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假尿嘧啶修饰酶3激活AKT通路对胶质母细胞瘤恶性进展的影响
1
作者 张畅 刘春汕 +2 位作者 廖华英 吴宇超 田允鸿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825-1834,共10页
目的体外探讨假尿嘧啶修饰酶3(PUS3)对胶质母细胞瘤(GBM)细胞恶性行为(增殖、凋亡、侵袭)的调控作用及分子机制,以期为GBM治疗提供新靶点。方法利用GEPIA2在线数据库分析PUS3在胶质母细胞瘤中的表达情况;Kaplan-Meier生存分析评估PUS3... 目的体外探讨假尿嘧啶修饰酶3(PUS3)对胶质母细胞瘤(GBM)细胞恶性行为(增殖、凋亡、侵袭)的调控作用及分子机制,以期为GBM治疗提供新靶点。方法利用GEPIA2在线数据库分析PUS3在胶质母细胞瘤中的表达情况;Kaplan-Meier生存分析评估PUS3高表达患者与低表达患者的生存差异。通过qRT-PCR与Western blot检测PUS3在正常脑胶质细胞HEB细胞系及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系(U87、LN229、U251、T98G)中表达水平;构建PUS3稳定过表达的胶质母细胞瘤细胞株,采用克隆形成实验、CCK-8实验和流式细胞术评估PUS3对胶质母细胞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Transwell实验证明过表达PUS3促进GBM细胞的侵袭;免疫组化检测GBM患者的PUS3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过表达PUS3后GBM细胞中肿瘤相关通路蛋白表达。结果PUS3在GBM患者组织中的表达是水平升高,在GBM细胞中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均显著高于HEB细胞(P<0.01)。过表达PUS3后,GBM细胞增殖能力增强(P<0.05)、凋亡率下降(P<0.01),且侵袭细胞数增加(P<0.001)。机制上,PUS3过表达显著激活AKT通路,在PUS3过表达细胞中使用AKT抑制剂可以逆转促癌效应。结论PUS3在GBM中高表达,通过激活AKT通路促进肿瘤细胞增殖、侵袭并抑制凋亡,提示其可作为GBM治疗的潜在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尿嘧啶修饰酶3 胶质母细胞瘤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蛋白激酶B(AK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参炔苷对脑胶质瘤细胞增殖与凋亡的调控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明 张寅 +4 位作者 柳永达 张秀峰 乔建新 冯晓崧 刘熙鹏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52-958,共7页
目的基于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β,GSK-3β)/锌指蛋白转录因子(snail family zinc finger 1,Snail)信号通路探究党参炔苷对脑胶质瘤细胞增殖、凋亡的调节作用及机制。方法将人... 目的基于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β,GSK-3β)/锌指蛋白转录因子(snail family zinc finger 1,Snail)信号通路探究党参炔苷对脑胶质瘤细胞增殖、凋亡的调节作用及机制。方法将人脑胶质瘤细胞株U-373MG随机分为正常组、SC79组、党参炔苷组、党参炔苷+SC79组,以党参炔苷和Akt激活剂SC79分组干预后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法、克隆形成实验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体外增殖、凋亡;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凋亡与相关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构建U-373MG裸鼠移植瘤模型,同法分组干预后测定各组移植瘤的瘤体质量和瘤体积;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与TUNEL染色检测裸鼠肿瘤细胞增殖、凋亡情况;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移植瘤相关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党参炔苷组比较,党参炔苷+SC79组细胞活力、克隆形成数、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ell lymphoma-2,Bcl-2)、Snail、磷酸化Akt/Akt与磷酸化GSK-3β/GSK-3β、瘤体质量、瘤体积,移植瘤Ki67、cyclin D1、Bcl-2阳性比例升高(P<0.05);与党参炔苷组比较,党参炔苷+SC79组细胞凋亡率、Bcl-2相关X蛋白,移植瘤TUNEL、Bcl-2相关X蛋白阳性比例降低[(3.20±1.14)%vs(46.15±1.52)%,P<0.05;0.51±0.07 vs 0.89±0.06,P<0.05;(51.56±7.13)%vs(74.95±8.61)%,P<0.05;(32.71±5.43)%vs(41.86±4.90),P<0.05]。结论党参炔苷可通过阻止Akt/GSK-3β/Snail信号通路激活而在体内外诱导脑胶质瘤细胞凋亡,并抑制其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参炔苷 原癌基因蛋白质c-akt 糖原合成酶激酶3Β 神经胶质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NOS、CAV1、PI3K/Akt信号通路在同型半胱氨酸促进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增殖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纪昕 王鑫 +3 位作者 岳晓乐 赵丹丹 郭玉楷 李永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469-1473,共5页
