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VEGF和miR-205及靶蛋白Ezrin和LaminA/C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3
1
作者 周君 刘海玲 +3 位作者 陈亦乐 文继舫 李龙 吴晓英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2-150,共9页
目的:分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miR-205,Ezrin,Lamin A/C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卵巢癌患者和正常女性血清中VEG... 目的:分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miR-205,Ezrin,Lamin A/C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卵巢癌患者和正常女性血清中VEGF的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上皮性卵巢癌组织、卵巢良性肿瘤组织和正常卵巢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growth factor receptor-1,VEGFR-1),VEGFR-2,Ezrin,Lamin A/C蛋白的表达情况和CD31所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卵巢上皮性癌组织、卵巢良性肿瘤组织和正常卵巢组织中miR-205,Ezrin和Lamin A/C的相对表达量。结果:VEGF在上皮性卵巢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为(116.10±11.94),高于正常女性(40.04±4.97,P<0.05);VEGFR-1和VEGFR-2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9%和91.4%,高于卵巢良性肿瘤组织和正常卵巢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P<0.05),VEGFR-1和VEGFR-2在卵巢良性肿瘤组织和正常卵巢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VD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计数为(7.56±0.51),高于正常卵巢组织(1.22±0.56,P<0.05),MVD在卵巢良性肿瘤组织和正常卵巢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R-205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为(0.106±0.035),高于正常卵巢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0.0007±0.0005,P<0.05),miR-205在卵巢良性肿瘤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为(0.0002±0.0003),高于正常卵巢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Ezrin和Lamin A/C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1.7%和60.3%,低于卵巢良性肿瘤组织和正常卵巢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P<0.05),Ezrin和Lamin A/C在卵巢良性肿瘤组织和正常卵巢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T-PCR结果显示:Ezrin和Lamin A/C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低于正常卵巢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P<0.05);Ezrin和Lamin A/C在卵巢良性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高于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EGF在上皮性卵巢癌患者血清中表达上调;miR-205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表达上调;差异蛋白Ezrin和Lamin A/C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表达下调,提示VEGF和miR-205及靶蛋白Ezrin和Lamin A/C与卵巢癌的侵袭、转移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205 VEGF 卵巢癌 EZRIN lamin A/c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纤层蛋白LaminA/C负性调控ASCs增殖促进应力诱导脂肪再生的实验研究
2
作者 任婧 万玲玲 +1 位作者 鲁峰 陈曦航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20-425,共6页
