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师范生教育政策的演进之路与未来向度
1
作者 赵岚 陈恩西 《现代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7-68,共12页
师范生是我国建设现代化教师队伍的主体。基于渐进决策理论的分析框架,我国师范生教育政策目标始终聚焦于促进教师队伍素质的提升,政策内容建设通过“积小变大”的方式探索师范生培养体系,政策执行寻求在稳定的政策框架与灵活的实施策... 师范生是我国建设现代化教师队伍的主体。基于渐进决策理论的分析框架,我国师范生教育政策目标始终聚焦于促进教师队伍素质的提升,政策内容建设通过“积小变大”的方式探索师范生培养体系,政策执行寻求在稳定的政策框架与灵活的实施策略之间实现动态平衡。我国师范生教育政策的价值追求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注重顶层设计与地方协同,加强政策的适应性;二是发挥科技的支撑作用,保障政策的顺畅性;三是坚持需求与传承相结合,确保政策的持续性;四是注重理性边界与创新统一,探索政策的发展性。展望未来,我国师范生教育政策将坚持党的领导,明确自身政治属性和战略属性;秉持人民至上,满足人民高质量教育需求;奉行独立自主,推动数字化人才培养转型;推进“两个结合”,突出政策内容的本土化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范生教育政策 渐进决策理论 政策演进 价值追求 未来向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智化赋能循证教师教育评价实践:意涵、向度与超越
2
作者 李欢欢 罗梦珍 王争录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1-106,共6页
数智化赋能循证教师教育评价实践是数智化时代教师教育评价改革的必然趋势。数智技术融入教师教育评价实践,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从评价的主体、方式、路径、结果、功能这五个方面加深意涵理解,还应从认识论、价值论、本体... 数智化赋能循证教师教育评价实践是数智化时代教师教育评价改革的必然趋势。数智技术融入教师教育评价实践,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从评价的主体、方式、路径、结果、功能这五个方面加深意涵理解,还应从认识论、价值论、本体论、方法论、实践论来充分把握数智化赋能循证教师教育评价实践的向度。依据循证医学实践的5A原则,提出数智化赋能循证教师教育评价实践的5A提升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化 循证教师教育评价 数智技术 本质论 价值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运动竞赛学》教材的演进历程、现实问题与未来进路
3
作者 汤晓伟 龙斌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5-102,共8页
运用历史比较法与内容分析法,系统梳理40年来我国《运动竞赛学》教材的演进历程,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未来教材的发展方向。研究发现:我国《运动竞赛学》教材的演进历程可以划分为初步探索(1983-1990年)、快速发展(1991-2007年)与深... 运用历史比较法与内容分析法,系统梳理40年来我国《运动竞赛学》教材的演进历程,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未来教材的发展方向。研究发现:我国《运动竞赛学》教材的演进历程可以划分为初步探索(1983-1990年)、快速发展(1991-2007年)与深化发展(2008年至今)三个阶段。在此期间,我国《运动竞赛学》教材建设取得一定成就:(1)教材的内容不断丰富,充分吸收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紧跟竞技体育的发展趋势。(2)教材深入探讨了各运动项目的竞赛方法,帮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在竞赛组织管理过程中的实际操作能力。(3)教材积极与国家政策对接,响应了竞技体育发展的现实需求。目前,我国《运动竞赛学》教材面临的现实问题如下:(1)教材思政元素缺失,制约了运动竞赛学课程思政的深入拓展;(2)教材内容编纂缺乏差异化调整,制约了教材的创新与特色发展;(3)教材核心内容选择缺乏共识度,制约了学科体系的完善与发展;(4)教材与新媒体融合起步晚、程度低,制约了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5)统编教材编纂团队组建不合理,影响了教材的权威性和广泛性。未来我国《运动竞赛学》教材应增强教材的教育性,以适应国家对教材立德树人的方向性把握;强化教材的针对性,以满足学生多元化学习需求;保障教材的时效性,以确保教材与学科发展相一致;加强教材的科学性,以提升教材的现代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竞赛学》 运动竞赛理论 教材核心内容 运动竞赛学课程思政 差异化编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色文化资源赋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探索
4
作者 胡钟喆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1期45-49,共5页
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经过长期实践和奋斗凝聚成的精神力量,是宝贵的历史财富。红色文化资源赋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养时代新人的责任担当,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重要突破,筑牢大学生文化根基的基本遵循。红色文化资源赋... 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经过长期实践和奋斗凝聚成的精神力量,是宝贵的历史财富。红色文化资源赋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养时代新人的责任担当,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重要突破,筑牢大学生文化根基的基本遵循。红色文化资源赋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在理论课堂中彰显红色文化资源,发挥课堂教学最大功效;在实践教学中践行红色文化,实现“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相结合;技术赋能红色文化资源的有效融入,拓宽思政课学习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文化资源 高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育人价值 课堂教学 实践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旗渠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价值与实践路径
5
作者 杨珺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1期37-40,共4页
