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5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豆调质塔加热层的颗粒运动和干燥层的热风流场数值仿真分析
1
作者 唐静静 吴伟中 +1 位作者 李寒 扶宇洋 《中国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5-142,共8页
为了优化大豆调质塔加热层椭圆管和干燥层角状盒的设计,采用离散元法(DEM)仿真分析加热层椭圆管的结构和分布对大豆颗粒运动的影响,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法(CFD)仿真分析干燥层中的热空气流动规律。结果表明:椭圆管长短轴比为2.28∶1时,... 为了优化大豆调质塔加热层椭圆管和干燥层角状盒的设计,采用离散元法(DEM)仿真分析加热层椭圆管的结构和分布对大豆颗粒运动的影响,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法(CFD)仿真分析干燥层中的热空气流动规律。结果表明:椭圆管长短轴比为2.28∶1时,大豆颗粒在加热层中分布均匀不堵料,颗粒碰撞次数少,有利于提高大豆加热效率,并降低颗粒的破损和椭圆管的磨损程度;相邻加热层椭圆管的轴向夹角为90°时颗粒经过加热层所需时间最短,轴向夹角的变化对颗粒在加热层中产生的碰撞次数无显著影响;当干燥层角状盒的轴向与加热层椭圆管的轴向相互平行时,干燥层中热风存在较大湍流,热风在干燥层中的分布更分散,热风在角状盒两侧形成较为柔和的逆流,更有利于大豆颗粒干燥及顺利下落。通过分析调质塔加热层及干燥层参数对大豆颗粒运动特性、热风流场分布的影响,可为调质塔的结构设计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质 加热层 干燥层 颗粒运动 热风流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泵涡旋压缩机内流场数值模拟及变工况特性研究
2
作者 彭斌 赵亚珑 《热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7-108,共12页
涡旋压缩机作为空气源热泵的关键部件,其热力学性能对热泵系统有着重要的影响。建立了涡旋压缩机三维瞬态仿真模型,通过实验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基于计算流体力学方法,探究了切向泄漏流影响下涡旋压缩机内部流场非均匀分布流动特性;探... 涡旋压缩机作为空气源热泵的关键部件,其热力学性能对热泵系统有着重要的影响。建立了涡旋压缩机三维瞬态仿真模型,通过实验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基于计算流体力学方法,探究了切向泄漏流影响下涡旋压缩机内部流场非均匀分布流动特性;探讨不同工况参数对涡旋压缩机热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敏感性分析法,讨论涡旋压缩机热力学性能对于不同工况参数的敏感性。结果表明:随着压比的增大,等熵效率先增大后减小,制热量降低,时均排气温度最大增幅为11.26K;吸气温度增至311.65K时,等熵效率增长了16.72百分点;转速的增大会弱化回流现象并降低排气温度,当转速升至4 500 r/min时,容积效率和等熵效率分别增至为86.61%和46.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源热泵 涡旋压缩机 数值模拟 流场特性 变工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向非均匀热边界条件下横纹管内二元熔盐传热机理研究
3
作者 方立军 焦少辉 王嘉营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5-133,共9页
为探索熔盐在周向非均匀热边界条件下横纹管内的传热特性,采用CFD方法对熔盐在不同结构参数的横纹管内的传热特性进行数值模拟。在非均匀热边界条件下,针对横纹管不同影响因子,设计了25组交叉模拟。通过数值模拟得到了各工况下的Nu数和... 为探索熔盐在周向非均匀热边界条件下横纹管内的传热特性,采用CFD方法对熔盐在不同结构参数的横纹管内的传热特性进行数值模拟。在非均匀热边界条件下,针对横纹管不同影响因子,设计了25组交叉模拟。通过数值模拟得到了各工况下的Nu数和阻力系数,并引入综合传热系数与场协同理论进行进一步分析,得出最佳横纹结构。结果表明,Re、e/d、P’/e、P’/P对横纹传热有着重要影响,各结构最佳结构下,Nu分别提高了186、183、181、185。场协同理论对熔盐横纹管强化传热效果评价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利用场协同理论能够进一步对结构进行优化,最佳强化的横纹管型,综合传热效果提升1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熔盐 横纹管 场协同理论 非均匀热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压器油中电弧产气形态与演变特性
4
