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7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果园生草条件下土壤与近地层空气温湿度特征研究
1
作者 李晓龙 马军 +8 位作者 褚燕南 岳海英 王芳 刘婷 岳芬芬 李元 吴昊 贾永华 田建文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5期56-63,共8页
[目的]明确不同生草种类下土壤与近地层空气温湿度的变化特征,为果园生草技术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田间随机区组试验设计,采选黑麦草、苜蓿、高羊茅、长柔毛野豌豆4种抗旱、抗寒功能草种,结合自然生草,以清耕为对照,分析不同生... [目的]明确不同生草种类下土壤与近地层空气温湿度的变化特征,为果园生草技术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田间随机区组试验设计,采选黑麦草、苜蓿、高羊茅、长柔毛野豌豆4种抗旱、抗寒功能草种,结合自然生草,以清耕为对照,分析不同生草品种、不同季节下果园土壤及近地层空气温湿度的变化特征。[结果]在春季和夏季高温期,生草栽培下0~40 cm土壤中播种苜蓿和长柔毛野豌豆土壤含水量较高,生草栽培下0~20、>20~40、>40~60 cm土壤中长柔毛野豌豆、苜蓿、高羊茅处理土壤温度降低率总体较高。在夏季高温期,种植苜蓿或长柔毛野豌豆可使近地层空气温度降低1.5℃左右,使空气湿度增加11.82%以上。[结论]相较于清耕,果园行间播种苜蓿和长柔毛野豌豆可明显增加土壤及近地层空气湿度,降低土壤与近地层空气温度。在春季,果园生草主要通过减小土壤昼夜温差来调控果树生长发育。在夏季高温期,果园生草则主要通过抑制土壤水分散失,增加空气湿度来减少高温干旱对果树生长发育的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园生草 土壤 近地层 温湿度 变化特征 宁夏引黄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在糖尿病创面中的作用与机制研究进展
2
作者 张培深 武胡雯 +5 位作者 周涵 邓晗彬 范闻轩 李嘉诚 王溶 程少文 《海南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6-151,共6页
糖尿病创面是常见的慢性难愈性创面,常伴有持续炎症反应,其中中性粒细胞充当重要角色,通过调控炎症反应的进展,影响创面愈合。近年来,研究发现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可通过参与机体免疫反应,充当... 糖尿病创面是常见的慢性难愈性创面,常伴有持续炎症反应,其中中性粒细胞充当重要角色,通过调控炎症反应的进展,影响创面愈合。近年来,研究发现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可通过参与机体免疫反应,充当物理和抗菌屏障,杀灭炎症部位病原体,但其在糖尿病创面中持续过度存在可能导致创面愈合迟缓。因此,本文就NETs在糖尿病创面中的各种作用、机制及相关干预策略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TS 糖尿病 创面 作用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表-地下接力式滴灌淋洗对土壤水盐运移及棉花产量的影响
3
作者 祁辰 曹红霞 +2 位作者 何子建 丁邦新 李志军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0-133,共14页
新疆地区滴灌结合冬春季漫灌淋洗的水分管理措施加剧了区域水资源短缺和土壤盐碱化,严重限制了棉花产业可持续发展。相比之下,地表-地下接力式滴灌淋洗是一种潜在的更高效的灌溉模式,可能为这一问题提供解决方案。该研究探讨生育期内地... 新疆地区滴灌结合冬春季漫灌淋洗的水分管理措施加剧了区域水资源短缺和土壤盐碱化,严重限制了棉花产业可持续发展。相比之下,地表-地下接力式滴灌淋洗是一种潜在的更高效的灌溉模式,可能为这一问题提供解决方案。该研究探讨生育期内地表-地下接力式滴灌淋洗对盐碱地水盐运移与棉花生产影响,通过构建水盐生产等模型进行寻优,以明确地表-地下接力式滴灌淋洗高效节水控盐增产的水分管理策略。在2021年进行大田试验,试验基于作物需水量(crop water requirement,ET_(c))和淋洗水量设置3个灌溉水平:0.8ET_(c)+120 mm(W1)、0.8ET_(c)+240 mm(W2)和0.8ET_(c)+360 mm(W3)与3种地表与地下水量分配模式(下文简称为“分配”):地表滴灌(膜下滴灌,下同)水量占比100%(F1)、地表滴灌水量占比75%+地下滴灌水量占比25%(F2)以及地表滴灌水量占比25%+地下滴灌水量占比75%(F3),通过测定土壤含水率、土壤含盐量、作物生长和产量等指标,结果表明:不同灌水量及分配对盐碱棉田土壤水盐分布、棉花生长和产量影响显著(P<0.05)。高水处理(W3)下,接力式滴灌土壤水盐条件明显优于膜下滴灌。中水(W2)和高水(W3)处理下,F2和F3分配的籽棉产量显著高于F1分配,均为F2分配最高,F1最低,F3居中。水盐生产模型与脱盐效率模型表明,随灌水量增加,接力式滴灌下籽棉产量、灌溉水生产力和脱盐效率均优于膜下滴灌。综合考虑盐碱棉田籽棉产量、灌溉水生产力和脱盐效率,地表-地下接力式滴灌较膜下滴灌能增加土壤含水率,降低土壤含盐量,改善棉花生长条件,提高产量。其中,总淋洗水量为222~282 mm,总灌溉定额为0.8ET_(c)+222~0.8ET_(c)+282 mm(ET_(c)为作物需水量),地表滴灌与地下滴灌的水量比值在1.00~1.94时最优。该研究为接力式滴灌在新疆盐碱地区推行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盐碱化 淋洗 地表-地下接力式滴灌 水盐运移 水盐生产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灌溉防护措施下梭梭根系生物量及形态特征 被引量:4