目的探讨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 NOS)、小凹蛋白-1(CAV1)、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在同型半胱氨酸(Hcy)促进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迁移、增殖中的作用。方法 2016年1—6月采用组织贴块法分离SDF级SD大鼠胸主... 目的探讨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 NOS)、小凹蛋白-1(CAV1)、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在同型半胱氨酸(Hcy)促进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迁移、增殖中的作用。方法 2016年1—6月采用组织贴块法分离SDF级SD大鼠胸主动脉中膜并传代培养VSMCs,取4~7代细胞用于实验。细胞分为4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100μmol/L Hcy组、200μmol/L Hcy组、500μmol/L Hcy组,使用相应浓度Hcy(0、100、200、500μmol/L)进行干预培养,采用Transwell法检测VSMCs迁移能力、MTT法检测VSMCs增殖情况[以光密度(OD)值表示],硝酸还原酶法测定VSMCs释放NO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VSMCs e NOS、CAV1、PI3K、p-Akt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VSMCs穿膜细胞数与Hcy浓度呈正相关(r=0.582,P=0.020)。OD值与Hcy浓度呈正相关(r=0.620,P=0.015)。100、200、500μmol/L Hcy组释放NO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NO(r=-0.479,P=0.028),e NOS蛋白表达水平(r=-0.544,P=0.033)与Hcy浓度呈负相关。NO与e NOS蛋白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721,P=0.009)。100、200、500μmol/L Hcy组VSMCs CAV1、PI3K、p-Akt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CAV1蛋白表达水平(r=0.505,P=0.042),PI3K蛋白表达水平(r=0.428,P=0.030)、p-Akt蛋白表达水平(r=0.389,P=0.047)与Hcy浓度均呈正相关。结论 Hcy可能通过促进CAV1蛋白表达,抑制e NOS活性和NO释放,活化PI3K/Akt信号通路,从而诱导VSMCs的迁移和增殖,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胱氨酸 肌细胞 平滑肌 一氧化氮合酶 小凹蛋白 磷脂酰肌醇3-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硫辛酸对血糖波动状态下2型糖尿病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及PI3K/Akt/GSK-3β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3
4
作者 王景尚 孙明月 +1 位作者 黄烨 殷惠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2965-2971,共7页
目的观察α-硫辛酸(α-LA)对血糖波动状态下2型糖尿病(T2DM)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及磷脂酰肌醇3磷酸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糖原合酶激酶3β(GSK-3β)通路的影响,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2013年7—12月,选取50只清洁级雄性Sprague... 目的观察α-硫辛酸(α-LA)对血糖波动状态下2型糖尿病(T2DM)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及磷脂酰肌醇3磷酸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糖原合酶激酶3β(GSK-3β)通路的影响,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2013年7—12月,选取50只清洁级雄性Sprague Dawley(SD)大鼠,采用普通饲料适应性喂养2周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抽取10只作为正常组(NOR组),余下40只大鼠建造T2DM模型,给予高脂饲料6周后,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35 mg/kg,然后给予普通饲料2周,并于第10周连续尾静脉采血检测空腹血糖(FBG),计算空腹血糖变异系数(FBG-CV),以FBG>16.7 mmol/L视为造模成功,共造模成功T2DM大鼠36只;NOR组始终给予普通饲料,并在相同时间点一次性腹腔注射等体积的柠檬酸-柠檬酸三钠缓冲液,且运用相同方法检测7次FBG,并计算FBG-CV。将造模成功的T2DM大鼠,以FBG-CV>2倍NOR组FBG-CV为波动高糖组(BHG组,24只,选取FBG-CV较大的20只进行实验),以NOR组FBG-CV<FBG-CV≤2倍NOR组FBG-CV为稳定高糖组(SHG组,12只,选取FBGCV较小的10只进行实验)。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BHG组大鼠分为α-LA组(10只)和波动高糖对照组(FHG组,10只)。α-LA组给予高脂饲料,灌服α-LA混悬液;FHG组给予高脂饲料,灌服等体积蒸馏水;NOR组给予普通饲料,灌服等体积蒸馏水;SHG组给予高脂饲料,灌服等体积蒸馏水。干预8周后,检测各组大鼠FBG、空腹血浆胰岛素(FINS)水平,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指标[肝细胞生长因子(HGF)、一氧化氮(NO)]、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水平,PI3K/Akt/GSK-3β通路蛋白[Akt、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GSK-3β、磷酸化糖原合酶激酶3β(p-GSK-3β)]水平及Akt、GSK-3β激活程度(p-Akt/Akt、pGSK-3β/GSK-3β)。结果 SHG组、FHG组大鼠体质量、FINS水平低于NOR组,FBG水平高于NOR组(P<0.05);α-LA组大鼠体质量低于NOR组,FBG水平高于NOR组(P<0.05);α-LA组大鼠FBG水平低于FHG组,FINS水平高于FHG组(P<0.05)。SHG组、FHG组大鼠HGF、NO、MDA、AGEs水平高于NOR组,SOD水平低于NOR组(P<0.05);SHG组、α-LA组大鼠HGF、NO、MDA、AGEs水平低于FHG组,SOD水平高于FHG组(P<0.05);α-LA组大鼠SOD水平低于NOR组,MDA水平高于NOR组(P<0.05)。SHG组、FHG组大鼠p-Akt水平、p-GSK-3β水平、p-Akt/Akt、p-GSK-3β/GSK-3β低于NOR组(P<0.05);α-LA组大鼠p-Akt水平、p-Akt/Akt低于NOR组,GSK-3β水平、p-GSK-3β水平高于NOR组(P<0.05);SHG组大鼠p-Akt水平、p-Akt/Akt高于FHG组(P<0.05);α-LA组大鼠p-Akt水平、GSK-3β水平、p-GSK-3β水平、p-Akt/Akt、p-GSK-3β/GSK-3β高于FHG组(P<0.05)。结论α-LA对血糖波动状态下T2DM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具有保护效应,其机制与α-LA改善氧化应激、调控PI3K/Akt/GSK-3β通路蛋白表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硫辛酸 血糖 内皮细胞 磷酸肌醇3-激酶 蛋白激酶类 糖原合成酶激酶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新生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增殖 被引量:11