目的探索核纤层蛋白LaminA/C对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romal cells,ASCs)机械敏感性的调控作用,及其在应力诱导脂肪再生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构建大鼠预扩张脂肪瓣(Expanded Prefabricated Adipose Tissue,EPAT)负压吸... 目的探索核纤层蛋白LaminA/C对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romal cells,ASCs)机械敏感性的调控作用,及其在应力诱导脂肪再生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构建大鼠预扩张脂肪瓣(Expanded Prefabricated Adipose Tissue,EPAT)负压吸引模型,于术后1、4、8周取材制备标本,行组织免疫印迹及免疫化学检测核纤层蛋白(Lamins)表达量变化,用以分析核纤层蛋白表达与应力诱导脂肪再生的相关性;构建体外LaminA/C过表达慢病毒载体并转染ASCs,行体外静态拉伸ASCs处理并采用细胞免疫印迹及免疫荧光检测ASCs增殖程度,用以明确LaminA/C对ASCs增殖的调控作用。结果体内实验发现,负压作用早期,大鼠EPAT内ASCs增殖增多,与此同时,脂肪瓣内LaminA/C表达量明显下降,LaminB1、LaminB2的表达则无明显差异;体外实验发现,过表达LaminA/C可显著抑制体外静态机械应力对ASCs增殖的促进作用。结论新型力学感受器核纤层蛋白通过负性调ASCs增殖参与应力诱导脂肪组织再生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纤层蛋白(laminA/c) 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 机械应力 大鼠预扩张脂肪瓣(EPA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min A/C在干细胞表观遗传药理学中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赵林平 余细勇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4,共4页
Lamin A/C是核纤层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干细胞表观遗传调控中的重要作用近年来越来越被认识。Lamin A/C不仅可以起到维持核内稳态和保护染色质的作用,同时也可以作为机械刺激细胞核内的反应器,将力学信号传导至核内,可直接或间接参与基因... Lamin A/C是核纤层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干细胞表观遗传调控中的重要作用近年来越来越被认识。Lamin A/C不仅可以起到维持核内稳态和保护染色质的作用,同时也可以作为机械刺激细胞核内的反应器,将力学信号传导至核内,可直接或间接参与基因的转录调控。该文主要综述微环境中力学信号对干细胞Lamin A/C的调节,以及Lamin A/C的功能变化对染色体修饰、基因表达调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min A/c 核纤层 干细胞 微环境 力学信号 表观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min A/C Modulate Apoptosis of Rat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 During Cyclic Stretch Application
4
作者 Han Bao Haipeng Li +2 位作者 Qian Shi Kai Huang Yingxin Qi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1期79-80,共2页
Objective The apoptosis of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influenced by abnormal cyclic stretch is crucial for vascular remodeling during hypertension.We explored that the causes of mechano-responsive lamin A/C ch... Objective The apoptosis of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influenced by abnormal cyclic stretch is crucial for vascular remodeling during hypertension.We explored that the causes of mechano-responsive lamin A/C changingin aonormai cyclic stretcn and its roles in VSMC apoptosis.Methods and results Our previous vascular proteomics study revealed that LaminA/C is mechano-sensitive molecule.When VSMCs are subjected to cyclic stretch,the expression of LaminA/C is significantly changed which participates dysfunctions of VSMCs during hypertension.However,the molecular mechanism involved in regulation of LaminA/C expression and the role of LaminA/C in the VSMC apoptosis during cyclic stretch application are still unclear.In the present study,VSMCs were subjected to different amplitudes of