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张量Tucker分解的高光谱图像异常目标识别 被引量:2
1
作者 陈楚申 唐国吉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43-46,共4页
高光谱图像每个像素点的光谱信息包含数百甚至数千个波段,使得高光谱图像在维度上具有高度的复杂性,且由于光谱波段众多,其中存在大量的冗余信息,加大了异常目标识别计算的负担。为此,文中提出基于张量Tucker分解的高光谱图像异常目标... 高光谱图像每个像素点的光谱信息包含数百甚至数千个波段,使得高光谱图像在维度上具有高度的复杂性,且由于光谱波段众多,其中存在大量的冗余信息,加大了异常目标识别计算的负担。为此,文中提出基于张量Tucker分解的高光谱图像异常目标识别方法。通过张量Tucker分解压缩高光谱图像后,采用依据高光谱图像数据样本学习的构造方法,构建压缩后高光谱图像的字典,获取高光谱图像数据的稀疏表示形式后,通过RX异常检测方法检测出高光谱图像中的异常目标。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张量分解重构高光谱图像后,可以缩短压缩时间,减少算法复杂度;重构后的高光谱图像清晰度高,且高光谱图像异常目标检测虚警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量Tucker分解 高光谱图像 异常检测 目标识别 稀疏表示 压缩图像 数据降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多维稀疏时空数据的可视化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赵凡 蒋同海 +2 位作者 周喜 马博 程力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556-568,共13页
时空数据的多维属性和稀疏分布特征是数据分析的主要难点.利用数据可视化技术实现多维稀疏时空数据的表现和辅助分析是当前一个研究热点.基于此,提出一种多模态数据可视化方法,利用多层次视图表现模型和人机交互方式,直观展示稀疏时空... 时空数据的多维属性和稀疏分布特征是数据分析的主要难点.利用数据可视化技术实现多维稀疏时空数据的表现和辅助分析是当前一个研究热点.基于此,提出一种多模态数据可视化方法,利用多层次视图表现模型和人机交互方式,直观展示稀疏时空数据的多维属性,进而分析数据的统计群组特征和典型个体行为模式,最终实现对异常行为的识别.针对覆盖新疆全区的车辆加油数据,融合多种相关数据源,利用该可视化方法,实现了一个车辆行为可视化数据分析系统,使用平行坐标、地图、日历矩阵、桑基图、散点图等视图模型,实现了对个体行为特征和群体行为模式的可视化表现,进而实现了对异常行为的识别、确认和预警等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视化 时空数据 多维数据 稀疏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疏子空间聚类综述 被引量:82
3
作者 王卫卫 李小平 +1 位作者 冯象初 王斯琪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373-1384,共12页
稀疏子空间聚类(Sparse subspace clustering,SSC)是一种基于谱聚类的数据聚类框架.高维数据通常分布于若干个低维子空间的并上,因此高维数据在适当字典下的表示具有稀疏性.稀疏子空间聚类利用高维数据的稀疏表示系数构造相似度矩阵,然... 稀疏子空间聚类(Sparse subspace clustering,SSC)是一种基于谱聚类的数据聚类框架.高维数据通常分布于若干个低维子空间的并上,因此高维数据在适当字典下的表示具有稀疏性.稀疏子空间聚类利用高维数据的稀疏表示系数构造相似度矩阵,然后利用谱聚类方法得到数据的子空间聚类结果.其核心是设计能够揭示高维数据真实子空间结构的表示模型,使得到的表示系数及由此构造的相似度矩阵有助于精确的子空间聚类.稀疏子空间聚类在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等领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但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本文对已有稀疏子空间聚类方法的模型、算法和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并分析存在的不足,指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维数据 子空间聚类 稀疏表示 低秩表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点云聚类的坡度估计方法 被引量:15