作者 刘丽岚 刘鹏 +3 位作者 武炬臻 田汇冬 王青于 彭宗仁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412-3423,共12页
变压器油中电弧放电易引起局部高温和快速剧烈的产气。为此根据变压器典型绝缘结构与特点,设计了板-板、球-球、尖-板3种电极形态,利用高速摄影相机拍摄绝缘油中电弧放电过程与气团形态变化,发现弧道位置会跟随气团移动,其中球-球电极和... 变压器油中电弧放电易引起局部高温和快速剧烈的产气。为此根据变压器典型绝缘结构与特点,设计了板-板、球-球、尖-板3种电极形态,利用高速摄影相机拍摄绝缘油中电弧放电过程与气团形态变化,发现弧道位置会跟随气团移动,其中球-球电极和尖-板电极下电弧熄灭后重燃时会转移位置。构建含相变反应的两相流传热模型,仿真结果中气团形态和演变过程与拍摄影像基本一致;气团形状在表面张力作用下多呈现椭球的变形形态,并由于密度较小而在浮力作用下向上运动,带动高温区和弧道随之上移。电场分析结果表明:初始时电弧在高电场区域引发,弧道的形态与电场线走向一致;电弧气团虽会在一定程度引发电场畸变,但影响较小;当气团离开高电场区域,电弧熄灭后再次重燃的位置会转移回到初始高电场区域,与拍摄影像一致。研究方法与结果可为完善油中电弧产气机理与故障防护策略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压器油 电弧放电 气团形态 热流场分析 电场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顺托果勒地区深层地温场特征
5
作者 廖珂琰 邱楠生 +4 位作者 常健 李丹 李慧莉 马安来 李竞赢 《新疆石油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3-171,共9页
塔里木盆地具有较低的地表热流,地层温度差异显著,为了明确盆地中部顺托果勒地区深层地温场特征及控制因素,利用顺托果勒及周缘地区33口井的系统稳态测温数据,研究了地温梯度和深层温度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对比了沉积地层岩石热物性,... 塔里木盆地具有较低的地表热流,地层温度差异显著,为了明确盆地中部顺托果勒地区深层地温场特征及控制因素,利用顺托果勒及周缘地区33口井的系统稳态测温数据,研究了地温梯度和深层温度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对比了沉积地层岩石热物性,及其对热流和温度的影响,结合地球物理资料,构建了地壳分层结构模型,并计算了地壳热流密度。结果表明:顺南、顺托和顺北地区0—5 km平均地温梯度分别为22.5℃/km、20.0℃/km和18.6℃/km,8 km深度处平均地层温度分别约为200℃、175℃和135℃,表现出显著的地温场差异;地壳结构的差异造成了地壳热流的差异,地壳结构是研究区地温场差异的主要控制因素,沉积地层岩石热物性对地温场的影响并不显著;上新世以来顺北地区的快速沉积作用和顺南地区深部热液活动未对现今地温场造成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顺托果勒地区 深层 地温场 热流 热物性 地壳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低气压CVD法的大面积真空镀膜均匀性控制机理研究
6
作者 黄宇鹏 袁吉仁 黄海宾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5-214,共10页
在热丝化学气相沉积法大面积均匀沉积非晶硅薄膜时,利用CFD流体仿真软件,对反应室腔体建立了精确的连续流体和传热模型。以常规工艺参数为基准,遵循单一控制变量原则,设计系列试验分析了不同热丝工艺参数对基底表面温度和气体流速的具... 在热丝化学气相沉积法大面积均匀沉积非晶硅薄膜时,利用CFD流体仿真软件,对反应室腔体建立了精确的连续流体和传热模型。以常规工艺参数为基准,遵循单一控制变量原则,设计系列试验分析了不同热丝工艺参数对基底表面温度和气体流速的具体影响,通过优化进气管的结构和布局,探讨了控制进气管进气流量均一性及进气点位对流场分布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多种工艺参数下温度分布保持线性波动,显示出良好的热稳定性;流速为小范围波动,呈现中心流速低,边缘流速高的分布特征;合理的进气口流速和分布设计可以确保反应气体在沉积室内均匀分布,减少因气体流动不均导致的薄膜厚度差异。通过综合优化热流场分布,非晶硅薄膜的膜厚均匀性降低至5%以下,薄膜质量和性能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丝化学气相沉积 热流场 工艺参数 镀膜均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FD的黄姜热泵干燥机干燥室热流场分析及结构优化 被引量:1
7
作者 康宏彬 陈锶钦 +3 位作者 胡书旭 王雷 肖波 王本义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3-138,145,共7页