cyclic steetch in vitro:5%cyclic stretch(physiological strain)or 15%cyclic stretch(pathological strain).The expression of 2 different selective cleavage isomers of LaminA/C,i.e.LaminA and LaminC,and the apoptosis of VSMCs were detect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mpared with 5%group,15%cyclic stretch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e expression of LaminA and LaminC,and promoted the apoptosis of VSMCs.Using specific 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transfection which targets on LMNA the encoding gene of LaminA/C,the expression of LaminA and LaminC in VSMCs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and the apoptosis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In order to study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involved in cyclic stretch regulating the expression of LaminA/C,we focused on the microRNA(miR).Bioinformatics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3’untranslated region(3’UTR)of LMNA has two potential binding sites to miR-124-3p.Double luciferase reported system revealed that both sites have binding abilities to miR-124-3p.Under static condition,miR-124-3p inhibitor significantly up-regulated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LaminA and LaminC,while the miR-124-3p mimics significantly down-regulated them.RT-PCR results showed that 15%cyclic stretch significantly up-regulated the expression of miR-124-3p compared with 5%cyclic stretch.Furthermore,in order to study the role of changeed LaminA/C in VSMC apoptosis,LMNA-specific siRNA was transfected to repress the expression of LaminA/C in VSMCs,and Protein/DNA microarray was used to detecte the activity of transcription factors.The transcription factors whose activity were changed significantly(increase or decrease more than 2 times)were analyzed by cluster analysis and ingenurity pathway analysis(IPA).Six transcription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apoptosis were screened,in which TP53 was activated by the specific siRNA transfection and the other 5 were inavtived,including TP53,CREB1,MYC,STAT1/5/6 and JUN.Using abdominal aorta coarctation hypertensive model,the change of miR-124-3p in VSMCs was explored in vivo.A marked increase of miR-124-3p in thoracic aorta was revealed compared with the sham-operated controls,and in situ FISH revealed that this increase was mainly in the VSMCs.Conclusions The present study suggest that abnormally increased cyclic stretch(15%)up-regulates the expression of miR-124-3p in VSMCs,which subsequently targets on the 3’UTR of LMNA and decreases the expression of nuclear envelope protein LaminA/C;the repressed LaminA/C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apoptosis of VSMCs by regulating