4
作者 范严伟 史金红 +3 位作者 唐兴鹏 李泽林 王延祥 石雯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7278-7289,共12页
梭梭是防风固沙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先锋树种,但在种植过程中存在成活率偏低和生长缓慢的瓶颈问题,科学合理的灌溉防护是保障梭梭幼苗成活并健康生长的关键。多年来,关于梭梭灌溉防护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单一的灌溉方法或防护措施上,对于... 梭梭是防风固沙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先锋树种,但在种植过程中存在成活率偏低和生长缓慢的瓶颈问题,科学合理的灌溉防护是保障梭梭幼苗成活并健康生长的关键。多年来,关于梭梭灌溉防护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单一的灌溉方法或防护措施上,对于多种灌溉防护措施的综合比较和差异分析缺乏足够认识,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人们对灌溉防护措施的优化选择和合理应用。鉴于此,设置了4种灌溉防护措施:传统地表滴灌(TSDI)、无灌溉竖管防护(NIPP)、竖管地表滴灌(PSDI)和无灌溉无防护(NINP),通过野外筒栽试验,比较了不同措施下土壤水分分布及梭梭幼苗成活率的差异,分析了不同措施及竖管参数(管径和埋深)组合下梭梭根系性状特征。结果表明,4种措施下土壤水分均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同一时期相同深度处土壤含水率大小表现出PSDI>NIPP>TSDI>NINP的规律;移栽1年后,梭梭在不同措施下其成活率存在显著差异,PSDI措施下的成活率最高,达到88.9%,NINP措施下的成活率最低,仅为11.1%,而NIPP和TSDI措施下的成活率介于PSDI和NINP之间,分别为81.5%和44.4%;4种灌溉防护措施中,PSDI的梭梭根系生物量、主根增长量及各形态指标(总根长、总根表面积、总根体积、根平均直径和根尖数)均为最大值,NIPP的根系生物量、主根增长量及各形态指标优于TSDI但不及PSDI,而NINP措施的均为最小值;PSDI措施下竖管参数对梭梭根系的生长有显著影响(P<0.05),相同管径时,根系生物量、主根增长量及根系形态指标均随埋深的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根冠比则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规律;同一埋深时,根系生物量、主根增长量及根系形态指标均随管径的增大而增大,而根冠比则随管径的增大而减小。综合分析,4种措施下PSDI措施最有利于1年生梭梭根系的生长发育,3种管径(9、11 cm和16 cm)和埋深(10、15 cm和20 cm)下竖管参数最优组合为管径16 cm、埋深15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 竖管地表滴灌 根系生物量 形态指标 竖管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肠黏膜内脱垂术后复方黄柏液坐浴疗效观察
5
作者 王旭涛 张亮亮 +1 位作者 蔡欣悦 廖辉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2-115,共4页
目的分析复方黄柏液坐浴在直肠黏膜内脱垂患者选择性直肠黏膜切除(tissue-selecting therapy,TST)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医院收治的184例行TST治疗的直肠黏膜内脱垂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余数分组法分... 目的分析复方黄柏液坐浴在直肠黏膜内脱垂患者选择性直肠黏膜切除(tissue-selecting therapy,TST)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医院收治的184例行TST治疗的直肠黏膜内脱垂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余数分组法分为常规组(92例)与坐浴组(92例)。常规组给予创面清洁、换药等常规术后处理,坐浴组联合复方黄柏液坐浴治疗,疗程为2周。