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7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pplication of a novel detection approach based on non-dispersive infrared theory to the in-situ analysis on indicator gases from underground coal fire 被引量:12
1
作者 TIAN Fu-chao LIANG Yun-tao +2 位作者 ZHU Hong-qing CHEN Ming-yi WANG Jin-che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6期1840-1855,共16页
Coal mine fires,which can cause heavy casualties,environmental damages and a waste of coal resources,have become a worldwide problem.Aiming at overcoming the drawbacks,such as a low analysis efficiency,poor stability ... Coal mine fires,which can cause heavy casualties,environmental damages and a waste of coal resources,have become a worldwide problem.Aiming at overcoming the drawbacks,such as a low analysis efficiency,poor stability and large monitoring error,of the existing underground coal fire monitoring technology,a novel monitoring system based on non-dispersive infrared(NDIR)spectroscopy is developed.In this study,first,the measurement principle of NDIR sensor,the gas concentration calculation and its temperature compensation algorithms were expounded.Next,taking CO and CH_(4) as examples,the liner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of absorbance and the temperature correction factors of the two indicator gases were calculated,and then the errors of concentration measurement for CO,CO_(2),CH_(4) and C_(2)H_(4) were further analyzed.The results disclose that the designed NDIR sensors can satisfy the requirements of industrial standards for monitoring the indicator gases for coal fire hazards.For the established NDIR-based monitoring system,the NDIRbased spectrum analyzer and its auxiliary equipment boast intrinsically safe and explosion-proof performances and can achieve real-time and in-situ detection of indicator gases when installed close to the coal fire risk area underground.Furthermore,a field application of the NDIR-based monitoring system in a coal mine shows that the NDIR-based spectrum analyzer has a permissible difference from the chromatography in measuring the concentrations of various indicator gases.Besides,the advantages of high accuracy,quick analysis and excellent security of the NDIR-based monitoring system have promoted its application in many coal mi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dicator gas coal spontaneous combustion infrared spectrometry bundle tube monitoring intrinsically saf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吲哚菁绿IR-820辅助的近红外荧光成像和光热及协同治疗在肿瘤诊疗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朱丽君 樊慧敏 +4 位作者 李慧 杜仲 王蕾 张学良 努尔尼沙·阿力甫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34-742,共9页