the activity of virious transcription factors,such as TP53,CREB1,MYC,STAT1/5/6 and JUN.The present study may provide a new insight into understanding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vascular remodel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min A/c Modulate APOPTOSIS Rat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 cyclic STRETcH APPLIc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TAF、RAB7、LMNA和MTMR2基因在中国人腓骨肌萎缩症患者的突变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张如旭 郭鹏 +7 位作者 任志军 赵国华 刘三妹 刘婷 资晓宏 胡正茂 夏昆 唐北沙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817-823,共7页
为了分析LITAF、RAB7、LMNA和MTMR2基因在中国人腓骨肌萎缩症(Charcot-Marie-Tooth disease,CMT)的突变特点,文章分别应用PCR结合DNA序列分析方法和PCR-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结合DNA序列分析方法对6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家系先证者和2... 为了分析LITAF、RAB7、LMNA和MTMR2基因在中国人腓骨肌萎缩症(Charcot-Marie-Tooth disease,CMT)的突变特点,文章分别应用PCR结合DNA序列分析方法和PCR-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结合DNA序列分析方法对6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家系先证者和27个散发病例进行LITAF和RAB7基因突变分析;应用PCR-SSCP结合DNA序列分析方法对14个常染色体遗传的CMT家系先证者和27个散发患者进行LMNA和MTMR2基因突变分析。结果发现:LITAF基因c.269G→A、c.274A→G序列变异和LMNA基因c.1243G→A、c.1910C→T序列变异,未发现RAB7和MTMR2基因的序列变异。其中LITAF基因c.269G→A、LMNA基因c.1243G→A和c.1910C→T为新发现的单核苷酸多态;LITAF基因c.274A→G为已知多态。说明LITAF、RAB7、LMNA和MTMR2基因突变在中国人CMT患者中罕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骨肌萎缩症 脂多糖诱导肿瘤坏死因子а(LITAF) Ras相关GTP结合蛋白7(RAB7) 核纤层蛋白A/c(lmna) 肌管蛋白相关蛋白2(MTMR2)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状盐岩体三维Cosserat介质扩展本构模型的程序实现 被引量:10
6
作者 尹雪英 杨春和 李银平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415-1420,1426,共7页
对层状盐岩体内的油(气)储存硐室进行稳定性计算时,如何选用恰当的本构模型来反映层状盐岩体的特点是至关重要的。针对我国大多数盐矿为多层盐岩的地质构造特征,基于宏观平均意义下的考虑细观弯曲效应的三维Cosserat介质扩展本构模型,结... 对层状盐岩体内的油(气)储存硐室进行稳定性计算时,如何选用恰当的本构模型来反映层状盐岩体的特点是至关重要的。针对我国大多数盐矿为多层盐岩的地质构造特征,基于宏观平均意义下的考虑细观弯曲效应的三维Cosserat介质扩展本构模型,结合FLAC3D软件的主要计算思路,使用VC++平台开发了该模型的FLAC3D接口程序,并编译成动态链接库DLL文件。经算例验证,该程序的计算结果可靠,不仅可以考虑不同力学特性的岩层先后破坏引起复合体单元的渐进损伤破坏,而且引入了夹层体积含量等统计参数后可大大节省单元网格数量,为大型层状岩体内的地下硐室稳定性数值模拟计算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盐岩体 VISUAL c++ cOSSERAT介质 本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rB_2-SiC/C层状复合陶瓷的高温氧化行为 被引量:3
7
作者 贺超 田贵山 +2 位作者 穆晓岑 魏春城 王继浩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413-1416,共4页
利用流延法成膜和热压烧结工艺制备出了ZrB2-SiC层和石墨层交替排列、层厚均匀、界面清晰的ZrB2-SiC/C层状复合陶瓷。采用循环氧化法对ZrB2-SiC和ZrB2-SiC/C层状复合陶瓷在1000℃及1300℃空气中的氧化动力学曲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 利用流延法成膜和热压烧结工艺制备出了ZrB2-SiC层和石墨层交替排列、层厚均匀、界面清晰的ZrB2-SiC/C层状复合陶瓷。采用循环氧化法对ZrB2-SiC和ZrB2-SiC/C层状复合陶瓷在1000℃及1300℃空气中的氧化动力学曲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1000℃氧化增重时,ZrB2-SiC/C层状复合陶瓷在氧化反应初期表现为氧化增重,随着时间的增加,表现为氧化减重。在1300℃时,ZrB2-SiC/C层状复合陶瓷由于基体层ZrB2-SiC和弱夹层石墨相的氧化规律的相互叠加,使得其氧化增重曲线表现为抛物线规律。由XRD分析及扫描电镜观察发现,1300℃氧化15 h后,试样中不存在弱夹层石墨相,由于石墨相的挥发,材料残留孔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RB2-SIc c 层状复合陶瓷 微观结构 高温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0型高阶锯齿理论及复合材料厚梁热应力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任晓辉 陈万吉 《计算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7-82,共6页
