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09篇文章
< 1 2 2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review on electrospun carbon-based materials for lithium-ion capacitors
1
作者 ZHANG Qian YAO Shu-yu +5 位作者 LI Chen AN Ya-bin SUN Xian-zhong WANG Kai ZHANG Xiong MA Yan-wei 《新型炭材料(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82-821,共40页
In the context of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the pursuit of sustainable energy solutions has become a major challenge.Lithium-ion capacitors(LICs),which integrate the high energy density of lithium-ion batteries with ... In the context of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the pursuit of sustainable energy solutions has become a major challenge.Lithium-ion capacitors(LICs),which integrate the high energy density of lithium-ion batteries with the high power density of supercapacitors,have emerged as promising candidates.However,challenges such as poor capacity matching and limited energy density still hinder their practical application.Carbon nanofibers(CNFs),with their high specific surface area,excellent electrical conductivity,mechanical flexibility,and strong compatibility with active materials,are regarded as ideal electrode frameworks for LICs.This review summarizes key strategies to improve the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of CNF-based LICs,including structural engineering,heteroatom doping,and hybridization with transition metal oxides.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 of each approach are discussed in detail,with a focus on their roles in improving capacitance,energy density,and cycling stability.This review aims to provide insights into material design and guide future research toward high-performance LICs for next-generation energy storage ap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thium-ion capacitors Carbon nanofibers ELECTROSPINNING Energy density Power dens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 application of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and their derivatives for lithium-ion capacitors
2
作者 ZHAO Sha-sha ZHANG Xiong +5 位作者 LI Chen AN Ya-bin HU Tao WANG Kai SUN Xian-zhong MA Yan-wei 《新型炭材料(中英文)》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72-895,共24页
There is an urgent need for lithium-ion capacitors(LICs)that have both high energy and high power densities to meet the continuously growing energy storage demands.LICs effectively balance the high energy density of t... There is an urgent need for lithium-ion capacitors(LICs)that have both high energy and high power densities to meet the continuously growing energy storage demands.LICs effectively balance the high energy density of traditional rechargeable batteries with the superior power density and long life of supercapacitors(SCs).Nevertheless,the development of LICs is still hampered by limited kinetic processes and capacity mismatch between the cathode and anode.