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酵母单杂交体系筛选与大鼠谷胱甘肽S-转移酶P增强子GPEⅠ相互作用的转录激活因子 被引量:4
1
作者 廖名湘 左瑾 +1 位作者 刘东远 方福德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17-321,共5页
目的 探讨谷胱甘肽 S-转移酶 (GST- P)基因表达调控机制的多样性及其与化学致癌的关系 ,筛选与大鼠 GST- P增强子元件 GPE 相互作用的调控因子。方法 采用酵母单杂交体系筛选与 GPE 核心序列相互作用的转录激活因子 ,应用 DNA序列测... 目的 探讨谷胱甘肽 S-转移酶 (GST- P)基因表达调控机制的多样性及其与化学致癌的关系 ,筛选与大鼠 GST- P增强子元件 GPE 相互作用的调控因子。方法 采用酵母单杂交体系筛选与 GPE 核心序列相互作用的转录激活因子 ,应用 DNA序列测定及计算机分析等手段对所测的 DNA序列进行分析。结果 共获得两个阳性克隆 p YGPE1和 p YGPE2。 DNA测序分析表明 :p YGPE1的插入片段与大鼠原癌基因 c- jun c DNA具有 99%的同源性 ,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大鼠 c- Jun蛋白具有 10 0 %的同源性。 p YGPE2的插入片段与大鼠线粒体腺苷酸转位酶 c DNA具有 99%的同源性 ,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大鼠腺苷酸转位酶具有 10 0 %的同源性。结论 大鼠 c- Jun蛋白和线粒体腺苷酸转位酶在酵母细胞内与大鼠 GST- P增强子 GPE 核心序列结合 ,可能是作用于 GPE 的反式作用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单杂交体系 谷胱甘肽s-转移酶 增强子Gp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鳞状细胞癌P-gp、GST-π、TopoⅡ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9
2
作者 唐郡 阎晓初 +3 位作者 彭贵勇 孙永刚 程龙 陈春燕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7期1692-1695,共4页
目的探讨耐药基因蛋白P-gp、GST-π和TopoⅡ在食管鳞状细胞癌及正常食管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44例手术切除的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和30例正常食管组织中P-gp、GST-π和TopoⅡ的表达。结果P-gp... 目的探讨耐药基因蛋白P-gp、GST-π和TopoⅡ在食管鳞状细胞癌及正常食管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44例手术切除的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和30例正常食管组织中P-gp、GST-π和TopoⅡ的表达。结果P-gp、GST-π、TopoⅡ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及浸润深度无关(P>0.05),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有关,高分化、中分化和低分化鳞癌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鳞状细胞癌耐药由多种耐药基因共同参与,联合检测多项耐药相关蛋白表达,对指导临床化疗药物选择具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p-糖蛋白 谷胱甘肽转移酶 DNA拓扑异构酶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中EGFR的表达与临床、病理、预后及多药耐药蛋白P170、TopoⅡ、GST-π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11
3
作者 张帆 杨兴无 +5 位作者 李连宏 孙闯 王波 陈鑫 王乃玉 于晓棠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060-1064,1068,共6页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预后及多药耐药蛋白P-糖蛋白(P-glycoprotein,P170)、DNA拓扑异构酶Ⅱ(topoisomeraseⅡ,TopoⅡ)和谷胱苷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预后及多药耐药蛋白P-糖蛋白(P-glycoprotein,P170)、DNA拓扑异构酶Ⅱ(topoisomeraseⅡ,TopoⅡ)和谷胱苷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π,GST-π)表达的关系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160例胃癌组织中EGFR、P170、TopoⅡ及GST-π的表达以及EGFR在2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研究EGFR在胃癌及癌旁正常黏膜中的表达差异,同时分析各因子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资料、预后的关系。结果 EGFR在160例胃癌标本中89例阳性,在20例癌旁正常黏膜中2例弱阳性,其在胃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对照组(P<0.05)。EGFR与TopoⅡ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EGFR表达与肿瘤的远处转移相关(P<0.05)。P170表达与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TNM分期相关(P<0.05)。GST-π表达与肿瘤远处转移及TNM分期相关(P<0.05)。TopoⅡ表达与病理分级、侵袭深度、远处转移及TNM分期相关(P<0.05)。单因素分析发现患者年龄、肿瘤直径、肿瘤部位、病理分级、侵袭深度、淋巴转移、远处转移、TNM分期、EGFR、TopoⅡ、GST-π均与预后有关(P<0.05)。