基于已有锯齿理论构造单元时,需使用满足单元间C1连续的插值函数,难于构造多节点高阶单元,而且精度较低。针对已有锯齿理论存在的问题,本文首先发展了C0型锯齿理论。通过虚位移原理推导出在热载荷作用下复合材料梁的平衡方程,并给出了... 基于已有锯齿理论构造单元时,需使用满足单元间C1连续的插值函数,难于构造多节点高阶单元,而且精度较低。针对已有锯齿理论存在的问题,本文首先发展了C0型锯齿理论。通过虚位移原理推导出在热载荷作用下复合材料梁的平衡方程,并给出了简支复合材料层合梁解析解。基于发展的锯齿理论分析了复合材料夹层梁和层合梁热膨胀问题,并与其他理论结果对比。数值结果表明,发展的C0型锯齿理论能克服已有锯齿理论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0型锯齿理论 横法向应变 横向位移导数 层合梁 热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预制体结构对CVI-GSI C/C-SiC复合材料微观结构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缪花明 刘荣军 +3 位作者 王衍飞 李俊生 李端 万帆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42-148,共7页
采用不同面密度和丝束大小的碳纤维布,通过不同z向缝合方式编织了两种碳布叠层结构的碳纤维预制体,再经化学气相渗透法(chemical vapor infiltration,CVI)与气相渗硅法(gaseous silicon infiltration,GSI)联用制备了C/C-SiC复合材料。... 采用不同面密度和丝束大小的碳纤维布,通过不同z向缝合方式编织了两种碳布叠层结构的碳纤维预制体,再经化学气相渗透法(chemical vapor infiltration,CVI)与气相渗硅法(gaseous silicon infiltration,GSI)联用制备了C/C-SiC复合材料。研究了碳纤维预制体结构对CVI-GSI C/C-SiC复合材料微观结构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由纤维体积分数与C/C素坯密度都相同的预制体所制备的两种复合材料的密度、各相组成、结构与性能均大不相同。较小的碳纤维丝束(1K)和碳布面密度(92 g/m^(2)),以及锁式缝合留下的较大孔隙为GSI反应中Si蒸气的渗透提供了更加充足的通道,最终制备的T1复合材料孔隙率低、结构均匀、性能更高,其弯曲强度、模量和断裂韧度分别为300.97 MPa,51.75 GPa,11.32 MPa·m^(1/2)。初始预制体结构和C/C中间体结构的综合调控是CVI-GSI联用工艺制备高性能C/C-SiC复合材料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SIc复合材料 预制体结构 气相渗硅 化学气相渗透 碳布叠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叠层缝合结构C/C-SiC复合材料微观结构与弯曲性能 被引量:4
10
作者 赵向坤 王雅雷 +4 位作者 熊翔 杜鹏程 叶志勇 刘聪聪 刘宇峰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869-1878,共10页
为了满足高超音速飞行器热结构部件材料的需求,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CVD)和反应熔渗法(RMI)混合工艺制备了叠层缝合C/C-SiC复合材料,研究C/C多孔体密度和熔渗温度对C/C-SiC复合材料微观结构和弯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C多孔体孔径呈... 为了满足高超音速飞行器热结构部件材料的需求,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CVD)和反应熔渗法(RMI)混合工艺制备了叠层缝合C/C-SiC复合材料,研究C/C多孔体密度和熔渗温度对C/C-SiC复合材料微观结构和弯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C多孔体孔径呈双峰分布,孔体积随C/C多孔体密度增加而降低。C/C-SiC复合材料由SiC、C及残余Si相组成。C/C-SiC复合材料弯曲强度随熔渗温度的升高而增加;1650℃制备的C/C-SiC复合材料弯曲强度随C/C多孔体密度升高先增加后略有减小,而1750℃制备C/C-SiC复合材料弯曲强度随C/C多孔体密度升高而升高。当C/C多孔体密度为1.55 g/cm^(3),熔渗温度为1750℃时,制备的C/C-SiC复合材料弯曲强度最高为253 MPa。在弯曲载荷作用下,C/C-SiC复合材料的位移−载荷曲线呈现“阶梯型”断裂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SIc 叠层缝合结构 熔渗温度 c/c多孔体密度 弯曲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语言的结构用集成材木梁抗弯刚度模型研究
11
作者 李杰 申世杰 范诒杰 《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 2015年第7期20-24,共5页
