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6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地理分区的中国人头面部指数比较
1
作者 程智 许渤松 +2 位作者 郑连斌 宇克莉 张兴华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6-62,共7页
按照七大地理分区研究中国族群的头面部指数,分析这些族群的头面部指数特点.研究结果显示,中国族群男性多为圆头型、高头型、中头型、中鼻型,女性多为圆头型、高头型、狭头型、中鼻型.中国族群的头长宽指数、头长高指数、口指数、容貌... 按照七大地理分区研究中国族群的头面部指数,分析这些族群的头面部指数特点.研究结果显示,中国族群男性多为圆头型、高头型、中头型、中鼻型,女性多为圆头型、高头型、狭头型、中鼻型.中国族群的头长宽指数、头长高指数、口指数、容貌耳指数与年龄呈显著负相关,额顶宽指数、形态面指数、头面宽指数、头面高指数、鼻指数与年龄呈显著正相关.男女头面部指数与年平均温度、年均降水量、年均光照、平均海拔、无霜期多有相关性.中国七大分区族群头型与面型存在差异,但也存在共性.华东、西北、华北及东北族群主要为北方族群,头高而圆,面较狭,唇较薄.华南、西南和华中族群主要为南方族群,头低长,面较宽,唇较厚.中国人头面部指数受年龄、族群与环境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面部指数 地理分区 年龄 族群 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8个语言族群的头面部指标比较
2
作者 程智 许渤松 +2 位作者 郑连斌 宇克莉 张兴华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2-80,共9页
根据语言分类将61个族群分为8个语言族群,对这些族群的18项头面部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①与南亚类型族群(南亚语系族群、藏缅语族族群、壮侗语族族群)相比,北亚类型族群(蒙古语族族群、突厥语族族群、满-通古斯语族族群)的上唇皮... 根据语言分类将61个族群分为8个语言族群,对这些族群的18项头面部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①与南亚类型族群(南亚语系族群、藏缅语族族群、壮侗语族族群)相比,北亚类型族群(蒙古语族族群、突厥语族族群、满-通古斯语族族群)的上唇皮肤部较高,鼻高、容貌耳长、口宽、形态面高、耳上头高值较大,头长、唇高、面宽值较小.②男性的大部分头面部指标值大于女性.男性和女性的头长随年均降水量的增大而增大,上红唇厚度随年均日照时数的增大而减小,鼻高、上唇皮肤部高、容貌耳长随年平均温度、年均降水量的增大而减小,形态面高随年均降水量的增大而减小.③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人群的头面部特征主要分为南亚和北亚两大类型.南亚类型族群的头面部特征相近,北亚类型族群的头面部特征差异相对较大.8个语言族群的头面部特征受环境、遗传、族群等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族群 头面部指标 南亚类型 北亚类型 汉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克木人的体质特征及17年来的变化
3
作者 肖瑶 岩坎翁 +7 位作者 宇克莉 高新颖 姚玥彤 程智 高雯芳 刘鑫 包金萍 张兴华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4-80,共7页
为了探究克木人的体质特征,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测量了178例克木人成人(男性67例,女性111例)的头面部和体部指标,并计算体质指数与分型.结果表明:①克木人的上眼睑皱褶出现率较高,蒙古褶出现率较低,眼裂高度以中等型为主,... 为了探究克木人的体质特征,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测量了178例克木人成人(男性67例,女性111例)的头面部和体部指标,并计算体质指数与分型.结果表明:①克木人的上眼睑皱褶出现率较高,蒙古褶出现率较低,眼裂高度以中等型为主,眼裂倾斜度以外角高为主,鼻根高度以中等型为主,鼻背侧面观以直型为主,耳垂类型以圆形为主,上唇皮肤部高度以中等型为主.男性鼻翼宽以宽型为主,女性鼻翼宽以宽型和中等型为主.男性上红唇厚度以厚唇型和中唇型为主,女性上红唇厚度以中唇型为主.②克木人的头长等52项指标的性别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除骨盆宽、臀围、大腿围外,其余49项指标男性均大于女性.③克木人男性身高以矮型为主,女性身高以矮型和亚中等型为主.克木人的圆头型、高头型、中头型、超阔面型、中鼻型、宽胸型、宽肩型、宽骨盆型的出现率最高.④聚类分析显示克木人与佤族、傣族比较接近,这与遗传因素、生活环境和饮食习惯等有关.⑤2022年与2005年相比,克木人的体质量、胸围、臀围、大腿围、肩宽、骨盆宽等13项指标和指数值变大,17年来克木人的体质量、身体宽度与围度增大,肩部和盆腔发育水平提高,身体素质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木人 头面部 体部指标 体质特征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迎采工作面沿空掘巷围岩能量−应力全周期演化规律 被引量:2
