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虑风险企业家有公平偏好的风险投资激励机制——基于显性努力和隐性努力的视角 被引量:30
1
作者 丁川 陈璐 《管理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4-117,共14页
将风险企业家的努力分为显性努力和隐性努力,基于不同努力类型建立了完全理性下的风险投资委托代理模型,在此基础上,将行为经济学的公平偏好植入到风险投资激励模型中,并针对不同情况进行建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如果风险企业家具有显性... 将风险企业家的努力分为显性努力和隐性努力,基于不同努力类型建立了完全理性下的风险投资委托代理模型,在此基础上,将行为经济学的公平偏好植入到风险投资激励模型中,并针对不同情况进行建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如果风险企业家具有显性努力时,公平偏好系数对激励系数、风险企业家的努力水平和风险投资家的努力水平都没有影响;如果风险企业家的努力是隐性努力,风险投资家需要给予风险企业家下项目收益分享(激励系数大于0),并且如果风险企业家具有公平偏好心理,那么风险投资家支付的项目收益分享比例要大于完全理性下的项目收益分享比例,风险企业家和风险投资家都会降低努力水平,但风险企业家获得的实际利润是最多的.同时,风险企业家的公平偏好嫉妒系数越大,获得的实际利润也越大,但风险投资家的实际利润与公平偏好嫉妒系数负相关.最后,利用仿真模拟对理论结果进一步分析和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性努力 隐性努力 公平偏好 委托代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征地中的双重委托代理问题 被引量:15
2
作者 李菁 刘玉琴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52-58,共7页
研究目的: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和博弈论方法论证中国征地过程具有双重委托代理的特征及存在的问题。研究方法:归纳法,博弈分析法和图示分析法。研究结果:违法征地频繁发生的原因:(1)显性契约中的地方政府通过政治手段将隐性契约中的委托代... 研究目的: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和博弈论方法论证中国征地过程具有双重委托代理的特征及存在的问题。研究方法:归纳法,博弈分析法和图示分析法。研究结果:违法征地频繁发生的原因:(1)显性契约中的地方政府通过政治手段将隐性契约中的委托代理关系瓦解,致使显性约束力明显占优;(2)各利益主体在规则选择上存在不确定性。研究结论:征地制度的双重委托代理关系,使国家监督处于低效状态;行政权利过大,地方政府利益的一致化及隐性契约缺乏监控和惩罚机制都给违规征地创造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委托代理 征地 显性契约 隐性契约 博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范征地冲突中地方政府与村委会的委托代理关系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谭术魁 赵毅 刘旭玲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30-136,共7页
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分析"防范征地冲突外包制"中存在的委托代理关系,提出相应的激励措施。地方政府与村委会为获取"帕累托改进"而缔结防范契约,但由于存在隐性契约和非对称信息的缺陷,后者易发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分析"防范征地冲突外包制"中存在的委托代理关系,提出相应的激励措施。地方政府与村委会为获取"帕累托改进"而缔结防范契约,但由于存在隐性契约和非对称信息的缺陷,后者易发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导致委托代理关系破裂。通过构建理论模型探讨地方政府有效激励村委会防范征地冲突的改进措施,提出:考虑把村民、开发商等纳入契约框架,接受社会监督,增强契约的约束力;从信号传递及信号甄别的角度,派驻征收项目顾问,建立绩效评价机制,有利于防范风险,维持委托代理关系的稳定和高效运行;对于政治偏好型村委会,可通过设计预期政治晋升和嘉奖来降低逆向选择风险;对于经济偏好型村委会可适当提高收益分配比例,加大违法成本以防范道德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征地冲突 地方政府 委托代理 非对称信息 隐性契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横向监督的联合激励合约 被引量:4
4
作者 魏光兴 蒲勇健 覃燕红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59-162,166,共5页
标准委托代理理论给出的独立激励合约只能实现二级最优努力,针对这一问题,分析了横向监督下即当独立代理人之间能够相互监督时的最优激励合约,指出同时基于个人产出和他人产出的联合激励合约能够在横向监督下实现一级最优努力.结果表明... 标准委托代理理论给出的独立激励合约只能实现二级最优努力,针对这一问题,分析了横向监督下即当独立代理人之间能够相互监督时的最优激励合约,指出同时基于个人产出和他人产出的联合激励合约能够在横向监督下实现一级最优努力.结果表明,横向监督使代理人之间能够签订隐性边合约,而第一阶段采用严格团体激励相容合约,第二阶段采用个体激励相容合约的动态联合激励合约机制,使得隐性边合约规定的报复机制既是可行的也是可信的,因此能够实现最优激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向监督 联合激励合约 隐性边合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究服务关系下顾客隐性需求的新视角——顾客心理契约中服务商责任 被引量:11
