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CM纯化的鼻咽癌间质和正常鼻咽间质的定量蛋白质组学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李美香 肖志强 +7 位作者 彭芳 李国庆 张鹏飞 李茂玉 李萃 李峰 刘迎福 陈主初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122-1133,共12页
间质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为寻找与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发生发展相关的特异性间质蛋白,采用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laser capture microdissection,LCM)纯化鼻咽癌间质和正常鼻咽黏膜间质,荧光差异双... 间质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为寻找与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发生发展相关的特异性间质蛋白,采用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laser capture microdissection,LCM)纯化鼻咽癌间质和正常鼻咽黏膜间质,荧光差异双向凝胶电泳(fluorescent two-dimensional difference gel electrophoresis 2-D,DIGE)结合质谱技术分离鉴定间质相关蛋白.Westernblot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验证了其中3个差异蛋白(CapG、L-plastin和S100A9),证实了2D-DIGE结果的可靠性.建立了LCM纯化的鼻咽癌间质和正常鼻咽间质的荧光差异蛋白表达图谱,高通量筛选与肿瘤发生相关的间质蛋白,共得到34个有统计学意义的蛋白质点,质谱鉴定得到20个差异蛋白.研究结果提示:这些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将有助于阐明鼻咽癌细胞和周围间质的关系.对间质蛋白功能的进一步研究,将有助于解析间质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机制,并为从间质途径寻找肿瘤治疗靶标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间质 激光捕获显微切割 荧光差异双向凝胶电泳 质谱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LCM纯化的不同分化程度贲门腺癌细胞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
2
作者 程妍 李阳 +3 位作者 刘冬 宋亚华 张军 龚均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82-686,714,共6页
目的联合导向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NLCM)及蛋白质组学技术比较分析高分化贲门腺癌细胞和低分化贲门腺癌细胞的蛋白质表达图谱差异,寻找与贲门腺癌恶性程度和预后有关的分子标志物。方法应用导向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分别获取高分化和... 目的联合导向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NLCM)及蛋白质组学技术比较分析高分化贲门腺癌细胞和低分化贲门腺癌细胞的蛋白质表达图谱差异,寻找与贲门腺癌恶性程度和预后有关的分子标志物。方法应用导向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分别获取高分化和低分化贲门腺癌细胞,提取蛋白质,应用双向凝胶电泳(2-DE)技术分离蛋白质,选定差异点,胶内酶解后,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MALDI-TOF MS)鉴定差异蛋白质,并用免疫组化方法验证差异蛋白的表达。结果 1NLCM分别分离纯化了高分化和低分化贲门腺癌细胞;2建立了高分化和低分化贲门腺癌细胞的蛋白质表达图谱,两组分别检测到(846±52)个和(923±84)个蛋白质点,两组的匹配率为85.4%;3对高分化和低分化的贲门腺癌蛋白质表达谱进行比较分析,鉴定出10种差异蛋白,其中6个蛋白质在低分化贲门腺癌细胞中表达上调,4个蛋白质在低分化贲门腺癌细胞中表达下调;4差异蛋白质涉及细胞间信号转导、细胞代谢、凋亡及迁移等;5进一步通过免疫组化方法验证了差异蛋白HSP27的表达与蛋白质组学研究结果一致。结论高分化和低分化贲门腺癌间存在蛋白质表达的差异,这些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可能与贲门腺癌的恶性程度和预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腺癌 激光捕获显微切割 蛋白质组学 分子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在植物基因组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6
3
作者 蔡民华 胡英考 +1 位作者 李雅轩 晏月明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325-1329,共5页
