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0~6月龄婴儿功能性胃肠病的临床特征与诊疗进展
1
作者 李在玲 《临床儿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563-568,共6页
0~6月龄婴儿各系统尚未完全成熟,是功能性胃肠病(FGIDs)高发时期,其中最常见的为婴儿反流和婴儿绞痛。由于婴儿无法准确表达自我感受,且症状和某些器质性疾病重叠,易引发对婴儿关注度过高的家长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因此临床上合理的诊治... 0~6月龄婴儿各系统尚未完全成熟,是功能性胃肠病(FGIDs)高发时期,其中最常见的为婴儿反流和婴儿绞痛。由于婴儿无法准确表达自我感受,且症状和某些器质性疾病重叠,易引发对婴儿关注度过高的家长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因此临床上合理的诊治和指导能缓解婴儿症状,安抚家长情绪,提升家庭生活质量。目前FGIDs使用的诊断标准包括《罗马Ⅳ:功能性胃肠病》和《婴幼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综合征诊断共识》,两者侧重点不同,可根据临床实际情况进行选择。该年龄段婴儿饮食大多为单一的乳类,因此要坚持母乳喂养,由于各种原因无法坚持母乳喂养的婴儿,配方奶喂养需要综合婴儿症状严重程度,家长意愿、经济情况等因素选择。对于FGIDs的干预措施包括健康和养护指导,以及营养干预,一般不需要药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胃肠病 诊疗 进展 婴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死亡与肠道疾病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王晓鸽 李泽伦 +3 位作者 康丽杰 马世博 崔凯歌(综述) 许二平(审校)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54-1558,1565,共6页
铁死亡是2012年发现的一种新型的、非凋亡形式的细胞死亡模式,备受人们关注。铁死亡参与了结直肠癌,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功能性胃肠病和炎症性肠病等多种肠道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涉及炎症、免疫、肠上皮功能障碍等多种病理机制,现通过对... 铁死亡是2012年发现的一种新型的、非凋亡形式的细胞死亡模式,备受人们关注。铁死亡参与了结直肠癌,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功能性胃肠病和炎症性肠病等多种肠道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涉及炎症、免疫、肠上皮功能障碍等多种病理机制,现通过对近年来肠道疾病铁死亡相关机制的研究文献进行归纳及总结,探索铁死亡在不同的肠道疾病中发挥的角色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 功能性胃肠病 炎症性肠病 铁死亡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椎小关节紊乱模型的建立和对消化机能的影响
3
作者 吴礼平 高雅欣 +3 位作者 戴鹏秀 张欣珂 马琳珊 田翎妤佳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89-93,共5页
胸椎小关节紊乱综合征系指胸椎小关节在外力作用下发生解剖位置的改变,且不能自行复位而导致的疼痛和功能受限等症状的一种病症。以成年家兔为实验动物,通过外科手术的方法使胸椎T6~T8前后滑脱式错位及侧弯侧摆式错位。术后对每只家兔... 胸椎小关节紊乱综合征系指胸椎小关节在外力作用下发生解剖位置的改变,且不能自行复位而导致的疼痛和功能受限等症状的一种病症。以成年家兔为实验动物,通过外科手术的方法使胸椎T6~T8前后滑脱式错位及侧弯侧摆式错位。术后对每只家兔进行定量饲喂,绘制体重变化曲线;术后第6周,测定家兔血清中血管活性肠肽、胃动素、胃泌素、生长抑素的含量;测量家兔的胃电图和肠蠕动力,并取胃和十二指肠壁制备组织切片,评价胸椎小关节紊乱对于胃肠机能的影响。结果表明,T6~T8胸椎小关节前后滑脱式错位及侧弯侧摆式错位可使家兔血管活性肠肽、胃泌素、胃动素、生长抑素的分泌水平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试验组家兔胃肠蠕动减弱变慢,胃肠壁发生不同程度的病变,表明该节段胸椎小关节脱位可影响家兔的消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兔 胸椎小关节紊乱 胃肠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形神同调”理论探析功能性胃肠病症状重叠的诊治思路与方法
4
作者 李中玉 温艳东 +3 位作者 陈婷 王阳 徐晴 田依冰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1-33,共3页
