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氮素形态对冬小麦旗叶GS及其同工酶活性和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熊淑萍 王小纯 +2 位作者 马新明 何建国 赵鹏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83-688,共6页
为探明氮素形态对小麦品质形成的作用,以强筋小麦品种豫麦34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酰氨态氮、铵态氮、硝态氮3种氮形态下,小麦花后旗叶谷氨酰胺合成酶(GS)和同工酶活性、籽粒蛋白质及蛋白组分含量的变化及其关系。结果表明,在小麦... 为探明氮素形态对小麦品质形成的作用,以强筋小麦品种豫麦34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酰氨态氮、铵态氮、硝态氮3种氮形态下,小麦花后旗叶谷氨酰胺合成酶(GS)和同工酶活性、籽粒蛋白质及蛋白组分含量的变化及其关系。结果表明,在小麦开花后,GS及其同工酶活性在不同时期受不同氮素形态的影响;GS同工酶在3种氮素形态处理下均呈现三条酶带,分别为GS1、GS2、GSx;铵态氮促进了灌浆前期GS的活性,并提高了GS2活性,酰氨态氮对GS1活性具有促进作用;GS活性受GS2活性的影响较大。不同氮形态对籽粒蛋白含量的影响表现为铵态氮提高了籽粒形成初期蛋白质的含量,酰氨态氮有利于后期蛋白质含量的提高。籽粒蛋白质组分对氮形态的反应不一致。同时,籽粒蛋白的合成与GS及GS同工酶活性相关。在生产上可以通过不同形态的氮源配合使用,调控小麦籽粒蛋白质的含量和各蛋白组分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形态 小麦 旗叶 谷氨酰胺合成酶(gs) gs同工酶 籽粒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大豆根瘤GmGS1γ基因序列分析及原核表达
2
作者 杨美英 岳胜天 +3 位作者 韩红 孙合美 刘晶晶 卢冬雪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6-120,共5页
旨在明确大豆谷氨酰胺合成酶(Glutamine synthetase,GS)基因家族各成员的结构特点及功能。利用同源克隆的方法从野生大豆根瘤克隆Gm GS1γ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ORF为1 071 bp,与大豆GS1γ(AF363022.1)部分序列的相似性为100%,与序... 旨在明确大豆谷氨酰胺合成酶(Glutamine synthetase,GS)基因家族各成员的结构特点及功能。利用同源克隆的方法从野生大豆根瘤克隆Gm GS1γ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ORF为1 071 bp,与大豆GS1γ(AF363022.1)部分序列的相似性为100%,与序列号为X81700.1相似性为99%。该序列具备植物GS的两个保守结构域,GS beta-Grasp功能区(17-97 aa)和GS催化功能区(103-350 aa)。系统发生树表明该基因编码的GS可能属于胞质2型同工酶。该基因可以在大肠杆菌DE3.0中表达,蛋白分子量为44 k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大豆 谷氨酰胺合成酶(gs) 原核表达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蛋白含量大豆生育期内不同部位GS基因家族成员表达量差异及GS活性分析
3
作者 杨美英 韩红 +4 位作者 张婷婷 王春红 汲添 于婷 武志海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3-90,共8页
【目的】研究谷氨酰胺合成酶(GS)各基因家族成员在不同蛋白含量大豆生育期间的表达量,认识高蛋白大豆籽粒蛋白质形成的特点.【方法】选择普通栽培大豆、高蛋白栽培大豆和高蛋白野生大豆为材料,研究了整个生育期间邯基因家族各成员... 【目的】研究谷氨酰胺合成酶(GS)各基因家族成员在不同蛋白含量大豆生育期间的表达量,认识高蛋白大豆籽粒蛋白质形成的特点.【方法】选择普通栽培大豆、高蛋白栽培大豆和高蛋白野生大豆为材料,研究了整个生育期间邯基因家族各成员在根、茎、叶和根瘤的表达量差异以及不同类型大豆根、茎和叶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GSA)的变化.【结果和结论】结果表明:不同蛋白含量大豆各器官中嬲基因家族不同成员的表达量具有明显的差异.GSβI在根、茎、叶和根瘤中都能高效表达;叶中GS2表达量显著升高,超过其他器官和根瘤.GSβl在根、茎、叶中表达量极低,而根瘤GSβl的表达量明显增加.