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SF1在HBx促进肝细胞癌进展中的作用研究
1
作者 展宗祝 汪春朵 +4 位作者 何思怡 李燃燃 张吴芝宜 冯彬彬 任吉华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12-622,共11页
目的:探讨热休克转录因子1(heat shock transcription factor 1,HSF1)在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hepatitis B virus X protein,HBx)促进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细胞迁移、侵袭中的重要作用,并初步研究HSF1介导HBx促进HCC进... 目的:探讨热休克转录因子1(heat shock transcription factor 1,HSF1)在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hepatitis B virus X protein,HBx)促进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细胞迁移、侵袭中的重要作用,并初步研究HSF1介导HBx促进HCC进展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4D Label-free定量蛋白质组学和Western blot检测发现HBx对HSF1表达水平的影响;在Huh7和MHCC97H肝癌细胞系中过表达HBx,运用RT-PCR、Western blot检测HBx对HSF1 mRNA、蛋白质水平、HBx蛋白稳定性的影响;运用TCGA数据库分析HSF1在HBV相关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肝癌分期分级、患者预后的关系,并通过Westen blot检测HSF1在HBV相关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在HCC细胞中过表达HBx并敲减HSF1或用HSF1特异性抑制剂KRIBB11处理细胞,运用Transwell迁移和侵袭实验、划痕实验及F-肌动蛋白染色实验,分析HSF1在HBx促进HCC细胞迁移和侵袭中的作用;运用GEO数据集和HCMDB数据库分析HSF1的下游靶点,并鉴定下游靶点c-Myb在HSF1介导HBx促进HCC进展中的作用。结果:HBx上调HSF1蛋白质水平而对其mRNA水平无明显影响,HBx通过增强HSF1的蛋白稳定性促进其表达;HSF1在HBV相关性肝癌组织中高表达,HSF1高表达与肝癌分期分级、患者不良预后相关;HBx过表达明显促进Huh7和MHCC97H细胞的迁移、侵袭、划痕愈合能力和伪足形成能力,而HSF1敲减或KRIBB11处理显著减弱HBx促进HCC细胞迁移和侵袭;HSF1促进转移相关蛋白c-Myb的表达,在HSF1敲减的HCC细胞中过表达c-Myb恢复HBx对HCC细胞迁移和侵袭的促进作用。结论:HBx增强HSF1蛋白稳定性并促进其表达,HSF1上调c-Myb在HBx促进HCC细胞迁移和侵袭中发挥重要作用,靶向HSF1可能有助于减缓HBV相关性HCC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转录因子1 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 肝细胞癌 迁移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r-1通过HSF-1/HO-1通路抑制铁死亡减轻糖尿病肾病损伤
2
作者 王宇 王翰宇 +4 位作者 杨柳 郑婷 付梦菲 陈阳 孙晖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5-311,共7页
目的探索铁死亡抑制剂Ferrostatin-1(Fer-1)在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内实验采用自发糖尿病小鼠20只和阴性对照小鼠10只。前者随机分为模型组和铁死亡抑制剂Fer-1治疗组,治疗组腹腔注射Fer-1(1mg/... 目的探索铁死亡抑制剂Ferrostatin-1(Fer-1)在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内实验采用自发糖尿病小鼠20只和阴性对照小鼠10只。前者随机分为模型组和铁死亡抑制剂Fer-1治疗组,治疗组腹腔注射Fer-1(1mg/kg)。检测小鼠血清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葡萄糖、尿微量白蛋白、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水平以及铁含量。肾脏组织病理染色观察小鼠肾脏病理形态。Westernblot、免疫组化法检测小鼠肾脏组织铁死亡标志蛋白、热休克因子1(heatshockfactor1,HSF-1)和血红素氧合酶1(heme oxygenase-1,HO-1)的表达。体外实验培养人肾皮质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分为3组:对照组、高糖组和Fer-1治疗组(1μmol/L)。检测细胞GSH、丙二醛(MDA)、4-羟基壬烯醛(4-HNE)水平和铁含量。免疫荧光法检测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含量。Westernblot检测细胞铁死亡标志蛋白、肾损伤分子-1(kidney injury molecule1,KIM-1)、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eutrophil gelatinase associated lipocalin,NGAL)、HO-1和HSF-1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小鼠肾脏出现肾小球肥大、系膜基质扩张、糖原堆积和纤维化;模型组小鼠相对于对照组小鼠血清BUN、Scr、葡萄糖水平上升,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增加,GSH含量降低,铁含量增加(均P<0.05);模型组小鼠肾脏HSF-1蛋白表达低于对照组,HO-1蛋白表达高于对照组(均P<0.05);Fer-1治疗组趋势相反。高糖组细胞中检测到GSH表达下降,铁含量、MDA和4-HNE含量增加(均P<0.05);免疫荧光结果显示相比于对照组,高糖组ROS含量提高(均P<0.05);高糖组KIM-1、NGAL、HO-1表达上调,HSF-1表达降低(均P<0.05),Fer-1治疗组细胞趋势相反。结论体内和体外实验均表明,铁死亡在DN的发生和进展中起着重要作用,Fer-1可能通过上调HSF-1/HO-1信号通路抑制铁死亡,进而减轻DN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细胞死亡 铁死亡 热休克因子1 血红素氧合酶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氨酰胺通过激活HSF1/HSP70通路改善绵羊冻融精液质量
3
