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8篇文章
< 1 2 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核电厂厚壁承压管道异种钢焊缝的焊接残余应力数值仿真研究
1
作者 陈明亚 余伟炜 +4 位作者 韩姚磊 林磊 彭群家 史芳杰 赵万祥 《机械强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59-65,共7页
压水堆核电厂反应堆压力容器(Reactor Pressure Vessel,RPV)、蒸汽发生器(Steam Generator,SG)、主泵等大型碳钢设备的容器管嘴与奥氏体钢管道通过异种钢焊缝(Dissimilar Metal Weld,DMW)相连接。厚壁DMW存在材料不均和较为复杂的焊接... 压水堆核电厂反应堆压力容器(Reactor Pressure Vessel,RPV)、蒸汽发生器(Steam Generator,SG)、主泵等大型碳钢设备的容器管嘴与奥氏体钢管道通过异种钢焊缝(Dissimilar Metal Weld,DMW)相连接。厚壁DMW存在材料不均和较为复杂的焊接残余应力(Weld Residual Stress,WRS),容易导致疲劳或应力腐蚀裂纹的产生。首先,调研了国际上经测量和数值分析获得的核电厂DMW的WRS情况;其次,基于一种单元体的体积均匀加热的WRS快速仿真方法,获取了一回路热管段(RPV出口至SG进口之间的连接管段,其为一回路压力边界中运行参数最高的管段)DMW的WRS。数值仿真分析的结果与美国推荐的拟合包络曲线趋势一致,且整体上可以被美国推荐的拟合曲线包络,说明所述的WRS快速仿真方法是可行的。厚壁DMW的WRS数值较大,但在管道内、外表面位置处的应力值比美国的推荐值保守,表明在实际结构分析中可以获得更多的安全裕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水堆 异种钢焊缝 焊接残余应力 数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体化快堆堆内净化用高温浸没泵性能试验研究
2
作者 李煦 耿晓 +3 位作者 姚泽文 禹春利 吴鹏 於根芳 《原子能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11-119,共9页
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的一体化快堆项目中,为实现一回路钠不出堆,防止放射性钠泄漏,采用堆内冷阱净化钠中杂质,使一回路的钠在堆容器内部完成净化。为适应堆内冷阱净化需求,需重新研发堆内钠泵送装置。本文设计了适用于堆内冷阱的高... 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的一体化快堆项目中,为实现一回路钠不出堆,防止放射性钠泄漏,采用堆内冷阱净化钠中杂质,使一回路的钠在堆容器内部完成净化。为适应堆内冷阱净化需求,需重新研发堆内钠泵送装置。本文设计了适用于堆内冷阱的高温浸没泵,浸没泵从钠池中抽钠,通过顶部出口将钠输入堆内冷阱内筒中,为钠在冷阱内的循环净化提供稳定、可调节的动力。针对高温浸没泵样机,开展了模拟堆内钠环境下的性能试验,得到了浸没泵在不同电力条件时的流量-扬程曲线、流量-效率曲线、流量-功率曲线,以及关键部件温度等试验值,并将试验结果与仿真计算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所研发的浸没泵样机在高温(360℃)钠介质环境、额定工况下,能够满足流量8 m^(3)/h、扬程0.2 MPa的工程需求,同时实际绕组线圈温度低于安全运行温度(450℃),满足设计要求。上述结果为进一步服务堆内净化提供了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化快堆 浸没泵 性能试验 仿真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酯降膜增黏反应过程模拟
3
作者 陈世昌 曹峻华 陈文兴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24,共9页
为促进对降膜熔融缩聚制备高分子量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增黏反应过程的理论认识,指导降膜反应器的设计与缩聚工艺优化,建立了降膜反应器串联五釜的连续聚合过程数学模型,以与工业生产数据匹配的五釜流程模拟结果为降膜反应釜入口... 