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3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辣椒杂交组合表型性状综合评价与引种筛选
1
作者 方钰 陈学军 +5 位作者 周坤华 袁欣捷 雷刚 黄月琴 李歌歌 方荣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75-886,共12页
为筛选出适宜江西种植的辣椒优良杂交组合,本研究对国内不同生态区引进的187份辣椒杂交组合的24个表型性状开展统计学调查、相关性检测、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组合各性状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12个描述性性状的Sha... 为筛选出适宜江西种植的辣椒优良杂交组合,本研究对国内不同生态区引进的187份辣椒杂交组合的24个表型性状开展统计学调查、相关性检测、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组合各性状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12个描述性性状的Shannon-Weaver遗传多样性指数在0.36~1.95之间,平均值为0.82,其中果形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大,为1.95;12个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变幅为16.61%~84.48%,单果重的变异系数最大,遗传多样性指数在0.67~2.08之间,平均值为1.80;相关性分析发现,单果重与果宽的相关系数最高,达0.86,此外,产量与果宽、果肉厚和单果重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将24个性状指标简化为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69.164%;聚类结果显示,在欧式距离为8.10处,187份杂交组合可分为5个类群,类群间的单果重、果色、果形和株高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综合评分筛选出10个适宜江西种植的优良杂交组合。研究结果为辣椒杂交组合的综合评价与选择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杂交组合 相关性分析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系杂交中籼稻Y两优919高产制种技术 被引量:3
2
作者 夏祥华 任代胜 +2 位作者 丁卫东 翁同相 汤修竹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2期14-17,共4页
Y两优919是以Y58S为母本,R919为父本选育出的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本文介绍了其亲本特性以及高产制种技术。Y58S是配合力优良、制繁种产量高的广适型水稻光温敏不育系;R919是抗倒、抗病且配合力强的优势恢复系。Y两优919可在闽西北海拔... Y两优919是以Y58S为母本,R919为父本选育出的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本文介绍了其亲本特性以及高产制种技术。Y58S是配合力优良、制繁种产量高的广适型水稻光温敏不育系;R919是抗倒、抗病且配合力强的优势恢复系。Y两优919可在闽西北海拔300~500 m的地区进行烟后制种。高产制种技术包括合理安排父、母本播差期,以父本5月中旬、母本6月中旬播种为宜;选择背风向阳、排灌方便且肥力水平中上的田块作秧田,采用适宜的播种量,药剂浸种消毒,同时施足基肥,适时适量追肥,科学管水和适时防治病虫草害,以培育壮秧;烟叶采收后及时打田除草移栽,设置父母本行比1∶8;大田全生育期做到浅水插秧、寸水返青、薄水分蘖、苗够晒田、寸水孕穗以及干湿壮籽;施足基肥,视秧苗长势适当追肥;根据田间实际情况和当地病虫害测报及时防治纹枯病、稻纵卷叶螟和穗颈瘟等病虫害;该品种制种的理想花期相遇标准以父本始穗期较母本迟2 d为佳,根据田间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花期;见穗25%~30%时,喷施“九二○”植物生长调节剂,以确保齐穗和授粉,提高结实率;及时除杂保纯,去除早熟和异形株;拉花结束后及时割除父本,田间90%籽粒黄熟时收割。本文为相关杂交水稻高产制种及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两系组合 Y两优919 品种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历史相似日与组合权重的光伏功率预测
3
作者 李伟康 马刚 +4 位作者 袁宇波 卜强生 叶志刚 王伟 陈遗志 《电网与清洁能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7-96,共10页
