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性茄替胶乳化特性的构效机制研究
1
作者 蔡佳雨 张智慧 +4 位作者 贾星 孙振欧 李贞景 郭庆彬 康继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5-51,共7页
为探究茄替胶(gum ghatti,GG)发挥乳化作用的关键结构特征,利用部分酸水解获得5种不同结构的GG组分,采用离子色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气质联用等方法进行结构表征;通过美拉德反应与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PI)形成共价复... 为探究茄替胶(gum ghatti,GG)发挥乳化作用的关键结构特征,利用部分酸水解获得5种不同结构的GG组分,采用离子色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气质联用等方法进行结构表征;通过美拉德反应与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PI)形成共价复合物,并制备水包油乳液;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粒度分析和zeta电位等技术探究复合物的理化性质及乳化特性。结果表明,随着酸水解的进行,GG的糖醛酸和蛋白质含量逐渐升高,分子质量逐渐减小,支化度逐渐降低;酸水解后的GG与SPI能形成稳定的共价复合物,支链度较低的GG与SPI共价复合后可以显著提高SPI的溶解度(36.60%>22.31%),且支链度最低的GGA5-SPI共价复合物绝对电位值显著高于GG-SPI(53.63 mV>46.99 mV),乳液体系更加稳定。综上,美拉德反应可显著提升GG-SPI复合物的功能特性与乳化特性,且GG的支链度越低,形成的复合物乳化能力越好,稳定性越高。该研究结果有望为糖-蛋白类乳化剂的研发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茄替胶 酸水解 大豆分离蛋白 共价复合物 乳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仁蛋白-刺槐豆胶共价复合物结构表征及其Pickering乳液稳定性研究
2
作者 姜来 王佳蓉 +3 位作者 王雪梅 王文琪 杨裕华 赵玉红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8-104,共17页
为探究刺槐豆胶(locust bean gum,LBG)共价修饰对松仁蛋白(pine kernel protein,PKP)理化性质、结构特性和Pickering乳液稳定性的影响,采用红外光谱和荧光光谱分析共价复合物与物理混合物的结构差异,并通过测定粒径、Zeta-电位和表面疏... 为探究刺槐豆胶(locust bean gum,LBG)共价修饰对松仁蛋白(pine kernel protein,PKP)理化性质、结构特性和Pickering乳液稳定性的影响,采用红外光谱和荧光光谱分析共价复合物与物理混合物的结构差异,并通过测定粒径、Zeta-电位和表面疏水性等指标,揭示不同质量比的PKP与LBG间相互作用的机理。以PKP-LBG共价复合物为乳化剂制备Pickering乳液,探讨油相体积分数对乳液特性及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PKP和LBG的物理混合物相比,共价复合物的α-螺旋和β-折叠含量降低,最大荧光发射波长红移,表明共价结合使蛋白结构展开、空间构象松散。粒径和Zeta-电位测定结果显示,共价复合物(特别是PKP和LBG质量比为1.0∶0.5的共价复合物M-P-L-0.5)平均粒径减小,表面电荷较高,可抵抗蛋白聚集。共价复合物的表面疏水性和游离巯基含量显著高于物理混合物(P<0.05),证明加热改变了蛋白三级结构,使疏水基团暴露,这与其溶解度和乳化性提升(M-P-L-0.5分别较PKP提高0.41倍和2.47倍)显著相关(P<0.05)。以共价复合物为乳化剂制备Pickering乳液,乳液平均粒径与油相体积分数呈正相关。微观结构观察结果表明,M-P-L-0.5能吸附在油滴表面而形成界面层稳定乳液。油相体积分数为60%的M-P-L-0.5稳定乳液的液滴大、间隙小,乳液稳定性显著高于其他乳液(P<0.05),且该乳液具备良好的储存、酸碱、离心、盐离子和温度稳定性。研究旨在阐明LBG共价修饰改善PKP功能特性的机理,为制备高稳定性Pickering乳液,提升松仁粕附加值及拓展PKP在食品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仁蛋白 刺槐豆胶 共价复合物 Pickering乳液 乳液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玉米纤维胶-大豆分离蛋白共价复合物乳化特性的研究
3
作者 赵舒頔 孙晓培 +6 位作者 张继翔 于硕 常军辉 刘欢欢 李贞景 郭庆彬 康继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2-49,共8页
