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电刺激治疗产后腹直肌分离的疗效及对腹直肌功能影响。方法选取唐山市妇幼保健院2022年3月—2022年12月收治的200例产后腹直肌分离的患者为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法分为联合组(107例)和电刺激组(93例)。电刺激组进行神经肌...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电刺激治疗产后腹直肌分离的疗效及对腹直肌功能影响。方法选取唐山市妇幼保健院2022年3月—2022年12月收治的200例产后腹直肌分离的患者为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法分为联合组(107例)和电刺激组(93例)。电刺激组进行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2次/周,1个疗程10次。联合组在电刺激组治疗的基础上加上针刺治疗。比较两组不同位置腹直肌分离距离、腹围的差异,检测两组腹直肌肌电值、疼痛评分、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Quality of Life-BREF,WHOQOL-BREF)评分的水平,统计两组疗效。结果两组不同位置腹直肌分离距离、腹围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脐上3 cm、脐水平、脐下3 cm腹直肌分离距离和腹围均明显下降,且联合组治疗后低于电刺激组(P<0.05)。两组腹直肌肌电值、疼痛评分、WHOQOL-BREF评分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均明显下降,且联合组治疗后低于电刺激组(P<0.05)。两组治疗后腹直肌肌电值、WHOQOL-BREF评分明显升高,且联合组治疗后高于电刺激组(P<0.05)。联合组腹直肌分离疗效为88.79%(95/107),高于电刺激组的76.34%(71/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电刺激可有效改善产后腹直肌分离距离,可促进腹直肌功能恢复,减轻腰部、背部疼痛,提高生存质量。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通督益脑化痰法结合针刺促进急性缺血性卒中吞咽障碍痰瘀阻络证患者康复效果。方法研究纳入112例急性缺血性卒中吞咽障碍痰瘀阻络证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纳入患者分为对照组(56例)、中医组(56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咽部肌肉电刺激治...目的探讨通督益脑化痰法结合针刺促进急性缺血性卒中吞咽障碍痰瘀阻络证患者康复效果。方法研究纳入112例急性缺血性卒中吞咽障碍痰瘀阻络证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纳入患者分为对照组(56例)、中医组(56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咽部肌肉电刺激治疗,给予中医组患者咽部肌肉电刺激结合通督益脑化痰法及针刺治疗,各组数据观察:治疗前后患者洼田饮水试验评分(water test score,WST)变化及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unctional oral feeding scale,FOIS)评分变化、吞咽困难评价量表(dysphagia evaluation scale,VFSS)及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tandard swallowing function evaluation scale,SSA)评分变化、治疗效果、并发症、治疗前后患者中医证候总积分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变化、治疗,前后患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及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变化、生活质量量表(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74,GQOLI-74)评分变化。结果治疗前,各组患者WST评分、FOIS评分、VFSS评分、SSA评分、中医证候总积分以及NIHSS评分、BDNF、IL-6及TNF-α水平、GQOLI-74评分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WST评分、FOIS评分、VFSS评分、SSA评分、中医证候总积分以及NIHSS评分、BDNF、IL-6及TNF-α水平、GQOLI-74评分等指标均改善,中医组患者治疗后WST评分、FOIS评分、VFSS评分、SSA评分、中医证候总积分以及NIHSS评分、BDNF、IL-6及TNF-α水平、GQOLI-74评分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中医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通督益脑化痰法结合针刺疗法可较好促进急性缺血性卒中吞咽障碍痰瘀阻络证患者康复,患者治疗效果提升,吞咽功能及神经功能、生活质量均改善,且患者并发症率低,较为安全可靠,值得应用。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电刺激治疗产后腹直肌分离的疗效及对腹直肌功能影响。方法选取唐山市妇幼保健院2022年3月—2022年12月收治的200例产后腹直肌分离的患者为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法分为联合组(107例)和电刺激组(93例)。电刺激组进行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2次/周,1个疗程10次。联合组在电刺激组治疗的基础上加上针刺治疗。比较两组不同位置腹直肌分离距离、腹围的差异,检测两组腹直肌肌电值、疼痛评分、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Quality of Life-BREF,WHOQOL-BREF)评分的水平,统计两组疗效。结果两组不同位置腹直肌分离距离、腹围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脐上3 cm、脐水平、脐下3 cm腹直肌分离距离和腹围均明显下降,且联合组治疗后低于电刺激组(P<0.05)。两组腹直肌肌电值、疼痛评分、WHOQOL-BREF评分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均明显下降,且联合组治疗后低于电刺激组(P<0.05)。两组治疗后腹直肌肌电值、WHOQOL-BREF评分明显升高,且联合组治疗后高于电刺激组(P<0.05)。联合组腹直肌分离疗效为88.79%(95/107),高于电刺激组的76.34%(71/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电刺激可有效改善产后腹直肌分离距离,可促进腹直肌功能恢复,减轻腰部、背部疼痛,提高生存质量。
文摘目的探讨通督益脑化痰法结合针刺促进急性缺血性卒中吞咽障碍痰瘀阻络证患者康复效果。方法研究纳入112例急性缺血性卒中吞咽障碍痰瘀阻络证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纳入患者分为对照组(56例)、中医组(56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咽部肌肉电刺激治疗,给予中医组患者咽部肌肉电刺激结合通督益脑化痰法及针刺治疗,各组数据观察:治疗前后患者洼田饮水试验评分(water test score,WST)变化及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unctional oral feeding scale,FOIS)评分变化、吞咽困难评价量表(dysphagia evaluation scale,VFSS)及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tandard swallowing function evaluation scale,SSA)评分变化、治疗效果、并发症、治疗前后患者中医证候总积分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变化、治疗,前后患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及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变化、生活质量量表(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74,GQOLI-74)评分变化。结果治疗前,各组患者WST评分、FOIS评分、VFSS评分、SSA评分、中医证候总积分以及NIHSS评分、BDNF、IL-6及TNF-α水平、GQOLI-74评分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WST评分、FOIS评分、VFSS评分、SSA评分、中医证候总积分以及NIHSS评分、BDNF、IL-6及TNF-α水平、GQOLI-74评分等指标均改善,中医组患者治疗后WST评分、FOIS评分、VFSS评分、SSA评分、中医证候总积分以及NIHSS评分、BDNF、IL-6及TNF-α水平、GQOLI-74评分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中医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通督益脑化痰法结合针刺疗法可较好促进急性缺血性卒中吞咽障碍痰瘀阻络证患者康复,患者治疗效果提升,吞咽功能及神经功能、生活质量均改善,且患者并发症率低,较为安全可靠,值得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