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27篇文章
< 1 2 7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mote electron effects and π-π interactions of α-diimine nickel complexes
1
作者 Yizhan Wang Hailong He Dan Peng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22,68,共7页
The seminal report ofα-diimine palladium and nickel catalysts in 1995 represented a major breakthrough in the preparation of functionalized polyolefin materials.Owing to the high abundance and low cost of nickel,nick... The seminal report ofα-diimine palladium and nickel catalysts in 1995 represented a major breakthrough in the preparation of functionalized polyolefin materials.Owing to the high abundance and low cost of nickel,nickel-based catalysts have great application prospects in the industrialization process of olefin coordination polymerization.In this work,various N-aryl substituents with different electronic effects were synthesized and introduced intoα-diimine ligands.The aspreparedα-diimine nickel catalysts showed high polymerization activity(0.9×10^(7)–3.0×10^(7)g·mol^(−1)·h^(−1))in ethylene polymerization,generating polyethylene products with adjustable molecular weights(Mn values:7.4×10^(4)–146.9×10^(4)g·mol^(−1))and branching densities(31/1000 C–68/1000 C).The resulting polyethylene products showed excellent mechanical properties,with high tensile strength(up to 25.0 MPa)and high strain at break values(up to 3890%).The copolymerization of ethylene and polar monomers can also be achieved by these nicekel complexes,ultimately preparing functionalized polyolefi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diimine nickel catalyst ethylene polymerization π-πinteraction effect electronic effect polar monom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政策、数字经济与高质量发展——来自中国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证据 被引量:2
2
作者 卜伟 张应允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9-109,共11页
本文基于2011~2022年我国286个城市面板数据,从创新创业视角出发,运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调节效应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多维度检验了创新政策和数字经济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创新政策和数字经济能够显著推动... 本文基于2011~2022年我国286个城市面板数据,从创新创业视角出发,运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调节效应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多维度检验了创新政策和数字经济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创新政策和数字经济能够显著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在考虑内生性问题、控制固定效应等多种检验下结果依旧保持稳健。机制检验显示,创新政策和数字经济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显著的正向交互效应,能够提高城市创新创业活跃度进而推动高质量发展。