作者 张健 海尔汗 +2 位作者 张建军 李博渊 张家新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219-2229,共11页
旨在探讨谷氨酰胺在绵羊精子冷冻保护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本研究使用6头2~4岁健康的成年湖羊精液,检测冷冻解冻后的精子活力、质膜和顶体完整性、线粒体膜电位、ATP含量、α-酮戊二酸脱氢酶活性和异柠檬酸脱氢酶活性及精子HSP70、HSF1及p... 旨在探讨谷氨酰胺在绵羊精子冷冻保护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本研究使用6头2~4岁健康的成年湖羊精液,检测冷冻解冻后的精子活力、质膜和顶体完整性、线粒体膜电位、ATP含量、α-酮戊二酸脱氢酶活性和异柠檬酸脱氢酶活性及精子HSP70、HSF1及pHSF1蛋白表达。结果表明,在冷冻稀释液中添加谷氨酰胺能够显著提高绵羊精子总活力(P<0.05)。5 mmol·L^(-1)谷氨酰胺组解冻后精子活力、质膜和顶体完整性、线粒体膜电位、ATP含量、α-酮戊二酸脱氢酶和异柠檬酸脱氢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谷氨酰胺显著提高了解冻后精子HSP70和pHSF1的表达(P<0.05),HSF1的抑制剂DTHIB抑制了这一过程,并显著降低了解冻后精子的总活力(P<0.05),通过外源补充HSP70蛋白可以抵消DTHIB的抑制作用,并显著降低DTHIB处理导致的精子总活力降低(P<0.05)。本研究通过检测绵羊解冻后精液的各质量参数,发现谷氨酰胺可通过上调冷冻-解冻精子中HSF1蛋白的磷酸化水平、提高HSP70蛋白的表达、保护线粒体功能,进而改善绵羊精子的冷冻保存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子冷冻 谷氨酰胺 热休克蛋白70 热休克因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quirement for endogenous heat shock factor 1 in 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 induction in murine microglia
4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B11期76-77,共2页
Aim 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 (iNOS) makes a great contribution to host defense and inflamma-tion. In many settings, lipopolysaccharide (LPS) induces iNOS expression through activation of the inhibitor of K... Aim 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 (iNOS) makes a great contribution to host defense and inflamma-tion. In many settings, lipopolysaccharide (LPS) induces iNOS expression through activation of the inhibitor of KB- α (IKB-α) -nuclear factor-KB (NF-KB) cascade, whereas interferon-γ (IFN-γ) acts through Janus kinase ( JAK)- 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1 ( STAT1 ) signals. Heat shock factor 1 ( HSF1 ), a major regulator of heat shock protein transcription, has been shown to regulate the production of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 such as 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 and interleukin-6 (IL-6). But it remains obscure whether and how HSF1 affects iNOS induction. Methods Western blot was used to measure the protein expression. The mRNA level was meas- ured by real time-PCR. Silence of HSF1 was achieved by small interfering RNA. Nitric oxide (NO) content and NF-KB binding activity were assayed by commercial kits. 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 (CHIP) was used to measure the binding activity of NF-KB and STAT1 to iNOS promoters. Results HSF1 inhibition or knockdown pre- vented the LPS- and/or IFN-γ-stimulated iNOS protein expression in cultured microglia. HSF1 inhibition blocked iNOS mRNA transcription. These inhibitory effects of HSF1 inhibition on iNOS expression were confirmed in brain tissues from endotoxemic mice. Further analysis showed that HSF1 inhibition had no effect on IKB-α degradation and NF-KB or STAT1 phosphorylation in LPS/IFN-γ-stimulated cells. The nuclear transport of active NF-KB or STAT1 was also not affected by HSF1 inhibition. But HSF1 inhibition reduced the binding of NF-KB and STAT1 to their DNA elements. In addition, HSF1 inhibition reduced NF-KB and STAT1 bindings to iNOS promoter inside the LPS/IFN-γ-stimulated cells. Conclusions This preventing effect of HSF1 inhibition on iNOS mRNA transcription presents the necessary role of HSF1 in iNOS ind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t shock factor 1 lipopolysaccharide interferon--y 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 nuclear factor-KB 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F1/AMPK信号通路在铁死亡参与糖尿病心肌病发病的机制研究