黄姜热泵干燥机在干燥过程中存在热流场分布不均匀等问题,使得干燥后的物料品质不均匀,同时局部风速和温度过低使每批次的干燥时间增加,导致干燥效率低。为提高干燥物料品质均匀性和干燥效率,需要改善黄姜热泵干燥机的热流场均匀性。通... 黄姜热泵干燥机在干燥过程中存在热流场分布不均匀等问题,使得干燥后的物料品质不均匀,同时局部风速和温度过低使每批次的干燥时间增加,导致干燥效率低。为提高干燥物料品质均匀性和干燥效率,需要改善黄姜热泵干燥机的热流场均匀性。通过SolidWorks建模,提出基本假设,借助计算流体力学(CFD Fluent)仿真软件对热泵干燥机干燥室内热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热流场分布不均匀问题,并通过改进干燥机内部结构来提高干燥物料品质和干燥效率。结果表明:初始设备的干燥室内部热流场存在局部高温高风速等情况,物料区域上下分布不均匀性较大,通过将进风口和出风口优化成矩形进风口和格栅形出风口后,干燥室热流场明显得到改善,均匀性大幅度提高,速度不均匀系数和温度不均匀系数分别从66.5%、61.7%降低到40.5%、39.1%。取相同风速和温度的一组试验,品质得分由初始设备的6.16提高到优化改善后的8.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泵干燥机 计算流体力学 热流场 不均匀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动态质量流的变梯度钻井井筒压力预测 被引量:1
8
作者 张锐尧 王文明 +3 位作者 樊鹏 巨江涛 李军 张伟 《中国海上油气》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0-219,共10页
为了探究注空心球多梯度钻井中被分离的空心球由钻柱内进入环空时所产生的动态质量流对井筒温压场的影响规律,考虑动态质量流动对传热与传质过程影响、井筒与地层间能量交换和多梯度参数对钻井液物性参数影响,建立了多梯度钻井瞬态井筒... 为了探究注空心球多梯度钻井中被分离的空心球由钻柱内进入环空时所产生的动态质量流对井筒温压场的影响规律,考虑动态质量流动对传热与传质过程影响、井筒与地层间能量交换和多梯度参数对钻井液物性参数影响,建立了多梯度钻井瞬态井筒温度压力耦合场模型,结合经典模型和测试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对比分析了传统钻井、双梯度钻井和考虑动态质量流变梯度钻井井筒温压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本文模型弥补了以往模型只考虑多梯度参数所导致的预测误差,利用经典模型和测试数据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模型精度最高可以提升7%;动态质量流会减小分离器处环空温度约5℃,使得分离口处的钻井液密度增大,井底压力升高1.75~3.05 MPa;井筒压力在分离器处存在拐点,整体呈“折线形”分布,分离器位置和数量与拐点的位置数量相同。该研究可以为多梯度钻井井筒压力预测和控压钻井参数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梯度钻井 动态质量流 传热与传质 井筒温压场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行板微通道中一类生物流体在高壁面Zeta势下的非定常电渗流及传热特性
9
作者 于欣如 陈小刚 +2 位作者 崔继峰 乔煜然 张宗贤 《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807-1823,共17页
在高壁面Zeta势下,研究由外加交变电场和磁场共同驱动的两个平行板为界的微通道中一类生物流体,即含有悬浮微量元素的血液的周期性振动的非定常电渗流及传热特性.将血液视为均匀且不可压缩的微极性流体,对其性质进行数学分析,首先,在不... 在高壁面Zeta势下,研究由外加交变电场和磁场共同驱动的两个平行板为界的微通道中一类生物流体,即含有悬浮微量元素的血液的周期性振动的非定常电渗流及传热特性.将血液视为均匀且不可压缩的微极性流体,对其性质进行数学分析,首先,在不使用Debye-Hückel(D-H)线性近似条件下,利用摄动法将运动方程展开得到耦合的方程组,继而通过有限差分法求解所得方程组,给出数值解,在低壁面Zeta势下将数值解与使用D-H线性近似得到的解析解加以比较,证明本文数值方法的可靠性;其次讨论壁面Zeta势、微极性黏度、D-H参数、浓度系数和Hartmann数等对流体流动特性的影响,并探究Prandtl数和Brinkmann数等参数对传热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壁面Zeta势对调控流体运动特性起着重要作用,随着壁面Zeta势数值不断增大,流体速度及微旋转均会随之增大,不仅如此,还导致温度的升高,这一现象清晰地表明,相较于低壁面Zeta势的情况,高壁面Zeta势对微极性流体的电渗流过程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2)在高Zeta势下,微极性黏度增大,血液的速度和微旋转减小,传热减小;(3)在高Zeta势下,D-H参数及浓度系数增大,促进血液的速度和微旋转增大,进而温度上升;(4)在高Zeta势下,外加磁场对流体的速度有明显的抑制作用;(5)在高Zeta势下,Prandtl数和Brinkmann数的增大会促进流体的传热,使得温度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极性流体 高壁面 ZETA 磁场 电渗流 血液 传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瓷膜过滤换热一体化元件余热回收性能分析
