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61篇文章
< 1 2 7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echanical mechanism analysis of tension type anchor based on shear displacement method 被引量:18
1
作者 肖淑君 陈昌富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EI 2008年第1期106-111,共6页
Based on the fact that the shear stress along anchorage segment is neither linearly nor uniformly distributed, the load transfer mechanism of the tension type anchor was studied and the 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 of an... Based on the fact that the shear stress along anchorage segment is neither linearly nor uniformly distributed, the load transfer mechanism of the tension type anchor was studied and the 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 of anchorage segment was analyzed. Shear stress?strain relationship of soil surrounding anchorage body was simplified into three-folding-lines model consisting of elastic phase, elasto-plastic phase and residual phase considering its softening characteristic. Meanwhile, shear displacement method that has been extensively used in the analysis of pile foundation was introduced. Based on elasto-plastic theory, the distributions of displacement, shear stress and axial force along the anchorage segment of tension type anchor were obtained, and the formula for calculating the elastic limit load was also developed accordingly. Finally, an example was given to discuss the variation of stress and displacement in the anchorage segment with the loads exerted on the anchor, and a program was worked out to calculate the anchor maximum bearing capacity. The influence of some parameters on the anchor bearing capacity was discussed, and effective anchorage length was obtained simultaneousl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hear stress first increases and then decreases and finally trends to the residual strength with increase of distance from bottom of the anchorage body, the displacement increases all the time with the increase of distance from bottom of the anchorage body, and the increase of velocity gradually becomes grea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CHOR anchorage segment tension type ELASTO-PLASTICITY mechanical analysis shear displacement method residual strengt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single bubble rising in shear-thinning fluids by level set method 被引量:4
2
作者 李少白 烟征 +2 位作者 李润东 王雷 栾敬德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4期1000-1006,共7页
The behavior of single bubble rising in quiescent shear-thinning tlmds was lnvestlgateO numerically by level set metnoa. number of bubbles in a large range of Reynolds number and Eotvos number were investigated includ... The behavior of single bubble rising in quiescent shear-thinning tlmds was lnvestlgateO numerically by level set metnoa. number of bubbles in a large range of Reynolds number and Eotvos number were investigated including spherical, oblate and spherical. The bubble shape and drag coefficient were compared with experimental results. It is observed that the simulated results show good conformity to experimental results over a wide range of Reynolds number. In addition, the detailed flow field based on the reference coordinate system moving with the bubble is obtained, and the relationship among flow field, bubble shape and velocity is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ngle bubble shear thinning fluid numerical simulation level set meth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thod to analyze wrinkled membranes with zero shear modulus and equivalent stiffness
3