5
作者 万映红 岳英 姜立权 《预测》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12,共7页
服务关系保持决策中辩识顾客隐性需求是难点之一。本文运用心理契约理论,通过揭示顾客对于服务商"责任"认知,进而探究出顾客对于关系中应享有"利益和权益"的需求与信念。在"责任"认知内涵、信息环境、信... 服务关系保持决策中辩识顾客隐性需求是难点之一。本文运用心理契约理论,通过揭示顾客对于服务商"责任"认知,进而探究出顾客对于关系中应享有"利益和权益"的需求与信念。在"责任"认知内涵、信息环境、信念形成等分析基础上,提出了顾客心理契约中服务商"责任"需求要素假设,设计出"责任"认知量表。以三类服务行业为实证背景,通过问卷调查及数据分析,验证得到:由服务规范、服务公平、人际沟通、共生发展构成的服务商"责任"结构,并初步分析出顾客对于美发、配镜、航空客运三类服务商"责任"需求强度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务关系 心理契约 隐性需求 实证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隐性边合约的团队合作激励机制 被引量:3
6
作者 魏光兴 蒲勇健 覃燕红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36-140,共5页
针对团队激励内在的搭便车问题,以动态博弈论为分析工具,通过引入团队生产中存在横向监督这一合理假设条件,研究设计了一种基于隐性边合约的团队合作动态激励机制.理论分析表明,这种在第一阶段采用严格群体激励相容合约,在第二阶段采用... 针对团队激励内在的搭便车问题,以动态博弈论为分析工具,通过引入团队生产中存在横向监督这一合理假设条件,研究设计了一种基于隐性边合约的团队合作动态激励机制.理论分析表明,这种在第一阶段采用严格群体激励相容合约,在第二阶段采用个体激励相容合约的动态激励机制,通过两阶段重复博弈就能够在风险回避和随机生产过程的一般条件下唯一地实施团队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性边合约 横向监督 团队合作 博弈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性合约理论视角下企业员工体面劳动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袁凌 陈宥任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2012年第7期102-106,共5页
体面劳动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探索企业员工体面劳动对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从隐性合约理论视角探寻隐性合约与体面劳动的内在关系,分析企业员工体面劳动的内部影响因素和外部影响因素,以社会、政府、企业与... 体面劳动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探索企业员工体面劳动对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从隐性合约理论视角探寻隐性合约与体面劳动的内在关系,分析企业员工体面劳动的内部影响因素和外部影响因素,以社会、政府、企业与员工为主体指出企业员工体面劳动的实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性合约 体面劳动 劳动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有人行为对基金管理人的隐性激励——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 被引量:7
8
作者 李学峰 黄亚元 王健 《证券市场导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2-71,共10页
本文对持有人的申购和赎回行为给基金管理人带来的隐性激励进行了探讨。文章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持有人基于前期收益在申购时存在惯性行为和在赎回时存在处置效应,这两种行为通过对基金规模和管理费的影响给基金管理人带来不同的隐性激... 本文对持有人的申购和赎回行为给基金管理人带来的隐性激励进行了探讨。文章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持有人基于前期收益在申购时存在惯性行为和在赎回时存在处置效应,这两种行为通过对基金规模和管理费的影响给基金管理人带来不同的隐性激励。进一步,我们通过实证检验,验证了持有人的惯性行为和处置效应对基金管理人具体的激励,特别是持有人的处置效应对基金管理人产生的棘轮效应,以及持有人的惯性行为与处置效应合一后没能激发基金管理人去争取最高的收益率。本文的研究为完善基金契约和引导持有人理性投资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券投资基金 申购与赎回 隐性激励 基金契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值度量空间上具有A-隐式收缩的映射族的不动点与公共不动点 被引量:3
9
作者 石仁淑 朴勇杰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43-747,共5页
通过在复值度量空间上引进复函数类A并构造收敛序列,证明了该序列的极限是满足A-隐式收缩条件的映射的唯一不动点,并给出具有两个复值度量的非空集合上满足A-隐式收缩条件的两个映射的公共不动点存在定理.