5
作者 张新金 马业新 +1 位作者 文渊 徐雪晶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93-298,共6页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心脏成纤维细胞(CFs)增殖的影响,以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途径和一氧化氮合酶(NOS)的作用。方法:应用胰酶和胶原酶双酶和差速贴壁法分离培养新生大鼠CF...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心脏成纤维细胞(CFs)增殖的影响,以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途径和一氧化氮合酶(NOS)的作用。方法:应用胰酶和胶原酶双酶和差速贴壁法分离培养新生大鼠CFs细胞,应用EPO、AngⅡ、PI3-K抑制剂LY294002、NOS抑制剂L-NAME不同因素干预。细胞计数和MTT法作出CFs的生长曲线,检测CFs的增殖。化学酶法检测CFs培养液中的一氧化氮(NO)浓度以及总NOS和其亚型的活性。Western blotting检测Akt、p-Akt、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和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蛋白的表达。结果:AngⅡ促CFs增殖的作用显著。EPO剂量依赖性的增加CFs培养液中的NO浓度,同时剂量依赖性的抑制AngⅡ诱导的CFs增殖。在给药后第4d,和单纯的AngⅡ相比,浓度为5×103U/L、1×104U/L和2×104U/LEPO对CFs增殖的抑制率分别达到了24.4%、41.5%和50.5%。EPO显著提高Akt的磷酸化水平,促进eNOS蛋白的表达。应用PI3-K抑制剂LY294002和NOS抑制剂L-NAME均能使培养液中的NO浓度也随之下降,EPO抑制AngⅡ诱导CFs增殖的作用均被阻断。但LY294002同时阻断了eNOS蛋白表达,而L-NAME对eNOS没有影响。结论:EPO可剂量依赖性的抑制AngⅡ诱导的新生大鼠CFs的增殖。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途径促使CFs中eNOS表达来促进NO的生成,从而抑制CFs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红细胞生成素 成纤维细胞 血管紧张素Ⅱ 一氧化氮合酶 1-磷脂酰肌醇3-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大鼠脑GSK-3与PP-2A失调诱导tau蛋白过度磷酸化 被引量:6
6
作者 曲忠森 赵永波 +1 位作者 刘文文 王建枝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789-794,共6页
探讨胰岛素缺乏的糖尿病大鼠皮层糖原合酶激酶-3(GSK-3)及蛋白磷酯酶-2A(PP-2A)变化及其对tau蛋白磷酸化的作用.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建立胰岛素缺乏的糖尿病大鼠模型,用放射性配体结合实验检测了GSK-3和PP-2A的活性,蛋白... 探讨胰岛素缺乏的糖尿病大鼠皮层糖原合酶激酶-3(GSK-3)及蛋白磷酯酶-2A(PP-2A)变化及其对tau蛋白磷酸化的作用.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建立胰岛素缺乏的糖尿病大鼠模型,用放射性配体结合实验检测了GSK-3和PP-2A的活性,蛋白质印迹检测了tau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及PP-2A的表达.结果提示:在糖尿病大鼠皮层,GSK-3活性升高,PP-2A活性及表达降低,tau蛋白在Ser198/Ser199/Ser202和Ser396/Ser404位点磷酸化.应用GSK-3的选择性抑制剂Li2CO3后,GSK-3活性降低,PP-2A活性及表达恢复,tau蛋白在Ser198/Ser199/Ser202和Ser396/Ser404位点磷酸化水平降低.研究提示:糖尿病大鼠皮层GSK-3升高可能抑制PP-2A的活性,升高的GSK-3和降低的PP-2A协同促进tau蛋白的磷酸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糖原合酶激酶-3 蛋白磷酸酯酶-2A TAU蛋白 Li2CO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境稳定剂单药或联合治疗对双相躁狂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糖原合成酶激酶3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5
7
作者 李晓虹 蔡焯基 +1 位作者 刘敏 王刚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8-163,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心境稳定剂单药或联合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对双相躁狂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糖原合成酶激酶3(glycogen synthase kinase 3,GSK3)活性的影响。方法纳入双相I型躁狂发作患者36例,... 目的探讨不同心境稳定剂单药或联合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对双相躁狂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糖原合成酶激酶3(glycogen synthase kinase 3,GSK3)活性的影响。方法纳入双相I型躁狂发作患者36例,给予碳酸锂或丙戊酸钠联合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8周。分别于基线、4周和8周末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20 m L,应用免疫印迹法检测患者PBMCs的GSK3α和GSK3β丝氨酸磷酸化水平(p Ser-GSK3α,p Ser-GSK3β)以及总GSK3水平(total-GSK3α和total-GSK3β)。采用杨氏躁狂量表(Young Mania Ratings Scale,YMRS)和临床症状严重度量表(Clinical Global Impression-Scale,CGI-S)等评估症状变化。