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C-PDP中等离子体电场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周艳 Ki-Woong Whang +2 位作者 J H Yang D C Jeong C H Ha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08-112,共5页
用激光荧光技术直接测量了AC PDP单元高气压He和He Xe0 1%放电中的电场行为,估算了由放电电场产生的AC PDP单元上的壁电压。选用高气压下寿命较长的氦的亚稳态2s3S,比较主量子数n=8和n=9的Stark分裂谱,使电场的测量精度提高到10%。电场... 用激光荧光技术直接测量了AC PDP单元高气压He和He Xe0 1%放电中的电场行为,估算了由放电电场产生的AC PDP单元上的壁电压。选用高气压下寿命较长的氦的亚稳态2s3S,比较主量子数n=8和n=9的Stark分裂谱,使电场的测量精度提高到10%。电场和壁电压的时间分布描述了PDP单元的放电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PDP 等离子体电场 实验研究 激光荧光技术 壁电压 放电 等离子体显示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运行条件下非均匀老化油纸绝缘典型电场变化特性 被引量:3
2
作者 梁一霖 张明泽 +3 位作者 刘骥 雷胜杰 贾海峰 李璐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31-1741,共11页
油纸绝缘作为变压器的主要绝缘部分,长期运行后变压器主绝缘发生的非均匀老化现象,在复杂运行条件下(环境温度、受潮情况,电压类型)将导致工况运行时主绝缘内的电场分布发生变化,因此明确工况运行下非均匀老化油纸绝缘内特征位点(最大... 油纸绝缘作为变压器的主要绝缘部分,长期运行后变压器主绝缘发生的非均匀老化现象,在复杂运行条件下(环境温度、受潮情况,电压类型)将导致工况运行时主绝缘内的电场分布发生变化,因此明确工况运行下非均匀老化油纸绝缘内特征位点(最大场强处)电场的变化特性至关重要。通过开展不同老化、受潮程度油纸绝缘材料的介电参数测试,明确了老化后油纸绝缘材料的工频介电常数、直流电导率随着运行条件的变化规律,通过构建基于GA-BP神经网络的老化油纸绝缘材料介电参数模型,实现了非均匀老化油纸绝缘介电参数的多元非线性定量表征;同时考虑油浸纸板老化对油纸间水分平衡规律存在的影响,修正了非均匀老化油纸绝缘内的油纸水分分布,并根据典型非均匀老化主绝缘结构,构建了非均匀老化油纸绝缘典型电场分布模型;最后,考虑到当前特高压电网中,区别于普通交流变压器绝缘所承担的交流电压,换流变压器阀侧绕组承担的电压中含有较高的直流分量,导致其面对的更高的绝缘水平要求。通过分别设定两种外施电压,并在复杂运行条件下,针对不同非均匀老化阶段的油纸绝缘模型的典型电场分布进行仿真计算,揭示了非均匀老化油纸绝缘电场变化特性,明确了实际运行中应加以注意的运行工况,为变压器的运维策略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纸绝缘 非均匀老化 非线性介电性能 电场变化特性 交直流复合电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流电场下变压器油中贴壁气泡形变特性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哲滔 张锐 +1 位作者 郭冲 张乔根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16-824,共9页
气泡是油纸绝缘系统的典型缺陷,会显著地降低变压器油的绝缘性能。为了明晰气泡对油纸绝缘系统的危害,搭建了油中贴壁气泡动力学观测平台,研究吸附于电极表面的气泡在交流电场中的形变特性及影响规律。结果发现:油中贴壁气泡沿电场方向... 气泡是油纸绝缘系统的典型缺陷,会显著地降低变压器油的绝缘性能。为了明晰气泡对油纸绝缘系统的危害,搭建了油中贴壁气泡动力学观测平台,研究吸附于电极表面的气泡在交流电场中的形变特性及影响规律。结果发现:油中贴壁气泡沿电场方向拉伸并以100 Hz的频率进行脉动变形;随着电场强度、气泡半径和温度的增大,气泡的变形程度也逐渐增大。基于相场方法搭建了气液两相流仿真模型,仿真与实验结果相互验证,揭示了气泡变形的本质为电场力和表面张力作用的平衡。气泡会影响油隙电场分布,其内部场强随气泡沿电场方向的拉伸而降低。该文研究可为深入评估气泡对液体绝缘的危害和变压器的绝缘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压器油 交流电场 贴壁气泡 形变特性 相场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高压交直流输电线路带电作业安全防护及碳减排效应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马爱清 毕永翔 +1 位作者 陈鑫涛 谢伟强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7-54,共8页