功能性胃肠病(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FGIDs)症状重叠现象在临床上非常普遍,其发生机制与“脑-肠互动障碍”密切相关,这与中医“形神失和”理论核心的内涵高度契合。“形神合一”作为中医整体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认为... 功能性胃肠病(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FGIDs)症状重叠现象在临床上非常普遍,其发生机制与“脑-肠互动障碍”密切相关,这与中医“形神失和”理论核心的内涵高度契合。“形神合一”作为中医整体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认为形为神之舍,神依附形而存在,二者具有相互为用的特点。FGIDs病机以脾胃功能失调、神明失用为主。治疗方面当以形神同调为基本原则,辨证选方用药,为FGIDs症状重叠患者的临床诊疗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胃肠病 形神同调 症状重叠 理论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肠道功能紊乱与胃动素关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8
5
作者 姚永莉 徐波 +2 位作者 宋于刚 智发朝 张万岱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602-603,共2页
目的 探讨胃动素(MTL)与胃肠道功能紊乱发生的关系。方法 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RIA)检测胃肠道功能紊乱模型大鼠体液及组织中MTL的含量,并用四君子汤反证。结果 与正常对照相比,胃肠道功能紊乱模型大鼠在制摸过程的早期(第6 d)... 目的 探讨胃动素(MTL)与胃肠道功能紊乱发生的关系。方法 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RIA)检测胃肠道功能紊乱模型大鼠体液及组织中MTL的含量,并用四君子汤反证。结果 与正常对照相比,胃肠道功能紊乱模型大鼠在制摸过程的早期(第6 d),血浆、肠液、空肠及下丘脑组织中MTL含量增加(P<0.05),而晚期(第14 d)MTL含量下降(P<0.05)。经四君子汤预防和治疗的胃肠道功能紊乱模型大鼠, MTL水平得到明显改善,明显优于自然恢复大鼠(P<0.05)。结论 体液及组织中MTL含量异常是胃肠道功能紊乱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功能紊乱 胃动素 四君子汤 MTL 中医药治疗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医理论的胃肠康复操在老年功能性胃肠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9
6
作者 王丽媛 王晓媛 +2 位作者 李琳丽 陈思文 甘雪洋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6-78,共3页
目的探讨胃肠功能康复操在老年功能性胃肠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8年5月至2019年2月,便利抽样法选取在某院治疗的63例功能性胃肠病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信封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33)和对照组(n=30)。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胃... 目的探讨胃肠功能康复操在老年功能性胃肠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8年5月至2019年2月,便利抽样法选取在某院治疗的63例功能性胃肠病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信封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33)和对照组(n=30)。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胃肠功能康复操锻炼;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结合口服枸橼酸莫沙必利,干预时间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7项临床症状评分。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症状总分分别为(5.69±1.84)分和(7.94±2.45)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且7项症状中,观察组睡眠障碍症状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胃肠功能康复操能达到与药物相同的减轻老年功能性胃肠病症状的效果,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功能康复操 功能性胃肠病 临床症状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中学生功能性胃肠病患病率及危险因素调查 被引量:9
7
作者 吴志平 齐国卿 +5 位作者 谢瑞霞 王小英 李佩容 危蓉 阎俊 张德奎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96-799,共4页