为促进对降膜熔融缩聚制备高分子量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增黏反应过程的理论认识,指导降膜反应器的设计与缩聚工艺优化,建立了降膜反应器串联五釜的连续聚合过程数学模型,以与工业生产数据匹配的五釜流程模拟结果为降膜反应釜入口物料参数,考察了PET分子量与端基量等品质指标随降膜增黏反应进程的变化,讨论了降膜反应器内温度和压力对聚合产物分子量与端基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增黏反应的进行,可顺利得到特性黏度为1.0 dL/g以上、端羧基量为16 mmol/kg的产品;所建立的降膜反应器模型能够对增黏效果进行灵敏分析,高温低压有利于提升增黏反应效率,但过低的压力导致高黏熔体变得难处理和转移,且会增加设备成本和提高工艺精确控制的难度,温度过高则会显著增加副产物的生成;对降膜反应器选择压力为0.1 kPa左右、温度区间为285~290℃进行工艺参数调优,采用优化后的连续生产工艺流程最终反应器出口PET的分子量在39000 g/mol左右;模拟结果与工业生产值吻合,可运用于分析降膜增黏反应技术应用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酯 液相增黏 反应器 缩聚 过程模拟 缩聚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磁控变压器的特性分析
4
作者 赵国生 高权威 +1 位作者 郑晓雷 潘俊鹏 《电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22-331,共10页
传统的有载调压技术会存在产生电弧、响应速度慢、调节精度低等不足,影响变压器运行可靠性。新型电力电子变压器虽具有无弧、响应快的优势,但其损耗高、成本高。基于此,提出1种新型单相四柱式磁控变压器结构,由磁控电抗器和变压器串联... 传统的有载调压技术会存在产生电弧、响应速度慢、调节精度低等不足,影响变压器运行可靠性。新型电力电子变压器虽具有无弧、响应快的优势,但其损耗高、成本高。基于此,提出1种新型单相四柱式磁控变压器结构,由磁控电抗器和变压器串联连接组成。根据磁控电抗器拓扑结构分析该磁控变压器工作原理,并推导出电路方程与电磁方程。该结构的右旁轭可以提供交流磁通回路,不受直流磁通干扰。利用Ansys软件Maxwell与Simplorer进行模型场路耦合多物理域联合仿真分析其调压能力,并在Simulink中对输出电压进行谐波分析。结果验证了该新型磁控变压器可以无弧、无级、连续平滑地调节输出电压,谐波含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磁控变压器 磁控电抗器 ANSYS 场路耦合多物理域联合仿真 谐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与传质耦合的PCTG共聚酯圆盘反应器建模与模拟
5
作者 郑慧哲 王浩泽 +2 位作者 蒋杰 赵玲 奚桢浩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372-3381,共10页
根据卧式单轴圆盘缩聚反应器单盘全混流、全釜多个全混流串联的流动特性,通过共聚酯剪切流变模型、基于官能团模型的复杂反应动力学模型以及挥发性小分子的扩散传质模型耦合,实现了工业规模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1,4-环己烷二甲醇酯(PCTG... 根据卧式单轴圆盘缩聚反应器单盘全混流、全釜多个全混流串联的流动特性,通过共聚酯剪切流变模型、基于官能团模型的复杂反应动力学模型以及挥发性小分子的扩散传质模型耦合,实现了工业规模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1,4-环己烷二甲醇酯(PCTG)缩聚过程的逐盘模拟仿真,并分析了反应温度270~285℃、压力50~300Pa、停留时间150~240min、圆盘转速2~8r/min、生产负荷150~300t/d条件范围内的共缩聚过程及产物变化规律。模拟结果表明,提高液位或降低负荷均可增加熔体停留时间,提高圆盘转速可加快熔体表面更新;高温、低压、增加停留时间和加快表面更新的操作均有利于提高共聚酯PCTG的聚合度。该典型缩聚反应器中PCTG共聚酯的缩聚过程建模和模拟仿真可预测聚合反应进度和产品变化,有助于解决高端共聚酯中多元共聚复杂反应体系工程化中关键装备设计难题,指导缩聚反应器的工程放大和生产过程控制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缩聚反应器 共聚酯 1 4-环己烷二甲醇 传质 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体化快堆物理-热工耦合分析计算研究
6
作者 李昊田 吴明宇 +3 位作者 吴宗芸 周志伟 霍兴凯 肖宇白 《原子能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96-103,共8页
