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组大肠杆菌发酵条件优化提高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微微 常楚婷 +4 位作者 冯敬杰 张家赫 李飞胜 丁文涛 王昌禄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53-259,共7页
功能性稀有糖D-阿洛酮糖主要由基因工程菌株表达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D-allulose 3-epimerase,DAE)催化果糖生产。该研究以表达DAE的重组大肠杆菌为研究对象,利用单因素试验对发酵培养基的碳源、氮源、金属离子等成分进行优化,获得... 功能性稀有糖D-阿洛酮糖主要由基因工程菌株表达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D-allulose 3-epimerase,DAE)催化果糖生产。该研究以表达DAE的重组大肠杆菌为研究对象,利用单因素试验对发酵培养基的碳源、氮源、金属离子等成分进行优化,获得了最佳的培养基组合:蔗糖10 g/L、大豆蛋白胨15 g/L、(NH4)2SO_(4)3 g/L、KH2PO_(4)3 g/L、MgSO_(4)0.5 g/L、MnSO_(4)0.025 mmol/L。在此基础上,利用单因素试验对培养条件进行研究,确定了最佳发酵诱导时间(10 h)、接种量(3%,摇瓶)、装液量(30%)以及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sopropyl-beta-D-thiogalactopyranoside,IPTG)添加浓度(1 mmol/L),使OD_(600)增加了1.46倍,酶活提高了2.57倍。在此基础上,利用5 L发酵罐进行放大发酵实验,确定了最佳诱导时间。在最佳条件下,经过18 h的诱导发酵,菌体OD_(600)最高值达51.8,干重达到21.5 g/L,酶活达到103.8 U/mL。当细胞添加量为0.014 g DCW/L时,以500 g/L D-果糖为底物,pH为7,50℃,1 h转化率达28.76%,D-阿洛酮糖最高生成量可达149.74 g/L。该研究对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的发酵生产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 重组大肠杆菌 高密度发酵 发酵优化 重组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发子蛋白SbES高密度重组表达和粉剂研发
2
作者 杨扬 陈奕鹏 +3 位作者 王茂存 章淑艳 刘先宝 黄贵修 《热带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64-71,共8页
激发子蛋白SbES是帚枝霉属内生真菌HND5产生的一个外泌丝氨酸蛋白酶,可有效诱导多种植物产生抗病性,具有可商品化开发为植物蛋白农药的潜力。为建立该蛋白的高密度发酵及粉剂制备工艺,利用已构建好的SbES蛋白毕赤酵母异源表达菌株Pichia... 激发子蛋白SbES是帚枝霉属内生真菌HND5产生的一个外泌丝氨酸蛋白酶,可有效诱导多种植物产生抗病性,具有可商品化开发为植物蛋白农药的潜力。为建立该蛋白的高密度发酵及粉剂制备工艺,利用已构建好的SbES蛋白毕赤酵母异源表达菌株Pichia pastoris X-33(pRICZA::SbES),对该蛋白的高密度发酵条件、菌体破碎条件及适宜喷雾干燥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测试范围内,SbES蛋白毕赤酵母异源表达菌株在pH 6.5、温度28℃和菌体浓度180 g/L条件下诱导108 h,可获得最大表达量;目标异源表达菌株15%菌体浓度,在300 W功率下超声40 min,可获得最大的SbES蛋白量;SbES蛋白最适的助干剂为麦芽糊精,在5%麦芽糊精,干燥塔出风口温度为140℃的条件下干燥,SbES蛋白可保存最大的酶活性。本研究结果为激发子蛋白SbES的商品化开发提供了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发子蛋白 异源表达 高密度发酵 粉剂制备 植物蛋白农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源对L-色氨酸发酵的影响 被引量:12
3
作者 黄静 史建明 +3 位作者 霍文婷 徐庆阳 谢希贤 陈宁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1-25,共5页