记录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即术后2 d)、治疗1周、治疗2周时肛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创面水肿评分差异,并在术前及术后8周时,评估排便功能[中文版便秘患者症状自评量表(Chinese version of patient assessment of constipation symptom,PAC-SYM)],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坐浴组临床疗效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两组肛门VAS评分及创面水肿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P<0.05),坐浴组治疗1周、2周时上述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术后8周时,两组粪便性状、直肠症状、腹部症状PAC-SYM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且坐浴组术后直肠症状、腹部症状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术后均未出现肛门狭窄、肛门失禁等并发症。结论复方黄柏液坐浴治疗可促进直肠黏膜内脱垂TST术后疼痛缓解,减轻术后创面水肿,加速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黏膜内脱垂 复方黄柏液 坐浴 TST 术后 创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黄柏液负压滴灌联合局部氧疗在3、4期压力性损伤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易兰 杨静 +3 位作者 付阿丹 王中京 王莉 孙敏娴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1-64,共4页
目的 探讨复方黄柏液负压滴灌联合局部氧疗在3、4期压力性损伤创面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98例3、4期压力性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9例。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负压滴灌治疗,观察组给予复方黄柏液负压滴灌联合局部氧疗。治疗前,治疗2周... 目的 探讨复方黄柏液负压滴灌联合局部氧疗在3、4期压力性损伤创面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98例3、4期压力性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9例。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负压滴灌治疗,观察组给予复方黄柏液负压滴灌联合局部氧疗。治疗前,治疗2周、4周时评估两组压力性损伤愈合量表得分、治疗效果、住院时间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结果 治疗2周、4周,观察组压力性损伤愈合计分、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及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4周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复方黄柏液负压滴灌联合局部氧疗,可有效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提高3、4期压力性损伤创面的治愈率,缩短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性损伤 复方黄柏液 负压滴灌 局部氧疗 负压伤口治疗 C-反应蛋白 白细胞介素-6 伤口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灌溉量处理对节水抗旱稻产量形成及氮素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李俊材 侯丹平 +9 位作者 付延峰 刘世琨 毕庆宇 谭金松 余婷 翟壮 邹国燕 杨桂蓉 毕俊国 罗利军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88-1493,共6页