特高压(ultra high voltage,UHV)交流与直流线路同廊道运行时带电作业区域电压高、场强大,交直流混合电场比单一电场更为复杂。为确保作业人员安全,结合实际±1100 kV直流和1000 kV交流线路,建立了包含输电导线、杆塔及带电作业人... 特高压(ultra high voltage,UHV)交流与直流线路同廊道运行时带电作业区域电压高、场强大,交直流混合电场比单一电场更为复杂。为确保作业人员安全,结合实际±1100 kV直流和1000 kV交流线路,建立了包含输电导线、杆塔及带电作业人员的三维计算模型,通过分析开展带电作业时人员的体表混合场强、电位转移电流及暂态能量,对作业人员安全防护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作业人员不断接近直流线路,体表场强受交流线路影响越明显,最高可使作业人员体表场强增大约9%,达到1920 kV/m;交流线路的存在将导致电位转移电流增长约7%,但对暂态能量影响较小。通过对特高压线路不停电检修所减少的碳排放量进行进一步计算,验证了特高压带电作业对减少碳排放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输电线路 交直流同廊道 体表混合电场 电位转移电流 暂态能量 碳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交流电缆穿越海滨浴场区域人员安全风险的评估
5
作者 鲍彦锋 李津 +4 位作者 宋琦 陈翔 陈乐 梁毅 杜艳霞 《腐蚀与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6-63,共8页
穿越海滨浴场的高压交流电缆会在浴场周围产生电磁场,使附近人员存在一定安全风险。基于已有标准提出跨步电压及电场强度两个评估高压交流电缆附近人员安全风险的指标;建立了某穿越海滨浴场高压交流电缆的电磁干扰模型,通过模型计算得... 穿越海滨浴场的高压交流电缆会在浴场周围产生电磁场,使附近人员存在一定安全风险。基于已有标准提出跨步电压及电场强度两个评估高压交流电缆附近人员安全风险的指标;建立了某穿越海滨浴场高压交流电缆的电磁干扰模型,通过模型计算得到电缆在稳态运行工况和故障工况下(单相缆芯护套短接故障、单相缆芯接地故障)附近区域跨步电压及电场强度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在电缆稳态运行和单相缆芯护套短接故障工况下,陆上和浴场涨落潮区域人员的安全风险均较低;在单相缆芯接地故障工况下,人员安全风险较高,在故障点两侧跨步电压呈对称分布,远离故障点10 m后电场强度降至安全标准(14 V/m);最后,基于评估结果,提出了增设防护围栏和敷设接地网等缓解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交流电缆 电磁干扰 模拟计算 跨步电压 电场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作电压下110kV交流绝缘子串覆冰特性研究 被引量:41
6
作者 张志劲 蒋兴良 +2 位作者 马俊 胡建林 梁瑜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40-143,共4页
绝缘子覆冰严重威胁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国内外已有许多关于绝缘子覆冰闪络导致电力系统故障的报道,对绝缘子覆冰过程及其特性开展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在人工气候室模拟自然覆冰条件,对7片XP-70、XWP-160瓷绝缘子串和FXBW4-110/... 绝缘子覆冰严重威胁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国内外已有许多关于绝缘子覆冰闪络导致电力系统故障的报道,对绝缘子覆冰过程及其特性开展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在人工气候室模拟自然覆冰条件,对7片XP-70、XWP-160瓷绝缘子串和FXBW4-110/100合成绝缘子在运行电压(相对地电压64kV)下和不带电情况下的覆冰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带电和不带电对绝缘子覆冰的影响和差异,结果表明:带电与不带电条件下绝缘子覆冰状况有差异,带电覆冰下绝缘子高压端不易被冰棱桥接,绝缘子带电时覆冰密度比不带电时覆冰密度小,且带电时绝缘子表面覆冰多呈松针状。绝缘子覆冰密度与电场强度、绝缘子材料、结构、形状、覆冰水电导率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缘子 覆冰 交流电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电晕对地面电场的影响 被引量:31
7
作者 李伟 张波 +3 位作者 何金良 曾嵘 黎小林 王琦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288-2294,共7页