针对传统预测模型在光伏功率潜在特性的挖掘上存在局限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相似日聚类及多混合模型组合加权的预测模型。利用Pearson相关性系数选取重要气象特征,并采用模糊C均值聚类将历史日划分为晴天、多云、阴天和雨雪天气4种天... 针对传统预测模型在光伏功率潜在特性的挖掘上存在局限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相似日聚类及多混合模型组合加权的预测模型。利用Pearson相关性系数选取重要气象特征,并采用模糊C均值聚类将历史日划分为晴天、多云、阴天和雨雪天气4种天气类型;利用完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complete 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with adaptive noise,CEEMDAN)将历史光伏功率分解成若干个子序列,并将各个子序列分别通过卷积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长短期记忆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与注意力机制(attention)的混合网络模型加以训练;使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将(least squares 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LSSVR)模型的结果与CNN-LSTM-Attention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组合,以获得最终的预测结果。算例分析结果表明,所提模型可以提高预测的精度,并能够更好地捕捉天气的波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功率预测 天气类型 混合模型 灰色关联度 组合权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综合评价方法对适于露地精简化栽培番茄杂交组合的筛选
4
作者 罗璐 刘宜洋 +3 位作者 李建设 胡新华 付金军 王晓敏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46,共16页
以47个番茄杂交组合为研究对象,基于23个数量性状,采用4种评价方法对宁夏露地番茄适应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3个数量性状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以特征值大于1提取出9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77.341%;在灰色局势决策法、DTOPSIS... 以47个番茄杂交组合为研究对象,基于23个数量性状,采用4种评价方法对宁夏露地番茄适应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3个数量性状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以特征值大于1提取出9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77.341%;在灰色局势决策法、DTOPSIS法、灰色关联度及多元统计法共4种评价方法中,23ZJ05均处于前10,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799 8、0.790 4、0.657 7、0.612 0;23ZJ28在灰色局势决策与灰色关联度评价中均排名第1,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836 3、0.696 2;23ZJ15在DTOPSIS法评价中排名第1、在多元统计法评价中排名第2,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834 9、0.701 8;各评价方法对番茄杂交组合评价结果可靠性的综合表现由高到低依次为灰色局势法的综合量化优势值、DTOPSIS的相对贴近度、灰色关联度的加权关联度、多元综合评价值。23ZJ05、23ZJ28、23ZJ15是综合表现优良的番茄杂交组合,灰色局势决策法在评价番茄杂交组合的结果可靠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杂交组合 精简化栽培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雪消融优化算法的交直流混联电网连锁故障风险评估
5
作者 王英英 李勇 +3 位作者 李会新 陈磊 李逸飞 陈红坤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7-47,共11页
