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31篇文章
< 1 2 10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duction of Glutathione and 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in Several Crops with the Treatment of Acetochlor 被引量:3
1
作者 XU Gang TAO Bo +2 位作者 WANG Yu-li WANG Qiu-xia LIU Hui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03年第2期161-165,共5页
The response of glutathione(GSH) content and glutathione S-transferease(GST) activity to the acetochlor in roots and shoots of the maize 'Dongnong248',the sorghum 'Aoza No.2' and millet'Yugu' w... The response of glutathione(GSH) content and glutathione S-transferease(GST) activity to the acetochlor in roots and shoots of the maize 'Dongnong248',the sorghum 'Aoza No.2' and millet'Yugu' was evaluated.The concentrations of pre-emergence acetochlor causing a 50% inhibition of plant shoot height were 25 μmol·L^(-1) for the tolerant 'Dongnong248' maize,5 μmol·L^(-1) for the sensitive 'Aoza No.2' sorghum and 0.5 μmol·L^(-1) for the very sensitive 'Yugu'millet.Pre-treatment with 10 μmol·L^(-1) of acetochlor induced the root GST activities and nonprotein thiol content of all three cultivars.The induction of root GST activities and nonprotein thiol content compared to controls are observed on the fourth day after acetochlor treatment,The extents of activity and content increase from the higher to the lower were:tolerant maize cultivar 'Dongnong248'>sorghum cultivar'Aoza No.2'>millet cultivar 'Yugu'.The activities and contents induced in shoots were similar to that in roots,but the degrees of increase were less.Under different concentration treatment,the thiol content and GST activities increased with the herbicide concentration rising,then reached their peaks and began to decrease in all tested crop seedlings.The extent of induced GST activities and thiol content correlated well with differential cultivar resistance to acetochlor,so their protective mechanism appears to be strongly dependent on the endogenous levels of GSH and activities of G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utathionE 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induced-activ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loning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Tau 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Subunit Encoding Gene in Gossypium hirsutum 被引量:3
2
作者 MA Zhi-ying,LI Zhi-kun,WANG Xing-fen,MA Jun,ZHANG Gui-yin(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f Hebei,Baoding 071001,China)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61-,共1页
A predicted tau 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 subunit encoding gene,named GhGST,was isolated from Gossypium hirsutum with RACE method from SSH library based on Verticillium
关键词 Cloning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Tau 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Subunit Encoding Gene in Gossypium hirsutu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acervation of oxidized glutathione with a cationic surfactant and the application in dye removal
3