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织和(或)器官特异表达的基因,但要获取某一发育阶段的特异细胞类群来进行基因表达分析又是相当困难的。近年发展起来的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可以在显微镜下快速准确地获取单一的细胞类群,甚至单个... 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织和(或)器官特异表达的基因,但要获取某一发育阶段的特异细胞类群来进行基因表达分析又是相当困难的。近年发展起来的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可以在显微镜下快速准确地获取单一的细胞类群,甚至单个细胞,成功地解决了组织中细胞的异质性问题。介绍了该技术的原理,并对其在植物中的应用进展情况做了综述,同时指出了该技术在植物中应用的可能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捕获显微切割 基因表达分析 蛋白组 植物-微生物互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用于分离混合斑中精子细胞 被引量:6
4
作者 刘芳 王静 +5 位作者 俞丽娟 郭剑章 高俊薇 焦章平 唐晖 刘雅诚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1期33-35,42,共4页
目的评估激光捕获显微切割(laser capture microdissection,LCM)技术在分离混合斑中少量精子细胞的应用价值。方法配制不同比例的精液-阴道上皮细胞混合液,分别用差异裂解法和LCM法分离精子细胞,用磁珠法提取精子细胞DNA,并用Identifile... 目的评估激光捕获显微切割(laser capture microdissection,LCM)技术在分离混合斑中少量精子细胞的应用价值。方法配制不同比例的精液-阴道上皮细胞混合液,分别用差异裂解法和LCM法分离精子细胞,用磁珠法提取精子细胞DNA,并用IdentifilerTM试剂盒进行STR基因型检测。结果 LCM法分离精子细胞的STR成功率为92.86%(13/14),采用差异裂解法检测的成功率为7.14%(1/14),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CM法可有效排除女性细胞成分的干扰,并捕获少量精子细胞得到单一的男性STR分型,显著优于差异裂解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遗传学 精子细胞 混合斑 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结合^(18)O标记定量蛋白质组技术在胃癌标志物筛查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张志强 李茂玉 +5 位作者 张桂英 彭芳 姚慧欣 李美香 肖志强 陈主初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11-322,共12页
建立一种更加精确地分离鉴定胃癌特异肿瘤标志物的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首先采用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LCM)纯化胃腺癌细胞及胃黏膜良性上皮细胞,将裂解的样本总蛋白经过1DSDS-PAGE预分离,然后采用18O/16O分别标记两种样本酶切后的多肽... 建立一种更加精确地分离鉴定胃癌特异肿瘤标志物的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首先采用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LCM)纯化胃腺癌细胞及胃黏膜良性上皮细胞,将裂解的样本总蛋白经过1DSDS-PAGE预分离,然后采用18O/16O分别标记两种样本酶切后的多肽混合物.结合纳升级液相色谱(Nano-HPLC-MS/MS)定量地鉴定胃癌细胞和胃黏膜良性上皮细胞的差异表达蛋白.共筛选出78个差异表达蛋白,其中42个蛋白质在胃癌组织中表达上调,36个蛋白质下调.Western blot技术验证了其中几个差异蛋白(moesin,periostin,annexin A2,annexin A4)的表达,与蛋白质组学研究的结果一致.LCM技术结合18O稳定同位素标记的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为研究胃癌发生机制、筛选胃癌的分子标志物提供了新的思路,亦为诸如胃癌等复杂体系蛋白质的分离鉴定提供了新的技术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激光捕获显微切割 定量蛋白质组学 18O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显微切割分离细胞的微量RNA质量鉴定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4
6
作者 杨燕青 张雯 +2 位作者 张宝峰 郜恒骏 张庆华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521-1526,共6页
