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糖诱导重组大肠杆菌高效表达3-甾酮-Δ^(1)-脱氢酶的研究
1
作者 胡青 吕德强 +2 位作者 王烨 宋士奎 苏正定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5-131,共7页
【目的】探索乳糖代替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3-甾酮-Δ^(1)-脱氢酶(KstD)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BL21(DE3)中高效表达的可行性。【方法】首先通过IPTG诱导获得大量高活性可溶性重组蛋白SZD-KstD,在摇瓶培养... 【目的】探索乳糖代替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3-甾酮-Δ^(1)-脱氢酶(KstD)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BL21(DE3)中高效表达的可行性。【方法】首先通过IPTG诱导获得大量高活性可溶性重组蛋白SZD-KstD,在摇瓶培养条件下对乳糖诱导表达参数进行了系统优化,随后在15 L发酵罐中开展了高密度发酵试验。重点考察了添加时间、乳糖诱导方式、诱导时间以及碳、氮源的补料工艺等关键工艺参数对重组蛋白SZD-KstD表达的影响。【结果】在终浓度为0.2 mmol/L的乳糖诱导下获得最大量的重组蛋白SZDKstD和菌体量,由于乳糖同时可作为碳源被利用,采用3次分批添加乳糖的效果优于一次性添加。在乳糖诱导体系中重组蛋白SZD-KstD表达量可达39.58%,与常规IPTG诱导效果无明显差异。【结论】乳糖作为廉价、高效的诱导剂可以代替高价格的IPTG用于KstD的规模化发酵,为生物酶法制备甾体药物提供了一个新思路,同时也为其他重组蛋白的生产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大肠杆菌 3-甾酮-Δ^(1)-脱氢酶 乳糖诱导 高密度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水稻促生贝莱斯芽孢杆菌20-10的高密度液体发酵技术研究
2
作者 杨华 胡展 +6 位作者 伍善东 肖蓉 谭石勇 刘朱东 程伟 郭照辉 付祖姣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4期9-15,共7页
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20-10的液体培养基成分和含量进行优化,获得最佳培养基组分为20.0 g/L麦芽糖、10.0 g/L淀粉、12.5 g/L酵母膏、1.0 g/L氯化钠、3.0 g/L硫酸铵。在该培养基中,菌株20-10摇瓶培... 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20-10的液体培养基成分和含量进行优化,获得最佳培养基组分为20.0 g/L麦芽糖、10.0 g/L淀粉、12.5 g/L酵母膏、1.0 g/L氯化钠、3.0 g/L硫酸铵。在该培养基中,菌株20-10摇瓶培养72 h,有效活菌数为45.5×10^(8) CFU/mL,比基础培养基提高了106.82%。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优化菌株20-10的发酵条件,获得的最优发酵参数为接种量2.0%、温度30℃、pH 7.0,此优化条件下,菌株在20和500 L发酵罐中扩大培养64 h获得的有效活菌数分别为52.0×10^(8)和160.5×10^(8) CFU/mL,比基础培养基分别提高了1.36和6.30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莱斯芽孢杆菌20-10 正交试验 响应面试验 高密度液体发酵 发酵条件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大肠杆菌发酵条件优化提高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微微 常楚婷 +4 位作者 冯敬杰 张家赫 李飞胜 丁文涛 王昌禄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53-259,共7页