作者 Yue Zhang Yu Liu +2 位作者 Li Zhao Ce Wang Baocai Xu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23-1430,共8页
Coacervation of oxidized glutathione(GSSG)and a cationic surfactant,didodecyldimethylammonium bromide(DDAB),was constructed mainly driven by the electrostatic and hydrophobic interactions.The pH-dependent coacervate o... Coacervation of oxidized glutathione(GSSG)and a cationic surfactant,didodecyldimethylammonium bromide(DDAB),was constructed mainly driven by the electrostatic and hydrophobic interactions.The pH-dependent coacervate of GSSG-DDAB(1∶4,mol/mol)was analyzed.Under acidic and neutral conditions,a turbid suspension of droplets is observed,and alkaline pH results in the phase separation of coacervates as the top phase.The coacervate phase exhibits good performance(extraction efficiency>85%)in extracting several dyes from water,including brilliant yellow,acid red 13,cresyl violet acetate,eriochrom blue SE,and 4-hydroxyazobenzene.The dyes are added into the suspension in acidic conditions.Then,the dyes are enriched and extracted along with the coacervates as the top phase when pH is adjusted to~10.Coacervation of GSSG with DDAB provides a simple approach to extract organic pollutants in wastewater treat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ACERVATION oxidized glutathione dye removal electrostatic interaction hydrophobic effe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贝母苷甲通过促进GPX4泛素化降解诱导结直肠癌细胞铁死亡 被引量:1
4
作者 王萍 王长福 +2 位作者 韩士林 匡海学 王秋红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3-410,共8页
本研究旨在探究土贝母苷甲(tubeimoside I,TBMS 1)诱导的结肠癌细胞HCT116细胞铁死亡及分子机制。体外培养结直肠癌HCT116细胞,MTT法检测不同浓度TBMS 1作用HCT116细胞的存活率,并根据此结果进行分组;克隆形成实验检测TBMS 1对HCT116细... 本研究旨在探究土贝母苷甲(tubeimoside I,TBMS 1)诱导的结肠癌细胞HCT116细胞铁死亡及分子机制。体外培养结直肠癌HCT116细胞,MTT法检测不同浓度TBMS 1作用HCT116细胞的存活率,并根据此结果进行分组;克隆形成实验检测TBMS 1对HCT116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olute carrier family 7 member 11,SLC7A11)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 4,GPX4)的表达;流式细胞仪及荧光显微镜检测细胞中脂质活性氧(lipid reactive oxygen species,Lipid ROS)水平的变化;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亚铁离子(Fe^(2+))试剂盒分别检测细胞中MDA,GSH以及Fe^(2+)的相对水平;免疫共沉淀法检测GPX4蛋白的泛素化水平。研究结果表明随TBMS 1药物浓度的增加,HCT116细胞的存活率逐渐降低,克隆形成能力逐渐降低;细胞中加入TBMS 1后,GSH水平降低,而Fe^(2+)和MDA水平增加;HCT116细胞中加入TBMS 1作用后,细胞中氧化态的Lipid ROS绿色荧光明显增加且Lipid ROS水平明显增加;在细胞中同时加入TBMS 1和铁死亡抑制剂ferrostatin-1(Fer-1)能够逆转TBMS 1导致的细胞死亡,且细胞中加入不同浓度的TBMS 1能够抑制GPX4蛋白的表达,而对SLC7A11蛋白的表达几乎没有影响;与对照组相比,单独加入TBMS 1对GPX4蛋白表达的抑制能够被Fer-1所逆转,且蛋白免疫共沉淀结果显示,TBMS 1促进了GPX4蛋白的泛素化和降解。本研究结果发现TBMS 1可能通过促进GPX4蛋白的泛素化和降解诱导结直肠癌HCT116细胞铁死亡并抑制其恶性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贝母苷甲 结直肠癌 增殖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 铁死亡 泛素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熊果酸对四氯化碳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汉伟 赵晖 +3 位作者 宋亚刚 朱平生 苗明三 乔靖怡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1-198,共8页