4
作者 陈定超 王襄禹 +6 位作者 柏建彪 李梦龙 卢建飞 张飞腾 孙世奇 赵祥岍 于洋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2-175,共14页
迎采动工作面沿空掘巷经历上工作面侧向基本顶断裂、回转、下沉全过程的全周期动压影响,巷道变形量大、维护困难。本文以温庄煤矿15105工作面为工程背景,提出在原有25 m煤柱迎采动面掘巷的基础上,沿上工作面非稳定采空区后方改变巷道掘... 迎采动工作面沿空掘巷经历上工作面侧向基本顶断裂、回转、下沉全过程的全周期动压影响,巷道变形量大、维护困难。本文以温庄煤矿15105工作面为工程背景,提出在原有25 m煤柱迎采动面掘巷的基础上,沿上工作面非稳定采空区后方改变巷道掘进轨迹,将区段煤柱宽度减小至6 m,进行沿空掘巷。为了证明方案的可行性,采用FLAC^(3D)建立数值模型,模拟了原方案与优化方案2种情况下的巷道围岩能量−应力全周期(迎15103采动工作面掘进、非稳定采空区侧巷道掘进、15105工作面回采)演化规律。模拟结果显示:①迎15103采动工作面掘进期间,应力和能量主要集中在区段煤柱的采空区侧。②非稳定采空区侧巷道掘进期间,与原方案相比,优化方案使6 m煤柱内部能量和应力转移至工作面煤体侧。③15105工作面回采期间,采取原方案时,能量和应力均向25 m煤柱回采侧集中,应力峰值达到31.2 MPa,最大能量为192.4 kJ/m^(3);采取优化方案时,能量和应力均向工作面实体煤侧转移,6 m煤柱具备一定承载能力,并且整个过程中应力集中程度低、能量无明显聚集,回采期间6 m煤柱内部应力峰值仅8.1 MPa,最大能量为126.7 kJ/m^(3)。在此基础上,确定了优化方案的可靠性,并结合数值模拟结果和现场地质条件,提出将巷道分成4个区段:迎采对掘段、临空掘巷段、渐变煤柱段和沿空掘巷段,建立了巷道围岩分区控制体系,设计了锚杆、索支护参数。最终成功开展了工业性试验,现场监测结果显示各区段巷道整体控制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迎采掘进 沿空掘巷 煤柱 双屈服模型 应变软化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掘进工作面粉尘浓度智能监测系统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薛晓强 杨征 +2 位作者 梁旭 杨小勇 王小勇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2-117,共6页
为了实现掘进工作面粉尘浓度连续监测和降低掘进工作面粉尘浓度,以β射线法和滤膜称重法为粉尘浓度基础测量方法,以工业以太网为数据传输媒介,构建了由设备层、分析层、平台层组成的煤矿掘进工作面粉尘浓度智能监测系统,从而完成掘进工... 为了实现掘进工作面粉尘浓度连续监测和降低掘进工作面粉尘浓度,以β射线法和滤膜称重法为粉尘浓度基础测量方法,以工业以太网为数据传输媒介,构建了由设备层、分析层、平台层组成的煤矿掘进工作面粉尘浓度智能监测系统,从而完成掘进工作面粉尘浓度监测和智能化除尘降尘等工作。通过在陕西小保当矿业有限公司一号煤矿进行现场工程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实现粉尘浓度智能化连续监测,且能够在粉尘浓度超阈值时自动采取除尘降尘措施,地面调度中心能够持续稳定地显示工作面实时粉尘浓度及变化趋势,有效保障了掘进工作面的安全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安全 掘进工作面 粉尘浓度监测 智能化除尘降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滴头端面倾角对滴灌管局部水头损失的影响
6
作者 王亚林 吴雨芯 +2 位作者 朱士江 赵树君 夏栋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8-146,164,共10页
