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4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IV阴性患者马尔尼菲篮状菌和非结核分枝杆菌共感染的临床特征
1
作者 李莎 谢小雁 +5 位作者 梁婷婷 刘骏 何耀钦 冯凤泉 黄美祯 李倩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91-596,共6页
目的 分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阴性患者马尔尼菲篮状菌(TM)和非结核分枝杆菌(NTM)共感染的临床特征。方法 收集2019—2022年某院8例HIV阴性的TM和NTM共感染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 8... 目的 分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阴性患者马尔尼菲篮状菌(TM)和非结核分枝杆菌(NTM)共感染的临床特征。方法 收集2019—2022年某院8例HIV阴性的TM和NTM共感染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 8例患者中,女性5例,男性3例,平均年龄(52.25±12.31)岁,均表现为TM和NTM播散性感染,主要累及器官为肺部(100%)、淋巴结(87.5%)、皮肤(75.0%)。临床症状主要有咳嗽咳痰(87.5%)、乏力(62.5%)、关节及腰骶部疼痛(62.5%)、发热(50.0%),皮肤软组织脓肿(50.0%)等。4例抗γ-干扰素(IFN-γ)自身抗体检测阳性。8例(100%)患者均有肺部病变,胸部CT主要表现为两肺斑点、斑片及条索状影,其中纵膈淋巴结增多、肿大7例(87.5%),胸膜增厚、胸腔积液4例(50.0%),伴有肺部团块影、支气管狭窄及肺门淋巴结增多、肿大各2例(各占25.0%),肺空洞形成、支气管扩张、心包积液各1例(各占12.5%)。结论 非HIV患者TM和NTM共感染表现为播散性感染,临床症状多样,胸部影像学示肺部病变广泛、多样性。临床上容易漏诊,按单一病原体感染治疗后效果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尔尼菲篮状菌 非结核分枝杆菌 成人自身免疫缺陷综合征 抗γ-干扰素自身抗体 HIV阴性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素刺激因子与细胞器之间的相互调控
2
作者 李金儒 段昱 +1 位作者 戴新贵 姚咏明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708-1727,共20页
干扰素刺激因子(stimulator of interferon genes,STING)为定位于内质网的模式识别受体,主要在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树突状细胞和T细胞等多种免疫细胞中表达。作为先天免疫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STING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对胞质内多种... 干扰素刺激因子(stimulator of interferon genes,STING)为定位于内质网的模式识别受体,主要在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树突状细胞和T细胞等多种免疫细胞中表达。作为先天免疫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STING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对胞质内多种来源的异常DNA产生应答,发挥抗病毒与抗肿瘤的经典作用。在应对外界刺激和生存压力时,细胞器的功能与结构损伤同细胞死亡以及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为维持细胞活力,机体进化出了细胞器质量控制系统,用于调控细胞器功能,防止损伤因素持续存在而使细胞发生不可逆损伤。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STING与多种细胞器调节之间存在紧密关联,并且参与调节部分细胞器质量控制系统的运行,共同对疾病的发生、发展产生影响。基于此,本文着重综述STING与细胞器相互调节的最新研究进展,剖析STING在细胞器质量控制系统以及多种疾病发病机制中的具体作用。旨在通过对STING及其下游通路和细胞器之间交互作用的总结与梳理,为人类疾病发病机制与治疗的研究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刺激因子 细胞器功能损伤 相互调控 人类疾病 细胞器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特异性细胞因子IFN-γ与IL-2联合检测在HIV感染者结核病诊断中的价值及漏诊影响因素分析
3
作者 周莉萍 黄树庭 +2 位作者 杨燕清 李繁 黄宛香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53-959,共7页
目的探讨结核特异性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2(IL-2)双因子联合检测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中结核病(TB)的诊断价值及漏诊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2年7月—2024年9月贺州市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收治的接受TB相关... 