5
作者 周康 宋俊华 +3 位作者 周密 杨艳丽 陈海滨 张沥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74-1080,共7页
目的:探讨热休克因子1(heat shock factor 1,HSF1)/5′-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denosine monophosphate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信号通路调控铁死亡对糖尿病心肌病(diabetic cardiomyopathy,DCM)发病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实... 目的:探讨热休克因子1(heat shock factor 1,HSF1)/5′-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denosine monophosphate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信号通路调控铁死亡对糖尿病心肌病(diabetic cardiomyopathy,DCM)发病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实验研究,采用空白对照与多组实验对照。H9c2细胞随机分为4组:低葡萄糖组(control,Con)、高葡萄糖组(high glucose,HG)、HG+HSF1组、HG+HSF1+化合物C(compound C,CC)组。分别对细胞进行罗丹明胶质蛋白染色、细胞线粒体(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检测和细胞脂质ROS检测,并通过Western blot分析AMPK信号表达。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4组:NC组、NC+HSF1组、DM组和DM+HSF1组,每组12只。通过超声心动图评估了小鼠心血管功能参数。结果:与Con组相比,HG组HSF1、pAMPK/AMPK水平明显下调(P=0.005、0.002),和相对细胞表面积、线粒体Fe2+水平、线粒体ROS水平、细胞脂质ROS水平明显增加(P=0.001、0.003、0.006、0.002)。与HG组相比,HG+HSF1组明显逆转了这些变化(P=0.001、0.001、0.002、0.006、0.007、0.003),但加入CC时HSF1的逆转作用明显减弱(P<0.05)。与NC组相比,DM组EF%、FS%、E/A、E′/A′和心脏组织中HSF1、pAMPK/AMPK表达明显降低(均P<0.01),和心脏组织中Fe2+、ROS、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和4-羟基壬烯酸(4-Hydroxynonenal,4-HNE)蛋白水平明显增加(P=0.004、0.003、0.001、0.004),DM+HSF1组明显逆转了这些变化。结论:HSF1在DCM病理过程中发挥心脏保护作用,其抗铁死亡作用可能与AMPK依赖性的脂质代谢和线粒体稳态调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因子1 5′-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 糖尿病心肌病 小鼠 铁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vel heat shock protein Hsp70L1 activates dendritic cells and acts as a Th1 polarizing adjuvant 被引量:1
6
作者 WanT ZhouX ChenG AnH ChenT ZhangW LiuS JiangY YangF WuY CaoX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771-771,共1页
Heat shock proteins (HSPs) are reported to act as effective adjuvants to elicit anti-tumor and anti-infection immunity. Here, we report that Hsp70-like protein 1 (Hsp70L1), a novel HSP derived from human dendritic cel... Heat shock proteins (HSPs) are reported to act as effective adjuvants to elicit anti-tumor and anti-infection immunity. Here, we report that Hsp70-like protein 1 (Hsp70L1), a novel HSP derived from human dendritic cells (DCs), has potent adjuvant effects that polarize responses toward Th1. With a calculated molecular weight of 54.8 kDa, Hsp70L1 is smaller in size than Hsp70 but resembles it both structurally and functionally. Hsp70L1 shares common receptors on DCs with Hsp70 and can interact with DCs, promoting DC maturation and stimulating secretion of the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 interleukin 12p70 (IL-12p70), IL-1beta, 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 (TNF-alpha), and the chemokines IP-10, macrophage inflammatory protein-1alpha (MIP-1alpha), MIP-1beta, and normal T cell expressed and secreted (RANTES). The induction of interferon-gamma-inducible protein 10 (IP-10) secretion by