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and their derivatives have received significant attention because of their extensive specific surface area,different pore structures and topologies,and customizable functional sites,making them compelling candidate materials for achieving high-performance LICs.MOF-derived carbons,known for their exceptional electronic conductivity and large surface area,provide improved charge storage and rapid ion transport.MOF-derived transition metal oxides contribute to high specific capacities and improved electrochemical stability.Additionally,MOF-derived metal compounds/carbons provide combined effects that increase both the capacitive and Faradaic reactions,leading to a superior overall performance.The review begins with an overview of 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s of LICs,followed by an exploration of synthesis strategies and ligand selection for MOF-based composite materials.It then analyzes the advantages of original MOFs and their derived materials,such as carbon materials and metal compounds,in enhancing LIC performance.Finally,the review discusses the major challenges faced by MOFs and their derivatives in LIC applications and offers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and recommend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thium-ion capacitors MOFS Transition metal oxide Energy density Power dens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search progress on carbon-based zinc-ion capacitors
3
作者 LUO Jun-hui XIAO Hao-ming +3 位作者 PENG Jun WANG Fu-jian LUO Xian-you CHEN Yong 《新型炭材料(中英文)》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18-945,共28页
Zinc-ion capacitors(ZICs),which consist of a capacitor-type electrode and a battery-type electrode,not only possess the high power density of supercapacitors and the high energy density of batteries,but also have othe... Zinc-ion capacitors(ZICs),which consist of a capacitor-type electrode and a battery-type electrode,not only possess the high power density of supercapacitors and the high energy density of batteries,but also have other advantages such as abundant resources,high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friendliness.However,they still face problems such as insufficient specific capacitance,a short cycling life,and narrow operating voltage and temperature ranges,which are hindering their practical use.We provide a comprehensive overview of the fundamental theory of carbon-based ZICs and summarize recent research progress from three perspectives:the carbon cathode,electrolyte and zinc anode.The influence of the structure and surface 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e carbon materials on the capacitive performance of ZICs is considered together with theoretical guidance for advancing their development and practical u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inc-ion capacitors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Carbon materials Pore structure Surface chemical properti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tal-organic framework-derived porous carbon for the advanced aqueous zinc-ion hybrid capacitor