探索一套激光显微切割(Laser capture microdissection,LCM)分离细胞后获得的微量RNA质量鉴定标准操作流程。选取3个低温保存的胃癌旁组织样本,冰冻切片进行甲酚紫染色和病理学检查,利用激光显微切割技术分离非癌上皮细胞,提取RNA并以Ag... 探索一套激光显微切割(Laser capture microdissection,LCM)分离细胞后获得的微量RNA质量鉴定标准操作流程。选取3个低温保存的胃癌旁组织样本,冰冻切片进行甲酚紫染色和病理学检查,利用激光显微切割技术分离非癌上皮细胞,提取RNA并以Agilent 2100生物分析仪鉴定RNA的纯度和完整性。同时,选择高、中、低3种不同表达丰度的6个基因(EF1A,ACTB,GAPHD,B2M,MED1,CK20),在每个基因的5′和3′端设计引物,RT-PCR扩增。以3个培养细胞制备的高质量RNA和3个有降解的胃癌旁组织样本RNA作对照,RT-PCR扩增结果与Agilent 2100生物分析仪的结果高度一致。结果显示冻存组织进行冰冻切片结合病理学检查后,LCM获取细胞提取微量RNA采用RT-PCR进行质量鉴定是一种操作简单的稳定方法,可以作为肿瘤基因组研究的有效和常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显微切割 RT-PCR RNA完整性 质量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显微切割联合功能分类表达谱芯片技术在脑缺血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田英芳 魏朝明 +3 位作者 张蓬勃 邱芬 陈新林 刘勇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95-398,共4页
目的探讨激光捕获显微切割分离大鼠脑微血管和神经元联合功能分类表达谱cDNA芯片技术在脑缺血研究的应用.方法激光捕获显微切割获取脑切片微血管和神经元,微量RNA提取试剂盒提取总RNA,线性扩增mRNA,紫外分光光度计定量所得aRNA(antisens... 目的探讨激光捕获显微切割分离大鼠脑微血管和神经元联合功能分类表达谱cDNA芯片技术在脑缺血研究的应用.方法激光捕获显微切割获取脑切片微血管和神经元,微量RNA提取试剂盒提取总RNA,线性扩增mRNA,紫外分光光度计定量所得aRNA(antisense RNA)扩增效率,基因特异性引物进行cDNA探针合成,进行芯片杂交反应.结果微血管和神经元各自捕获的总点数大约为8000~10000,T7线性扩增所得aRNA的量约为500~1000ng,探针合成效率高,杂交反应格局清晰良好.结论激光捕获显微切割,结合T7 RNA线性扩增及基因特异性引物线性扩增技术,可成功的应用于功能分类表达谱cDNA芯片的分析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捕获显微切割 微血管 神经元 线性扩增 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53蛋白表达和基因突变在所谓肺硬化性血管瘤组织中的意义 被引量:9
8
作者 齐凤杰 张秀伟 +1 位作者 张永兴 王恩华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147-151,共5页
背景与目的所谓肺硬化性血管瘤(socalledpulmonarysclerosinghemangioma,PSH)是一种至今不能肯定其来源及性质的少见肺肿瘤。虽然目前普遍认为PSH是一种良性肿瘤,但却发现有少数PSH可发生浸润和转移。p53蛋白表达和基因突变是反映肿瘤... 背景与目的所谓肺硬化性血管瘤(socalledpulmonarysclerosinghemangioma,PSH)是一种至今不能肯定其来源及性质的少见肺肿瘤。虽然目前普遍认为PSH是一种良性肿瘤,但却发现有少数PSH可发生浸润和转移。p53蛋白表达和基因突变是反映肿瘤生物学行为的有用指标。本研究的目的是检测PSH组织中p53基因突变及p53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激光捕获显微切割(lasercapturemicrodissection,LCM)技术、单链构象多态性(singlestrandedconformationpolymorphism,SSCP)及DNA测序分析方法(5~8外显子)检测19例PSH中多角形细胞和表面立方细胞的p53蛋白表达和基因突变情况。结果19例PSH组织中p53蛋白阳性表达率为21.1%(4/19),SSCP及测序分析检测p53基因突变率分别为26.3%(5/19)和42.1%(8/19)。p53蛋白阳性表达的4例PSH组织,测序分析显示3例标本有突变发生,2例为错义突变,1例同时发生错义突变和移码突变;而p53蛋白阴性表达的15例PSH组织中,5例标本经测序证实亦发生了突变,4例为移码突变,1例为错义突变。在有突变的8例PSH组织中,单一多角形细胞突变5例,单一立方细胞突变2例,多角形细胞和立方细胞同时突变1例。结论PSH组织p53蛋白阳性表达并不能完全反映p53基因突变的真实情况;p53基因突变或蛋白表达异常均可发生在PSH组织中的两种不同的细胞内;p53基因的高突变率提示PSH可能具有潜在的恶性生物学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所谓肺硬化性血管瘤 p53 基因突变 免疫组化 激光捕获显微切割(lcm) 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 基因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原发性肺腺癌转移相关分子的定量蛋白质组学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刘迎福 肖志强 +6 位作者 张鹏飞 李茂玉 李萃 彭芳 余艳辉 易红 陈主初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48-457,共10页