针对交直流混联电网连锁故障在不同演化阶段的风险评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雪消融优化(snow ablation optimization,SAO)算法的连锁故障风险评估方法。首先,阐述了交直流混联电网连锁故障在初始阶段、发展阶段和恶化阶段的主导作用因素... 针对交直流混联电网连锁故障在不同演化阶段的风险评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雪消融优化(snow ablation optimization,SAO)算法的连锁故障风险评估方法。首先,阐述了交直流混联电网连锁故障在初始阶段、发展阶段和恶化阶段的主导作用因素,建立了反映连锁故障演化特征的两级评估指标体系。然后,制定了基于SAO算法的风险评估指标组合赋权策略,确定了连锁故障风险评估流程。最后,利用Matlab/Simulink平台搭建了基于改进IEEE 30节点的交直流混联电网仿真模型,比较了所提方法与传统方法的指标权值差异,对比了不同规模的直流闭锁对交直流混联电网连锁故障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准确反映交直流混联电网连锁故障不同演化阶段的主导因素,对高危线路风险评估的敏感度相比传统方法可提升12.67%,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合理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直流混联电网 连锁故障 雪消融优化算法 风险评估 组合赋权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刀具许用载荷的复杂型腔多刀具优化铣削方法
6
作者 韩飞燕 赵一鹏 +4 位作者 李洪阳 张浩 王彻 彭先龙 张传伟 《中国机械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86-994,共9页
对于2.5D复杂型腔数控铣削粗加工,现有刀具组合优选方法未充分考虑刀具的实际许用载荷,且采用环切刀轨加工时切削载荷会突变,易导致崩刃、断刀,影响铣削粗加工的安全性和效率,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刀具许用载荷的复杂型腔多刀具优化铣削... 对于2.5D复杂型腔数控铣削粗加工,现有刀具组合优选方法未充分考虑刀具的实际许用载荷,且采用环切刀轨加工时切削载荷会突变,易导致崩刃、断刀,影响铣削粗加工的安全性和效率,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刀具许用载荷的复杂型腔多刀具优化铣削方法。建立了以刀具许用载荷为约束的铣削加工效率优化模型,并基于遗传算法从可用刀具集中选取最优刀具组合;根据所选刀具组合,给出了复杂型腔自适应加工区域划分方法及多刀具加工摆线-环切混合刀轨生成方法;以某2.5D复杂型腔零件铣削粗加工为对象进行算例分析,在刀具许用载荷约束下选取了最优刀具组合并生成了摆线-环切混合刀轨;最后与NX软件的摆线铣削方法进行加工对比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加工效率提高了25.9%,加工过程中机床负载变化平稳,验证了所提多刀具优化铣削方法可行且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控铣削 复杂型腔 刀具许用载荷 刀具组合优选 摆线-环切混合刀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肥和化肥配施对机械精量穴直播杂交稻稻米品质的影响
7
作者 熊莹 向开宏 +5 位作者 吴子牛 陈凯瑞 罗永恒 胡明明 李志欣 马均 《核农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005-2018,共14页
为探究不同有机肥替代化肥比例对机械精量穴直播杂交稻稻米品质的影响,确定适宜于西南地区直播稻优质栽培的有机肥与化肥施用最佳配比,于2018—2019年,在水稻精量穴直播条件下,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主区为3个优质杂交水稻品种,分别是宜香... 为探究不同有机肥替代化肥比例对机械精量穴直播杂交稻稻米品质的影响,确定适宜于西南地区直播稻优质栽培的有机肥与化肥施用最佳配比,于2018—2019年,在水稻精量穴直播条件下,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主区为3个优质杂交水稻品种,分别是宜香优1108、F优498和德优4727;副区为5种鸡粪型有机肥替代化肥方式:100%化学N肥(M1),75%化学N肥+25%有机肥(M2),50%化学N肥+50%有机肥(M3),25%化学N肥+75%有机肥(M4)和100%有机肥(M5);以不施有机肥和化学N肥为对照(CK),总施氮量均为150 kg·hm-2,测定分析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加工品质、外观品质、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食味品质、淀粉RVA特征谱。结果表明,宜香优1108的加工和外观品质均在M2处理下表现最好;F优498和德优4727的加工品质分别在M2和M3处理下表现最好,外观品质均在M1处理下表现更好。