功能性稀有糖D-阿洛酮糖主要由基因工程菌株表达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D-allulose 3-epimerase,DAE)催化果糖生产。该研究以表达DAE的重组大肠杆菌为研究对象,利用单因素试验对发酵培养基的碳源、氮源、金属离子等成分进行优化,获得... 功能性稀有糖D-阿洛酮糖主要由基因工程菌株表达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D-allulose 3-epimerase,DAE)催化果糖生产。该研究以表达DAE的重组大肠杆菌为研究对象,利用单因素试验对发酵培养基的碳源、氮源、金属离子等成分进行优化,获得了最佳的培养基组合:蔗糖10 g/L、大豆蛋白胨15 g/L、(NH4)2SO_(4)3 g/L、KH2PO_(4)3 g/L、MgSO_(4)0.5 g/L、MnSO_(4)0.025 mmol/L。在此基础上,利用单因素试验对培养条件进行研究,确定了最佳发酵诱导时间(10 h)、接种量(3%,摇瓶)、装液量(30%)以及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sopropyl-beta-D-thiogalactopyranoside,IPTG)添加浓度(1 mmol/L),使OD_(600)增加了1.46倍,酶活提高了2.57倍。在此基础上,利用5 L发酵罐进行放大发酵实验,确定了最佳诱导时间。在最佳条件下,经过18 h的诱导发酵,菌体OD_(600)最高值达51.8,干重达到21.5 g/L,酶活达到103.8 U/mL。当细胞添加量为0.014 g DCW/L时,以500 g/L D-果糖为底物,pH为7,50℃,1 h转化率达28.76%,D-阿洛酮糖最高生成量可达149.74 g/L。该研究对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的发酵生产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 重组大肠杆菌 高密度发酵 发酵优化 重组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发子蛋白SbES高密度重组表达和粉剂研发
4
作者 杨扬 陈奕鹏 +3 位作者 王茂存 章淑艳 刘先宝 黄贵修 《热带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64-71,共8页
激发子蛋白SbES是帚枝霉属内生真菌HND5产生的一个外泌丝氨酸蛋白酶,可有效诱导多种植物产生抗病性,具有可商品化开发为植物蛋白农药的潜力。为建立该蛋白的高密度发酵及粉剂制备工艺,利用已构建好的SbES蛋白毕赤酵母异源表达菌株Pichia... 激发子蛋白SbES是帚枝霉属内生真菌HND5产生的一个外泌丝氨酸蛋白酶,可有效诱导多种植物产生抗病性,具有可商品化开发为植物蛋白农药的潜力。为建立该蛋白的高密度发酵及粉剂制备工艺,利用已构建好的SbES蛋白毕赤酵母异源表达菌株Pichia pastoris X-33(pRICZA::SbES),对该蛋白的高密度发酵条件、菌体破碎条件及适宜喷雾干燥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测试范围内,SbES蛋白毕赤酵母异源表达菌株在pH 6.5、温度28℃和菌体浓度180 g/L条件下诱导108 h,可获得最大表达量;目标异源表达菌株15%菌体浓度,在300 W功率下超声40 min,可获得最大的SbES蛋白量;SbES蛋白最适的助干剂为麦芽糊精,在5%麦芽糊精,干燥塔出风口温度为140℃的条件下干燥,SbES蛋白可保存最大的酶活性。本研究结果为激发子蛋白SbES的商品化开发提供了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发子蛋白 异源表达 高密度发酵 粉剂制备 植物蛋白农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源对L-色氨酸发酵的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黄静 史建明 +3 位作者 霍文婷 徐庆阳 谢希贤 陈宁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1-25,共5页
以L-色氨酸生产菌E.coli TRTH为供试菌株,研究了氮源对L-色氨酸发酵的影响。利用30 L发酵罐进行分批补料发酵试验,确定了最佳有机氮源和无机氮源分别为酵母粉和硫酸铵,进一步确定酵母粉和硫酸铵的最佳用量为1 g/L和10 g/L,最后采用NaOH... 以L-色氨酸生产菌E.coli TRTH为供试菌株,研究了氮源对L-色氨酸发酵的影响。利用30 L发酵罐进行分批补料发酵试验,确定了最佳有机氮源和无机氮源分别为酵母粉和硫酸铵,进一步确定酵母粉和硫酸铵的最佳用量为1 g/L和10 g/L,最后采用NaOH和氨水混合补料控制发酵液中NH4+浓度在120 mmol/L以下,发酵38 h,菌体生物量和L-色氨酸产量分别达到53.42 g/L和32.6 g/L,实现了大肠杆菌的高密度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色氨酸 氮源 分批补料发酵 高密度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密度培养大肠杆菌TB1/pMAL-hOCIFm的优化条件 被引量:3