癌细胞转移是人原发性肺腺癌(lung adenocarcinoma,AdC)死亡率高和预后差的主要原因.为了筛选潜在的肺腺癌转移相关分子标志物,依据临床诊断选取无转移的肺腺癌组织和有转移的肺腺癌组织作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lase... 癌细胞转移是人原发性肺腺癌(lung adenocarcinoma,AdC)死亡率高和预后差的主要原因.为了筛选潜在的肺腺癌转移相关分子标志物,依据临床诊断选取无转移的肺腺癌组织和有转移的肺腺癌组织作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laser capture microdissection,LCM)对两组肺腺癌组织中的癌细胞进行纯化,再利用荧光差异凝胶电泳技术(two-dimensional differential in-gel electrophoresis,2D-DIGE)分离无转移肺腺癌组和有转移肺腺癌组的癌细胞总蛋白,通过Decyder软件分析两组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点,质谱(mass spectrometry,MS)对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点进行鉴定,Western blot验证部分差异蛋白annexin A1,annexin A2,annexin A3,B23和S100A9的表达.建立了LCM纯化的无转移和有转移的肺腺癌组织癌细胞的2D-DIGE图谱,质谱鉴定了20个非冗余差异蛋白质,其中12个蛋白质在有转移肺腺癌组中较无转移肺腺癌组表达上调,8个蛋白质在有转移肺腺癌组中表达下调.Western blot验证分析显示,差异蛋白annexin A1,annexin A2,annexin A3和S100A9的表达水平在有转移肺腺癌中较无转移肺腺癌增高,B23的表达水平在有转移肺腺癌中较无转移肺腺癌降低.免疫组化进一步证实S100A9在有转移的肺腺癌中较无转移的肺腺癌中表达上调.首次应用LCM技术联合2D-DIGE及MS技术分析鉴定出肺腺癌转移相关蛋白质,为研究肺腺癌的转移分子机制、筛选预测肺腺癌转移的分子标志物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转移 蛋白质组 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 荧光差异凝胶电泳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癌组织中EphA2受体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9
10
作者 韩丽萍 董子明 +2 位作者 乔玉环 Jahn M.Nesland 索振河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08-311,共4页
目的:探讨卵巢癌组织中EphA2受体蛋白的表达及其评价预后的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 135例卵巢癌组织进行EphA2检测,对其中15例不同级别EphA2蛋白表达的冰冻组织标本,应用激光捕获显微切 割技术(LCM)捕获卵巢癌细胞,应用Wes... 目的:探讨卵巢癌组织中EphA2受体蛋白的表达及其评价预后的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 135例卵巢癌组织进行EphA2检测,对其中15例不同级别EphA2蛋白表达的冰冻组织标本,应用激光捕获显微切 割技术(LCM)捕获卵巢癌细胞,应用Western印迹分析方法检测其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在135例卵巢癌组织中, EphA2蛋白阳性表达率为91.1%,分别为(-)12例(8.9%),(+)75例(55.6%),( )30例(22.2%),( )18例 (13.3%)。EphA2蛋白表达与卵巢癌患者的年龄、FIGO分期、组织学类型、组织分化程度以及残余肿瘤大小均无 关(P>0.05)。平均生存时间在EphA2蛋白染色强度-~+组与 ~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 Western印迹结果与免疫组织化学结果一致。结论:EphA2蛋白高表达与卵巢癌患者生存差有关,具有潜在的预测 预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EPHA2 激光捕获显微切割 WESTERN印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激光捕获显微切割对肝细胞癌与肝内胆管癌蛋白质组的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周福平 胡和平 +3 位作者 艾建华 陆豪杰 王红阳 吴孟超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111-1114,共4页
目的:分析肝细胞癌和肝内胆管癌蛋白质的表达差异,获取鉴别两者的分子标志物。方法:通过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分离肝细胞癌和肝内胆管癌的纯细胞,通过双向电泳和质谱的方法检测两者表达的差异蛋白,再通过免疫组化染色的方法证实差异蛋... 目的:分析肝细胞癌和肝内胆管癌蛋白质的表达差异,获取鉴别两者的分子标志物。方法:通过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分离肝细胞癌和肝内胆管癌的纯细胞,通过双向电泳和质谱的方法检测两者表达的差异蛋白,再通过免疫组化染色的方法证实差异蛋白表达的情况。结果:肝细胞癌和肝内胆管癌图谱分别检测到(1124±110)、(938±90)个蛋白点。分析发现78个差异蛋白点,通过质谱鉴定出28个有意义的蛋白,20个蛋白仅在肝细胞癌表达或表达明显增高,8个蛋白仅在肝内胆管癌中表达或者高表达。同时免疫组化证实BK125H2.1在肝细胞癌中表达强阳性,而肝内胆管癌中缺失表达。结论: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是蛋白质组研究中的一个突破性的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组织异质性的问题;本实验检测到的差异蛋白例如BK125H2.1可能成为鉴别肝细胞癌与肝内胆管癌特异性的分子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胆管肿瘤 蛋白质组 激光捕获显微切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杂氮-2’-脱氧胞苷对人胃癌裸鼠移植瘤的抑瘤作用 被引量:6