目的调查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中学生功能性胃肠病(FIGDs)的患病率及相关因素。方法根据2006年修订之罗马III诊断标准设计儿童/青少年FIGDs诊断调查表,根据当地饮食习惯和中学生生活、学习特点设计中学生基本情况调查表、饮食和生活习惯... 目的调查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中学生功能性胃肠病(FIGDs)的患病率及相关因素。方法根据2006年修订之罗马III诊断标准设计儿童/青少年FIGDs诊断调查表,根据当地饮食习惯和中学生生活、学习特点设计中学生基本情况调查表、饮食和生活习惯调查表及精神心理与学习压力调查表。采用随机分层抽样的方法对临夏回族自治州广河县的860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该地区中学生FIGDs患病率及其相关因素。结果该地区中学生FIGDs患病率为23.17%,累积患病率为25.53%。其中居前3位的是功能性消化不良(8.51%)、功能性便秘(5.37%)和周期性呕吐综合征(3.66%)。多重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自觉压力过大、幸福指数低下、过量饮食甜品和摄入腌制食品是该地区中学生FIGDs发病的危险因素。此外,主要心理压力来源不同,中学生FIGDs发病情况也存在差异。结论该地区中学生FIGDs以功能性消化不良和功能性便秘为主,自觉压力、幸福指数、饮食甜度、摄入腌制食品和主要心理压力来源与该地区中学生FIGDs患病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胃肠病 患病率 相关因素 中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见功能性胃肠病腧穴配伍规律的多角度探析 被引量:8
8
作者 张树森 赵妍 +3 位作者 鲁凌云 张微 罗芳丽 李瑛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68-370,共3页
目的:从文献分析、传统与现代针灸理论多个角度探析常见功能性胃肠病的腧穴配伍规律。方法:通过中国期刊全文、维普、万方数据库检索针灸治疗功能性胃肠病文献,并与传统与现代针灸理论指导下的腧穴配伍方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最常见的... 目的:从文献分析、传统与现代针灸理论多个角度探析常见功能性胃肠病的腧穴配伍规律。方法:通过中国期刊全文、维普、万方数据库检索针灸治疗功能性胃肠病文献,并与传统与现代针灸理论指导下的腧穴配伍方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最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是肠易激惹综合征、功能性消化不良和功能性便秘,三者在文献分析、传统和现代针灸理论指导下的腧穴配伍方案呈现显著的一致。结论:从文献分析、传统与现代针灸理论多个角度分析常见功能性胃肠病的腧穴配伍规律,有助于发现现有方案的不足并及时作出改进和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胃肠病 腧穴配伍规律 多角度探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军某部官兵非特异性功能性肠病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姚欣 王倩 +6 位作者 温贺军 孙蓉 智佳 曹鹏 刘颖 麻涛 王翠兰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6-80,共5页
目的调查陆军某部官兵非特异性功能性肠病(UFBDs)的临床表现、重叠功能性胃肠病(FGIDs)的特点及其与心理和睡眠的关系。方法应用FGIDs罗马Ⅲ调查问卷进行FGIDs的分类和诊断。将诊断为UFBDs的官兵189例列入UFBDs组,无FGIDs的官兵372例列... 目的调查陆军某部官兵非特异性功能性肠病(UFBDs)的临床表现、重叠功能性胃肠病(FGIDs)的特点及其与心理和睡眠的关系。方法应用FGIDs罗马Ⅲ调查问卷进行FGIDs的分类和诊断。将诊断为UFBDs的官兵189例列入UFBDs组,无FGIDs的官兵372例列入对照组。应用SCL-90量表测评心理因素,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价睡眠状况。结果 UFBDs的最常见症状是一有便意就要立刻上厕所,发生率高达93.7%,超过50%的UFBDs患者可见排便不净和排便费力。28%的UFBDs重叠FGIDs,重叠率最高的疾病为痉挛性肛门直肠疼痛(7.9%),其次为周期性呕吐综合征(6.3%)、功能性大便失禁(6.3%)、功能性消化不良(4.8%)和嗳气(4.8%)。UFBDs组SCL-90量表的10个因素评分及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得分、PSQI总分及睡眠异常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重叠FGIDs组与单一UFBDs组相比,除恐怖因素以外SCL-90其余9个因子评分及总分均明显升高(P<0.05),而PSQI各因子分、总分及睡眠异常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FBDs的发病可能与精神、心理、睡眠因素密切相关,重叠FGIDs可伴随精神、心理问题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特异性功能性肠病 功能性胃肠病 军事人员 心理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性大鼠胃肠道功能紊乱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8
10
作者 姚永莉 宋于刚 张万岱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38-340,共3页