10
作者 付必伟 黄超 +1 位作者 马卫国 胡志强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8-76,共9页
我国油田采出水余热资源丰富,但目前采出水余热回收效率较低。为了提高采出水余热回收效率,提出了陶瓷膜过滤换热一体化元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开展了螺旋换热管结构参数和工艺参数对余热回收性能影响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与光滑换热管... 我国油田采出水余热资源丰富,但目前采出水余热回收效率较低。为了提高采出水余热回收效率,提出了陶瓷膜过滤换热一体化元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开展了螺旋换热管结构参数和工艺参数对余热回收性能影响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与光滑换热管相比,螺旋结构增强了采出水流动的湍动能,有利于破坏边界层,提高流体混合性能,强化换热管余热回收性能;当螺距为15 mm,流量比为0.6时,综合评价因子具有最大值1.041,强化传热效果最好,此时努塞尔数较光滑管提高了13.5%,摩擦因数提高了21.3%,吸热功率提高了16.3%,余热回收效率达到29.1%。研究结论可为提高开采余热回收效率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采出水 余热回收 过滤换热一体化元件 螺旋管 数值模拟 流场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换热器热工性能与数值模拟协同实验教学设计
11
作者 宋翀芳 雷勇刚 +2 位作者 杜保存 潘武轩 王永辉 《实验技术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4-179,共6页
该文搭建了一套换热器热工性能与数值模拟协同实验系统,基于该系统重构了教学内容,以换热器案例问题驱动,融入换热器对流传热过程的数理分析,培养学生基于科学思维的工程创新意识。学生通过测定流量、温度和压差,计算换热器传热系数和阻... 该文搭建了一套换热器热工性能与数值模拟协同实验系统,基于该系统重构了教学内容,以换热器案例问题驱动,融入换热器对流传热过程的数理分析,培养学生基于科学思维的工程创新意识。学生通过测定流量、温度和压差,计算换热器传热系数和阻力;以实验测试数据为输入边界,模拟换热器内的流场、压力场和温度场分布,精确描述换热器内的传热和流阻特征,探究不同运行工况对换热器性能的影响。教学实践表明换热器协同实验丰富了实验教学内容,弥补了热工性能测试学时长、工况少、内部换热机制不清的不足,培养了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换热器 传热系数 数值模拟 流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焓电弧风洞等离子体参数测量
12
作者 曾徽 闫宪翔 +2 位作者 陈智铭 苗文博 周靖云 《空气动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8-117,I0002,共11页
地面试验是开展等离子体流场特性表征的重要手段,针对高焓流场等离子体参数辨识的需求,在电弧风洞开展了典型流场等离子体参数测量研究。利用带攻角钝楔平板模型模拟飞行器大面积区域流场,采用静电探针诊断技术,结合电动扫描技术进行了... 地面试验是开展等离子体流场特性表征的重要手段,针对高焓流场等离子体参数辨识的需求,在电弧风洞开展了典型流场等离子体参数测量研究。利用带攻角钝楔平板模型模拟飞行器大面积区域流场,采用静电探针诊断技术,结合电动扫描技术进行了钝楔模型流场电子密度的空间分布测量,同时使用数值方法开展了对应状态的仿真模拟,并对两者进行了对比验证。研究发现:对于当前风洞条件,矩形喷管z向80 mm厚度核心区的等离子体参数基本保持均匀稳定,在靠近喷管壁面的两侧边缘位置受边界层影响电子密度明显衰减。本文所采用的探针测量方案对于电子密度测试的影响较小:相对高电子密度(1011 cm^(–3))工况电子密度实测值与计算值吻合良好,偏差小于0.5个数量级;低电子密度(1010 cm^(–3))工况等离子体电子密度实测值显著高于计算值,偏差在0.5~1个量级,初步分析认为电极烧蚀带来的铜污染效应是重要影响因素。本研究为飞行器近壁面等离子体参数测量提供了有效验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行器再入 高焓电弧风洞 电子密度诊断 静电探针 流场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场-宏观结构表面协同强化薄液膜沸腾传热特性
13
作者 何昌秋 田加猛 +7 位作者 陈义齐 朱宇琛 刘鑫 王海 王贞涛 王军锋 周致富 陈斌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589-2602,F0003,共15页