与CK相比,M1处理显著增加了蛋白质含量,降低了峰值黏度,最终显著降低稻米食味品质。与100%化学N肥处理相比,有机肥施用降低了蛋白质含量,增加了峰值黏度,从而改善稻米食味品质,主要原因是提高了稻米外观、口感、食味评分和黏度,降低了稻米硬度,且有机肥配比越高表现越好。综上,在杂交水稻精量穴直播下,合理的有机肥和化肥配施比例可以提高稻米品质,但不同品种间有所差异,宜香优1108和F优498的最优有机肥替代比例为25%,德优4727为50%,有机肥配比不应超过50%,有机肥配比过高会使稻米加工和外观品质变劣。本研究结果可为直播稻优质绿色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配施化肥 精量穴直播 杂交稻 稻米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热环境下单向铺设玻/碳纤维混杂复合材料拉弯组合强度
8
作者 刘焕琦 孙双双 +1 位作者 邵士儒 张哲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9-46,共8页
本研究将复合材料单层板的刚度和强度性能表达成湿热参数的函数,基于经典层合板理论编写了MATLAB计算程序,研究了拉弯载荷比、混杂比、铺层顺序、铺层角度、温度和湿度对湿热环境下单向铺设玻/碳纤维混杂复合材料(G/CFHC)层合板拉弯组... 本研究将复合材料单层板的刚度和强度性能表达成湿热参数的函数,基于经典层合板理论编写了MATLAB计算程序,研究了拉弯载荷比、混杂比、铺层顺序、铺层角度、温度和湿度对湿热环境下单向铺设玻/碳纤维混杂复合材料(G/CFHC)层合板拉弯组合强度的影响和规律。结果表明:湿热环境下,拉弯组合载荷下的单向铺设G/CFHC层合板拉伸载荷方向的强度随拉弯载荷比的增大而增大,弯曲载荷方向的强度随拉弯载荷比的增大而减小;混杂比和铺层顺序对单向铺设G/CFHC层合板的拉弯组合强度的影响较大;单向铺设G/CFHC层合板的拉弯组合强度随铺层角度的增加而减小;单向铺设G/CFHC层合板的拉弯组合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湿态环境会导致强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碳纤维混杂复合材料 湿热环境 单向铺设 拉弯组合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HP物理特性等值建模的气-电-热混合能流统一分析方法
9
作者 彭石 谢宁 +1 位作者 王承民 田沛川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579-2593,I0011,共16页
针对燃气-蒸汽联合循环且余热锅炉不补燃的热电联产机组(combined power and heat unit,CHP),首先,基于能量守恒建立天然气流量与电力电压、电流的等值关系,进而考虑功率进行变换的物理特性,构建CHP的气电变换等效电路;考虑功率进行传... 针对燃气-蒸汽联合循环且余热锅炉不补燃的热电联产机组(combined power and heat unit,CHP),首先,基于能量守恒建立天然气流量与电力电压、电流的等值关系,进而考虑功率进行变换的物理特性,构建CHP的气电变换等效电路;考虑功率进行传递、释放的物理特性,构建CHP的气热转换、烟气排放及运行热损失方程;据此,确立CHP的物理特性等值模型,并定义该模型“以热定电”和“以电定热”策略下的控制参量。其次,利用牛顿法和管网水力计算基本原理,推导电潮流和气、热能流的修正方程及其雅可比元素表达式,提出计及CHP固有特性参数随系统运行状态变化的气-电-热混合能流统一分析方法。最后,通过具有不同CHP控制策略的气-电-热混合系统,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及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 余热锅炉 气电变换 气热转换 烟气排放 CHP物理特性等值模型 气-电-热混合能流统一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合缓冲约束下的多目标混合流水线节能调度
10
作者 轩华 耿祝新 李冰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25,共9页
为解决生产阶段间带有无限缓冲和阻塞两种中间缓冲约束的混合流水线节能调度问题,考虑不相关并行机和多时间约束建立数学模型,结合问题特征提出一种改进多目标模因算法以同时最小化最大完工时间和机器总能耗。采用基于不相关机器分配的... 为解决生产阶段间带有无限缓冲和阻塞两种中间缓冲约束的混合流水线节能调度问题,考虑不相关并行机和多时间约束建立数学模型,结合问题特征提出一种改进多目标模因算法以同时最小化最大完工时间和机器总能耗。采用基于不相关机器分配的矩阵编码方案,利用基于Tent混沌映射的混合初始化策略生成初始元胞数组,全局优化算子应用基于参数的自适应遗传策略改进的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局部增强搜索算子应用一种融合自适应选择邻域搜索和多目标模拟退火的搜索策略以提高算法搜索能力。通过24种不同规模问题的算例实验,验证了所提算法求解该问题的有效性和优越性。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多目标模因算法在平均运行时间241.26 s内得到的平均IGD值为47.89,平均SP值为857.25,均低于其他3种对比算法。改进多目标模因算法所求解集具有较好的收敛性、多样性和分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流水线 改进多目标模因算法 组合缓冲约束 不相关并行机 多目标优化 节能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交系大骨鸡不同杂交组合产蛋性能的研究