新吲哚菁绿IR-820因其具有强近红外(near-infrared,NIR,750~1700 nm)荧光特性、良好生物相容性、高光热转换效率及稳定性等优势,在NIR发光的有机荧光染料中脱颖而出,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成像、荧光标记、细胞实时监测、光热治疗等研究... 新吲哚菁绿IR-820因其具有强近红外(near-infrared,NIR,750~1700 nm)荧光特性、良好生物相容性、高光热转换效率及稳定性等优势,在NIR发光的有机荧光染料中脱颖而出,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成像、荧光标记、细胞实时监测、光热治疗等研究领域。为更好地发挥IR-820的生物医学应用价值,研究人员用不同生物化学分子修饰IR-820来增强其荧光及光热特性,制备多种类的荧光纳米粒子,在基础生物医学成像与肿瘤光热治疗方面开展了众多研究。总结了IR-820荧光纳米粒子在近红外荧光成像和通过光热机理及与其他技术协同治疗肿瘤中的应用研究,希望为进一步推进有机荧光染料IR-820在生物医学领域应用和临床转化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荧光染料 新吲哚菁绿ir-820 近红外荧光成像 光热治疗 协同治疗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ructure analysis of optical fiber coupler with infrared spectrometry
3
作者 段吉安 帅词俊 +1 位作者 苗健宇 钟掘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EI 2004年第3期328-331,共4页
To obtain excellent performance optical fiber couplers, the structural difference of SiO2 in couplers with different manufacturing techniques was investigated. With 740-FT-IR infrared spectrometric analyzer, the infra... To obtain excellent performance optical fiber couplers, the structural difference of SiO2 in couplers with different manufacturing techniques was investigated. With 740-FT-IR infrared spectrometric analyzer, the infrared absorption spectrum of SiO2 in couplers at different drawing velocities was measured, and two characteristic peaks in the wavenumber range of 6502000 cm-1 were observed. One characteristic peak is at about 943 cm-1, which is (attributed) to Si—O—Si bond asymmetric stretching vibration, the other is at about 773 cm-1, which is attributed to (Si—O—Si) bond symmetric stretching vibration. From the infrared spectrum, it is found that the intensity and wavenumber of the characteristic peaks are related to the manufacturing technique of couplers. The characteristic peak at (about) 943 cm-1 becomes steeper when increasing the drawing velocity. At the drawing velocity of 150 μm/s,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two characteristic peaks is maximum, and then the optical fiber coupler has excellent performance, indicating that the performance of the optical fiber coupler has a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the wavenumber of the two characteristic peak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ptical fiber coupler fused biconical taper infrared spectrometry SiO_2 STRUCTUR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IR和GC-MS融合技术的浓香型白酒原酒等级鉴别 被引量:2
4
作者 张维 张贵宇 +4 位作者 庹先国 付妮 李晓平 庞婷婷 刘科材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288-296,共9页
以蒸馏过程中不同等级的浓香型白酒原酒为研究对象,分别获取原酒的近红外光谱(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NIR)数据和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数据。采用5点2次卷积平滑对NIR数据进行预处理后,利用... 以蒸馏过程中不同等级的浓香型白酒原酒为研究对象,分别获取原酒的近红外光谱(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NIR)数据和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数据。采用5点2次卷积平滑对NIR数据进行预处理后,利用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算法(competitive adaptive reweighted sampling,CARS)筛选光谱特征波数;结合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最大信息系数和随机森林变量重要性筛选GC-MS中影响原酒等级划分的关键风味成分(key flavor components,KC)。