4
作者 LIU Wei-fang HU Zi-han ZHANG Q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7期2268-2279,共12页
Aqueous zinc ion hybrid capacitors(ZIHCs)are considered one of the most promising electrochemical energy storage systems due to their high safety,environmental friendliness,low cost,and high power density.However,the ... Aqueous zinc ion hybrid capacitors(ZIHCs)are considered one of the most promising electrochemical energy storage systems due to their high safety,environmental friendliness,low cost,and high power density.However,the low energy density and the lack of sustainable design strategies for the cathodes hinder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ZIHCs.Herein,we design the N and O co-doped porous carbon cathode by annealing metal-organic framework(ZIF-8).ZIF-8 retains the original dodecahedral structure with a high specific surface(2814.67 m^(2)/g)and I_(G)/I_(D) ratio of 1.0 during carbonization and achieves self-doping of N and O heteroatoms.Abundant defect sites are introduced into the porous carbon to provide additional active sites for ion adsorption after the activation of carbonized ZIF-8 by KOH treatment.The ZIHCs assembled with modified ZIF-8 as the cathode and commercial zinc foil as the anode show an energy density of 125 W∙h/kg and a power density of 79 W/kg.In addition,this ZIHCs device achieves capacity retention of 77.8%after 9000 electrochemical cycles,which is attributed to the diverse pore structure and plentiful defect sites of ZIF-8-800(KOH).The proposed strategy may be useful in developing high-performance metal-ion hybrid capacitors for large-scale energy stor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inc ion hybrid capacitor CATHODE metal-organic framework(ZIF-8) KOH activ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爆炸冲击对电子雷管发火电容释能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洪伟 王家乐 +4 位作者 梁昊 周恩 孙翼 章万龙 郭子如 《兵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5-233,共9页
为了探究爆炸冲击作用对电子雷管发火能量的影响,利用水下爆炸的方法对液态铝电解电容进行7组不同强度的冲击实验,研究电容在冲击载荷下的介电击穿行为和漏电流变化规律。分析电子雷管电容的能量损耗途径,建立电子雷管的冲击-发火模型,... 为了探究爆炸冲击作用对电子雷管发火能量的影响,利用水下爆炸的方法对液态铝电解电容进行7组不同强度的冲击实验,研究电容在冲击载荷下的介电击穿行为和漏电流变化规律。分析电子雷管电容的能量损耗途径,建立电子雷管的冲击-发火模型,得到冲击波超压与电子雷管发火能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8.5~40.6 MPa的冲击波超压作用下,实验电容样品会发生介电击穿,随着冲击波超压的增大,电容发生介电击穿时电压下降幅度呈指数级增长;当冲击波超压超过某一临界值时,电容发生介电击穿后无法完全自愈,漏电流增大到毫安级,均值为1.62 mA;随着冲击波强度的增大,电子雷管发火能量逐渐减小,并在漏电流增大时发火能量出现骤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雷管 铝电解电容 水下爆炸 介电击穿 漏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高性能并网逆变器的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张涛 苏建徽 杨向真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49-459,共11页