4
作者 李海波 曹云峰 +1 位作者 丁萌 庄丽葵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04-309,共6页
为了提高火星探测器着陆时对坡度的估计精度,研究了一种基于三维点云数据聚类与随机搜索最优拟合平面的坡度估计方法。将通过激光雷达测量获得的三维点云数据进行稀疏表示,利用稀疏系数对数据点进行聚类与分割,划分子空间;对子空间中的... 为了提高火星探测器着陆时对坡度的估计精度,研究了一种基于三维点云数据聚类与随机搜索最优拟合平面的坡度估计方法。将通过激光雷达测量获得的三维点云数据进行稀疏表示,利用稀疏系数对数据点进行聚类与分割,划分子空间;对子空间中的数据点进行平面拟合,随机搜索最优拟合平面;根据最优拟合平面计算平面法向量之间夹角,其在数值上等于坡度角,从而完成坡度估计。实验表明:该方法可以对坡度进行较为准确的估计;与常用的坡度估计方法相比,相对误差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学 坡度估计 三维点云 稀疏表示 数据聚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S/OSF实现高维稀疏数据对象的聚类 被引量:5
5
作者 吴萍 宋瀚涛 +2 位作者 牛振东 张利萍 张聚礼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16-220,共5页
为了解决传统聚类方法处理高维稀疏数据对象时聚类结果不理想的问题,提出了SS/OSF聚类方法.该方法基于对象组相似度(SS)和对象组特征向量(OSF),并借助对象组特征向量的可加性实现.采用本方法得到高维稀疏数据对象的聚类结果后,可以根据... 为了解决传统聚类方法处理高维稀疏数据对象时聚类结果不理想的问题,提出了SS/OSF聚类方法.该方法基于对象组相似度(SS)和对象组特征向量(OSF),并借助对象组特征向量的可加性实现.采用本方法得到高维稀疏数据对象的聚类结果后,可以根据聚类结果中各个对象集合的上确界和下确界为新对象进行对象组分类.实验表明,与传统K-means聚类方法相比,随着数据对象数目的增加,该方法无论是在运行时间上,还是在聚类结果的准确度方面都有明显的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维稀疏二态数据 对象组相似度 对象组特征向量 聚类 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关子空间中的局部离群数据挖掘算法研究 被引量:17
6
作者 李永红 张继福 荀亚玲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60-465,共6页
针对高维数据集,采用局部稀疏差异和局部密度差异的度量因子,给出一种相关子空间中的局部离群数据挖掘算法.该算法根据K最近邻(K-NN),确定数据集中各数据对象的局部数据集,并依据属性值的稀疏因子生成全局的稀疏因子矩阵和局部稀疏因子... 针对高维数据集,采用局部稀疏差异和局部密度差异的度量因子,给出一种相关子空间中的局部离群数据挖掘算法.该算法根据K最近邻(K-NN),确定数据集中各数据对象的局部数据集,并依据属性值的稀疏因子生成全局的稀疏因子矩阵和局部稀疏因子矩阵,从而有效地反映了数据对象的局部稀疏程度;根据局部稀疏因子矩阵,计算属性维对应的局部稀疏差异因子,并确定数据对象对应的子空间定义向量,从而体现了具有任意性相关的相关子空间;如果数据对象存在相关子空间,则采用高斯误差函数体现相关子空间中各数据对象的局部密度差异,有效地降低了"维灾"的影响,使得离群数据的度量与相关子空间的维度无关,并能够度量相关子空间的数据对象,否则设置数据对象的局部密度差异为0,表明其为正常数据;选取局部密度差异(离群程度)最大的若干数据对象作为局部离群数据;最后采用UCI和恒星光谱数据集,实验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离群数据 高维数据集 局部稀疏差异 局部密度差异 相关子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L1和L2正则化约束的隐语义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王德贤 何先波 +2 位作者 贺春林 周坤 陈敏治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121-127,共7页