生育期内各器官GSβI及V3~R3期GS总表达量、叶GS2、根瘤GSβl都表现为高蛋白类型大豆高于普通栽培大豆,这与不同蛋白含量大豆GSA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在生育期间高蛋白类型大豆较普通栽培大豆能更有效地调控邯基因家族各成员的表达,获得GSA是籽粒蛋白质含量较高的生理特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蛋白野生大豆 高蛋白栽培大豆 普通栽培大豆 gs基因 基因表达 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生理生化特性对氮肥的反应及与氮利用效率的关系 被引量:91
4
作者 曾建敏 崔克辉 +2 位作者 黄见良 贺帆 彭少兵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168-1176,共9页
选用水稻氮高效基因型IR72和9311及氮低效基因型Lemont和PECOS,采用土培方法,在5个施氮量(0、0.51、1.02、1.53、2.04 g N钵-1,分别相当于0、75、150、225、300 kg Nhm-2)处理下,研究了生理生化特性对氮肥的反应及与氮效率的关系。结... 选用水稻氮高效基因型IR72和9311及氮低效基因型Lemont和PECOS,采用土培方法,在5个施氮量(0、0.51、1.02、1.53、2.04 g N钵-1,分别相当于0、75、150、225、300 kg Nhm-2)处理下,研究了生理生化特性对氮肥的反应及与氮效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幼穗分化期,氮高效基因型水稻的可溶性蛋白含量相对低,而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高;不同氮效率基因型间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加氧酶(Rubisco)含量的差异不大;两种氮效率基因型间的净光合速率(Pn)在幼穗分化期差异不明显。而在齐穗期,氮低效基因型的Pn比高效基因型的低28.66%左右;氮低效基因型在两个时期的单位叶绿素光合速率(Pn/Chl)比氮高效基因型分别低18.51%和29.67%左右。在成熟期,氮高效基因型干物质积累能力强,籽粒产量高。这些结果说明氮效率不同的基因型对氮肥的生理反应差异大。相关性分析表明,低氮水平时(0-1.53gN钵-1),GS酶活性与收获时生物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氮肥偏生产力(PFP)、氮肥农学利用率(AE)及氮素生理利用率(NUEb)分别与GS活性、Pn/Chl和齐穗期的Pn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可溶性蛋白含量、Rubisco含量显著负相关;氮肥吸收效率(RE)与这些生理指标没有显著相关。结果表明水稻光合特征及氮代谢与水稻氮效率间存在紧密的关系,GS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对评价水稻氮肥利用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利用率(NUE) 谷氨酰胺合成酶(gs) 光合特性 Rubisco含量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饥饿水稻利用不同形态氮素的差异及其生理机制 被引量:14
5
作者 李宝珍 辛伟杰 徐国华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73-279,共7页
通过水培试验,研究了氮饥饿7d后,恢复供应不同形态氮源对水稻氮吸收和积累及氮同化中关键酶活性和光合色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缺氮促进根系生长,增加根冠比。恢复供氮4d显著增加地上部生物量。铵硝混合营养促进了水稻对氮的吸收和转运,... 通过水培试验,研究了氮饥饿7d后,恢复供应不同形态氮源对水稻氮吸收和积累及氮同化中关键酶活性和光合色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缺氮促进根系生长,增加根冠比。恢复供氮4d显著增加地上部生物量。铵硝混合营养促进了水稻对氮的吸收和转运,叶片和根系中全氮及叶片中铵态氮的含量以硝酸铵处理最高。与单一铵或硝营养相比,铵硝混合营养增强了根系的谷氨酰胺合成酶和叶片中硝酸还原酶的活性,提高了水稻同化和利用氮的能力。另外,与纯硝营养相比,供应铵态氮显著增加了叶片中总叶绿素,尤其是叶绿素a的含量。因此,改善水肥管理、平衡对水稻供氮的铵硝配比将提高水稻氮素的吸收和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铵态氮 硝态氮 硝酸还原酶 谷氨酰胺合成酶 叶绿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氨酰胺合成酶及其在植物基因工程中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5