6
作者 张兴群 王梁华 +1 位作者 焦炳华 袁勤生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2-75,共4页
利用Bioengeering3.7L自控式发酵罐,以分批培养和补料分批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技术,高密度培养重组大肠杆菌TB1/pMAL-hOCIFm,生产重组人破骨细胞形成抑制因子成熟肽(recombinanthumanosteoclastogenesisinhibitoryfactormaturepeptide,rhOC... 利用Bioengeering3.7L自控式发酵罐,以分批培养和补料分批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技术,高密度培养重组大肠杆菌TB1/pMAL-hOCIFm,生产重组人破骨细胞形成抑制因子成熟肽(recombinanthumanosteoclastogenesisinhibitoryfactormaturepeptide,rhOCIFm)。通过对碳、氮源补加方式以及溶解氧等参数的控制,使工程菌E.coliTB1/pMAL-hOCIFm的发酵菌体OD600达到57.8,rhOCIFm与MBP融合蛋白(hOCIFm-MBP)的含量达到3.2g/L。本研究为工业化生产rhOCIFm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骨细胞形成抑制因子(OCIF) 表达 高密度培养 发酵 补料-分批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海藻糖合成酶工程菌的pH-stat高密度发酵工艺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蒙健宗 陈发忠 +1 位作者 王青艳 黄日波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25-128,共4页
重组海藻糖合成酶工程菌的分批补料发酵中,用氨水调节培养液的pH为6.78~6.80,初糖耗尽后按培养液的pH从6.80起每升高0.01即开始补充葡萄糖至0.7g·L-1。据此补料策略可将发酵过程的乙酸积累控制在6.26g·L-1以下;补料发酵12h后... 重组海藻糖合成酶工程菌的分批补料发酵中,用氨水调节培养液的pH为6.78~6.80,初糖耗尽后按培养液的pH从6.80起每升高0.01即开始补充葡萄糖至0.7g·L-1。据此补料策略可将发酵过程的乙酸积累控制在6.26g·L-1以下;补料发酵12h后,即获得细胞干重为51.5g·L-1的细胞高密度,细胞密度是分批培养的7.5倍;诱导后重组海藻糖合成酶表达率为15.2%,单位体积内的表达量是分批培养的4.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糖合成酶 高密度发酵 PH-STA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大肠杆菌HT02高密度高表达HT-1融合蛋白发酵过程优化 被引量:5
8
作者 胡爽 蔡海波 +1 位作者 蒋加庆 谭文松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3063-3070,共8页
发酵工艺放大是将实验室成果产业化的必要一环,随着发酵规模的扩大,工艺流程也会有相应的调整,导致微生物所处的生长环境以及生长代谢状态的改变,从而影响大体积发酵罐的发酵水平。本文以一株产HT-1融合蛋白的重组大肠杆菌HT02为研究对... 发酵工艺放大是将实验室成果产业化的必要一环,随着发酵规模的扩大,工艺流程也会有相应的调整,导致微生物所处的生长环境以及生长代谢状态的改变,从而影响大体积发酵罐的发酵水平。本文以一株产HT-1融合蛋白的重组大肠杆菌HT02为研究对象,在200L发酵罐中研究了分批补料培养时菌体生长与HT-1融合蛋白表达的特性,通过采用提前诱导、增加接种量的手段,解决了因增加二级种子培养工艺而导致的200L发酵罐中HT-1融合蛋白表达水平下降的问题,最终使菌体密度、HT-1融合蛋白表达水平、融合蛋白细胞得率以及融合蛋白体积得率分别达到55.1g·L-1、27.4%、0.056g·(gcell)-1和3.103g·L-1,较工艺改进前发酵水平分别提高了9.8%、23.4%、14.3%和25.2%,实现了在200L发酵罐中高密度高表达发酵,为HT-1工业化生产提供了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大肠杆菌 高密度发酵 大规模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毕赤酵母菌高密度表达人源抗-HBs Fab抗体的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陈文吟 饶桂荣 +2 位作者 粟宽源 邓宁 余宙耀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810-812,共3页