一体化快堆在提高铀资源利用率、实现高放废物最小化等方面优势明显。通过多物理耦合、精细化计算,开展反应堆高精度数值模拟,减少传统计算方法中的各种简化和近似,能够更好地反映反应堆实际运行情况,为反应堆设计方案提供验证。本文采... 一体化快堆在提高铀资源利用率、实现高放废物最小化等方面优势明显。通过多物理耦合、精细化计算,开展反应堆高精度数值模拟,减少传统计算方法中的各种简化和近似,能够更好地反映反应堆实际运行情况,为反应堆设计方案提供验证。本文采用外耦合模式,基于RMC和VERSA程序开展核热耦合研究,对一体化快堆功率和冷却剂温度进行精细化模拟计算,验证VERSA子通道传热模型设计的合理性与准确性。开展核热耦合迭代计算,采用就近原则为燃料栅元匹配最接近的温度库。结果表明:经过3轮核热耦合迭代计算,燃料中心温度变化在1%以内,实现收敛。使用匹配截面库计算与900 K截面库相比,计算得到的燃料中心温度整体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化快堆 核热耦合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热法气流床电石反应器烧嘴布置参数及操作参数优化
7
作者 乔磊 张亚新 +3 位作者 魏博 冉文燊 马金荣 王峰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5-157,共13页
使用Fluent软件对氧热法气流床电石反应器的烧嘴布置参数和操作参数进行优化。首先在反应器反应段中只加载煤粉非预混燃烧模型,对反应段内温度场均匀度进行研究。在烧嘴数量为4、煤粉粒径为120μm的条件下,以温度场均匀度最高为目标,采... 使用Fluent软件对氧热法气流床电石反应器的烧嘴布置参数和操作参数进行优化。首先在反应器反应段中只加载煤粉非预混燃烧模型,对反应段内温度场均匀度进行研究。在烧嘴数量为4、煤粉粒径为120μm的条件下,以温度场均匀度最高为目标,采用响应曲面法对烧嘴布置参数(轴向夹角、切向夹角和烧嘴高度)进行优化。最优布置参数为轴向夹角46°、切向夹角32°、烧嘴高度0.56m;计算得温度场均匀度为61.25%,比原始模型提高了28.79%,优化效果明显。然后在最优结构反应段中,加载煤粉非预混燃烧和电石合成耦合反应模型,以电石产率最高为目标,采用响应曲面法对操作参数(进料粒径、进料温度和氧气温度)进行优化。最佳操作参数为:进料粒径138μm、进料温度1432K、氧气温度769K,计算得电石产率为58.36%,比优化前提高了16.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石合成 煤燃烧 颗粒物料 多相反应器 数值模拟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强化受限撞击流反应器中制备纳米氧化锆的研究
8
作者 张伟宾 陈律名 +3 位作者 杜强 张琳伟 张玮 陈冰冰 《高技术通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51-661,共11页
通过施加超声强化受限撞击流反应器内共沉淀反应和结晶过程,优化氧化锆纳米颗粒制备过程。采用实验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超声空化效应和流体动力学因素对氧化锆纳米颗粒反应沉淀过程的协同作用,以及对所制备颗粒性能的影响。利用扫描电... 通过施加超声强化受限撞击流反应器内共沉淀反应和结晶过程,优化氧化锆纳米颗粒制备过程。采用实验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超声空化效应和流体动力学因素对氧化锆纳米颗粒反应沉淀过程的协同作用,以及对所制备颗粒性能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对有、无超声作用下制备颗粒的形貌、结构和粒度分布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施加超声后,撞击流反应器撞击区域上方“三角区域”与出口侧方流动不佳区域的流动混合性能得到加强,能有效防止流体回流;且反应器内湍流耗散率与化学反应速率均有明显提升,反应器流动混合性能得到加强。相较于无超声条件下,超声强化后撞击流反应器制备的氧化锆颗粒为微球形,且颗粒尺寸更小、尺寸分布更窄,氧化锆更趋向于以四方相结构出现。当超声功率超过210 W后,所制备的氧化锆超细粉体为高纯度四方氧化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受限撞击流反应器 氧化锆 粒度分布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物理一体化临界安全程序INSL-UniFoam的研究
9
作者 叶思远 李泓龙 +3 位作者 李玥航 柴翔 刘晓晶 何东豪 《强激光与粒子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0-148,共9页