目的利用利血平腹腔注射的方法制备实验性大鼠胃肠道功能紊乱模型。方法 大鼠腹腔注射利血平0.5mg·kg-1.d-1, 连续14d,观察大鼠的食量、体质量、粪便变化情况。结果 利血平腹腔注射后的大鼠出现食欲不振、消... 目的利用利血平腹腔注射的方法制备实验性大鼠胃肠道功能紊乱模型。方法 大鼠腹腔注射利血平0.5mg·kg-1.d-1, 连续14d,观察大鼠的食量、体质量、粪便变化情况。结果 利血平腹腔注射后的大鼠出现食欲不振、消瘦、便溏或便秘, 食量及体质量进行性下降,胃肠组织肉眼及光镜观察未见明显异常,透射电镜虽观察到胃肠粘膜有糜烂破溃状态,但无 器质性病变。血浆、肠液、下丘脑及空肠组织标本中胃动素含量均显著下降。结论 连续利血平腹腔注射的方法可以制备 大鼠实验性胃肠道功能紊乱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功能紊乱 胃动素 胃肠道粘膜 动物模型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吞气症1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郝理华 刘志峰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74-575,共2页
目的提高对儿童功能性胃肠疾病吞气症的临床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儿童功能性胃肠疾病吞气症临床资料。结果 12例吞气症均符合儿童功能性胃肠病的罗马Ⅲ诊断标准。儿童吞气症临床主诉为腹胀12例(100.0%),可以看见的或不自... 目的提高对儿童功能性胃肠疾病吞气症的临床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儿童功能性胃肠疾病吞气症临床资料。结果 12例吞气症均符合儿童功能性胃肠病的罗马Ⅲ诊断标准。儿童吞气症临床主诉为腹胀12例(100.0%),可以看见的或不自主的吞气现象12例(100.0%),频繁嗳气11例(91.7%),食欲不振11例(91.7%),心理上有不同程度的压力8例(66.7%),反复腹痛6例(50.0%),慢性腹泻1例(8.3%)和急性腹痛2例(16.7%)。腹胀晨起较轻,随着不自主的吞气现象和进食后逐渐开始明显,越进食越加重饱胀感。睡觉时腹胀基本消失。影像学检查显示胃肠道有大量气体,无液平面。结论儿童吞气症是功能性胃肠疾病,容易漏诊和误诊,发病率有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吞气症 儿童 功能性胃肠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性胃肠病临床疗效评价中症状学评价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5
12
作者 卞立群 唐健元 +4 位作者 訾明杰 高蕊 陆芳 陈婷 唐旭东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636-3639,共4页
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的编制过程中,常面临着中医症状学的评价问题。功能性胃肠病(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FGIDs)是消化系统常见的一组疾病,其在临床诊断及治疗方面均以症状学为主,与中医学以症状为靶点... 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的编制过程中,常面临着中医症状学的评价问题。功能性胃肠病(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FGIDs)是消化系统常见的一组疾病,其在临床诊断及治疗方面均以症状学为主,与中医学以症状为靶点进行诊断治疗有一定的类同性。因而此次以FGIDs为代表,组织专家对其临床疗效评价中症状学问题进行讨论,涉及内容包括指导原则的总体思路及设计、症状学研究在FGIDs乃至功能性疾病研究中的意义、FGIDs中的症状学评价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等,并达成一系列重要共识,希望借此推进FGIDs指导原则编制过程中相关问题的解决,并为今后其他疾病中涉及症状学问题的处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胃肠病 症状学 中药新药 临床疗效评价 新药指导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理性衰老过程中大鼠胃肠运动功能与脑-肠轴结构型一氧化氮合酶含量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进海 李雪倩 +3 位作者 赵刚 常柳祎 李永 彭鹏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07-610,共4页