然后利用极端梯度提升树分别建立基于NIR和GC-MS以及融合数据的原酒等级鉴别模型。结果表明,基于CARS选择的光谱特征变量建立的模型预测准确率为89.66%,基于特征选择后的KC建立的模型预测准确率为94.83%,基于CARS+KC融合数据建立的模型分类准确率达到了98.28%。研究表明,将GC-MS数据和NIR数据的有效特征信息进行数据融合,可以改善单一检测技术对不同等级原酒特征信息表征不全面的缺点,在单一数据源的基础上提高原酒等级鉴别的准确率和稳定性,实验结果为原酒的等级鉴别以及白酒其他的质量控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型白酒原酒 近红外光谱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数据融合 极端梯度提升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诺哌齐结构和性质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5
作者 孙婷婷 王德堂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48,共8页
氟诺哌齐是一种新型的抗阿尔茨海默病临床候选药物,目前尚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对氟诺哌齐进行密度泛函理论研究,有助于揭示其分子的性质和功能.在B3LYP/6-311+G(d,p)基组水平上,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的方法优化氟诺哌齐的分子结构;在相... 氟诺哌齐是一种新型的抗阿尔茨海默病临床候选药物,目前尚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对氟诺哌齐进行密度泛函理论研究,有助于揭示其分子的性质和功能.在B3LYP/6-311+G(d,p)基组水平上,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的方法优化氟诺哌齐的分子结构;在相同基组水平下经过谐振频率分析,证实了12种分子构象的稳定结构,并确定了优势构型为DC20-1.根据Marcus理论,对其重组能进行模拟计算,得出氟诺哌齐分子不具备运输性质.通过前线轨道(FMO)分析,发现氟诺哌齐分子具有一定的电子跃迁能力和分子内反应活性,活性反应位点为C15、O28、C23和O26.根据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模拟计算结果,对谱图数据进行了讨论分析,研究结果可作为氟诺哌齐表征和鉴别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诺哌齐 密度泛函(DFT) 重组能 前线轨道(FMO) 红外光谱(ir)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T-IR光谱法测定籼米淀粉回生 被引量:10
6
作者 吴跃 陈正行 +2 位作者 林亲录 吴伟 肖华西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45-551,共7页
研究了傅立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法快速检测籼米淀粉回生,发现FT-IR光谱中一些特征振动模式的相对强度(与761.76 cm-1处峰高的比值)会随淀粉回生程度的增加而降低.振动模式包括:3 415 cm-1附近的O—H伸缩振动、2 927.46 cm-1处的CH2伸... 研究了傅立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法快速检测籼米淀粉回生,发现FT-IR光谱中一些特征振动模式的相对强度(与761.76 cm-1处峰高的比值)会随淀粉回生程度的增加而降低.振动模式包括:3 415 cm-1附近的O—H伸缩振动、2 927.46 cm-1处的CH2伸缩振动、1 155.17 cm-1处C—O和C—C伸缩振动、1 081.89 cm-1处的C—O—H弯曲振动、1 043.32,1 020.18和998.96 cm-1处未确定的振动模式、609.41和578.55 cm-1处的吡喃环骨架振动模式.将以上这些特征振动模式的相对强度倒数与DSC回生焓值进行相关性分析可知:1 081.89,1 043.32,1 020.18,609.41和578.55 cm-1处吸收峰的相关系数均能达到0.9以上,因此可将这5种FT-IR振动模式的相对强度变化作为定量指示淀粉回生程度的多重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米淀粉 回生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 振动模式 相对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脂酸亚甲基面外弯曲振动变温FT-IR光谱研究 被引量:28
7
作者 于宏伟 郧海丽 +3 位作者 姚清国 宁志芳 王颖 胡瑞省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448-452,共5页
在293~393 K温度范围内,分别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二阶导数红外光谱、四阶导数红外光谱及去卷积红外光谱测定硬脂酸亚甲基面外弯曲振动(ωCH2),来进一步研究温度对于硬脂酸脂肪链构象的影响。实验发现:在1180~1320cm-1范围内,硬脂酸ω... 在293~393 K温度范围内,分别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二阶导数红外光谱、四阶导数红外光谱及去卷积红外光谱测定硬脂酸亚甲基面外弯曲振动(ωCH2),来进一步研究温度对于硬脂酸脂肪链构象的影响。实验发现:在1180~1320cm-1范围内,硬脂酸ωCH2存在"第一特征谱带"和未见文献报道的"第二特征谱带"。硬脂酸脂肪链由全反式有序构象到无序构象的改变的临界温度为353~358K,并进一步研究了温度对于硬脂酸ωCH2红外吸收峰强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温傅里叶红外光谱 二阶导数红外光谱 四阶导数红外光谱 去卷积红外光谱 硬脂酸 构象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H—NMR和IR对道路沥青老化过程的研究 被引量:23