11
作者 王杰 李孝涵 +5 位作者 丛玲 王滔 刘政宇 朱弘焱 田玉民 苏玉虹 《现代畜牧兽医》 2025年第6期39-44,共6页
试验旨在研究近交系大骨鸡不同杂交组合的产蛋性能,设置5组,分别为黄脚高繁♂×青脚高繁♀(A组)、青脚高繁♂×黄脚高繁♀(B组)、黄脚体大♂×青脚体大♀(C组)青脚体大♂×黄脚体大♀(D组)以及纯繁近交品系(E组),各组... 试验旨在研究近交系大骨鸡不同杂交组合的产蛋性能,设置5组,分别为黄脚高繁♂×青脚高繁♀(A组)、青脚高繁♂×黄脚高繁♀(B组)、黄脚体大♂×青脚体大♀(C组)青脚体大♂×黄脚体大♀(D组)以及纯繁近交品系(E组),各组饲养管理条件完全相同,对比产蛋性能和蛋品质的差异。试验期52周。结果显示,18~52周龄,B组产蛋率显著高于E组(P<0.05),C组、D组平均蛋重极显著大于E组(P<0.01),B组、C组、D组产蛋量极显著高于E组(P<0.01),A组、B组、C组、D组料蛋比极显著低于E组(P<0.01)。研究表明,近交系大骨鸡不同杂交组合产蛋性能均明显优于纯繁近交品系;青脚高繁♂×黄脚高繁♀组合具有较高的产蛋率且蛋品质较好,黄脚体大♂×青脚体大♀组合平均蛋重以及累计产蛋量均大于其他杂交组合且平均料蛋比最低。近交系大骨鸡不同杂交组合的产蛋性能存在明显差异,可以根据各自特点进行配套利用,保持产蛋性能的持续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骨鸡 近交系 杂交组合 产蛋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肉鸽品系及其杂交组合屠宰性能、肉蛋品质的比较分析
12
作者 林随源 韩远豪 +13 位作者 罗永全 许坤杰 常楷悦 邵林檑 谢泽婷 王梓颖 陈伟波 许小飞 李秀金 梁雅妍 陈益填 黄运茂 伍仲平 张续勐 《中国畜禽种业》 2025年第3期13-24,共12页
该研究旨在比较梅州金绿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自主培育的肉鸽品系S、M和D系,二系杂交组合[S(父本)×M(母本)](SM)及三系杂交组合[D(父本)×SM(母本)][D(SM)]屠宰性能、肉蛋品质的差异。该试验选用21日龄S、M、D、SM和D(SM)共5... 该研究旨在比较梅州金绿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自主培育的肉鸽品系S、M和D系,二系杂交组合[S(父本)×M(母本)](SM)及三系杂交组合[D(父本)×SM(母本)][D(SM)]屠宰性能、肉蛋品质的差异。该试验选用21日龄S、M、D、SM和D(SM)共5个群体,从每个群体随机选取40只乳鸽进行屠宰性能和肉质的测定,同时从每个群体中随机选取40枚鸽蛋进行蛋品质的测定。结果显示,屠宰性能方面:D系的胸肌率显著大于S、M、D(SM)(P<0.05),活重显著大于S系(P<0.05);D、SM的腹脂率显著大于M系(P<0.05)。肉质方面:SM的腿肌剪切力为5组中最小;D(SM)的胸肌pH值显著大于S系(P<0.05),腿肌pH值显著大于SM(P<0.05);D(SM)的胸肌肉色b^(*)值显著大于SM(P<0.05);D(SM)的胸肌滴水损失为5组中最小。蛋品质方面:D系的纵径显著大于S、SM(P<0.05),蛋黄重显著大于SM(P<0.05);D系的蛋黄色泽显著大于M、SM(P<0.05)。可见,D系的活重、脂腹率、纵径、蛋黄色泽和蛋黄重均优于其他组;SM与D(SM)均体现出了良好的生长速度、屠宰性能和肉蛋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鸽 杂交组合 屠宰性能 肉质 蛋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洛来羊、澳洲白羊与小尾寒羊杂交育肥效果的比较分析
13
作者 张华文 王国春 +1 位作者 张引航 杨术环 《饲料博览》 2025年第1期6-10,共5页