Cox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发现病理分级、TNM分期、EGFR是影响胃癌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EGFR在胃癌中高表达,与多药耐药蛋白TopoⅡ表达相关,是预测肿瘤预后的独立因素,可能参与化疗耐药。针对EGFR的分子靶向治疗可能使化疗或辅助化疗耐药,EGFR阳性胃癌患者获得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p-糖蛋白 DNA拓扑异构酶Ⅱ 谷胱苷肽-s转移酶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STPl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前列腺癌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邢红宇 朱明月 +1 位作者 李伟 林波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879-883,共5页
背景与目的:谷胱甘S-转移酶P1(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P1,GSTP1)保护细胞避免DNA损伤和癌细胞形成,抑制GSTP1活性可以导致DNA损伤的敏感性增强和癌变发生的概率增加。该研究旨在研究前列腺癌组织中GSTPl基因甲基化与前列腺癌临床病... 背景与目的:谷胱甘S-转移酶P1(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P1,GSTP1)保护细胞避免DNA损伤和癌细胞形成,抑制GSTP1活性可以导致DNA损伤的敏感性增强和癌变发生的概率增加。该研究旨在研究前列腺癌组织中GSTPl基因甲基化与前列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2015年4月—2016年12月在海南省中医院和海口市人民医院住院的46例前列腺癌患者的前列腺癌组织及对应的包埋癌旁组织,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FQ-PCR)检测GSTPl m RNA水平,通过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ethylation-specific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MSP)检测GSTP1基因启动子区域Cp G岛的甲基化表达水平,然后与性别、年龄及肿瘤TNM分期等临床数据进行关联分析。结果:与癌旁组织比较,前列腺癌组织中GSTP1 m RNA表达水平降低(P<0.01),并且GSTP1 m RNA降低与GSTPl基因甲基化呈负相关(P<0.05);前列腺癌和癌旁组织中甲基化阳性率分别为66.0%和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STP1基因的启动子甲基化频率与肿瘤分期显著相关(r=073,P<0.05),而与其他临床特征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GSTP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可能造成GSTP1基因低表达,与前列腺癌发病明显相关,有望成为检测及诊断前列腺癌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谷胱甘s-转移酶p1 甲基化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99)Tc^m-MIBI显像与Pgp、PCNA、GST-π的关系 被引量:3
5
作者 严建 蔡瑾 +1 位作者 施学莺 林贾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7期657-659,共3页
目的 探讨99Tcm MIBI乳腺显像与P糖蛋白 (Pgp)、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胎盘型谷胱甘肽 S 转移酶 (GST π)的关系。方法  3 9例乳腺癌患者手术前行99Tcm MIBI乳腺显像 ,术后标本病理检查并测定Pgp、PCNA、GST π水平 ,分析三者与肿... 目的 探讨99Tcm MIBI乳腺显像与P糖蛋白 (Pgp)、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胎盘型谷胱甘肽 S 转移酶 (GST π)的关系。方法  3 9例乳腺癌患者手术前行99Tcm MIBI乳腺显像 ,术后标本病理检查并测定Pgp、PCNA、GST π水平 ,分析三者与肿瘤 /正常组织 (T/B)摄取比值和滞留分数 (RI)的关系。结果 Pgp阳性组RI明显低于Pgp阴性组 ,PCNA、GST π与T/B摄取比值和RI无明显关系。结论 计算99Tcm MIBI乳腺显像RI可以评估乳腺癌细胞的Pgp水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核素显像 p糖蛋白 增殖细胞核抗原 谷胱甘肽-s-转移酶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中MDR基因产物LRP、P-gp、GST-π、TopoⅡ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6
作者 赵琦峰 章岳峰 杜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23期2629-2632,共4页