基于平行轴定理,采用变换截面法建立结构用集成材木梁的抗弯刚度C语言可执行程序模型,并通过足尺木梁的抗弯力学性能试验验证模型的有效性。本试验根据木材抗弯弹性模量测定方法国家标准(GB/T1936.2—2009)中的相关要求,测定层板木材的... 基于平行轴定理,采用变换截面法建立结构用集成材木梁的抗弯刚度C语言可执行程序模型,并通过足尺木梁的抗弯力学性能试验验证模型的有效性。本试验根据木材抗弯弹性模量测定方法国家标准(GB/T1936.2—2009)中的相关要求,测定层板木材的抗弯弹性模量并将其导入C语言程序模型,得到梁体抗弯刚度的模型理论值。依据结构用集成材国家标准(GB/T 26899—2011)对木梁进行四点抗弯测试并实时采集梁体跨中挠度、荷载数据,得到梁体抗弯刚度的实测值。对比梁体抗弯刚度的模型理论值与实测值,得出其平均相对误差率为3.89%。结构用集成材木梁抗弯刚度模型的建立应充分考虑梁体自身的构造缺陷,以综合层板的力学性能变异性及尺寸效应等影响因素,合理引入修正系数,提高模型的准确度与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用集成材 抗弯刚度 平行轴定理 c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纹编织C/SiC复合材料层合板偏轴拉伸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甄文强 王波 +1 位作者 李潘 矫桂琼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56-861,共6页
通过理论和试验方法,分析了平纹编织C/Si C复合材料的偏轴拉伸性能。在室温下进行(0°/90°)和(±45°)、(30°/60°)试件的轴向拉伸试验和(0°/90°)试件的面内剪切试验。结果表明,材料的面内力学性... 通过理论和试验方法,分析了平纹编织C/Si C复合材料的偏轴拉伸性能。在室温下进行(0°/90°)和(±45°)、(30°/60°)试件的轴向拉伸试验和(0°/90°)试件的面内剪切试验。结果表明,材料的面内力学性能与材料纤维的方向角有明显的关系。经典层合板理论在初始低应力阶段仍然适用于平纹编织C/Si C复合材料,但随着载荷的增大,由于拉剪损伤耦合效应的影响,计算的应力-应变曲线逐渐偏离试验曲线。根据试验数据,给出了拉剪耦合的影响公式,对经典层合板理论模型进行修正,由修正后模型得到的计算应力-应变曲线与实测曲线吻合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Ic复合材料 偏轴性能 拉剪损伤耦合 经典层合板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声载荷下C/SiC层合薄板动态响应分析及寿命预测 被引量:2
13
作者 白文君 沙云东 +1 位作者 李华山 唐晓宁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76-83,共8页
鉴于处在热声载荷下的薄壁结构工作条件恶劣,极易发生屈曲和声疲劳从而影响构件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以四边固支C/Si C复合材料层合板结构为研究对象,运用有限元方法计算结构在不同温度和声压级组合下的振动响应,分析屈曲前后响应特性... 鉴于处在热声载荷下的薄壁结构工作条件恶劣,极易发生屈曲和声疲劳从而影响构件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以四边固支C/Si C复合材料层合板结构为研究对象,运用有限元方法计算结构在不同温度和声压级组合下的振动响应,分析屈曲前后响应特性并总结了典型的非线性振动响应特性;基于复合材料层合板高比强和特殊的结构疲劳损伤机理特点,运用改进的雨流法统计了层合板在超高温度强噪声工况下的应力响应,结合材料对称循环疲劳性能试验所得数据拟合地考虑平均应力影响的等效寿命公式和Palmgren-Miner线性累积损伤准则估算层合板的疲劳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ic层合板 热声载荷 应力动态响应 雨流法 疲劳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MNA突变介导细胞核结构与功能异常
14
作者 马玉清 吴卓玲 +1 位作者 霍民瑶 杨柳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22-126,共5页
核膜蛋白综合征是一类主要由细胞核膜结构蛋白(如lamins、SUNs、emerin等)基因突变诱发的包括早衰等一系列疾病的总称,因其多数突变发现于核纤层蛋白基因上,所以又被称为核纤层蛋白综合征,其发病机制目前还不清楚。本文以A型核纤层蛋白... 核膜蛋白综合征是一类主要由细胞核膜结构蛋白(如lamins、SUNs、emerin等)基因突变诱发的包括早衰等一系列疾病的总称,因其多数突变发现于核纤层蛋白基因上,所以又被称为核纤层蛋白综合征,其发病机制目前还不清楚。本文以A型核纤层蛋白基因位点上的致病突变基因C1294T为切入点,研究突变对细胞核结构与功能的影响,以及相关核膜蛋白及染色质定位与功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LMNA突变对细胞核膜的结构与功能完整性具有影响作用,可致使细胞核膜异形甚至产生凸起小泡;另外还对细胞核内染色质的定位具有一定抑制作用,使其在细胞核内形成不均匀的分布状态,表明该突变已经影响到细胞核正常的结构与功能,并可能进一步诱发相关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纤层蛋白 lmna 核纤层蛋白病 染色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马鱼核纤层蛋白Lamins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15