为探究多糖-蛋白类乳化剂的分子结构(支链度、相对分子质量)对水包油乳液乳化特性的影响,对玉米纤维胶(corn fiber gum,CFG)分别进行酸水解和木聚糖酶水解,得到不同支链度和相对分子质量的CFG,通过美拉德反应与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为探究多糖-蛋白类乳化剂的分子结构(支链度、相对分子质量)对水包油乳液乳化特性的影响,对玉米纤维胶(corn fiber gum,CFG)分别进行酸水解和木聚糖酶水解,得到不同支链度和相对分子质量的CFG,通过美拉德反应与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PI)形成CFG-SPI共价复合物,并制备水包油乳液。利用SDS-PAGE、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粒径和Zeta电位等方法对复合物的结构表征和乳化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CFG与SPI通过美拉德反应发生了共价连接,且低支链度/低相对分子质量的CFG更有利于与SPI上的氨基形成共价键;与SPI相比,复合物在等电点(pI 4.5)时的溶解度由11.39%升高至23.25%,说明共价结合可明显提高SPI的溶解性;CFG-SPI共价复合物的乳化性能均优于阿拉伯胶、SPI、CFG及CFG-SPI物理混合物,且CFG支链度是影响乳液特性的关键因素;当CFG相对分子质量相近时,支链度越高,其乳化性能越好,CFG支链度相近时,相对分子质量对乳化特性无明显影响。研究结果将为糖-蛋白类乳化剂的研发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链度 相对分子质量 乳化特性 玉米纤维胶 大豆分离蛋白 共价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扁豆分离蛋白-阿拉伯胶偶联物的制备与结构表征
4
作者 杜亚男 陈寒青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92-1097,共6页
文章通过湿热法美拉德反应制备小扁豆分离蛋白(lentil protein isolate,LPI)-阿拉伯胶(gum Arabic,GA)偶联物,并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当LPI与GA质量比大于1∶1时,美拉德反应程度随GA比例的增加而增大;当两者质量比小于1∶1时,美拉德反应... 文章通过湿热法美拉德反应制备小扁豆分离蛋白(lentil protein isolate,LPI)-阿拉伯胶(gum Arabic,GA)偶联物,并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当LPI与GA质量比大于1∶1时,美拉德反应程度随GA比例的增加而增大;当两者质量比小于1∶1时,美拉德反应程度随GA比例的增加而降低。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FTIR)表征结果表明,LPI与GA之间形成了共价键;内源荧光光谱和表面疏水性分析证实GA的引入改变了天然LPI的构象,增加了它的表面疏水性;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分析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tron microscope,SEM)表征结果表明,美拉德反应降低了LPI-GA偶联物的结晶度,使其成为松散、易碎的片状结构。该文研究结果为提高LPI的高值化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扁豆分离蛋白(LPI) 阿拉伯胶(GA) 美拉德反应 偶联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迷迭香酸共价偶联对β-乳球蛋白结构及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杨庆 尚洁丽 +5 位作者 曾浩龙 王璇霈 陈义杰 柳鑫 宫智勇 许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1-67,共7页
以β-乳球蛋白(β-lactoglobulin,β-LG)为对象,探究膳食多酚迷迭香酸(rosmarinic acid,RA)共价偶联对蛋白结构和性质的影响。采用自由基法和碱法制得β-LG-RA共价偶联复合物;利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傅里叶变换红外光... 以β-乳球蛋白(β-lactoglobulin,β-LG)为对象,探究膳食多酚迷迭香酸(rosmarinic acid,RA)共价偶联对蛋白结构和性质的影响。采用自由基法和碱法制得β-LG-RA共价偶联复合物;利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圆二色光谱等技术,分析RA共价偶联后β-LG结构变化规律;通过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和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阳离子自由基清除率检测及酶联免疫吸附测试,评价β-LG与RA共价偶联前后抗氧化性和与血清特异性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结合能力的变化。结果表明:RA共价偶联后β-LG的二级结构由α-螺旋向β-折叠和无规卷曲转变,蛋白的二、三级结构发生改变。此外,与β-LG相比,β-LG-RA共价偶联复合物的抗氧化性显著增强,与血清特异性Ig G的结合能力显著减弱。综上,RA共价偶联通过引入酚羟基增强了蛋白的抗氧化性,改变了β-LG的结构,降低了其与血清特异性IgG的结合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乳球蛋白 迷迭香酸 共价偶联 蛋白结构 蛋白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质-脂质/多糖基复合递送系统的形成机制与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赵钜阳 陈逸玉 +3 位作者 徐朔 李玉奇 袁慧萍 杨斐然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60-369,共10页