为研究滴头端面倾角对滴灌管局部水头损失的影响,以内镶圆柱式滴头为研究对象,对滴头边壁端面进行改变倾角设计,设置15°、30°、45°和90°这4个水平,进行灌水试验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滴灌管渐缩段和渐扩段流速及压... 为研究滴头端面倾角对滴灌管局部水头损失的影响,以内镶圆柱式滴头为研究对象,对滴头边壁端面进行改变倾角设计,设置15°、30°、45°和90°这4个水平,进行灌水试验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滴灌管渐缩段和渐扩段流速及压力变化梯度随滴头端面倾角的减小而降低;通过量纲和谐原理及多元回归分析,构建了考虑滴头端面倾角的滴灌管局部水头损失计算模型,滴灌管局部水头损失与端面倾角余切值的0.706次方成反比;通过算例分析,管长60 m、滴头间距0.6 m,端面倾角分别为15°、30°、45°滴灌管较同规格端面倾角为90°的滴灌管局部水头损失分别降至原来的26.0%、44.7%、65.0%,滴头端面倾斜设计可显著降低滴灌管局部水头损失。研究结果可为滴灌设计及管网优化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头 端面倾角 局部水头损失 数值模拟 水力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的头面部观察指标特征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兴华 郑连斌 +1 位作者 李咏兰 宇克莉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5-80,共6页
对中国53个民族(62个族群)的8项头面部观察指标出现率进行研究,探讨中国人头面部观察指标的特征.结果显示,中国人多有上眼睑皱褶,上唇皮肤部高多中等,多薄唇,鼻翼较宽,三角形耳垂出现率超过20%,凸鼻背出现率低.北亚类型族群的有内眦褶... 对中国53个民族(62个族群)的8项头面部观察指标出现率进行研究,探讨中国人头面部观察指标的特征.结果显示,中国人多有上眼睑皱褶,上唇皮肤部高多中等,多薄唇,鼻翼较宽,三角形耳垂出现率超过20%,凸鼻背出现率低.北亚类型族群的有内眦褶率、凸鼻背、宽鼻翼和薄唇的出现率高于南亚类型族群,上眼睑有皱褶率、眼裂高度狭窄型率、三角形耳垂出现率、上唇皮肤部高中等型率低于南亚类型族群.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南亚类型族群的头面部特征比较接近,北亚类型族群的位点明显分散,反映出头面部特征差异较大.汉族族群的位点也比较分散,未形成明显的汉族位点聚集区.中国北亚类型族群、南亚类型族群及汉族族群头面部观察指标的差异多受遗传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面部 观察指标 北亚类型 南亚类型 汉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掘工作面风流调控下风速及瓦斯粉尘浓度融合预测模型研究
8
作者 龚晓燕 邹浩 +6 位作者 刘壮壮 陈龙 付浩然 孙育恒 李昊 王新雨 牛虎明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6-146,共11页
针对综掘工作面传统的通风总量控制管理模式不能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风流调控,造成瓦斯及粉尘聚集和污染隐患等问题,对风流调控下的风速及瓦斯粉尘浓度多源数据融合神经网络预测模型进行了研究。采用欧拉-拉格朗日法建立了风流调控下的瓦... 针对综掘工作面传统的通风总量控制管理模式不能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风流调控,造成瓦斯及粉尘聚集和污染隐患等问题,对风流调控下的风速及瓦斯粉尘浓度多源数据融合神经网络预测模型进行了研究。采用欧拉-拉格朗日法建立了风流调控下的瓦斯及粉尘气固耦合模型并进行了测试验证,模拟分析瓦斯和粉尘颗粒在综掘巷道的分布情况,获取大量不同风流调控方案下的风速及瓦斯粉尘浓度样本数据。采用多层感知器神经网络技术建立预测模型结构,选取对瓦斯及粉尘浓度具有较大影响的风流调控等参数作为输入层,根据风速及瓦斯粉尘的隐患位置确定输出层,对样本数据进行预处理,通过引入差分进化算法搜索最佳隐藏层节点数和学习率,利用TensorFlow框架搭建多源数据融合神经网络预测模型。以陕北某矿综掘工作面为研究对象,对不同风流调控方案进行预测和井下实测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相对误差最大值为9.7%,具有较高的准确性;选取出风口距端头最短距离5 m和最远距离10 m这2种工况下的最佳调控方案,与调控前相比,风速符合规范要求,端头死角区瓦斯体积分数分别降低34%和35%,回风侧人行处平均粉尘质量浓度分别降低40%和41%,司机处粉尘质量浓度分别降低38%和36%,研究可为风流调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掘工作面 风流调控 风速 瓦斯及粉尘浓度 多源数据融合 神经网络预测 差分进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马不同槽——嘉峪关魏晋墓两幅壁画的现实表达与文化意涵 被引量:1