结果治疗8周,各组患者的YMRS、CGI-S等评分均明显降低(P<0.001),与此同时,治疗后PBMCs的p Ser-GSK3α、p Ser-GSK3β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不同心境稳定剂组间比较,p Ser-GSK3β/total-GSK3β相对比值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20),锂盐组变化明显(P=0.024);相关分析显示,p Ser9-GSK3β/total-GSK3β比值与4周末YMRS减分绝对值呈负相关(r=-0.413,P=0.043)。剔除反复躁狂发作(≥3次)患者,这一趋势更加显著(r=-0.543,P=0.020)。其中锂盐组呈现了相似的变化(r=-0.432,P=0.083),而丙戊酸钠组无。结论心境稳定剂单药或联合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可降低双相躁狂患者PBMCs的GSK3活性,碳酸锂单药或联合治疗相比丙戊酸钠,可以更显著降低双相躁狂患者的GSK3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障碍 躁狂发作 心境稳定剂 锂盐 丙戊酸盐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 糖原合成酶激酶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根素对胰岛素抵抗大鼠脂肪组织中糖原合成酶激酶3β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2
8
作者 张丽锋 毕会民 +1 位作者 毕欣 王蜀鄂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5年第12期1340-1343,共4页
目的探讨葛根素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胰岛素抵抗大鼠脂肪组织中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表达的影响。方法30只SPF级雄性Wister大鼠随机分为2组,正常对照组10只,常规饲料喂养,模型组20只,高脂饲料喂养;4周后模型形成,模型组随机分为2组(... 目的探讨葛根素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胰岛素抵抗大鼠脂肪组织中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表达的影响。方法30只SPF级雄性Wister大鼠随机分为2组,正常对照组10只,常规饲料喂养,模型组20只,高脂饲料喂养;4周后模型形成,模型组随机分为2组(胰岛素抵抗组、葛根素干预组,每组10只),继以高脂饲料喂养,葛根素干预组同时给予葛根素注射液100mg·kg-1·d-1腹腔注射。干预6周后,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各组大鼠附睾脂肪组织中GSK-3β的表达,分析对比各组的表达差异;定期检测大鼠体重、空腹血糖及血浆胰岛素、血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结果高脂饲料喂养4周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重(BW)、空腹血糖(FPG)、胰岛素(FINS)、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显著升高(P<0.05或P<0.01),胰岛素敏感指数ISI显著下降(P<0.01),胰岛素抵抗模型诱导成功;葛根素干预6周后,与胰岛素抵抗组大鼠比较,脂肪组织中GSK-3β的表达显著下降(P<0.05),和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葛根素显著下调脂肪组织GSK-3β的表达,并且可能参与其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 糖原合成酶激酶3Β 胰岛素抵抗 脂肪组织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芪多糖干预内毒素诱导的葡萄膜炎模型中糖原合成酶3-β的表达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量:10
9
作者 杨硕 余朔 +3 位作者 刘新丽 于晋懿 张孝生 卢弘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3-128,共6页
目的通过观察红芪多糖(radix hedysari polysaccharide,HPS)和氯化锂(Li Cl)对霍乱弧菌内毒素(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葡萄膜炎的抗炎作用,探讨糖原合成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 3-β,GSK3-β)在葡萄膜炎中的作用机制。... 目的通过观察红芪多糖(radix hedysari polysaccharide,HPS)和氯化锂(Li Cl)对霍乱弧菌内毒素(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葡萄膜炎的抗炎作用,探讨糖原合成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 3-β,GSK3-β)在葡萄膜炎中的作用机制。方法20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n=50):空白对照组(negative control,NC)组、LPS诱导的葡萄膜炎组(LPS组)、HPS治疗组(LPS+HPS组)和Li Cl治疗组(LPS+Li Cl组)。LPS+HPS组腹腔注射400 mg·kg^(-1)HPS,LPS+Li Cl组腹腔注射0. 5 mol·L^(-1)的Li Cl 100μL,对照组和LPS组注射等量PBS。2 h后,LPS组、LPS+HPS组和LPS+Li Cl组每只大鼠足底注射0. 1 mL LPS注射液,NC组注射等体积的PBS。应用临床评分、裂隙灯照相、HE染色等检查评价炎性反应程度; Western blot和RT-PCR检测虹膜睫状体GSK3-β和核因子-κB(neuclear factor-κB,NF-κB) p65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大鼠前房房水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等细胞因子的水平。结果 LPS注射后6 h、12 h、24 h、48 hLPS组的炎症评分分别为(2. 3±0. 2)分、(3. 6±0. 7)分、(3. 9±0. 3)分、(3. 2±0. 4)分,显著高于其他三组(均为P <0. 05),而LPS+HPS组、HPS+Li Cl组和NC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 0. 05),HPS或Li Cl预处理对LPS诱导的大鼠葡萄膜炎产生了抗炎效果。经过HPS或Li Cl处理,LPS诱导的葡萄膜炎大鼠虹膜睫状体磷酸化GSK3-β水平上调,NF-κB p65表达明显被抑制,前房房水中抗炎因子IL-10水平上调,而TNF-α、IL-6、IL-1β等炎症细胞因子受到抑制。结论 HPS或Li Cl预处理可以抑制LPS诱导的大鼠葡萄膜炎炎性反应,这一抗炎作用与GSK3-β的抑制性磷酸化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毒素 葡萄膜炎 糖原合成酶3 虹膜睫状体 红芪多糖 氯化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高眼压模型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及视神经中9位丝氨酸磷酸化糖原合酶激酶3β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2