以L-色氨酸生产菌E.coli TRTH为供试菌株,研究了氮源对L-色氨酸发酵的影响。利用30 L发酵罐进行分批补料发酵试验,确定了最佳有机氮源和无机氮源分别为酵母粉和硫酸铵,进一步确定酵母粉和硫酸铵的最佳用量为1 g/L和10 g/L,最后采用NaOH... 以L-色氨酸生产菌E.coli TRTH为供试菌株,研究了氮源对L-色氨酸发酵的影响。利用30 L发酵罐进行分批补料发酵试验,确定了最佳有机氮源和无机氮源分别为酵母粉和硫酸铵,进一步确定酵母粉和硫酸铵的最佳用量为1 g/L和10 g/L,最后采用NaOH和氨水混合补料控制发酵液中NH4+浓度在120 mmol/L以下,发酵38 h,菌体生物量和L-色氨酸产量分别达到53.42 g/L和32.6 g/L,实现了大肠杆菌的高密度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色氨酸 氮源 分批补料发酵 高密度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海藻糖合成酶工程菌的pH-stat高密度发酵工艺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蒙健宗 陈发忠 +1 位作者 王青艳 黄日波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25-128,共4页
重组海藻糖合成酶工程菌的分批补料发酵中,用氨水调节培养液的pH为6.78~6.80,初糖耗尽后按培养液的pH从6.80起每升高0.01即开始补充葡萄糖至0.7g·L-1。据此补料策略可将发酵过程的乙酸积累控制在6.26g·L-1以下;补料发酵12h后... 重组海藻糖合成酶工程菌的分批补料发酵中,用氨水调节培养液的pH为6.78~6.80,初糖耗尽后按培养液的pH从6.80起每升高0.01即开始补充葡萄糖至0.7g·L-1。据此补料策略可将发酵过程的乙酸积累控制在6.26g·L-1以下;补料发酵12h后,即获得细胞干重为51.5g·L-1的细胞高密度,细胞密度是分批培养的7.5倍;诱导后重组海藻糖合成酶表达率为15.2%,单位体积内的表达量是分批培养的4.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糖合成酶 高密度发酵 PH-STA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大肠杆菌HT02高密度高表达HT-1融合蛋白发酵过程优化 被引量:5
5
作者 胡爽 蔡海波 +1 位作者 蒋加庆 谭文松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3063-3070,共8页
发酵工艺放大是将实验室成果产业化的必要一环,随着发酵规模的扩大,工艺流程也会有相应的调整,导致微生物所处的生长环境以及生长代谢状态的改变,从而影响大体积发酵罐的发酵水平。本文以一株产HT-1融合蛋白的重组大肠杆菌HT02为研究对... 发酵工艺放大是将实验室成果产业化的必要一环,随着发酵规模的扩大,工艺流程也会有相应的调整,导致微生物所处的生长环境以及生长代谢状态的改变,从而影响大体积发酵罐的发酵水平。本文以一株产HT-1融合蛋白的重组大肠杆菌HT02为研究对象,在200L发酵罐中研究了分批补料培养时菌体生长与HT-1融合蛋白表达的特性,通过采用提前诱导、增加接种量的手段,解决了因增加二级种子培养工艺而导致的200L发酵罐中HT-1融合蛋白表达水平下降的问题,最终使菌体密度、HT-1融合蛋白表达水平、融合蛋白细胞得率以及融合蛋白体积得率分别达到55.1g·L-1、27.4%、0.056g·(gcell)-1和3.103g·L-1,较工艺改进前发酵水平分别提高了9.8%、23.4%、14.3%和25.2%,实现了在200L发酵罐中高密度高表达发酵,为HT-1工业化生产提供了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大肠杆菌 高密度发酵 大规模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料分批法高密度培养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S-1 被引量:15
6
作者 靳志强 李平兰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9,共6页
将补料分批培养法与化学中和法相结合,对乳酸菌进行高密度培养。通过流加不同组分配比的补料液,发现碳源(葡萄糖)和氮源是乳酸菌增殖的限制性底物,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补料液的最优碳氮比为5︰7.5(体积比)。通过5 L自控发酵罐的批式补糖... 将补料分批培养法与化学中和法相结合,对乳酸菌进行高密度培养。通过流加不同组分配比的补料液,发现碳源(葡萄糖)和氮源是乳酸菌增殖的限制性底物,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补料液的最优碳氮比为5︰7.5(体积比)。通过5 L自控发酵罐的批式补糖实验,对恒速流加、葡萄糖反馈流加和指数流加等3种补糖模式的发酵进程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3种补料模式都可以使菌体浓度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加,葡萄糖反馈流加由于保持了发酵过程中较低的残糖浓度,获得了较高的菌体密度,菌体干重达到3.889 g/L,较分批培养提高4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直投式发酵剂 高密度 补料分批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达GLP-1融合蛋白的重组大肠杆菌分批补料培养工艺优化 被引量:4