一些生物活性物质因难溶于水且生物利用率较低而使其应用受限,近年来如何有效递送生物活性物质广受关注。然而,脂质、多糖和蛋白质作为常用的食品级载体基质在单独使用时往往存在局限性,限制了它们在递送系统中的有效性。蛋白质-脂质和... 一些生物活性物质因难溶于水且生物利用率较低而使其应用受限,近年来如何有效递送生物活性物质广受关注。然而,脂质、多糖和蛋白质作为常用的食品级载体基质在单独使用时往往存在局限性,限制了它们在递送系统中的有效性。蛋白质-脂质和蛋白质-多糖偶联是用于制造新型递送系统的新兴技术,相较于单一的一元载体,多元偶联物在体内具有更好的协同作用,在提高递送系统封装效率的同时提高整个系统的稳定低,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产品功能性质和生物活性。本文主要综述了脂质、多糖和蛋白质作为递送系统的重要性和局限性,横向对比了单一基质与多复合载体基质之间的优缺点,蛋白质-脂质/多糖二元基质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偶联机制、方法及其在营养递送中的作用优势进行了探讨,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脂质偶联 蛋白-多糖偶联 营养递送 递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生物学在多糖结合疫苗研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叶精勤 黄文华 +2 位作者 潘超 朱力 王恒樑 《合成生物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8-352,共15页
由于合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目前已经实现了人工设计DNA和蛋白质的合成,对具有重要生物学功能、结构也更为复杂的糖类物质进行精准设计合成,也将是合成生物学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近年来,一种基于细菌寡糖转移酶体系的蛋白多糖偶联技术... 由于合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目前已经实现了人工设计DNA和蛋白质的合成,对具有重要生物学功能、结构也更为复杂的糖类物质进行精准设计合成,也将是合成生物学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近年来,一种基于细菌寡糖转移酶体系的蛋白多糖偶联技术发展迅速,已被广泛应用于病原细菌多糖结合疫苗的生物合成制备。本文综述了该技术体系中的寡糖转移酶元件、载体蛋白元件、异源多糖抗原合成线路以及工程菌株改造等核心关键模块的最新研究进展。使用生物活体系统,发酵生产多糖结合疫苗,具有产物均一性好、步骤简便、绿色环保等优势,是一种亟待发展的新兴技术,同时也存在一些技术细节需要完善。未来,寡糖转移酶的定向进化、纳米颗粒型蛋白载体的应用、多糖合成基因的组合重排、工程菌株的代谢途径优化,将有望进一步促进多糖结合疫苗的生物合成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合成生物学 多糖结合疫苗 蛋白多糖偶联技术 寡糖转移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油酸诱导植物乳杆菌p-8产生共轭亚油酸的蛋白组和类组蛋白乙酰化分析
8
作者 李瑞华 秦雅丽 +2 位作者 董其格其 张和平 赵国芬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71-79,共9页
研究亚油酸(linoleic acid,LA)诱导下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p-8的蛋白组和类组蛋白乙酰化水平差异,探究共轭亚油酸(conjugated linoleic acid,CLA)产生的机制。结果表明,LA的最佳诱导质量浓度为1 mg/mL,在此质量浓度条件... 研究亚油酸(linoleic acid,LA)诱导下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p-8的蛋白组和类组蛋白乙酰化水平差异,探究共轭亚油酸(conjugated linoleic acid,CLA)产生的机制。结果表明,LA的最佳诱导质量浓度为1 mg/mL,在此质量浓度条件下,蛋白质组学分析发现,烯酰-酰基载体蛋白还原酶、酰基载体蛋白等脂肪酸合成的关键蛋白因子下调,脂肪酸合成下调,乙酰基转移酶水平上调。Western blot结合体外添加NaAc实验表明,乙酰辅酶A含量增加导致类组蛋白乙酰化水平提升。