Hsp70L1 is not shared by Hsp70, and other functional differences include more potent stimulation of DC IL-12p70, CC-chemokine, and CCR7 and CXCR4 expression by Hsp70L1. Immunization of mice with the hybrid peptide Hsp70L1-ovalbumin(OVA)(257-264) induces an OVA(257-264)-specific Th1 response and cytotoxic T lymphocyte (CTL) that results in significant inhibition of E.G7-OVA tumor growth. The ability of Hsp70L1 to activate DCs indicates its potential as a novel adjuvant for use with peptide immunizations; the Hsp70L1 antigen peptide hybrid may serve as a more effective vaccine for the control of cancer and infectious dise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 heat Novel heat shock protein Hsp70L1 activates dendritic cells and acts as a Th1 polarizing adjuva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F1与XAF1基因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周卓 李佳 +3 位作者 张千锋 张建芳 王建 陈必良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31-234,共4页
目的检测HSF1与XAF1基因在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4例子宫内膜癌组织(EC组)、33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NE组)中两者的表达情况,并观察其相关性。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HSF1阳... 目的检测HSF1与XAF1基因在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4例子宫内膜癌组织(EC组)、33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NE组)中两者的表达情况,并观察其相关性。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HSF1阳性表达率为76.6%,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36.4%(P<0.05);子宫内膜癌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XAF1阳性率分别为31.2%和72.7%,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EC组中HSF1的阳性表达率在不同的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及淋巴结转移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EC组中XAF1的阳性表达率在不同的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手术病理分期及淋巴结转移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癌组织中HSF1与XAF1表达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HSF1的高表达可能通过抑制XAF1的表达致使细胞过度生长,抑制肿瘤细胞发生凋亡,导致肿瘤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热休克转录因子 X-染色体相关凋亡抑制因子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F1基因剔除对HSR抗内毒素血症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陈广文 王慷慨 +2 位作者 刘瑛 唐道林 肖献忠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24-430,共7页
利用内毒素(LPS)血症小鼠模型,观察HSF1基因剔除对热休克反应(HSR)保护作用的影响.采用腹腔注射LPS建立内毒素血症小鼠模型,HSR采用肛温42℃维持15min,室温恢复24h,利用RT-PCR、苏木素-伊红(HE)染色、丙二醛测定以及死亡率,计算和分析... 利用内毒素(LPS)血症小鼠模型,观察HSF1基因剔除对热休克反应(HSR)保护作用的影响.采用腹腔注射LPS建立内毒素血症小鼠模型,HSR采用肛温42℃维持15min,室温恢复24h,利用RT-PCR、苏木素-伊红(HE)染色、丙二醛测定以及死亡率,计算和分析重要脏器组织中炎症介质基因的表达、脏器损伤程度及小鼠存活率.注射LPS15mg/kg72h后HSR+LPS(HSF1+/+)组存活率(7/15)显著高于LPS(HSF1+/+)组(0/15)、LPS(HSF1-/-)组(0/14)和HSR+LPS(HSF1-/-)组(0/14),而注射LPS14mg/kg72h后,LPS(HSF1+/+)组存活率(5/15)显著高于LPS(HSF1-/-)组(0/13)和HSR+LPS(HSF1-/-)组(0/13).在注射LPS12h后LPS(HSF1+/+)组、LPS(HSF1-/-)组和HSR+LPS(HSF1-/-)组的心、肺组织丙二醛含量显著升高,但HSR+LPS(HSF1+/+)组不升高.肺组织炎症介质基因IL-1β、IL-6、TNF-α、CCL-2、SOCS3、MCSF、GCSF、IL-15在LPS(HSF1-/-)组和LPS(HSF1+/+)组表达上调,HSR+LPS(HSF1-/-)组除IL-15较低外其他上调更甚,HSR+LPS(HSF1+/+)组除IL-1β和TNF-α较高外其他显著下调.注射LPS后LPS(HSF1+/+)组和LPS(HSF1-/-)组的肺、肝、肾病理形态改变明显,HSR+LPS(HSF1+/+)组改变较轻,HSR+LPS(HSF1-/-)组改变更加严重.HSF1基因剔除能显著消减HSR对内毒素血症小鼠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反应 内毒素血症 基因剔除 热休克因子1 炎症介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mHSFA1基因克隆及其过量表达提高转基因大豆的耐热性 被引量:22
9