针对传统并网逆变器控制系统存在静差和富含背景谐波的非理想电网电压下网侧电流质量不高等问题,提出一种高性能并网逆变器的控制策略。首先采用反Park变换(IPT)方法构造网侧电流正交分量,然后在dq旋转坐标系下建立网侧电流控制环路,再... 针对传统并网逆变器控制系统存在静差和富含背景谐波的非理想电网电压下网侧电流质量不高等问题,提出一种高性能并网逆变器的控制策略。首先采用反Park变换(IPT)方法构造网侧电流正交分量,然后在dq旋转坐标系下建立网侧电流控制环路,再选用PI控制器实现电流无差跟踪。为了解决并网电流的谐波问题,引入多谐振控制器,抑制并网电流的低次谐波。在静止坐标系下推导并网逆变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提出控制系统中PI控制器和多谐振控制器参数的简化设计方法,分析所提控制系统的鲁棒性;最后,针对6 kW单相LCL型并网逆变器控制系统,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所提控制策略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网逆变器 正交分量构造 多谐振控制器 参数设计 电容电流反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容储能型脉冲功率电源研究进展
7
作者 潘垣 戴玲 +3 位作者 李黎 李化 陈立学 林福昌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663-3681,共19页
随着工业、军事和科研领域的发展,高功率瞬时放电的需求日益增长,电容储能型脉冲功率电源已广泛应用于电磁发射、粒子加速、激光驱动等场景。围绕该类电源系统的关键器件与系统集成技术,首先对比了间隙放电类与半导体类开关的主要类型... 随着工业、军事和科研领域的发展,高功率瞬时放电的需求日益增长,电容储能型脉冲功率电源已广泛应用于电磁发射、粒子加速、激光驱动等场景。围绕该类电源系统的关键器件与系统集成技术,首先对比了间隙放电类与半导体类开关的主要类型、工作机理及性能,认为高性能半导体开关将在未来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接着,总结了脉冲电容器在自愈特性、接触劣化、电极设计与介质材料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其关键性能指标的协同提升仍然面临挑战。最后,分析了电源系统集成方面的研究方向,包括小型化与轻量化设计、重频能力、能量传输效率提升以及电磁发射高精度控制,对比分析了当前技术水平,并提出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容储能 脉冲功率电源 开关 电容器 电源系统集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TM32的小麦籽粒含水率在线检测系统设计
8
作者 姬虹 李康 +3 位作者 宋东方 王万章 李保谦 冯伟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4-101,共8页
为满足联合收获机小麦含水率在线检测需求,设计了一种基于STM32的小麦籽粒含水率在线检测系统。该系统使用STM32F103RCT6嵌入式芯片作为硬件开发平台,采用同侧圆弧电容式含水率检测传感器作为采集终端,经过电路与STM32单片机处理后,将RS... 为满足联合收获机小麦含水率在线检测需求,设计了一种基于STM32的小麦籽粒含水率在线检测系统。该系统使用STM32F103RCT6嵌入式芯片作为硬件开发平台,采用同侧圆弧电容式含水率检测传感器作为采集终端,经过电路与STM32单片机处理后,将RS485采集的数据通过4G发送到云服务器进行数据交互的M2M双向数据传输设备,实现串口设备的无线长距离数据传输,进而实现远程数据通信管理,具有良好的人机交互性。台架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性能可靠,检测含水率最大绝对误差为0.87%,最小绝对误差为0.07%,其平均绝对误差为0.29%,相对误差值均小于10%,平均相对误差为4.7%,系统含水率检测值与实际含水率检测值拟合,R^(2)=0.9685能够满足联合收获机谷物含水率在线检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籽粒 联合收获机 含水率 在线检测 STM32 同侧圆弧电容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线圈EAS声磁标签质检技术研究
9
作者 盛庆元 张西良 孔宝根 《传感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35-441,共7页
声磁标签是目前电子商品防盗系统(EAS)中使用最广的一类硬标签,其电路由一个磁棒线圈、电容串联而成,对线圈电容回路的谐振频率f和品质因数Q的精确测量是EAS行业的关键技术。针对现有单、双线圈检测技术存在的不足,基于互感耦合原理,通... 声磁标签是目前电子商品防盗系统(EAS)中使用最广的一类硬标签,其电路由一个磁棒线圈、电容串联而成,对线圈电容回路的谐振频率f和品质因数Q的精确测量是EAS行业的关键技术。针对现有单、双线圈检测技术存在的不足,基于互感耦合原理,通过补偿电容串联信号提取电阻的方式改进了单线圈测量此类标签f和Q的方法。建立电路模型,用Multisim软件仿真,结果表明改进方法测量f和Q是可行的。另外,以MSP430处理器为核心研制出EAS声磁标签质量检测仪,以工作频率为58 kHz声磁标签为对象进行测试,数据表明:基于此检测技术的检测仪测量谐振频率绝对误差小于-15 Hz,品质因数绝对误差小于1.0;准确度分析表明该测试仪的测量f值与标样的定值无差异;位置分析表明探头和标签相互位置不会影响测量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磁标签 互感耦合 谐振频率 品质因数 补偿电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交错并联准Z源高增益变换器