目的探讨大鼠在生理性衰老过程中胃肠运动功能脑-肠轴结构型一氧化氮合酶含量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将健康SD大鼠按3月龄、9月龄、18月龄和24月龄分为4组,每组各6只。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检测大鼠脑-肠轴组织(全脑及胃体、空肠、... 目的探讨大鼠在生理性衰老过程中胃肠运动功能脑-肠轴结构型一氧化氮合酶含量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将健康SD大鼠按3月龄、9月龄、18月龄和24月龄分为4组,每组各6只。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检测大鼠脑-肠轴组织(全脑及胃体、空肠、回肠、结肠、乙状结肠与直肠交界处组织)中的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及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含量,并比较其在不同年龄组的变化规律。结果各年龄组大鼠脑-肠轴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含量随年龄增长而降低,这种变化在成年后(9月龄、18月龄及24月龄)大鼠更为显著(P<0.05,P<0.01)。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在大鼠脑-肠轴各部位的含量有一定差异,且其分布差异随着大鼠年龄增长无显著性改变。结论在大鼠生理性衰老过程中,脑、胃体、空肠、回肠、结肠、乙状结肠与直肠交界处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随年龄增长而显著下降,推测老年人功能性胃肠疾病的发病机制可能与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性衰老 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脑-肠轴 功能性胃肠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性胃肠病病人生活质量测量工具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4
作者 赵贞贞 林征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1年第3期575-577,共3页
介绍了功能性胃肠病病人常用的生活质量测量工具及其在国内外的应用,以便临床工作者了解并合理应用测量工具。
关键词 功能性胃肠病 生活质量 测量工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理性衰老过程中大鼠肠道敏感性及Ghrelin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
15
作者 王进海 李永 +4 位作者 薛晓红 赵刚 常柳祎 李雪倩 刘杰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11-714,共4页
目的探讨大鼠在生理性衰老过程中肠道敏感性、血清及脑肠轴Ghrelin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将健康SD大鼠按3月龄、9月龄、18月龄和24月龄分为4组,每组各6只。采用直肠球囊扩张引起大鼠腹肌收缩产生的曲线下面积评价肠道敏感性;采用双... 目的探讨大鼠在生理性衰老过程中肠道敏感性、血清及脑肠轴Ghrelin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将健康SD大鼠按3月龄、9月龄、18月龄和24月龄分为4组,每组各6只。采用直肠球囊扩张引起大鼠腹肌收缩产生的曲线下面积评价肠道敏感性;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方法检测大鼠血清及脑肠轴组织中的Ghrelin含量。结果①球囊直肠扩张后,3月龄组大鼠腹肌收缩产生的曲线下面积最小,而随着月龄的增大,曲线下面积逐渐增大,在中等容量及高容量扩张后更为显著(P均<0.05);②3月龄组大鼠血清Ghrelin含量最低,9月龄组最高,之后有逐渐降低的趋势,但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大鼠全脑组织中Ghrelin含量3月龄组最低(P<0.01),之后增高,但9月龄、18月龄、24月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③胃肠道组织中Ghrelin含量随着大鼠月龄的增大而逐步增高(P均<0.05);同月龄组大鼠胃肠道组织胃体Ghrelin含量最高(P<0.01),空肠、回肠与胃体的含量相比减少(P<0.05),结肠较空肠、回肠降低(P<0.05),乙状结肠与直肠交界部Ghrelin含量最低(P<0.05)。结论在大鼠生理性衰老过程中,肠道敏感性随月龄的增加而增高;血清Ghrelin含量随月龄的增加而降低,脑肠轴组织中Ghrelin含量随月龄的增加有增高的趋势,但是变化不是很明显。这些变化导致的胃肠道感觉与运动异常可能参与了老年人群胃肠功能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性衰老 肠道敏感性 Ghrelin 功能性胃肠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菌群与大脑双向互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3
16
作者 游懿君 韩小龙 +2 位作者 郑晓皎 赵爱华 陈天璐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53-257,共5页