异质性分析发现,创新政策和数字经济的交互效应主要表现在较大规模和高创新创业活力的城市,且对东部和中部地区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更易发挥促进作用。空间效应研究发现,创新政策实施和数字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能够提升周边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水平。本文能够为优化我国创新政策体系,发挥数字经济赋能作用,实现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政策 数字经济 高质量发展 新发展理念 创新创业活跃度 交互效应 空间溢出效应 赋能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五五”时期推动区域产业协作和产业转移的理论逻辑与现实进路 被引量:1
3
作者 孙久文 虎琳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4-56,共13页
面对即将到来的“十五五”时期,深化东、中、西、东北四大板块的产业协作,推动产业转移,是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路径,也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当前,中国区域经济增长面临传统要素红利衰减、产业链... 面对即将到来的“十五五”时期,深化东、中、西、东北四大板块的产业协作,推动产业转移,是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路径,也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当前,中国区域经济增长面临传统要素红利衰减、产业链协同不足与制度性壁垒等多重约束,亟需通过“梯度转移”逻辑重构区域分工体系,以“要素流动—产业链重构—制度协同”三位一体的机制激发新动能。区域产业协作的核心矛盾在于破解资源错配与市场分割,其本质是通过协作创造效应、制度摩擦效应和要素积累效应,推动技术创新扩散、要素跨域配置与生产关系变革,促进全产业链效率的跃升,最终实现产业空间组织形态的帕累托改进。从现实挑战看,东部地区面临要素成本刚性上升与创新势能外溢需求,中西部地区受制于基础设施缺口与制度壁垒,东北地区则深陷路径依赖与转型停滞困境,这些问题导致产业转移陷入“转而不接”“协而不同”的低效均衡。区域协作需通过要素时空优化、产业链网络化协同及制度创新,形成“创新引领—梯度承接—反向赋能”的动态循环。为实现这一目标,需构建“有效市场驱动、有为政府赋能、有机企业协同”的新型治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协作 产业转移 空间交互效应 制度摩擦 制度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地-气相互作用过程及其天气、气候效应数值模拟研究综述
4
作者 马伟强 马耀明 +8 位作者 马龙腾飞 李茂善 孙方林 宋敏红 韩熠哲 胡伟 刘莲 苏荣明珠 韩存博 《气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04-920,共17页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加剧的背景下,青藏高原作为“亚洲水塔”及“地球第三极”,其地-气相互作用过程对区域和全球气候系统的调节作用愈加显著。数值模拟作为理解高原复杂气候过程的有效工具,在探索青藏高原地-气系统的物理机...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加剧的背景下,青藏高原作为“亚洲水塔”及“地球第三极”,其地-气相互作用过程对区域和全球气候系统的调节作用愈加显著。数值模拟作为理解高原复杂气候过程的有效工具,在探索青藏高原地-气系统的物理机制和天气、气候效应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文中系统综述了青藏高原地区4个主要地-气相互作用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进展,包括陆地-表层大气过程(边界层过程)、云降水物理过程、区域水分循环过程和平流层过程,重点探讨了这些过程在不同时间和空间尺度上的表现及其对区域天气系统、季风环流和全球气候的影响。最后,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需要通过提高数值模式的精度、优化参数化方案以及结合多源观测数据,以进一步揭示青藏高原在全球气候系统中扮演的独特角色,并为应对气候变化挑战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地-气相互作用 数值模拟 天气效应 气候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营养条件与四环素浓度对大肠杆菌生长与突变的联合影响
5
作者 沈洪艳 周阳 +3 位作者 姚泽宇 杨雷 孙昊宇 边永欢 《生态毒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29-337,共9页