10
作者 向艳 高晶 +5 位作者 罗班 陈博 李贵刚 王玮 张虹 王平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26-329,334,共5页
目的观察慢性高眼压模型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 ganglion cells,RGCs)和视神经中9位丝氨酸磷酸化糖原合酶激酶3β[p-GSK3β(ser9)]的表达变化,探讨GSK3β是否在慢性高眼压RGCs及视神经退行性病变中发挥作用。方法取健康SD大鼠30只,... 目的观察慢性高眼压模型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 ganglion cells,RGCs)和视神经中9位丝氨酸磷酸化糖原合酶激酶3β[p-GSK3β(ser9)]的表达变化,探讨GSK3β是否在慢性高眼压RGCs及视神经退行性病变中发挥作用。方法取健康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模型对照组、慢性高眼压模型2周组、慢性高眼压模型4周组,每组10只。取大鼠右眼,采用巩膜上静脉结扎并烧灼法建立大鼠慢性高眼压模型。分别于造模后2周和4周取5只大鼠眼球行冰冻切片,尼氏染色观察RGCs数目,免疫荧光染色观察RGCs和视神经中p-GSK3β(ser9)的变化;各组取另外5只大鼠眼视网膜,Western blot检测p-GSK3β(ser9)及总-GSK3β的表达。结果造模前3组大鼠右眼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9);造模后3组间眼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性高眼压模型2周组和4周组眼压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分别升高了59.13%和26.9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视网膜尼氏染色RGCs计数发现模型对照组RGCs数为(149±12)个,慢性高眼压模型2周组和4周组RGCs数较模型对照组明显减少,分别为(120±10)个和(86±7)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且4周组比2周组进一步减少(P<0.01)。慢性高眼压模型2周组和4周组视网膜中p-GSK3β(ser9)阳性着色,同模型对照组相比,其RGCs层及视神经中p-GSK3β(ser9)染色荧光减弱;4周组较模型对照组减弱更明显。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慢性高眼压模型2周组和4周组视网膜中总-GSK3β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4,P=0.79);而3组间p-GSK3β(ser9)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慢性高眼压模型2周组和4周组视网膜中p-GSK3β(ser9)分别减少了19.89%和36.46%(均为P<0.05)。慢性高眼压模型4周组比2周组视网膜中p-GSK3β(ser9)表达持续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高眼压模型鼠RGCs数目减少,RGCs和视神经中p-GSK3β(ser9)表达减少,推测p-GSK3β(ser9)表达变化可能参与了慢性高眼压模型鼠RGCs及视神经退行性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高眼压模型鼠 糖原合酶激酶3Β 磷酸化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视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多糖预处理对GSK-3功能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太忠 张艳 +3 位作者 熊弢 徐发良 龚建平 余正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1304-1309,共6页
目的探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耐受和糖原合成酶激酶-3(glycogen synthase kinase 3,GSK-3)抑制剂对其功能活性的影响。方法雄性健康SD大鼠36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C)、LPS耐受组(ET)和LiCl处理组(LiCl),每组12只;LPS... 目的探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耐受和糖原合成酶激酶-3(glycogen synthase kinase 3,GSK-3)抑制剂对其功能活性的影响。方法雄性健康SD大鼠36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C)、LPS耐受组(ET)和LiCl处理组(LiCl),每组12只;LPS耐受组(ET)于第1、2、3天接受0.015、0.030和0.060 mg/kg LPS腹腔注射;LiCl处理组(LiCl)同样时间点腹腔注射2.5 mol/L LiCl 0.25 ml,饮水含3 mmol/L LiCl;对照组每天腹腔注射磷酸盐缓冲液(PBS)0.25 ml;处理结束后每组再按是否接受致死量LPS(10 mg/kg)攻击而分为LPS攻击前和LPS攻击后2个亚组,LPS攻击后组按10 mg/kg腹腔注射LPS,LPS攻击前亚组等体积的PBS腹腔注射,12 h后取材。按照[γ-32P]放射性掺入法、用液体闪射仪检测肝组织GSK-3激酶总活性,RT-PCR法检测GSK-3α、GSK-3β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分析GSK-3α/β、pGSK-3α/β蛋白表达,考马斯亮蓝法测定Calpain活性,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GSK-3亚细胞定位状况。结果 LPS攻击后ET组GSK-3活性显著低于NC组LPS攻击前水平[(1 311±57),P=0.023 5],其他各组在LPS攻击前后差异无显著性。LPS耐受、LiCl预处理和LPS攻击未导致GSK-3α和β的mRNA表达变化和GSK-3α和β的总蛋白表达变化(P>0.05)。