肠脑轴(GBA)是大脑与肠道之间由神经—内分泌介导的双向应答系统,连接着大脑的情感认知和外周肠道的功能。近年有研究发现,定植于人体肠道内的微生物在脑肠交流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一方面,肠道菌群可通过GBA影响大脑的发育与功... 肠脑轴(GBA)是大脑与肠道之间由神经—内分泌介导的双向应答系统,连接着大脑的情感认知和外周肠道的功能。近年有研究发现,定植于人体肠道内的微生物在脑肠交流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一方面,肠道菌群可通过GBA影响大脑的发育与功能;另一方面,大脑也可以通过GBA改变肠道菌群的结构组成。这些发现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医学研究热点,即"菌群—肠—脑轴"。该文就肠道菌群与大脑之间通过GBA进行的相互作用作一综述,希望为胃肠道和大脑功能领域的研究以及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一定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肠脑轴 神经发育 功能性胃肠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磁共振技术的功能性胃肠病中枢病理变化研究现状 被引量:3
17
作者 马培宏 尹涛 +2 位作者 孙睿睿 何昭璇 曾芳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784-1791,共8页
目的通过对基于磁共振技术的功能性胃肠病(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FGIDs)中枢病理变化相关文献进行回顾,分析该领域研究现状,以期为今后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方法以Web of Science收录1993年-2019年相关文献为对象,应用... 目的通过对基于磁共振技术的功能性胃肠病(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FGIDs)中枢病理变化相关文献进行回顾,分析该领域研究现状,以期为今后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方法以Web of Science收录1993年-2019年相关文献为对象,应用CiteSpace软件对文献的基本情况、研究的病种及重点脑区等进行共现分析,并绘制相关可视化图谱。结果(1)共获得文献151篇,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2017年文献发表数达到最高;(2)发表论文数量排名前3的国家分别是美国、中国、德国;(3)发文频次位于前3位的作者分别是Emeran A Mayer、K Tillisch、Fang Zeng;(4)主要是胃肠疾病类与影像学类相关杂志发文,核心期刊为Gastroenterology,Gut,Neurogastroenty and Molity;(5)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后,形成10个聚类群,分别为functional dyspepsia、brain response、endoanal ultrasound、prefrontal cortex、image cytometry、colonic function 、functional constipation、acupuncture、resting-state、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efault mode network。结论(1)基于神经影像技术,对FGIDs相关中枢机制的研究日益受到关注;(2)研究的主要病种是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消化不良和功能性便秘;(3)大脑前额叶皮质,前扣带回皮质,默认网络是FGIDs神经影像领域中备受关注的区域;(4)针灸是基于磁共振技术的FGIDs中枢机制研究中最常见的干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teSpace可视化图谱 功能性胃肠病 中枢神经系统 神经影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军某部官兵创伤后应激障碍患病情况及其与功能性胃肠病的关系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倩 姚欣 +5 位作者 靳海峰 孙蓉 于佳 智佳 王春华 郭丽丽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72-180,共9页
目的探讨陆军某部官兵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患病情况及其与功能性胃肠病(FGIDs)的关系。方法应用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自评量表(PCL-C)诊断PTSD,应用罗马ⅢFGIDs调查问卷进行FGIDs的分类和诊断。采用创伤史筛查问卷及压力性事件调查问卷研... 目的探讨陆军某部官兵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患病情况及其与功能性胃肠病(FGIDs)的关系。方法应用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自评量表(PCL-C)诊断PTSD,应用罗马ⅢFGIDs调查问卷进行FGIDs的分类和诊断。采用创伤史筛查问卷及压力性事件调查问卷研究PTSD与创伤性及压力性事件的关系。分析PTSD与FGIDs的重叠情况及二者的相关性。结果 927例调查对象中,诊断为PTSD者33例,总体患病率3.56%;诊断为FGIDs者435例,总体患病率为46.93%。诊断为PTSD的33例中28例合并FGIDs,FGIDs患病率为84.85%(28/33),明显高于非PTSD组(45.53%,P<0.05)。同时,FGIDs组PTSD患病率高于非FGIDs组(6.43%vs.1.02%,P<0.05)。PTSD官兵最常见的FGIDs是周期性呕吐综合征(CVS,33.33%)、非特异性功能性肠病(24.24%)、功能性腹胀(18.18%)和功能性直肠肛门痛(18.18%)。