为探究不同营养条件下抗生素对大肠杆菌的胁迫效应,设计了基于Luria-Bertani(LB)和Mueller-Hinton(MH)这2种培养基营养条件下四环素对大肠杆菌的生长和突变实验,并通过交互效应值判别培养基条件调整与四环素胁迫对其的联合作用模式。结... 为探究不同营养条件下抗生素对大肠杆菌的胁迫效应,设计了基于Luria-Bertani(LB)和Mueller-Hinton(MH)这2种培养基营养条件下四环素对大肠杆菌的生长和突变实验,并通过交互效应值判别培养基条件调整与四环素胁迫对其的联合作用模式。结果表明,在LB和MH培养基中,四环素对大肠杆菌生长表现出抑制作用,且随着培养基浓度增加,EC_(50)降低,毒性效应增强,此外在低浓度MH培养基中表现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Hormesis效应。与MH培养基相比,LB培养基中四环素(tetracycline hydrochloride,TH)对E.coli的毒性作用更为显著。且随着培养基浓度增加,EC_(50)逐渐减小,TH对大肠杆菌的毒性逐渐增强。TH在LB和MH培养基中诱导大肠杆菌的突变频率促进率表现为先增大再减小最后转为抑制作用,其最大值分别为11.1%~32.3%和14.9%~313.6%,表明营养成分丰富度减少有利于大肠杆菌突变。培养基浓度降低和四环素胁迫对抑制大肠杆菌生长、促进突变的联合作用模式分别表现为拮抗、协同,相反地,浓度增加则分别表现为协同、拮抗。综上,基于低营养条件下的四环素虽然对大肠杆菌的毒性降低,却产生了更大的突变效应,这可能导致环境中大肠杆菌耐药性加剧,进而危害人体健康与生态系统安全,所以建议将其纳入抗生素风险评估的考量要素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条件 四环素 大肠杆菌 细菌突变 Hormesis效应 交互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田垂枝杉无性系生长性状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分析
6
作者 杜超群 董雷鸣 +3 位作者 许业洲 袁慧 王瑞珍 段爱国 《林业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8-105,共8页
[目的]研究罗田垂枝杉无性系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筛选高产、稳定的优良基因型,为林业工程建设及产业发展提供良种支撑。[方法]以钟祥、咸宁和阳新3个试验点的罗田垂枝杉无性系测定林为对象,测定6年生树高和胸径生长量,计算材积指数,... [目的]研究罗田垂枝杉无性系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筛选高产、稳定的优良基因型,为林业工程建设及产业发展提供良种支撑。[方法]以钟祥、咸宁和阳新3个试验点的罗田垂枝杉无性系测定林为对象,测定6年生树高和胸径生长量,计算材积指数,在对表型值空间变异进行矫正的基础上开展生长性状的遗传变异特征及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分析,并利用估算的无性系育种值选择优良无性系。[结果]罗田垂枝杉无性系胸径、树高和材积指数变异丰富,且变异系数呈现出材积指数>胸径>树高的规律;多点联合分析发现3个生长性状的无性系效应、地点效应以及无性系与地点间的交互效应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无性系重复力为0.60~0.79,处于较高水平;3个试验点之间的B型遗传相关系数在0.41~0.65之间,参试无性系的生长差异主要来自于钟祥和阳新、钟祥和咸宁之间;利用材积指数无性系育种值对参试无性系进行排序,5号和22号在3个试验点表现良好,为稳定高产型优良无性系,遗传增益达到28.31%,比实生对照提高25.00%。[结论]罗田垂枝杉生长性状表型变异丰富,无性系效应、地点效应以及无性系与地点间的交互效应均对无性系生长性状产生了极显著影响,22号和5号这两个系号为高产、稳定的优良无性系,适宜在鄂东南区域配套短周期小径材栽培模式进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田垂枝杉 无性系 互作效应 早期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拉胶对酸乳稳定性的影响与机制
7
作者 王辉 张洪凯 +2 位作者 余子阳 李胜 胡秀婷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7,共7页
为阐明多糖亲水胶体对酸乳稳定性的影响机制,以卡拉胶为多糖亲水胶体代表,研究不同添加量卡拉胶对酸乳稳定性的影响以及卡拉胶与酪蛋白胶束的相互作用。结果发现,低添加量卡拉胶(0.05%)显著提高酸乳的稳定性,高添加量卡拉胶(≥0.10%)则... 为阐明多糖亲水胶体对酸乳稳定性的影响机制,以卡拉胶为多糖亲水胶体代表,研究不同添加量卡拉胶对酸乳稳定性的影响以及卡拉胶与酪蛋白胶束的相互作用。结果发现,低添加量卡拉胶(0.05%)显著提高酸乳的稳定性,高添加量卡拉胶(≥0.10%)则降低酸乳的稳定性。相应地,当卡拉胶添加量低时,酸乳中蛋白质分布更均匀;而卡拉胶添加量高时,酸乳中形成了更大的乳清囊。流变学分析表明,添加卡拉胶提高了酸乳的黏度、储能模量(G’)和损耗模量(G”),且卡拉胶添加量越高,酸乳的黏度、G’和G”越大。这证明卡拉胶在酸乳中具有增稠作用,卡拉胶添加量越大,增稠作用越强。进一步研究卡拉胶与酪蛋白胶束的相互作用发现,当卡拉胶添加量为0.05%时,卡拉胶与酪蛋白胶束互溶;当卡拉胶添加量超过0.10%时,酪蛋白胶束聚集、尺寸增大甚至沉淀析出。此外,将卡拉胶溶液与酪蛋白胶束悬浮液混合时,体系的熵变(ΔS)为负值。这些结果表明卡拉胶与酪蛋白胶束在热力学上不相容,二者相互作用可能引起相分离。由此推测,当卡拉胶添加量较低时,卡拉胶与酪蛋白胶束互溶,此时,卡拉胶在酸乳中的增稠作用占主导作用,因此,低添加量卡拉胶提高酸乳的稳定性;当卡拉胶添加量较高时,卡拉胶与酪蛋白胶束热力学不相容引起相分离,降低了酸乳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乳 稳定性 卡拉胶 酪蛋白胶束 增稠作用 热力学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皮格马利翁效应到自我的镜视:人机交互中的情感投射与误认