10
作者 张涛 李云飞 +3 位作者 张丽 韩庆林 张亚飞 白文龙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72-279,共8页
针对传统交错并联高增益变换器往往需要较大的占空比才可以达到较高输出电压的问题,提出一种新型交错并联准Z源高增益变换器(IPSCN-QZS)结构,通过将传统的交错并联高增益变换器的电感元件更改为准Z源网络同时加入开关电容单元共同构成... 针对传统交错并联高增益变换器往往需要较大的占空比才可以达到较高输出电压的问题,提出一种新型交错并联准Z源高增益变换器(IPSCN-QZS)结构,通过将传统的交错并联高增益变换器的电感元件更改为准Z源网络同时加入开关电容单元共同构成升压结构,实现高电压增益。首先,详细分析IPSCN-QZS变换器的工作原理,推导出电压增益,二极管以及开关管电压应力。然后,搭建一个947 W的试验样机进行验证,实验结果与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以及理论分析的结果一致,验证了IPSCN-QZS变换器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增益 开关电容 准Z源 变换器 交错并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增益MO-TFT心率信号检测前置放大器研究
11
作者 吴朝晖 陈家琳 +1 位作者 赵明剑 李斌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0-87,共8页
金属氧化物薄膜晶体管(MO-TFT)可以用来实现检测心率信号的柔性可穿戴系统,但MO-TFT缺少高性能互补器件,导致实现的前置放大器增益较小,而且MO-TFT器件的性能较差,给后级模块的设计带来了困难。为提升前置放大器的增益,降低后级电路对... 金属氧化物薄膜晶体管(MO-TFT)可以用来实现检测心率信号的柔性可穿戴系统,但MO-TFT缺少高性能互补器件,导致实现的前置放大器增益较小,而且MO-TFT器件的性能较差,给后级模块的设计带来了困难。为提升前置放大器的增益,降低后级电路对器件性能的要求,该文提出了一种共源共栅电容自举结构前置放大器。该前置放大器主要由外部耦合偏置模块和核心放大器模块构成;核心放大器模块使用稳定性好、输出电压摆幅大和功耗低的电容自举技术,并结合了共源共栅结构,以提升电路的整体增益;外部耦合偏置模块使用功耗较低、输入阻抗较大和工作点设置简单的交流耦合外部偏置结构,以满足心率信号检测前置放大器的带通要求。采用10μm IZO-TFT工艺对所提出的前置放大器进行设计和流片测试,结果表明:在20 V电源电压条件下,该放大器的增益为35 dB,带宽为2 Hz~2 kHz,噪声均方根值为118.2μV,功耗为0.1 mW,实现的前置放大器满足心率信号检测要求;与现有的MO-TFT心率信号检测前置放大器相比,所设计的前置放大器增益提升了约10 dB,降低了后级模块对器件性能的要求,有利于实现模拟信号的数字化,保持信号的完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氧化物薄膜晶体管 心率信号检测 前置放大器 电容自举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DBS插层与吸附协同增强片状镍钴氢氧化物的电化学性能
12
作者 刘志伟 武婵 +1 位作者 遆鑫森 刘有智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1-18,共8页
镍钴层状双氢氧化物(Ni-Co LDH)具有高的理论比容量与丰富的化学活性位点,但片状Ni-Co LDH存在比容量偏低、倍率性能较差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本工作采用溶剂热法制备片状Ni-Co LDH电极材料,并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的水溶液为插层... 镍钴层状双氢氧化物(Ni-Co LDH)具有高的理论比容量与丰富的化学活性位点,但片状Ni-Co LDH存在比容量偏低、倍率性能较差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本工作采用溶剂热法制备片状Ni-Co LDH电极材料,并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的水溶液为插层剂,重点探究液相插层改性前后电极材料的形貌、结构与电化学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SDBS插层与吸附双重作用能够扩大Ni-Co LDH的层间距,并增强电极材料的表面活性,进而加快电解质离子的扩散,提升其比容量和倍率性能;改性后的Ni-Co LDH比容量为677 C/g(1504 F/g,2 A/g),其容量保持率为72%(1~30 A/g),明显优于未改性的材料。此外,电化学动力学分析进一步表明,SDBS插层与吸附作用显著提升Ni-Co LDH电池型电极材料的容量贡献占比。最后,以改性Ni-Co LDH为正极材料,活性炭(AC)为负极材料,组装混合电容器,其在功率密度为363 W/kg时,具有46 Wh/kg的能量密度。本工作提出SDBS插层与吸附增强Ni-Co LDH电化学性能的思路,可为高性能电极材料的制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钴层状双氢氧化物 插层与吸附 电化学性能 混合电容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前后台结合的Pipelined ADC校准技术
13
作者 薛颜 徐文荣 +2 位作者 于宗光 李琨 李加燊 《半导体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6-54,共9页