9
作者 魏文斌 黄婷婷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3-64,共12页
嘉峪关魏晋墓葬壁画描绘了“牛马不同槽”的现象。结合礼仪艺术与世俗绘卷中的同类图像,揭示了此类现象的现实原因,并指出其进入文化层面后的意涵。先秦哲学从牛马习性出发,抽象出了其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很多情境中牛马间的对立还可转化... 嘉峪关魏晋墓葬壁画描绘了“牛马不同槽”的现象。结合礼仪艺术与世俗绘卷中的同类图像,揭示了此类现象的现实原因,并指出其进入文化层面后的意涵。先秦哲学从牛马习性出发,抽象出了其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很多情境中牛马间的对立还可转化为对应,例如祭祀中的牛马,图像中的牛马合犋犁耕、牧马牧牛、牛车鞍马,宗教语境下的牛头马面等。“牛马不同槽”从民间俗语到文献与图像的表达,反映了古代艺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马不同槽 嘉峪关墓葬壁画 牛车鞍马 牛头马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煤巷掘进工作面瓦斯涌出量预测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鹏 辛诗雨 +1 位作者 闫凡壮 周爱桃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5-124,共10页
研究煤巷掘进工作面瓦斯涌出量,对于煤巷掘进工作面瓦斯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深度学习理论与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高效处理时间序列样本的特性,建立基于LSTM神经网络的煤巷掘进工作面瓦斯涌出量预测模型,依据训练过程中损失值的大小对... 研究煤巷掘进工作面瓦斯涌出量,对于煤巷掘进工作面瓦斯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深度学习理论与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高效处理时间序列样本的特性,建立基于LSTM神经网络的煤巷掘进工作面瓦斯涌出量预测模型,依据训练过程中损失值的大小对模型超参数进行优化,选择并确定模型的最优超参数,借助煤巷掘进工作面瓦斯涌出量原始数据,验证模型的适用性和准确性,并根据预测结果分析工作面瓦斯涌出量在时间维度上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对预测煤巷掘进工作面瓦斯涌出变化趋势、判别工作面瓦斯异常涌出、提升掘进工作面瓦斯治理水平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涌出量 煤巷掘进工作面 深度学习 LSTM神经网络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掘巷道迈步式自移机尾智能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董志超 代鹰 +2 位作者 王蒙 刘云建 樊力玮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4-90,共7页
针对现有综掘巷道迈步式自移机尾设备智能化水平低,智能控制技术研究不足等问题,阐释了自移机尾工作原理,分析了智能化煤矿验收办法中针对带式输送机自移机尾智能化的要求,提出自移机尾控制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设计了一键自移控制、多... 针对现有综掘巷道迈步式自移机尾设备智能化水平低,智能控制技术研究不足等问题,阐释了自移机尾工作原理,分析了智能化煤矿验收办法中针对带式输送机自移机尾智能化的要求,提出自移机尾控制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设计了一键自移控制、多机联动控制和人员接近识别与闯入预警软硬件系统。在此基础上,在神华集团神东煤炭有限责任公司哈拉沟煤矿31107运输巷掘进工作面自移机尾应用该智能控制系统,现场试验结果表明:该智能控制系统可实现自移机尾的一键自移控制;人员接近识别与闯入预警系统可以对自移机尾周边人员进行精准定位,并且能够在人员进入危险区域后进行识别,提高了自移机尾设备使用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掘进工作面 自移机尾 带式输送机 智能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掘进工作面自移机尾自动纠偏控制系统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温庆华 代鹰 +3 位作者 王蒙 刘云建 樊力玮 董志超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78-386,共9页