6
作者 赵凯琴 罗延青 +2 位作者 俎峰 李劲峰 王敬乔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35-438,共4页
植物谷氨酰胺合成酶不仅是植物氨同化的关键酶,也是影响植物抗逆性及作物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章对植物谷氨酰胺合成酶的种类、结构、基因、基因表达及其在植物基因工程中的应用进行综述,认为植物对不同氮源吸收及运输的机制、谷氨酰... 植物谷氨酰胺合成酶不仅是植物氨同化的关键酶,也是影响植物抗逆性及作物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章对植物谷氨酰胺合成酶的种类、结构、基因、基因表达及其在植物基因工程中的应用进行综述,认为植物对不同氮源吸收及运输的机制、谷氨酰胺合成酶等关键酶不同异构体在植物生长繁育涉及的生理反应中的作用及其调节机制、谷氨酰胺合成酶在利用雄性不育进行杂交育种中可能的应用等仍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酰胺合成酶 植物基因工程 应用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氮素利用效率基因型烤烟叶片衰老期间氮素代谢差异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武云杰 张小全 +1 位作者 段旺军 杨铁钊 《中国烟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3-28,共6页
选用氮素利用效率差异较大的两个烤烟基因型中烟100和K326,采用喷施谷氨酰胺合成酶(GS)抑制剂(Glufosinate)和质外体提取等方法分别测定叶片衰老过程中叶片的氮素代谢产物和相关酶活性的变化,并计算气孔氨气补偿点,研究了烤烟叶片衰老... 选用氮素利用效率差异较大的两个烤烟基因型中烟100和K326,采用喷施谷氨酰胺合成酶(GS)抑制剂(Glufosinate)和质外体提取等方法分别测定叶片衰老过程中叶片的氮素代谢产物和相关酶活性的变化,并计算气孔氨气补偿点,研究了烤烟叶片衰老期间氮素的转移和再利用特性与氮素利用效率的关系。结果表明,氮低效基因型烤烟中烟100衰老时间早、速度快,GS和NR活性低,GDH活性高,氨气挥发量大,对叶片NH4+的积累反应速度快,再转移量大,与氮高效基因型烤烟K326相比差异显著。说明烤烟叶片衰老期氮素的再转移和再利用,与叶片衰老程度和速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氨气补偿点 质外体 氮素代谢 谷氨酰胺合成酶(g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菜生长后期有机氮再利用关键酶活性的变化动态 被引量:6
8
作者 张振华 宋海星 +4 位作者 刘强 荣湘民 彭建伟 谢桂先 邓集权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2-95,104,共5页
采用砂培试验,在正常供氮条件下测定油菜花后不同时期叶片蛋白水解酶、谷氨酰胺合成酶(gluta-mine synthetase,GS)和籽粒谷氨酸合酶(glutamate:z-oxoglutarate aminotransferase,即glutamate synthase,GOGAT)活性以及韧皮部汁液游离氨... 采用砂培试验,在正常供氮条件下测定油菜花后不同时期叶片蛋白水解酶、谷氨酰胺合成酶(gluta-mine synthetase,GS)和籽粒谷氨酸合酶(glutamate:z-oxoglutarate aminotransferase,即glutamate synthase,GOGAT)活性以及韧皮部汁液游离氨基酸和L-谷氨酰胺含量。结果表明,随着花后植物体的衰老,叶片蛋白水解酶活性虽有所波动但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叶片GS活性在角果发育初期和中后期维持较高水平,此后均有下降,有效地保证了籽粒发育初期酶蛋白形成的需要及籽粒发育后期氮素再分配的顺利进行;随着籽粒的发育进程,籽粒GOGAT活性逐渐升高,到角果发育后期达最高值,此后又下降。比较两个油菜品种以上3种酶的活性表明,蛋白水解酶活性品种间差异很小;GS活性角果发育前期742高于汇油50,角果发育后期则742低于汇油50;GOGAT活性,汇油50的酶活性强但维持时间短,742的酶活性弱而维持时间长。在花后有机氮再分配过程中,韧皮部汁液中游离氨基酸含量忽升忽降变化不定,而L-谷氨酰胺含量两品种均呈快速下降的趋势。游离氨基酸含量两个品种间的差异变化较大,且L-谷氨酰胺含量742高于汇油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水解酶 gs GOGAT 游离氨基酸 L-谷氨酰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与水稻杂种优势预测 被引量:13