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显示,添加LA和NaAc使CLA相关酶、转录调控因子和Sigma因子的mRNA表达升高,CLA含量也提高。相关性分析得出,乙酰辅酶A与LA水合酶转录水平和CLA含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揭示乙酰辅酶A和乙酰基转移酶含量上调导致类组蛋白乙酰化加强而上调CLA合成。结果为分子改良或科学调控乳酸菌以提高CLA转化率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油酸 共轭亚油酸 植物乳杆菌p-8 蛋白组 类组蛋白乙酰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株革兰氏阴性细菌的红绿色荧光蛋白标记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9
作者 吴启叶 卢丽娜 +5 位作者 刘迎龙 平媛 何鹏搏 何月秋 吴毅歆 何鹏飞 《生物技术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39-247,共9页
【目的】构建广谱复制型荧光蛋白质粒,并对革兰氏阴性细菌标记以评价荧光蛋白质粒适用性。【方法】将gfp、mCherry和组成型启动子PpsbA克隆到质粒pBBR1MCS2'以构建表达载体pBBR1MCS2'-PpsbAGFP和pBBR1MCS2'-PpsbAmCherry,... 【目的】构建广谱复制型荧光蛋白质粒,并对革兰氏阴性细菌标记以评价荧光蛋白质粒适用性。【方法】将gfp、mCherry和组成型启动子PpsbA克隆到质粒pBBR1MCS2'以构建表达载体pBBR1MCS2'-PpsbAGFP和pBBR1MCS2'-PpsbAmCherry,通过接合转移将上述载体分别导入茄科劳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EP1、胡萝卜果胶杆菌(Pectobactererium carotovorum subsp.carotovorum)WB、肺炎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Pneumoniae)JF和洋葱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cepacia)1-2中,观察菌落及细胞荧光表现,检测其生长曲线和质粒保持率,并验证相关功能。【结果】荧光蛋白表达载体pBBR1MCS2'-PpsbAGFP和pBBR1MCS2'-PpsbAmCherry被成功构建,并成功地利用绿色和红色荧光蛋白标记了上述4株革兰氏阴性细菌。荧光蛋白标记菌的菌落及细胞个体均有对应的荧光发出,生长速率与野生型菌株一致。然而,荧光蛋白质粒在此4株细菌中的稳定性存在较大差异:绿色和红色荧光蛋白质粒在JF菌株中的稳定性最高,无选择压力继代培养40 h后的质粒持有率分别达90.33%和94.67%,在WB和EP1菌株中次之,在1-2菌株中的稳定性均最差,分别在培养5 h和25 h后就检测不到荧光。此外,荧光标记的1-2菌株溶磷活性和WB致病性与各自野生型菌株无显著差异。【结论】成功构建2种荧光蛋白表达载体,并对R.solanacearum EP1等4株不同革兰氏阴性细菌的荧光蛋白标记。其在质粒保持率中,绿色和红色荧光蛋白在1-2菌株中稳定性较差,在其余3株菌株中均能稳定表达,为后续为革兰氏阴性细菌的标记及其相关功能研究提供重要的研究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兰氏阴性细菌 荧光蛋白标记 广谱复制型 接合转移 质粒保持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泛素耦联酶2C、三基序蛋白27表达水平及其与病理参数的相关性 被引量:3
10
作者 柴菲 陈振文 +3 位作者 刘宏艳 李肃 龚媛媛 赵莹莹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808-1813,共6页
目的探究子宫内膜癌(EC)患者血清泛素耦联酶2C(UBE2C)、三基序蛋白27(TRIM27)表达水平及其与病理参数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医院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96例EC患者为EC组,同期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EAH)患者65例为EAH组,体检健康者80例为对照... 目的探究子宫内膜癌(EC)患者血清泛素耦联酶2C(UBE2C)、三基序蛋白27(TRIM27)表达水平及其与病理参数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医院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96例EC患者为EC组,同期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EAH)患者65例为EAH组,体检健康者80例为对照组。酶联免疫法分析血清UBE2C、TRIM27水平。ROC曲线分析血清UBE2C、TRIM27水平评估EC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EC患者血清UBE2C、TRIM27水平显著高于体检健康者(P<0.05)。