7
作者 胡爽 蔡海波 +1 位作者 蒋加庆 谭文松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68-475,共8页
人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 Like Peptide-1,GLP-1)是一种有潜在应用价值的治疗糖尿病的药物。今以一株表达GLP-1融合蛋白的重组大肠杆菌为研究对象,在分批培养条件下,通过流加甘油并在诱导前0.5h添加氮源使菌体密度、融合蛋白表达水... 人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 Like Peptide-1,GLP-1)是一种有潜在应用价值的治疗糖尿病的药物。今以一株表达GLP-1融合蛋白的重组大肠杆菌为研究对象,在分批培养条件下,通过流加甘油并在诱导前0.5h添加氮源使菌体密度、融合蛋白表达水平、融合蛋白体积得率和融合蛋白细胞得率分别提高了138.0%、29.5%、216.9%和29.6%。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甘油补加策略、氮源补料方式以及补氮液浓度等过程因素对菌体生长以及GLP-1融合蛋白表达的影响,发现氮源流加过程是提高融合蛋白表达水平的关键因素。进而通过对补料过程的优化,建立了高密度高表达的分批补料培养工艺,最终使菌体密度、融合蛋白表达水平、融合蛋白体积得率和融合蛋白细胞得率分别达到51.93g·L-1、34.6%、2.937g·L-1和0.057g·g-1cell,较分批培养分别提高了314.5%、100.0%、784.6%和111.1%。研究结果对GLP-1融合蛋白的产业化开发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大肠杆菌 人胰高血糖素样肽-1 分批补料培养 高密度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毕赤酵母X33/pGAPZαA-MLcc1产漆酶的高密度发酵 被引量:1
8
作者 黄亮 刘逸寒 +2 位作者 刘晓光 李玉 路福平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24-329,共6页
在5 L的发酵罐中进行了重组毕赤酵母X33/p GAPZαA-MLcc1表达重组漆酶的发酵试验,漆酶活性的变化趋势与菌体干质量变化趋势相一致,当菌体增长进入稳定期46 h左右时,产酶达至高峰47.2 U/L。进一步研究了工程菌在5 L容积发酵罐中的高密度... 在5 L的发酵罐中进行了重组毕赤酵母X33/p GAPZαA-MLcc1表达重组漆酶的发酵试验,漆酶活性的变化趋势与菌体干质量变化趋势相一致,当菌体增长进入稳定期46 h左右时,产酶达至高峰47.2 U/L。进一步研究了工程菌在5 L容积发酵罐中的高密度发酵工艺,并获得了高水平表达漆酶的优化策略:在补料阶段采用溶氧反馈控制方式,并且保持溶氧水平在15~30 g/d L,发酵过程中通过在线补加氨水和盐酸来调整p H恒定在5。通过高密度发酵可获得最高酶活力达216.3 U/L,是分批发酵获得最高酶活力的4.6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毕赤酵母 漆酶 高密度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达重组咖啡豆α-半乳糖苷酶的酵母工程菌的高密度发酵 被引量:1
9
作者 高红伟 贾延军 +5 位作者 鲍国强 季守平 檀英霞 李素波 章扬培 宫锋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63-167,共5页