针对Pipelined模数转换器(ADC)中采样电容失配和运放增益误差带来的非线性问题,提出了一种前后台结合的Pipelined ADC校准技术。前台校准技术通过对ADC量化结果的余量分析,补偿相应流水级的量化结果,后台校准技术基于伪随机(PN)注入的方... 针对Pipelined模数转换器(ADC)中采样电容失配和运放增益误差带来的非线性问题,提出了一种前后台结合的Pipelined ADC校准技术。前台校准技术通过对ADC量化结果的余量分析,补偿相应流水级的量化结果,后台校准技术基于伪随机(PN)注入的方式,利用PN的统计特性校准增益误差。本校准技术在系统级建模和RTL级电路设计的基础上,实现了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验证并成功流片。测试结果显示,在1 GS/s采样速率下,校准精度为14 bit的Pipelined ADC的有效位数从9.30 bit提高到9.99 bit,信噪比提高约4 dB,无杂散动态范围提高9.5 dB,积分非线性(INL)降低约10 LS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pelined模数转换器(ADC) 电容失配 增益误差 前台校准 后台校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耦合电感磁集成开关电容二次型高增益变换器
14
作者 李洪珠 包雨林 +2 位作者 李超 陈星星 李洪亮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3964-3976,共13页
为进一步提高非隔离DC-DC变换器的高增益性,降低开关管的电压应力,提出一种双耦合电感磁集成开关电容二次型高增益变换器,采用单个开关管降低了拓扑结构的复杂度,引入两对耦合电感可以较大程度地提升变换器的高增益性、降低开关管两端... 为进一步提高非隔离DC-DC变换器的高增益性,降低开关管的电压应力,提出一种双耦合电感磁集成开关电容二次型高增益变换器,采用单个开关管降低了拓扑结构的复杂度,引入两对耦合电感可以较大程度地提升变换器的高增益性、降低开关管两端的电压应力,使用钳位结构可以吸收漏感能量再利用,可以有效缓解电压尖峰。该变换器引入磁集成技术将两对耦合电感进行解耦集成可进一步减小变换器磁件的体积和数量。该文分析变换器的主要工作波形与原理,在此基础上推导变换器的各项参数,对解耦集成磁件进行结构与参数设计并进行仿真验证,最后通过一台输入12 V、输出185 V、额定功率200 W的实验样机,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型高增益变换器 开关电容 磁集成 耦合电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栅氧退火工艺下的SiC MOS电容及其界面电学特性
15
作者 付兴中 刘俊哲 +4 位作者 薛建红 尉升升 谭永亮 王德君 张力江 《半导体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2-38,共7页
SiC MOS电容的电学特性和栅氧界面特性是评价和改进SiC MOS器件制造工艺的重要依据。通过依次测试SiC MOS器件的氧化物绝缘特性、界面态密度、偏压温度应力不稳定性(偏压温度应力条件下的平带电压漂移)、氧化物陷阱电荷密度和可动电荷... SiC MOS电容的电学特性和栅氧界面特性是评价和改进SiC MOS器件制造工艺的重要依据。通过依次测试SiC MOS器件的氧化物绝缘特性、界面态密度、偏压温度应力不稳定性(偏压温度应力条件下的平带电压漂移)、氧化物陷阱电荷密度和可动电荷密度的方法,对分别经过氮等离子体氧化后退火(POA)处理、氮氢混合等离子体POA处理、氮氢氧混合等离子体POA处理、氮氢氯混合等离子体POA处理的SiC MOS电容的电学特性和栅氧界面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系统地评价SiC MOS电容电学特性和栅氧界面特性,经过氮氢氯混合等离子体POA处理的SiC MOS电容可以满足高温、大场强下长期运行的性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 MOS电容 氧化后退火(POA) 平带电压漂移 氧化物陷阱电荷 可动电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备自均压能力的自阻混合型子模块拓扑及其控制策略研究
16
作者 张建坡 李晓远 +1 位作者 苏宇杰 马超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950-2958,I0082,I0083,共11页
基于半桥子模块的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ultilevel modular converter,MMC)在高压直流输电和电能变换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其同时存在直流侧故障抑制及大量子模块级联产生的电容均压问题。对此,该文首先通过分析现有阻断型子模块拓扑特... 基于半桥子模块的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ultilevel modular converter,MMC)在高压直流输电和电能变换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其同时存在直流侧故障抑制及大量子模块级联产生的电容均压问题。对此,该文首先通过分析现有阻断型子模块拓扑特点和工作机理,结合钳位电路提出一种兼具均压和直流故障阻断能力的自阻混合型子模块(self-blocking hybrid sub module,SBHSM),以降低排序均衡算法压力和电容电压测量成本。然后研究其故障抑制特性并提出了电容电压均衡控制策略,同时对不同子模块的经济性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搭建了PSCAD/EMTDC仿真模型和小容量物理实验平台,仿真及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子模块能够实现直流故障快速抑制和电容电压自均衡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 直流故障阻断能力 电容电压自均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电压应力少功率管ZVS分裂开关电容高增益变换器