目的探讨结核特异性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2(IL-2)双因子联合检测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中结核病(TB)的诊断价值及漏诊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2年7月—2024年9月贺州市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收治的接受TB相关检查的HIV感染者,根据临床诊断标准分为HIV感染合并TB患者组(HIV/TB组)和排除TB的HIV感染者组(对照组),评估双因子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根据检测结果将HIV/TB组分为真阳性组和假阴性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漏诊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患者306例,平均年龄(55.69±14.02)岁,HIV/TB组105例,对照组201例。双因子联合检测在所有HIV感染者中TB检测灵敏度为72.4%(76/105),特异度为87.1%(175/201)。三个CD4^(+)T淋巴细胞计数梯度间,双因子联合检测的灵敏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488,P=0.009),而特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846,P=0.054)。其中,CD4^(+)T细胞计数<100个/μL的患者双因子检测灵敏度(58.8%)低于≥200个/μL(88.9%)和100~199个/μL(81.5%)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在CD4^(+)T淋巴细胞计数≥100个/μL的HIV/TB共感染患者中,双因子联合检测的综合灵敏度为85.2%(46/54),特异度为82.0%(91/111)。多因素分析显示,CD4^(+)T淋巴细胞计数是HIV/TB组患者双因子联合检测漏诊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而年龄、性别、病原学结果、有无TB等因素对双因子联合检测结果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结核特异性细胞因子IFN-γ和IL-2双因子联合检测在HIV感染者TB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尤其是在CD4^(+)T淋巴细胞计数≥100个/μL的HIV感染者中,可为临床HIV感染合并TB的诊断提供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Γ 白细胞介素-2 艾滋病 结核病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联合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mparative Proteomics Study on Human High-metastatic Large Cell Lung Cancer Cell Lines with Differential Metastatic Potential
4
作者 Xingyang XUE Yu FAN Li MA Jun CHEN Sen WEI Zhigang LI Hongyu LIU Haisu WAN Zhihao WU Qinghua ZHOU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521-522,共2页
Background and Objective Lung cancer is not only the most dangerous threating tumor to humans health and life, but also a malignant tumor with poor prognosis. It has been
关键词 肺癌 癌细胞 治疗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人Ⅰ型干扰素受体亚基1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鉴定
5
作者 裘霁宛 孔永 +4 位作者 陈卫 徐蕾 曹纯洁 陈涛 吴亦亮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04-411,共8页
Ⅰ型干扰素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采用抗体阻断其信号转导通路具有潜在的治疗作用。本研究以人Ⅰ型干扰素受体亚基1(IFNAR1)重组蛋白为抗原免疫新西兰白兔,采用B细胞克隆技术筛选兔抗人IFNAR... Ⅰ型干扰素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采用抗体阻断其信号转导通路具有潜在的治疗作用。本研究以人Ⅰ型干扰素受体亚基1(IFNAR1)重组蛋白为抗原免疫新西兰白兔,采用B细胞克隆技术筛选兔抗人IFNAR1单克隆抗体,经过人源化改造获得QX006N。体外研究结果显示,QX006N能特异性地结合人IFNAR1,亲和力约108 pmol/L,可阻断Ⅰ型干扰素信号通路及其介导的生物学效应。本研究为开发靶向干预Ⅰ型干扰素信号途径用于治疗SLE的抗体药物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细胞克隆 人源化 兔单克隆抗体 IFNAR1 Ⅰ型干扰素 系统性红斑狼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肝炎病毒C基因启动子(BCP)变异与干扰素应答的关系 被引量:6
6
作者 邢利和 施红 +2 位作者 朱传琳 李力 王惠芬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46-148,共3页