红旗渠精神蕴含着丰富的育人元素。将红旗渠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助于青年大学生筑牢理想信念的根基、增强勇于担当的自觉、锤炼吃苦耐劳的品格、激发矢志奋斗的动力。将红旗渠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通... 红旗渠精神蕴含着丰富的育人元素。将红旗渠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助于青年大学生筑牢理想信念的根基、增强勇于担当的自觉、锤炼吃苦耐劳的品格、激发矢志奋斗的动力。将红旗渠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通过理论重构深化学生的精神认知,在实践教学中依托情境实践促进学生的价值内化,在技术加持中借助人工智能拓展教学空间,从而将红旗渠精神转化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资源,提高红旗渠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旗渠精神 高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学生 精神认知 价值内化 教学空间 育人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变迁历程与动力机制——间断-均衡理论视角 被引量:15
6
作者 张茜 许祥云 黄志雄 《高校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4-86,共13页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以间断-均衡理论为基础,借助政策范式理论,本研究构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变迁分析框架,运用内容分析法对新中国成立以来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变迁逻辑进行客观梳理与系统剖析。研究验证并拓...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以间断-均衡理论为基础,借助政策范式理论,本研究构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变迁分析框架,运用内容分析法对新中国成立以来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变迁逻辑进行客观梳理与系统剖析。研究验证并拓展了间断-均衡理论的适用性,发现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呈现渐进性均衡和突发性间断相结合的变迁样态,具有非线性发展特征。制度环境和价值理念是推动政策变迁的主要动力,焦点事件通过影响决策者注意力为政策变迁开启“机会之窗”。强化顶层设计与政策供给、建立开放包容的政策场域、完善政策试点与保障机制是推动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应然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产教融合 政策变迁 间断-均衡理论 制度环境 价值理念 焦点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如何实体化运作——基于公共价值创造的分析视角 被引量:13
7
作者 郑琼鸽 董鸿安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29-37,共9页
作为新时期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的重要载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的建设过程也是各参与主体实现公共价值创造的过程。以穆尔的战略三角模型为基础,构建了包含公共价值、合法性与支持以及运作能力三个维度的行业产教融... 作为新时期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的重要载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的建设过程也是各参与主体实现公共价值创造的过程。以穆尔的战略三角模型为基础,构建了包含公共价值、合法性与支持以及运作能力三个维度的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分析框架。公共价值包括行业人才培养和行业技术创新;合法性与支持包括产教融合政策法律、共同体组织架构和数字化信息共享平台;运作能力包括变革创新能力、制度建设能力和网络治理能力。共同体不仅是一种治理理念,更是一种理想的网络治理模式。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需要兼顾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守正与创新,寻求公共价值、合法性与支持以及运作能力三个维度之间最大限度地匹配,将共同体从理念逐步走向实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价值 战略三角理论 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 产教融合 网络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教育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基于卢曼社会系统理论的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史仁民 王吉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2-59,共8页
融合教育是保证教育公平而有质量的关键要素,是解决教育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有效路径。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多元化发展,学者们日益关注如何有效实施融合教育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融合教育的发展经历了隔离教育时期、部分融... 融合教育是保证教育公平而有质量的关键要素,是解决教育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有效路径。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多元化发展,学者们日益关注如何有效实施融合教育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融合教育的发展经历了隔离教育时期、部分融合时期和完全融合时期的演变过程,体现出社会对融合教育的理解与认可是逐渐深化的。融合教育涉及多样性、平等、质量、权利等相关概念,具有追求教育公平切实实现、尊重个体差异多元发展、促进社会发展深度融合的价值意蕴。卢曼的社会系统理论,从社会结构和功能分化角度出发,将教育作为现代社会系统的重要子系统,为融合教育提供了三方面实践路径,即增强共通性价值认同、建立包容性学习环境和提供个性化学习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教育 价值意蕴 实践路径 社会系统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思政”格局下的大学生价值观培养——艺术理论类课程思政的创新与实践 被引量:5
9
作者 徐子涵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2-105,共4页