EC患者血清UBE2C、TRIM27水平与肿瘤直径、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FIGO分期、肌层浸润深、宫颈受累、雌激素受体表达、孕激素受体表达有关(P<0.05)。血清UBE2C与TRIM27水平呈正相关(r=0.475,P<0.001);血清UBE2C、TRIM27水平与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FIGO分期、肌层浸润深度呈正相关,与肿瘤分化程度、雌激素受体表达、孕激素受体表达呈负相关(P<0.05)。UBE2C、TRIM27联合评估EC发生的AUC显著高于单项检测(ZUBE2C-联合=3.406,P<0.001,ZTRIM27-联合=3.285,P=0.001)。结论EC患者血清UBE2C、TRIM27表达水平上调,与病理参数密切相关,血清UBE2C、TRIM27水平可为早期诊断EC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泛素耦联酶2C 三基序蛋白27 病理参数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蛋白非转移性黑色素瘤蛋白B——三阴性乳腺癌诊治的新机遇
11
作者 徐晓帆(综述) 李秋荣(审校)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97-1002,共6页
三阴性乳腺癌(TNBC)是乳腺癌中一种预后较差的分子亚型,治疗手段有限。但因其高表达糖蛋白非转移性黑色素瘤蛋白B(GPNMB),为靶向该蛋白的分子诊断及抗体偶联药物治疗提供了生物学基础。文章就GPNMB的生物学特征及靶向该蛋白的诊断及治... 三阴性乳腺癌(TNBC)是乳腺癌中一种预后较差的分子亚型,治疗手段有限。但因其高表达糖蛋白非转移性黑色素瘤蛋白B(GPNMB),为靶向该蛋白的分子诊断及抗体偶联药物治疗提供了生物学基础。文章就GPNMB的生物学特征及靶向该蛋白的诊断及治疗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性乳腺癌 抗体偶联药物 非转移性黑色素瘤蛋白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荞麦分离蛋白-葡聚糖共价复合物的制备 被引量:11
12
作者 曹丽霞 郭晓娜 +2 位作者 朱科学 彭伟 周惠明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03-708,共6页
以荞麦蛋白为原料,在大分子拥挤条件下,采用湿法制备荞麦蛋白-葡聚糖共价复合物。选择60℃和70℃为反应温度,研究了不同反应条件对共价复合物溶解性、乳化性的影响,并通过游离氨基以及褐变程度来控制反应进程。结果表明,荞麦蛋白与葡聚... 以荞麦蛋白为原料,在大分子拥挤条件下,采用湿法制备荞麦蛋白-葡聚糖共价复合物。选择60℃和70℃为反应温度,研究了不同反应条件对共价复合物溶解性、乳化性的影响,并通过游离氨基以及褐变程度来控制反应进程。结果表明,荞麦蛋白与葡聚糖在70℃反应6 h后,其乳化性得到明显改善。SDS-PAGE电泳(考马斯亮蓝染色和糖蛋白染色)验证了共价复合物的生成。DSC分析结果表明共价复合后荞麦蛋白的热稳定性得到提高。荧光光谱表明共价复合物的蛋白质极性降低,疏水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荞麦分离蛋白 葡聚糖 共价复合物 乳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淀粉-蛋白质复合物制备、性质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16
13
作者 赵凯 江连洲 缪铭 《现代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7-70,共4页
淀粉-蛋白质复合物是通过分子间交互作用形成的一种高分子聚集体,作为一种天然、无毒、安全的新型生物材料可广泛用于食品、医药、化妆品等行业。综述了近年来淀粉-蛋白质复合物的研究,并简要介绍了国内外其制备方法、功能性质及应用方... 淀粉-蛋白质复合物是通过分子间交互作用形成的一种高分子聚集体,作为一种天然、无毒、安全的新型生物材料可广泛用于食品、医药、化妆品等行业。综述了近年来淀粉-蛋白质复合物的研究,并简要介绍了国内外其制备方法、功能性质及应用方面的基本研究状况,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蛋白质复合物 制备 功能性质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拉德反应制备蛋白质-多糖共价复合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4
作者 何晓叶 邰克东 +1 位作者 高彦祥 袁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77-382,共6页