为了探讨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C区启动子 (BCP)变异之间的关系 ,对 89例HBVDNA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应用错配PCR -RFLP分析技术结合直接序列分析 ,共检出 47例BCP变异株 ,其中 2 4例曾应用干扰素治疗 ,... 为了探讨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C区启动子 (BCP)变异之间的关系 ,对 89例HBVDNA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应用错配PCR -RFLP分析技术结合直接序列分析 ,共检出 47例BCP变异株 ,其中 2 4例曾应用干扰素治疗 ,野生株 2 1/4 2例应用干扰素治疗。 2 4例HBVC区启动子变异株对干扰素治疗有效 12例 ;野生株 2 1例 ,对干扰素有效 18例 ,二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野生株组的ALT复常 ,HBVDNA阴转率高于变异株组 (p <0 .0 5 )。而治疗组中变异株组的野生株转化率为 38 9%明显高于对照组 (5 0 % ) ,差异显著 (p <0 .0 5 )。混合感染的病例 ,干扰素治疗后有变异株去优势化积累趋势。提示干扰素治疗不会诱发BCP变异的发生 ,但有BCP变异的病例可降低干扰素的疗效 ,同时也说明变异株对干扰素治疗有反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C区启动子基因 变异 干扰素 BC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变型人肿瘤坏死因子-α工程菌发酵培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孔令洪 李瑶琛 +3 位作者 王一理 尚宁宽 耿宜萍 司履生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11-214,共4页
目的 优化基因重组人突变型 4 71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工程菌的发酵和表达条件。方法 通过改变培养基的组分、pH值、培养温度和诱导表达的条件等 ,采用测定细菌生物量和蛋白表达量等方法 ,确定最适的发酵和表达条件 ,并考察工程菌... 目的 优化基因重组人突变型 4 71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工程菌的发酵和表达条件。方法 通过改变培养基的组分、pH值、培养温度和诱导表达的条件等 ,采用测定细菌生物量和蛋白表达量等方法 ,确定最适的发酵和表达条件 ,并考察工程菌中重组质粒的遗传稳定性。结果 突变型 4 71rhTNF α工程菌在 pH值 7.5的SOC培养基中 ,30℃培养、4 2℃诱导 5h时 ,其表达量最大。而且 ,所构建的重组质粒在工程菌DH5α中传代稳定 ,目的蛋白的表达不受影响。结论 优化了基因重组人突变型 4 71rhTNF α工程菌的发酵和表达的最适条件 ,为进一步开发人突变型 4 71rhTN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变型人肿瘤坏死因子-α 工程菌 发酵 培养 实验 重组质粒 遗传稳定性 肿瘤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色曲霉素对体外培养HPBMcIFN-γ分泌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黄向华 张祥宏 +5 位作者 严霞 尹桂然 李月红 谭延伟 王俊灵 王凤荣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69-171,共3页
目的 :探讨杂色曲霉素 (ST)对人T淋巴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对ST作用后人外周血单核细胞 (HPBMc)培养上清液中γ -干扰素 (IFN -γ)的分泌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不同浓度ST对IFN -γ分泌的影响不同 ,较低浓... 目的 :探讨杂色曲霉素 (ST)对人T淋巴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对ST作用后人外周血单核细胞 (HPBMc)培养上清液中γ -干扰素 (IFN -γ)的分泌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不同浓度ST对IFN -γ分泌的影响不同 ,较低浓度ST 0 0 3 12 5mg/L - 0 12 5 0 0mg/L对IFN -γ的分泌有一定抑制作用 (P <0 0 5 ) ,而在 0 2 5mg/L以上浓度ST可刺激IFN -γ分泌 ,至 1mg/L达到高峰 (P <0 0 5 )。在 0 2 5mg/L - 1 0 0mg/L的浓度范围内 ,ST浓度和IFN -γ分泌呈正相关 (r=0 4 92 ,P <0 0 1) ;在ST 1mg/L作用 1h - 64h的时间范围内 ,ST对IFN-γ分泌的影响依时间不同作用也不同 ,在 4h - 8hIFN -γ的分泌降低 ( 8h ,P <0 0 5 ) ,而以后各组随着ST作用时间的延长IFN -γ水平逐渐增高 ,尤以 3 2h组增高最为明显 (P <0 0 5 ) ,在ST作用 16h - 64h的时间范围内 ,IFN -γ的分泌随着ST作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 ,两者呈正相关 (r=0 73 6,P <0 0 1)。结论 :ST对HPBMcIFN -γ分泌的影响表现在较低浓度和较短时间抑制IFN -γ分泌 ,而较高浓度和较长时间则诱导IFN -γ分泌 ,但继续增加ST浓度和作用时间并不继续增加IFN -γ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柄曲菌素 单核细胞 淋巴细胞 干扰素Ⅱ型 肿瘤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γ干扰素突变体(hIFNγ135-X14)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 被引量:1
9
作者 周晴 张惟杰 +2 位作者 马志章 应红宇 丁仁瑞 《浙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9年第3期271-276,共6页