在大数据领域中预测高维稀疏矩阵中的缺失数据,通常采用随机梯度下降算法构造隐语义模型来对缺失数据进行预测。在随机梯度下降算法来求解模型的过程中经常加入正则化项来提高模型的性能,由于L1正则化项不可导,目前在隐语义模型中主要... 在大数据领域中预测高维稀疏矩阵中的缺失数据,通常采用随机梯度下降算法构造隐语义模型来对缺失数据进行预测。在随机梯度下降算法来求解模型的过程中经常加入正则化项来提高模型的性能,由于L1正则化项不可导,目前在隐语义模型中主要通过加入L2正则化项来构建隐语义模型(SGD_LF)。但因为L1正则化项能提高模型的稀疏性增强模型求解能力,因此提出一种基于L1和L2正则化约束的隐语义(SPGD_LF)模型。在通过构建目标函数时,同时引入L1和L2正则化项。由于目标函数满足利普希茨条件,并通过二阶的泰勒展开对目标函数进行逼近,构造出随机梯度下降的求解器,在随机梯度下降求解隐语义模型的过程中通过软阈值来处理L1正则化项所对应的边界优化问题。通过此优化方案,可以更好地表达目标矩阵中的已知数据在隐语义空间中的特征和对应的所属社区关系,提高了模型的泛化能力。通过在大型工业数据集上的实验表明,SPGD_LF模型的预测精度、稀疏性和收敛速度等性能都有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应用 高维稀疏矩阵 隐语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稀疏聚类的高维数据特征选择及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张陶陶 胡亚南 +1 位作者 李扬 田茂再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8-24,共7页
文章研究了一种高维数据聚类特征选择方法——稀疏聚类,稀疏聚类是通过对特征变量赋予权重,并添加lasso惩罚因子,压缩权重,得到对变量的权重排序,即重要性排序,使其在进行分类预测的同时达到自动剔除冗余变量的效果,从而起到了对高维数... 文章研究了一种高维数据聚类特征选择方法——稀疏聚类,稀疏聚类是通过对特征变量赋予权重,并添加lasso惩罚因子,压缩权重,得到对变量的权重排序,即重要性排序,使其在进行分类预测的同时达到自动剔除冗余变量的效果,从而起到了对高维数据聚类时的特征选择作用。将此方法运用于中国环保问题,将中国31个省份根据环保情况分为3类,并从现有的104个环保指标中筛选得到20个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疏聚类 高维数据 聚类 特征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维数据分类中的特征降维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刘立月 黄兆华 刘遵雄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1-134,共4页
以高维分类为目标,从分类的准确率与模型解释性角度探讨了降维的必要性,分析了特征选择与抽取2类方法特点,并对常用的特征抽取方法,包括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PLS)和非负矩阵分解(NMF)进行了阐述.考虑到约减后的数据缺乏稀疏性... 以高维分类为目标,从分类的准确率与模型解释性角度探讨了降维的必要性,分析了特征选择与抽取2类方法特点,并对常用的特征抽取方法,包括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PLS)和非负矩阵分解(NMF)进行了阐述.考虑到约减后的数据缺乏稀疏性与可解释性,提出了基于稀疏正则化的特征抽取模型,为高维特征降维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维数据 降维 特征抽取 稀疏正则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排序思想的高维稀疏数据聚类 被引量:2
10
作者 祝琴 高学东 +2 位作者 武森 陈敏 陈华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13-14,共2页
针对CABOSFV聚类算法对数据输入顺序的敏感性问题,提出融合排序思想的高属性维稀疏数据聚类算法,通过计算首次聚类中两两高属性维稀疏数据非零属性取值情况确定所需要计算差异度的集合组合,减小了算法复杂度。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提高... 针对CABOSFV聚类算法对数据输入顺序的敏感性问题,提出融合排序思想的高属性维稀疏数据聚类算法,通过计算首次聚类中两两高属性维稀疏数据非零属性取值情况确定所需要计算差异度的集合组合,减小了算法复杂度。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提高CABOSFV聚类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维稀疏数据 CABOSFV聚类 排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数据排序的改进CABOSFV聚类 被引量:2
11
作者 武森 王静 谭一松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4期127-129,共3页
