实芯焊丝的熔化极气体保护焊和SJ501药芯焊丝的CO2保护焊为对象,探讨了气体保护焊烟尘粒子的粒径分布特征和形成机理.采用准光弹性散射法测量烟尘粒径,并利用透射电镜(TEM)、能谱(EDS)对烟尘粒子的形貌、结构和化学成分进行... 以H08Mn2Si实芯焊丝的熔化极气体保护焊和SJ501药芯焊丝的CO2保护焊为对象,探讨了气体保护焊烟尘粒子的粒径分布特征和形成机理.采用准光弹性散射法测量烟尘粒径,并利用透射电镜(TEM)、能谱(EDS)对烟尘粒子的形貌、结构和化学成分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两种工艺形成的烟尘一次粒子都呈球形,表面圆滑,直径一般小于200 nm,大多数烟尘粒子都是铁的氧化物.研究还发现,烟尘的二次粒子为链状或网状结构,由大量一次粒子聚结而成,与实芯焊丝的熔化极气体保护焊形成的烟尘相比,药芯焊丝CO2焊形成的烟尘化学成分更复杂,烟尘二次粒子更细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保护焊 一次烟尘粒子 二次烟尘粒子 粒径分布 烟尘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瓷墙地砖湿法球磨浆料基本性能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王续宁 薛群虎 +1 位作者 田晓利 徐茜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4-99,共6页
以某大型陶瓷企业瓷质仿石砖湿法球磨浆料为原料,通过沉降分层取样,采取激光粒度分析、X射线荧光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以及SEM分析等手段,研究浆料的矿物相组成、化学成分均匀性、粒度分布以及颗粒形貌等基本性能,为干法制粉取代湿法制... 以某大型陶瓷企业瓷质仿石砖湿法球磨浆料为原料,通过沉降分层取样,采取激光粒度分析、X射线荧光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以及SEM分析等手段,研究浆料的矿物相组成、化学成分均匀性、粒度分布以及颗粒形貌等基本性能,为干法制粉取代湿法制粉技术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1)陶瓷墙地砖湿磨浆料的主要矿物相是石英、高岭石、钠长石和伊利石;(2)湿磨浆料的平均粒径为17μm,最大粒径90μm,其中:0~10μm约占50%,10~50μm约占45%,50~90μm约占5%;粒径小于1μm时,Al2O3和MgO含量较高;粒径大于1μm时,Na2O、K2O、SiO2含量较高;粒径大于45μm时,MgO含量较高;粒度越细,化学成分均匀性越好;(3)湿磨浆料中固相颗粒形貌不规则,呈尖角形、长片状或短柱状,棱角较多,与同细度干法粉体形貌差异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法球磨浆料 粒度分布 化学成分均匀性 颗粒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