为了阐明节水抗旱稻在不同灌溉量条件下产量形成特点及氮素吸收规律,设置100%(0.63 L/kg)、80%(0.51 L/kg)、60%(0.38 L/kg)、40%(0.26 L/kg)和20%(0.14 L/kg)5个灌溉量处理,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不同灌溉量处理对节水抗旱稻品种(旱优73、... 为了阐明节水抗旱稻在不同灌溉量条件下产量形成特点及氮素吸收规律,设置100%(0.63 L/kg)、80%(0.51 L/kg)、60%(0.38 L/kg)、40%(0.26 L/kg)和20%(0.14 L/kg)5个灌溉量处理,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不同灌溉量处理对节水抗旱稻品种(旱优73、WDR129)和传统水稻品种(H优518、扬粳4038)这4个供试水稻品种的产量构成因子、成熟期根系伤流速率、成熟期干重及氮素积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灌溉量的减少,4个供试品种的产量、产量构成因子、根系伤流液速率及干重均呈现下降趋势,且传统水稻品种H优518与扬粳4038的下降幅度大于节水抗旱稻品种旱优73和WDR129;低灌溉量处理对节水抗旱稻品种旱优73和WDR129影响较小,且氮素积累量高于传统水稻品种H优518和扬粳4038。研究显示,节水抗旱稻品种旱优73和WDR129通过维持较高的根系伤流液速率,保证了在低灌溉量条件下仍有较高的氮素积累量及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量 节水抗旱稻 产量 伤流液速率 氮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耕作灌溉和有机肥替代下稻田有机碳和氮磷潜在排放特征 被引量:1
8
作者 赵家阳 于孟康 +4 位作者 马玉珠 段婧婧 于建光 薛利红 杨林章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55-1664,共10页
通过盆钵试验研究了不同耕作条件、不同灌溉方式和基肥期有机肥替代对水稻田面水有机碳与氮磷浓度、潜在可排放量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浅水灌溉相比常规灌溉,在旋耕时各项指标的平均可排放量均呈现不同程度的降低趋势,其中化... 通过盆钵试验研究了不同耕作条件、不同灌溉方式和基肥期有机肥替代对水稻田面水有机碳与氮磷浓度、潜在可排放量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浅水灌溉相比常规灌溉,在旋耕时各项指标的平均可排放量均呈现不同程度的降低趋势,其中化学需氧量(COD)降低43.43%,可溶性有机碳(DOC)降低43.19%,总氮(TN)降低46.52%,总磷(TP)降低60.34%;而翻耕时稻田田面水的COD、DOC、TN和TP浓度分别降低22.73%、41.58%、31.58%和31.25%。2)翻耕相比旋耕,在常规灌溉时稻田田面水COD、DOC和TP的平均可排放量分别降低16.02%、15.67%和23.71%;在浅水灌溉时稻田田面水COD、DOC和TP的平均可排放量分别降低43.42%、16.81%和13.93%。3)浅水灌溉下有机肥替代氮肥用作基肥的田面水COD、DOC和TP的平均可排放量无显著差异(P>0.05);浅水灌溉相比常规灌溉,在旋耕和翻耕时水稻产量分别减产20.63%和6.88%。总之,浅水灌溉田面水碳、氮、磷排放风险显著低于常规灌溉,翻耕可以有效降低田面水碳、氮、磷排放风险,从稻田田面水防控和产量角度,浅水灌溉并翻耕能够在保证水稻产量的同时有效降低田面水养分流失风险。研究结果可为稻田投入品优化施用和田间水分及养分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条件 有机肥 浅水灌溉 翻耕 田面水 有机碳 氮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灵江流域地表水化学特征及灌溉适宜性 被引量:3
9
作者 周施阳 向翻 +5 位作者 袁东方 姚飞延 董好刚 吴鑫 王震威 李振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7-67,共11页
[目的]灵江是浙南诸河流域重要河流,在浙南一带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分析灵江流域地表水体的水化学特征和演化机理及其灌溉适宜性,为该区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综合利用数理统计、Piper三线图、主成分分析和离子... [目的]灵江是浙南诸河流域重要河流,在浙南一带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分析灵江流域地表水体的水化学特征和演化机理及其灌溉适宜性,为该区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综合利用数理统计、Piper三线图、主成分分析和离子比等方法对流域地表水体进行水化学统计分析及成因判别;通过绘制Wilcox图和USSL图评估流域内地表水体灌溉适宜性。[结果]①灵江流域地表水的化学类型在空间上具有分带性。从中上游(Ⅰ区)-下游温黄平原河网区(Ⅱ区)-台州湾入海口(Ⅲ区)水化学类型从HCO_(3)-Ca型向Cl-Na型过渡。②Ⅰ区地表水的化学特征主要受到岩石风化作用中的硅酸盐岩溶解影响,少量受碳酸盐岩溶解影响;Ⅱ区地表水的水化学特征主要受硅酸盐岩溶解影响,Ⅲ区地表水的化学特征主要受蒸发盐岩溶解影响。③Ⅰ,Ⅱ区地表水的K^(+),Na^(+)主要来源于硅酸盐矿物溶解,Ca^(2+),Mg^(2+),HCO^(-)_(3),SO^(2-)_(4)主要受硅酸盐岩溶解,少量来源于碳酸盐岩的溶解。NO^(-)_(3)则主要来源于人类活动。④Ⅰ,Ⅱ区地表水适用于农业灌溉,Ⅲ区地表水灌溉适宜性较差,易引起盐碱害。[结论]灵江流域地表水体的水化学组分受天然溶解及人类活动共同影响,中上游和下游温黄平原河网区地表水适宜农业灌溉,台州湾入海口地表水易引起盐碱害,在制定农业灌溉及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时应予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江流域 水化学特征 主成分分析 灌溉适宜性 地表水 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熵权-TOPSIS的浅埋式滴灌紫花苜蓿灌水定额的综合评价