CABOSFV是基于稀疏特征进行高维数据聚类的高效算法,但算法的聚类质量受数据输入顺序的影响。针对此问题,提出考虑数据排序的改进CABOSFV聚类(CABOSFV_CS),通过定义稀疏性指数来描述数据的稀疏特征,并按照稀疏性指数升序对数据进行排序... CABOSFV是基于稀疏特征进行高维数据聚类的高效算法,但算法的聚类质量受数据输入顺序的影响。针对此问题,提出考虑数据排序的改进CABOSFV聚类(CABOSFV_CS),通过定义稀疏性指数来描述数据的稀疏特征,并按照稀疏性指数升序对数据进行排序以改进CABOSFV算法的聚类质量。采用UCI基准数据集进行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CABOSFV算法相比,CABOSFV_CS有效地提高了聚类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BOSFV算法 高维数据 稀疏特征 聚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粒度原理的多指标综合Web用户聚类算法 被引量:3
12
作者 赵洁 董振宁 +1 位作者 张沙清 肖南峰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2427-2431,2435,共6页
为了解决传统聚类算法难以获得较好的Web用户聚类结果、使用的指标无法全面反映用户行为特征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粒度原理的Web用户聚类算法。首先对离散化数据给出稀疏相似度和初始等价关系的定义,进行初次聚类;然后设计可变精度的二... 为了解决传统聚类算法难以获得较好的Web用户聚类结果、使用的指标无法全面反映用户行为特征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粒度原理的Web用户聚类算法。首先对离散化数据给出稀疏相似度和初始等价关系的定义,进行初次聚类;然后设计可变精度的二次聚类模型对初始聚类结果进行修正;最后结合应用领域定义一种新的聚类质量评价模型。算法中面向Web用户引入多指标体系,各种指标既可独立考核,也可灵活组合,并同时兼顾决策者对指标的偏好。实验证明,该算法适用于Web用户的高维稀疏数据,不依赖样本的顺序,具有更广应用性,可提供多粒度分析结果,得到的聚类结果能真实反映数据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B使用挖掘 粒度原理 高属性维稀疏数据 多指标 聚类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线性投影结构的非负矩阵分解 被引量:22
13
作者 李乐 章毓晋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3-39,共17页
非负矩阵分解(Non-nega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NMF)是一个近年来非常流行的非负数据处理方法,它常用于维数约减、特征提取和数据挖掘等.NMF定义中采用的数学模型基于非线性投影结构构造,这决定了NMF降维需借助计算量很大的迭代操作... 非负矩阵分解(Non-nega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NMF)是一个近年来非常流行的非负数据处理方法,它常用于维数约减、特征提取和数据挖掘等.NMF定义中采用的数学模型基于非线性投影结构构造,这决定了NMF降维需借助计算量很大的迭代操作来实现.此外,由此模型提取的NMF特征常不稀疏,这与NMF的设计期望相差甚远.为一并解决上述两个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个新的模型—基于线性投影结构的NMF(Linear projection-based NMF,LPBNMF),并构造了一个单调的LPBNMF算法.从数学的角度看,LPBNMF可理解为实现NMF的一种特殊方式.LPBNMF降维通过线性变换来完成,它所采用的数学模型的自身结构特点决定了由其得到的特征一定非常稀疏.大量的比较实验表明,LPBNMF的降维效率显著高于NMF,LPBNMF特征明显比NMF特征更稀疏和局部化.最后,基于AR人脸数据库的实验揭示,LPBNMF特征比NMF、LDA以及PCA等特征更适合于用最近邻分类法处理有遮挡人脸识别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负矩阵分解 基于线性投影结构的非负矩阵分解 特征提取 数据描述 降维效率 稀疏特征 有遮挡人脸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适应图嵌入的鲁棒稀疏局部保持投影 被引量:3
14
作者 占善华 武继刚 房小兆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296-2301,共6页