目的 探讨抗 HBsFab抗体发酵工程菌GS1 1 5 /Fab的高密度发酵及对发酵产物的纯化与活性鉴定方法。方法 采用补料分批培养方法 ,在 5L发酵罐中对发酵工程菌GS1 1 5 /Fab进行高密度发酵 ,发酵温度 2 8~ 30℃ ,pH值范围为 5 0~ 5 5 ... 目的 探讨抗 HBsFab抗体发酵工程菌GS1 1 5 /Fab的高密度发酵及对发酵产物的纯化与活性鉴定方法。方法 采用补料分批培养方法 ,在 5L发酵罐中对发酵工程菌GS1 1 5 /Fab进行高密度发酵 ,发酵温度 2 8~ 30℃ ,pH值范围为 5 0~ 5 5 ,溶氧范围 2 0 %以上 ;3次发酵分别于OD60 0 值达到 4 0 0~4 5 0、2 0 0~ 2 5 0、30 0~35 0时开始诱导 ,甲醇诱导浓度为 0 5 %~1 % ,经 96h左右的诱导后终止发酵 ,对发酵上清进行亲和纯化 ,并通过ELISA法对纯化产物进行活性鉴定。结果 在OD60 0 为 30 0~ 35 0时开始诱导有利于发酵过程条件的控制和目的蛋白的表达 ,目的蛋白表达量为 2 4 5mg/L。发酵上清通过亲和层析纯化 ,获得纯度为 98%的重组Fab抗体 ,该抗体经ELISA分析具有较高的HBsAg抗原亲和力及特异性。结论 Fab酵母菌工程菌在 5L发酵罐高密度发酵成功 ,为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S FAB抗体 高密度发酵 毕赤酵母菌 亲和层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藻弧菌褐藻胶裂解酶的高效表达及其在古罗糖醛酸寡糖制备中的应用
10
作者 王月 江君 +2 位作者 江正强 闫巧娟 杨绍青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135-142,共8页
本研究发掘得到1种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来源的新型褐藻胶裂解酶基因VaAly7,并将其导入毕赤酵母中进行高效表达,其酶活力最高达到413 U/mL。通过QSFF强阴离子交换层析柱纯化后得到电泳级纯酶,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 本研究发掘得到1种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来源的新型褐藻胶裂解酶基因VaAly7,并将其导入毕赤酵母中进行高效表达,其酶活力最高达到413 U/mL。通过QSFF强阴离子交换层析柱纯化后得到电泳级纯酶,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表明其分子质量约为44 kDa。该酶的最适温度和最适pH值分别为30℃和7.0,为适冷性褐藻胶裂解酶。该酶显示出盐激活特性,在400 mmol/L NaCl条件下酶活力约可提高至对照组的8倍。VaAly7是双功能酶,对聚古罗糖醛酸具有偏好性,可降解最短链底物为古罗糖醛酸五糖。利用VaAly7降解质量分数为10%的聚古罗糖醛酸,降解产物得率为86%,产物聚合度为1~5,平均分子质量为2.1 kDa。该酶在制备古罗糖醛酸寡糖方面具有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藻胶裂解酶 高密度发酵 适冷性 盐激活性 古罗糖醛酸寡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表达透明颤菌血红蛋白对毕赤酵母产β-甘露聚糖酶发酵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晓龙 肖静 +3 位作者 王瑞明 汪俊卿 王兴吉 王正祥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93-199,共7页