12
作者 田相龙 钟捷 +4 位作者 李彪 黄玮 张一帆 王俊 顾燕云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33-536,共4页
目的研究5-氮-2′-脱氧胞苷(5-aza-CdR)对人正常上皮特异-1基因(NES1)及人胃癌裸鼠移植瘤的作用,探讨其抗肿瘤效应及可能机制,寻求胃癌治疗的新途径。方法建立人胃癌移植瘤裸鼠模型,用5-aza-CdR处理裸鼠,观察移植瘤生长情况,并用MSP及... 目的研究5-氮-2′-脱氧胞苷(5-aza-CdR)对人正常上皮特异-1基因(NES1)及人胃癌裸鼠移植瘤的作用,探讨其抗肿瘤效应及可能机制,寻求胃癌治疗的新途径。方法建立人胃癌移植瘤裸鼠模型,用5-aza-CdR处理裸鼠,观察移植瘤生长情况,并用MSP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NES1基因的甲基化状态及蛋白表达情况。结果5-aza-CdR对人胃癌裸鼠移植瘤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用药组与对照组相比,其抑瘤率为57.44%,移植瘤体积有显著差异(P<0.01);5-aza-CdR作用后,可使NES1基因exon3去甲基化,且能使NES1蛋白表达增加。结论5-aza-CdR对人胃癌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可能是因为它能使因甲基化而失活的抑癌基因NES1再转录,并诱导该基因的表达,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正常上皮特异-1基因 甲基化 激光捕获显微切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鳞癌组织中EphA2基因的表达 被引量:6
13
作者 吴丹 李珊珊 +2 位作者 乔玉环 Jahn M.Nesland 索振河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81-385,共5页
目的 :探讨宫颈鳞癌组织中EphA2的表达。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观察EphA2在 2 0 6例FIGOⅠa Ⅳb期的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 ,从中选择 2 0例不同EphA2蛋白表达的病例 ,应用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 (Lasercapturemicrodissection ,LCM)从冰... 目的 :探讨宫颈鳞癌组织中EphA2的表达。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观察EphA2在 2 0 6例FIGOⅠa Ⅳb期的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 ,从中选择 2 0例不同EphA2蛋白表达的病例 ,应用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 (Lasercapturemicrodissection ,LCM)从冰冻组织切片中选切大约 5 0个宫颈鳞癌细胞 ,应用RT PCR方法检测EphA2mRNA的表达。结果 :2 0 6例宫颈鳞癌组织中 ,EphA2蛋白阴性表达 2 3例 (1 1 .2 % ) ,弱阳性表达 94例 (4 5 .6 % ) ,阳性表达 72例 (35 .0 % ) ,强阳性表达 1 7例 (8.3% ) ;EphA2蛋白与其mRNA表达水平不完全一致 ;EphA2蛋白表达与宫颈鳞癌患者的年龄、FIGO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无关 ,总生存期在EphA2染色强度 0~ 3级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EphA2在宫颈鳞癌中的高表达预示患者的生存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鳞状细胞癌 EPHA2 激光捕获显微切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显微切割结合蛋白质组学技术分析DDAH-1在肝细胞癌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庆 洪毅 +5 位作者 胡和平 谈冶雄 艾建华 陆豪杰 刘淑琴 王红阳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6期505-510,共6页