8
作者 水恒福 沈本贤 +1 位作者 高晋生 周华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405-409,共5页
研究了两种不同结构道路沥青Shel70和PA100的老化过程。发现沥青的组成和结构对其老化性能有较大影响:具有较长烷基侧链的道路沥青,在一定的温度下,烷基侧链易于断裂形成自由基而引发氧化反应;沥青各组分结构上的不连续... 研究了两种不同结构道路沥青Shel70和PA100的老化过程。发现沥青的组成和结构对其老化性能有较大影响:具有较长烷基侧链的道路沥青,在一定的温度下,烷基侧链易于断裂形成自由基而引发氧化反应;沥青各组分结构上的不连续性导致其抗老化性能较差。在老化过程中,由于氧的介入生成了酮和亚砜等含氧官能团,使得沥青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增加,破坏了原有沥青的组成与结构,导致沥青的针入度下降,各种性质发生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 红外光谱 老化 机理 道路沥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TIR聚类分析结合差热分析法应用于中药材延胡索表征的研究 被引量:19
9
作者 成则丰 李丹婷 +1 位作者 李花琼 程存归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601-603,共3页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对不同品种的大叶、小叶延胡索及非正品延胡索进行了直接测定,并用FTIR聚类分析并结合差热分析法(DTA)对延胡索正品的不同品种及与非正品的亲缘关系进行了研究。FTIR聚类分析结果显示5个样品分为4组,大...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对不同品种的大叶、小叶延胡索及非正品延胡索进行了直接测定,并用FTIR聚类分析并结合差热分析法(DTA)对延胡索正品的不同品种及与非正品的亲缘关系进行了研究。FTIR聚类分析结果显示5个样品分为4组,大叶、小叶延胡索为一组,齿瓣元胡、东北元胡和土元胡各为一组;差热分析结果显示正品延胡索品种与非正品延胡索的DTA曲线有很明显的区别。所提出方法可有效地鉴别亲缘关系相近的中药材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光谱法 差热分析 聚类分析 延胡索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J-1B/IRS热红外数据反演太湖水温的方法比较 被引量:6
10
作者 龚绍琦 陆品廷 +2 位作者 孙德勇 李云梅 吴鹏飞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45-653,共9页
太湖是我国典型的富营养化湖泊,水温是影响太湖藻类生长的重要环境因子之一,我国环境减灾卫星HJ-1B搭载的红外多光谱相机IRS对太湖水温动态遥感监测具有较大的性能优势.利用6景过境太湖的IRS热红外遥感影像,分别采用单通道普适性算法、... 太湖是我国典型的富营养化湖泊,水温是影响太湖藻类生长的重要环境因子之一,我国环境减灾卫星HJ-1B搭载的红外多光谱相机IRS对太湖水温动态遥感监测具有较大的性能优势.利用6景过境太湖的IRS热红外遥感影像,分别采用单通道普适性算法、辐射传输模型法和单窗算法反演太湖水温,并与实测水温和同期的TERRA/MODIS温度产品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普适性单通道算法反演水温偏高,而辐射传输模型法和单窗算法则偏低;3种算法反演水温的均方根误差在1.001 K以内,单窗算法反演精度最高,其次是辐射传输模型法,再次为普适性单通道算法,而同期MODIS温度产品的均方根误差为1.507 K.3种算法从IRS热红外数据反演的水温直方图均呈正峰态、尖峰状态分布,反演结果能真实地反映太湖水温的空间分布特征.本研究对只有单个热红外通道的卫星传感器开展内陆水体水温遥感监测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水温 HJ-1B/irS 热红外数据 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子力显微镜红外光谱和化学成像的技术与应用
11
作者 贺静 郑娜 +4 位作者 徐丽 沈素丹 浦群 房尔园 介素云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156-2171,共16页
探讨了原子力显微镜红外光谱技术(AFM-IR)的核心机制、技术进展及其在多个学科中的广泛应用。AFM-IR技术融合了原子力显微镜(AFM)的纳米级空间分辨率与红外光谱(IR)的化学分析能力,基于光热诱导共振(photothermal induced resonance,PT... 探讨了原子力显微镜红外光谱技术(AFM-IR)的核心机制、技术进展及其在多个学科中的广泛应用。AFM-IR技术融合了原子力显微镜(AFM)的纳米级空间分辨率与红外光谱(IR)的化学分析能力,基于光热诱导共振(photothermal induced resonance,PTIR)原理,其不仅延续了AFM在微观形貌表征上的优势,还克服了传统红外光谱在空间分辨率上的局限,并且补充了AFM在化学组分分析上的空白。文中阐述了AFM-IR的工作原理和三种成像技术(接触、轻敲和峰值力轻敲),随后着重讨论了其在聚合物复合材料、生物组织、环境污染物检测以及压电铁电材料和电池材料表征等领域的应用实例。同时,也提出了AFM-IR技术在提高信噪比和软物质研究中应用的挑战。最后,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以期推动AFM-IR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进而促进其在材料的设计与性能优化中发挥更加关键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力显微镜红外光谱 纳米结构 聚合物 电池材料 生物工程 环境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AOT/正庚烷微乳体系中磺酸根水化作用的FT-IR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泉 翁诗甫 吴瑾光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4,共4页