用5L发酵罐优化了重组咖啡豆α-半乳糖苷酶酵母工程菌pPIC9K-Gal/GS115(本室构建)的高密度发酵工艺。通过对发酵条件的优化,包括甘油补充量及补充时机、甲醇诱导量及诱导时机、溶氧控制、诱导时间等,重组咖啡豆α-半乳糖苷酶在毕赤酵母... 用5L发酵罐优化了重组咖啡豆α-半乳糖苷酶酵母工程菌pPIC9K-Gal/GS115(本室构建)的高密度发酵工艺。通过对发酵条件的优化,包括甘油补充量及补充时机、甲醇诱导量及诱导时机、溶氧控制、诱导时间等,重组咖啡豆α-半乳糖苷酶在毕赤酵母中得到了高效表达。利用所确定的最适条件进行发酵,菌体密度最终达到368g/L以上,每批发酵液离心后可获得3.5L的发酵上清,上清中的蛋白含量达到3g/L以上,目的蛋白占上清总蛋白的50%以上,含量约为1.5g/L,上清中α-半乳糖苷酶的活性维持在80U/ml左右。确立工艺后又进行了3次发酵试验,证明了工艺的可行性和稳定性。为重组咖啡豆α-半乳糖苷酶在B→O血型改造和酶解大豆低聚糖方面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半乳糖苷酶 毕赤酵母 高密度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毕赤酵母高密度发酵产β-甘露聚糖酶的工艺优化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晓龙 肖静 王瑞明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23期5978-5983,共6页
以表达β-甘露聚糖酶的毕赤酵母工程菌为研究对象,采用摇瓶发酵确定碳源、接种量、温度、p H基础条件,通过30 L发酵罐高密度发酵,探究菌体浓度、甲醇浓度、甲醇补料方式、溶氧量等条件对目的蛋白产量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发酵工艺... 以表达β-甘露聚糖酶的毕赤酵母工程菌为研究对象,采用摇瓶发酵确定碳源、接种量、温度、p H基础条件,通过30 L发酵罐高密度发酵,探究菌体浓度、甲醇浓度、甲醇补料方式、溶氧量等条件对目的蛋白产量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发酵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产酶条件为接种量10%,初始葡萄糖质量浓度30 g/L,诱导温度28℃,p H 5.0,溶氧量10%~20%。在此发酵条件下,最终细胞干重135 g/L,目的蛋白表达量5.04 g/L,最高酶活力29 600 U/m L,较优化前提高24倍,已满足工业化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甘露聚糖酶 巴斯德毕赤酵母 高密度培养 发酵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角质细胞生长因子-2基因的克隆、表达及活性 被引量:2
11
作者 田海山 唐禄 +3 位作者 王晓杰 王艳芳 官丽莉 李校堃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50-1156,共7页
从人胚肺成纤维细胞中提取总RNA,利用RT-PCR法获得人角质细胞生长因子-2(hKGF-2)cDNA,并通过PCR方法扩增,再与原核表达载体pET3c连接后转化至BL21(DE3)宿主细胞中获得表达菌株.通过流加补料方式和发酵条件的控制,进行高密度培养,并通过I... 从人胚肺成纤维细胞中提取总RNA,利用RT-PCR法获得人角质细胞生长因子-2(hKGF-2)cDNA,并通过PCR方法扩增,再与原核表达载体pET3c连接后转化至BL21(DE3)宿主细胞中获得表达菌株.通过流加补料方式和发酵条件的控制,进行高密度培养,并通过IPTG诱导获得可溶性表达的目的产物.结果表明:目的蛋白占菌体总蛋白的30.0%以上;经阳离子交换层析、肝素亲和层析两步柱层析方法获得的rhKGF-2纯度高于99.0%.建立了利用转受体FGFR2-Ⅲb的BaF3细胞株进行rhKGF-2促增殖作用的活性测定方法,活性测定结果呈典型的S型曲线,并在一定范围内具有剂量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角质细胞生长因子-2(rhKGF.2) 高密度培养 柱层析 转受体FGFR2-Ⅲb BaF3细胞株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生长和非生长相结合的拟干酪乳杆菌高效生产L-乳酸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悦 田锡炜 庄英萍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7-81,89,共6页
本研究以拟干酪乳杆菌发酵生产L-乳酸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最适初始葡萄糖浓度以及稳定期静息细胞的代谢能力进行研究,开发了基于细胞生长和非生长相关组合的高细胞密度L-乳酸生产策略。研究结果表明,140 g/L初始葡萄糖浓度下,细胞能够快... 本研究以拟干酪乳杆菌发酵生产L-乳酸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最适初始葡萄糖浓度以及稳定期静息细胞的代谢能力进行研究,开发了基于细胞生长和非生长相关组合的高细胞密度L-乳酸生产策略。研究结果表明,140 g/L初始葡萄糖浓度下,细胞能够快速生长而且将葡萄糖完全耗尽生产L-乳酸。此外,在发酵结束后6~7 h之内,细胞仍然能够维持非常高的代谢活性。