多因素分析发现,PTSD是CVS(OR=9.118)、功能性直肠肛门痛(OR=3.373)、功能性腹胀(OR=4.772)、肠易激综合征(OR=3.438)、反刍综合征(OR=16.033)、功能性呕吐(OR=10.329)和功能性吞咽困难(OR=9.891)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VS(OR=4.063)、创伤性事件个数(OR=1.159)和压力性事件个数(OR=1.401)是军人PTSD患病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PTSD与FGIDs互为患病的危险因素,PTSD在多种FGIDs中的患病率存在较大差异。CVS是PTSD官兵最常见的FGIDs,也是PTSD患病的危险因素,其原因及机制值得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后应激障碍 功能性胃肠病 军人 创伤性事件 压力性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电影成像在功能性消化不良疾病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茗昱 李金成 +2 位作者 来颖 程凯亮 张孟超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85-389,共5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MR)电影(MR-cine)成像技术定量评估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十二指肠蠕动功能的价值。方法:根据功能性胃肠疾病(FGIDs)的罗马Ⅲ诊断标准筛选出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25例(病例组)及临床已筛查出的健康志愿者25名(正常对照组),禁... 目的:探讨磁共振(MR)电影(MR-cine)成像技术定量评估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十二指肠蠕动功能的价值。方法:根据功能性胃肠疾病(FGIDs)的罗马Ⅲ诊断标准筛选出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25例(病例组)及临床已筛查出的健康志愿者25名(正常对照组),禁食8h后取仰卧位。采用西门子1.5T磁共振扫描仪在憋气状态下对十二指肠降段进行冠状位、轴位及斜冠状位的MR-cine序列的扫描。采集口服600mL等渗甘露醇溶液(浓度2.5%)后5和15min的图像并传送至MR AW4.4工作站。通过记录十二指肠的蠕动波次数、测量并计算十二指肠收缩幅度(PDC)以反映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十二指肠蠕动情况。结果:饮用甘露醇后,经斜冠状位扫描,所有受试者可清晰显示十二指肠降段的解剖结构及蠕动情况。饮用甘露醇5和15min后病例组患者平均蠕动波次数低于正常对照组。5min时病例组患者十二指肠降段收缩幅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饮用甘露醇15min后正常对照组PDC明显低于5min时(P<0.05);但病例组与正常对照组受试者在饮用甘露醇15min后的PD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cine成像技术可初步定量评估功能性消化不良疾病的十二指肠蠕动功能,可应用这种无创的MR检查技术对诊断FGIDs进行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电影成像 功能性消化不良 十二指肠蠕动 十二指肠收缩幅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菌群与常见功能性胃肠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8
20
作者 周丽 徐派的 张红星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56-760,共5页
肠道菌群是现代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它能通过影响人体的免疫、代谢等影响人体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心脑血管系统、免疫系统等。功能性胃肠病是指排除器质性、代谢性、系统性病变后的胃肠道不适症状的一系列综合征,其发病率较高,严重... 肠道菌群是现代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它能通过影响人体的免疫、代谢等影响人体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心脑血管系统、免疫系统等。功能性胃肠病是指排除器质性、代谢性、系统性病变后的胃肠道不适症状的一系列综合征,其发病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该文主要论述肠道菌群与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腹胀、功能性便秘、功能性腹泻等常见功能性胃肠病之间的相关性,为胃肠病的诊断以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功能性胃肠病 功能性消化不良 肠易激综合征 功能性便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