9
作者 孙国荣 朱鹏 +1 位作者 刘文芳 肖翊华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1994年第2期149-153,共5页
从杂种优势预测生理指标需具备的3个基本条件入手,对杂交水稻及其亲本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谷氨酰胺合成酶(GS,EC6、3、1、2)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水稻GS活性在整个生育期中的变化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并且杂种酶活性是由... 从杂种优势预测生理指标需具备的3个基本条件入手,对杂交水稻及其亲本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谷氨酰胺合成酶(GS,EC6、3、1、2)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水稻GS活性在整个生育期中的变化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并且杂种酶活性是由其双亲遗传性所决定的;同时,GS活性与多个生理性状及产量性状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在孕穗期和抽穗期与产量性状的关系尤为密切,因此,在生殖生长期GS活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产量性状的优势水平,可望作为水稻杂种优势预测的一个辅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酰胺 合成酶 杂种优势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氮代谢酶作用机理及锰水平对其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0
作者 祁倩倩 罗奥 +3 位作者 刘志生 崔洪秋 鲁巍 张玉先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08年第6期12-15,共4页
锰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对作物的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都有明显影响,其在植物氮代谢中所起的关键作用是产生这些影响的生理学原因之一。前人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有些获得了长足进展,但也存在诸多空白。本文对锰对大豆氮代谢过程中... 锰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对作物的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都有明显影响,其在植物氮代谢中所起的关键作用是产生这些影响的生理学原因之一。前人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有些获得了长足进展,但也存在诸多空白。本文对锰对大豆氮代谢过程中主要相关酶(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脱氢酶GDH)的作用机理及锰水平对其活性影响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氮代谢 硝酸还原酶(NR) 谷氨酰胺合成酶(gs) 谷氨酸脱氢酶(GD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氮效率茄子氮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差异 被引量:7
11
作者 董玥 陈雪平 +4 位作者 罗双霞 王彦华 李青云 赵建军 申书兴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58-160,共3页