快中子脉冲堆(FBR)是临界安全分析研究的重要对象。它们具有几何形状不规则、强瞬态过程、多物理紧密耦合以及复杂的反馈特性等特点。为了精确模拟并分析快中子脉冲堆在瞬发超临界过程中各物理场的变化情况,开发了一门基于OpenFOAM的多... 快中子脉冲堆(FBR)是临界安全分析研究的重要对象。它们具有几何形状不规则、强瞬态过程、多物理紧密耦合以及复杂的反馈特性等特点。为了精确模拟并分析快中子脉冲堆在瞬发超临界过程中各物理场的变化情况,开发了一门基于OpenFOAM的多物理核临界安全分析程序,名为INSL-UniFoam。该程序集成了离散纵坐标中子输运求解器、传热和应力-应变求解器,能够模拟快中子脉冲堆的瞬态超临界脉冲过程。程序在Godiva-I基准题中进行了验证,对稳态条件下的多个物理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同时,程序还对Godiva-I的瞬态脉冲场景进行了计算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对。结果表明,程序在中子学计算方面具有较高的精度,能精确反映脉冲堆的功率、中子通量的分布情况。同时瞬态耦合计算所得的脉冲功率曲线、峰值功率、裂变产额等方面与参考解符合良好,能够较好地反映脉冲过程并且能够完整地输出脉冲过程的功率、温度、应力应变在内多个物理场的分布情况并与实验结果较好地匹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界安全分析 离散纵标法 中子输运 快中子脉冲堆 多物理耦合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流搅拌强化管式反应器的换热性能实验与数值模拟
10
作者 沈洋 陈冰冰 陈律名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99-610,共12页
连续流反应器因其高效、灵活的操作特性在硝化反应中应用广泛,其传热性能的研究对于优化反应过程、提高生产效率及安全性至关重要。为了研究夹套冷却的连续搅拌管式反应器的传热特性,使用了壁面法测定反应器的对流传热系数,并利用数值... 连续流反应器因其高效、灵活的操作特性在硝化反应中应用广泛,其传热性能的研究对于优化反应过程、提高生产效率及安全性至关重要。为了研究夹套冷却的连续搅拌管式反应器的传热特性,使用了壁面法测定反应器的对流传热系数,并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结合相关计算流体动力学(CFD)软件对该反应器的湍流特性与传热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研究。此外,还将其与传统的Wilson图解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壁面法能较好地测量反应器及夹套对流传热系数,且使用的CFD模型也能有效模拟反应器动态稳定时的传热过程,模拟与实验监测点的最大温度误差为3.71%。壁面法测得的管式反应器内侧对流换热系数与CFD模拟结果的对流换热系数误差为4.53%,证明了壁面法的准确性。而Wilson图解法测得的夹套对流传热系数与模拟结果的误差为32.07%。研究结论为管式反应器在连续流稳态工况下的换热性能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流 管式反应器 搅拌 换热系数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层格栅对工业MTO反应器流动特性影响的MP-PIC模拟
11
作者 白士玉 汪显盼 +3 位作者 潘海涛 苟荣恒 杨彦彪 张永民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3-160,共8页
某工业甲醇制烯烃装置的反应器是一个密相段直径为10 m、底部采用板式气体分布器、内置两层网状格栅内构件的大型湍动流化床反应器,利用MP-PIC(multi-phase particle-in-cell)方法对该反应器进行等比例气固流动特性的数值模拟,模拟中考... 某工业甲醇制烯烃装置的反应器是一个密相段直径为10 m、底部采用板式气体分布器、内置两层网状格栅内构件的大型湍动流化床反应器,利用MP-PIC(multi-phase particle-in-cell)方法对该反应器进行等比例气固流动特性的数值模拟,模拟中考虑颗粒分配器、格栅、旋风分离器组等主要的内部构件,以工业数据作为模拟工艺参数,考察反应器中两层网状格栅的作用。结果表明:模拟得到的床层平均密度与实际工业数据总体吻合良好,安装两层网状格栅提升了密相床层高度,使密相床层平均密度下降了112 kg/m3,这对应着密相床层流化质量与气固接触效率的改善;网状格栅可以有效限制床中大气泡产生,使得格栅上方密相颗粒分布更加均匀,气固混合更加充分,同时还能大幅度抑制反应器密相区颗粒的轴向返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醇制烯烃 反应器 流化床 格栅 MP-PIC方法 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tlab/Simulink的ADSR堆芯动态仿真实验设计 被引量:1
12
作者 曾文杰 李楚豪 +3 位作者 罗润 陈乐至 谭旭 杜尚勉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30-134,共5页