在“大思政”格局下,高等院校课程全面实现思政化改革。艺术理论类课程思政主要通过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传播,思想的启迪与审美的浸润,为学生的价值观塑造提供正确的方法、路径。在艺术理论类课程思政教学中,通过案例剖析、沉浸式欣... 在“大思政”格局下,高等院校课程全面实现思政化改革。艺术理论类课程思政主要通过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传播,思想的启迪与审美的浸润,为学生的价值观塑造提供正确的方法、路径。在艺术理论类课程思政教学中,通过案例剖析、沉浸式欣赏与解析等方式,让学生在传统艺术作品中深刻领悟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意境,在传统文化精神中领悟勤于钻研、追求卓越的优秀品格。艺术理论类课程思政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思路,其深层的作用在于将传统文化和现代教育理念相结合,为学生的高质量培养提供新的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思政格局 价值观 艺术类课程 艺术设计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本立场的回归与内在本质的高扬——改革开放40年我国学前教育观念的流变 被引量:46
10
作者 张斌 虞永平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8,共6页
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国学前教育领域最基础、最深刻的变革是基本观念的重构,这是一个回归教育本真、高扬教育本质、彰显教育理性的过程,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儿童意识逐渐形成并被接受;学前教育的价值取向从注重学业准备蜕变为关注幼儿... 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国学前教育领域最基础、最深刻的变革是基本观念的重构,这是一个回归教育本真、高扬教育本质、彰显教育理性的过程,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儿童意识逐渐形成并被接受;学前教育的价值取向从注重学业准备蜕变为关注幼儿的终身发展;教育重心从教师的"教"转向了幼儿的"学",从关注"知识"转向了关注"经验";教师角色发生了从"保姆"到"教师"再到"多重角色的专业人"的转变。这一改革经验启示我们,只有遵循学前教育的基本规律,才能推动学前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 观念变迁 学前教育观念 学前教育价值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理念:“质疑、检验、公认”,凸显中医理论科学内涵——现代中医基础理论系列研究(中篇Ⅰ) 被引量:7
11
作者 乔明琦 王文燕 +2 位作者 孙英霞 杨焕新 魏盛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47-959,共13页
为阐明现代中医基础理论新理念的内涵及其作用意义,本文从最基本概念理念入手,厘清其起源及源流演变,揭示理念、科学理念、中医学理念、现代中医基础新理念的基本内涵及其相互关系,并尝试给出应有的定义;概括出科学理念的三大作用。以... 为阐明现代中医基础理论新理念的内涵及其作用意义,本文从最基本概念理念入手,厘清其起源及源流演变,揭示理念、科学理念、中医学理念、现代中医基础新理念的基本内涵及其相互关系,并尝试给出应有的定义;概括出科学理念的三大作用。以此为据,阐明新理念是科学理念的核心精神贯穿"理性质疑,科学检验,研究与结论取得公认"的三点一线环环相扣的科学理念;具有"改变中医理论,引导中医创新研究,提升中医学人思想"的三大作用。以本研究所提出的阴阳指代机体生理与病理及防治效应假说,实证分析"医哲分开"阴阳转向到医学的可行途径;展示新理念引导,方显中医理论的科学内涵及其科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念 科学理念 中医学理念 现代中医基础理论新理念 质疑 检验 公认 科学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七桥问题看图论的本原思想与文化内涵 被引量:6
12
作者 黄晓学 苗正科 《数学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2-25,共4页
深入分析一门学科的本原思想与文化内涵对于该学科的初始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图论是研究关联关系的一门科学,其本原问题是七桥问题,解决七桥问题的核心思想是图论的本原思想,主要包括特征抽象与拓扑思考、预测结果与探究成因.图论在... 深入分析一门学科的本原思想与文化内涵对于该学科的初始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图论是研究关联关系的一门科学,其本原问题是七桥问题,解决七桥问题的核心思想是图论的本原思想,主要包括特征抽象与拓扑思考、预测结果与探究成因.图论在游戏中诞生并在游戏中发展,它蕴涵着数学研究中的7种精神、3层思想和3类方法,是值得纳入中学数学课程的学科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桥问题 图论 本原思想 文化内涵 教育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改革中的突出问题及其观念性根源 被引量:7
13
作者 胡建梅 刘剑虹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9-73,共5页
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改革中普遍存在三个突出问题,即教师重研究轻教学倾向不改、改革措施明显偏重优秀学生、转校生的补偿教育被忽视。这三个问题的存在有着深厚的观念性根源,文章试从研究型大学教师和领导的学者学术观、职业价值观... 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改革中普遍存在三个突出问题,即教师重研究轻教学倾向不改、改革措施明显偏重优秀学生、转校生的补偿教育被忽视。这三个问题的存在有着深厚的观念性根源,文章试从研究型大学教师和领导的学者学术观、职业价值观和教育发展观三方面予以透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型大学 本科教育改革 学者学术观 职业价值观 教育发展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研究 被引量:136
14
作者 杨晓宏 郑新 梁丽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71-78,共8页
“课程思政”的提出为创新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念和模式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产生了新的挑战,“互联网+”背景下课程思政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大意义。文章认为“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有四点,分别为“... “课程思政”的提出为创新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念和模式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产生了新的挑战,“互联网+”背景下课程思政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大意义。文章认为“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有四点,分别为“互联网+”赋能深度融合思政元素、“互联网+”赋能合理重构课堂生态系统、“互联网+”赋能全面构建思政教育共同体、“互联网+”赋能有效突破思政教育时空边界。在此基础上,文章认为应从六个方面实施“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课程思政,分别为构建针对不同学科的“互联网+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推进融合课程思政的“互联网+”时代隐性课程新形态变革、建设融合课程思政的高质量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开展“互联网+课程思政”优秀案例评选及教师培训、合理利用教育大数据完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机制、强化基于“互联网+”的日常人文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互联网+ 价值 实践路径 思想政治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的教育价值及其实现方式问题初探——兼谈对杜威教育思想的某些认识 被引量:71