为了改善高密度发酵生产β-甘露聚糖酶过程中的溶氧限制,提高β-甘露聚糖酶产量,将VHb和β-甘露聚糖酶基因置于AOX1启动子调控之下,进行VHb和β-甘露聚糖酶基因在毕赤酵母中的共表达。经密码子优化合成VHb基因,插入表达载体p PICZαA,... 为了改善高密度发酵生产β-甘露聚糖酶过程中的溶氧限制,提高β-甘露聚糖酶产量,将VHb和β-甘露聚糖酶基因置于AOX1启动子调控之下,进行VHb和β-甘露聚糖酶基因在毕赤酵母中的共表达。经密码子优化合成VHb基因,插入表达载体p PICZαA,整合到β-甘露聚糖酶工程菌中,通过G418和Zeocin抗性筛选共表达VHb基因的重组酵母工程菌。在30 L发酵罐水平上分析共表达VHb菌株(VHb+)与初始菌株(VHb-)对β-甘露聚糖酶表达的差异。结果显示,限氧条件下,VHb+菌株的β-甘露聚糖酶的表达量比对照菌株VH b-高90%,且透明颤菌血红蛋白提高了甲醇耐受性,缩短发酵周期约40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颤菌血红蛋白 Β-甘露聚糖酶 毕赤酵母 高密度发酵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料分批法高密度培养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S-1 被引量:15
12
作者 靳志强 李平兰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9,共6页
将补料分批培养法与化学中和法相结合,对乳酸菌进行高密度培养。通过流加不同组分配比的补料液,发现碳源(葡萄糖)和氮源是乳酸菌增殖的限制性底物,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补料液的最优碳氮比为5︰7.5(体积比)。通过5 L自控发酵罐的批式补糖... 将补料分批培养法与化学中和法相结合,对乳酸菌进行高密度培养。通过流加不同组分配比的补料液,发现碳源(葡萄糖)和氮源是乳酸菌增殖的限制性底物,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补料液的最优碳氮比为5︰7.5(体积比)。通过5 L自控发酵罐的批式补糖实验,对恒速流加、葡萄糖反馈流加和指数流加等3种补糖模式的发酵进程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3种补料模式都可以使菌体浓度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加,葡萄糖反馈流加由于保持了发酵过程中较低的残糖浓度,获得了较高的菌体密度,菌体干重达到3.889 g/L,较分批培养提高4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直投式发酵剂 高密度 补料分批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工程菌K88-K99融合蛋白高密度发酵工艺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谢金文 李书光 +5 位作者 肖跃强 王文秀 唐娜 董林 李峰 沈志强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43-47,共5页
通过培养基LB、改良LB、改良LB+微量盐、改良Minca和2×YT+10g/L葡萄糖5种培养基进行筛选,设定培养基初始pH分别为6.0、6.5、7.0和7.5四个梯度进行蛋白表达,用全自动微生物生长仪每隔30min测定菌液的OD值,最终确定2×YT+5g/L的... 通过培养基LB、改良LB、改良LB+微量盐、改良Minca和2×YT+10g/L葡萄糖5种培养基进行筛选,设定培养基初始pH分别为6.0、6.5、7.0和7.5四个梯度进行蛋白表达,用全自动微生物生长仪每隔30min测定菌液的OD值,最终确定2×YT+5g/L的葡萄糖生长菌数较多,细菌生长速度快,pH7.0时蛋白表达量较高,并且通过细菌生长曲线得出最佳诱导时机为细菌培养开始后3.0h^3.5h,诱导时长4.0h,溶氧量控制在30%,为ETEC大肠埃希菌高密度发酵工艺的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88-99 培养基 高密度发酵 融合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工程菌pET32a-CR1-SCR15-18/BL21(DE3)高密度发酵工艺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何莉 鲜尽红 +2 位作者 刘高科 杨永涛 汪正清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96-899,共4页