LPS攻击前,NC、ET和LiCl组GSK-3α磷酸化无显著增加(P>0.05),但LPS攻击后,LiCl组GSK-3α磷酸化显著增加[(3.07±0.62),P<0.05]。LPS攻击前,ET和LiCl组GSK-3β磷酸化比NC组显著增加[ET(1.49±0.26);LiCl(2.05±0.43),P<0.05];但LPS攻击后,只有LiCl组GSK-3β磷酸化显著增加[(1.54±0.32),P<0.05]。同时,LPS耐受动物经大剂量LPS攻击后肝组织GSK-3α严重降解。LPS攻击导致各组与LPS攻击前比较Calpain显著升高[NC(2.78±0.53);ET(2.45±0.22);LiCl(2.39±0.86),P<0.05],但组间比较没有显著差异(P>0.05)。GSK-3亚细胞定位分析,LPS耐受时胞核内聚集的GSK-3减少,并主要集中于细胞质内;在不同浓度LiCl刺激下,胞核GSK-3也可减少,但不显著;在大剂量LPS攻击下,胞核GSK-3减少,主要集中于细胞质内和胞核周围。结论 LPS耐受和GSK-3抑制剂LiCl预处理均可导致GSK-3功能活性改变,但影响和机制并不完全相同,LPS耐受的机制可能与抑制GSK-3激酶活性、诱导GSK-3磷酸化、促进GSK-3α裂解并诱导GSK-3从胞核向细胞质转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多糖 内毒素耐受 糖原合成酶激酶-3 肝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格列酮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NO和PI3K/PKB/eNOS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吴静 雷闽湘 +1 位作者 谢小云 冯湘玲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24-830,共7页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浓度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浓度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PI3K)和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PKB)表达的影响,探讨罗格列酮改善内皮功能的信号转导机制。方法:首先观察罗格列酮对内皮细胞NO影响的时效和量效关系,然后加用eNOS和PKB信号阻断剂进行干预。用Griess重氮化反应法检测NO浓度,RT-PCR方法检测PI3K,PKB及eNOS mRNA的表达,Western免疫印迹方法检测PKB,eNOS总蛋白和PKB丝氨酸473(PKB-Ser473),eNOS丝氨酸1177(eNOS-Ser1177)的磷酸化表达。结果:罗格列酮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地升高内皮细胞NO浓度,不同浓度的罗格列酮培养内皮细胞均能升高PI3K mRNA表达和PKB-Ser473,eNOS-Ser1177磷酸化,但对PKB和eNOS表达均无影响;eNOS阻断剂L-NAME能完全阻断罗格列酮培养的内皮细胞NO浓度的升高,PI3K阻断剂LY294002能阻断罗格列酮诱导的NO产生和PKB,eNOS的磷酸化。结论:罗格列酮能通过激活PI3K/PKB/eNOS信号通路而增强内皮细胞NO的浓度,改善内皮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格列酮 一氧化氮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磷脂酰肌醇-3激酶 蛋白激酶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体转染GSK-3β引起tau蛋白在PHF-1位点的过度磷酸化(英文)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宏莲 王少辉 +3 位作者 廖晓梅 王小川 王群 王建枝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06-510,共5页
目的:探讨在体转染GSK-3β对tau蛋白在PHF-1位点磷酸化的影响。方法:21只大鼠随机分为GSK-3β转染组、空载体组和空白对照组3组:0.1μg/3μLGSK-3β-HA质粒和空载体分别注射入大鼠大脑,对照组大鼠不作处理,应用免疫印迹和免疫组织化学检... 目的:探讨在体转染GSK-3β对tau蛋白在PHF-1位点磷酸化的影响。方法:21只大鼠随机分为GSK-3β转染组、空载体组和空白对照组3组:0.1μg/3μLGSK-3β-HA质粒和空载体分别注射入大鼠大脑,对照组大鼠不作处理,应用免疫印迹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GSK-3β的表达,并应用磷酸化位点特异性抗体PHF-1检测tau蛋白的磷酸化水平。结果:转染48h后,GSK-3β-HA表达在转染组;并且在转染区域的神经元内异常过度磷酸化tau蛋白(在PHF-1表位)聚积;异常过度磷酸化的tau蛋白与GSK-3β共定位。结论:在体转染GSK-3β引起导致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生机制相关的tau蛋白异常过度磷酸化,这进一步证明了GSK-3β是tau蛋白异常过度磷酸化的一个关键激酶,并且可作为一个防治与tau相关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原合成酶激酶3 TAU蛋白质类 磷酸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MT1、β-catenin和P-GSK-3β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9
14
作者 魏永长 贺大林 +1 位作者 赵佳辉 白纪蓉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0-102,114,共4页
目的探讨DNA甲基转移酶1(DNMT1)、β-连环素(β-catenin)和磷酸化糖原合成酶激酶(P-GSK-3β)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等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62例原发性结肠癌患者癌组织及21例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DN... 目的探讨DNA甲基转移酶1(DNMT1)、β-连环素(β-catenin)和磷酸化糖原合成酶激酶(P-GSK-3β)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等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62例原发性结肠癌患者癌组织及21例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DNMT1、β-catenin和GSK的表达,采用Westernblot方法验证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结肠癌组织中DNMT1、β-catenin和P-GSK-3β表达程度显著高于正常组织。DNMT1在低分化程度的癌组织间相对含量高,β-catenin在肿瘤的不同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间相对含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P-GSK-3β的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DNMT1、β-catenin和P-GSK-3β的活性改变与结肠癌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甲基转移酶1 磷酸化糖原合成酶激酶 Β-连环素 结肠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SK-3与精神障碍的关系 被引量:3