目的 探索熊果酸对四氯化碳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的改善作用及多光谱光声层析成像(MSOT)技术对肝组织进行特征结构和功能成像的可行性。方法 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模型+熊果酸30和60 mg·kg^(-1)组、模型+联苯双酯5.6... 目的 探索熊果酸对四氯化碳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的改善作用及多光谱光声层析成像(MSOT)技术对肝组织进行特征结构和功能成像的可行性。方法 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模型+熊果酸30和60 mg·kg^(-1)组、模型+联苯双酯5.625 mg·kg^(-1)组,每组14只。各给药组连续ig给予相应药物7 d,每天1次。末次给药后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小鼠ip给予0.2%四氯化碳橄榄油溶液制备急性肝损伤模型。于造模24 h后,各组取8只小鼠,称重,取血,取肝,并计算肝指数。制备肝组织匀浆,试剂盒微板法测定小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水平以及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ELISA法检测血清中酶学指标α-谷胱甘肽S转移酶(α-GST)水平;HE染色观察小鼠肝组织病理变化。各组剩余6只小鼠采用MSOT技术对肝组织进行特征结构和功能成像,分析小鼠肝氧合血红蛋白(HbO_(2))和脱氧血红蛋白(Hb),计算血氧饱和度,并通过分析吲哚氰绿(ICG)肝内分布判断肝损伤程度。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血清中GPT、GOT和α-GST水平及肝组织中MDA含量以及肝指数显著升高,肝组织中SOD活性显著降低。与模型组相比,模型+熊果酸30和60 mg·kg^(-1)组及模型+联苯双酯5.625 mg·kg^(-1)组小鼠肝指数、GPT、GOT和α-GST水平及MDA含量显著降低,SOD活性显著升高。模型组小鼠肝细胞出现明显的脂肪变性和肝细胞坏死以及炎症细胞浸润,熊果酸和BF可明显减轻小鼠肝细胞的病变程度,脂肪变性明显减轻。MSOT成像显示,模型组小鼠肝组织中HbO_(2)水平及血氧饱和度显著降低,Hb水平显著升高,模型+熊果酸30和60 mg·kg^(-1)组及模型+联苯双酯5.625 mg·kg^(-1)组小鼠HbO_(2)水平显著升高,Hb水平显著降低,血氧饱和度显著升高,减轻肝细胞损伤后ICG染料探针肝内蓄积。结论 熊果酸对四氯化碳所致的小鼠肝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氧化应激有关,MSOT成像分析发现熊果酸能够升高小鼠肝脏血氧饱和度,改善ICG代谢,减轻肝坏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果酸 肝损伤 氧化应激 谷胱甘肽S转移酶 多光谱光声层析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新杨谷胱甘肽转移酶基因的生物信息学与表达模式分析
6
作者 黄颖 遇文婧 +1 位作者 刘雪峰 刁桂萍 《生物技术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8-256,共9页
【目的】分析山新杨谷胱甘肽转移酶(GST)基因的表达模式,为深入研究木本植物GST基因的功能提供基础。【方法】克隆山新杨GST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GST基因在植物激素及非生物胁迫下的表达模式。【结果】克隆... 【目的】分析山新杨谷胱甘肽转移酶(GST)基因的表达模式,为深入研究木本植物GST基因的功能提供基础。【方法】克隆山新杨GST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GST基因在植物激素及非生物胁迫下的表达模式。【结果】克隆了3个PdbGST基因家族成员,分别命名为PdbGST1、PdbGST2和PdbGST3,cDNA全长分别为678、660和690 bp,编码氨基酸分别为225、219和229个,形成的蛋白质均为稳定亲水酸性蛋白,且均定位于细胞质。同时,这3个蛋白质均具有谷胱甘肽转移酶的典型结构,且其启动子区域具有能够响应生物或非生物胁迫以及植物激素的元件。此外,这3个基因的表达不同程度地受外源植物激素或非生物胁迫诱导。【结论】3个PdbGST基因均能够不同程度地响应非生物胁迫或外源植物激素的诱导,可能参与到杨树对逆境胁迫的响应过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胱甘肽转移酶 生物信息学分析 基因表达模式 山新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7通过PI3K-AKT通路调控肝癌细胞增殖和衰老
7
作者 王瑞官 王静 +2 位作者 闫茂慧 李新技 孙志佳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2028-2038,共11页
目的探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7(glutathioneperoxidase7,GPX7)对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细胞增殖和衰老的影响,及其作为潜在治疗靶点的价值。方法分析癌症基因组图谱计划数据库(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中HCC患者... 目的探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7(glutathioneperoxidase7,GPX7)对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细胞增殖和衰老的影响,及其作为潜在治疗靶点的价值。方法分析癌症基因组图谱计划数据库(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中HCC患者的临床和转录组数据,评估GPX7表达与预后的关系;采用Western blot、qRT-PCR、CCK-8实验和EdU染色、SA-β-Gal染色等方法,比较GPX7在HCC细胞系和正常肝细胞中的表达及功能;构建稳定敲低GPX7的Hep3B细胞系,通过RNA-seq分析转录组变化,并利用PI3K抑制剂LY294002和激活剂740 Y-P验证GPX7通过PI3K-AKT通路调控细胞衰老;体内实验采用18只6周龄雄性裸鼠(体质量18~22 g)构建移植瘤模型,观察肿瘤生长情况;分析2012年1月至2022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肝胆外科56例HCC患者的肿瘤和癌旁组织样本,评估GPX7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TCGA数据分析显示,GPX7在HCC肿瘤组织中显著高表达(P<0.01),且高表达GPX7患者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显著缩短(P=0.018)。