作者 张衡璐 黄惠敏 +3 位作者 叶芝旭 王志华 何志旭 舒莉萍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51-357,共7页
目的了解斑马鱼核纤层蛋白(lamins)的重要遗传信息。方法在UCSC、Vega及Ensemble数据库上收集了不同物种核纤层蛋白家族相关蛋白质序列,利用Clustal X工具进行分析,并用MEGA 4.0软件绘制进化树;通过NCBI网站上BLAST工具将斑马鱼核纤层... 目的了解斑马鱼核纤层蛋白(lamins)的重要遗传信息。方法在UCSC、Vega及Ensemble数据库上收集了不同物种核纤层蛋白家族相关蛋白质序列,利用Clustal X工具进行分析,并用MEGA 4.0软件绘制进化树;通过NCBI网站上BLAST工具将斑马鱼核纤层蛋白的蛋白质序列与不同物种的相对应的蛋白质序列进行对比,最后将人类、小鼠及斑马鱼的lamins基因信息,进行共线性分析。结果对核纤层蛋白相关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后显示斑马鱼的核纤层蛋白与人类的相似程度高,推断lmna、lmnb1和lmnb2基因在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结论编码斑马鱼lamins的基因lmna、lmnb1和lmnb2等可能是人类LMNA、LMNB1和LMNB2等基因的直向同源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马鱼 核纤层蛋白 lmna基因 进化树 共线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前列腺癌组织及细胞系中LMNA基因第七外显子点突变
16
作者 左灵坤 阳荣辉 +2 位作者 马慧 周萍 孔璐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84-890,共7页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中核纤层蛋白A/C(lamin A/C,LMNA)基因第七外显子点突变与LMNA表达差异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高通测序分析了永生化正常前列腺上皮细胞(RWPE-1)、低侵袭力前列腺癌上皮细胞(PC-3M-2B4)及高侵袭力前列腺癌上皮细胞(PC-3M-1E...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中核纤层蛋白A/C(lamin A/C,LMNA)基因第七外显子点突变与LMNA表达差异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高通测序分析了永生化正常前列腺上皮细胞(RWPE-1)、低侵袭力前列腺癌上皮细胞(PC-3M-2B4)及高侵袭力前列腺癌上皮细胞(PC-3M-1E8)LMNA基因的12个外显子,识别出在RWPE-1与PC-3M-1E8细胞系中C.1159C>CA(p.L387LI)点突变,定位在1号染色体156106006。为了验证点突变在前列腺癌患者中的分布情况,Pub Med GEO数据库下载了3组数据,分别是100例前列腺癌患者石蜡包埋标本的总RNA测序数据、20例前列腺癌和10例配对正常组织的转录组数据及21种前列腺正常及癌细胞株的测序数据。在1号染色体上选取156105950到156106055范围,设置比对序列CTACGCCTG或者NTACGCCTGTCCCCCAGCCC,每次分析比对长度为50 nt。同时,利用GEO数据库分析了突变点周围序列的特点与功能。最后,转染突变质粒,蛋白质电泳分析LMNA点突变对LMNA蛋白质表达的影响。结果在所有分析的样品中,1号染色体LMNA外显子7从156106006到156106011的区域内,存在2种错义突变形式:C/CA(p.L387LI)、C/CG(p.L387LV)和4种同义突变形式:C/CT(p.L387L)、C/CA(p.R388R)、C/CT(p.R388R)、C/CG(p.R388R)。前列腺癌按格里森(Gleason score,GS)评分系统分组,错义突变的总发生率分别占40%(正常)、11%(GS 5-6)、2%(GS 7)和6%(GS 8-10)。在16种前列腺癌细胞系和5种前列腺良性细胞系中,错义突变的总发生率分别占31%和60%。此外,还发现1号染色体上从156106008到156106066是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常见转录因子为PAX5、HEN1(NHLH1)、HTF、P53、MIF1、COMP1和NGFIC(NGF4)。通过功能聚类分析,这些转录因子的功能主要集中在染色质重组及调控、RNA代谢过程的正向调节、组蛋白修饰的调控以及程序性细胞死亡的负调节等方面。高表达突变LMNA的细胞系LMNA及磷酸化LMNA蛋白质表达下调。结论 156106006位点突变多发生在前列腺正常组织和前列腺良性细胞株,与LMNA蛋白质表达密切相关,可能是lamin蛋白质异源性表达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核纤层蛋白A c 突变 生物信息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炭布叠层/热解炭复合材料导热系数与石墨化度的关系 被引量:11
17
作者 张福勤 黄伯云 +1 位作者 黄启忠 熊翔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64-465,467,共3页