利用体外重组技术,将人γ干扰素/β肿瘤坏死因子融合蛋白(hIFNγ135-X13-hTNFβ148,hγTNFβ)的基因5′端hIFNγ135-X13编码序列取出,添上终止密码子,克隆到pBV220表达载体PRPL串... 利用体外重组技术,将人γ干扰素/β肿瘤坏死因子融合蛋白(hIFNγ135-X13-hTNFβ148,hγTNFβ)的基因5′端hIFNγ135-X13编码序列取出,添上终止密码子,克隆到pBV220表达载体PRPL串联起动子的下游,构建成人γ干扰素突变体(hIFNγ135-X14)表达质粒.在质粒构建过程中,原载体上紧接SD序列后的EcoR1位点被新引入的Xba1位点所取代,重组后的质粒,SD序列与ATG起始密码子之间的核苷酸数达到10个.经转化E.coliDH5α,温敏诱导表达,细菌稳定高效地表达了人γ干扰素突变体(18kD),表达量约占菌体总蛋白的42%,表达产物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经初步纯化复性后,表达产物的干扰素(IFN)抗病毒比活性达到1.18×106U/mg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蛋白 γ干扰素突变体 β肿瘤坏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α1b干扰素滴眼液对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11
10
作者 曲玲 王维亭 +1 位作者 李俊 郭莲军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1-13,共3页
为观察重组人α1b干扰素滴眼液的治疗作用 ,用家兔制作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模型 ,与阿昔洛韦滴眼液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显示 ,重组人α1b干扰素滴眼液能缩短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病程 ,防止角膜出现深层病变 ,改善预后 ,不留瘢痕。研... 为观察重组人α1b干扰素滴眼液的治疗作用 ,用家兔制作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模型 ,与阿昔洛韦滴眼液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显示 ,重组人α1b干扰素滴眼液能缩短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病程 ,防止角膜出现深层病变 ,改善预后 ,不留瘢痕。研究表明 ,重组人α1b干扰素滴眼液对家兔单纯疱疹病毒角膜炎有一定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疱疹病毒性 角膜炎 重组人 α1b干扰素滴眼液 HS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氧诱发人类11号染色体基因突变 被引量:4
11
作者 朱茂祥 杨陟华 +3 位作者 龚诒芬 曹珍山 陆颖 Tom K.HEI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2-98,共7页
对体外产生的和内源性刺激产生的活性氧 (ROS)诱发人类 11号染色体 (Hchr 11)基因突变规律及其突变谱进行研究 .体外羟自由基 (·OH)用过氧化氢 (H2 O2 )与Fe2 + 反应产生 ,并用化学发光(CL)进行相对定量分析 ;内源性ROS用佛波醇酯 ... 对体外产生的和内源性刺激产生的活性氧 (ROS)诱发人类 11号染色体 (Hchr 11)基因突变规律及其突变谱进行研究 .体外羟自由基 (·OH)用过氧化氢 (H2 O2 )与Fe2 + 反应产生 ,并用化学发光(CL)进行相对定量分析 ;内源性ROS用佛波醇酯 (PMA)刺激人外周血白细胞产生 ,并用CL和特异性抗氧化物检测和鉴定 ;用包含单条Hchr 11的人 中国仓鼠卵巢细胞 (AL)为靶 ,经CD59表面抗原抗体筛选突变细胞克隆 ,研究ROS诱发的Hchr 11基因突变 ;突变克隆细胞DNA用Hchr 11上 5种标志基因引物进行多重PCR分析 ,结合琼脂糖凝胶电泳绘制基因突变谱 .结果表明 ,体外ROS可诱发Hchr 11基因突变 ,且·OH诱发基因突变的能力明显强于H2 O2 ,两者的突变谱也存在明显差异 ;PMA可刺激人外周血白细胞产生大量的多种ROS ,并诱发Hchr 11基因突变 ,突变谱综合了H2 O2 和·OH的所有特征 ;一些抗氧化物对内源性产生的ROS诱发Hchr 11基因突变有明显抑制作用 .提示体外和内源性ROS可诱发Hchr 11基因突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氧 人类11号染色体 基因突变 突变谱 癌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干扰素突变体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纯化及活性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于长明 付玲 +5 位作者 齐连权 张晓鹏 于婷 来大志 王海涛 陈薇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17-320,共4页
根据毕赤酵母密码子偏性合成了复合干扰素突变体基因 ,克隆至分泌型酵母表达载体pMEX9K ,将重组载体pMEX CIFNm用SacⅠ线性化后 ,转化毕赤酵母GS115 .转化子经诱导后 ,培养上清有抗病毒活性的蛋白产生 .经过离子交换 ,疏水层析 ,凝胶过... 根据毕赤酵母密码子偏性合成了复合干扰素突变体基因 ,克隆至分泌型酵母表达载体pMEX9K ,将重组载体pMEX CIFNm用SacⅠ线性化后 ,转化毕赤酵母GS115 .转化子经诱导后 ,培养上清有抗病毒活性的蛋白产生 .经过离子交换 ,疏水层析 ,凝胶过滤三步层析纯化 ,得到了纯度大于95 %的重组复合干扰素突变体 ,经N端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 ,该蛋白N端序列与理论值一致 ,质谱测定分子量为 19 3kD ,与理论值一致 .用细胞病变抑制法测定其活性 ,并结合Lowry法蛋白定量计算其比活性为 6× 10 8IU mg ,与复合干扰素的比活相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毕赤酵母 表达 纯化 活性 复合干扰素突变体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FN-γ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CXCL9、CXCL10和CXCL11的表达 被引量:11