为研究超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电晕放电对地面电场的影响,改进了基于模拟电荷法的交流线路下离子流场计算方法,并将其应用在交流线路下地面电场的计算中。所提出的改进方法考虑了导线表面电场不均匀性对电晕放电的影响,从而可对多相多分... 为研究超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电晕放电对地面电场的影响,改进了基于模拟电荷法的交流线路下离子流场计算方法,并将其应用在交流线路下地面电场的计算中。所提出的改进方法考虑了导线表面电场不均匀性对电晕放电的影响,从而可对多相多分裂导线离子流场进行仿真计算。对三相8分裂1000kV交流线路的地面电场的计算结果表明,对典型1000kV三相交流输电线路参数,考虑电晕时的地面电场比不考虑电晕时增加约5%。子导线半径、分裂间距、分裂根数、相间距、线路高度等线路参数变化时电晕对地面电场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流输电线路 地面电场 模拟电荷法 仿真 交流离子流场 分裂导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00kV交流输电线路带电作业场强测量 被引量:17
8
作者 邵瑰玮 胡毅 +5 位作者 王力农 刘凯 郑传广 徐莹 刘庭 胡建勋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89-91,共3页
为确保1000kV交流下带电作业的安全及运行维护的顺利开展,研究分析强电场对带电作业人员的影响及需采取的防护措施十分重要。通过11模拟杆塔试验,在国内首次对1000kV输电线路带电作业人员在地电位和等电位两种作业方式下的体表场强进行... 为确保1000kV交流下带电作业的安全及运行维护的顺利开展,研究分析强电场对带电作业人员的影响及需采取的防护措施十分重要。通过11模拟杆塔试验,在国内首次对1000kV输电线路带电作业人员在地电位和等电位两种作业方式下的体表场强进行了测量,得到了带电作业时作业人员体表场强分布规律。试验结果表明,1000kV输电线路带电作业时,等电位作业人员头顶、手尖、脚尖部位体表场强均约2000kV/m;登塔作业人员应穿戴全套屏蔽服;等电位作业人员必须加戴屏蔽面罩,加戴屏蔽面罩后,等电位作业人员面部场强最高值为137kV/m,低于人体对工频电场的感知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00 KV输电线路 带电作业 电场强度 电场防护 场强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kV XLPE电缆终端电场分布与调整 被引量:24
9
作者 马自伟 贾江波 +1 位作者 查玮 孙福 《高压电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04-306,309,共4页
以Maxwell2D为有限元法求解工具,建立工频电压下的XLPE电缆终端数值计算模型,同时考虑了介质介电常数和电导率对电场分布的影响,计算分析了几种应力锥结构尺寸下电缆终端内部的电场分布,得到了应力锥结构尺寸与电缆终端内部电场分布的关... 以Maxwell2D为有限元法求解工具,建立工频电压下的XLPE电缆终端数值计算模型,同时考虑了介质介电常数和电导率对电场分布的影响,计算分析了几种应力锥结构尺寸下电缆终端内部的电场分布,得到了应力锥结构尺寸与电缆终端内部电场分布的关系,为应力锥结构尺寸的合理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变电场 电缆终端 有限元 应力锥 电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00kV级特高压交流电晕笼设计关键问题探讨 被引量:37
10
作者 唐剑 杨迎建 +3 位作者 何金良 陈维江 邬雄 谷山强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5,共5页
为了合理选择1000kV特高压交流电晕笼的截面和长度,确保其满足特高压设计的要求,介绍了特高电晕笼的基本原理和结构,对特高压电晕笼的截面和长度等关键参数的设计原则进行了细致的计算和校验,并合国外特高压电晕笼的调研情况探讨了电晕... 为了合理选择1000kV特高压交流电晕笼的截面和长度,确保其满足特高压设计的要求,介绍了特高电晕笼的基本原理和结构,对特高压电晕笼的截面和长度等关键参数的设计原则进行了细致的计算和校验,并合国外特高压电晕笼的调研情况探讨了电晕笼设计的关键问题。为了保证电晕效应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建议我特高压交流电晕笼采用8m×8m的方形截面,测量段和防护段的长度分别为25m和5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输电 电晕笼设计 交流 电晕效应 电场 防护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高压变电站的电磁环境及电晕控制措施 被引量:56
11
作者 万保权 谢辉春 +2 位作者 樊亮 张广洲 刘兴发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9-115,共7页