目的建立重组工程菌pET32a-CR1-SCR15-18/BL21(DE3)的高密度发酵工艺。方法以摇瓶发酵结果为基础,扩大至发酵罐发酵,对影响工程菌生长及目的蛋白表达的因素如发酵培养基、培养温度、pH值、活化时间、诱导时间及分批补加营养物质等条件... 目的建立重组工程菌pET32a-CR1-SCR15-18/BL21(DE3)的高密度发酵工艺。方法以摇瓶发酵结果为基础,扩大至发酵罐发酵,对影响工程菌生长及目的蛋白表达的因素如发酵培养基、培养温度、pH值、活化时间、诱导时间及分批补加营养物质等条件进行优化。结果采用改良M9-CA培养基、37℃活化4 h后以0.2 mmol/L IPTG诱导表达4 h,以甘油为碳源,在生长期和诱导期分别以40 ml/h和70 ml/h的速率连续流加补料,全程滴加氨水保持培养基pH值保持在7.5,调节转速控制溶解氧在40%左右。最终菌体产量提高至40 g/L以上,CR1-SCR15-18蛋白表达率达28%以上。结论高密度发酵工艺显著提高了工程菌的产量和CR1-SCR15-18蛋白的表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体1型受体SCR15-18 高密度发酵 大肠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达GLP-1融合蛋白的重组大肠杆菌分批补料培养工艺优化 被引量:4
15
作者 胡爽 蔡海波 +1 位作者 蒋加庆 谭文松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68-475,共8页
人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 Like Peptide-1,GLP-1)是一种有潜在应用价值的治疗糖尿病的药物。今以一株表达GLP-1融合蛋白的重组大肠杆菌为研究对象,在分批培养条件下,通过流加甘油并在诱导前0.5h添加氮源使菌体密度、融合蛋白表达水... 人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 Like Peptide-1,GLP-1)是一种有潜在应用价值的治疗糖尿病的药物。今以一株表达GLP-1融合蛋白的重组大肠杆菌为研究对象,在分批培养条件下,通过流加甘油并在诱导前0.5h添加氮源使菌体密度、融合蛋白表达水平、融合蛋白体积得率和融合蛋白细胞得率分别提高了138.0%、29.5%、216.9%和29.6%。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甘油补加策略、氮源补料方式以及补氮液浓度等过程因素对菌体生长以及GLP-1融合蛋白表达的影响,发现氮源流加过程是提高融合蛋白表达水平的关键因素。进而通过对补料过程的优化,建立了高密度高表达的分批补料培养工艺,最终使菌体密度、融合蛋白表达水平、融合蛋白体积得率和融合蛋白细胞得率分别达到51.93g·L-1、34.6%、2.937g·L-1和0.057g·g-1cell,较分批培养分别提高了314.5%、100.0%、784.6%和111.1%。研究结果对GLP-1融合蛋白的产业化开发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大肠杆菌 人胰高血糖素样肽-1 分批补料培养 高密度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毕赤酵母X33/pGAPZαA-MLcc1产漆酶的高密度发酵 被引量:1
16
作者 黄亮 刘逸寒 +2 位作者 刘晓光 李玉 路福平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24-329,共6页
在5 L的发酵罐中进行了重组毕赤酵母X33/p GAPZαA-MLcc1表达重组漆酶的发酵试验,漆酶活性的变化趋势与菌体干质量变化趋势相一致,当菌体增长进入稳定期46 h左右时,产酶达至高峰47.2 U/L。进一步研究了工程菌在5 L容积发酵罐中的高密度... 在5 L的发酵罐中进行了重组毕赤酵母X33/p GAPZαA-MLcc1表达重组漆酶的发酵试验,漆酶活性的变化趋势与菌体干质量变化趋势相一致,当菌体增长进入稳定期46 h左右时,产酶达至高峰47.2 U/L。进一步研究了工程菌在5 L容积发酵罐中的高密度发酵工艺,并获得了高水平表达漆酶的优化策略:在补料阶段采用溶氧反馈控制方式,并且保持溶氧水平在15~30 g/d L,发酵过程中通过在线补加氨水和盐酸来调整p H恒定在5。通过高密度发酵可获得最高酶活力达216.3 U/L,是分批发酵获得最高酶活力的4.6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毕赤酵母 漆酶 高密度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达重组咖啡豆α-半乳糖苷酶的酵母工程菌的高密度发酵 被引量:1
17
作者 高红伟 贾延军 +5 位作者 鲍国强 季守平 檀英霞 李素波 章扬培 宫锋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63-167,共5页