利用电场与宏观结构协同强化薄液膜沸腾传热,有望突破电子器件高热通量散热瓶颈。以乙醇为工质,设计并加工了6种宏观结构表面,通过高速摄像可视化和沸腾传热测量,系统分析了液膜厚度、结构参数以及荷电电压对薄液膜沸腾传热特性的影响... 利用电场与宏观结构协同强化薄液膜沸腾传热,有望突破电子器件高热通量散热瓶颈。以乙醇为工质,设计并加工了6种宏观结构表面,通过高速摄像可视化和沸腾传热测量,系统分析了液膜厚度、结构参数以及荷电电压对薄液膜沸腾传热特性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气泡动力学特性调控是临界热通量(CHF)增强的关键。与不施加电场相比,施加4 kV荷电电压时,宏观结构表面的气泡脱离频率最高可提升80%,气泡脱离直径减小了28%,从而使CHF提升了20%。CHF随着液膜厚度和肋高的增大而增大,随肋间距的增大而减小。在最优条件下,CHF提升幅值可达139%。通过定义CHF增强比发现,液膜厚度对CHF的提升贡献最大(0.37),其次是肋间距(0.24)和荷电电压(0.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液膜沸腾 电场 宏观结构表面 气泡 传热 气液两相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通道气液两相环状流传热特性及场协同角分析
14
作者 卓晓义 徐娜 +4 位作者 张玮 许鑫 刘培卓 于嘉朋 方嘉宾 《化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6-41,53,共7页
微通道内流体传热特性及机制的研究是微反应器调控、传递强化及设计的基础。对于微通道内多相流体系,各流动相的流动、分散等特征直接影响多相体系的传热特性,决定了微通道传热效率。利用数值方法研究十字型微通道气液两相环状流传热性... 微通道内流体传热特性及机制的研究是微反应器调控、传递强化及设计的基础。对于微通道内多相流体系,各流动相的流动、分散等特征直接影响多相体系的传热特性,决定了微通道传热效率。利用数值方法研究十字型微通道气液两相环状流传热性能。在环状流传热过程中,气相引入一方面让气液间的剪切力带动液相提高了液相流速;另一方面增加扰动从而减小了场协同角,两方面共同作用强化环状流总传热性能。从环状流液膜波动出发,引入场协同角研究液膜波动与环状流局部传热性能的关系。在液膜波动处局部场协同角变小,场协同角越小,高速气相与高温液相之间的热量交换越强,因此高速气相带走更多的热量,从而强化了环状流的总传热性能。最后根据研究初步绘制传热流程图,为微反应器内部温度控制和传热强化技术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通道 气液两相流 传热特性 数值模拟 场协同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umerical analysis of heat transfer intensity from twin slot vertical jet impingement on strip surface after hot rolling 被引量:1
15
作者 石建辉 袁国 +2 位作者 江连运 赵昆 王国栋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7期2816-2824,共9页
The flow field and heat transfer of the strip surface due to the twin slot vertical jet impingement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the ANSYS FLUENT.The RNG k-ε model was carried out in the turbulent calculation.Systematic p... The flow field and heat transfer of the strip surface due to the twin slot vertical jet impingement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the ANSYS FLUENT.The RNG k-ε model was carried out in the turbulent calculation.Systematic parametric research was conducted by varying the jet velocity of nozzle exit(V=5 m/s,7.5 m/s,10 m/s),the temperature of cooling water(T_w=280 K,300 K),the normalized spacing from the nozzle to the strip surface(H=10,15,20,33),and the normalized spacing from the nozzle to nozzle centerline(W=0,15,30).The velocity streamline of the flow domain and the general trend of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local