Western blot和qRT-PCR结果显示,GPX7在HCC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肝细胞(P均<0.01)。敲低GPX7后,HCC细胞的CCK-8吸光度值显著降低(P<0.01),EdU阳性细胞比例显著减少(P<0.01),SA-β-Gal阳性细胞比例显著增加(P均<0.01)。RNA-seq分析显示,差异基因在PI3K-AKT信号通路显著富集(P<0.05)。PI3K抑制剂LY294002处理显著增强敲低GPX7对细胞衰老的诱导作用(P<0.01),而PI3K激活剂740 Y-P则部分逆转此效应(P<0.05)。裸鼠移植瘤模型中,敲低GPX7显著抑制裸鼠肿瘤生长(P<0.01),PI3K激活剂740 Y-P能部分逆转这一效应(P<0.01)。临床样本分析显示,GPX7高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负相关(P<0.05),且高表达患者总体生存期缩短(HR=2.61,95%CI:1.26~5.39,P=0.005)。结论GPX7通过PI3K-AKT通路调控细胞增殖和衰老,可能是HCC治疗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7 细胞增殖 细胞衰老 PI3K-AKT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钱苷通过调控NFE2L2-FTH1-GPX4影响谷氨酰胺代谢介导的宫颈癌细胞生物学行为
8
作者 雷燕 冯春 +3 位作者 邹倩 董毅 廉红梅 杜欣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83-589,共7页
目的探讨马钱苷(Log)通过调控核因子红细胞2相关因子2(NFE2L2)-铁蛋白重链多肽1(FTH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影响谷氨酰胺代谢介导的宫颈癌。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Log、谷氨酰胺代谢及宫颈癌的共同靶点。将Hela细胞分为空白(Bla... 目的探讨马钱苷(Log)通过调控核因子红细胞2相关因子2(NFE2L2)-铁蛋白重链多肽1(FTH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影响谷氨酰胺代谢介导的宫颈癌。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Log、谷氨酰胺代谢及宫颈癌的共同靶点。将Hela细胞分为空白(Blank)组、对照(Ctrl)组、Log组、顺铂(DDP)组、NFE2L2激活剂(TBHQ)组、NFE2L2抑制剂(ML385)组和TBHQ+Log组,检测细胞生物学行为、谷氨酰胺代谢以及NFE2L2、FTH1、GPX4蛋白表达。构建宫颈癌异种移植瘤小鼠模型,探究Log对于体内宫颈癌进展的影响。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NFE2L2可能是Log治疗宫颈癌的靶点。Log和DDP均能抑制Hela细胞增殖与侵袭,促进凋亡,减少谷氨酰胺与谷氨酸含量、谷氨酰胺酶(GLS1)与谷氨酸脱氢酶(GLUD1)蛋白表达(P<0.05)。NFE2L2激活剂TBHQ得到相反效果,而ML385则与Log效果相似,且Log能抑制NFE2L2、FTH1与GPX4蛋白表达(P<0.05)。动物实验结果显示,Log能够明显抑制宫颈癌进展(P<0.05)。结论Log通过抑制NFE2L2-FTH1-GPX4信号通路影响谷氨酰胺代谢介导的宫颈癌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钱苷 核因子红细胞2相关因子2 铁蛋白重链多肽1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 谷氨酰胺代谢 宫颈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胁迫对平菇亲本和杂交子菌丝生长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9
作者 刘国丽 陈珣 +2 位作者 马晓颖 赵玉梅 龚娜 《中国食用菌》 2025年第4期58-62,共5页
以22个平菇杂交子及2个亲本菌株为试材,评价在25℃和35℃下菌丝生长情况,选取高温生长快的菌株进行38℃高温胁迫(24、48、72 h),探索高温胁迫对菌株的抗氧化酶活性(POD、SOD、GR)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明显抑制平菇菌丝的生长速度,菌株Z... 以22个平菇杂交子及2个亲本菌株为试材,评价在25℃和35℃下菌丝生长情况,选取高温生长快的菌株进行38℃高温胁迫(24、48、72 h),探索高温胁迫对菌株的抗氧化酶活性(POD、SOD、GR)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明显抑制平菇菌丝的生长速度,菌株Z146、M29、M14、Z128、Z52、Z119在热图聚类分析中聚为一类,具有较好的耐高温能力。随着高温胁迫时间的延长,6个耐高温菌株的POD酶活性均呈现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趋势。高温胁迫72 h后,菌株Z52的SOD、GR酶活性和菌株Z119的GR酶活性比25℃时增加,且高于亲本菌株以及其他杂交菌株。通过此次初步筛选获得超亲耐高温杂交子2个,为平菇品种选育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菇 耐高温菌株 杂交育种 过氧化物酶 超氧化物歧化酶 谷胱甘肽还原酶 热图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铜对河川沙塘鳢急性毒性和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10
作者 郑友 刘国兴 +2 位作者 霍春林 毕可然 赵宁好 《水产养殖》 2025年第2期16-20,36,共6页