15
作者 王道俊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4-32,43,共20页
本文意在表达一种对教学论研究的期望,即以更开阔更深刻的视界进一步探讨有效实现知识的教育价值的教学、教育活动方式,引导学生个性素质自由而全面地发展。
关键词 知识的教育价值 实现方式 杜威 教育思想 教学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教师个人教育观念与社会倡导教育理论的关系 被引量:9
16
作者 易凌云 庞丽娟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38-42,共5页
教师个人教育观念和社会倡导教育理论之间有着显著的区别,但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其区别主要体现在二者的理论特征、表现形式、存在意义、形成过程与机制、对教育实践的影响作用等方面;其联系则体现为二者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相互补充与相... 教师个人教育观念和社会倡导教育理论之间有着显著的区别,但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其区别主要体现在二者的理论特征、表现形式、存在意义、形成过程与机制、对教育实践的影响作用等方面;其联系则体现为二者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相互补充与相互促进。正确认识教师个人教育观念和社会倡导教育理论之间的关系,对于构建“社会倡导教育理论——教育观念——教学实践”之间的良性互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个人教育观念 社会倡导教育理论 教育实践 互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OCs审思:理念、问题与趋势 被引量:11
17
作者 罗生全 李红梅 《高校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2-68,共7页
与传统单一的"授—受"模式不同,MOOCs海纳百川、兼容并包,蕴涵多种教育理念,即"人本"与"自由"的生命价值观、"掌握"与"翻转"的教学服务观、"联通"与"移动"的学... 与传统单一的"授—受"模式不同,MOOCs海纳百川、兼容并包,蕴涵多种教育理念,即"人本"与"自由"的生命价值观、"掌握"与"翻转"的教学服务观、"联通"与"移动"的学习创生观、"程序"与"建构"的知识发展观。在复杂多变和持续创新的新时代,MOOCs存在教育成本与教育质量二维背离、个体自由与社会交互格格不入、教育公平与数字鸿沟背道而驰、学习机会与学习责任相生相克、规模教学与因材施教南辕北辙的发展困境,与此同时,MOOCs还表现出终身化、为学习者提供学分和证书、提高教育质量、扩大教育机会等未来发展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慕课理念 生命价值观 教学服务观 教育公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涵式发展:高等教育本质论、价值论与方法论重建 被引量:48
18
作者 刘振天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4-20,共7页
十八大提出要"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这是党中央根据新时期新形势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目标、新任务和新要求。内涵式发展本身具有非常丰富和深刻的内涵,它不仅是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也是科学的高等教育本质观和价值观。... 十八大提出要"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这是党中央根据新时期新形势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目标、新任务和新要求。内涵式发展本身具有非常丰富和深刻的内涵,它不仅是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也是科学的高等教育本质观和价值观。内涵式发展是新时期中国高等教育本质论的回归、价值论的重建和方法论的提升。只有站在这样的角度与高度,我们才有可能正确理解和深刻把握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精髓,也才有可能真正发挥理论指导实践的功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涵式发展 高等教育 本质观 价值观 方法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管理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改革开放以来教育管理发展的回顾与展望”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9
19
作者 王磊 胡中锋 《复旦教育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7-30,共4页
本文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教育管理发展的回顾与展望"国际学术研讨会的论文和讨论进行总结与评述,探讨了教育管理学科的性质和定位、教育管理的现实层面的议题并且对教育管理研究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教育管理 价值 研究范式 理论与实践 教学领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教育目的人本内涵的诠释与演化 被引量:5
20
作者 范勇 田汉族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3-7,共5页
以人为本的教育目的根据对"人"的规定性的不同,产生了三种不同的人本教育目的内涵。从主体性发展论、价值实现论和幸福生活论三个方面来看,教育目的人本内涵的演化遵循着从主体论到幸福论的发展路径。研究教育目的人本内涵演... 以人为本的教育目的根据对"人"的规定性的不同,产生了三种不同的人本教育目的内涵。从主体性发展论、价值实现论和幸福生活论三个方面来看,教育目的人本内涵的演化遵循着从主体论到幸福论的发展路径。研究教育目的人本内涵演化,对于重新确立教育目标、完善课程目标体系以及打造幸福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目的 以人为本 主体性发展论 价值实现论 幸福生活论 教育目标 课程目标 幸福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