涉及核反应堆的实验具有高成本、高危险的特点,实现较为困难,因此开展核反应堆仿真实验设计是非常必要的。基于微扰理论和堆芯双输入双输出策略,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的状态空间模块,建立加速器驱动次临界反应堆堆芯动态仿真系统。并... 涉及核反应堆的实验具有高成本、高危险的特点,实现较为困难,因此开展核反应堆仿真实验设计是非常必要的。基于微扰理论和堆芯双输入双输出策略,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的状态空间模块,建立加速器驱动次临界反应堆堆芯动态仿真系统。并以CLEAR-IB次临界堆为例,设计实验内容并仿真。结果表明,堆芯进口温度阶跃上升2℃相比阶跃引入50 pcm的反应性对堆芯的影响小;由于堆芯燃料和冷却剂的反应性反馈,输出量堆芯的功率变化量和冷却剂平均温度变化量最终均达到稳定。实验的开设使学生深入理解核反应堆理论知识,也为"核反应堆运行仿真实验"课程的开设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器驱动次临界反应堆堆芯 动态仿真 实验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式空心电抗器局部放电日盲紫外光学特性仿真研究
13
作者 缪金 吴曦 +4 位作者 吴俊锋 陈文 赵科 张梦瑶 任明 《电工电能新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0-78,共9页
干式空心电抗器的局部放电检测对于保证无功平衡、提高电能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光电探测技术的发展,光学传感器在电力设备局部放电检测中的应用愈发广泛。为了研究干式空心电抗器局部放电日盲紫外光辐射的分布特征,基于TracePro光学... 干式空心电抗器的局部放电检测对于保证无功平衡、提高电能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光电探测技术的发展,光学传感器在电力设备局部放电检测中的应用愈发广泛。为了研究干式空心电抗器局部放电日盲紫外光辐射的分布特征,基于TracePro光学仿真软件,建立干式空心电抗器的仿真模型,探究电抗器发生局部放电时日盲紫外光子的空间分布规律,分析放电光源位置、形状和尺寸因素对电抗器底部辐照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线在包封内部折反射过程中的能量衰减较为严重,电抗器底部光通量最大值仅为光源光通量的0.6%,辐照图近似呈扇环状分布;在电抗器底部辐照度分布的影响因素中,放电光源位置对辐照度分布的影响最大,不同气道放电光源的辐照度分布相关系数低于0.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式空心电抗器 局部放电 光学仿真 辐照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扁平型移动床反应器近平推流排料的数值模拟与结构优化
14
作者 宋晓锋 马世龙 +4 位作者 孙正龙 安萍 贾鑫 韩振南 许光文 《化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4-70,共7页
为兼顾工业放大和外热式传热限制,近年来开发了扁平型移动床热解反应器,然而若排料结构设计不合理极易造成颗粒偏流,亟需对扁平型移动床反应器的排料结构进行优化,确保“平推流”排料。为此,利用Fluent软件建立大型扁平型移动床反应器... 为兼顾工业放大和外热式传热限制,近年来开发了扁平型移动床热解反应器,然而若排料结构设计不合理极易造成颗粒偏流,亟需对扁平型移动床反应器的排料结构进行优化,确保“平推流”排料。为此,利用Fluent软件建立大型扁平型移动床反应器颗粒流动模型,以排料口数量、尺寸为变量,进行排料系统的优化。结果表明:降低排料口高度、增加排料口开口尺寸和增加排料口数量可以减小反应器内部颗粒的速度波动,利于形成平推流排料,但排料口数量优化是保障平推流的核心控制因素。经过模拟优化,最接近平推流排料结构为:排料口数量5个、排料口高度1000 mm、排料口开口尺寸400 mm。此外,在数值模拟和优化的基础上,建立大型冷态移动床实验装置,运行结果表明反应器内颗粒为近平推流,验证了数值模拟的准确性。研究结果为移动床反应器的设计和运行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床反应器 颗粒流动 数值模拟 结构优化 排料系统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用堆自动棒动态反应性Simulink仿真模块设计
15
作者 陈志云 罗磊 +1 位作者 陈文振 桂学文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B09期317-320,共4页