目的:探讨多药耐药(MDR)基因产物LRP、P-gp、GST-π、TopoⅡ在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相关性。方法:应用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技术S-P法,对70例肺癌标本进行上述4种MDR指标检测。结果:在肺癌组织中LRP、P-gp、GST-π、TopoⅡ表达的阳性率分... 目的:探讨多药耐药(MDR)基因产物LRP、P-gp、GST-π、TopoⅡ在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相关性。方法:应用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技术S-P法,对70例肺癌标本进行上述4种MDR指标检测。结果:在肺癌组织中LRP、P-gp、GST-π、TopoⅡ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75.7%、70.0%、82.9%、84.3%,其与性别、年龄、部位、临床分期无关(P>0.05);在未分化、小细胞型肺癌中LRP、P-gp、GST-π表达的阳性率明显降低(P<0.05),而TopoⅡ表达的阳性率则升高(P<0.05,低分化型肺癌除外)。结论:LRP、P-gp、GST-π、TopoⅡ在未化疗过的肺癌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高表达,且与肺癌的某些生物学行为有关,联合检测有助于化疗药物的选择及预后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基因 MDR 药物耐受性 p糖蛋白类 谷胱甘肽-s-转移酶-Π 拓扑异构酶Ⅱ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gp、GST-π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7
作者 徐巧元 张幸平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3期317-319,381,共4页
目的:探讨P-糖蛋白(P-glycoproteins,P-gp)和谷光甘肽-S-转移酶-π(Glutathione-s-transferase-π,GST-π)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MaxVision^(TM)二步法,检测78例大肠癌、31例癌旁正常肠黏膜中P-gp和GST-π的表达。... 目的:探讨P-糖蛋白(P-glycoproteins,P-gp)和谷光甘肽-S-转移酶-π(Glutathione-s-transferase-π,GST-π)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MaxVision^(TM)二步法,检测78例大肠癌、31例癌旁正常肠黏膜中P-gp和GST-π的表达。结果:P-gp、GST-π在78例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3%和85.9%,均高于正常肠黏膜组织(P<0.05)。P-gp的表达与浸润深度存在正相关(P<0.05)。P-gp、GST-π的表达存在正相关(P<0.05)。结论:P-gp和GST-π在大肠癌中均高表达,在大肠癌原发性多药耐药中起重要作用。联合检测P-gp和GST-π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对判断预后及临床用药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p-糖蛋白 谷光甘肽-s-转移酶-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STP1基因遗传变异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接受辅助化疗的复发风险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郑晓永 白艳 +1 位作者 杨雅阁 郭长青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20-426,共7页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S-转移酶P-1(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P-1,GSTP1)基因遗传变异对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患者术后接受辅助化疗的复发风险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0年1月到2018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术...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S-转移酶P-1(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P-1,GSTP1)基因遗传变异对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患者术后接受辅助化疗的复发风险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0年1月到2018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术后接受辅助化疗的195例CRC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后给予5-氟尿嘧啶(5-FU)为基础的辅助化疗,治疗期间在医院评估患者的复发情况,完成固定周期的辅助化疗后通过电话随访获取患者的长期生存数据。采集患者的外周血标本提取DNA进行GSTP1基因分型,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例特征的相关性。另外,收集部分患者接受化疗前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提取RNA,进行GSTP1 m RNA表达分析。Kaplan-Meier生存分析方法进行基因型和预后的单变量分析,并通过多变量Cox风险比例模型进行校正。结果:195例患者的中位无疾病生存期(DFS)为4.8年,中位总生存期(OS)为6.2年。基因多态性分析显示,位于GSTP-1基因编码区域的I105V位点和预后相关。I105V位点在研究人群中的分布频率:AA型135例(69.23%)、AG型56例(28.72%)、GG型4例(2.05%),最小等位基因频率为0.16,该位点基因型分布频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0.05)。对基因型患者进行复发风险和预后的分析发现,AA基因型和AG/GG基因型患者的中位DFS分别为5.7年和3.9年(P<0.01),中位OS分别为7.0年和4.5年(P<0.01)。AG/GG基因型对患者的OS具有独立的影响(OR=1.54,P<0.05)。与AA基因型患者比较,I105V位点AG/GG基因型患者PBMC中GSTP1 mRNA表达水平较高(P<0.01)。结论:GSTP1基因I105V位点可能通过介导GSTP1 mRNA表达,进而影响CRC患者术后接受辅助化疗的复发风险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辅助化疗 谷胱甘肽s-转移酶p-1基因 基因多态性 遗传变异 复发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化道恶性肿瘤组织中P糖蛋白、DNA拓扑异构酶Ⅱ及谷胱甘肽转移酶π亚型的表达