目的:应用激光显微切割(laser capture microdissection,LCM)结合蛋白组学技术筛查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及其癌旁组织的差异表达蛋白,分析二甲基精氨酸二甲胺水解酶1(dimethylarginine dimethylaminohydrolase1,D... 目的:应用激光显微切割(laser capture microdissection,LCM)结合蛋白组学技术筛查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及其癌旁组织的差异表达蛋白,分析二甲基精氨酸二甲胺水解酶1(dimethylarginine dimethylaminohydrolase1,DDAH-1)在肝细胞癌表达的变化。方法:选取2003-2006年间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的手术切除标本40例。利用LCM技术分离捕获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的肝实质细胞,应用二维凝胶电泳技术(two dimensional gel electrophoresis,2-DE)筛选全部标本共同差异表达频率>80%、差异强度>3倍的蛋白质点;应用电喷雾串联质谱(electrospray ionisation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ESI-MS/MS)及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MS)对差异蛋白点进行质谱鉴定分析;采用Western blotting及免疫组化对差异蛋白DDAH-1进行检测。结果:2-DE筛查获得在肝癌及癌旁组织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点共20个,通过质谱鉴定获得12个蛋白质,其中5个在肝癌组织表达上调,7个下调;这12个蛋白质与细胞代谢、增殖、分化及信号调控相关,其中的DDAH-1是参与调控一氧化氮相关通路的重要酶。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20例标本中16例DDAH-1表达明显升高;免疫组化检测证实,10例标本DDAH-1全部呈强阳性表达。结论:肝细胞癌组织细胞中筛查到12个差异表达蛋白质,其中的DDAH-1在肝癌组织中表达上调,其有可能在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激光捕获显微切割 蛋白质组学 差异表达蛋白 二甲基精氨酸二甲胺水解酶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S rDNA-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与临床培养方法对比分析儿童阑尾炎组织菌群多样性 被引量:8
15
作者 杨静丽 余加林 +3 位作者 王政力 艾青 刘东 唐小丽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14年第1期23-27,共5页
目的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初步探讨儿童阑尾炎组织的菌群多样性,为全面认识儿童阑尾炎病原菌提供新的视角。方法对10例阑尾炎组织标本和4例正常阑尾组织标本病理切片后,行革兰染色观察菌群情况,采用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LCM)直视下分离... 目的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初步探讨儿童阑尾炎组织的菌群多样性,为全面认识儿童阑尾炎病原菌提供新的视角。方法对10例阑尾炎组织标本和4例正常阑尾组织标本病理切片后,行革兰染色观察菌群情况,采用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LCM)直视下分离组织中的细菌,经DNA提取、PCR扩增后,进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分析并与临床培养结果对比。结果①临床培养法:阳性率为70%,共检测到4个菌属,以大肠埃希菌最多见,各标本菌属0~2种,且均可由DGGE检出。②DGGE方法:共检测到14个菌属,包括可培养菌属和无法培养的菌属,以革兰阴性菌为主;10例阑尾炎标本包含的细菌种类和数目均有差异,各标本菌属平均9.6(6~12)种;变形菌门比例为73.9%。在正常阑尾组织中,各标本菌属数在2~7种,变形菌门比例为52.9%,且发现假单胞菌属、不动杆菌属等7个菌属仅在阑尾炎病灶中检出。结论阑尾炎病灶区是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的多种细菌混合感染,检测到的细菌种类较正常阑尾多。应用LCM联合PCR-DGGE技术病原菌检出率较高,可为组织病原学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阑尾炎 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菌群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差异显示法对小细胞肺癌转移相关基因的筛选 被引量:12
16
作者 李明江 田大力 富伟能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1-33,共3页