开展了硫酸铜(CuSO_(4))对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 potamophila)急性毒性和相关酶活性的影响试验。采取静水生物测试法,以CuSO_(4)最低致死浓度范围的最大值为起点,按倍比稀释法设定0.3、0.5、0.7、0.9 mg/L 4个浓度梯度,测定硫酸铜对... 开展了硫酸铜(CuSO_(4))对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 potamophila)急性毒性和相关酶活性的影响试验。采取静水生物测试法,以CuSO_(4)最低致死浓度范围的最大值为起点,按倍比稀释法设定0.3、0.5、0.7、0.9 mg/L 4个浓度梯度,测定硫酸铜对河川沙塘鳢24 h、48 h、72 h、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和安全浓度(SC),以及鳃和肝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的活性。结果表明,24 h、48 h、72 h、96 h的LC_(50)分别为0.899、0.808、0.681、0.592 mg/L,96 h的SC为0.0592 mg/L。随着时间的增加和硫酸铜浓度的升高,鱼体内GSH-PX、CAT、SOD活性总体呈下降趋势。指出,河川沙塘鳢在不同浓度硫酸铜环境中的适应性和体内SOD、CAT、GSH-PX活性的变化,反映了河川沙塘鳢机体受到铜离子(Cu^(2+))的不同胁迫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川沙塘鳢 急性毒性 硫酸铜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过氧化氢酶 总超氧化物歧化酶 半致死浓度 安全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血地龟汤通过改善高糖足细胞铁死亡治疗糖尿病肾脏疾病的作用机制
11
作者 李冰 王学艺 +2 位作者 韩佳瑞 王慧丽 王晨辉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38-745,共8页
目的:研究活血地龟汤(HXDGT)对高糖诱导的足细胞铁死亡的调控作用,明确其治疗糖尿病肾脏疾病(DKD)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常规培养MPC-5足细胞,分为正常组、DKD组、HXDGT组、核转录因子红系2相关因子2(Nrf2)激动剂莱菔硫烷(Sulforaphane... 目的:研究活血地龟汤(HXDGT)对高糖诱导的足细胞铁死亡的调控作用,明确其治疗糖尿病肾脏疾病(DKD)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常规培养MPC-5足细胞,分为正常组、DKD组、HXDGT组、核转录因子红系2相关因子2(Nrf2)激动剂莱菔硫烷(Sulforaphane)组、Nrf2抑制剂ML385组,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足突蛋白(Podocin)、肾病蛋白(Nephrin)、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酰基辅酶A合成酶长链家族成员4(ACSL4)、Nrf2、铁转运蛋白1(FPN1)的蛋白表达和定位;Western Blot法检测GPX4、ACSL4、Nrf2、FPN1蛋白的表达;普鲁士蓝染色观察足细胞内铁离子积累情况。结果:与正常组比较,DKD组Podocin、Nephrin、GPX4、Nrf2、FPN1荧光强度减弱,ACSL4荧光强度增强,GPX4、Nrf2、FPN1蛋白表达下调(P<0.01),ACSL4蛋白表达上调(P<0.01),普鲁士蓝染色加深;与DKD组比较,HXDGT组和Sulforaphane组Podocin、Nephrin、GPX4、Nrf2、FPN1荧光强度增强,ACSL4荧光强度减弱,GPX4蛋白表达上调(P<0.01)、Nrf2蛋白表达上调(P<0.05),FPN1蛋白表达上调(P<0.01,P<0.05),普鲁士蓝染色减轻。结论:HXDGT可能通过上调Nrf2蛋白表达,促进FPN1蛋白表达,减轻DKD足细胞铁沉积以减轻铁死亡,从而发挥保护足细胞、治疗DKD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血地龟汤 核转录因子红系2相关因子2 酰基辅酶A合成酶长链家族成员4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 铁转运蛋白1 铁死亡 足细胞 糖尿病肾脏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核Pt(Ⅳ)配合物与Guanosine-5′-Monophosphate和Glutathione反应的核磁共振光谱研究(英文) 被引量:1
12
作者 范大民 杨晓亮 郭子建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206-1212,共7页
合成了一个新型的双核Pt(Ⅳ)配合物{[cis-Pt(NH3)2Cl(OH)2]2(4,4′-methylenedianiline)}(NO3)2(化合物1)及相应的15N标记化合物{[cis-Pt(15NH3)2Cl(OH)2]2(4,4′-methylenedianiline)}(NO3)2(化合物15N-1)。利用1HNMR和ESMS进行了... 合成了一个新型的双核Pt(Ⅳ)配合物{[cis-Pt(NH3)2Cl(OH)2]2(4,4′-methylenedianiline)}(NO3)2(化合物1)及相应的15N标记化合物{[cis-Pt(15NH3)2Cl(OH)2]2(4,4′-methylenedianiline)}(NO3)2(化合物15N-1)。利用1HNMR和ESMS进行了结构表征,化合物15N-1的2D[1H,15N]HSQCNMR发现,该化合物在水溶液中存在同分异构体。2D[1H,15N]HSQCNMR技术跟踪了化合物15N-1与Guanosine-5′-Monophosphate(5′-GMP)和Glutathione(GSH)的反应。结果显示,5′-GMP能在0.5h内将化合物1还原,而GSH在6h以后才能够部分的将化合物1还原。化合物1所表现出来的反应性能将有利于提高其治疗效果和降低毒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肿瘤试剂 双核铂(Ⅳ)配合物 DNA Guanosine-5′-Monophosphate(5′-GMP) glutathione(GS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2,4-表油菜素内酯对草莓采后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的影响
13
作者 李美琳 孙文心 +6 位作者 池慧敏 李兆星 纪淑娟 周鑫 罗曼莉 魏宝东 周倩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5-94,共10页