9
作者 张军初 江道振 +2 位作者 徐昕昀 何金 刘会敏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134-1136,共3页
目的:检测P糖蛋白(P-gp)、DNA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和谷胱甘肽转移酶π亚型(GsTπ)在消化道恶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并初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gp、TopoⅡ和GSTπ在47例消化道恶性肿瘤(食管癌15例,胃癌12例,结直肠癌1... 目的:检测P糖蛋白(P-gp)、DNA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和谷胱甘肽转移酶π亚型(GsTπ)在消化道恶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并初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gp、TopoⅡ和GSTπ在47例消化道恶性肿瘤(食管癌15例,胃癌12例,结直肠癌15例,肝癌4例,胆囊癌1例)组织中的表达,并对其与病理参数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1)在食管癌、胃癌及结直肠癌组织中,P-gp表达阳性率分别为0、16.7%和66.7%;TopoⅡ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6.7%、91.7%和100%;GSTⅡ表达阳性率分别为20.0%、25.0%和48.9%。(3)P-gp和GSTπ表达有明显相关性(r=0.979,P<0.05)。(2)P-gp和GSTπ表达的阳性率在胃癌肠型与弥漫型、高和中分化型腺癌与低分化型腺癌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结直肠癌高分化型腺癌组织中P-gp的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中分化型腺癌(P<0.05)。结论:P-gp、TopoⅡ与GSTπ在食管癌和胃癌的多药耐药表型中的作用有限;结直肠癌的耐药表型与P-gp表达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系统肿瘤 p糖蛋白 DNA拓扑异构酶Ⅱ 谷胱甘肽转移酶π亚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药基因相关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昌林 侯梅 +1 位作者 赵宇 周清华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5年第6期523-526,共4页
背景与目的肿瘤的多药耐药是肺癌化疗失败和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P糖蛋白(Pgp)、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肺耐药蛋白(LRP)、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在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 背景与目的肿瘤的多药耐药是肺癌化疗失败和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P糖蛋白(Pgp)、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肺耐药蛋白(LRP)、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在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链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法(streptavidin-biotin immunoperoxidase,SP)检测98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5种耐药蛋白的表达。结果Pgp、MRP、LRP、TopoⅡ、GSTπ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7.6%、11.2%、75.5%、50.0%和64.3%。LRP、TopoⅡ在鳞癌、腺癌、腺鳞癌间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5种耐药蛋白的表达与临床分期无明显关系(P>0.05)。47例接受化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Pgp、LRP、GSTπ的表达与化疗疗效有密切关系(P<0.05)。结论肺癌的耐药由多种耐药蛋白介导,联合检测肺癌组织中耐药蛋白的表达有助于选择合理的化疗方案及判断化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糖蛋白 多药耐药相关蛋白 肺耐药蛋白 拓扑异构酶Ⅱ 谷胱甘肽-s-转移酶Π 肺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药相关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5
11
作者 郭杨 王永利 +2 位作者 王小玲 杨会钗 王永军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391-394,共4页