1000 kV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已投入商业运行,3个特高压变电站集成了大量高压和二次设备,电磁环境复杂。如果变电站电磁环境影响严重,就可能会影响附近无线电台站的工作及周围居民和变电站工作人员的工作和生活。... 1000 kV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已投入商业运行,3个特高压变电站集成了大量高压和二次设备,电磁环境复杂。如果变电站电磁环境影响严重,就可能会影响附近无线电台站的工作及周围居民和变电站工作人员的工作和生活。基于此,对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2个变电站及1个开关站电磁环境作了实测。结果表明:3个特高压变电站围墙外的无线电干扰水平满足环保要求、围墙外可听噪声与500 kV变电站水平相当、工频电磁场水平比500 kV变电站水平略大。通过数值计算及试验研究,提出了变电站可采用合适尺寸的管母或软母线型式,合适的金具型式等方法降低特高压站内电晕放电引起的无线电干扰水平及可听噪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交流变电站 电磁环境 无线电干扰 工频电场 工频磁场 可听噪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流和振荡波电压下XLPE电缆典型缺陷局部放电特性研究 被引量:17
12
作者 张龙 黄晨曦 +1 位作者 张伟 李洪杰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43-48,53,共7页
局部放电诊断技术被广泛应用在电力电缆绝缘状态的监测之中。为了深入了解电缆的局部放电特性,文中通过仿真实验设计并制作出内部气隙放电、针板放电、沿面放电、悬浮放电4种典型缺陷模型,在交流和振荡波电压下分别对这4种模型的局部放... 局部放电诊断技术被广泛应用在电力电缆绝缘状态的监测之中。为了深入了解电缆的局部放电特性,文中通过仿真实验设计并制作出内部气隙放电、针板放电、沿面放电、悬浮放电4种典型缺陷模型,在交流和振荡波电压下分别对这4种模型的局部放电进行测量,对比分析不同缺陷的局部放电起始电压、熄灭电压、放电波形、频谱图、局放模式等特征参量。各种缺陷的局部放电统计特征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异,为进一步研究电力电缆局部放电模式识别和绝缘老化特征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流 振荡波电压 电场分析 典型缺陷 局部放电 放电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电覆冰过程对盘形悬式绝缘子覆冰及电场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13
作者 马俊 蒋兴良 +2 位作者 张志劲 胡建林 舒立春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936-1941,共6页
运行条件下绝缘子表面的电场强度对覆冰过程有明显影响,但国内外对此研究不多。为此,采用有限元法和COMSOL软件对3种盘型悬式绝缘子在不同覆冰状态下的电场和电位分布进行了计算,并结合在人工气候室内的覆冰试验来研究交流电场强度对绝... 运行条件下绝缘子表面的电场强度对覆冰过程有明显影响,但国内外对此研究不多。为此,采用有限元法和COMSOL软件对3种盘型悬式绝缘子在不同覆冰状态下的电场和电位分布进行了计算,并结合在人工气候室内的覆冰试验来研究交流电场强度对绝缘子覆冰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有限元法计算的覆冰绝缘子表面电场和电位分布与试验结果具有一致性,能很好地解释电场强度对绝缘子覆冰过程的影响;绝缘子表面电场和电位分布受到覆冰状态和绝缘子材料和型式的影响;覆冰过程中,电场畸变和局部电场强度的变化影响绝缘子覆冰增长速率、覆冰外观和分布、覆冰质量、覆冰密度和闪络电压;电场对玻璃绝缘子覆冰过程的影响要高于瓷绝缘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缘子 覆冰 有限元法 电场强度 闪络 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染污复合绝缘子交流电场特性研究 被引量:17
14
作者 王仲奕 王琪 陈青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5-30,共6页
为了揭示复合绝缘子在污秽潮湿环境中运行时的电场分布特性,笔者基于复合绝缘子的污闪理论,研究了绝缘污秽电场模型和计算方法,采用污层表面电导率和模拟导电污层的电阻层边界条件,应用有限元电场计算软件ElecNet对复合绝缘子污秽电场... 为了揭示复合绝缘子在污秽潮湿环境中运行时的电场分布特性,笔者基于复合绝缘子的污闪理论,研究了绝缘污秽电场模型和计算方法,采用污层表面电导率和模拟导电污层的电阻层边界条件,应用有限元电场计算软件ElecNet对复合绝缘子污秽电场进行了交流时谐电场计算分析,比较了污层沿绝缘子轴向均匀分布和不均匀分布两种情况下的绝缘子电场分布,分析了污层表面电导率大小(即不同的污秽度)以及污层分布状态对绝缘子表面电场分布的影响。得出,当伞裙上表面电导率高于下表面时,沿泄漏路径的电位分布线性度降低;当伞裙上表面电导率低于下表面时,沿泄漏路径的电位分布变化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绝缘子 污秽 有限元 交流电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插布置方式对交流绝缘子串覆冰特性影响 被引量:16