针对现有综掘巷道迈步式自移机尾设备智能化水平低、智能控制技术研究不足等问题,研究了自移机尾智能纠偏控制技术。根据自移机尾结构特征、工作原理、工况特征和国家出台的智能化煤矿验收办法中针对带式输送机自移机尾智能化提出的要求... 针对现有综掘巷道迈步式自移机尾设备智能化水平低、智能控制技术研究不足等问题,研究了自移机尾智能纠偏控制技术。根据自移机尾结构特征、工作原理、工况特征和国家出台的智能化煤矿验收办法中针对带式输送机自移机尾智能化提出的要求,提出了自移机尾跑偏检测和纠偏控制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针对一键自移控制技术、纠偏控制技术、多机联动控制技术进行了软硬件系统设计。通过在哈拉沟煤矿31107运输巷掘进工作面应用表明,现场使用情况良好,能够实现自移机尾的纠偏智能控制,为煤矿井下掘进工作面智能化建设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掘进工作面 自移机尾 纠偏控制 智能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肃南裕固族头面部特征分析
13
作者 白昀 李咏兰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5-80,共6页
为探究裕固族的头面部特征,在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测量了363例(男性164例,女性199例)裕固族成人的头面部指标.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和女性的头宽、眼外角间宽、唇高和红唇厚度均与年龄呈负相关,头长、鼻宽、口宽、鼻长、上唇皮肤部... 为探究裕固族的头面部特征,在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测量了363例(男性164例,女性199例)裕固族成人的头面部指标.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和女性的头宽、眼外角间宽、唇高和红唇厚度均与年龄呈负相关,头长、鼻宽、口宽、鼻长、上唇皮肤部高度、容貌耳长和容貌耳宽均与年龄呈正相关.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和女性的头长、头宽、眼外角间宽、鼻宽、口宽、容貌面高、上唇皮肤部高度、唇高和容貌耳宽的年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22项头面部测量指标中除唇高和红唇厚度外,其余20项指标的性别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男性头面部的长度、宽度、高度多大于女性.男性和女性均以中头型(头长宽指数)、高头型(头长高指数)、狭头型(头宽高指数)、超狭面型(形态面指数)和中鼻型(鼻指数)的出现率最高.裕固族男性和女性的头面部特征均与甘肃汉族和肃北蒙古族较为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裕固族 头面部 相关系数 方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井下掘进工作面自移机尾设备上下坡适应性分析
14
作者 董志超 代鹰 +2 位作者 王蒙 刘云建 樊力玮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95-401,共7页
针对低矮巷道掘进工作面环境下转载运输机和自移机尾在联合使用时出现的干涉碰撞等问题,对低矮巷道掘进工作面转载运输机和自移机尾适应性进行了分析,根据自移机尾结构特征、工作原理、工况特征,建立了自移机尾与转载输送机的运动学分... 针对低矮巷道掘进工作面环境下转载运输机和自移机尾在联合使用时出现的干涉碰撞等问题,对低矮巷道掘进工作面转载运输机和自移机尾适应性进行了分析,根据自移机尾结构特征、工作原理、工况特征,建立了自移机尾与转载输送机的运动学分析模型,分析不同工况下自移机尾与转载输送机的适应性。使用MATLAB软件对运动学分析模型完成仿真计算模型建立,并分析不同工况条件下转载机在自移机尾上滑移时与顶板干涉碰撞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巷道坡度越大则同一型号设备相匹配的巷道高度越大。当巷道高度一定时,巷道坡度越大则能够匹配的机身长度越小。当巷道坡度一定时,机身长度越长则需要的巷道高度越大。通过在哈拉沟煤矿31107运输巷的掘进工作面自移机尾和转载机选型应用结果表明,所选设备在现场使用情况良好,自移机尾设备、转载机设备和现场工况适应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掘进工作面 转载输送机 自移机尾 带式输送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迎采动掘进巷道围岩应力演化规律及分段控制技术 被引量:3