10
作者 麦合穆提·拜合提 丁峰 +1 位作者 李彦 党龙芯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537-2546,共10页
【目的】研究不同灌水定额对滴灌紫花苜蓿的影响并优选适宜的灌水定额。【方法】以浅埋式滴灌紫花苜蓿为研究对象,设计5个水平的灌水定额(581、506、431、356和281 m^(3)/hm^(2)),以地面灌CK(469 m^(3)/hm^(2))为对照,分析灌水定额对苜... 【目的】研究不同灌水定额对滴灌紫花苜蓿的影响并优选适宜的灌水定额。【方法】以浅埋式滴灌紫花苜蓿为研究对象,设计5个水平的灌水定额(581、506、431、356和281 m^(3)/hm^(2)),以地面灌CK(469 m^(3)/hm^(2))为对照,分析灌水定额对苜蓿生长、产量及水分利用的影响,并采用熵权-TOPSIS综合评价法优选适宜于该地区苜蓿浅埋式滴灌的灌水定额。【结果】苜蓿的株高、茎粗、产量和耗水量均在适当的范围内随灌水定额的增大而增大,差异显著(P<0.05),但过高的灌水量对苜蓿株高、茎粗、产量的提高并无显著影响(P<0.05);水分利用效率(WUE)和灌溉水利用效率(IWUE)随灌水定额的增大逐渐降低,茬次之间的耗水量表现为第2茬>第3茬>第1茬(P<0.05)。灌水定额为506 m^(3)/hm^(2)时贴近度最高,评价结果最佳,且苜蓿产量为16079 kg/hm^(2)。【结论】新疆北疆浅埋式滴灌苜蓿的最优灌水定额为506 m^(3)/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式滴灌 地表滴灌 紫花苜蓿 灌水定额 熵权—TOPSIS 综合评价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河中游耕地变化与节水灌溉对地表耗水与地下水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震域 唐娜 +2 位作者 吴彦昭 董国涛 赵沛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4-109,共6页
为探究黑河中游耕地面积变化与节水灌溉影响下地表水耗水及地下水动态演变特征,基于1985—2022年黑河莺落峡、正义峡水文站实测径流量月数据和中游地区49眼地下水观测井埋深月数据,结合对节水灌溉的实地调研结果,利用统计分析等方法,分... 为探究黑河中游耕地面积变化与节水灌溉影响下地表水耗水及地下水动态演变特征,基于1985—2022年黑河莺落峡、正义峡水文站实测径流量月数据和中游地区49眼地下水观测井埋深月数据,结合对节水灌溉的实地调研结果,利用统计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地表水耗水和地下水埋深对耕地面积变化与节水灌溉的响应。结果表明:耕地面积变化、节水灌溉和水量统一调度多重影响下,黑河中游地表水耗水量略有下降;黑河中游地下水埋深总体呈增大趋势,扩耕较大的大满灌区东南部与东北部及友联灌区中部地下水埋深明显增大;不同灌溉方式对地下水埋深也有较大影响,河灌区地下水埋深随地表水入渗补给量变化,井灌区和混灌区地下水埋深随地下水开采量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水耗水 地下水埋深 耕地面积变化 节水灌溉 黑河中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潇河灌区地表水无机化学特征及离子来源解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婷 孟志龙 +2 位作者 唐秀丽 王捷 高玉凤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2-161,共10页
为研究潇河灌区无机水化学特征及其控制因素,本研究于2021年10月至2022年8月对潇河灌区地表水进行采样分析,综合运用相关性分析、数理统计和离子比值等方法,分析研究区地表水化学类型及离子来源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 为研究潇河灌区无机水化学特征及其控制因素,本研究于2021年10月至2022年8月对潇河灌区地表水进行采样分析,综合运用相关性分析、数理统计和离子比值等方法,分析研究区地表水化学类型及离子来源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_(3)_(-)Na·Mg·Ca型,优势离子为Mg^(2+)和HCO_(3)_(-),分别占阳离子和阴离子的35.41%和68.49%。地表水体受岩石风化影响显著,离子含量的时间变化特征显著,2月和6月总溶解性固体含量最高。Ca^(2+)、Mg^(2+)和K^(+)来源于硅酸岩风化,HCO_(3)_(-)来源于碳酸岩风化,Cl^(-)、SO_(4)^(2-)和NO_(3)^(-)主要受人类活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潇河灌区 地表水 水化学特征 因子分析 来源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被类型对晋南土壤入渗及地面水流糙率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梦佳 李炎 +1 位作者 王仰仁 杨丽霞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16,共9页