15
作者 张志劲 蒋兴良 +1 位作者 胡建林 孙才新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70-176,共7页
间插布置方式可以提高绝缘子冰闪电压,本文通过实验验证了覆冰绝缘子串电场仿真计算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研究了大盘径绝缘子的直径和绝缘子串中间插绝缘子位置对绝缘子串电场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间插布置方式下覆冰绝缘子串电... 间插布置方式可以提高绝缘子冰闪电压,本文通过实验验证了覆冰绝缘子串电场仿真计算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研究了大盘径绝缘子的直径和绝缘子串中间插绝缘子位置对绝缘子串电场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间插布置方式下覆冰绝缘子串电压分布发生严重畸变,但比标准绝缘子串下的最大电压分布小;采用"3+1"和"4+1"间插布置方式且大盘径绝缘子的盘径比参考盘形悬式绝缘子大100~150mm时,具有较好的防冰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合理的间插布置方式可以提高覆冰绝缘子串交流冰闪电压15%~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冰 交流 绝缘子串 间插布置 电场模型 电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电压技术在制冷设备除霜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6
作者 郑捷庆 庄友明 +1 位作者 张军 罗惕乾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97-100,共4页
为解决制冷系统除霜技术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利用高压静电场技术及扫频高压交流电场技术在制冷系统中除霜的机理及研究进展,基于电流体动力学理论分析了霜晶分别在自然生长以及受高压静电场影响两种情况下不同的生长特性、机理和高压静电... 为解决制冷系统除霜技术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利用高压静电场技术及扫频高压交流电场技术在制冷系统中除霜的机理及研究进展,基于电流体动力学理论分析了霜晶分别在自然生长以及受高压静电场影响两种情况下不同的生长特性、机理和高压静电场中影响霜沉积量的主要电场参数,以及影响扫频高压交流电场技术除霜效率和能耗的主要参数。研究表明:电压及电场极性对高压静电场除霜的效率影响显著,频宽及交流电场持续施加的时间则是影响扫频高压交流电场除霜效率及能耗的主要电场参数;扫频高压交流电场除霜技术相比于静电场除霜技术,在除霜效率上更高,但能耗上处于劣势。最后,从除霜效率及能耗角度出发,提出了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静电场 扫频高压交流电场 制冷设备 除霜 霜晶 电流体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交流电场中单液滴变形度影响因素 被引量:18
17
作者 杨东海 何利民 +1 位作者 叶团结 罗小明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358-1364,共7页
采用不同的白油和水为实验介质对高压交流电场作用下单液滴的变形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了电场强度、油品黏度、界面张力以及液滴直径等因素对液滴变形度的影响规律,并利用显微高速摄像系统结合图像处理技术对单液滴的变形规律进行了观... 采用不同的白油和水为实验介质对高压交流电场作用下单液滴的变形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了电场强度、油品黏度、界面张力以及液滴直径等因素对液滴变形度的影响规律,并利用显微高速摄像系统结合图像处理技术对单液滴的变形规律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液滴变形度主要受电场强度、液滴直径以及界面张力等的影响。与电场强度的N(1.7<N<2.4)次幂呈正比;与液滴直径近似呈线性关系;界面张力较低时,液滴更容易变形。油品黏度对液滴变形度没有明显影响。在变形度较小时,离心率和Weissenberg数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但We不适用于变形度较大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流电场 液滴 变形度 离心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00kV等级高压隔离开关的交、直流电场仿真计算 被引量:46