 采用脉冲激光闪光法和XRD,分析了一种炭布叠层/粗糙层结构热解炭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与石墨化度之间的关系,建立了二者之间的定量数学模型,并运用声子导热机制对其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在平行于层面方向的室温导热系数约...  采用脉冲激光闪光法和XRD,分析了一种炭布叠层/粗糙层结构热解炭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与石墨化度之间的关系,建立了二者之间的定量数学模型,并运用声子导热机制对其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在平行于层面方向的室温导热系数约为垂直方向的2倍,但均随石墨化度的升高、石墨微晶尺寸的增大而逐渐升高,两个方向导热系数与石墨化度之间关系可分别表示为:λ=31.22+8.62exp(g/27.10)及λ=6.08+8.92exp(g/33.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布叠层 热解炭 c/c复合材料 石墨化度 导热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纤层蛋白病——一个基因,多种疾病 被引量:5
18
作者 宋书娟 章远志 Nanbert ZHONG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6-99,共4页
Laminopathies are genetic diseases that encompass a wide spectrum of phenotypes with diverse tissue pathologies and result mainly from mutations in the LMNA gene encoding nuclear lamin A/C. To date, at least 9 differe... Laminopathies are genetic diseases that encompass a wide spectrum of phenotypes with diverse tissue pathologies and result mainly from mutations in the LMNA gene encoding nuclear lamin A/C. To date, at least 9 different human diseases, which superficially seem to share little with one another, result from LMNA mutations. The position of the mutation within LMNA appears to be associated with the phenotypes. This review gives an overview of genotype-phenotype relationship and describes recent advances in animal models and pathogenic mechanis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纤层蛋白质类 遗传性疾病 先天性 基因 lmna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毡叠层炭/炭复合材料的高温导热性能 被引量:5
19
作者 徐惠娟 熊翔 +2 位作者 易茂中 黄伯云 王辉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00-505,共6页
对薄毡叠层结构的炭纤维预制体采用化学气相沉积(CVD)和沥青浸渍增密工艺,制备具有粗糙层热解炭结构和光滑层热解炭与沥青炭复合结构的2种炭/炭复合材料;用JR-3型热物性测试仪测试垂直炭纤维叠层方向室温至800℃的导热性能,并对其导热... 对薄毡叠层结构的炭纤维预制体采用化学气相沉积(CVD)和沥青浸渍增密工艺,制备具有粗糙层热解炭结构和光滑层热解炭与沥青炭复合结构的2种炭/炭复合材料;用JR-3型热物性测试仪测试垂直炭纤维叠层方向室温至800℃的导热性能,并对其导热机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具有粗糙层热解炭结构的样件A的导热系数随温度升高先下降,在400℃后导热系数变化平缓;具有光滑层热解炭及少量沥青炭结构的样件B的导热系数随温度升高先上升,在300℃后导热系数变化平缓;样件A较样件B的导热系数高。2种炭/炭复合材料的导热机理主要由声子导热决定,不同基体炭结构使得2种声子散射机理对导热性能的贡献不一样,粗糙层热解炭结构的样件A的高温导热性能主要由声子间散射路程和比热容的综合作用所决定;光滑层热解炭和少量沥青炭复合结构的样件B的高温导热性能主要由结构不均匀引起的声子散射和比热容的共同作用所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炭复合材料 薄毡叠层 高温 导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沙新开铺剖面纹层沉积序列及其反映的古洪水事件 被引量:3
20
作者 魏灵 易朝路 +1 位作者 贾玉连 罗清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48-254,共7页
对湘江下游新开铺ESR年代为24.1~32.4kaBP河流沉积剖面140个纹层中264个样品进行了粒度组成分析,C-M图显示:样品主要落入 、 、 与 区,远离河流、浊流与远洋悬浮沉积区.粒度组成接近于洪水平流层沉积,沉积环境可能为边滩、心滩等河漫滩... 对湘江下游新开铺ESR年代为24.1~32.4kaBP河流沉积剖面140个纹层中264个样品进行了粒度组成分析,C-M图显示:样品主要落入 、 、 与 区,远离河流、浊流与远洋悬浮沉积区.粒度组成接近于洪水平流层沉积,沉积环境可能为边滩、心滩等河漫滩.基于河漫滩平流沉积发育特点与剖面沉积物粘土含量稳定,砂与粉砂的含量呈负相关及纹层内部粒度变化等特点,认为出现在各纹层内部(包括低部)而不是顶部的"砂"含量增加与C值(粒度组成达到1%含量的Φ值)变小事件,可以作为划分洪水期次的标准;在140个纹层中识别出了128次古洪水沉积事件和16次明显的坡面径流冲刷蚀余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纹层 粒度组成 沉积动力 砂增加 c 古洪水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