15
作者 从常奎 李瑞武 +1 位作者 孙亚超 高利利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71-1082,共12页
为了掌握迎采动掘进巷道围岩应力演化规律,确定合理的支护方式,提升巷道支护效果,以某矿综采工作面相邻运输巷为工程背景,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工业性试验等方法,系统分析了缓慢变形阶段、超前采动影响阶段、剧烈影响阶段、结构调... 为了掌握迎采动掘进巷道围岩应力演化规律,确定合理的支护方式,提升巷道支护效果,以某矿综采工作面相邻运输巷为工程背景,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工业性试验等方法,系统分析了缓慢变形阶段、超前采动影响阶段、剧烈影响阶段、结构调整阶段及变形稳定阶段影响时围岩变形特征,提出了巷道围岩分段控制技术。结果表明:回采工作面与相邻掘进工作面相遇前50 m以外,巷道受掘进扰动影响,两工作面相遇前50~20 m,巷道受采动影响逐渐增大;两工作面相遇前20 m至相遇后10 m,巷道受采动影响大,围岩变形剧烈,应加强应力剧烈调整过程中巷道支护;相遇后10~50 m,窄煤柱帮变形剧烈;相遇后50~100 m,掘进工作面逐渐远离回采工作面,巷道受采动影响逐渐减小。两工作面相遇前后100 m范围是巷道围岩控制的关键区域,采用高强度锚杆+锚索联合支护,巷道围岩控制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迎采动 沿空掘巷 应力演化 分段控制 巷道支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锯片-冲击锤组合刀头联合破岩特性研究
16
作者 刘增辉 孔春艳 +2 位作者 吕瑞 马正阔 魏长赟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301-311,共11页
多功能疏浚船是一种内河疏浚作业的重要船舶,为提高其破碎单轴抗压强度大于20 MPa水下岩石能力,设计了锯片-冲击锤组合刀头,并针对冲击头直径D=25 mm、切槽深度h=40 mm、切槽宽度w=4 mm,自由面距离l1=30 mm等主要参数开展了研究。首先,... 多功能疏浚船是一种内河疏浚作业的重要船舶,为提高其破碎单轴抗压强度大于20 MPa水下岩石能力,设计了锯片-冲击锤组合刀头,并针对冲击头直径D=25 mm、切槽深度h=40 mm、切槽宽度w=4 mm,自由面距离l1=30 mm等主要参数开展了研究。首先,进行了自由面条件下单冲击头(质量和高度)和双冲击头(间距)的破岩特性(冲击力、比能耗及裂纹长度)试验研究。随后,开展了冲击头破岩数值模拟研究,对其机理进行阐释。结果表明:当岩石没有切槽自由面时,冲击头破岩形式以压缩破坏为主,破坏形态为破碎坑;当岩石存在自由面时,冲击头破岩形式以拉伸破坏为主,裂纹更易扩展,形成X形主裂纹,产生大块碎石。在单冲击头破岩试验中,存在最优冲击能250 J,首次冲击即可形成有效岩石破坏;在双冲击头破岩试验中,存在最佳间距170 mm,使得裂纹贯通时比能耗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锤 组合刀头 冲击破岩 自由面 破岩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滁州地区汉族人群头面部形态特征的年龄变化 被引量:18
17
作者 王杨 郑连斌 +5 位作者 宇克莉 王志博 薛虹 张晓瑞 荣文国 赵大鹏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6-91,共6页
为探讨安徽省滁州地区成年人的头面部变化特征,在安徽滁州的城市和乡村分别调查了汉族690例(男为351例,女为339例)成人的头面部体质指标,计算了头面部体质指数,并且统计了指数分型情况,对该地区汉族的头面部形态特征随年龄变化情况进行... 为探讨安徽省滁州地区成年人的头面部变化特征,在安徽滁州的城市和乡村分别调查了汉族690例(男为351例,女为339例)成人的头面部体质指标,计算了头面部体质指数,并且统计了指数分型情况,对该地区汉族的头面部形态特征随年龄变化情况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1)口裂宽、上唇皮肤部高度、容貌耳长、容貌耳宽、面颊皮褶、下颌角间宽、形态面高、鼻高等8项指标与年龄呈正相关.(2)唇高、上红唇厚度、头宽、额最小宽、头最大围、眼外角间宽等6项指标与年龄呈负相关.(3)随年龄增长,安徽汉族上眼睑有皱褶率增加,有内眦褶率明显下降,眼裂变窄,眼外角高率下降,眼色变浅,上唇皮肤部高度低型率下降而高型率上升,上红唇厚度的薄型率明显增加,鼻翼宽的中等型率下降而宽阔型率上升,颧骨突出度增加,鼻根高度下降.(4)随年龄增长,形态面指数、头面高指数增加,口指数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部 面部 指标 年龄 汉族 安徽 滁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独头巷道附壁射流通风流场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87