13
作者 林青 宋艳芳 +2 位作者 祝先进 杨顺良 郑健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7-140,145,共5页
目的探讨IFN-γ对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HK-2)趋化因子CXCL9、CXCL10和CXCL11分泌的影响以及趋化因子的功能。方法 IFN-γ分别作用HK-2细胞不同时间后,用real-time PCR检测其CXCL9、CXCL10和CXCL11 mRNA的表达,以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 目的探讨IFN-γ对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HK-2)趋化因子CXCL9、CXCL10和CXCL11分泌的影响以及趋化因子的功能。方法 IFN-γ分别作用HK-2细胞不同时间后,用real-time PCR检测其CXCL9、CXCL10和CXCL11 mRNA的表达,以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分泌趋化因子CXCL9、CXCL10和CXCL11的蛋白水平,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淋巴细胞表面CXCR3表达情况,通过趋化实验检测IFN-γ作用HK-2细胞培养上清对淋巴细胞的趋化作用。结果 IFN-γ作用12 h后,HK-2细胞分泌趋化因子开始升高,CXCL9 mRNA的表达在48 h达到高峰,CXCL10、CXCL11 mRNA的表达在24 h达到高峰。在蛋白水平上,HK-2细胞经IFN-γ诱导12 h后,开始分泌趋化因子蛋白,CXCL9、CXCL11的分泌在IFN-γ作用HK-2细胞72 h达到高峰,CXCL10的分泌在48 h达到高峰。与新鲜分离的淋巴细胞相比活化的淋巴细胞表面的CXCR3表达明显升高。IFN-γ作用HK-2细胞培养上清对活化的淋巴细胞具有明显的趋化作用且能被抗CXCR3抗体所阻断。结论 IFN-γ能够明显上调肾小管上皮细胞趋化因子CXCL9、CXCL10和CXCL11 mRNA表达和蛋白的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Γ CXCL9 CXCL10 CXCL11 人肾小管上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干扰素α1b联合宣肺止嗽合剂治疗小儿支气管炎效果观察及对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43
14
作者 钟丽花 张薇 +1 位作者 邢凯慧 杨辉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91-694,共4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干扰素α1b联合宣肺止嗽合剂治疗小儿支气管炎的效果观察及对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146例小儿支气管炎患儿,根据随机区组设计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3例。对照组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观察组采用重组人干... 目的:探讨重组人干扰素α1b联合宣肺止嗽合剂治疗小儿支气管炎的效果观察及对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146例小儿支气管炎患儿,根据随机区组设计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3例。对照组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观察组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联合宣肺止嗽合剂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时间、血气指标、肺功能、免疫球蛋白水平、血清细胞因子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3.2%)显著高于对照组(80.8%)(P<0.05)。观察组喘息缓解时间、罗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aO_2显著高于对照组,PaCO_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VT、TPTEF/TE、VPTEF/VE均显著高于对照组,R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IgG、IgA及IgM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PCT、MCP-1显著低于对照组,INF-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α1b联合宣肺止嗽合剂可有效改善支气管炎患儿的临床症状和肺功能,提高免疫指标,降低炎性因子,促进患儿快速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干扰素Α1B 宣肺止嗽合剂 小儿支气管炎 肺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α-干扰素基因在转基因草鱼中的表达 被引量:17
15
作者 陈立祥 张学文 +5 位作者 肖调义 汪冬庚 符少辉 苏建明 陈开健 章怀云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77-178,共2页