目的:探讨耐药相关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治疗前肺癌组织标本中P-gp、MRP、LRP、GST-π和TopoII表达。结果:58例治疗前NSCLC中P-gp、MRP、LRP、GST-π和TopoII阳性率分别为96.5... 目的:探讨耐药相关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治疗前肺癌组织标本中P-gp、MRP、LRP、GST-π和TopoII表达。结果:58例治疗前NSCLC中P-gp、MRP、LRP、GST-π和TopoII阳性率分别为96.55%,67.24%,75.86%,65.52%,98.28%,并有部分共表达。癌旁正常肺组织呈阴性或弱阳性表达。性别、有无吸烟史、有无淋巴结转移及在TNM各分期中P-gp、MRP、LRP、GST-π和TopoII阳性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比较腺癌组与鳞癌组,MRP、LRP、GST-π阳性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P-gp、TopoII阳性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MRP、LRP、P-gp、GST-π共表达有显著性差异(字2=21.662,P<0.001);低分化腺癌、鳞癌与中、高分化腺癌、鳞癌P-gp、MRP、LRP、GST-π和TopoII阳性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肺癌耐药为一多途径多基因参与的过程,肺腺癌原发的多药耐药机率较肺鳞癌高,联合检测肺癌组织中耐药相关基因的表达有助于判断化疗疗效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药耐药 p—糖蛋白 多药耐药相关蛋白 肺耐药蛋白 谷胱苷肽s转移酶 DNA拓扑异构酶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组织多药耐药类蛋白表达与化疗耐药关系 被引量:4
12
作者 吕正梅 王保太 吴强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66-269,共4页
目的 了解多药耐药相关类蛋白P 糖蛋白 (P gp)、谷胱甘肽 S 转移酶 π(GST π)、DNA拓扑异构酶 Ⅱα(Topo Ⅱα)在乳腺癌化疗耐药机制中的作用及相互间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S P法对 91例未经抗肿瘤治疗的原发性乳腺癌和 18例术后经... 目的 了解多药耐药相关类蛋白P 糖蛋白 (P gp)、谷胱甘肽 S 转移酶 π(GST π)、DNA拓扑异构酶 Ⅱα(Topo Ⅱα)在乳腺癌化疗耐药机制中的作用及相互间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S P法对 91例未经抗肿瘤治疗的原发性乳腺癌和 18例术后经化疗复治乳腺癌组织检测P gp、GST π、Topo Ⅱα蛋白表达。结果  (1)P gp在原发性乳腺癌中阳性表达率为 40 %,术后经化疗复治乳腺癌中阳性表达率为 6 1%。两组P gp表达率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2 )GST π和P gp在乳腺癌组织表达正相关 (P <0 0 5 )。 (3)原发性乳腺癌Topo Ⅱα表达水平与一些提示预后差的临床病理特征明显相关 (P <0 0 5 )。术后经化疗复治乳腺癌中阳性表达率为 17%,与原发癌相比显著降低 (P <0 0 5 )。结论 乳腺癌耐药是多因素参与的复杂过程 ,P gp、GST π、TopoⅡα均参与其化疗耐药性形成。化疗后的复治乳腺癌比初治原发癌具有更普遍的耐药性。TopoⅡα水平可作为评价乳腺癌恶性度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癌组织 多药耐药性 蛋白基因 基因表达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难治性癫痫患者外周血中生物学标记物的表达 被引量:5
13
作者 于云莉 史梦婷 楚兰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466-470,共5页
目的通过对难治性癫痫(intractable epilepsy,IE)患者外周血中多耐药基因(multidrug resistance 1,MDR1)、P糖蛋白(p glycoprotein,P-gp)及谷胱甘肽转移酶(glutathione transferaseπ,GST-Pi)的检测来探讨IE的发病机制;探讨这3项指标作... 目的通过对难治性癫痫(intractable epilepsy,IE)患者外周血中多耐药基因(multidrug resistance 1,MDR1)、P糖蛋白(p glycoprotein,P-gp)及谷胱甘肽转移酶(glutathione transferaseπ,GST-Pi)的检测来探讨IE的发病机制;探讨这3项指标作为患者外周血标志物对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本研究分为3组,IE患者31例,抗癫痫药物(antiepileptic drugs,AEDs)控制良好者33例,健康者37例。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患者外周血中MDR1及GST-Pi的m RNA、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外周血中MDR1的表达产物P-gp的表达。结果在MDR1基因与GST-Pi基因相对表达量方面,IE组(1.36±0.14,0.585±0.257)显著高于AEDs治疗有效组(0.82±0.15,0.309±0.217),(P<0.05);而AEDs治疗有效组又显著高于正常组(0.27±0.07,0.134±0.223),(P<0.05)。在白细胞P-gp方面,IE组(0.104±0.084)显著高于AEDs治疗有效组(0.063±0.030),(P<0.05)。在用药方式上,GST-Pi基因相对表达量方面,给予3种(0.535±0.256)及2种(0.425±0.254)AEDs联合治疗均显著高于给单药(0.267±0.265)治疗,(P<0.05);在白细胞P-gp方面,3种(0.141±0.096)AEDs联合治疗显著高于2种(0.071±0.020)AEDs联合治疗与单药(0.050±0.020)治疗,(P<0.05)。结论癫痫患者外周血中的MDR1、P-gp及GST-Pi基因相对表达量或可作为IE的综合参考指标以及IE联合用药的耐药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癫痫 多耐药基因1 p糖蛋白 谷胱甘肽s转移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疗耐药相关基因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4