船用堆运行中功率频繁、剧烈变化需要自动控制棒频繁调节。针对该特点及现有反应堆系统微机仿真程序存在的控制棒反应性描述不合理、不准确的问题,设计了船用堆自动棒动态反应性Simulink仿真模块。该模块作为船用堆物理热工参数快速计算... 船用堆运行中功率频繁、剧烈变化需要自动控制棒频繁调节。针对该特点及现有反应堆系统微机仿真程序存在的控制棒反应性描述不合理、不准确的问题,设计了船用堆自动棒动态反应性Simulink仿真模块。该模块作为船用堆物理热工参数快速计算Simulink程序的子模块,应用于船用堆典型动态过程仿真表明:该模块能够模拟动态过程中的自动棒棒位和相应的动态反应性,适用于船用堆物理热工参数快速计算,对船用堆动态过程的仿真和物理热工参数快速计算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用堆 simulINK 自动棒反应性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盘涡轮搅拌器的气液混合特性CFD分析
16
作者 刘会鹏 杨闻 +2 位作者 邰燕翔 洪厚胜 郭会明 《化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3-47,71,共6页
利用数值模拟与实验结合的方法对4种圆盘涡轮搅拌器在300 L气液机械搅拌反应器内气液混合效果进行研究,具体分析各桨叶的通气功率消耗、气相含率以及体积氧传质系数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圆盘涡轮搅拌器在通气时搅拌功率差异较大,各... 利用数值模拟与实验结合的方法对4种圆盘涡轮搅拌器在300 L气液机械搅拌反应器内气液混合效果进行研究,具体分析各桨叶的通气功率消耗、气相含率以及体积氧传质系数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圆盘涡轮搅拌器在通气时搅拌功率差异较大,各搅拌桨叶单位功率气含率由大到小为:不对称抛物线>六箭叶>六弯叶>六直叶。在4种常用的氧传质模型中,渗透模型和滑移速度模型对各桨叶的体积氧传质系数的预测较为准确,单位功率体积氧传质系数由大到小为:不对称抛物线>六箭叶>六弯叶>六直叶。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能为更高效性能搅拌桨叶的优化与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盘涡轮搅拌器 数值模拟 气液机械搅拌反应器 气液两相流 氧传质模型 传质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式反应堆运输工况传热模拟研究
17
作者 陈章隆 闫锋哲 +2 位作者 罗心越 刘佳玲 张复彤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0-305,共6页
目的为满足GB11806—2019《放射性物品安全运输规程》的要求,对移动式反应堆运输前停堆冷却过程中的传热特性和反应堆外侧金属集装箱表面的最高温度进行研究。方法通过Fluent分析软件对现有设计条件下额定热功率为15 MW的移动式反应堆... 目的为满足GB11806—2019《放射性物品安全运输规程》的要求,对移动式反应堆运输前停堆冷却过程中的传热特性和反应堆外侧金属集装箱表面的最高温度进行研究。方法通过Fluent分析软件对现有设计条件下额定热功率为15 MW的移动式反应堆运输传热过程进行模拟,并在保持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计算反应堆剩余衰变热功率对箱体表面温度的影响。结果通过建模计算得出,在现有设计条件下,移动式反应堆在运输过程中金属集装箱表面的最高温度为69℃,当反应堆剩余衰变热功率为0.1 MW时,其箱体表面的最高温度为83.5℃,接近GB 11806—2019对放射性物品运输容器易接近表面的温度不高于85℃的要求。结论进一步结合高温气冷堆停堆冷却时间与反应堆剩余热功率的对应关系,当反应堆额定热功率为13.9 MW时,只需停堆冷却1 d即可满足GB 11806—2019的要求;当反应堆额定热功率为24MW时,需冷却10d;当反应堆的额定热功率超过24MW时,为了实现灵活部署的设计目标,需在现有基础上采取额外冷却方式对反应堆进行冷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式反应堆 高温气冷堆 数值模拟 传热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泥窑炉SCR脱硝反应塔流场优化的数值模拟研究
18
作者 王昕 张金山 +4 位作者 郑旭 杜勇 刘晨 潘美晨 汪澜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12-1621,共10页