为提高草鱼对出血病的抗性 ,采用显微注射法 ,将克隆在鲤 β-肌动蛋白基因启动子下游的人 α-干扰素基因转移到草鱼受精卵中 ,获得了大量转基因个体 .抽取转基因鱼血浆 ,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了转基因草鱼中人α-干扰素基因的表达情况 .... 为提高草鱼对出血病的抗性 ,采用显微注射法 ,将克隆在鲤 β-肌动蛋白基因启动子下游的人 α-干扰素基因转移到草鱼受精卵中 ,获得了大量转基因个体 .抽取转基因鱼血浆 ,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了转基因草鱼中人α-干扰素基因的表达情况 .从 6 72尾转基因草鱼中检测出 15 8尾有 α-干扰素的表达 ,阳性率为 2 3.5 1% ,其中表达水平最高个体血浆中α-干扰素质量浓度为 145 0 pg/ m L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人α-干扰素 酶联免疫检测 基因转化 基因表达 出血病 抗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融合人血清白蛋白-人白介素-2 C125A突变体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 被引量:13
16
作者 金光泽 段作营 +2 位作者 张莲芬 金坚 李华钟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95-601,共7页
构建编码人血清白蛋白-人白介素-2 C125A的重组表达质粒,在Pichia pastorisGS115中表达,获得具有较高IL-2活性的融合蛋白。设计并合成符合P.pastoris密码子偏好,且含有C125A突变的IL-2编码基因IL-2m,通过酶切连接方法将其与人血清白蛋白... 构建编码人血清白蛋白-人白介素-2 C125A的重组表达质粒,在Pichia pastorisGS115中表达,获得具有较高IL-2活性的融合蛋白。设计并合成符合P.pastoris密码子偏好,且含有C125A突变的IL-2编码基因IL-2m,通过酶切连接方法将其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编码基因连接为融合蛋白HSA-IL2m的编码基因。克隆到表达质粒pPIC9K中,电击转化P.pastorisGS115感受态细胞,获得重组P.pastorisGS115/pPHIm基因工程菌。摇瓶发酵获得分泌表达产物。结果:Western blot鉴定结果显示该融合蛋白与IL-2、HSA的抗体都能发生免疫反应。经脱盐、冻干制备的粗蛋白的IL-2生物学活性为1.51×10^(6)IU/mg。结论:在P.pastorisGS115中成功表达了具有人白介素-2生物学活性的HSA-IL2m融合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变型人白介素-2 人血清白蛋白 毕赤酵母 融合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干扰素α-2a栓治疗阴道尖锐湿疣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尤志学 郑漪霖 +1 位作者 王淑玉 于浩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5-56,共2页
目的 :评价重组人干扰素α 2a栓治疗阴道尖锐湿疣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基质平行对照试验 ,按病例接纳顺序随机表分治疗组 10 0例、对照组 10 1例。观察时间为 6周。结果 :重组人干扰素α 2a栓治疗阴道尖锐湿... 目的 :评价重组人干扰素α 2a栓治疗阴道尖锐湿疣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基质平行对照试验 ,按病例接纳顺序随机表分治疗组 10 0例、对照组 10 1例。观察时间为 6周。结果 :重组人干扰素α 2a栓治疗阴道尖锐湿疣痊愈率 39% ,有效率 86 %。人头乳头状瘤病毒 (HPV)转阴率 6 6 %。不良反应轻微 ,呈一过性 ,发生率为 4 %。实验室指标无异常改变。结论 :重组人干扰素α 2a栓治疗阴道尖锐湿疣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使用方便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干扰素 α-2a栓 治疗 阴道 尖锐湿疣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一种新型的PCR方法快速制备人TNF-α缺失突变体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巍 沈倍奋 +2 位作者 黎燕 郭宁 冯健男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00-604,共5页
人肿瘤坏死因子 α(hTNF α)的 2个Loop区 2 9~ 36、141~ 146是受体的主要结合部位 .应用一种新型的PCR方法 ,快速制备了这 2个Loop区的缺失突变体 ,并对其活性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这种新型的PCR方法在制备缺失突变体中具有快速... 人肿瘤坏死因子 α(hTNF α)的 2个Loop区 2 9~ 36、141~ 146是受体的主要结合部位 .应用一种新型的PCR方法 ,快速制备了这 2个Loop区的缺失突变体 ,并对其活性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这种新型的PCR方法在制备缺失突变体中具有快速、简便、经济等优点 ,值得推广 ;缺失蛋白对L92 9细胞的毒性作用明显降低 ,表明这 2个区域为hTN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R方法 快速制备 人TNF-α缺失突变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免疫抑制作用的比较 被引量:22
19