作者 谢家印 王东 +2 位作者 杨镇洲 王阁 向德兵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4期2478-2480,共3页
目的探讨p53、bcl-2、P-gp、GST-π、TopoⅡ耐药相关基因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largeBcelllym-phoma,DLBCL)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34例DLBCL患者p53、bcl-2、P-gp、GST-π、TopoⅡ蛋白表达进行检测,... 目的探讨p53、bcl-2、P-gp、GST-π、TopoⅡ耐药相关基因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largeBcelllym-phoma,DLBCL)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34例DLBCL患者p53、bcl-2、P-gp、GST-π、TopoⅡ蛋白表达进行检测,分析其表达与DLBCL治疗效果及生存期的关系。结果p53、bcl-2、P-gp、GST-π、TopoⅡ蛋白在DL-BCL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2.4%、47.0%、25.2%、52.9%、64.7%,p53、bcl-2、P-gp、GST-π蛋白表达阳性患者化疗有效率、3年生存率低于阴性患者,TopoⅡ蛋白表达阳性患者化疗有效率高于阴性表达患者,但3年生存率却较低。结论p53、bcl-2、P-gp、GST-π、TopoⅡ蛋白可作为DLBCL患者化疗效果和预后的预测指标,指导DLBCL患者的个体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p53 BEL-2 p-糖蛋白 谷胱甘肽转移酶 拓扑异构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大鼠中期肝癌试验研究DEN和2-AFF的促癌作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顾性初 钱蓓丽 +4 位作者 张慧娟 蒋建强 叶慧英 朱玉珍 王吉成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89-292,共4页
目的 应用大鼠中期肝癌试验研究二乙基亚硝胺(DEN)和 2 乙酰氨基芴 (2 AAF)的促癌作用。方法 ♂SD大鼠单次ip 2 0 0mg·kg-1DEN启动 ,2wk后每天在饮水中加入 10、33、10 0 ppmDEN ,或以 2 2、6 6、 2 2mg·kg-12 AAF灌... 目的 应用大鼠中期肝癌试验研究二乙基亚硝胺(DEN)和 2 乙酰氨基芴 (2 AAF)的促癌作用。方法 ♂SD大鼠单次ip 2 0 0mg·kg-1DEN启动 ,2wk后每天在饮水中加入 10、33、10 0 ppmDEN ,或以 2 2、6 6、 2 2mg·kg-12 AAF灌胃 ,连续 6wk。第 3周全部大鼠切除 2 /3肝 (partialhepatectomy) ,第 8周末处死 ,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肝脏胎盘型谷胱甘肽S 转移酶 (GST P) ,以GST P阳性灶数量 /面积相对于仅DEN启动的对照组的增加 ,评价化合物的致癌性。结果 DEN和 2 AAF均引起肝GST P阳性灶数量和面积增加 ,并且显示剂量效应关系。结论 DEN和 2 AAF均具有促癌作用 ,大鼠中期肝癌试验是研究受试物促癌作用的简便、经济、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二乙基亚硝胺 2-乙酰所这基芴 促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药耐药类蛋白对乳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真真 刘慧 +1 位作者 李连方 崔树德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50-853,共4页
目的:评价乳癌组织多药耐药类蛋白P-糖蛋白(P-gp)、谷胱甘肽转移酶(GST-π)、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表达对新辅助化疗近期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0例乳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肿瘤组织中P-gp、GST-π及TopoⅡ的表... 目的:评价乳癌组织多药耐药类蛋白P-糖蛋白(P-gp)、谷胱甘肽转移酶(GST-π)、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表达对新辅助化疗近期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0例乳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肿瘤组织中P-gp、GST-π及TopoⅡ的表达,并与疗效作相关性分析。结果:P-gp在化疗前后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2%和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ST-π在化疗前后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和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opoⅡ化疗前后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和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gp与GST-π化疗前共表达率为40%,呈正相关(r=0.539,P<0.01)。P-gp、GST-π及TopoⅡ阳性者化疗有效率分别为28.6%、46.2%、75.0%,阴性者分别为55.0%(P<0.05)、60.0%(P>0.05)、35.0%(P<0.05)。P-gp与GST-π同时阳性者化疗有效率为25%。结论:P-gp和TopoⅡ对乳癌新辅助化疗疗效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癌 p-糖蛋白 谷胱甘肽-s-转移酶Π 拓扑异构酶Ⅱ 新辅助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斑篮子鱼去毒相关基因的克隆与肝脏组成型表达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琳 梁旭方 +2 位作者 林群 李光照 胡永乐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9-87,共9页