最后,在此基础上开发的高细胞密度生产策略,能够使细胞在正常批发酵结束后高密度发酵阶段的产率较常规发酵阶段提升1.4倍,而且L-乳酸转化率也明显提升,达到0.985 g/g。本研究通过过程策略能够有效延长细胞高速率生产L-乳酸的周期,从而提升L-乳酸生产效率,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缩短发酵过程所需的辅助时间,包括种子制备和细胞生长,因此有望应用于工业乳酸的高效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干酪乳杆菌 乳酸 细胞生长和非生长相结合 静息细胞 高密度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黑根毛霉α-淀粉酶的定向进化、高效表达及在面包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玉川 马俊文 +3 位作者 李延啸 刘海杰 闫巧娟 江正强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78-85,共8页
本研究利用定向进化技术对米黑根毛霉(Rhizomucor miehei)来源的α-淀粉酶(RmAmy)进行分子改造,随后对突变酶进行高效表达和在面包中的应用。突变酶(mRmAmy)的最适pH和温度分别为5.0和65℃,比野生型下降1.0 pH和10℃;该酶在pH 4.0~10.0... 本研究利用定向进化技术对米黑根毛霉(Rhizomucor miehei)来源的α-淀粉酶(RmAmy)进行分子改造,随后对突变酶进行高效表达和在面包中的应用。突变酶(mRmAmy)的最适pH和温度分别为5.0和65℃,比野生型下降1.0 pH和10℃;该酶在pH 4.0~10.0和60℃以下稳定。mRmAmy经高密度发酵168 h,酶活力最高达11 900 U/mL。mRmAmy应用于面包制作中,在加酶量为3 mg/kg时,面包比容增加14.4%,硬度减小25.8%。结果表明mRmAmy在烘焙工业中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黑根毛霉 Α-淀粉酶 定向进化 高密度发酵 面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植酸酶appA-2QN在毕赤酵母中的高效表达 被引量:2
14
作者 宋玛丽 王茜 +2 位作者 杜军 赵峰梅 梁爱华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5-58,共4页
对来源于大肠杆菌的植酸酶基因app A进行突变获得植酸酶基因突变体app A-2QN,利用酵母表达系统在摇瓶培养条件下表达后,该植酸酶突变体显示出良好的热稳定性。为提高该植酸酶的表达量,降低植酸酶的生产成本,对表达该酶的重组酵母菌GS115... 对来源于大肠杆菌的植酸酶基因app A进行突变获得植酸酶基因突变体app A-2QN,利用酵母表达系统在摇瓶培养条件下表达后,该植酸酶突变体显示出良好的热稳定性。为提高该植酸酶的表达量,降低植酸酶的生产成本,对表达该酶的重组酵母菌GS115/app A-2QN进行了高密度发酵研究,通过控制发酵过程中碳源(甘油)的添加使得菌体生长达到一定密度,从而实现高效表达。在诱导蛋白质表达阶段,发酵液中甲醇的含量影响植酸酶的表达量,利用变色酸分光光度法对甲醇含量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在5 L发酵罐中进行高密度发酵147 h后,菌体浓度OD600nm达到313,通过将甲醇浓度控制在2.5%左右,经过诱导102 h后,蛋白达到了较高的表达量,为7.06 g/L,酶活性(发酵效价)为2.03×105U/m L。结果表明,通过高密度发酵提高了产植酸酶app A-2QN的酵母工程菌的细胞生长密度和蛋白质表达量,揭示该重组酵母菌株具有良好的表达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植酸酶 毕赤酵母 高密度发酵 高效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热杜邦菌α-淀粉酶的定向进化及高效表达 被引量:3
15
作者 靳燕 李延啸 +3 位作者 马俊文 王玉川 闫巧娟 江正强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139-147,共9页