作者 陈晓军 叶春江 +6 位作者 吕慧颖 徐民新 李葳 张利明 王超 罗淑萍 朱保葛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411-1420,共10页
热激转录因子在调节植物对逆境胁迫应答和热激蛋白基因表达方面起重要作用。采用生物信息学和比较基因组学方法结合RACE技术从大豆基因组中克隆到一个新的热激转录因子基因GmHsfA1,其cDNA全长1 781 bp,包含1个1 533 bp的开放阅读框,编... 热激转录因子在调节植物对逆境胁迫应答和热激蛋白基因表达方面起重要作用。采用生物信息学和比较基因组学方法结合RACE技术从大豆基因组中克隆到一个新的热激转录因子基因GmHsfA1,其cDNA全长1 781 bp,包含1个1 533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含有510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质(GenBank登录号为AY458843)。与其他转录因子的分子结构相似,GmHSFA1也含有4个典型的结构功能域-DNA结合域、寡聚域、核定位信号和C端激活域。BLAST分析表明,GmHSFA1与其同源性最高的番茄热激转录因子LpHSFA1之间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52.46%。RT-PCR、Northern和遗传转化结果显示:1)GmHsfA1在大豆的不同组织中呈现组成型表达模式;2)常温下转基因大豆植株的GmHsfA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转基因对照;3)GmHsfA1的过量表达激活了转基因大豆植株中热激蛋白基因GmHsp22在非诱导条件下的转录,并加强了高温胁迫下另2个热激蛋白基因GmHsp23和GmHsp70的表达;4)转GmHsfA1大豆植株的耐热温度(达52℃)明显高于非转基因植株。上述结果说明,GmHsfA1的过量表达激活或促进其下游3个热激蛋白基因的转录或表达,明显提高了转基因大豆植株的耐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热激转录因子A1(hsfA1) 转基因 热胁迫 过量表达 耐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PS致热家兔诱导HSF1聚合对体温及脑内AVP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金莲锦 白宁 曹宇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5-49,共5页
目的探讨热休克因子1(HSF1)在脂多糖(LPS)致家兔发热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70只家兔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N)、槲皮素组(Q)、脂多糖组(L)和槲皮素+脂多糖组(Q+L)。连续观察体温变化;Westernblot方法检测不同实验条件下下丘脑HSF1... 目的探讨热休克因子1(HSF1)在脂多糖(LPS)致家兔发热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70只家兔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N)、槲皮素组(Q)、脂多糖组(L)和槲皮素+脂多糖组(Q+L)。连续观察体温变化;Westernblot方法检测不同实验条件下下丘脑HSF1和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表达;放射免疫法检测下丘脑及腹中隔区(VSA)精氨酸加压素(AVP)含量的变化。结果①各组体温变化最大值(△Tmax)由低至高顺序为:Q组<N组<L组<Q+L组;其中,Q+L组与L组比较,△T(240~360min期间)及体温反应指数TRI6均增高(P<0.05)。②各组VSA中的AVP含量与体温变化呈正相关(r=0.913,P<0.01)。Q+L组与L组比较,VSA中的AVP含量增高(240~360min期间,P<0.05)。③HSF1三聚体的表达从致热后60min(体温升高1.32±0.24℃)起逐渐增多,达到体温最高值时(180min)为对照水平的1.752倍,此后,随着HSF1三聚体表达水平的进一步升高,体温逐渐下降。应用槲皮素(quercetin,Que)可抑制HSF1的聚合,可见当HSF1的聚合被抑制时HSP70表达水平相应降低。结论发热时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可诱导下丘脑HSF1聚合,HSF1的聚合可限控体温的升高程度,而VSA中AVP含量的变化主要与体温升高的幅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多糖 发热 热休克因子1 精氨酸加压素 槲皮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F1抑制热应激所致RAW264.7巨噬细胞凋亡 被引量:2
11
作者 鄂顺梅 肖卫民 +4 位作者 王慷慨 王秋鹏 刘梅冬 刘可 肖献忠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2-166,共5页
目的:探讨热休克因子1(heat shock factor 1,HSF1)对热应激所致Raw2 6 4.7巨噬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热应激(4 2.5℃±0.5℃)处理稳定表达小鼠HSF1基因的Raw2 6 4.7巨噬细胞1h,3 7℃分别恢复6,9,1 2,2 4 h,采用流式细胞术,hoech... 目的:探讨热休克因子1(heat shock factor 1,HSF1)对热应激所致Raw2 6 4.7巨噬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热应激(4 2.5℃±0.5℃)处理稳定表达小鼠HSF1基因的Raw2 6 4.7巨噬细胞1h,3 7℃分别恢复6,9,1 2,2 4 h,采用流式细胞术,hoechst3 3 2 5 8染色和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细胞凋亡。结果: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热应激后对照组(转空载体)细胞凋亡核百分率较热应激前明显升高,9 h达峰值(约为6 0%),此时荧光染色可见3 0%的细胞出现核固缩,凋亡小体等典型的凋亡形态学改变;并于热应激后6,9,1 2 h均能检测到清晰的DNA梯状条带。与转空载体对照组相比,HSF1过表达能显著降低热应激所致凋亡及明显抑制DNA的断裂。结论:HSF1可以抑制热应激所致的Raw2 6 4.7巨噬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因子1 凋亡 热应激 RAW264.7巨噬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F1基因敲除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的永生化 被引量:6