15
作者 杨静 李俊发 赵丽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50-254,共5页
糖原合成酶激酶3(GSK-3)是一种丝/苏氨酸蛋白激酶,通过Wnt/β-catenin等多条信号通路来调节机体的代谢、生长发育和凋亡等过程,是机体生存必不可少的物质。大量研究表明,GSK-3调节异常可以激活特定细胞、通路和环路,从而诱发精神障碍,... 糖原合成酶激酶3(GSK-3)是一种丝/苏氨酸蛋白激酶,通过Wnt/β-catenin等多条信号通路来调节机体的代谢、生长发育和凋亡等过程,是机体生存必不可少的物质。大量研究表明,GSK-3调节异常可以激活特定细胞、通路和环路,从而诱发精神障碍,如双向情感障碍、抑郁症、孤独症和精神分裂症等。抑制GSK-3活性是精神疾病治疗方法的一个重要组分。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GSK-3在精神疾病中的作用机制予以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原合成酶激酶3 精神疾病 发病机制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镇肝熄风汤对帕金森病肝阳上亢证大鼠中脑Akt和GSK-3β磷酸化的影响 被引量:12
16
作者 王晓丽 孙影 +4 位作者 朱兰芹 綦艳秋 张丽华 张红宇 董妙先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6年第8期1374-1378,共5页
目的:本研究主要观察镇肝熄风汤对帕金森病肝阳上亢证大鼠中脑Akt及其下游靶分子GSK-3β磷酸化的影响。方法:105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镇肝熄风汤高、中、低剂量组和司来吉兰组。采用6-OHDA中脑微量注射合并附子汤... 目的:本研究主要观察镇肝熄风汤对帕金森病肝阳上亢证大鼠中脑Akt及其下游靶分子GSK-3β磷酸化的影响。方法:105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镇肝熄风汤高、中、低剂量组和司来吉兰组。采用6-OHDA中脑微量注射合并附子汤灌胃制备帕金森病肝阳上亢证模型,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中脑组织caspase-3活性,Western blot检测脑组织Akt和GSK-3β磷酸化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帕金森病肝阳上亢证大鼠中脑caspase-3活性明显增强,Akt和GSK-3β磷酸化水平明显升高,而镇肝熄风汤组中脑caspase-3活性明显减弱,Akt和GSK-3β磷酸化水平明显升高。结论:镇肝熄风汤能够减弱帕金森病肝阳上亢证大鼠中脑caspase-3活性,其机制可能与Akt活化和GSK-3β失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阳上亢证 镇肝熄风汤 帕金森病 半胱天冬酶3 糖原合成酶激酶-3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脂酰肌醇3激酶对哮喘大鼠气道上皮细胞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夏晓东 徐慧 +3 位作者 吴立琴 戴元荣 杨雷 徐正衸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381-2384,共4页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抑制剂wortmannin对哮喘大鼠支气管上皮细胞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的影响。方法:24只成年哮喘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哮喘组以及PI3K抑制剂wortmannin干预组。对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细胞总数及...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抑制剂wortmannin对哮喘大鼠支气管上皮细胞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的影响。方法:24只成年哮喘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哮喘组以及PI3K抑制剂wortmannin干预组。对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细胞总数及嗜酸性粒细胞进行计数,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大鼠支气管上皮细胞iNOS蛋白的表达,RT-PCR检测肺组织iNOSmRNA的表达,分光光度计检测肺组织PI3K活性、iNOS活性及NO含量。结果:哮喘组大鼠BALF细胞总数计数及嗜酸性粒细胞分类均高于对照组;PI3K抑制剂wortmannin干预组BALF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及分类明显低于哮喘组,差异显著。哮喘组肺组织PI3K活性、iNOS活性及NO含量高于对照组,PI3K抑制剂wortmannin干预组肺组织PI3K活性、iNOS活性及NO含量低于哮喘组。哮喘组大鼠支气管上皮细胞iNOS蛋白及肺组织iNOS mRNA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强,但PI3K抑制剂wortmannin组iNOS蛋白及mRNA表达均明显弱于哮喘组。结论:PI3K可调节哮喘大鼠气道iNOS表达,影响哮喘气道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酰肌醇3-激酶 哮喘 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合酶 气道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原合酶激酶-3,一个参与多种信号通路的重要调节因子 被引量:3
18
作者 宾晓芸 姜明国 翁汉荣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120-1127,共8页