文章旨在比较夏寒羊(夏洛来羊×小尾寒羊)与澳寒羊(澳洲白绵羊×小尾寒羊)在相同饲养条件下的育肥性能、饲料利用率及经济效益。试验选取45日龄夏寒与澳寒育肥公羊羔各30只,进行100 d育肥试验,记录体重变化、饲料消耗及饲料转... 文章旨在比较夏寒羊(夏洛来羊×小尾寒羊)与澳寒羊(澳洲白绵羊×小尾寒羊)在相同饲养条件下的育肥性能、饲料利用率及经济效益。试验选取45日龄夏寒与澳寒育肥公羊羔各30只,进行100 d育肥试验,记录体重变化、饲料消耗及饲料转化率等指标,利用Logistic模型拟合其生长发育曲线,评估杂交优势。结果表明:夏寒羊与澳寒羊在育肥100 d内体重无显著差异(P>0.05),但在135~145日龄期间夏寒羊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澳寒羊(P<0.05);Logistic模型对两种杂交羊的体重拟合度(R^(2))较高,均在0.99以上,夏寒羊的拐点体重为84.42 kg,拐点日龄为193.5 d,澳寒羊的拐点体重为70.22 kg,拐点日龄为178.76 d;135~145日龄期间,夏寒羊区间增重显著高于澳寒羊(P<0.05),饲料转化率显著优于澳寒羊(P<0.05),经济效益评估上夏寒羊比澳寒羊增加了54.03元·只^(-1)。综上可见,两种杂交羊在育肥前期无明显差异,但育肥末期夏寒羊增重潜力更大,经济效益更好,为杂交肉羊品种选择与推广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洛来羊 澳洲白羊 小尾寒羊 杂交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4份玉米杂交组合穗部性状多样性分析及综合评价
14
作者 杨珊 李清超 +5 位作者 刘建新 陈春艳 张林 聂绍科 吴迅 何玥 《贵州农业科学》 2025年第4期1-9,共9页
【目的】通过玉米杂交组合穗部性状的多样性及综合评价,鉴定筛选优异玉米杂交组合,为玉米新品种选育及评价提供依据。【方法】以3个骨干自交系(ZH6218、SCML0849、SD375)分别与38个自交系组配的114份杂交组合为研究材料,测定8个穗部性状... 【目的】通过玉米杂交组合穗部性状的多样性及综合评价,鉴定筛选优异玉米杂交组合,为玉米新品种选育及评价提供依据。【方法】以3个骨干自交系(ZH6218、SCML0849、SD375)分别与38个自交系组配的114份杂交组合为研究材料,测定8个穗部性状(穗长、穗粗、秃尖长、穗行数、行粒数、籽粒水分含量、单穗粒重、单穗重),采用Shannon-Wiener’s多样性指数、正态性检验、Kruskal-Wallis检验、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等方法综合评价穗部性状的遗传变异及其对产量的影响。【结果】114份玉米杂交组合的8个穗部性状的变异系数为9.31%~76.10%,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51~2.71;穗长、籽粒水分含量、单穗重的遗传多样性指数为ZH6218×M群体<SCML0849×M群体<SD375×M群体;穗粗、秃尖长、穗行数、行粒数、单穗粒重的遗传多样性指数为ZH6218×M群体<SD375×M群体<SCML0849×M群体。3个骨干自交系玉米组合群体中,穗长、籽粒水分含量、行粒数无显著差异(P>0.05),秃尖长存在边缘性显著差异(0.1>P>0.05),穗粗、穗行数、单穗粒重、单穗重存在显著差异(P<0.05),穗粗SCML0849×M群体、SD375×M群体均极显著高于ZH6218×M群体;穗行数SD375×M群极显著高于SCML0849×M群体、ZH6218×M群体,SCML0849×M群体极显著高于ZH6218×M群体;单穗粒重和单穗重SD375×M群体均极显著和显著高于ZH6218×M群体、SCML0849×M群体。穗行数、穗粗、穗长与单穗重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UMAP聚类分析显示,SCML0849×M群体和SD375×M群体较接近,ZH6218×M群体与二者距离较远。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筛选出15个表现优异的杂交组合材料,SD375×M群体占9个(K23GY0616、K23GY0709、K23GY0703、K23GY0372、K23GY0700、K23GY0365、K23GY0712、K23GY0716、K23GY0617),SCML0849×M群体占3个(K23GY0561、K23GY0570、K23GY0578),ZH6218×M群体占3个(K23GY0439、K23GY0437、K23GY0428)。【结论】自交系SCML0849和SD375具有更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杂交组合表现出更强的杂种优势。UMAP聚类分析将组合聚为3类,SD375×M群体和SCML0849×M群体较为接近,ZH6218×M群体与二者距离较远。其中,自交系SD375具有更高的育种潜力,可作为育种的首选材料。穗行数、穗粗、穗长与产量紧密相关,在杂交组合鉴定中可对其进行综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杂交组合 穗部性状 多样性分析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兴1S的选育及其应用
15
作者 秦元忆 伍祥 +4 位作者 蒙秀菲 张上都 彭菊 石邦志 周乐良 《贵州农业科学》 2025年第8期7-12,共6页