Nusselt number on the impingement surface of strip were obtained.The result indicate that,the average Nusselt number increases by about70%(90%) as the jet velocity is increased from 5 m/s to 7.5 m/s(from 7.5 m/s to 10 m/s),and T_w,Hand//have minimal effect on it.While the valley Nusselt number decreases by about 10%-43%with the increase of H and W.The functio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verage Nusselt number and the systematic parameters is derived by the least square regression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ltra-fast cooling heat transfer flow field twin slot nozzle Nusselt numb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大型侧吹熔池熔炼余热锅炉烟气流动及烟尘黏附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东波 胡杰 +4 位作者 邹贵阳 杨世亮 杨贵 张敏 胡建杭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19,共9页
富氧侧吹熔池熔炼广泛应用于铜、铅、锌等有色金属的提取,其后端的余热锅炉承载着余热回收利用、沉降烟尘的重要作用。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炉内烟气流场混乱,烟尘易黏附积灰,炉壁与部件磨损严重等,导致了余热回收效率降低,低负荷运行甚... 富氧侧吹熔池熔炼广泛应用于铜、铅、锌等有色金属的提取,其后端的余热锅炉承载着余热回收利用、沉降烟尘的重要作用。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炉内烟气流场混乱,烟尘易黏附积灰,炉壁与部件磨损严重等,导致了余热回收效率降低,低负荷运行甚至被迫停机。针对上述问题,采用多相网格质点方法,对年处理150万t精矿超大型富氧侧吹熔池熔炼余热锅炉内烟气流动特性、烟尘沉降与黏附开展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炉内的烟气涡旋会导致烟尘回流至入口烟道;挡板前移会导致挡板受击与堵塞情况加剧;增大挡板间距能有效减小挡板的堵塞;增大辐射室空间能大幅度减小挡板受到的冲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氧侧吹 余热锅炉 烟气流场 烟尘沉降 挡板侵蚀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余热回收喷淋塔喷淋优化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时国华 潘春江 +3 位作者 赵玺灵 张世钢 付林 李增群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8-55,共8页
针对喷淋塔内烟气偏流影响烟气与下落液滴群热质交换的问题,构建并通过试验验证了喷淋塔内气液流动及余热回收理论模型,基于液滴自调整效应,运用CFD技术模拟研究4种喷淋层布置方式下余热回收喷淋塔的性能,获得了最佳喷淋方案及其喷淋参... 针对喷淋塔内烟气偏流影响烟气与下落液滴群热质交换的问题,构建并通过试验验证了喷淋塔内气液流动及余热回收理论模型,基于液滴自调整效应,运用CFD技术模拟研究4种喷淋层布置方式下余热回收喷淋塔的性能,获得了最佳喷淋方案及其喷淋参数。结果表明:与常规单层均匀喷淋方式相比,增设半层喷淋能够有效提升塔内烟气流动均匀性,塔内烟气均匀度由1降至0.3左右,喷淋塔全热交换效率最多可提升20%;半层喷淋最佳布置位置在烟气入口中心线上3 m处;综合考虑余热回收效果和运行成本,最佳喷淋液滴直径为0.6~0.8 mm,最佳水气比为5 kg/kg。构建的喷淋塔内烟气余热回收模型与提出的喷淋优化方法可为其特性分析、工艺优化、参数设计及运行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热回收 喷淋塔 流场均匀性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陆区热状态及控热要素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贵玲 蔺文静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8,共18页