8
作者 徐强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25,共11页
数字技术的发展催生了人机交互关系的形成,情感关系是人机交互关系的重要维度。数字复生和AI聊天伴侣从不同侧面满足了人们的情感需求,但又容易在自我的欲望投射下形成过度期待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带来自我镜视化的情感误认,从而落入情感... 数字技术的发展催生了人机交互关系的形成,情感关系是人机交互关系的重要维度。数字复生和AI聊天伴侣从不同侧面满足了人们的情感需求,但又容易在自我的欲望投射下形成过度期待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带来自我镜视化的情感误认,从而落入情感陷阱,造成情感依赖。人机交互关系是一种“它异关系”,而非“他者关系”,个体需要认清两者之间的边界,正视自己的情感,通过社会性建构,回归真实自我,才能建立起良性互动的人机交互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机交互 皮格马利翁效应 自我镜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鸿沟与城市旅游经济的动态互动效应研究——基于PVAR模型的实证分析
9
作者 杨勇 王静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5-308,共14页
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日益凸显的数字鸿沟成为亟需关注的现实命题.数字鸿沟与城市旅游经济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动态互动效应,深入探究数字鸿沟与旅游经济之间的关联,对于旅游经济的均衡与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战略意义.该文基于... 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日益凸显的数字鸿沟成为亟需关注的现实命题.数字鸿沟与城市旅游经济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动态互动效应,深入探究数字鸿沟与旅游经济之间的关联,对于旅游经济的均衡与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战略意义.该文基于中国281个地级市2011—2020年面板数据,探究了数字鸿沟与旅游经济的时空演化特征以及二者的动态影响关系.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中国数字鸿沟和旅游经济发展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波动增长态势,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2)数字鸿沟对旅游经济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相反,旅游经济的反向作用在缩小数字鸿沟方面表现并不突出,且在不同地域层面展现出差异性特征.3)数字鸿沟与旅游经济之间存在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数字鸿沟对旅游经济的阻碍作用在短期内尤为强烈,但在中长期内逐渐减弱;相比之下,旅游经济对弥合数字鸿沟能力较弱,旅游经济和数字鸿沟二者之间存在非对称的互动作用模式.该研究不仅深化了对数字鸿沟与旅游经济关系的理解,也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策略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鸿沟 旅游经济发展 互动效应 PVA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云英生物固氮对土壤肥力及根瘤菌的响应特征
10
作者 张磊 杜锦涛 +3 位作者 范倩玉 李顺 高嵩涓 曹卫东 《草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1-63,共13页
紫云英是我国最重要的豆科绿肥作物之一,高效生物固氮是其典型特征。适宜的环境条件和根瘤菌接种能增强紫云英固氮能力。选取主栽紫云英品种弋江籽、湘紫1号和闽紫7号,采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设置盆栽试验,研究了两种土壤肥力条件下... 紫云英是我国最重要的豆科绿肥作物之一,高效生物固氮是其典型特征。适宜的环境条件和根瘤菌接种能增强紫云英固氮能力。选取主栽紫云英品种弋江籽、湘紫1号和闽紫7号,采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设置盆栽试验,研究了两种土壤肥力条件下接种根瘤菌(菌株7563R)后的生物固氮效应与机制。结果表明,高肥力下的紫云英平均生物量、吸氮量与生物固氮量分别比低肥力下提高了77.5%、52.6%和22.0%。高肥力下紫云英平均固氮效率为44.7%,相比低肥力下的55.1%降低了10.4%。与不接种根瘤菌相比,接种根瘤菌下紫云英平均吸氮量和固氮效率分别增加13.5%和4.3%。不同紫云英品种间生物量、固氮效率和固氮量无显著差异,弋江籽的磷、钾吸收量高于湘紫1号和闽紫7号。随机森林分析结果表明,土壤速效钾、有效磷、pH对紫云英固氮量具有显著影响,贡献率分别达到10.03%、9.38%和8.28%。综上,土壤肥力和根瘤菌对紫云英生物固氮的影响存在显著的互作效应,在合适的土壤环境下种植紫云英并接种根瘤菌,是促进紫云英生物固氮作用、提高吸氮量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云英 土壤肥力 根瘤菌 互作效应 生物固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地-气相互作用过程及其天气、气候效应观测研究进展
