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交通事故中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与精神伤残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1
作者 张登科 苏巧荣 +3 位作者 张宏卫 葛建荣 张剑 石富娟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6期428-430,共3页
目的分析交通事故致颅脑损伤后精神伤残等级评定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157例交通事故致颅脑损伤后精神伤残的鉴定案例,根据鉴定结论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对3组的一般人口学资料、临床病史资料、鉴定资料进行比较,并以上述资料为... 目的分析交通事故致颅脑损伤后精神伤残等级评定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157例交通事故致颅脑损伤后精神伤残的鉴定案例,根据鉴定结论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对3组的一般人口学资料、临床病史资料、鉴定资料进行比较,并以上述资料为自变量,以组别为应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3组一般人口学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昏迷时间、颅内出血区域大小、工作能力、家庭职能、社交功能、生活自理能力、智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颅内出血灶、家庭职能、社交功能、生活自理进入logistic回归方程。结论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对后遗精神伤残有一定影响,鉴定时伤者的家庭职能、社交功能和生活自理是决定伤残等级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精神病学 颅脑损伤 事故 交通 精神伤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伤残鉴定时机 被引量:23
2
作者 汤涛 张钦廷 +4 位作者 蔡伟雄 陆晓 黄富银 吴家声 汪建君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1期27-32,共6页
目的研究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伤残相对合理准确的最佳鉴定时机。方法对93例交通事故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患者进行伤残鉴定及随访调查,在伤后不同时间段(3、6、9、12月)分别收集患者颅脑影像学、脑电图及详细病史资料,并对患者家属进行调... 目的研究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伤残相对合理准确的最佳鉴定时机。方法对93例交通事故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患者进行伤残鉴定及随访调查,在伤后不同时间段(3、6、9、12月)分别收集患者颅脑影像学、脑电图及详细病史资料,并对患者家属进行调查和对患者进行精神检查及智力量表(Wechsler Intellegence Scale for Adult,WAI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ocial Disability Screening Schedule,SDSS)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测验,据此进行诊断及评残。结果ADL、SDSS对不同等级伤残及不同时间段区分良好,整体样本显示患者ADL、SDSS平均值9月与12月无差别,轻度伤残ADL、SDSS平均值6、9、12月无差别,中度伤残ADL、SDSS平均值9月与12月无差别,重度伤残ADL平均值6、9、12月无差别。结论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伤残鉴定轻度伤残以伤后6个月评定为宜,中度伤残以伤后9个月评定为宜,重度伤残统计结论显示评残时机为伤后6个月,但综合分析认为重度伤残以伤后9个月评定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精神病学 精神障碍 脑损伤 事故 交通 残疾鉴定 日常生活能力量表 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脑损伤部位及程度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相关性 被引量:5
3
作者 张运阁 李春晓 +4 位作者 管国富 陈兴荣 方惠民 王舟 陈溪萍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6期434-436,共3页
目的研究颅脑损伤部位及程度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相关性,为提高鉴定意见的准确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颅脑损伤被鉴定人501例,详细记录其伤前情况、损伤部位及程度、治疗方式、教育程度,应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对被... 目的研究颅脑损伤部位及程度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相关性,为提高鉴定意见的准确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颅脑损伤被鉴定人501例,详细记录其伤前情况、损伤部位及程度、治疗方式、教育程度,应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对被鉴定人进行测验,统计损伤部位及程度与Barthel指数的相关性。结果轻度颅脑损伤组各损伤部位Barthel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颅脑损伤组蛛网膜下腔出血与其他脑叶损伤,顶、枕叶损伤与额叶损伤,顶、枕叶损伤与颞叶损伤间Barthel指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额叶损伤与颞叶损伤Barthel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颅脑损伤不论手术与否,各颅脑损伤部位的Barthel指数两两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损伤部位与Barthel指数存在一定相关性,对分析判断颅脑损伤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精神病学 颅脑损伤 事故 交通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车辆-行人碰撞颅脑伤防护的参数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李凡 杨济匡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125-1130,共6页