从基因水平探讨海洋鱼类对海洋藻毒素的去毒分子机理。采用RT-PCR法成功克隆了黄斑篮子鱼Siganus oramin肝脏I时相代谢酶细胞色素P450 1A(CYP1A)、II时相代谢酶alpha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A)和rho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R)、热休克蛋白... 从基因水平探讨海洋鱼类对海洋藻毒素的去毒分子机理。采用RT-PCR法成功克隆了黄斑篮子鱼Siganus oramin肝脏I时相代谢酶细胞色素P450 1A(CYP1A)、II时相代谢酶alpha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A)和rho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R)、热休克蛋白70(HSP70)、alpha 1型钠钾ATP酶(ATP1A1)及β-肌动蛋白(beta-actin,ACT)基因cDNA核心序列,序列分别长879 bp、582 bp、588 bp、660 bp、749 bp和554 bp。序列同源性分析发现,属鲈形目的黄斑篮子鱼CYP1A、GSTA和GSTR与同属鲈形目的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欧洲鲽Pleuronectesplatessa、真鲷Pagrus major、鲤形目的斑马鱼Brachydanio rerio相应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较高,CYP1A和GSTA与非洲爪蟾(两栖类)、鸡(鸟类)、小鼠、大鼠和人(哺乳类)相应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低,这可能与鱼类Ⅰ、Ⅱ时相去毒酶基因承担水环境毒素去毒代谢的特殊功能有关;而HSP70、ATP1A和β-肌动蛋白在鱼类、两栖类、鸟类、哺乳类中均有较高的同源性,这可能与这些基因在机体中承担的最基本的生命功能相关。应用半定量RT-PCR的方法,以β-肌动蛋白作为外参照,在指数期增长范围内分别得到了CYP1A、GSTA、GSTR、HSP70和ATP1A1 mR-NA与β-肌动蛋白mRNA(%)的比值,确定黄斑篮子鱼肝脏去毒相关基因的组成型表达水平。其中,黄斑篮子鱼肝脏CYP1A、GSTA和GSTR基因组成型表达相对较高,HSP70和ATP1A1基因组成型表达相对较低,这可能与不同基因在黄斑篮子鱼海洋藻毒素去毒分子机理中承担的作用相关,为海洋藻毒素在海洋鱼类中的积聚及代谢去毒分子机制的研究提供了相关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色素p450 1A 谷胱甘肽s-转移酶 热休克蛋白70 钠钾ATp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黄斑篮 子鱼sigartus oTolnit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鲷去毒相关基因cDNA序列的克隆与肝脏组成型表达分析
18
作者 王琳 梁旭方 +2 位作者 黄燕 胡永乐 陈亮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09年第3期422-427,共6页
赤潮发生时产生的一些海洋生物毒素对人类和海洋动物的安全形成潜在的威胁甚至导致死亡.为从分子水平探讨鱼类中海洋藻毒素的去毒分子机理,采用RT-PCR法克隆了真鲷(Pagrus major)肝脏芳香烃受体核转位蛋白(ARNT)和I时相异生素代谢酶细... 赤潮发生时产生的一些海洋生物毒素对人类和海洋动物的安全形成潜在的威胁甚至导致死亡.为从分子水平探讨鱼类中海洋藻毒素的去毒分子机理,采用RT-PCR法克隆了真鲷(Pagrus major)肝脏芳香烃受体核转位蛋白(ARNT)和I时相异生素代谢酶细胞色素P4501A(CYP1A)基因cDNA核心序列,同时,应用半定量RT-PCR方法,以β-肌动蛋白作为外参照,在其指数期增长的范围内研究了芳香烃受体(AHR)、ARNT、CYP1A、II时相异生素代谢酶alpha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A1、GSTA2)、rho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R)、热休克蛋白70(HSP70)基因组成型表达水平.结果发现,真鲷ARNT、CYP1A基因cDNA核心序列片段分别长438bp和908bp,分别编码146和302个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析发现,真鲷与门齿鲷(Stenotomus chrysops)、石首鱼(Micropogon undulatus)ARNT基因氨基酸序列同源性高达97.2%、95.2%,与斑马鱼(Brachydanio rerio)、人、大鼠、小鼠ARNT同源性较低(77.2%~79.3%).真鲷与门齿鲷、金头鲷(Sparus auratus)、欧洲川鲽(Rhombus maximus)、欧洲海鲈(Dicentrachus labrax)CYP1A基因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较高,为84.8%~94.0%,与斑马鱼、人、小鼠CYP1A同源性较低,为59.6%~77.8%.真鲷肝脏AHR、ARNT、CYP1A、GSTA1、GSTA2、GSTR和HSP70基因组成型表达水平分别为(25.32±6.56)%、(26.22±4.24)%、(146.5±16.06)%、(55.42±3.75)%、(48.82±10.89)%、(79.47±3.13)%、(107.42±14.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香烃受体(AHR) 芳香烃受体核转位蛋白(ARNT) 细胞色素p4501A 谷胱甘肽s-转移酶 热休克蛋白70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真鲷(pagrus majo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AX14401蛋白在人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1