12
作者 刘梅冬 张华莉 +4 位作者 龚环宇 陈广文 王慷慨 鄂顺梅 肖献忠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74-177,共4页
目的:建立HSF1-/-,HSF1+/+两种基因型小鼠胚胎成纤维永生化细胞系,为HSF1的功能研究提供实验模型。方法:用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染法将pSV 3 neo质粒导入HSF1-/-,HSF1+/+两种基因型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经G 4 1 8筛选,抗性克隆扩大培养,建... 目的:建立HSF1-/-,HSF1+/+两种基因型小鼠胚胎成纤维永生化细胞系,为HSF1的功能研究提供实验模型。方法:用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染法将pSV 3 neo质粒导入HSF1-/-,HSF1+/+两种基因型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经G 4 1 8筛选,抗性克隆扩大培养,建立永生化细胞系;用PCR检测两种细胞株中目的基因的整合,用RT-PCR法鉴定SV 4 0T基因在转染细胞中的表达;用W estern b lot检测所建细胞株的诱导型热休克蛋白7 0的表达情况。结果:有3个细胞克隆已扩大培养稳定传代达6个月,经鉴定SV 4 0 T抗原已整合到两种细胞中且稳定表达,HSF1-/-胚胎成纤维细胞热休克蛋白7 0的诱导表达消失。结论:成功建立永生化HSF1-/-,HSF1+/+两种基因型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sf1 基因敲除 胚胎成纤维细胞 永生化 SV40 T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F1与XAF1基因在胃肠肿瘤中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霆 陈村龙 +3 位作者 王继德 崔生达 崔丹瑜 郭文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87-490,共4页
目的探讨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相关因子1(XAF1)与热休克转录因子1(HSF1)在胃肠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印迹分析法检测胃癌、大肠癌组织以及胃肠道肿瘤细胞株中的XAF1及HSF1蛋白表达;用含有HSF1的真核表达载体转染... 目的探讨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相关因子1(XAF1)与热休克转录因子1(HSF1)在胃肠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印迹分析法检测胃癌、大肠癌组织以及胃肠道肿瘤细胞株中的XAF1及HSF1蛋白表达;用含有HSF1的真核表达载体转染胃肠道肿瘤细胞株或用RNA干扰的方法上调或下调HSF1表达,同步检测对XAF1表达的影响;用应激原(stressstimuli)刺激诱导HSF1表达,观察对XAF1表达的作用。结果在胃肠癌组织中HSF1的表达高于正常组织;在胃肠癌细胞株中XAF1与HSF1的表达呈负相关,应激刺激上调HSF1的同时下调XAF1表达。结论胃肠道肿瘤细胞高表达HSF1,其结果是抑制XAF1表达,这种机制应该是XAF1在(胃肠道)肿瘤细胞中低表达并导致肿瘤细胞凋亡缺失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sf1 XAF1 胃肠道肿瘤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F1基因缺失通过上调microRNA-195a-3p加速压力超负荷下心脏重构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时俊 徐磊 +5 位作者 赵刚 杨继娥 马雷雷 崔兆强 邹云增 葛均波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85-392,共8页
目的:探讨热休克转录因子1(HSF1)调控微小RNA-195a-3p (miR-195a-3p)对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血管新生功能的影响,旨在阐明HSF1基因缺失加重压力超负荷下心脏重构的病理分子机制。方法:压力超负荷动物模型采用小鼠主动脉弓缩窄(TAC),辅以... 目的:探讨热休克转录因子1(HSF1)调控微小RNA-195a-3p (miR-195a-3p)对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血管新生功能的影响,旨在阐明HSF1基因缺失加重压力超负荷下心脏重构的病理分子机制。方法:压力超负荷动物模型采用小鼠主动脉弓缩窄(TAC),辅以心脏超声功能评价。在体实验分组为HSF1基因敲除(HSF1^(-/-))小鼠假手术组、C57BL/6野生型(WT)小鼠假手术组、HSF1^(-/-)小鼠TAC模型组和C57BL/6 WT小鼠TAC组;细胞实验分组为对照组、miR-195a-3p模拟物干预组和阴性对照microRNA(miR-NC)干预组。TAC术后4周,通过病理组织切片检测各组小鼠心肌肥厚(HE染色)和血管新生(CD31染色),小鼠心超检查心脏主要功能指标变化;通过生物信息软件TargetScan 6.2结合萤光素酶(luciferase)报告基因检测,以及Western blot验证,测定miR-195a-3p调控血管新生的下游分子靶点;并用miR-195a-3p诱导微血管内皮细胞,观察其对细胞成管能力的影响。结果:HSF1缺失会导致TAC诱导的小鼠左心室重构加重。芯片筛查结果表明HSF1缺失可促进心脏12种microRNAs表达上调,5种microRNAs在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中表达显著升高,其中miR-195a-3p的增高具有统计学显著性。miR-195a-3p过表达可以有效抑制微血管内皮细胞CD3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阻滞细胞形成管腔样结构。TargetScan 6.2预测miR-195a-3p的靶点为AMP活化蛋白激酶α2(AMPKα2),在微血管内皮细胞用miR-195a-3p模拟物干预可以有效抑制AMPKα2的表达,同时miR-195a-3p模拟物也抑制了CD31和VEGF的表达。结论:HSF1基因缺失导致的miR-195a-3p表达上调是加速压力超负荷下心脏重构的重要诱因,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AMPKα2介导的血管新生信号通路的激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重构 微小RNA195a-3p 热休克转录因子1 AMP活化蛋白激酶α2 血管新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R方法在HSF1基因敲除小鼠基因型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陈广文 刘喜玲 肖献忠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2期73-76,共4页