糖原合酶激酶-3(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GSK-3)是一种多功能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在蛋白质合成、信号传递、细胞增殖、细胞分化、神经功能、肿瘤形成及胚胎发育等众多细胞进程中均扮演重要的角色.GSK-3能够使多种底物发生磷酸... 糖原合酶激酶-3(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GSK-3)是一种多功能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在蛋白质合成、信号传递、细胞增殖、细胞分化、神经功能、肿瘤形成及胚胎发育等众多细胞进程中均扮演重要的角色.GSK-3能够使多种底物发生磷酸化,并参与胰岛素、Wnt及Hedgehog等多个信号通路的调控.GSK-3抑制剂在信号通路中能有效地抑制病理情况下GSK-3活性的异常增高,达到治疗的目的.GSK-3的抑制剂将作为一种潜在的药物对治疗糖尿病、阿尔海默茨症、肿瘤等疾病发挥效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原合酶激酶-3 胰岛素 WNT HEDGEHOG 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K siRNA对高糖刺激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GSK-3β及β-catenin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闫喆 姚芳 +3 位作者 张丽萍 郝军 吴海江 段惠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03-508,共6页
目的:探讨高糖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中整合素连接激酶小干扰RNA(ILK siRNA)对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磷酸化和β-连环蛋白(β-catenin)核内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体外培养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系HKC,分为正常对照组(NG)、高糖... 目的:探讨高糖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中整合素连接激酶小干扰RNA(ILK siRNA)对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磷酸化和β-连环蛋白(β-catenin)核内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体外培养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系HKC,分为正常对照组(NG)、高糖组(HG)、高糖+阴性转染对照组(HG+HK)和高糖+ILK siRNA组(HG+ILK siRNA)。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绿色荧光蛋白表达。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ILK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磷酸化GSK-3β(p-GSK-3β)和β-catenin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总GSK-3β、pGSK-3β、核β-catenin、总β-catenin、E-钙黏蛋白(E-cadherin)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水平。结果:(1)倒置荧光显微镜下可见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证实构建的siRNA重组质粒成功转染HKC细胞;(2)与HG和HG+HK组相比,HG+ILK siRNA组ILK mRNA及蛋白水平下降,但较NG组表达仍高;(3)HG+ILK siRNA组ILK基因沉默后,p-GSK-3β与核β-catenin蛋白表达较HG及HG+HK组均下降,但较NG组表达仍高。而总GSK-3β与总β-catenin在各组表达无明显差异。结论:ILK、GSK-3β和β-catenin可能参与了高糖介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过程。ILK可能通过调节Wnt/β-catenin途径下游效应蛋白GSK-3β和β-catenin的表达而促使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上皮-间充质转化 整合素连接激酶 小干扰RNA 糖原合成酶激酶313 β-连环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原合成酶激酶-3β在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发病与治疗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崔颖 薛瑞 +1 位作者 张有志 洪浩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62-368,共7页
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BD)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和高致死率等特点。糖原合成酶激酶-3(GSK-3)是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内的一种多功能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其作用主要包括调节糖原的合成代谢、细胞的分化与增殖以及... 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BD)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和高致死率等特点。糖原合成酶激酶-3(GSK-3)是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内的一种多功能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其作用主要包括调节糖原的合成代谢、细胞的分化与增殖以及基因的表达。它参与多条细胞信号传导通路,通过磷酸化调节细胞内许多信号蛋白、结构蛋白和转录因子,进而影响神经元的存活及可塑性。从基因多态性和临床研究发现,GSK-3β可能与BD发生相关。作为GSK-3β抑制剂,锂盐是一种有效的BD治疗药物,以GSK-3β为靶标研发的小分子抑制剂也是BD治疗的热点。综上所述,GSK-3β可能是治疗BD的潜在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 糖原合成酶激酶-3 靶标 锂盐 小分子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