[目的]抗坏血酸-谷胱甘肽(Ascorbic Acid-glutathione,AsA-GSH)循环代谢是植物体内重要的抗氧化系统,参与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清除,维持细胞氧化还原平衡。测定AsA-GSH循环中的关键代谢产物及其酶活性对研究植物抗氧... [目的]抗坏血酸-谷胱甘肽(Ascorbic Acid-glutathione,AsA-GSH)循环代谢是植物体内重要的抗氧化系统,参与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清除,维持细胞氧化还原平衡。测定AsA-GSH循环中的关键代谢产物及其酶活性对研究植物抗氧化能力具有重要意义。2,4-表油菜素内酯(2,4-epibrassinolide,EBR)能促进植物细胞生长,显著提高植物抵抗非生物胁迫的能力,被公认为第六大植物激素。[方法]以‘红颜’草莓果实为试材,采用5μmol·L-1EBR喷洒处理,探究EBR处理对(20±1)°C贮藏5 d期间草莓果实AsA-GSH循环代谢的影响。[结果]EBR处理可以抑制草莓腐烂的发生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的增加,延缓草莓总酚、总花青素含量的下降,有效抑制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AsA)、脱氢抗坏血酸(Dehydroascorbic Acid,DHA)、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氧化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oxydized,GSSG)含量下降,提高谷胱甘肽还原酶(Glutathione Reductase,GR)、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ehydroascorbate Reductase,DHAR)和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Monodehydroasorbate Reductase,MDHAR)活力以及FaGR、FaDHAR和FaMDHAR基因的表达水平。[结论]外源喷洒5μmol·L-1EBR降低草莓果实采后腐烂,通过调节AsA-GSH循环系统维持较高的抗氧化物质含量,缓解采后草莓果实氧化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4-表油菜素内酯 草莓 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 保鲜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茄潜叶蛾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TabsGSTs2的克隆及与α-番茄碱的分子对接分析
14
作者 周昕雨 李金萍 +6 位作者 黄聪 许博 崔建臣 万方浩 张毅波 桂富荣 张桂芬 《环境昆虫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6-65,共10页
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S-transferases,GSTs)在昆虫适应植物次生代谢物质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明确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的GSTs基因在其响应α-番茄碱胁迫中的作用。本研究利用PCR技术克隆了番茄潜叶蛾TabsGSTs2基因全长,通过... 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S-transferases,GSTs)在昆虫适应植物次生代谢物质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明确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的GSTs基因在其响应α-番茄碱胁迫中的作用。本研究利用PCR技术克隆了番茄潜叶蛾TabsGSTs2基因全长,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了TabsGSTs2基因的序列特征、理化特性、保守结构域、基因结构和进化关系,通过RT-qPCR技术测定了α-番茄碱胁迫下TabsGSTs2基因的表达情况,利用同源建模和分子对接研究了TabsGSTs2和α-番茄碱的结合能力与结合模式。结果表明,TabsGSTs2基因的CDS全长为609 bp,编码203个氨基酸,理论等电点为8.47,分子量为23.895 kDa;TabsGSTs2具有4个β-折叠和9个α-螺旋,具有典型的GSTs保守结构域,包括GSH结合位点(G-site)和底物结合位点(H-site);TabsGSTs2属于sigma亚家族成员,与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的CpGSTs2亲缘关系较近;α-番茄碱胁迫下,TabsGSTs2基因在72 h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TabsGSTs2与α-番茄碱的结合能力较强,主要以氢键、疏水作用力和盐桥等相互作用维持稳定的结合。研究结果可为后续研究番茄潜叶蛾适应α-番茄碱的分子机制提供参考,为进一步挖掘番茄潜叶蛾防控新靶标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潜叶蛾 α-番茄碱 谷胱甘肽-S-转移酶 解毒代谢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乳酸乳球菌硒蛋白表达机制及酶活特性
15
作者 彭静静 岳世阳 +2 位作者 卢良华 刘小玲 王成华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9期116-123,共8页