区域热状态代表一个地区大地热流的主要来源,解决了区域热源的基本问题,可为区域地热资源的研究提供基础背景。本文基于我国近年来开展的区域热流测量和深孔测温工作,分析了我国陆区壳幔热流比,并将我国陆区划分为壳源生热高温地热区、... 区域热状态代表一个地区大地热流的主要来源,解决了区域热源的基本问题,可为区域地热资源的研究提供基础背景。本文基于我国近年来开展的区域热流测量和深孔测温工作,分析了我国陆区壳幔热流比,并将我国陆区划分为壳源生热高温地热区、幔源生热中低温地热区、壳幔热源平衡低温地热区和壳幔热源平衡中高温地热区4种类型区。其中,壳源生热高温地热区位于藏南、川西、滇西,幔源生热中低温地热区主要位于松辽盆地、华北盆地、长江中下游等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壳幔热源平衡中高温地热区分布于东南沿海地区、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西北广大内陆地区则属于壳幔热源平衡低温地热区。在此基础上,选择青藏高原东北部、腾冲地区、东南沿海和华北盆地等典型地热区,系统分析了区域地温场特征、热流分布、地壳热结构等盆地尺度的区域热状态和主控因素。青藏高原增厚地壳中的低速体构成了以壳源热为主的高热流异常;腾冲地区深部以局部岩浆囊形式存在的岩浆,则构成了以其为代表的近代火山区地热系统的主要控热要素;东南沿海大面积分布的高产热岩体生热构成了热流中重要的热流分量,而以华北盆地为代表的盆地基底起伏和深大断裂则控制了盆地“坳中凸”地热异常区的地温分布。最后,总结了包括壳幔架构、构造热事件、地层岩性、断裂构造等影响区域热状态的深部浅部因素,建立了控制我国陆区区域热状态的多级要素体系,为不同地区地热资源勘查和热源条件分析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热流 壳幔热流比 地温场特征 控热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截面半圆通道内超临界二氧化碳热工水力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彭斌 孙振豪 +2 位作者 朱兵国 施佳宝 张朋成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3-52,共10页
建立了不同半圆通道的数学和物理模型,并通过与实验数据的比较,验证了所建立模型的准确性。研究了超临界二氧化碳(S-CO_(2))在等截面半圆通道、渐扩型和渐缩型通道内的热工水力换热性能,并分析了不同通道和压力对S-CO_(2)在变截面半圆... 建立了不同半圆通道的数学和物理模型,并通过与实验数据的比较,验证了所建立模型的准确性。研究了超临界二氧化碳(S-CO_(2))在等截面半圆通道、渐扩型和渐缩型通道内的热工水力换热性能,并分析了不同通道和压力对S-CO_(2)在变截面半圆通道内的热工水力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均匀截面半圆通道,渐扩型通道恶化传热,渐缩型通道强化传热;入口和出口半径比为1.0:0.5的渐缩型半圆通道的总体换热系数最大提升了39.93%,流动传热综合性能评价因子PEC最大为1.346;当压力越靠近临界压力或热通量较低时,传热性能越高。最后,从场协同性和湍动能分布的角度解释了渐缩型变截面通道强化传热的原因。研究结果可为S-CO_(2)循环系统冷却器的设计与优化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二氧化碳 渐扩型通道 渐缩型通道 传热强化 湍流 场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物性变化及壳体传热的新型板壳式换热器板程流动传热数值模拟 被引量:1
20
作者 孙超 艾诗钦 刘月婵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76-1689,共14页
板壳式换热器以优越的换热性能和耐温耐压性在化工生产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采用可实现k⁃ε湍流模型结合增强壁面函数,对一种新型板壳式换热器板程流动与传热特性进行数值模拟研究,讨论了介质物性变化及壳体传热的影响,并与... 板壳式换热器以优越的换热性能和耐温耐压性在化工生产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采用可实现k⁃ε湍流模型结合增强壁面函数,对一种新型板壳式换热器板程流动与传热特性进行数值模拟研究,讨论了介质物性变化及壳体传热的影响,并与已有实验进行验证。重点分析了不同波纹高度在不同入口流速下的流动传热特性,基于场协同理论揭示了速度场与温度场及压强场协同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流动传热计算不能忽略流体介质物性变化及壳体传热的影响;增大波纹高度流态由曲折流向十字交叉流转变,板间流体分布趋于均匀,换热性能增大;沿沟槽形成连续的涡结构,在触点周围形成具有周期性和中心对称的高剪切涡量集中区,垂直于流动方向场协同呈现周期性变化,波纹高度越高周期性越明显;在波纹核心流域内因流动与热流相似,其协同程度变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壳式换热器 波纹高度 三场协同 流动传热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