【目的】选育配合力强、优质、不育起点温度低的水稻两用核不育系,为两系杂交水稻选育提供优质亲本。【方法】用1892S作母本与Y58S杂交,再与360S复交,经4年8代选育出优质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兴1S。【结果】2022年9月兴1S通过贵州省农作... 【目的】选育配合力强、优质、不育起点温度低的水稻两用核不育系,为两系杂交水稻选育提供优质亲本。【方法】用1892S作母本与Y58S杂交,再与360S复交,经4年8代选育出优质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兴1S。【结果】2022年9月兴1S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技术鉴定,其株型紧凑,花时集中,花粉不育度99.45%,套袋自交不育度99.99%,不育起点温度低(23.5℃),稻米品质优,达部标优质一等食用稻标准,测配组合产量表现优。兴1S与自育恢复系贵香578配组的迟熟籼型杂交水稻兴两优578,口感好、食味佳、米质优,宜在贵州省海拔1100m以下区域种植,2023年兴两优578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黔审稻20230021)。【结论】兴1S配合力强,异交结实率高、柱头外露率高,米质达部标一级,属于优质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遗传育种 光温敏核不育系 兴1S 兴两优578 配合力 稻米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合束的复合激光系统 被引量:1
16
作者 龙井宇 卜英华 +3 位作者 穆让修 李刚 张佳 寿少峻 《应用光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32,共7页
采用偏振合束与光谱合束结合的方式,实现了4种近红外激光束的空间合成,包括固体纳秒脉冲激光、高功率连续光纤激光、高重复频率纳秒脉冲光纤激光和亚毫秒(长脉冲)光纤激光。开发了仿真软件对偏振合束器、光谱合束器及各激光器的光谱特... 采用偏振合束与光谱合束结合的方式,实现了4种近红外激光束的空间合成,包括固体纳秒脉冲激光、高功率连续光纤激光、高重复频率纳秒脉冲光纤激光和亚毫秒(长脉冲)光纤激光。开发了仿真软件对偏振合束器、光谱合束器及各激光器的光谱特征和偏振特性等主要相关参数进行设计优化,基于仿真结果研制了由上述4种激光系统和一套偏振/光谱合束链路构成的复合激光系统。系统的合束效率可达93.9%,实现了近红外波段多种脉冲和连续激光束的共轴发射,该系统可用于研究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合作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振合束 光谱合束 混合合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型与高温环境互作对杂交水稻整精米率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徐富贤 周兴兵 +9 位作者 吕强 李飞霞 张林 蒋鹏 刘茂 佘恒志 陈娇月 朱永川 熊洪 郭晓艺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3-46,52,共5页
为了提高高温伏旱区水稻的整精米率,以3个不育系(椰香A、沪旱82S、川康606A)与5个恢复系(泸恢107、泸恢127、泸恢276、泸恢1156、泸恢6150)配制的15个杂交中籼组合为材料,分别于2021、2022年早季和晚季种植,稻谷收获后分别采用40℃和80... 为了提高高温伏旱区水稻的整精米率,以3个不育系(椰香A、沪旱82S、川康606A)与5个恢复系(泸恢107、泸恢127、泸恢276、泸恢1156、泸恢6150)配制的15个杂交中籼组合为材料,分别于2021、2022年早季和晚季种植,稻谷收获后分别采用40℃和80℃干燥,研究杂交水稻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对整精米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生长期温度和稻谷干燥温度对整精米率的影响大,2021年水稻灌浆期气温正常,其整精米率(平均48.92%)比2022年(平均17.39%,罕见高温年景)高181.00%,稻谷干燥温度40℃处理平均整精米率(45.94%)比80℃处理(20.37%)高125.00%;恢复系对整精米率影响次之,泸恢6150所配组合整精米率最高,平均比其他恢复系所配组合高13.85%~25.34%;不育系对整精米率影响较小,其中椰香A所配组合整精米率最高,平均比其他不育系所配组合高8.97%~9.45%;不育系与恢复系的特殊配合力对整精米率影响较大,恢复系的一般配合力显著高于不育系。种植季节对整精米率影响最小,晚季种植比早季种植整精米率仅高2.97%。通过恢复系改良选择对整精米率特殊配合力高的杂交组合,使其处于适宜灌浆期温度下,并采用适宜的温度干燥稻谷,有利于大幅度提高整精米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基因型 高温环境 配合力 整精米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西部地区肉羊与湖羊杂交组合效果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冯玲霞 杨军祥 +3 位作者 董和 梁金花 王胜明 高梓越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0-105,共6页