运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水/琥珀酸(乙基已基)磺酸钠(AOT)/正庚烷微乳体系中磺酸根的水化作用进行了研究.由于微乳体系中水分子与表面活性剂分子的相互作用,S=O对称伸缩振动的红外吸收峰向低频方向移动.体系中的... 运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水/琥珀酸(乙基已基)磺酸钠(AOT)/正庚烷微乳体系中磺酸根的水化作用进行了研究.由于微乳体系中水分子与表面活性剂分子的相互作用,S=O对称伸缩振动的红外吸收峰向低频方向移动.体系中的加水量W0(水与AOT的摩尔比)由0.5增大至25时,磺酸根对称伸缩振动的红外吸收峰由1051.39cm-1向低频移动至1046.15cm-1.同时,由于Na+的不对称作用,AOT分子中磺酸根反对称伸缩振动分裂成两个吸收峰,分别位于正215cm-1及1245cm-1附近,两个劈裂峰的距离及各自的峰面积均随体系中加水量的变化而变化,应用二阶导数、傅立叶退卷积及曲线拟会等分辨率增强技术可更清楚地反映出这个二重峰的变化情况.固体AOT分子中碳酸根反对称伸缩振动分裂的两个峰之间频率的差值约为42cm-1,形成微乳液以后,这两个峰的差值变小,W0为20时,这两个峰频率的差值逐渐减小到29cm-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乳体系 水化作用 AOT 磺酸根 微水相 FTi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RW阻燃中密度纤维板的FTIR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刘迎涛 李坚 +1 位作者 王清文 隋淑娟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0-41,共2页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FTIR)法测得FRW阻燃中密度纤维板和未处理普通中密度纤维板的FTIR图谱 ,探讨了FRW阻燃剂与纤维界面间的结合机理。
关键词 FRW阻燃 中密度纤维板 FTir分析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 纤维界面 结合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助剂对染色单板耐水色牢度的影响及其FTIR分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邓邵平 叶翠仙 +1 位作者 陈孝云 卞丽萍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5-48,共4页
选择3种助剂为助染剂分别添加到浓度一定的酸性大红3R染液中,分别对杨木单板及其综纤维素、木素进行染色处理,测定各助剂对染色单板的耐水色牢度稳定效果,并用红外光谱法对杨木综纤维素、木素各染色试样及3种助剂的浸染试样进行分析。... 选择3种助剂为助染剂分别添加到浓度一定的酸性大红3R染液中,分别对杨木单板及其综纤维素、木素进行染色处理,测定各助剂对染色单板的耐水色牢度稳定效果,并用红外光谱法对杨木综纤维素、木素各染色试样及3种助剂的浸染试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种助剂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染色单板的耐水色牢度,其中以双氰胺的效果最好,其次是平平加O—15,最后是纯碱;从FTIR分析可以看出,双氰胺的助染是通过其与染料分子间发生化学结合来实现,而平平加O—15、纯碱则与染料或木材纤维间以物理作用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材染色 助染剂 耐水色牢度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液界面原位红外显微镜和步进扫描时间分辨FTIR反射光谱及其在纳米材料科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孙世刚 贡辉 +4 位作者 周志有 陈声培 陈友江 司迪 李君涛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31-433,共3页
结合红外显微镜和步进扫描FTIR光谱仪 ,发展了固 /液界面电化学原位显微镜红外反射光谱和步进扫描快速时间分辨FTIR反射光谱 ,并应用于纳米材料特殊性能和电化学反应动力学的研究。研制纳米结构Pt微电极 ,获得CO吸附的红外特征随纳米结... 结合红外显微镜和步进扫描FTIR光谱仪 ,发展了固 /液界面电化学原位显微镜红外反射光谱和步进扫描快速时间分辨FTIR反射光谱 ,并应用于纳米材料特殊性能和电化学反应动力学的研究。研制纳米结构Pt微电极 ,获得CO吸附的红外特征随纳米结构和纳米尺度变化的原位显微镜红外谱图。利用纳米结构Pt微电极的异常红外效应 ,显著提高电化学原位红外反射光谱的灵敏度 ,获得分辨率达 5 0 μs的步进扫描时间分辨光谱。不仅发展了固 /液界面显微镜原位红外反射光谱新方法 ,并且拓展了电化学原位红外反射光谱在纳米材料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材料 原位红外反射光谱 异常红外效应 步进扫描 分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线毛细管柱SFC/FTIR联用方法 被引量:4
16