18
作者 王海桥 施式亮 +1 位作者 刘荣华 刘何清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25-428,共4页
基于流体动力学和射流理论,建立了独头巷道压入式受限附壁射流通风的紊流k-ε数学模型,分析了计算边界条件,并结合实际应用Phoenics3 4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模拟了独头巷道射流通风三维流场,得出了独头巷道有限空间受限附壁射流通风典型... 基于流体动力学和射流理论,建立了独头巷道压入式受限附壁射流通风的紊流k-ε数学模型,分析了计算边界条件,并结合实际应用Phoenics3 4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模拟了独头巷道射流通风三维流场,得出了独头巷道有限空间受限附壁射流通风典型截面的流场规律.模拟计算结果表明,独头巷道压入式通风流场可分为附壁射流区、冲击射流附壁区、回流区和涡流区.数值模拟与实验结果相符,为研究独头巷道风流传质过程、瓦斯运移规律及通风排污效率等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头巷道 附壁射流 κ-ε模型 流场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采工作面瓦斯涌出的复杂性及其度量 被引量:52
19
作者 何利文 施式亮 +1 位作者 宋译 刘影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47-550,共4页
由于回采工作面瓦斯涌出直接影响着工作面通风的合理性、瓦斯灾害防治措施的有效性和高效生产的安全性,因此在对回采工作面瓦斯涌出时间序列观测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对其时间序列进行了关联维数的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回采工作面瓦斯涌出... 由于回采工作面瓦斯涌出直接影响着工作面通风的合理性、瓦斯灾害防治措施的有效性和高效生产的安全性,因此在对回采工作面瓦斯涌出时间序列观测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对其时间序列进行了关联维数的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回采工作面瓦斯涌出系统是具有某种复杂结构的非线性混沌系统,且存在混沌吸引子,要描述该系统至少需要用11个独立变量或11阶动力学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采工作面 瓦斯涌出 关联维 混沌吸引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掘进工作面湿式离心除尘器的结构优化及数值模拟 被引量:31
20
作者 刘建 姚海飞 +2 位作者 魏传光 金龙哲 李杰男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24-428,共5页
针对中国煤矿综掘工作面的产尘特点,设计了湿式离心除尘器3种结构模型。为高效优化其内部结构,用Gambit2.2分别建立这3种内部结构的物理模型,并进行网格划分;用Fluent6.2求解含尘气流在除尘器内的三维速度变化、静压力场分布、流场的湍... 针对中国煤矿综掘工作面的产尘特点,设计了湿式离心除尘器3种结构模型。为高效优化其内部结构,用Gambit2.2分别建立这3种内部结构的物理模型,并进行网格划分;用Fluent6.2求解含尘气流在除尘器内的三维速度变化、静压力场分布、流场的湍流特性,以及不同粒径粉尘在除尘器内的运动轨迹。结果表明,分流板具有分隔导流作用,可使涡对运动稳定,有利于高气速带的连续性、稳定性、静压力分布的对称性和湍动能变化的规律性;稳定的流场及较高的离心速度对于去除呼吸性粉尘都十分关键。有分流板且中间为两排挡板的除尘器(模型3)尽管在保持气流速度、湍动能变化方面比有分流板且中间为三排挡板的除尘器(模型1)有更大优势,但在一级挡板的前端多了两个"死区",降低了除尘效率。通过以上几方面的综合比较,最后选定模型1的结构作为除尘器的制作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掘进工作面 湿式离心除尘 静压力 湍动能 粉尘运移轨迹 涡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