11
作者 马耀明 王宾宾 +15 位作者 姚楠 孙丽君 蔡征岭 石兴东 胡泽勇 马伟强 仲雷 李茂善 陈学龙 韩存博 谢志鹏 刘莲 刘新 王永杰 王忠彦 马彬 《气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87-903,共17页
青藏高原海拔高、辐射强,地表向大气输送了大量的热量和水汽,调节着区域大气边界层发展和云降水过程,其“感热气泵效应”对高原本身及其周边地区的天气、气候变化和大气环流发展影响显著。青藏高原环境恶劣,地表综合观测站点缺乏,严重... 青藏高原海拔高、辐射强,地表向大气输送了大量的热量和水汽,调节着区域大气边界层发展和云降水过程,其“感热气泵效应”对高原本身及其周边地区的天气、气候变化和大气环流发展影响显著。青藏高原环境恶劣,地表综合观测站点缺乏,严重制约了对青藏高原地-气相互作用过程及其区域天气、气候效应的认识与理解。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针对青藏高原地区地-气相互作用过程、大气边界层过程、云降水过程和高原区域天气、气候效应研究开展了诸多大型野外观测试验项目,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特别是2017年以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项目启动,并在前期观测研究项目的基础上,开展了大量有针对性的综合观测试验研究。将从2019年以来青藏高原地-气相互作用过程及其天气、气候效应的观测视角,系统梳理、归纳和汇总青藏高原地-气相互作用过程、大气边界层过程、云降水过程和青藏高原天气、气候效应的相关观测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测研究进展 地-气相互作用过程 大气边界层过程 天气、气候效应 青藏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油气系统非常规油气成藏过程中自封闭作用的主要类型与定量表征
12
作者 陈君青 贾承造 +7 位作者 姜林 庞宏 火勋港 陈冬霞 施砍园 胡涛 杨晓斌 冉钧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71-1091,共21页
非常规油气自封闭成藏机理是全油气系统理论的核心。非常规油气自封闭作用力源于分子间相互作用,其表现形式与作用机制随储层介质及地质条件呈现差异化特征。本文通过阐述力的作用原理及尺度,明确了非常规油气储层特征及自封闭作用力类... 非常规油气自封闭成藏机理是全油气系统理论的核心。非常规油气自封闭作用力源于分子间相互作用,其表现形式与作用机制随储层介质及地质条件呈现差异化特征。本文通过阐述力的作用原理及尺度,明确了非常规油气储层特征及自封闭作用力类型,并定量表征自封闭作用力大小,形成以下主要成果与认识:(1)明确非常规油气自封闭成藏的本质是分子间作用力主导的非浮力过程,首次系统梳理出界面效应、限域效应与位阻效应三大作用机制,揭示了不同作用机制的原理与尺度特征。(2)厘清不同类型非常规油气自封闭作用力的影响因素,致密油气与游离态页岩油气的自封闭以兆帕(MPa)级毛细管力为主,受储层孔隙孔径、油-水界面张力及孔隙壁面润湿性控制;吸附态页岩油气与煤层气的自封闭则由限域效应下的分子吸附力主导,其吸附能受矿物表面性质、孔隙结构、温-压条件及储层流体特征共同影响。(3)建立储层孔隙孔径与油气分子尺寸相对大小控制下的自封闭效应模式,超致密储层孔隙(孔径与分子尺寸相当)以位阻效应为主,对大分子烃类形成机械阻塞;储层孔隙孔径为分子尺寸38倍以下时,油气差异吸附凸显,限域效应逐渐显现;储层孔隙孔径远大于分子尺寸时,孔隙界面效应成为主要的自封闭作用。研究成果系统阐述了非常规油气自封闭作用的各类分子间作用力类型及定量表征方法,深化了对自封闭成藏机理的认识,为非常规油气藏分布规律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间作用力 范德华能 位阻效应 限域效应 自封闭作用 全油气系统 成藏机理 非常规油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SSI效应的吹填岛礁场地风机地震响应研究
13
作者 蒲武川 田永强 朱泽奇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54-764,共11页