试验旨在研究甘肃西部地区杂交一代羊与湖羊纯繁组的生产性能及肉用性能,筛选适宜该区域生态条件的肉羊杂交组合模式。以杜泊羊、澳洲白、萨福克羊为父本,以湖羊为母本开展杂交试验,按照体重、年龄相近的原则,随机选择90只杂交羔羊,分... 试验旨在研究甘肃西部地区杂交一代羊与湖羊纯繁组的生产性能及肉用性能,筛选适宜该区域生态条件的肉羊杂交组合模式。以杜泊羊、澳洲白、萨福克羊为父本,以湖羊为母本开展杂交试验,按照体重、年龄相近的原则,随机选择90只杂交羔羊,分成杜湖组(DHF1组)、澳湖组(AHF1组)和萨湖组(SHF1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羊;以30只湖羊纯繁(HHF1组)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F1代羔羊的生长性能、产肉性能及肉品质。结果显示,各试验组F1代羔羊的5月龄体重和平均日增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以DHF1组最高。各试验组F1代羔羊的宰前活重、胴体重、屠宰率、眼肌面积、GR值均高于对照组,其中DHF1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羊肉中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40%以上,必需氨基酸占非必需氨基酸的70%以上,均高于FAO/WHO的推荐值。综合比较,DHF1组肉用性能较好。研究表明,DHF1组羊生长发育快、屠宰性能高、肉品质相对较好,可作为甘肃西部地区商品肉羊生产的二元杂交模式优先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羊 杂交组合 生产性能 屠宰性能 肉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羊不同杂交组合胴体分割、肉质和熟肉率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潘越博 黄龙艳 +2 位作者 王玺年 郭志明 魏晓云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29-32,共4页
文章旨在比较杜泊羊、萨福克、无角陶塞特对小尾寒羊和蒙古羊杂种一代杂交产肉性能的影响,采用对比试验方法,分别设计杜×寒×蒙、萨×寒×蒙、陶×寒×蒙3个杂交组合试验,蒙古羊纯繁组为对照组,结果表明,杜... 文章旨在比较杜泊羊、萨福克、无角陶塞特对小尾寒羊和蒙古羊杂种一代杂交产肉性能的影响,采用对比试验方法,分别设计杜×寒×蒙、萨×寒×蒙、陶×寒×蒙3个杂交组合试验,蒙古羊纯繁组为对照组,结果表明,杜×寒×蒙杂种后代6月龄羔羊胴体长、半臀围、背膘厚、眼肌面积、优质切块率、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等最高,且与萨×寒×蒙、陶×寒×蒙杂种后代差异不显著(P>0.05),但和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说明杜×寒×蒙杂种优势明显,杂交效果显著,可以在生产中进一步实践并推广利用,以期提高肉羊场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组合 肉羊 胴体形态 肉质 熟肉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西荒漠化地区不同肉羊品种杂交组合后代生长性状、产肉性能及肌肉品质比较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玺年 田宗祥 +1 位作者 魏占虎 李瑞杰 《中国畜禽种业》 2024年第11期104-110,共7页
为探究不同肉羊品种与湖羊在河西荒漠化地区的杂交效果,该试验以澳洲白绵羊、杜泊羊、无角陶赛特羊为父本,湖羊为母本开展杂交试验,按照体重相近的原则,各组合选择体质健康的羔羊20只,分成澳湖组(AH)、杜湖组(DH)和陶湖组(TH),以湖羊纯... 为探究不同肉羊品种与湖羊在河西荒漠化地区的杂交效果,该试验以澳洲白绵羊、杜泊羊、无角陶赛特羊为父本,湖羊为母本开展杂交试验,按照体重相近的原则,各组合选择体质健康的羔羊20只,分成澳湖组(AH)、杜湖组(DH)和陶湖组(TH),以湖羊纯繁组(HH)为对照组,比较羔羊的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肉品质,以期筛选出适宜推广应用的杂交模式。结果表明:生长性能方面,DH组和AH组F1代羔羊6月龄体重和平均日增重均显著高于HH组(P<0.05);屠宰性能方面,DH和AH组胴体重、 GR值和眼肌面积显著高于HH组(P<0.05),尾脂重低于HH组(P>0.05);肉品质方面,AH组剪切力值显著低于HH组(P<0.05),水分含量显著高于HH组(P<0.05)。可见,AH和DH组F1代羔羊生长发育快、屠宰性能高、肉品质相对较好,可作为河西荒漠化地区商品肉羊生产的杂交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羊 杂交组合 生产性能 产肉性能 肉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