目的 为HSF1基因敲除鼠探索快速、简单的基因型PCR检测方法。方法 设计两对引物扩增野生型HSF1基因和HSF1缺陷突变基因的DNA片段 ,用PCR仪梯度方案测试最佳退火温度 ,并将所得基因型结果与经典的Southernblot方法比较。结果 野生型仅... 目的 为HSF1基因敲除鼠探索快速、简单的基因型PCR检测方法。方法 设计两对引物扩增野生型HSF1基因和HSF1缺陷突变基因的DNA片段 ,用PCR仪梯度方案测试最佳退火温度 ,并将所得基因型结果与经典的Southernblot方法比较。结果 野生型仅在 5 6 2bp处有一条条带 ,突变纯合子仅在 377bp处有一条条带 ,杂合子则在377bp和 5 6 2bp处出现两条条带。用PCR方法获得的HSF1基因分析结果与经典的Southernblot方法获得的结果完全一致。结论 用PCR方法分析HSF1基因敲除鼠的基因型具有快速、简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R方法 hsf1基因敲除小鼠 基因型分析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f1对人肝癌细胞株PLC/PRF5的生长调控作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蒋杞英 张智 +1 位作者 王明丽 马远方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601-1605,共5页
目的:探讨热休克转录因子1(Heat shock transcription factor 1,Hsf1)对人肝癌细胞株PLC/PRF5生长的调控作用。方法:通过shRNA基因沉默技术,构建Hsf1基因沉默的PLC/PRF5肝癌细胞株。采用Western blot检测PLC/PRF5肝癌细胞Hsf1、p53和Rb... 目的:探讨热休克转录因子1(Heat shock transcription factor 1,Hsf1)对人肝癌细胞株PLC/PRF5生长的调控作用。方法:通过shRNA基因沉默技术,构建Hsf1基因沉默的PLC/PRF5肝癌细胞株。采用Western blot检测PLC/PRF5肝癌细胞Hsf1、p53和Rb蛋白的表达。通过四甲基偶氮唑盐(Methylthiazolyl tetrazolium assay,MTT)法、平板克隆实验和细胞周期的检测,观察PLC/PRF5细胞株的增殖情况。结果:shRNA-Hsf1能有效地沉默Hsf1在PLC/PRF5细胞中的表达;shRNAHsf1能有效阻滞细胞周期于G1期,抑制PLC/PRF5细胞的生长速度和细胞克隆形成率;Hsf1基因沉默可上调PLC/PRF5细胞p53和Rb蛋白的表达。结论:Hsf1基因沉默可通过上调p53和Rb蛋白的表达抑制肝癌细胞株PLC/PRF5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转录因子1 肝癌细胞 P53 R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MEF/Hsf1^(-/-)/Hsf1细胞系的重建及Hsf1,SV40T-ag蛋白的表达
17
作者 蒋杞英 张智 +2 位作者 胡延忠 王明丽 马远方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218-1223,共6页
目的:重建热休克转录因子1(Heat shock transcription factor 1,Hsf1)过表达的MEF/Hsf1-/-/Hsf1细胞系,为进一步研究Hsf1的功能提供实验模型。方法:将携带Hsf1全长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pWZL-blast-flag-Hsf1,通过瞬时转染的方法,转染产... 目的:重建热休克转录因子1(Heat shock transcription factor 1,Hsf1)过表达的MEF/Hsf1-/-/Hsf1细胞系,为进一步研究Hsf1的功能提供实验模型。方法:将携带Hsf1全长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pWZL-blast-flag-Hsf1,通过瞬时转染的方法,转染产生病毒的小鼠包装细胞293Phoenix。用病毒上清直接感染MEF/Hsf1-/-细胞,建立Hsf1稳定表达的MEF/Hsf1-/-/Hsf1细胞系。通过Western blot实验,检测Hsf1和SV40T抗原(T-antigen,T-ag)蛋白的表达。结果:Hsf1蛋白在MEF/Hsf1-/-/Hsf1细胞中的表达比WT/MEF细胞强,而在MEF/Hsf1-/-细胞中没有明显表达。SV40T-ag蛋白在MEF/Hsf1-/-细胞中的表达明显比WT/MEF细胞和MEF/Hsf1-/-/Hsf1细胞强,而SV40T-ag蛋白在WT/MEF细胞中的表达强于MEF/Hsf1-/-/Hsf1细胞。结论:成功建立了MEF/Hsf1-/-/Hsf1细胞系;Hsf1参与了对SV40T-ag蛋白的表达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转录因子1 SV40T抗原 转染 逆转录病毒载体 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录因子HSF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8
作者 冯子童 田辉 +5 位作者 岳韦名 李林 李树海 高存 司立博 鲁铭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89-494,共6页
目的:检测热激因子1(heat-shock factor 1,HSF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ESCC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胸外科行手术... 目的:检测热激因子1(heat-shock factor 1,HSF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ESCC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胸外科行手术治疗的90例ESCC患者的组织标本及50例相应癌旁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ESCC中HSF1蛋白的表达;另取20例2014年9月至2014年11月行手术切除的ESCC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HSF1mRNA在ESCC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分析HSF1蛋白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Kaplan-Meier法计算患者的5年生存率,Log-rank法比较患者的生存差别,Cox回归多因素分析判定独立的预后因素。