吹填珊瑚岛礁是我国南海疆域的重要陆地屏障,风机作为岛礁场地的供电设施,确保其地震安全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珊瑚砂的力学性质与一般陆相沉积物有明显区别,珊瑚砂土与风机结构的相互作用是影响风机结构地震响应的潜在因素之一,但目... 吹填珊瑚岛礁是我国南海疆域的重要陆地屏障,风机作为岛礁场地的供电设施,确保其地震安全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珊瑚砂的力学性质与一般陆相沉积物有明显区别,珊瑚砂土与风机结构的相互作用是影响风机结构地震响应的潜在因素之一,但目前还缺乏相关研究。本文采用Matasovic本构模型开发珊瑚砂的动力非线性本构,建立局部成层的三维吹填岛礁场地和NREL 5MW风机的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模型,设计刚性基础风机模型和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Soil-Structure-Interaction,SSI)的风机-基础-地基整体模型,按持续时间和卓越频率选取四条代表性地震动,基于有限元模型对比分析不同地震动作用下风机的动力响应。计算分析表明:包含显著高频分量的地震动引起的吹填岛礁自由场的加速度响应更为显著,短持时的近断层地震动水平加速度放大系数平均为3.8,长持时的远断层地震动的平均放大系数为1.7;珊瑚岛礁和风机基础之间的SSI效应会增大风机的动力响应,在设防地震作用下,考虑SSI效应的塔筒位移最大增加0.24倍,应力增大0.87倍,剪力增大1.54倍,弯矩增大0.45倍,轴力增大0.23倍。吹填岛礁场地的风机地震响应分析应考虑SSI效应,以实现更可靠的抗震性能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砂 吹填岛礁 风机 土—结构相互作用 场地地震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还是“传统”:新质生产力影响旅游发展的机制及效应研究
14
作者 王静 杨勇 黄鑫 《旅游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6-65,共20页
新质生产力作为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驱动力,其蕴含的新要素、新兴业态和创新模式,是激发旅游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源泉。然而,不可忽视的是,传统生产力仍然是旅游发展的基本盘,新质生产力通过作用传统生产力影响旅游发展。文章基于新质生... 新质生产力作为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驱动力,其蕴含的新要素、新兴业态和创新模式,是激发旅游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源泉。然而,不可忽视的是,传统生产力仍然是旅游发展的基本盘,新质生产力通过作用传统生产力影响旅游发展。文章基于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内涵构建新质生产力的指标体系,利用2006—2022年地级市面板数据测度中国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探讨新质生产力影响旅游发展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1)新质生产力能够有效促进旅游发展。与此同时,旅游传统生产力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新质生产力与旅游传统生产力的交互效应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旅游发展水平。(2)门槛模型估计结果显示,新质生产力与旅游传统生产力的交互效应对旅游发展的影响存在非线性关系,呈现出“先增强后减弱”的变化规律。(3)分位数回归结果表明,新质生产力对旅游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高分位城市,其与旅游传统生产力的交互效应则对中低分位旅游发展的影响更为显著。(4)异质性分析发现,新质生产力对旅游城市和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较高地区的旅游发展具有更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其与传统生产力的交互效应则在旅游城市及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对旅游发展的正向影响更加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旅游发展 旅游传统生产力 交互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智交互用户隐私披露意愿影响因素的元分析
15
作者 姚山季 冯鸣旭 +1 位作者 严锐 刘佳静 《情报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98-206,F0003,共10页
[研究目的]人工智能时代,用户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已成为实践界与学界共同的关注点。然而,现有关于人智交互用户隐私披露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结论尚未达成一致,综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明晰人智交互用户隐私披露意愿的关键影响因素,从而... [研究目的]人工智能时代,用户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已成为实践界与学界共同的关注点。然而,现有关于人智交互用户隐私披露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结论尚未达成一致,综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明晰人智交互用户隐私披露意愿的关键影响因素,从而为用户隐私保护提供对策支持。