通过构建Lactococcus lactis NZ9000/pNZ8148-GPx基因重组菌(简称NG1)以及分别在LlGPx(即NG1表达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Px))的3个半胱氨酸位点(C36、C63、C81)和倒数第2个赖氨酸位点(L156)引入编码硒代半胱氨酸... 通过构建Lactococcus lactis NZ9000/pNZ8148-GPx基因重组菌(简称NG1)以及分别在LlGPx(即NG1表达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Px))的3个半胱氨酸位点(C36、C63、C81)和倒数第2个赖氨酸位点(L156)引入编码硒代半胱氨酸(selenocysteine,Sec)的终止密码子UGA和硒代半胱氨酸插入元件(selenocysteine insertion sequence,SECIS)构建产特异性硒蛋白突变株,探讨天然乳酸乳球菌对含Sec硒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它们在无诱导、乳酸链球菌素(Nisin)诱导和富硒诱导条件下的LlGPx活性差异。结果显示,LlGPx突变体构建成功,富硒诱导下LlGPx活性为89.10 mU/mg,突变体的GPx活性为56.17~84.45 mU/mg,两者差异小;经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野生型对照菌NG1在17.8 kDa的位置有一显著条带,而突变株均没有出现显著的硒蛋白完整或截短条带,说明在乳酸菌NZ9000内只引入UGA和SECIS时,UGA不能被有效通读至检测限。该研究为后期构建新型硒蛋白及其乳酸菌细胞工厂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乳酸乳球菌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突变体 重组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维生素B_(6)对棉花幼苗耐盐性的影响
16
作者 薛龙朔 李昊旻 +5 位作者 NASSARAWA Ismail 张劭文 鄂志莹 赵天伦 祝水金 陈进红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96-610,共15页
维生素B_(6)(vitamin B_(6),VB_(6))是生物体内不可或缺的辅酶与抗氧化物质,在植物逆境胁迫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探究外源VB_(6)对棉花耐盐性的影响,明确VB_(6)调控植物胁迫响应的机制,本研究在盐胁迫条件下对棉花幼苗根系施加外源V... 维生素B_(6)(vitamin B_(6),VB_(6))是生物体内不可或缺的辅酶与抗氧化物质,在植物逆境胁迫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探究外源VB_(6)对棉花耐盐性的影响,明确VB_(6)调控植物胁迫响应的机制,本研究在盐胁迫条件下对棉花幼苗根系施加外源VB_(6),测定其表型与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并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结果显示:外源VB_(6)提高了盐胁迫下棉花幼苗的叶面积、茎粗、叶绿素含量与生物量,降低了根系超氧阴离子和过氧化氢的含量;结合转录组分析与生理生化指标测定发现,外源VB_(6)提升了盐胁迫下棉花幼苗根系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同时也影响棉花幼苗谷胱甘肽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提升了还原型谷胱甘肽(reduced glutathione,GSH)的含量与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的活性。综上所述,外源VB_(6)可以通过参与棉花幼苗抗氧化酶活性与谷胱甘肽代谢的调控来响应氧化胁迫,从而提升其抗氧化能力与耐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维生素B_(6) 盐胁迫 抗氧化 谷胱甘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在保山猪中的转录调控
17
作者 袁清婷 林万 +5 位作者 赵桂英 赵加鼎 龚绍荣 富国文 王配 霍金龙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41,共10页
【目的】研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lutathione peroxidase 4,GPX4)基因在保山猪中的序列特征、分子结构和表达调控模式。【方法】利用前期保山猪公猪睾丸转录组测序结果定量GPX4基因的表达水平,并对其蛋白质的一级结构、二级结构及三... 【目的】研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lutathione peroxidase 4,GPX4)基因在保山猪中的序列特征、分子结构和表达调控模式。【方法】利用前期保山猪公猪睾丸转录组测序结果定量GPX4基因的表达水平,并对其蛋白质的一级结构、二级结构及三级结构特征进行分析;构建多物种氨基酸序列进化树和蛋白互作网络图,分析各物种间的保守同源性和互作蛋白的功能;构建竞争性内源RNA(competing endogenous RNA,ceRNA)调控网络分析图,并进行KEGG和GO功能注释。【结果】GPX4的编码序列长594 bp,编码197个氨基酸,位于猪的2号染色体上,含有7个外显子和6个内含子。疏水性分析结果发现该蛋白质N端和C端都疏水,其二级和三级结构中无规则卷曲占比为36.55%,高于其他结构域。系统进化分析表明:GPX4的氨基酸序列在哺乳动物中较为保守,尤其与偶蹄目的山羊和绵羊亲缘关系最近。蛋白互作网络发现了多个与GPX4互作的蛋白,如GSR、PRDX6、GRSF1、CHAC1、HSPA5,这些蛋白主要在甲状腺激素合成、铂类药物耐药性、肝细胞癌、铁死亡等相关通路中发挥作用。基因功能分析发现:GPX4基因主要参与精子发生、抗氧化、抗铁死亡等过程。ceRNA调控网络分析发现:保山猪GPX4基因受ssc-miR-214-3p靶向调控。GPX4的qPCR结果显示:GPX4在保山猪睾丸中的相对表达量最高,且其表达量随着保山猪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结论】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GPX4在保山猪精子发生过程中的转录调控作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山猪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 精子发生 转录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sGSTε1在桃小食心虫对阿维菌素解毒代谢中的作用
18
作者 左俊峰 方森森 +4 位作者 丘彩云 黄彦娜 赵俊凝 彭雄 陈茂华 《农药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99-706,共8页