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硝是水泥窑炉烟气NOx深度减排的迫切需要。本文以烟气处理量10 000 Nm^(3)/h的水泥窑炉SCR脱硝反应塔为研究对象,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数值模拟对反应塔入口不同均布方式进行分析比对,探讨了反应塔内流场优化方... 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硝是水泥窑炉烟气NOx深度减排的迫切需要。本文以烟气处理量10 000 Nm^(3)/h的水泥窑炉SCR脱硝反应塔为研究对象,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数值模拟对反应塔入口不同均布方式进行分析比对,探讨了反应塔内流场优化方法。结果表明,在反应塔烟道入口中部和渐扩口段烟道合理安装导流板、在反应塔顶部入口安装多孔均布板具有优良的流场均化效果,且多孔均布板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均布装置优化组合,实现反应塔内顶层催化剂床层上方速度相对标准偏差Cv达8.45%,最大入射角为9.53°,系统整体阻力仅增加37 Pa。此外,催化剂床预留层置于顶层设计时流场优化效果更佳,此时Cv可降至6.73%。本研究有望为水泥窑炉SCR脱硝反应塔流场进一步设计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窑炉 SCR脱硝 反应塔 流场优化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钠工艺间事故工况下气溶胶滞留特性数值模拟
19
作者 李伊辰 朱桓君 颜翔宇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6766-6773,共8页
钠工艺间发生钠火事故会产生有害的气溶胶,为分析钠火气溶胶粒子迁移所带来的影响,针对气溶胶粒子在工艺间墙体内迁移过程,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方法基于实际混凝土缝隙特征,构建类比真实缝隙的微通道... 钠工艺间发生钠火事故会产生有害的气溶胶,为分析钠火气溶胶粒子迁移所带来的影响,针对气溶胶粒子在工艺间墙体内迁移过程,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方法基于实际混凝土缝隙特征,构建类比真实缝隙的微通道网格结构,建立二维水平微通道流动模型,考虑重力、惯性力、Saffman升力以及布朗扩散对粒子运动的影响,构建微通道粒子运动模型,对不同缝隙结构进行粒子滞留特性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当缝隙尺寸小于亚毫米时,认为该缝隙不存在引起大量气溶胶粒子泄漏风险;混凝土缝隙内分支拐角和凹凸不平的微小结构可以有效降低粒子在缝隙中的穿透系数,减少泄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火气溶胶 微通道 钠冷快堆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层多孔介质燃烧反应器的孔隙尺度计算流体动力学模拟
20
作者 李卡 夏宇轩 +2 位作者 吴晓琴 易兰 罗浩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381-4393,共13页
双层多孔介质燃烧反应器具有燃烧效率高、燃料燃烧极限宽、污染物排放少等优点,在工业应用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然而其内部流动-传递-反应过程复杂,难以实现双层多孔介质反应器的精准调控与优化。为此,本文基于孔隙尺度的计算流体动力学(... 双层多孔介质燃烧反应器具有燃烧效率高、燃料燃烧极限宽、污染物排放少等优点,在工业应用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然而其内部流动-传递-反应过程复杂,难以实现双层多孔介质反应器的精准调控与优化。为此,本文基于孔隙尺度的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方法,采用搭桥的方法模拟固体间的热传导,对双层多孔介质甲烷燃烧器进行了二维全尺寸数值模拟,研究了特定当量比下不同入口速度以及特定入口速度不同当量比对燃烧行为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火焰分散在孔隙中,稳定在燃烧器某一水平位置,当入口气体速度较低时(0.3m/s),火焰驻定在双层多孔介质的交界面附近,火焰位置随流速的增大向下游移动,随当量比的增大向上游移动,火焰温度随入口速度的增加而增加,温度分布局部化,局部高温出现在较小的孔隙间。燃烧在孔隙内更加剧烈,最大速度可达到入口速度的56.0~58.7倍。因此,双层多孔介质燃烧反应器的孔隙尺度CFD模拟可以揭示其内部的流动-传递-反应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介质 计算流体力学 数值模拟 孔隙尺度 反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