以3个不同氮效率基因型茄子为供试材料,采用大田培养,研究了正常供氮和低氮胁迫下,茄子幼苗期到结果期的氮代谢相关酶活性,探讨氮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与正常供氮相比,低氮胁迫下,不同氮效率基因型茄子的硝酸还原酶活性、谷... 以3个不同氮效率基因型茄子为供试材料,采用大田培养,研究了正常供氮和低氮胁迫下,茄子幼苗期到结果期的氮代谢相关酶活性,探讨氮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与正常供氮相比,低氮胁迫下,不同氮效率基因型茄子的硝酸还原酶活性、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均降低,且大多数指标达到显著水平。与低氮高效基因型07-860及氮双低效基因型07-857相比,氮双高效基因型07-862具有较强的氮代谢相关酶活性。在供氮水平相同条件下,通过对幼苗期至结果期不同氮效率基因型进行GS及NR活性测定,选择具有相对高活性GS及NR的氮效率基因型是对氮高效基因型的有效早期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茄子 低氮胁迫 氮效率 硝酸还原酶 谷氨酰胺合成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蛋白含量大豆品种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及叶片氮同化物含量变化 被引量:4
12
作者 杨美英 赵洪锟 +2 位作者 蒋春玲 王乾钦 董英山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00-505,共6页
以高蛋白野生大豆、普通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为材料,研究大豆籽粒蛋白质含量与各生育期叶片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GSA)、硝酸还原酶活性(NRA)以及叶片不同氮同化物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高蛋白野生大豆在V6期到R8期的NRA、R3期开始各... 以高蛋白野生大豆、普通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为材料,研究大豆籽粒蛋白质含量与各生育期叶片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GSA)、硝酸还原酶活性(NRA)以及叶片不同氮同化物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高蛋白野生大豆在V6期到R8期的NRA、R3期开始各个时期的GSA都明显高于其它品种。R3期以外的其它各生育期,高蛋白野生大豆可溶性蛋白含量高于其它品种。叶片游离氨基酸含量则表现为R2期之前野生大豆高于栽培大豆,R2期及以后各个时期又明显低于栽培大豆。籽粒蛋白质含量与R3期到R8期的NRA以及R3、R8期的GSA呈正相关关系。V3期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V6期游离氨基酸含量与籽粒蛋白质含量呈正相关。叶片硝态氮含量与籽粒蛋白质含量没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籽粒蛋白 谷氨酰胺合成酶 硝酸还原酶 硝态氮 可溶性蛋白质 游离氨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铵硝配比对弱光下白菜氮素吸收及相关酶的影响 被引量:12
13
作者 黄俊 周旭燕 刘莉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83-787,共5页
以黑色遮阳网覆盖模仿弱光环境,使光照强度为自然光的20%左右,以自然光照为对照,采用精确控制水培溶液氮素营养,研究NH4+-N/NO3--N比例分别为0/100、25/75、50/50、75/25、100/0对弱光下白菜氮代谢及硝酸还原酶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的... 以黑色遮阳网覆盖模仿弱光环境,使光照强度为自然光的20%左右,以自然光照为对照,采用精确控制水培溶液氮素营养,研究NH4+-N/NO3--N比例分别为0/100、25/75、50/50、75/25、100/0对弱光下白菜氮代谢及硝酸还原酶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弱光下,白菜的鲜重及叶片总氮量以NH4+-N/NO3--N比为25/75时最大,NH4+-N/NO3--N比为100/0时最低。随弱光处理的进行,白菜叶片中硝酸还原酶活性及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均呈下降趋势,但NH4+-N/NO3--N比为25/75时,可维持叶片内较高的硝酸还原酶活性及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试验表明,NH4+-N/NO3--N比25/75是白菜在弱光下生长的较适宜氮素形态配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菜 弱光 铵硝配比 硝酸还原酶 谷氨酰胺合成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不同组织器官谷氨酰胺合成酶同工酶表达差异及聚合方式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小纯 张浩然 +3 位作者 韦一昊 贾喜婷 谷明鑫 马新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410-1414,共5页