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sasakii)是重要的落叶果树蛀果害虫,为分析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S-transferase,GST)在桃小食心虫对阿维菌素解毒代谢中的作用,本研究采用点滴法分析了阿维菌素对桃小食心虫的毒力,研究了有效致死中浓度(L... 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sasakii)是重要的落叶果树蛀果害虫,为分析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S-transferase,GST)在桃小食心虫对阿维菌素解毒代谢中的作用,本研究采用点滴法分析了阿维菌素对桃小食心虫的毒力,研究了有效致死中浓度(LC_(50))阿维菌素处理桃小食心虫3龄幼虫后其GST活力变化,利用分子对接技术分析CsGSTε1蛋白与阿维菌素分子的结合模式;体外原核表达CsGSTε1蛋白,分析阿维菌素对重组GST蛋白的竞争活性;以1-氯-2,4-二硝基苯(CDNB)为底物测定重组蛋白CsGSTε1的酶动力学参数;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分析重组CsGSTε1对阿维菌素的代谢作用。结果显示:阿维菌素对桃小食心虫3龄幼虫LC_(50)值为10.19 mg/L,其3龄幼虫经阿维菌素处理后GST粗酶活性显著上升,CsGSTε1在14个GST基因中被诱导上调表达的水平最高(6.03倍);通过原核表达得到CsGSTε1重组蛋白,CsGSTε1重组蛋白的产量为0.36μg/μL,K_(m)值为(683.0±47.9)μmol/L,V_(max)值为(1538.0±105.4)μmol/(min·mg),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阿维菌素对CsGSTε1的半抑制浓度(IC_(50))为60.4μmol/L;代谢试验显示重组CsGSTε1对阿维菌素有代谢活性。本研究结果可为深入分析GST在桃小食心虫代谢抗药性中的作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小食心虫 谷胱甘肽S-转移酶 阿维菌素 体外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胱甘肽对镉致猪肾PK-15细胞氧化损伤及凋亡的修复作用
19
作者 董志芳 张丽 朱向博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403-2412,共10页
本研究探索了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对镉(cadmium,Cd)所引起的PK-15细胞损伤的修复功能及其背后的作用机制。本研究主要针对猪肾PK-15细胞,利用MTT检测、光学显微镜观察、透射电镜观察、JC-1染色、彗星试验和流式细胞术等多种研究方... 本研究探索了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对镉(cadmium,Cd)所引起的PK-15细胞损伤的修复功能及其背后的作用机制。本研究主要针对猪肾PK-15细胞,利用MTT检测、光学显微镜观察、透射电镜观察、JC-1染色、彗星试验和流式细胞术等多种研究方法,检测GSH对Cd所造成的细胞氧化损伤及细胞凋亡的修复作用。结果显示,GSH显著缓解了Cd引起的PK-15细胞活性下降,维持ROS的稳态,从而缓解DNA和线粒体损伤及细胞凋亡等现象。Western blot结果表明,GSH可能通过上调抑制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下调促凋亡蛋白Bax的表达,进而对Cd诱导的PK-15细胞凋亡产生抑制作用。综上所述,GSH可以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反应和减少细胞凋亡来缓解Cd诱导的PK-15细胞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胱甘肽 PK-15细胞 氧化损伤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株植物乳植杆菌对酒精性肝损伤的作用研究
20
作者 夏苏宁 乌日娜 +5 位作者 李彤 杨海鑫 安飞宇 薛瑞霞 武俊瑞 迮晓雷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1-76,114,共17页
植物乳植杆菌是一种具有多种健康益处的益生菌。为研究其对酒精性肝损伤的作用,从传统发酵食品中分离出16株植物乳植杆菌,评估其降解乙醇能力以及对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活力的影响,初步筛选出8株酒精代谢速率高、可降低肝脏氧化应激... 植物乳植杆菌是一种具有多种健康益处的益生菌。为研究其对酒精性肝损伤的作用,从传统发酵食品中分离出16株植物乳植杆菌,评估其降解乙醇能力以及对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活力的影响,初步筛选出8株酒精代谢速率高、可降低肝脏氧化应激水平的植物乳植杆菌。进一步测定这8株植物乳植杆菌的抗氧化、耐酸、耐胆盐能力,筛选出一株能力优良的植物乳植杆菌FS5-5。建立小鼠酒精性肝损伤模型,研究植物乳植杆菌FS5-5对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植物乳植杆菌FS5-5具有较高的酒精代谢速率,同时表现出较高的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活力,分别达到35.99 U/mL和162.11 U/mL。动物实验结果表明,中、高剂量FS5-5显著延长小鼠醉酒时间、缩短醒酒时间,并降低血清乙醇浓度(P<0.05)。此外,高剂量FS5-5(1×10^(9) CFU/mL)组可显著减轻酒精性肝损伤小鼠的肝组织病理损伤程度、降低肝脏丙二醛浓度、降低甘油三酯浓度、提高谷胱甘肽含量,同时,可降低血清转氨酶、炎症因子水平,提高抗氧化酶活性,有效缓解肝脏的氧化应激(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和炎症损伤(IL-6、IL-1β、TNF-α水平),降低肝脏中总胆固醇含量。进一步的机制研究表明,该菌株能够通过调节肝脏中Nrf2、Cyp2e1、NF-κB、Tlr4基因表达,降低促炎细胞因子,减轻氧化应激和脂质蓄积,从而对酒精性肝损伤产生辅助保护作用。希望研究可为开发对酒精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作用的保健食品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 酒精性肝损伤 氧化应激 炎症因子 谷胱甘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