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通过美拉德反应形成糖基化产物,也称为共价复合物,可以改善蛋白质的功能特性。本文主要介绍了近年来通过美拉德反应制备蛋白质-多糖共价复合物的方法,共价复合物生成的主要影响因素,共价复合物结构与功能性质的分析... 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通过美拉德反应形成糖基化产物,也称为共价复合物,可以改善蛋白质的功能特性。本文主要介绍了近年来通过美拉德反应制备蛋白质-多糖共价复合物的方法,共价复合物生成的主要影响因素,共价复合物结构与功能性质的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拉德反应 蛋白质 多糖 共价复合物 功能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分离蛋白—麦芽糊精Maillard反应共聚物的乳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胡坤 方少瑛 +2 位作者 王秀霞 叶蔚云 邱灿林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2-75,78,共5页
研究了不同相对湿度(RH)下反应的大豆分离蛋白-麦芽糊精的Maillard共聚物的乳化特性。研究发现,蛋白质与多糖质量比R为3∶1的共聚物在79%RH下反应7d具有良好乳化活性,其在pH7.0和pH4.0时的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都接近商品乳化剂酪朊酸钠... 研究了不同相对湿度(RH)下反应的大豆分离蛋白-麦芽糊精的Maillard共聚物的乳化特性。研究发现,蛋白质与多糖质量比R为3∶1的共聚物在79%RH下反应7d具有良好乳化活性,其在pH7.0和pH4.0时的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都接近商品乳化剂酪朊酸钠,在0.2mol/LNaCl时的乳化活性也明显优于酪朊酸钠,但乳化活性却低于大豆分离蛋白。90℃短时间热处理不影响共聚物的乳化活性,其乳化稳定性也优于酪朊酸钠,长时间的热处理降低了乳化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 麦芽糊精 MAILLARD反应 乳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清分离蛋白-葡聚糖接枝物性质的荧光光谱法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孙炜炜 于淑娟 +3 位作者 杨晓泉 王金梅 郭健 郭睿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307-3310,共4页
乳清分离蛋白与葡聚糖的混合物在干热处理条件下,发生了以褐变为特征的美拉德反应。当葡聚糖分子量由67kD增至150kD时,游离氨基含量分别下降了35.77%和30.53%,糖链越长,其接入到蛋白质肽链的难度越大。采用荧光光谱对乳清分离蛋白-葡聚... 乳清分离蛋白与葡聚糖的混合物在干热处理条件下,发生了以褐变为特征的美拉德反应。当葡聚糖分子量由67kD增至150kD时,游离氨基含量分别下降了35.77%和30.53%,糖链越长,其接入到蛋白质肽链的难度越大。采用荧光光谱对乳清分离蛋白-葡聚糖接枝物的性质进行分析。内源荧光光谱图显示,接枝产物在405nm的最大荧光强度显著提高,且350~500nm范围内的荧光强度顺序为:G67>G150,这说明接枝物中有Maillard反应体系所特有的荧光物质生成;由外援荧光光谱图得出,接枝产物在470nm的最大荧光强度均有明显降低,各溶液体系中荧光强度高低顺序依次为:WPI>G150>G67。疏水性指数的测定进一步说明两种不同分子量的葡聚糖接入到蛋白质肽链中,对乳清分离蛋白的疏水性均有一定的屏蔽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清分离蛋白 葡聚糖 接枝物 荧光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多糖复合物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7
作者 赵喜红 罗志刚 何小维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582-1584,共3页
简要介绍了蛋白与多糖复合作用及键合模式,探讨了蛋白-多糖复合物对溶解性、乳化性、抗氧化性和抗菌性的影响,概括了蛋白-多糖复合物在众多领域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蛋白质 多糖 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还原型谷胱甘肽对脑缺血大鼠海马神经元泛素蛋白结合物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远寿 刘华庆 +2 位作者 潘贵书 王宇晶 秦伟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205-1207,1211,共4页
目的探讨游离锌(Zn2+)和泛素蛋白结合物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神经元内的变化,以及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干预的影响。方法取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均分为假手术对照(sham)组,脑缺血/再灌注(I/R)组,还原型谷胱甘肽+脑缺血/再灌注处... 目的探讨游离锌(Zn2+)和泛素蛋白结合物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神经元内的变化,以及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干预的影响。