针对复杂高维数据的维度约减问题,提出一种鲁棒的无监督维度约简方法。将自适应的图学习和投影学习融入一个联合学习框架,自适应捕获数据的本质局部结构,以此指导模型学习到全局最优的投影;为捕获数据的全局信息,引入一个PCA项,该项的... 针对复杂高维数据的维度约减问题,提出一种鲁棒的无监督维度约简方法。将自适应的图学习和投影学习融入一个联合学习框架,自适应捕获数据的本质局部结构,以此指导模型学习到全局最优的投影;为捕获数据的全局信息,引入一个PCA项,该项的引入能够减少维度约简过程中的信息损失;为选择最重要的特征进行维度约简,引入一个行稀疏约束,增强对于噪声的鲁棒性。在多个数据集上的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影学习 维度约减 稀疏约束 图嵌入 无监督学习 高维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知识粒度的高属性维稀疏聚类算法 被引量:2
15
作者 赵洁 肖南峰 陈琼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20-26,共7页
目前的高属性维稀疏数据算法大多面向二态数据,而且没有聚类结果的评价方法,给应用带来很大局限.针对这些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知识粒度的高属性维聚类算法.首先通过设计面向数据稀疏特征的半模糊聚类算法对数据进行离散化,并基于此... 目前的高属性维稀疏数据算法大多面向二态数据,而且没有聚类结果的评价方法,给应用带来很大局限.针对这些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知识粒度的高属性维聚类算法.首先通过设计面向数据稀疏特征的半模糊聚类算法对数据进行离散化,并基于此给出稀疏相似度和初始等价关系的定义;然后设计可变精度的二次聚类模型对初始聚类结果进行修正,使算法具有较强的抗噪声能力;最后结合应用领域定义一种新的聚类质量评价模型.实验证明,该算法可提供多粒度分析结果,准确度更高,得到的聚类结果能真实反映数据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粒度 高属性维稀疏数据 初始等价关系 不可区分度 聚类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邻域线性竞争的排列降维方法 被引量:1
16
作者 闫德勤 吕志超 刘胜蓝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9-101,共3页
局部线性嵌入算法以及局部切空间排列算法是目前对降维研究有着重要影响的算法,但对于稀疏数据及噪声数据,在使用这些经典算法降维时效果欠佳。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这些算法在处理局部邻域时存在信息涵盖量不足。对经典算法中全局信息和局... 局部线性嵌入算法以及局部切空间排列算法是目前对降维研究有着重要影响的算法,但对于稀疏数据及噪声数据,在使用这些经典算法降维时效果欠佳。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这些算法在处理局部邻域时存在信息涵盖量不足。对经典算法中全局信息和局部信息的提取机制进行分析后,提出一种邻域线性竞争的排列方法(neighborhood linear rival alignment algorithm,NLRA)。通过对数据点的近邻作局部结构提取,有效挖掘稀疏数据内部信息,使得数据整体降维效果更加稳定。通过手工流形和真实数据集的实验,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学习 线性化 局部线性嵌入 降维 稀疏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稀疏子空间聚类的多层网络社团检测 被引量:2
17
作者 孙登第 凌媛 +1 位作者 丁转莲 罗斌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52-60,共9页
现有的子空间聚类方法大多只适用于单层网络,或者仅对多层网络中每层的聚类结果简单地进行平均,未考虑每层网络中包含信息量不同的特点,致使聚类性能受限。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面向多层网络的稀疏子空间聚类方法。将距离正则项和非负约... 现有的子空间聚类方法大多只适用于单层网络,或者仅对多层网络中每层的聚类结果简单地进行平均,未考虑每层网络中包含信息量不同的特点,致使聚类性能受限。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面向多层网络的稀疏子空间聚类方法。将距离正则项和非负约束条件集成到稀疏子空间聚类框架中,从而在聚类时能够同时利用数据的全局信息和局部信息进行图学习。此外,通过引入稀疏约束使学习到的图具有更清晰的聚类结构,并设计迭代算法进行优化求解。在多个真实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挖掘网络不同层的互补信息,得到准确的一致性联合稀疏表示,有效提高社团聚类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维数据 子空间聚类 稀疏表示 社团检测 复杂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稀疏约束非负矩阵分解的K-Means聚类算法 被引量:8