谷氨酰胺合成酶(GS)是作物氮同化及转移利用的关键酶,本试验研究了玉米灌浆期不同组织器官的GS同工酶表达特性,鉴定了玉米GS同工酶的聚合方式。Western blot结果表明,玉米不同组织器官的GS同工酶亚基表达存在明显差异,分子量约40 kD的GS... 谷氨酰胺合成酶(GS)是作物氮同化及转移利用的关键酶,本试验研究了玉米灌浆期不同组织器官的GS同工酶表达特性,鉴定了玉米GS同工酶的聚合方式。Western blot结果表明,玉米不同组织器官的GS同工酶亚基表达存在明显差异,分子量约40 kD的GS1亚基在所有组织中均大量表达,39 kD的GS1亚基仅在穗位节及穗柄中大量表达,分子量约44 kD的GS2亚基在叶片等光合组织中微量表达。通过改进BNE技术,结合胶内转移酶活性的测定,分析了玉米GS同工酶全酶的大小;利用2-D胶结合Western blot鉴定了GS同工酶相应的亚基组成。结果表明,在玉米组织鉴定出3种分子量不同的GS同工酶,GS2全酶分子量约460 kD,为十聚体;GS1全酶有2种聚合状态,一种是分子量约410 kD的十聚体,另一种是分子量约240 kD的五聚体形式,可见玉米GS同工酶表达存在多种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谷氨酰胺合成酶(gs) 表达 BNE 聚合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核酸合成抑制剂对甜菜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调控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胜勇 李彩凤 +2 位作者 侯静 马凤鸣 孙世臣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8-22,共5页
在氮素诱导下,进行甜菜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的测定,筛选出最佳的氮素诱导处理,研究核酸合成抑制剂放线菌素D和蛋白合成抑制剂放线菌酮对GS在酶活水平上的表达调控。结果表明,NO3-:NH4+=80:20处理时,GS活性最高,并且在此处理下放线菌... 在氮素诱导下,进行甜菜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的测定,筛选出最佳的氮素诱导处理,研究核酸合成抑制剂放线菌素D和蛋白合成抑制剂放线菌酮对GS在酶活水平上的表达调控。结果表明,NO3-:NH4+=80:20处理时,GS活性最高,并且在此处理下放线菌素D和放线菌酮均能抑制GS活性。说明甜菜GS的表达可能在转录水平和翻译水平上均受到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 谷氨酰胺合成酶 放线菌素D(Act D) 放线菌酮(CH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对早籼稻花后剑叶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及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郝小花 肖辉海 +2 位作者 王文龙 王云 李丽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98-402,413,共6页
为探讨高温对不同类型早籼稻开花后剑叶中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及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利用人工气候室在籽粒灌浆成熟期进行高温(日均温31.5℃)和适温(日均温23.5℃)处理,对2个早籼稻品种(湘早籼24和株两优611)灌浆成熟期籽粒中蛋白质含量... 