目的:对嗜热杜邦菌来源α-淀粉酶进行分子改造,以提高其耐热性和产酶水平。方法:基于易错PCR技术构建嗜热杜邦菌来源α-淀粉酶(Td-amy)的随机突变文库,高通量筛选耐热性和比酶活提高的突变体,通过定点突变及同源结构模拟对突变体进行分... 目的:对嗜热杜邦菌来源α-淀粉酶进行分子改造,以提高其耐热性和产酶水平。方法:基于易错PCR技术构建嗜热杜邦菌来源α-淀粉酶(Td-amy)的随机突变文库,高通量筛选耐热性和比酶活提高的突变体,通过定点突变及同源结构模拟对突变体进行分析,并将其在毕赤酵母中表达。结果:筛选得到一个正向突变体(mTdamy)。该突变体最适温度(60℃)较野生型(55℃)提高了5℃,比酶活(466.3 U/mg)较野生型(227.9 U/mg)提高至2.0倍。经序列对比,mTd-amy有四个氨基酸发生了变化,分别为Ala4Val、Ala122Val、Lys194Arg和Ala468Asp,定点突变结果表明Ala122Val和Ala468Asp位点为影响其比酶活和最适反应温度的关键。进一步将突变体mTd-amy在毕赤酵母中高效表达,经高密度发酵其酶活达64696 U/mL。结论:定向进化获得了嗜热杜邦菌来源α-淀粉酶的正向突变体,该突变体的最适温度和比酶活力均明显提高,为α-淀粉酶的分子改造以及工业化应用等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酶 定向进化 比酶活 定点突变 高密度发酵 嗜热杜邦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双歧杆菌BL-99高密度发酵培养工艺的.优化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福东 桑跃 葛绍阳 《中国奶牛》 2023年第12期32-36,共5页
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对乳双歧杆菌BL-99的培养基组成和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最优培养基组成为:蛋白胨10g/L、酵母浸粉15g/L、葡萄糖40g/L;最佳培养条件为:pH6.0、湿度37℃、搅拌转速70rpm、接种量2%。
关键词 乳双歧杆菌BL-99 高密度发酵 培养基组成 培养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热小麦阿拉伯木聚糖酶Xyn11A在全麦面包品质改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玉玺 刘星宇 +4 位作者 齐肖亚 饶欢 赵丹丹 郝建雄 刘学强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82-89,共8页
研究耐热小麦阿拉伯木聚糖酶Xyn11A的高密度发酵生产及其在全麦面包品质改良中的应用。采用高密度发酵法生产Xyn11A,并通过测定糊化特性、流变学特性、比容、质构、差示量热扫描仪(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er,DSC)及微观结构等... 研究耐热小麦阿拉伯木聚糖酶Xyn11A的高密度发酵生产及其在全麦面包品质改良中的应用。采用高密度发酵法生产Xyn11A,并通过测定糊化特性、流变学特性、比容、质构、差示量热扫描仪(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er,DSC)及微观结构等指标,检验其在全麦面包品质改良中的效果。结果显示重组毕赤酵母经5-L发酵罐发酵108 h,上清木聚糖酶酶活力为1884 U/mL。率先将小麦阿拉伯木聚糖酶Xyn11A应用到全麦面团中,糊化特性显示,随着Xyn11A的添加,峰值黏度、谷值黏度、最终黏度呈先下降后增加的趋势。流变学特性显示,不同Xyn11A添加量(0~6 mg/kg),面团延展性从173 mm增加到了181.5 mm。Mixolab测得面团C1(面团稠度最大值)、C2(面筋弱化谷值)、C3(峰值黏度)、C4(保持黏度)、C5-C4(淀粉回生率)分别由1.119、0.443、1.568、1.399、0.963 Nm下降至1.113、0.437、1.512、1.252、0.774 Nm。进一步将小麦阿拉伯木聚糖酶Xyn11A应用到全麦面包中,随着添加量的增加全麦面包比容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硬度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当添加量为6 mg/kg时效果最好,与不添加Xyn11A的对照组相比,全麦面包比容增大了15.6%,硬度降低了26%。4℃不同贮藏时间(1~5 d)的硬度降低19.4%~23.9%,延缓了面包的老化。DSC显示,熔融温度以及差示扫描量热积分焓值在添加6 mg/kg Xyn11A时,相较不添加Xyn11A的对照组均有所降低,说明Xyn11A的添加延缓了全麦面包的老化。扫描电镜结果显示,Xyn11A添加后,面团微观结构更连续,面包内部网孔更密集均匀。综上,小麦阿拉伯木聚糖酶Xyn11A在全麦面包品质改善及延缓面包老化中呈现了优良的效果,在面制品改良中呈现出良好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阿拉伯木聚糖酶 高密度发酵 全麦面包 品质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发酵生产脂肪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4