开展植被类型对土壤入渗特性及田面水流糙率影响的研究,可以为田间灌水技术参数的优化分析提供理论依据。以山西省夹马口引黄灌区试验站畦田灌水试验为依据,基于Kostiakov-Lewis三参数入渗模型,在运用水量平衡方程和曼宁公式的基础上,... 开展植被类型对土壤入渗特性及田面水流糙率影响的研究,可以为田间灌水技术参数的优化分析提供理论依据。以山西省夹马口引黄灌区试验站畦田灌水试验为依据,基于Kostiakov-Lewis三参数入渗模型,在运用水量平衡方程和曼宁公式的基础上,用单点求参法(用畦田内畦首、中、尾三点的入渗参数分别作为入渗参数值,仅对糙率值作优化求解)、均值求参法(用畦首、中、尾三点入渗参数的均值作为入渗参数值,仅对糙率值作优化求解)、组合求参法(用畦首、中、尾三点入渗参数中的最大值作为上限,最小值作为下限,对入渗参数和糙率值同时优化求解)对入渗参数及糙率进行直接求解,并利用基于零惯量模型的地面畦灌水流模拟软件WinSRFR4.1对求解参数进行了分析验证。结果表明:(1)用组合求参法拟合出的土壤入渗参数与地面水流糙率,决定系数R^(2)均在0.97以上,拟合精度较高。(2)玉米地土壤90 min累计入渗量Z_(90)为91.7 mm,糙率值为0.030;苹果树地Z_(90)为88.9 mm,糙率值为0.079;桃树地Z_(90)为115.9 mm,糙率值为0.138。在该试验区,一年生植物的Z_(90)明显大于多年生植物,植被类型对土壤入渗特性影响显著;鉴于组合求参法最大程度地弱化了土壤入渗参数的空间变异性,且拟合精度高于单点求参法和均值求参法,认为组合求参法最优,验证结果也进一步证明了该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类型 入渗模型 零惯量模型 地面水流糙率 引黄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布式螺旋光缆的地震勘探水中接收试验
14
作者 颜晓霞 刘斌 +4 位作者 朱静 包洪刚 蔡存军 王海峰 段伟伟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10-917,共8页
由于传统直光纤DAS存在侧向灵敏度较低的局限性,因此将分布式声波传感应用于地面地震勘探中接收射线方向几乎与光纤轴向垂直的地震反射信号的案例较少。螺旋缠绕光缆(HWC)可以增强分布式光纤对侧向的灵敏度,使DAS在地面地震勘探中推广... 由于传统直光纤DAS存在侧向灵敏度较低的局限性,因此将分布式声波传感应用于地面地震勘探中接收射线方向几乎与光纤轴向垂直的地震反射信号的案例较少。螺旋缠绕光缆(HWC)可以增强分布式光纤对侧向的灵敏度,使DAS在地面地震勘探中推广应用成为可能。基于对光纤相对应变与缠绕角度和入射角关系的分析优选,并考虑目前分布式螺旋光缆生产工艺的难易程度和造价情况下,将一条部分段缠绕角度为30°,另一部分段缠绕角度为60°,总长2 km的分布式螺旋光缆布设在江苏某地震采集工区内的河中进行了HWC地面地震采集探索试验。经过对分布式螺旋光缆采集数据与附近地面布设的节点采集地震数据及不同缠绕角度光缆采集的单炮和剖面的对比分析,发现30°缠绕角度的分布式螺旋光缆能采集到地面地震反射波信号,而且有效波波组特征清晰连续。试验采取了水中接收的方式,试验结果为采用分布式螺旋光缆开展地震勘探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螺旋光缆 地面地震勘探 缠绕角度 反射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域水资源调配对土壤盐分和地下水水化学性质的影响
15
作者 卢凤民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54-61,共8页
灌区对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且灌区水资源配置对区域生态环境调控作用意义重大,特别是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突出,因此,以华北典型井渠结合灌域土壤盐分和地下水水质变化为研究重点,以期揭示水资源... 灌区对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且灌区水资源配置对区域生态环境调控作用意义重大,特别是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突出,因此,以华北典型井渠结合灌域土壤盐分和地下水水质变化为研究重点,以期揭示水资源调配对灌区生态环境的影响。通过人民胜利渠灌区3 a的田间定位实验,研究了典型区域不同地下水和地表水用水比下根层土壤盐分和地下水水化学性质的动态变化特征。