为探讨高温对不同类型早籼稻开花后剑叶中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及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利用人工气候室在籽粒灌浆成熟期进行高温(日均温31.5℃)和适温(日均温23.5℃)处理,对2个早籼稻品种(湘早籼24和株两优611)灌浆成熟期籽粒中蛋白质含量及剑叶中GS和GOGAT活性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供试2个品种在高温下花后剑叶中GS和GOGAT活性先升后降,均在开花后10 d出现峰值;适温下花后剑叶中GS和GOGAT活性呈缓慢下降趋势;花后饲用稻湘早籼24号各时期剑叶中GS和GOGAT活性均比食用稻株两优611的高。高温条件下湘早籼24号花后22 d,1 g干重籽粒中的蛋白质含量比适温条件下的增加4.75 mg,株两优611增加1.88 mg。说明籽粒成熟期高温有助于提高早籼稻剑叶中GS和GOGAT活性及籽粒中蛋白质含量,更有利于高蛋白饲用稻剑叶GS和GOGAT活性及籽粒中蛋白质含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温度 可溶性蛋白质 谷氨酰胺合成酶 谷氨酸合成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不同器官氨同化关键酶活性测定及比较 被引量:4
17
作者 杜旭华 周贤军 彭方仁 《经济林研究》 2008年第2期23-28,共6页
为取得茶树氨同化关键酶活性的最优测定方法,以4个茶树品种的不同器官为材料,比较和讨论了不同器官间和品种间氨同化关键酶活性,对Tris-HCl缓冲液不同pH值的条件下提取的氨同化关键酶活性分析比较,得出缓冲液对酶活性的影响以及4个茶树... 为取得茶树氨同化关键酶活性的最优测定方法,以4个茶树品种的不同器官为材料,比较和讨论了不同器官间和品种间氨同化关键酶活性,对Tris-HCl缓冲液不同pH值的条件下提取的氨同化关键酶活性分析比较,得出缓冲液对酶活性的影响以及4个茶树品种的最适宜pH值。结果表明缓冲液的pH值对茶树顶芽、当年生叶、2年生叶以及根系的酶活性影响极显著,并且均以缓冲液pH值为7.0时得到的酶活性较高。4个器官的GS活性基本上是随缓冲液pH值的升高而增强,并且在pH7.0和7.5时处于较高水平;4种器官的GOGAT活性则是随pH的升高呈现"下降-上升-下降"的变化,当年生叶和2年生叶片的GOGAT活性在pH6.0时最低,之后开始上升,根系和顶芽则是在pH6.5时最低。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缓冲液pH7.0是研究4个茶树品种4个器官氨同化酶活性的最优pH值。品种间GS活性差异显著,GOGAT活性差异极显著;器官间GS和GOGAT活性差异均极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生理学 茶树 谷氨酰胺合成酶 谷氨酸合成酶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诱变选育谷氨酰胺合成酶高产菌株及其酶学性质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丁邦琴 邱鑫 周烽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673-1675,1680,共4页
[目的]采用紫外诱变的方法选育谷氨酰胺合成酶高产菌株,并对其酶学性质进行研究。[方法]以紫外诱变选育谷氨酰胺合成酶产生菌Arthrobacter globiformis A0014,通过测定其谷氨酰胺合成酶酶活力,获得高产突变株,之后进一步对其酶学性质进... [目的]采用紫外诱变的方法选育谷氨酰胺合成酶高产菌株,并对其酶学性质进行研究。[方法]以紫外诱变选育谷氨酰胺合成酶产生菌Arthrobacter globiformis A0014,通过测定其谷氨酰胺合成酶酶活力,获得高产突变株,之后进一步对其酶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获得高产突变株Y3。该菌株经多次传代,遗传性状稳定,其谷氨酰胺合成酶摇瓶发酵单位是出发株的2.81倍。突变株谷氨酰胺合成酶最适反应温度为40℃,最适pH值为6.5。[结论]所获得的突变株酶活的提高以及最适反应温度的下降有利于酶法合成谷氨酰胺,在工业生产中将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诱变 谷氨酰胺合成酶 ARTHROBACTER globiformis 酶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水平对冬小麦冠层氨挥发的影响 被引量:10
19
作者 景建元 孙晓 +4 位作者 杨阳 李娜 田肖肖 吕慎强 王林权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01-408,共8页