方法取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均分为假手术对照(sham)组,脑缺血/再灌注(I/R)组,还原型谷胱甘肽+脑缺血/再灌注处理(GSH)组。I/R组按Pulsinelli的四血管阻塞法建立大鼠前脑缺血/再灌注模型,Sham组大鼠进行相同的手术处理,但不进行四血管阻塞。GSH组大鼠于造模前30min给予GSH(1.2g/kg)腹腔注射,sham组和I/R组在相同时刻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在脑缺血/再灌注后6、24、72h三个时间点从各组取大鼠,断头取脑,取海马CA1区进行相应处理后用于后续检测。应用Fluoro-JadeB染色法检测神经元变性死亡的数目,TSQ荧光染色检测神经元内Zn2+变化,Westernblotting检测海马神经元内泛素蛋白结合物的表达变化。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后6、24h时点,各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均未见Fluoro-JadeB荧光染色阳性细胞;72h时点,sham组仍未见阳性细胞,GSH组阳性细胞数目(48.6±10.8个/0.2mm2)明显少于I/R组(96.7±13.3个/0.2mm2,P<0.01)。脑缺血/再灌注后72h时点,与sham组比较,I/R组大鼠CA1区细胞内游离Zn2+聚集增加,GSH组神经元游离Zn2+聚集较I/R组有所减少。脑缺血/再灌注后6h时点,I/R组海马CA1区神经元泛素蛋白结合物的表达(10.25±1.23)较sham组(3.68±0.46)和GSH组(7.20±0.97)明显增多(P<0.01),后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GSH可通过螯合神经元内游离Zn2+和降低泛素蛋白结合物聚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发挥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谷胱甘肽 泛素蛋白结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蛋白-海藻酸钠共价复合物制备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4
19
作者 郭兴凤 王延青 +2 位作者 胡婷婷 鲁亚楠 吴欣欣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8-43,共6页
以大豆分离蛋白和海藻酸钠为原料,干热法制备大豆蛋白-海藻酸钠共价复合物以改善大豆蛋白的乳化特性。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海藻酸钠添加量均对制备的共价复合物的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有显著影响(P<0.01)。在单因... 以大豆分离蛋白和海藻酸钠为原料,干热法制备大豆蛋白-海藻酸钠共价复合物以改善大豆蛋白的乳化特性。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海藻酸钠添加量均对制备的共价复合物的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有显著影响(P<0.01)。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大豆蛋白-海藻酸钠共价复合物制备条件进行优化。以乳化性为响应值,大豆蛋白-海藻酸钠共价复合物制备的最佳条件是:反应时间10.4 h,反应温度43.8℃,海藻酸钠添加量33.4%;以乳化稳定性为响应值,大豆蛋白-海藻酸钠共价复合物制备的最佳条件是:反应时间7.6 h,反应温度43.3℃,海藻酸钠添加量3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 海藻酸钠 共价复合物 响应面 乳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形链球菌表面蛋白P1与PCG,CTB的偶联实验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富明 罗宗莲 +2 位作者 张静仪 吉庆勇 杨继虞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45-47,共3页
利用共价偶联剂 SPDP将纯化的变形链球菌表面蛋白抗原 P1与霍乱毒素 B亚单位 (CTB)或前霍乱原类毒素 (PCG)分别进行偶联并进行偶联效果鉴定 ,以获取更为有效的防龋抗原。结果 :所得偶联物 P1- PCG,P1- CTB同时具有与神经节苷脂 GM1特异... 利用共价偶联剂 SPDP将纯化的变形链球菌表面蛋白抗原 P1与霍乱毒素 B亚单位 (CTB)或前霍乱原类毒素 (PCG)分别进行偶联并进行偶联效果鉴定 ,以获取更为有效的防龋抗原。结果 :所得偶联物 P1- PCG,P1- CTB同时具有与神经节苷脂 GM1特异结合的特点 ,又具有 P1的免疫特性 ,为进一步进行免疫防龋实验提供了有效的抗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链球菌 表面蛋白 霍乱毒素 龋齿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