目的:筛选与人小细胞肺癌转移相关基因,揭示肺癌的转移机制。方法:采用激光俘获显微切割(LCM)及mRNA差异显示技术(DD)对手术切除的小细胞肺癌、癌转移淋巴结进行筛选并克隆与转移相关的基因片段,测定其序列后在基因库(GenBank)中进行BL... 目的:筛选与人小细胞肺癌转移相关基因,揭示肺癌的转移机制。方法:采用激光俘获显微切割(LCM)及mRNA差异显示技术(DD)对手术切除的小细胞肺癌、癌转移淋巴结进行筛选并克隆与转移相关的基因片段,测定其序列后在基因库(GenBank)中进行BLAST检索分析其同源性。结果:小细胞肺癌原发灶与癌转移淋巴结的基因表达具有明显差异,共获得差异片段(EST,表达序列标签)24个,选择差异明显的3个片段克隆测序后,发现3片段均位于肿瘤高度相关的3q、7q和10q,均为未知序列,未发现同源基因,可能为新的基因片段。用RT-PCR对位于抑癌基因PTEN上游的L1片段进行验证的结果证实了该片段在小细胞肺癌的高表达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小细胞肺癌原发灶与癌转移淋巴结的基因表达存在差异,所测序的3个基因片段均为未知基因序列,这些片段可能为小细胞肺癌的转移相关候选基因,其序列和功能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应用DDRT-PCR技术有望找到调控肿瘤转移的基因,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俘获显微切割 MRNA差异显示 转移相关基因 小细胞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纯化的鼻咽癌蛋白质表达谱的建立 被引量:4
17
作者 彭芳 汤参娥 +7 位作者 李茂玉 李萃 程爱兰 李峰 张鹏飞 李美香 肖志强 陈主初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81-486,共6页
目的:建立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蛋白质表达谱,为NPC蛋白质组学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应用激光捕获显微切割(laser capture microdissection,LCM)技术从NPC组织纯化NPC细胞,应用二维凝胶电泳(2-DE)分离LCM纯化NPC细胞的蛋... 目的:建立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蛋白质表达谱,为NPC蛋白质组学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应用激光捕获显微切割(laser capture microdissection,LCM)技术从NPC组织纯化NPC细胞,应用二维凝胶电泳(2-DE)分离LCM纯化NPC细胞的蛋白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鉴定蛋白质,利用生物信息学资源构建NPC的2-DE蛋白质组数据库。结果:建立了NPC蛋白质2-DE参考图谱,2-DE图谱共显示(1312±30)个蛋白质点,共鉴定了427个蛋白质点,包括241个非冗余蛋白质,并构建了NPC的2-DE蛋白质组数据库,这些数据可从本实验室网站(http://www.xyproteomics.org)上进行查询。结论:首次建立了LCM纯化NPC细胞2-DE蛋白质表达谱,为NPC蛋白质组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和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蛋白质表达谱 蛋白质组数据库 激光捕获显微切割 二维凝胶电泳 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纯化的鼻咽癌和正常鼻咽上皮细胞的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程爱兰 黄卫国 +8 位作者 张鹏飞 李茂玉 彭芳 李峰 李萃 易红 李美香 陈主初 肖志强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21-530,共10页
为筛选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的分子标志物,采用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laser capture microdissection,LCM)分别从NPC组织和正常鼻咽上皮组织(normal nasopharyngal epithelial tissue,NNET)中切割纯化NPC细胞和正常鼻... 为筛选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的分子标志物,采用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laser capture microdissection,LCM)分别从NPC组织和正常鼻咽上皮组织(normal nasopharyngal epithelial tissue,NNET)中切割纯化NPC细胞和正常鼻咽上皮细胞(normal nasopharyngal epithelial cells,NNEC),应用二维凝胶电泳(two-dimensional electrophoresis,2-DE)分离LCM纯化细胞的蛋白质,图像分析识别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点,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和电喷雾电离串联质谱(ESI-Q-TOF-MS)鉴定差异蛋白质点,Western blot检测差异蛋白cytokeratin8(CK8)在LCM纯化的NPC细胞和NNEC以及具有不同分化程度或转移潜能的4株NPC细胞中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检测CK8在63例NPC、28例NNET及20例颈淋巴结转移NP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建立了LCM纯化的NPC细胞和NNEC的2-DE图谱,质谱鉴定了29个差异蛋白质,其中15个蛋白质只在NPC表达或表达明显增高,14个蛋白质在NPC中表达下调或缺失;Western blot结果显示,CK8的表达水平在NPC中较NNET明显下调,并与NPC细胞株的分化程度和转移潜能有关;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CK8在NPC组织中的表达较NNET明显下调,在颈淋巴结转移NPC中的表达较原发NPC明显上调.