为探索冬小麦全生育期冠层氨挥发规律、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对麦田氨挥发的贡献率,设置0、90、180 kg N·hm^(-2)三种氮素水平,利用改进型通气式氨气捕获装置,原位分析冬小麦冠层氨挥发速率及其与叶片氮素生理指标的关系。结果表明:麦... 为探索冬小麦全生育期冠层氨挥发规律、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对麦田氨挥发的贡献率,设置0、90、180 kg N·hm^(-2)三种氮素水平,利用改进型通气式氨气捕获装置,原位分析冬小麦冠层氨挥发速率及其与叶片氮素生理指标的关系。结果表明:麦田氨挥发主要发生在施肥后2~3周,全生育期累积挥发量为3.773~8.704 kg N·hm^(-2),施氮显著提高了麦田氨挥发累积量(P<0.05),土壤与冠层氨挥发累积量分别为3.289~7.773 kg N·hm^(-2)和0.750~1.461 kg N·hm^(-2),对麦田氨挥发的贡献率分别为87.2%~89.3%和15.4%~19.9%。不施氮条件下,冠层无氨气吸收;低施氮(90 kg N·hm^(-2))下,冠层氨气吸收主要发生在苗期;高施氮(180 kg N·hm^(-2))下,苗期、返青期和灌浆前期冠层均有氨气吸收发生。冠层氨挥发主要发生在开花期、灌浆末期至枯死期,分别占冠层氨挥发的4.5%~9.3%和79.1%~99.0%;冠层氨挥发速率与叶片氨气补偿点、质外体NH+4浓度显著正相关(P<0.05),与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质外体溶液pH相关关系不显著(P>0.05)。总之,开花前,不施肥条件下冬小麦冠层向大气中释放氨,施肥后,冠层从大气中吸收氨。冬小麦开花后,不论施肥与否,冠层都向大气层释放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层氨挥发 冬小麦 质外体NH+4浓度 氨气补偿点 谷氨酰胺合成酶(g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态型拟南芥耐铵毒害差异的生理机制 被引量:9
20
作者 韩庆芬 陈海飞 张振华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185-1193,共9页
【目的】利用拟南芥生态型群体研究拟南芥耐铵毒害的生理机制,为挖掘耐铵基因提供生理基础及理论指导。【方法】共收集了95份生态型拟南芥材料,采用水培实验方法,将拟南芥幼苗移栽后在正常培养液(2mmol/L NO3–-N处理)中培养8天,然后转... 【目的】利用拟南芥生态型群体研究拟南芥耐铵毒害的生理机制,为挖掘耐铵基因提供生理基础及理论指导。【方法】共收集了95份生态型拟南芥材料,采用水培实验方法,将拟南芥幼苗移栽后在正常培养液(2mmol/L NO3–-N处理)中培养8天,然后转移至含有1 mmol/L (NH4)2SO4的营养液(2 mmol/L NH4+-N处理)中培养8天,收获后,测定植株全氮量、地上部游离铵含量,以及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培养3天后取样,采用RT-PCR技术分析根部主要的铵态氮转运蛋白基因AMT1;1和AMT1;2的表达水平;拟南芥幼苗移栽后在正常培养液中培养8天,转移至丰度为5%的1 mmol/L (15NH4)2SO4中培养,分别处理3 h、6 h和24 h取样,用于同位素分析。【结果】2 mmol/L铵态氮处理下拟南芥群体地上部的生长被显著抑制,并且大量游离铵离子累积于地上部,铵态氮下拟南芥群体体内铵含量是对照硝态氮下的1.5倍以上,其中Si-0生态型在铵态氮下铵含量为19.17μmol/g, FW,是对照的20倍。在硝态氮培养条件下,内源铵的含量与拟南芥地上部生长呈显著负相关,铵态氮培养条件下,地上部生长与铵含量同样呈较高的负相关性,因此内源铵含量少的生态型拟南芥在铵态氮下亦耐铵,所以本研究以拟南芥群体组织内铵含量为主因子,筛选出耐铵拟南芥生态型Or-1、Ta-0,HSM和铵敏感拟南芥生态型Rak-2、Lpv-18、Hi-0,结果表明铵敏感生态型在硝态氮下铵含量是耐铵生态型的1.7倍至10倍。耐铵拟南芥生态型铵转运蛋白基因AMT1;1和AMT1;2的表达水平较铵敏感拟南芥高,植株全氮和地上部15N标记试验结果表明,耐铵拟南芥铵态氮吸收速率高于敏感型。并且耐铵拟南芥生态型在两种氮形态下其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均显著高于铵敏感生态型,在硝态氮培养条件下GS活性是铵敏感生态型的1.1~1.8倍,在铵态氮培养条件下是1.2~1.6倍,说明耐铵拟南芥生态型的铵同化能力强于敏感型。【结论】耐铵生态型拟南芥是通过更高的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将大量的游离铵同化以减少植株体内游离铵含量,从而减轻植株铵毒害;而不是通过减少铵态氮的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南芥 铵毒害 铵同化 谷氨酰胺合成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