[研究方法]通过系统性检索与筛选,纳入55篇实证研究,获取145个效应值共13个影响因素,进行元分析。[研究结果/结论]结果表明,个性化等10个影响因素对人智交互用户隐私披露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感知风险等3个影响因素对人智交互用户隐私披露意愿具有显著负向影响。此外,AI特征和文化差异具有一定调节作用,是研究间异质性的部分来源。最后,从政府、平台及用户三个层面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智交互 隐私披露意愿 元分析 调节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乘积负效应消解驱动的数控机床可靠性分配研究
16
作者 陈达波 陈一凡 况智允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56-160,167,共6页
针对数控机床可靠性分配中的乘积负效应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分配与预计交互建模的可靠性分配方法。以功能-运动-动作(FMA)分解树为分配路径,结合分解树的正逆向映射特点,建立数控机床可靠性分配与预计交互模型;采用基于随机谱嵌入(SSE)... 针对数控机床可靠性分配中的乘积负效应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分配与预计交互建模的可靠性分配方法。以功能-运动-动作(FMA)分解树为分配路径,结合分解树的正逆向映射特点,建立数控机床可靠性分配与预计交互模型;采用基于随机谱嵌入(SSE)方法预计运动层的可靠性指标;引入有序加权几何平均(OWGA)算子集结元动作关于分配因素的评分,并结合Copula函数建立考虑故障相关性的元动作可靠性分配模型。案例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方法相比,在满足整机可靠性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可靠性分配结果更低,为数控机床的可靠性分配提供新的解决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控机床 FMA分解树 交互建模 乘积负效应 可靠性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机动载作用下轮胎-积水道面相互作用分析
17
作者 蔡靖 沈詟 +2 位作者 周宁 李岳 范怡飞 《空军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0,共10页
基于起落架-轮胎-积水道面动力耦合仿真模型并考虑道面平整度影响,获得起飞、着陆阶段轮胎轮心动位移时程曲线,在此基础上运用有限元软件仿真分析着陆和起飞阶段动载作用下积水道面支撑力、接触面积及位移阻力的变化规律,从而获得动载... 基于起落架-轮胎-积水道面动力耦合仿真模型并考虑道面平整度影响,获得起飞、着陆阶段轮胎轮心动位移时程曲线,在此基础上运用有限元软件仿真分析着陆和起飞阶段动载作用下积水道面支撑力、接触面积及位移阻力的变化规律,从而获得动载作用下临界滑水速度的动载影响系数。研究结果表明:在起飞、着陆阶段,道面支撑力、轮胎与道面接触面积、位移阻力及临界滑水速度均较静载作用下有所降低。起飞阶段,道面支撑力与静载作用时相差较小,位移阻力较静载下降低0.3~3 kN,临界滑水速度降低值在5.5 km/h以内;着陆阶段,道面支撑力较静载降低5%~10%,对应位移阻力最大降幅达到50%,临界滑水速度存在急剧变化的情况,差值在5~9 km/h。综合上述临界滑水速度变化规律,定义动静载临界滑水速度比值为动载影响系数,不同滑行工况下该系数取值在0.95~0.99;鉴于着陆阶段飞机临界滑水速度降低较大,滑水风险更高,偏于安全将动载影响系数取为0.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机动载作用 轮胎-道面相互作用 临界滑水速度 道面支撑力 位移阻力 动载影响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断层速度脉冲地震下重载铁路桥梁抗震性能与行车安全性研究
18
作者 李勇 张海波 +1 位作者 陈树礼 刘永前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108-3124,共17页
近断层地震动具有显著的速度脉冲效应,使得铁路简支梁桥结构面临更高的震损风险。为研究重载列车过桥时的桥梁抗震性能与行车安全性,基于ANSYS/LS-DYNA软件建立重载铁路列车-轨道-桥梁(HRTTB)耦合系统的三维模型,同时考虑桥墩、支座、... 近断层地震动具有显著的速度脉冲效应,使得铁路简支梁桥结构面临更高的震损风险。为研究重载列车过桥时的桥梁抗震性能与行车安全性,基于ANSYS/LS-DYNA软件建立重载铁路列车-轨道-桥梁(HRTTB)耦合系统的三维模型,同时考虑桥墩、支座、横向三角限位撑等关键构件及轮-轨接触的非线性特性,并通过列车运行试验结果验证其合理性。进而以某重载铁路简支梁桥为研究对象,分析近断层速度脉冲型地震动对多跨简支梁桥与重载列车耦合时的地震响应规律,并与远场波及按规范反应谱合成人工波的地震响应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重载列车的存在导致HRTTB系统自振周期延长,近场地震响应显著增强。近场脉冲型地震动下,墩底平均曲率较远场和人工波分别增加了约48%和39%,部分桥墩在罕遇地震下进入弹塑性阶段。