随着地下水地表水用水比的增加,0~20 cm表层土壤年际盐分淋洗率呈降低趋势,而20~100 cm土层土壤盐分年际盐分淋洗率呈增加的趋势,维持0~100 cm土层土壤盐分平衡的地下水地表水用水比值接近于0.379 4;土壤盐分动态变化直接影响地下水水化学性质,土壤中的盐分离子淋溶增加了地下水中总溶解性固体含量,同时降低了地下水中钠吸附比;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地下水地表水用水比与地下水水化学性质变化密切相关,即使地下水埋深超过8 m,灌溉和降水等也会在短时间内驱动地下水化学性质的变化。华北典型井渠结合灌区适宜的地下水地表水用水比值是调节根层土壤盐分重分布和地下水碱化趋势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胜利渠灌区 地下水地表水用水比 盐分淋洗率 地下水化学性质 钠吸附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红壤水力参数差异较大的原因探究
16
作者 王莹 李重庆 +1 位作者 刘清圣 卢麒麟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12期24-30,共7页
为探究造成云南红壤水力参数与周边地区差异较大的原因,分别采集原状土农田以及土地平整后农田的土壤样品,测定红壤的基本水力参数;同时开展持续2 h的田间地表滴灌入渗试验,将土壤剖面分为0~15 cm、15~25 cm、25~40 cm、40~55 cm共4层,... 为探究造成云南红壤水力参数与周边地区差异较大的原因,分别采集原状土农田以及土地平整后农田的土壤样品,测定红壤的基本水力参数;同时开展持续2 h的田间地表滴灌入渗试验,将土壤剖面分为0~15 cm、15~25 cm、25~40 cm、40~55 cm共4层,基于HYDRUS-1D模型的Kosugi经验模型构建不同反演模型,分析不同反演方式对土壤水力参数的影响。为保障反演模型在田间条件下收敛,将滴头接触半径假定在(1.0±0.2)cm范围采用试错法进行率定,选出精度最高的条件用于后续分析。结果表明,将0.84 L/h灌溉流量通过试错法率定,在滴头接触半径为0.9 cm、上边界定通量为2.75 cm/min的条件下反演模型的模拟精度最高,其R^(2)为0.92618,AIC值为-65.62,BIC值为-62.04;适用于田间红壤的反演方式为将实测各层状土的饱和含水量、残余含水量、饱和导水率固定不变来反演拟合参数,鉴于红壤表层在田间滴灌期间会形成阻水层,表层土壤的饱和导水率也需进行反演。此外,云南原状红壤受地理、紫外线辐射、干湿季节气候等因素影响具有极高的保水性以及较强的透水性,但对土地平整后的农田进行采样或是通过数值模型基于不准确的土壤参数进行反演,可能得出红壤保水性、透水性较差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 土壤水力参数 参数反演 地表滴灌 数值模拟 云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和灸促进肛瘘术后组织修复作用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9
17
作者 孙彦辉 曹永清 +3 位作者 黄鸿翔 郭修田 胡德昌 董青军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21-323,共3页
目的观察温和灸防治肛瘘术后并发症,促进创面组织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肛瘘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温和灸治疗组和微波组,熏洗后分别予以温和灸和微波照射创面局部以及长强穴30min,常规换药;对照组,熏洗后常规换药。观察术后... 目的观察温和灸防治肛瘘术后并发症,促进创面组织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肛瘘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温和灸治疗组和微波组,熏洗后分别予以温和灸和微波照射创面局部以及长强穴30min,常规换药;对照组,熏洗后常规换药。观察术后创面愈合率、愈合时间以及术后疼痛、水肿等并发症情况。结果与微波组及对照组比较,温和灸组创面愈合率明显提高(P<0.01),愈合时间缩短(P<0.01)。3组术后疼痛评分比较,温和灸治疗组优于微波组和对照组(P<0.05或P<0.01)。3组水肿评分比较,温和灸组和微波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而温和灸组与微波组无差异(P>0.05)。结论温和灸在减轻术后并发症,促进创面愈合方面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灸法 温和灸 肛瘘 组织修复 术后并发症 创面愈合率 创面愈合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灌与地面灌溉条件下冬小麦光合作用的日变化研究 被引量:45
18
作者 姚素梅 康跃虎 +2 位作者 刘海军 冯金朝 王君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6-19,共4页