关键词 复值度量空间 公共不动点 A-隐式收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老金生产率理论:我国发展企业年金的供给边视角 被引量:12
10
作者 阳义南 《社会保障研究》 CSSCI 2012年第4期49-55,共7页
我国企业年金发展速度与规模远低于社会预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长期忽视了对职工生产率和企业利润积极作用的考虑,导致企业和雇主缺乏积极性和动力,而这又源于理论研究的滞后和缺位。本文基于供给边视角,通过文献综述了企业年金影响职工... 我国企业年金发展速度与规模远低于社会预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长期忽视了对职工生产率和企业利润积极作用的考虑,导致企业和雇主缺乏积极性和动力,而这又源于理论研究的滞后和缺位。本文基于供给边视角,通过文献综述了企业年金影响职工生产率和企业利润的具体机制及其积极作用,最后指出养老金生产率理论对我国发展企业年金的启示及其对养老金理论研究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年金 劳动生产率 隐性合约 劳动力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经济学中的雇佣关系理论述评 被引量:6
11
作者 易定红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9,共5页
雇佣关系问题是西方劳动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雇佣关系问题的研究主要沿着制度主义的内部劳动力市场 ,雇佣合同风险和激励 ,以及隐含合同和效率工资等方向发展。所有这些对于我们理解劳动力市场的运行和企... 雇佣关系问题是西方劳动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雇佣关系问题的研究主要沿着制度主义的内部劳动力市场 ,雇佣合同风险和激励 ,以及隐含合同和效率工资等方向发展。所有这些对于我们理解劳动力市场的运行和企业内部劳动力的管理都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同时 ,雇佣关系的研究也为宏观经济学提供了微观基础 ,从而促进了理论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雇佣关系 劳动力市场 隐含合同 效率工资 激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股市政策性波动原因分析——一种新的契约理论解释框架 被引量:3
12
作者 楚尔鸣 肖珑 石华军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25-29,共5页
中国股票市场频繁出现政策性波动的本质原因在于政府的隐性担保契约。要稳定中国股票市场,化解隐性担保契约造成的制度缺陷和防范风险,应使政府在证券市场的职责逐步从其对证券市场的隐性担保责任过渡到制定交易规则和维护市场秩序。具... 中国股票市场频繁出现政策性波动的本质原因在于政府的隐性担保契约。要稳定中国股票市场,化解隐性担保契约造成的制度缺陷和防范风险,应使政府在证券市场的职责逐步从其对证券市场的隐性担保责任过渡到制定交易规则和维护市场秩序。具体措施包括:积极培育和发展机构投资者,推进海外资金入市;加快股权分置改革,建立健全上市公司退出机制,建立信息披露动态监管机制,规范中介机构行为;加快推出创业板市场,形成以股票市场为主体、多层次证券市场并存和协调发展的市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市政策性波动 隐性担保契约 偏好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性合约理论及其新发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赵建国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10-13,共4页
本文首先阐述了早期隐性合约理论的基本思想,然后进一步分析了隐性合约理论在近期的发展和完善情况,最后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评价了隐性合约理论的创新及局限性。
关键词 隐性合约 完全信息 不完全信息 劳动力市场 隐性合约理论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的组织能力理论刍论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然方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66-70,共5页
本文认为人在理性的动机之下 ,会表现出信任或机会主义的行为倾向。企业的发展壮大需要代理人之间的信任与合作 ,而引发信任抑制机会主义需要企业具有“组织能力” ,即“签订”组织内部的默契等隐含契约的能力。组织能力的提高是企业进... 本文认为人在理性的动机之下 ,会表现出信任或机会主义的行为倾向。企业的发展壮大需要代理人之间的信任与合作 ,而引发信任抑制机会主义需要企业具有“组织能力” ,即“签订”组织内部的默契等隐含契约的能力。组织能力的提高是企业进行规模扩张的必要条件。具有强大的组织能力的企业将主动进行边界扩张以寻求规模和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理论 组织能力理论 信任 明示契约 隐含契约 完全契约 不完全契约 行为假定 治理制度 制度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乘积度量空间上一类隐式压缩映射的唯一不动点 被引量:3
15
作者 朴勇杰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9-63,共5页
通过在[1,∞)^(4)上引入一类实函数G,在乘积度量空间上给出一类隐式压缩映射的唯一不动点存在性定理,并举例说明所得结果的正确性.