相比于桥墩,支座的响应更加敏感,固定支座的位移峰值分别增大了71.5%和55.5%,横向限位撑在支座破坏后极易失效,而支座和横向限位撑的损伤破坏可耗散部分地震能量,对桥墩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近场地震动的横向速度脉冲效应导致列车脱轨系数分别增大了114.3%和89.1%,列车行车安全性显著降低,即使在设计地震下也会发生脱轨。建立的HRTTB非线性仿真模型计算高效并能够考虑列车系统的影响,可为其他列车-轨道-桥梁耦合系统的动力响应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断层地震 速度脉冲效应 重载铁路简支梁桥 非线性损伤破坏 车-桥相互作用 行车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因数而智”: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赋能企业实质性绿色创新
19
作者 王军 胡文杰 王丽君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0-92,共13页
数据是重要的基础资源和创新引擎,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既是释放数据要素价值的先决条件,又为驱动企业绿色创新提供了“源动力”。基于2011—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对企业实质性绿色创新绩效的影响。研... 数据是重要的基础资源和创新引擎,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既是释放数据要素价值的先决条件,又为驱动企业绿色创新提供了“源动力”。基于2011—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对企业实质性绿色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提升了企业实质性绿色创新绩效,实现了“因数而智”;机制检验结果显示,市场渠道性交易成本降低效应和绿色创新决策互动强化效应是诱发企业实质性绿色创新绩效“因数而智”的内在机制。基于TOE框架的异质性检验表明,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对企业实质性绿色创新的驱动效应,在数字技术使用广度较高、应用深度较低,以及非国有企业和行业集中度较低的情境下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交易型数据资产化是企业实质性绿色创新绩效“因数而智”的重要触发条件,当企业交易型数据资产化水平处于2.708~2.996时,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对企业实质性绿色创新的驱动效应呈现最优状态。因此,政府应系统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聚焦数据要素市场化实践应用,发挥“领头羊”企业的示范作用,激发企业绿色创新活力,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 实质性绿色创新 交易成本降低效应 绿色创新决策互动强化效应 交易型数据资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集聚与地理集聚的互动耦合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基于知识流动视角
20
作者 董微微 耿仁强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6-125,共10页
数字经济时代下,基于网络的虚拟集聚已成为新型的产业空间组织方式,其与传统地理空间集聚的互动耦合日益深化,对于拓展产业集聚效应、增强区域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基于知识流动视角,采用2008~2022年中国30个省(区、市)面板数据... 数字经济时代下,基于网络的虚拟集聚已成为新型的产业空间组织方式,其与传统地理空间集聚的互动耦合日益深化,对于拓展产业集聚效应、增强区域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基于知识流动视角,采用2008~2022年中国30个省(区、市)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虚拟集聚与地理集聚的互动耦合能够显著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且知识流动在其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虚拟集聚与地理集聚的互动耦合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在东部地区这一影响效应显著为正,在中部地区虽然为正,但并不显著,在西部地区显著为负。据此,提出加快布局新型数字基础设施,促进虚拟集聚与地理集聚互动耦合,依托工业互联网、产业创新联盟、柔性引才等举措促进知识流动,不断释放区域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增强区域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集聚 地理集聚 区域创新能力 知识流动 互动耦合 新质生产力 熵值法 中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