研究结果提示,CK8与NPC分化及淋巴结转移相关,有望成为预测NPC转移和区别NPC分化程度的分子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捕获显微切割 鼻咽癌 蛋白质组学 二维凝胶电泳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 电喷雾电离串联质谱 Western blot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向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在贲门腺癌差异蛋白质组学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程妍 张军 +4 位作者 张蓉 刘冬 陈晓黎 谢丹红 龚均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57-561,564,共6页
目的建立一套适用于贲门腺癌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导向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navigated laser capture microdissection,NLCM)方法,并探讨其可行性。方法比较染色剂和固定剂对蛋白质影响的差异,探讨不同处理条件下贲门腺癌和癌旁组织切... 目的建立一套适用于贲门腺癌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导向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navigated laser capture microdissection,NLCM)方法,并探讨其可行性。方法比较染色剂和固定剂对蛋白质影响的差异,探讨不同处理条件下贲门腺癌和癌旁组织切片的镜下组织学特点,改进常规LCM,建立在染色切片指引下分离细胞的NLCM技术,并通过双向凝胶电泳分析对该技术进行评价。结果染色剂对蛋白质的影响大于700mL/L乙醇固定剂;光镜下在不染色的组织切片上,贲门腺癌细胞、肠化生细胞和正常柱状上皮细胞都有其各自的形态特异性,易于辨认;NLCM可以准确纯化贲门腺癌细胞、肠化生细胞和正常柱状细胞;LCM的苏木素染色贲门腺癌细胞(A组)、NLCM的无染色贲门腺癌细胞(B组)和未切割的新鲜贲门腺癌组织(C组)的双向电泳表达图谱非常相似。各组蛋白质点的数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碱性端蛋白等点聚焦较差,部分蛋白质点的表达量减低或消失,B组双向电泳表达图谱蛋白质点分离较好。结论 NLCM不但可以快速、准确地将贲门腺癌及其癌前病变细胞进行分离,而且有效避免了染色剂对蛋白质提取质量的影响,是一项适用于贲门腺癌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样品制备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腺癌 激光捕获显微切割 蛋白质组 双向凝胶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EphA2和EphrinA1的表达 被引量:3
20
作者 徐峰 李娅 +3 位作者 袁丽 李继昌 索振河 Jahn M.Nesland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21-425,共5页
目的:观察食管鳞状细胞癌(食管鳞癌)组织中EphA2和EphrinA1蛋白及mRNA的表达水平,分析它们与食管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73例食管鳞癌组织和19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EphA2和EphrinA1蛋白表达水... 目的:观察食管鳞状细胞癌(食管鳞癌)组织中EphA2和EphrinA1蛋白及mRNA的表达水平,分析它们与食管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73例食管鳞癌组织和19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EphA2和EphrinA1蛋白表达水平;用激光捕获显微切割(LCM)技术和RT-PCR检测食管鳞癌组织中EphA2和EphrinA1 mRNA的水平。结果:食管鳞癌组织中EphA2阳性表达率80.9%、EphrinA1阳性表达率为84.4%,均明显高于正常食管黏膜(P<0.05);EphA2和EphrinA1蛋白表达同食管鳞癌患者的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无关;EphA2蛋白的表达水平与食管鳞癌患者的性别、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EphrinA1蛋白的表达与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分期有关(P<0.05)。生存分析显示:EphA2和EphrinA1蛋白的高表达与食管鳞癌患者的生存期有关。结论:EphA2和EphrinA1蛋白的高表达提示食管鳞癌患者预后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HA2 EphrinAl 食管肿瘤 鳞状细胞癌 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