19
作者 赵振理 畅继武 +1 位作者 孙光 胡少华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52-1055,共4页
目的:研究AAX14401蛋白在正常膀胱组织和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在膀胱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收集膀胱癌组织标本75例作为实验组,以正常膀胱黏膜组织12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谷胱甘肽S转移酶P1(GS... 目的:研究AAX14401蛋白在正常膀胱组织和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在膀胱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收集膀胱癌组织标本75例作为实验组,以正常膀胱黏膜组织12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谷胱甘肽S转移酶P1(GSTP1)和AAX14401的阳性表达率,分析GSTP1和AAX14401蛋白阳性表达率在膀胱癌组织和正常膀胱组织中的差异。结果:正常膀胱组织中GSTP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58.3%,膀胱癌组织中GSTP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90.7%,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正常膀胱组织中AAX14401蛋白表达均为阴性,在膀胱癌组织中AAX1440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2.7%,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96);膀胱癌组织中AAX14401蛋白和GSTP1蛋白无同为阳性表达者,GSTP1阴性表达的膀胱癌组织中有2例Anti-AY阳性表达,GSTP1蛋白与AAX14401蛋白在膀胱癌组织中阳性表达呈负相关关系(r=-0.274,P=0.018)。结论:AAX14401蛋白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可能促进了膀胱癌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AAX14401蛋白 谷胱甘肽s转移酶p1 免疫组织化学 Anti-AY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房水差异表达蛋白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刘爱华 王礼明 +3 位作者 吕瀛娟 刘伟 李筱荣 东莉洁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799-806,共8页
目的分析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房水的蛋白质表达变化,探寻与疾病发生相关的生物学标志及潜在治疗靶点.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纳入2016年10月至2017年12月由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收治的行白内障手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 目的分析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房水的蛋白质表达变化,探寻与疾病发生相关的生物学标志及潜在治疗靶点.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纳入2016年10月至2017年12月由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收治的行白内障手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10例10眼作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组,行青光眼联合白内障手术的POAG合并白内障患者10例10眼作为POAG合并白内障组.术中借助手术通道用1号针头接1ml针筒进入前房中部吸取约100μl房水.通过非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质谱分析技术分析房水中提取的蛋白,采用Maxquant significancesA的方法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以P<0.05、差异倍数>2的标准筛选得到2个组患者的差异蛋白,并将生物大数据通过GO功能、KEGG显著性富集分析对差异蛋白的功能及调控的信号通路加以注解.结果本次蛋白组学分析共检测到97个差异蛋白,其中包括48个上调蛋白和49个下调蛋白.GO分析显著差异蛋白功能涉及诸多方面,其中与炎症反应有关的有脂多糖结合蛋白(LBP)、CD163、C-反应蛋白(CRP)和膜联蛋白A1(ANXA1);与氧化还原有关的蛋白有谷胱甘肽S转移酶P(GSTP1)和硫氧还原蛋白(TXN);与细胞黏附运动有关:软骨寡聚基质蛋白(COMP)、桥粒胶蛋白(DSC2)和层连蛋白(LAMB2);与纤维化有关的有原胶原蛋白(PLOD1)和固生蛋白(TNC);与神经生长有关:颤蛋白(RELN)、脑信号蛋白(SEMA3F)和轴突导向因子(SEMA4B);与代谢相关的蛋白有丙酮酸激酶(PKM)和羧肽酶N亚型2(CPN2)等.KEGG分析表明NrF2/ERK信号通路、TGF-β/NF-κB信号通路表达在2个组细胞间存在差异.结论POAG患者房水中GSTP1、TXN表达显著降低,可能通过调控NrF2/ERK1/2及TGF-β/NF-κB信号通路,调节细胞黏附性和活性以及细胞外基质表达来参与疾病的发展.GSTP1、TXN可能成为潜在生物学标志及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房水 非标记定量蛋白质谱 谷胱甘肽s转移酶 硫氧还原蛋白 转化生长因子-β 核转录因子-κB 转录因子NF-E2相关因子2 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