作者 洪佳琼 高雅 +3 位作者 宋洁 卓伟彬 孙海涛 平宝红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858-864,共7页
目的:比较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human amniotic mesenchymal stem cells,h AMSC)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h BMM SC)的生物学特性及对异体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免疫抑制功能。方法:通过形态学观察、生... 目的:比较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human amniotic mesenchymal stem cells,h AMSC)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h BMM SC)的生物学特性及对异体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免疫抑制功能。方法:通过形态学观察、生长曲线绘制、细胞周期检测、细胞表型鉴定、免疫荧光检测波形蛋白(vimentin)等方法对h AMSC和h BMM SC的生物学特性进行鉴定与比较。建立M SC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 C)共培养体系,采用CCK-8法比较两种不同共培养体系中淋巴细胞的增殖水平,采用ELISA法比较两种MSC共培养体系中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的分泌水平。结果:h AMSC与h BMMSC细胞形态相似,h AMSC可传至15代以上,h BMMSC传至第6-7代则开始老化、增殖能力明显减弱。两种细胞G2/M期细胞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表型鉴定为:h AM SC和h BMM SC细胞表面均表达CD105、CD90和CD73,均不表达CD34、CD45、CD11b、CD19和HLA-DR,h AM SC表达Oct-3/4,而h BMM SC不表达;两者均表达波形蛋白(vimentin)。h AM SC和h BMM SC均对PHA刺激的PBM NC增殖具有抑制作用,且随着h AM SC和h BMM SC细胞比例的增高,抑制能力增强,二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ELISA结果提示,h AM SC+PBM C+PHA共培养组上清中IFN-γ水平较h BMM SC+PHA+PBM C组低(P>0.05),两者分别与PBM C+PHA组上清比较,IFN-γ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h AM SC比h BMM SC具有更强的增殖能力和干细胞特性,二者均有免疫抑制功能,h AMSC与h BMMSC在体外均能抑制PHA刺激的异体淋巴细胞增殖并减少其IFN-γ的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生物学特性 淋巴细胞 干扰素-Γ 免疫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病变组织IFN-γ、IL-10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4
20
作者 张敏 肖凤仪 +2 位作者 李波 熊瑛 叶冬梅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6期772-774,777,共4页
目的:研究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病变组织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10(IL-10)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将在本院就诊的HPV16感染患者、HPV18感染患者和非高危型HPV感染患者纳入研究,收集宫颈组织后分别采用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blot方... 目的:研究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病变组织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10(IL-10)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将在本院就诊的HPV16感染患者、HPV18感染患者和非高危型HPV感染患者纳入研究,收集宫颈组织后分别采用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IFN-γ、IL-10、Toll-样受体4(TLR4)、依赖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NF-kB、ANT、PD-L2、Survivin含量。结果:(1)细胞因子:HPV16感染组、HPV18感染组的IFN-γ含量低于非高危型HPV感染组,IL-10含量高于非高危型HPV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TLR4信号通路:HPV16感染组、HPV18感染组的TLR4、MyD88、NF-kB的含量均高于非高危型HPV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凋亡调节分子:HPV16感染组、HPV18感染组的ANT含量低于非高危型HPV感染组,PD-L2、Survivin含量高于非高危型HPV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危型HPV感染会抑制Th1细胞功能、增强Th2细胞功能、激活TLR4信号通路、诱导细胞增殖,与宫颈疾病的进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10 TOLL样受体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