18
作者 田冀焕 沙彦超 +3 位作者 周远翔 孙玉洲 孙珂珂 王占杰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216-1223,共8页
隔离开关的电场计算对于校核和优化开关结构,控制隔离开关的电晕损耗、可听噪声及无线电干扰水平低于限值具有重要的工程价值。因此利用分布式并行ANSYS计算平台,仿真得到交、直流电场条件下隔离开关所在空间的电场分布,并确定出最大场... 隔离开关的电场计算对于校核和优化开关结构,控制隔离开关的电晕损耗、可听噪声及无线电干扰水平低于限值具有重要的工程价值。因此利用分布式并行ANSYS计算平台,仿真得到交、直流电场条件下隔离开关所在空间的电场分布,并确定出最大场强及其位置。其中,交流场计算基于静电场理论,而直流场计算首先采用恒定传导电流场理论计算开关表面的电位分布。为了解决不同材料电阻率参数相差大于10个数量级时,直接采用有限元方法求解会产生的数值发散问题,根据隔离开关的结构特点,提出通过计算支柱绝缘子电阻而得到各绝缘子金属连接支架的悬浮电位,从而求得随距离呈线性分布的绝缘子表面电位。其次,根据开关表面电位分布,采用ANSYS中的Submodeling技术对空气域内的静电场分布进行求解,实现了电流场与静电场的耦合。直流场计算结果表明,开关本体与空气域交界面处电位分布连续,从而证明了该计算方法的正确性。交、直流场计算结果的汇总与对比,对于隔离开关的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离开关 交、直流电场计算 ANSYS 分布式并行计算 传导电流场 数值发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00kV与500kV交流同塔四回线路带电作业电场防护仿真计算分析 被引量:24
19
作者 苏梓铭 彭勇 +4 位作者 刘凯 刘庭 肖宾 吴田 唐盼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78-83,共6页
1 000 kV与500 kV交流同塔四回输电线路与单一电压等级超(特)高压线路的空间电场分布具有较大区别,线路带电作业电场环境更为复杂。为此,采用工频电场的三维边界元法仿真计算分析同塔四回线路带电作业场强分布特点,建立人体模型,计算分... 1 000 kV与500 kV交流同塔四回输电线路与单一电压等级超(特)高压线路的空间电场分布具有较大区别,线路带电作业电场环境更为复杂。为此,采用工频电场的三维边界元法仿真计算分析同塔四回线路带电作业场强分布特点,建立人体模型,计算分析等电位和地电位典型作业工况下人体不同部位的电场强度特点,进而确定该特殊塔形线路带电作业人员安全防护措施。结果表明,等电位作业人员需身穿屏蔽效率为60dB的屏蔽服,并佩戴屏蔽效率不低于20 dB的屏蔽面罩,地电位作业人员穿戴常规屏蔽服或静电防护服,能够满足作业人员安全防护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电作业 同塔四回 交流线路 电场防护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直流电场对雨凇覆冰特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陈吉 蒋兴良 +2 位作者 郭钢 舒立春 邓雪茹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67-872,共6页
雨凇会严重影响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因而受到国内外电力部门的重视,虽然对雨凇的研究有近50 a的历史,但大多数试验都未考虑带电覆冰的实际意义,也没有深入对比研究交流与直流电场对雨凇覆冰特性的影响;利用人工气候实验室模拟了不同电场... 雨凇会严重影响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因而受到国内外电力部门的重视,虽然对雨凇的研究有近50 a的历史,但大多数试验都未考虑带电覆冰的实际意义,也没有深入对比研究交流与直流电场对雨凇覆冰特性的影响;利用人工气候实验室模拟了不同电场类型、电场强度下的LGJ-185/25导线雨凇覆冰,研究并对比了交直流电场对雨凇形态、气泡含量,覆冰质量以及覆冰密度等参数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随着交直流覆冰场强的增加,雨凇冰柱形态、覆冰质量和冰密度会先增大后减小,雨凇气泡含量和粗糙度会逐渐增加;相比交流电场而言,直流场中仅雨凇冰柱的气泡含量较交流场更多,其他参数均较交流电场雨凇覆冰更小;所得结论可为探求交直流电场对雨凇覆冰特性的影响机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直流电场 雨凇 覆冰特性 带电覆冰 覆冰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