关键词 乘积度量空间 不动点 函数类G 隐式压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企业雇用契约的变革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博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3-88,共6页
本文针对日本企业"终身雇用制"变革的问题,从契约关系的角度,运用契约理论与委托代理理论对其变革动因与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得出:日本企业传统的终身雇用契约基础遭到动摇。新的雇用契约与激励机制呈现多元化特征,更加注重竞... 本文针对日本企业"终身雇用制"变革的问题,从契约关系的角度,运用契约理论与委托代理理论对其变革动因与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得出:日本企业传统的终身雇用契约基础遭到动摇。新的雇用契约与激励机制呈现多元化特征,更加注重竞争带来的市场化优势而非传统协调优势;依靠信誉机制维持的隐性契约作用减弱,而体现市场化特征的显性契约作用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企业雇用契约 终身雇用 隐性契约 分层雇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性与隐性激励下的电信业务创新的共赢合同设计 被引量:2
17
作者 沈焱 王晓明 李仕明 《预测》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7-71,共5页
本文基于经典的委托代理框架,用体现共赢的价值偏好参数(描述委托人关心自己与他人的程度)修改了委托人(运营商)的目标函数,并在代理人(服务提供商)的效用函数中引入隐性激励要素,集中考察了运营商与服务提供商之间显性与隐性激励相结... 本文基于经典的委托代理框架,用体现共赢的价值偏好参数(描述委托人关心自己与他人的程度)修改了委托人(运营商)的目标函数,并在代理人(服务提供商)的效用函数中引入隐性激励要素,集中考察了运营商与服务提供商之间显性与隐性激励相结合的业务创新合同设计问题,进而分析了价值偏好参数、隐性激励的边际产出系数以及创新投入的外部性产出系数对合同参数、业绩以及代理成本的影响。结果表明:价值偏好参数可以协调各利益主体间的价值关系并有效控制代理成本,而隐性激励的边际产出系数以及创新投入的外部性产出系数则对显性激励结构具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信业务创新 显性激励 隐性激励 共赢合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务员聘任制的治理模式及应用策略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宏伟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6-130,共5页
基于合同任用的特点,聘任目标主要通过聘任双方订立的正式契约实现。然而,实践中隐性契约在聘任治理中的意义日益凸显。显性契约和隐形契约要素在聘任治理中有不同的表现。研究以此为出发点,借助管理方格工具,基于显性和隐性契约构建四... 基于合同任用的特点,聘任目标主要通过聘任双方订立的正式契约实现。然而,实践中隐性契约在聘任治理中的意义日益凸显。显性契约和隐形契约要素在聘任治理中有不同的表现。研究以此为出发点,借助管理方格工具,基于显性和隐性契约构建四种治理模式,并构建与三种实践模式的匹配关系,继而从制度、个体、其他治理主体等层面提出了应用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聘任制 公务员 管理方格分析 治理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性激励和隐性激励对基金风险承担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盛积良 马永开 《管理学报》 CSSCI 2009年第5期692-697,共6页
通过假设基金管理者的报酬合同为PBF合同,研究了显性激励和隐性激励对开放式基金的风险承担行为的影响。然后,以一个存在混合策略的博弈模型为基础,发现隐性激励使年中业绩领先的基金其下半年持有高风险资产的概率要高于年中业绩落后的... 通过假设基金管理者的报酬合同为PBF合同,研究了显性激励和隐性激励对开放式基金的风险承担行为的影响。然后,以一个存在混合策略的博弈模型为基础,发现隐性激励使年中业绩领先的基金其下半年持有高风险资产的概率要高于年中业绩落后的基金。最后,分析了风险资产与市场组合的收益率之差、2个基金年中业绩之差、资产收益的波动率和2种激励的强度对基金选择高风险资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性激励 隐性激励 基金 风险承担 合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共赢的电信业务创新动态激励合同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王晓明 李仕明 +1 位作者 杨华刚 沈焱 《系统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71-678,共8页
用价值偏好参数修改了委托人(运营商)的目标函数,同时增加了代理人(服务提供商)对机会的选择决策,建立了运营商与服务提供商之间跨阶段的业务创新激励的委托代理模型,并分析了模型的均衡性质.结果表明:1)当价值偏好参数增大时,服务提供... 用价值偏好参数修改了委托人(运营商)的目标函数,同时增加了代理人(服务提供商)对机会的选择决策,建立了运营商与服务提供商之间跨阶段的业务创新激励的委托代理模型,并分析了模型的均衡性质.结果表明:1)当价值偏好参数增大时,服务提供商相同阶段下最优生产性努力与机会性努力间的差值,以及不同阶段下最优生产性努力间的差值随之缩小;2)当隐性激励系数增大时,不同阶段下最优分享系数间的差值,以及相同阶段下最优生产性努力与机会性努力间的差值随之拉大,而不同阶段下的最优生产性努力间的差值则缩小.这些结果揭示了共赢对合同参数的影响,机会主义的根除不是运营商实现共赢目标的必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信业务创新 机会主义 隐性激励 共赢 动态激励合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