作者 黄威东 王清海 +3 位作者 朱道乾 车迅 宋果男 周良模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37-40,98,共5页
建立了一种以CO_2为流动相的毛细管柱SFC/FTIR联用方法,实现了对多环芳烃混合物和催眠药混合物的分离。其在线红外光谱图具有高信噪比,可直接用于混合物组分定性分析。该法对甲基丙烯酸甲酯的v_(c—o)带和对萘的v_(c—c)带的检测限分别... 建立了一种以CO_2为流动相的毛细管柱SFC/FTIR联用方法,实现了对多环芳烃混合物和催眠药混合物的分离。其在线红外光谱图具有高信噪比,可直接用于混合物组分定性分析。该法对甲基丙烯酸甲酯的v_(c—o)带和对萘的v_(c—c)带的检测限分别为25ng和102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色谱 SFC FTi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舶柴油机在用润滑油FT-IR光谱特征信息提取与应用 被引量:6
17
作者 石新发 刘东风 周志才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1-86,共6页
对2台船舶主柴油机润滑油进行为期1年的监测,共采集正常衰变的油样32个,另选取实际监测中发现典型的故障油样12个,应用Avatar 360型FT-IR光谱油品分析系统对上述油样进行分析。以获取的32个油样FT-IR光谱信息为研究对象,采用主成分分析... 对2台船舶主柴油机润滑油进行为期1年的监测,共采集正常衰变的油样32个,另选取实际监测中发现典型的故障油样12个,应用Avatar 360型FT-IR光谱油品分析系统对上述油样进行分析。以获取的32个油样FT-IR光谱信息为研究对象,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信息进行了提取,使原始信息从5维降低至1维,建立了特征信息描述模型,将指标界限值评价法与主成分分析法相结合,通过主成分得分计算,按照正常、警告和换油3种状态,将油样进行有效的分类,实现了润滑油油品状态的评价。对获取的12个典型故障油样FT-IR光谱和原子发射光谱数据分析,表明FT-IR光谱信息能有效监测和诊断润滑油进水和燃油稀释2类故障现象,同时从微观上揭示2类现象对润滑油性能的影响,并能早于原子发射光谱发现设备摩擦学系统故障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柴油机 FT—ir光谱 润滑油 油液监测 主成分分析 油品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聚体的结构表征Ⅱ.含氟离聚体的FT-IR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王洪祚 杨延武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1989年第3期211-216,共6页
本文报导了以甲基丙烯酸氟醇酯-丙烯酸共聚物为基础的羧酸型钙、钠离聚体在不同温度及时间下的FT-IR图谱的变化规律。探讨了在离聚体聚集态中钙、钠离子的局部配位形式及结构。
关键词 离聚体 氟离聚体 聚集态 配位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碳酸亚丙酯中环状碳酸酯的IR法测定 被引量:2
19
作者 余爱芳 何树杰 +1 位作者 杨淑英 陈立班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2期8-10,共3页
用IR光谱法测定聚碳酸亚丙酯样品中的环状小分子杂质碳酸亚丙酯。发现该杂质的质量分数与1/(A1180/A1250+1)呈线性关系 (A1180 和A1250 分别为波数1180cm-1 和1250cm-1 处的吸光度) ;标准偏差为0.011 ;回归系数为0.9992。该法用以代替 1... 用IR光谱法测定聚碳酸亚丙酯样品中的环状小分子杂质碳酸亚丙酯。发现该杂质的质量分数与1/(A1180/A1250+1)呈线性关系 (A1180 和A1250 分别为波数1180cm-1 和1250cm-1 处的吸光度) ;标准偏差为0.011 ;回归系数为0.9992。该法用以代替 1HNMR法 ,可以较简单地给出可靠结果 ,满足常规测试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碳酸亚丙酯 碳酸亚丙酯 红外光谱法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光谱及热重-差示扫描量热法鉴别接骨木果实及饼粕
20
作者 郭希蕾 孙昭倩 +3 位作者 李高燕 郑冰清 姚俊修 郭庆梅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68-576,共9页
采用一维红外光谱法、红外光谱二阶导数法、二维红外相关光谱法、热重分析法以及差示扫描量热法对接骨木果实及饼粕两种样品及其脂溶性和水溶性提取物进行了表征,实现了两种样品的快速鉴别。结果显示:在红外光谱分析中,两种样品的一维... 采用一维红外光谱法、红外光谱二阶导数法、二维红外相关光谱法、热重分析法以及差示扫描量热法对接骨木果实及饼粕两种样品及其脂溶性和水溶性提取物进行了表征,实现了两种样品的快速鉴别。结果显示:在红外光谱分析中,两种样品的一维红外光谱图相似,二阶导数图中饼粕的苯环振动吸收峰比果实中的明显;二维红外相关光谱图中果实的自动峰有6个,饼粕的自动峰有4个,且自动峰对应波数不一致;果实脂溶性提取物的一维红外光谱图中可见1 711,1 464,1 121 cm^(-1)处的吸收峰,而饼粕中未出现,但是其二阶导数图中部分吸收峰不如饼粕中的明显,且两种样品的二维红外相关光谱图中自动峰数量和强度有明显不同;两种样品的水溶性提取物的3种红外光谱图基本相似,不能用于两种样品的鉴别。在热分析中,两种样品的热重以及差热曲线变化趋势总体一致,但是二者的差热曲线的峰形、峰值等存在差异;两种样品的差示扫描量热曲线均有2个放热宽峰,但饼粕的峰值温度较果实的低,且在423℃放热峰附近有一个小肩峰(458℃),可作为饼粕的特征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骨木果实及饼粕 傅里叶红外光谱法 热重-差示扫描量热法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