18
作者 韩素青 贾茹 《数据采集与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216-1222,共7页
为了提高K-Means聚类算法在高维数据下的聚类效果,提出一种基于稀疏约束非负矩阵分解的K-Means聚类算法。该算法在最优保持原始数据本质的前提下,通过在非负矩阵分解过程中对基矩阵列向量施加l1与l2范数稀疏约束,首先挖掘嵌入在高维数... 为了提高K-Means聚类算法在高维数据下的聚类效果,提出一种基于稀疏约束非负矩阵分解的K-Means聚类算法。该算法在最优保持原始数据本质的前提下,通过在非负矩阵分解过程中对基矩阵列向量施加l1与l2范数稀疏约束,首先挖掘嵌入在高维数据中的低维数据结构,实现高维数据的低维表示,然后利用在低维数据聚类中性能良好的K-Means算法对稀疏降维后的数据进行聚类。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可行,并且在处理高维数据上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维数据 非负矩阵分解 稀疏约束 K-MEANS聚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VM的高维不平衡数据集分类算法 被引量:3
19
作者 赵小强 张露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52-461,共10页
由于数据量的不断增长,出现了大量的不平衡高维数据,传统的数据挖掘分类算法在处理这些数据时,易受到样本分布和维数的影响,存在分类性能不佳的问题.提出一种针对不平衡高维数据集的改进支持向量机(Supported Vector Machine,SVM)分类算... 由于数据量的不断增长,出现了大量的不平衡高维数据,传统的数据挖掘分类算法在处理这些数据时,易受到样本分布和维数的影响,存在分类性能不佳的问题.提出一种针对不平衡高维数据集的改进支持向量机(Supported Vector Machine,SVM)分类算法,首先通过核函数将数据集映射到特征空间中,再引入改进的核SMOTE(Kernel Synthetic Minority Over-sampling Technique)算法而得到正类样本,使两类样本数目平衡化;然后将维数高的数据集通过稀疏表示的方法投影到低维的空间中,实现降维;最后根据空间的距离关系来确定在输入空间中合成样本的原像,再对得到的平衡样本集通过SVM来分类,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该算法对于高维不平衡数据集有较优的分类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维不平衡数据集 分类算法 支持向量机(SVM) 核SMOTE 稀疏表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区域稀疏回归模型的三维人脸特征提取算法 被引量:1
20
作者 郝阳阳 史丽燕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67-70,共4页
人脸识别是生物特征识别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并因为具有深厚的学术背景和广泛的应用前景从而被大学者关注。根据三维人脸不变特性描述的数据特点,引入了区域稀疏表示和低秩矩阵恢复理论。通过谱回归和矩阵完整性约束,从带噪声的原... 人脸识别是生物特征识别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并因为具有深厚的学术背景和广泛的应用前景从而被大学者关注。根据三维人脸不变特性描述的数据特点,引入了区域稀疏表示和低秩矩阵恢复理论。通过谱回归和矩阵完整性约束,从带噪声的原始数据中得到干净的输入数据,获得鲁棒的低秩投影矩阵,并将低维特征矢量应用在三维人脸识别中。实验结果说明本文提出的三维人脸特征提取算法具有更多的辨别性、鲁棒性和通用性,具有良好的三维数据表达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特征提取 区域稀疏 矩阵 三维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