为比较不同灌溉方式下作物光合作用日变化的差异,该试验选择晴朗天气,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仪观测了喷灌和地面灌溉条件下冬小麦灌浆期光合作用参数的日变化.试验结果表明:与地面灌溉条件下相比,喷灌条件下冬小麦旗叶的净光合速率... 为比较不同灌溉方式下作物光合作用日变化的差异,该试验选择晴朗天气,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仪观测了喷灌和地面灌溉条件下冬小麦灌浆期光合作用参数的日变化.试验结果表明:与地面灌溉条件下相比,喷灌条件下冬小麦旗叶的净光合速率增加,细胞间隙CO2浓度减小,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除在光合'午休'期间(12:00~14:00)较大外,在其它时段均低于地面灌溉条件下;喷灌和地面灌溉条件下冬小麦的光合'午休'均是'气孔限制'与'非气孔限制'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在喷灌条件下,光合'午休'主要由气孔限制引起的,而在地面灌溉条件下,光合'午休'主要由叶肉细胞光合活性下降导致的非气孔限制引起的.试验结果表明喷灌可以改善叶肉细胞的光合能力,使光合'午休'期间阻碍光合速率进一步提高的主要因素由非气孔限制逐渐转变为气孔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灌 地面灌溉 冬小麦 光合作用 日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畦面结构下地面灌溉效果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1
19
作者 陈博 欧阳竹 +2 位作者 刘恩民 张艳玲 陈俊旭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30-36,共7页
为研究畦面结构变化对地面灌溉效果的影响,在4种不同畦面结构的大田灌溉试验基础上,用WinSRFR3.1模型对平作畦灌、细沟灌、畦作浅沟灌和微垄沟灌的田面土壤特性参数和灌水效果进行估算和模拟,比较了不同灌溉方式由于畦面结构改变引起的... 为研究畦面结构变化对地面灌溉效果的影响,在4种不同畦面结构的大田灌溉试验基础上,用WinSRFR3.1模型对平作畦灌、细沟灌、畦作浅沟灌和微垄沟灌的田面土壤特性参数和灌水效果进行估算和模拟,比较了不同灌溉方式由于畦面结构改变引起的田面土壤特性和灌水效果差异,并提出不同畦面结构的适宜畦田规格。研究认为,不同畦面结构的田面糙率系数和土壤入渗特性差异明显,微垄沟灌糙率系数最大而平作畦灌糙率系数最小,平作畦灌入渗速率最快而畦作浅沟灌入渗速率最慢;对长畦田来说,畦作浅沟灌灌水效果最好,微垄沟灌次之,平作畦灌最差;在单宽流量为4.5L/(m·s)条件下,畦作浅沟灌灌水效率达到80%的最大优化畦长为200~220m,微垄沟灌为170~190m,细沟灌为150~170m,平作畦灌为150~170m。畦面结构是影响地面灌溉效果的重要因素,在地面灌溉研究和实践中都需考虑进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模型 入渗 土壤湿度 畦面结构 地面灌溉 田面糙率系数 灌溉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灌与地面灌溉条件下冬小麦籽粒灌浆过程特性分析 被引量:42
20
作者 姚素梅 康跃虎 +3 位作者 吕国华 刘明久 杨文平 李东方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3-17,共5页
为比较喷灌和地面灌溉条件下冬小麦籽粒灌浆过程特性的差异,进而探讨喷灌对作物产量形成的影响机制,该研究以百农矮抗58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试验的方法,应用Richards模型对喷灌和地面灌溉条件下冬小麦强势粒、弱势粒的籽粒灌浆过程进行... 为比较喷灌和地面灌溉条件下冬小麦籽粒灌浆过程特性的差异,进而探讨喷灌对作物产量形成的影响机制,该研究以百农矮抗58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试验的方法,应用Richards模型对喷灌和地面灌溉条件下冬小麦强势粒、弱势粒的籽粒灌浆过程进行了模拟。建立在Richards模型基础上的籽粒生长分析显示:与地面灌溉相比,喷灌处理使冬小麦强势粒、弱势粒的千粒质量均显著性提高。灌浆特征参数的比较表明,喷灌处理使冬小麦强势粒、弱势粒的起始势增强,到达最大灌浆速率的时间提前,平均灌浆速率和最大灌浆速率均增大。阶段灌浆特征参数的比较表明,在籽粒灌浆的前期,喷灌处理使冬小麦强势粒、弱势粒的灌浆持续期缩短,平均灌浆速率增加;在籽粒灌浆的中期和后期,喷灌处理使强势粒的灌浆速率均得到了提高,但对其灌浆持续期没有显著影响,使弱势粒的灌浆持续期均延长,灌浆速率均得到了提高。总体上讲,喷灌处理对弱势粒粒质量的影响程度大于强势粒,表明喷灌提高冬小麦的千粒质量主要是通过提高弱势粒的千粒质量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籽粒 灌浆 冬小麦 灌浆速率 灌浆持续期 喷灌 地面灌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