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ESCC组织中HSF1 mRNA及蛋白的表达显著增高(均P<0.01);HSF1蛋白的表达与患者年龄(P=0.453)、性别(P=0.692)、吸烟史(P=0.318)及饮酒史(P=0.367)均无显著相关性,与淋巴结转移(P=0.002)、分化程度(P=0.012)及TNM分期(P=0.024)显著相关。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HSF1高表达与患者不良预后有关。结论:HSF1在ESCC组织中呈现高表达,与ESCC的恶性进展及不良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激因子1 食管鳞状细胞癌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F1通过抑制中性粒细胞浸润减轻LPS诱导的小鼠急性肺损伤 被引量:7
19
作者 肖归 陈广文 +5 位作者 李涛 张华莉 王慷慨 刘梅冬 刘可 肖献忠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6-32,共7页
目的:探讨热休克因子1(HSF1)是否通过抑制中性粒细胞浸润减轻LPS诱导的小鼠急性肺损伤(ALI)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气管滴注脂多糖(LPS)的方法制备小鼠ALI模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HSF1野生型(HSF1^(+/+))小鼠和HSF1敲除(HSF1^(-/-))小... 目的:探讨热休克因子1(HSF1)是否通过抑制中性粒细胞浸润减轻LPS诱导的小鼠急性肺损伤(ALI)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气管滴注脂多糖(LPS)的方法制备小鼠ALI模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HSF1野生型(HSF1^(+/+))小鼠和HSF1敲除(HSF1^(-/-))小鼠LPS处理后12、24和36 h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性粒细胞比例和表达趋化因子受体XCR-1的中性粒细胞比例;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HSF1^(+/+)和HSF1^(-/-)小鼠上述时点肺组织中性粒细胞含量;运用ELISA方法检测不同时点血清、肺组织及BALF中趋化因子配体XCL-1的浓度。结果: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HSF1^(-/-)+LPS组BALF中的中性粒细胞百分率和中性粒细胞表面XCR-1表达水平均高于HSF1+/++LPS组,LPS处理后24 h达到高峰(P<0.05);肺组织免疫荧光观察结果显示,HSF1^(-/-)+LPS组的中性粒细胞数目均多于HSF1^(+/+)+LPS组,以LPS处理后24 h最多;HSF1^(-/-)+LPS组血清、BALF和肺组织中XCL-1浓度均显著高于HSF1^(+/+)+LPS组(P<0.05)。结论:HSF1可能通过抑制XCL-1/XCR-1这对趋化因子配体/受体的表达,抑制了中性粒细胞的浸润,从而减轻LPS所致的小鼠AL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损伤 热休克因子1 中性粒细胞 XCR-1蛋白 XCL-1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F1对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其相关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 被引量:8
20
作者 肖归 王桂良 +6 位作者 陈广文 王小莉 张华莉 王慷慨 刘梅冬 刘可 肖献忠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073-2077,2083,共6页
目的:探讨热休克因子1(heat shock factor 1,HSF1)减轻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小鼠急性肺损伤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气管滴注LPS的方法制备小鼠急性肺损伤模型,观察HSF1野生型小鼠(HSF1^(+/+))和HSF1敲除小鼠(HSF... 目的:探讨热休克因子1(heat shock factor 1,HSF1)减轻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小鼠急性肺损伤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气管滴注LPS的方法制备小鼠急性肺损伤模型,观察HSF1野生型小鼠(HSF1^(+/+))和HSF1敲除小鼠(HSF1^(-/-))肺大体改变和肺组织病理改变,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中总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和IL-6的蛋白表达。采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经LPS处理后的HSF1^(+/+)和HSF1^(-/-)小鼠肺组织中的差异表达基因,并进一步采用real-time PCR对CXC趋化因子受体2(CXC chemokine receptor 2,CXCR2)的表达进行验证。结果:与经LPS刺激后的HSF1^(+/+)小鼠相比,经LPS刺激的HSF1^(-/-)小鼠肺大体和病理损伤加重,BALF中总蛋白、VEGF、TNF-α、IL-1β和IL-6的含量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芯片分析发现,与经LPS处理的HSF1^(+/+)小鼠相比,HSF1^(-/-)小鼠共筛选出918个差异基因,有65个基因表达差异明显,其中Atg7、ccr1、cxcr2、Tbl1xr1、Mmp9、Pparg、Plcb2、Arrb2、Cntn1、Col4a6等共28个基因在HSF1^(-/-)小鼠的肺组织中表达明显上调;Fgfr1、Fgfr2、Map4k4、Ddx58、Tfg、Stat3、Smad4、Lamc1、Sdc3等共37个基因表达明显下调。Real-time PCR结果显示,CXCR2的mRNA水平在LPS刺激的HSF1^(-/-)小鼠肺组织较HSF1^(+/+)小鼠表达明显上调,表达趋势与基因芯片结果一致。结论:HSF1能减轻LPS诱导的小鼠急性肺损伤,CX-CR2可能参与了对肺组织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损伤 热休克因子1 基因芯片 差异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