18
作者 汪小锋 王俊 +1 位作者 杨江科 闫云君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2008年第4期47-53,共7页
脂肪酶是一种重要的工业用酶,广泛应用于食品、精细化工、医药和能源等领域。脂肪酶最主要的来源是通过微生物发酵生产。综述了脂肪酶种类、高产脂肪酶菌种选育、发酵工艺优化与调控、高密度发酵和发酵工艺放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展望... 脂肪酶是一种重要的工业用酶,广泛应用于食品、精细化工、医药和能源等领域。脂肪酶最主要的来源是通过微生物发酵生产。综述了脂肪酶种类、高产脂肪酶菌种选育、发酵工艺优化与调控、高密度发酵和发酵工艺放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脂肪酶发酵生产的研究方向及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 脂肪酶 基因工程菌 高密度发酵 放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达rAPC大肠杆菌的高密度发酵及纯化产物的抑瘤活性 被引量:16
19
作者 赵方庆 唐志红 +3 位作者 林凡 鲍莉 秦松 窦昌贵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3年第2期29-33,共5页
重组菌的高密度发酵技术是高效表达异源蛋白的一项重要技术。本文研究了培养基组成、培养条件以及诱导条件等对最终的菌体密度和rAPC表达量的影响 ,确立了最优的高密度发酵条件。此外 ,还探讨了不同补料流加方式对菌体生长和rAPC表达的... 重组菌的高密度发酵技术是高效表达异源蛋白的一项重要技术。本文研究了培养基组成、培养条件以及诱导条件等对最终的菌体密度和rAPC表达量的影响 ,确立了最优的高密度发酵条件。此外 ,还探讨了不同补料流加方式对菌体生长和rAPC表达的影响 ,结果表明DO -stat补料流加方式具有显著增加菌体量和重组蛋白表达量的作用。发酵 16小时后 ,菌体密度可达OD60 0 10 6,每升发酵液中rAPC含量可达 3 5 2 g。用纯化好的rAPC对皮下接种S180 的小鼠灌胃或腹腔注射 ,剂量为每天 3 4mg/kg~ 13 4mg/kg ,共10天 ,结果表明rAPC对小鼠S180 肉瘤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瘤重抑瘤率分别在 4 5 % 64%之间 ,且对荷瘤小鼠的白细胞数量和胸腺指数均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化产物 抑瘤活性 大肠杆菌 高密度发酵 重组别藻蓝蛋白 补料培养 S180肉瘤 藻胆蛋白 基因表达 抗癌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ctobacillus reuteri IMAU10240增殖培养基及高密度培养工艺优化 被引量:10
20
作者 姚国强 张雪梅 +3 位作者 高志敏 赵燕霞 孙天松 张和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97-105,共9页
Lactobacillus reuteri IMAU10240(L.reuteri IMAU10240)是一株具有潜在益生特性的乳酸菌,为实现产业化应用,对其培养工艺进行优化以提高其活菌数。本研究以MRS培养基为基础,通过单因素筛选试验、正交试验和响应面优化试验对该菌株的培... Lactobacillus reuteri IMAU10240(L.reuteri IMAU10240)是一株具有潜在益生特性的乳酸菌,为实现产业化应用,对其培养工艺进行优化以提高其活菌数。本研究以MRS培养基为基础,通过单因素筛选试验、正交试验和响应面优化试验对该菌株的培养基以及培养条件进行优化。通过实验确定L.reuteri IMAU10240最适培养基:蔗糖100.00 g/L,大豆蛋白胨13.25 g/L,酵母粉8.84 g/L,酵母蛋白胨13.25 g/L,Na_2HPO_4 19.85 g/L,柠檬酸2.58 g/L,MnSO_4·5H_2O 0.12 g/L,MgSO_4·7H_2O 0.40 g/L,甘油2.76 g/L,吐温-80 1.00 g/L,L-半胱氨酸盐酸盐0.50 g/L。初始pH 6.5,通入氮气37℃恒pH 5.5培养7~8 h。利用优化好的配方工艺进行5 L/50 L/200 L发酵罐的小试及中试试验,验证L.reuteri IMAU10240的发酵工艺,活菌数为7.57×10~9 CFU/mL,冻干菌粉活菌数为2.59×10^(11) CFU/g,可以进行生产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伊氏乳杆菌 增殖培养基 高密度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