研究了汽车行驶速度及前部结构各设计参数对行人颅脑损伤的影响,讨论了颅脑损伤防护的可行性措施。运用多刚体动力学软件Madymo建立了基于不同车型参数的汽车前部结构数学模型以及行人人体数学模型,进行了车辆-行人碰撞的计算机仿真,并... 研究了汽车行驶速度及前部结构各设计参数对行人颅脑损伤的影响,讨论了颅脑损伤防护的可行性措施。运用多刚体动力学软件Madymo建立了基于不同车型参数的汽车前部结构数学模型以及行人人体数学模型,进行了车辆-行人碰撞的计算机仿真,并对仿真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表明,汽车行驶速度、发动机盖盖沿高度以及发动机盖和挡风玻璃的刚度等参数对行人颅脑损伤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人 颅脑交通伤 参数研究 碰撞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存分析方法在道路交通事故致颅脑损伤住院时间估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时俊新 张静 +3 位作者 蒋春舫 余松林 向惠云 王增珍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73-576,共4页
目的探讨用生存分析方法对道路交通事故致颅脑损伤住院时间进行估计。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从住院病历中收集因道路交通事故致颅脑损伤的病例(1294例)信息,对未死亡病例(1162例)住院时间的分布进行描述,采用KM法和寿命表法对总... 目的探讨用生存分析方法对道路交通事故致颅脑损伤住院时间进行估计。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从住院病历中收集因道路交通事故致颅脑损伤的病例(1294例)信息,对未死亡病例(1162例)住院时间的分布进行描述,采用KM法和寿命表法对总体住院时间和出院的瞬时速度进行估计,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多个预测因子的作用大小进行分析,在对Cox模型比例风险假设进行评价的基础上给出了预测平均住院时间的方法。结果住院时间呈正偏态分布,截尾数据比例达61%。平均住院时间的估计值为29天。出院的"快慢"除与病情相关外,还与病人年龄和伤者在事故中的角色密切相关。结论住院时间的分析应该考虑住院时间的分布和截尾现象,采用生存分析的方法比较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交通事故 颅脑损伤 住院时间 生存分析 COX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通事故颅脑损伤233例法医学鉴定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金利方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3期151-152,共2页
通过对233例交通事故颅脑损伤案例的分析,对受伤者的性别、年龄及损伤程度进行了统计。并对其颅脑外伤后遗症和伤残等级的关系、评定时间及脑外伤后神经功能障碍的认定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交通事故 颅脑损伤 法医学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路交通事故中脑外伤所致人格改变与精神伤残评定 被引量:5
7
作者 樊慧雨 张钦廷 +1 位作者 汤涛 蔡伟雄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2期100-104,共5页
目的探索道路交通事故中颅脑损伤所致轻度精神伤残者人格改变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其在伤残评定中的价值。方法运用《脑外伤后人格改变评定量表》量化评定道路交通事故所致颅脑外伤者后遗人格改变状况,并探讨人格改变与颅脑损伤程度、精神... 目的探索道路交通事故中颅脑损伤所致轻度精神伤残者人格改变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其在伤残评定中的价值。方法运用《脑外伤后人格改变评定量表》量化评定道路交通事故所致颅脑外伤者后遗人格改变状况,并探讨人格改变与颅脑损伤程度、精神伤残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271例样本中239例(88.2%)存在人格改变,其中178例(65.7%)为轻度,46例(17.0%)为中度,15例(5.5%)为重度。人格改变程度在不同颅脑损伤程度之间的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组之间量表总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显示中型与重型颅脑损伤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人格改变程度越明显,精神伤残等级越高,轻度精神伤残不同等级者人格改变评定量表总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七级与八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组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交通事故中提出精神伤残评定的脑外伤者中人格改变发生比例较高,人格改变严重程度与精神伤残程度相关,《脑外伤后人格改变评定量表》能有效量化评定交通事故中脑外伤所致人格改变程度,量表总分与颅脑损伤程度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精神病学 颅脑损伤 事故 交通 人格改变 精神伤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抓力-运动诱发电位的大鼠脑干锥体束功能损伤程度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石菁菁 傅倩颖 +6 位作者 杨袖菊 蒲山山 王国祥 朱林娜 王迅 尹志勇 刘盛雄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31-1036,共6页
目的探讨利用抓力(grasp strength,GS)-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MEP)方法对大鼠脑干锥体束损伤后产生的运动功能障碍进行定量研究。方法雄性SD大鼠30只,分为1.25 m致伤组、2.25m致伤组和正常组,采用经典Marmarou模型制作... 目的探讨利用抓力(grasp strength,GS)-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MEP)方法对大鼠脑干锥体束损伤后产生的运动功能障碍进行定量研究。方法雄性SD大鼠30只,分为1.25 m致伤组、2.25m致伤组和正常组,采用经典Marmarou模型制作锥体束部位的创伤性轴索损伤模型,致伤组均于损伤后1、3、5、7、14、28、42 d对大鼠进行肢体GS信号和MEP波幅检测,3组大鼠均于麻醉后相应时间进行对照检测。结果致伤组随损伤程度的增加,MEP波幅和最大GS下降比例明显增大;两个高度下GS与MEP测量值具有明显正相关性。损伤程度较小时,前期MEP比较敏感,后期MEP不敏感;损伤程度较大时,前期与后期MEP变化均较为敏感。结论采用GS-MEP联合评估可以为锥体束损伤后产生的运动功能障碍程度的定量评价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事故 脑干锥体束 颅脑损伤 抓力 运动诱发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