用5L发酵罐优化了重组咖啡豆α-半乳糖苷酶酵母工程菌pPIC9K-Gal/GS115(本室构建)的高密度发酵工艺。通过对发酵条件的优化,包括甘油补充量及补充时机、甲醇诱导量及诱导时机、溶氧控制、诱导时间等,重组咖啡豆α-半乳糖苷酶在毕赤酵母... 用5L发酵罐优化了重组咖啡豆α-半乳糖苷酶酵母工程菌pPIC9K-Gal/GS115(本室构建)的高密度发酵工艺。通过对发酵条件的优化,包括甘油补充量及补充时机、甲醇诱导量及诱导时机、溶氧控制、诱导时间等,重组咖啡豆α-半乳糖苷酶在毕赤酵母中得到了高效表达。利用所确定的最适条件进行发酵,菌体密度最终达到368g/L以上,每批发酵液离心后可获得3.5L的发酵上清,上清中的蛋白含量达到3g/L以上,目的蛋白占上清总蛋白的50%以上,含量约为1.5g/L,上清中α-半乳糖苷酶的活性维持在80U/ml左右。确立工艺后又进行了3次发酵试验,证明了工艺的可行性和稳定性。为重组咖啡豆α-半乳糖苷酶在B→O血型改造和酶解大豆低聚糖方面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半乳糖苷酶 毕赤酵母 高密度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杆菌发酵重组人干扰素-α2a的高密度、高表达 被引量:1
18
作者 邹钟诚 侯剑英 +1 位作者 王增学 苏冬梅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1期24-26,共3页
利用NBS公司的BioFloⅢ发酵罐,采用培养基流加的方式培养表达人干扰素的E.coli工程菌,结果湿菌重达128g/L,干扰素活性达98×1010U/L发酵液。
关键词 重组 干扰素 大肠杆菌 高密度 高表达 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毕赤酵母高密度发酵产β-甘露聚糖酶的工艺优化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晓龙 肖静 王瑞明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23期5978-5983,共6页
以表达β-甘露聚糖酶的毕赤酵母工程菌为研究对象,采用摇瓶发酵确定碳源、接种量、温度、p H基础条件,通过30 L发酵罐高密度发酵,探究菌体浓度、甲醇浓度、甲醇补料方式、溶氧量等条件对目的蛋白产量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发酵工艺... 以表达β-甘露聚糖酶的毕赤酵母工程菌为研究对象,采用摇瓶发酵确定碳源、接种量、温度、p H基础条件,通过30 L发酵罐高密度发酵,探究菌体浓度、甲醇浓度、甲醇补料方式、溶氧量等条件对目的蛋白产量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发酵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产酶条件为接种量10%,初始葡萄糖质量浓度30 g/L,诱导温度28℃,p H 5.0,溶氧量10%~20%。在此发酵条件下,最终细胞干重135 g/L,目的蛋白表达量5.04 g/L,最高酶活力29 600 U/m L,较优化前提高24倍,已满足工业化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甘露聚糖酶 巴斯德毕赤酵母 高密度培养 发酵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脂酵母Trichosporon fermentans HWZ004的分批补料法高密度培养 被引量:1
20
作者 宗敏华 刘宗俊 +2 位作者 吴虹 娄文勇 朱定和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47-52,65,共7页
为提高发酵性丝孢酵母Trichosporon fermentans HWZ004发酵产油脂的能力,采用分批补料的培养方式对其进行高密度培养,考察了初始糖浓度对发酵性丝孢酵母生长及油脂积累的影响,确定初始糖浓度为100 g/L,在该浓度下Trichosporon fermentan... 为提高发酵性丝孢酵母Trichosporon fermentans HWZ004发酵产油脂的能力,采用分批补料的培养方式对其进行高密度培养,考察了初始糖浓度对发酵性丝孢酵母生长及油脂积累的影响,确定初始糖浓度为100 g/L,在该浓度下Trichosporon fermentans HWZ004可获得较高的生物量及油脂产量,且不存在底物抑制现象;然后,在5 L发酵罐中进行分批补料培养,发酵132h后,Trichosporon fermentans HWZ004的生物量、油脂含量及油脂生产强度分别为102g/L、48%和0.37g/(L·h).气相色谱分析结果表明,所得油脂的脂肪酸组成主要为硬脂酸、棕榈酸、油酸、亚油酸,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65%以上,适用于生物柴油的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性丝孢酵母 分批补料式发酵 高密度培养 生物量 油脂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