17
作者 王亚芳 陈嘉亮 +2 位作者 钱天泓 陈瑞祥 秦岭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510-519,共10页
为改善光伏直流模块的变换效率,提出一种低电压应力零电压开关(ZVS)高增益Boost变换器。该变换器采用分裂开关电容和电荷泵两种升压单元,使电压增益和功率管电压应力变为传统Boost变换器的2倍和1/2倍,同时将分裂开关电容网络中的二极管... 为改善光伏直流模块的变换效率,提出一种低电压应力零电压开关(ZVS)高增益Boost变换器。该变换器采用分裂开关电容和电荷泵两种升压单元,使电压增益和功率管电压应力变为传统Boost变换器的2倍和1/2倍,同时将分裂开关电容网络中的二极管替换为同步整流开关管,并使后级电感电流双向流通,且峰峰值满足特定约束关系,从而在整个工作条件范围内实现所有开关管的ZVS开通和二极管的自然关断或近零电流关断。首先分析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和稳态特性,然后给出软开关实现条件和电感参数设计方法,最后通过一台250 W的样机实验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结果表明变换器的最大效率可达9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 零电压开关 BOOST变换器 高增益 分裂开关电容 低电压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集成耦合电感开关电容组合Boost变换器
18
作者 李洪珠 包雨林 +1 位作者 陈星星 李洪亮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28-1839,共12页
为进一步提高非隔离DC-DC变换器的高增益性,降低开关管的电压应力,该文提出一种磁集成耦合电感开关电容组合Boost变换器。该变换器采用单个开关管降低了拓扑结构的复杂度,前级独立电感的存在保持了低输入电流纹波,引入耦合电感可以进一... 为进一步提高非隔离DC-DC变换器的高增益性,降低开关管的电压应力,该文提出一种磁集成耦合电感开关电容组合Boost变换器。该变换器采用单个开关管降低了拓扑结构的复杂度,前级独立电感的存在保持了低输入电流纹波,引入耦合电感可以进一步提高变换器的增益,利用钳位结构可以吸收漏感能量,有效缓解电压尖峰。该变换器引入磁集成技术将独立电感与耦合电感进行解耦集成,可进一步减小变换器磁件的体积和数量,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变换器的功率密度。该文分析变换器的主要工作波形与原理,在此基础上推导变换器的各项参数,对解耦集成磁件进行结构与参数设计并进行仿真验证。最后通过一台输入18 V、输出210 V、额定功率200 W的实验样机,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OST变换器 开关电容 磁集成 耦合电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储能薄膜电容器用介质材料研发的挑战与思考
19
作者 党智敏 杨旻昊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210-2218,共9页
薄膜电容器在输变电系统及电动汽车、脉冲电源系统等高科技领域有重要用途,当前受限以双轴拉伸聚丙烯薄膜为介质材料的性能影响,致使电容器存在储能密度低、耐温程度差、充放电循环次数少和寿命低等缺陷,严重影响了金属化干式薄膜电容... 薄膜电容器在输变电系统及电动汽车、脉冲电源系统等高科技领域有重要用途,当前受限以双轴拉伸聚丙烯薄膜为介质材料的性能影响,致使电容器存在储能密度低、耐温程度差、充放电循环次数少和寿命低等缺陷,严重影响了金属化干式薄膜电容器性能的进一步提升,无法满足诸多领域对高储能金属化干式薄膜电容器的需求。目前存在的核心问题包括:储能电容器用介质材料综合性能改善较为有限,且实验室研究的高储能聚合物介质材料难以工业化生产,导致无法验证金属化干式薄膜电容器的综合性能。因此,该文提出了在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上几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包括材料制备方面的材料复合技术、化学改造材料和涂层改性问题思考以及介质薄膜储能性能强化和高储能电容器设计制造问题思考,以期引起该领域研究人员广泛重视,促进我国高储能薄膜电容器用新型介质材料的研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质材料 高储能 薄膜电容器 关键问题 挑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单元混合倍压直流变换器及其损耗分析
20
作者 程若发 康智文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8,共8页
针对传统多单元有源开关网络变换器输入电流纹波大和输入输出不共地问题,提出了一种高增益DC-DC变换器。该变换器采用多单元混合升压网络,在传统变换器的基础上加入零纹波结构,进行了输入输出共地结构改造,实现了更高的电压增益和更低... 针对传统多单元有源开关网络变换器输入电流纹波大和输入输出不共地问题,提出了一种高增益DC-DC变换器。该变换器采用多单元混合升压网络,在传统变换器的基础上加入零纹波结构,进行了输入输出共地结构改造,实现了更高的电压增益和更低的输入电流纹波;同时,还对电感磁芯损耗和开关管开关损耗进行建模。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参数条件下,相比于传统多单元变换器,所提变换器大幅提升了电压增益、小幅降低了归一化功率管电压应力,且损耗模型具有良好的精确性。该变换器适用于高电压等级的应用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C-DC变换器 损耗分析 开关电感 开关电容 高增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