作者 赵冉 魏德敏 孙文波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1年第5期1700-1708,共9页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divergence,low accuracy and project application of membrane wrinkling analysis,an analysis method of zero shear modulus and equivalent stiffness was proposed.This method is an improvement to t...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divergence,low accuracy and project application of membrane wrinkling analysis,an analysis method of zero shear modulus and equivalent stiffness was proposed.This method is an improvement to the previous method (Method I) of local coordinate transposition and stiffness equivalence.The new method is derived and the feasibility is theoretically proved.A small-scale membrane structure is analyzed by the two methods,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mputational efficiency of the new method (Method II) is approximately 23 times that of Method I.When Method II is applied to a large-scale membrane stadium structure,it is found that this new method can quickly make the second principal stress of one way wrinkled elements zero,and make the two principal stresses of two-way wrinkled elements zero as well.It could attain the correct load responses right after the appearance of wrinkled elements,which indicates that Method II can be applied to wrinkling analysis of large-scale membrane struct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mbrane structures finite element method wrinkling analysis shear modulus zero-setting equivalent stiffnes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爆破挤淤法中炸药埋深对土体参数影响的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军 张凯宇 +4 位作者 陈晟凯 秦伟 倪俊峰 高紫阳 张一帆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3-132,共10页
爆破挤淤法是厚度15 m以上的软弱土地基有效处理方法之一。为了研究炸药埋深对该方法处理效果的影响,开展了淤泥中爆破的模型试验,利用全自动十字剪切板进行了不排水抗剪强度测试,探讨了炸药埋深对淤泥的不排水抗剪强度、含水率等影响,... 爆破挤淤法是厚度15 m以上的软弱土地基有效处理方法之一。为了研究炸药埋深对该方法处理效果的影响,开展了淤泥中爆破的模型试验,利用全自动十字剪切板进行了不排水抗剪强度测试,探讨了炸药埋深对淤泥的不排水抗剪强度、含水率等影响,并利用扫描电镜分别观测了不同炸药埋深下爆破前后土体的微观结构。研究结果表明:爆破会破坏爆点附近的土结构,导致孔隙率增加,不排水抗剪强度骤降,形成爆破扰动区;扰动区以外土体受到挤压导致不排水抗剪强度增加,形成爆破挤密区。爆破后土体含水率下降,爆心距越大下降越显著。炸药埋深为0.3倍淤泥厚度的爆后不排水抗剪强度减小最显著,约27%,扰动区范围最大,约为19.2 d(d为爆点直径),爆破效果最显著。因此,存在爆点最佳埋深,使得爆破效果最好,扰动土体的范围最大;可通过不排水抗剪强度确定爆破扰动范围。研究结果可为相关工程中炸药埋深设计提供技术支持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破挤淤法 炸药埋深 十字板剪切试验 不排水抗剪强度 含水率 孔隙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弹法的颗粒材料直剪试验剪切滑移区研究
5
作者 胡文韬 肖劲 +4 位作者 尹江灏 耿大新 徐长节 李顺文 吴文兵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20,共9页
颗粒直剪试验剪切带的发展规律和分布特征决定了颗粒体强度,但不易观测。采用自制的试验装置对透明聚碳酸酯颗粒进行直剪试验,基于光弹法原理,通过对颗粒剪切力学特性、应力链分布、位移场的观测,研究颗粒的力链发展过程、主接触角及剪... 颗粒直剪试验剪切带的发展规律和分布特征决定了颗粒体强度,但不易观测。采用自制的试验装置对透明聚碳酸酯颗粒进行直剪试验,基于光弹法原理,通过对颗粒剪切力学特性、应力链分布、位移场的观测,研究颗粒的力链发展过程、主接触角及剪切滑移面的发展规律,并在PFC2D离散元软件中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直剪过程中颗粒体系的力链分布存在应力屏蔽现象;颗粒体系的强力链、接触角及主应力方向发生了偏转,且偏转特征基本一致;颗粒在剪切过程中形成拱形剪切滑移面,与水平剪切面共同形成拱形滑移剪切区。拱形滑移区在剪切初期形成,且在整个剪切过程中一直持续。在剪切应力峰值时,拱形滑移区的高度与初始法向力成正比,厚度在(13~15)d_(50)之间。拱形滑移区在应力残余阶段逐渐减小,趋于稳定状态,且不同初始法向力下的拱形滑移区在应力残余阶段的高度相差不大,厚度在(8~9)d_(50)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物质 光弹法 直剪试验 剪胀(缩) 拱形剪切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横波可控震源组合激振效果分析
6
作者 黄志强 游正涛 +4 位作者 李刚 付铭威 王若豪 帅军 张国旭 《机械强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5-62,共8页
受振动器结构限制,横波可控震源激振时存在下传大地能量低和横波信号下传深度浅等问题。为此,通过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创新性地研究了不同组合的横波可控震源振动器对激振效果的影响。首先,基于三维九分量资料和两大组合类型,考虑了8种... 受振动器结构限制,横波可控震源激振时存在下传大地能量低和横波信号下传深度浅等问题。为此,通过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创新性地研究了不同组合的横波可控震源振动器对激振效果的影响。首先,基于三维九分量资料和两大组合类型,考虑了8种组合横波可控震源振动器激振方式,建立了振动器-大地有限元模型,构建了组合横波可控震源振动器激振效果评价体系;其次,基于该评价体系,详细地分析了各种横波可控震源振动器组合激振方式对大地的下传能量、横波信号下传深度和组合激发波间的相互干涉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单个横波可控震源,两台SHY横波可控震源并排组合同向激振时,传入大地能量提升86.36%,大地粒子位移振幅平均提升73.40%;两台SHX横波可控震源单排组合同向激振时,传入大地能量提升97.48%,大地粒子位移振幅平均提升58.61%,较大幅度地提升了激振效果。研究成果可为提升横波可控震源激振效果提供指导,也可为横波可控震源组合激发设计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波可控震源 组合横波振动器 组合激振效果 地震勘探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车站双槽钢型钢混凝土转换梁抗剪承载力研究
7
作者 马辉 张如一 +2 位作者 赵艳丽 王博 谢钟辉 《应用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83-791,共9页
为研究地铁车站双槽钢型钢混凝土转换梁的抗剪承载力,对该类转换梁进行了抗剪承载力试验研究,获得了该类转换梁的破坏特征、荷载-位移曲线和钢材的应变发展规律,研究了剪跨比和配钢率对转换梁抗剪承载力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转换梁试... 为研究地铁车站双槽钢型钢混凝土转换梁的抗剪承载力,对该类转换梁进行了抗剪承载力试验研究,获得了该类转换梁的破坏特征、荷载-位移曲线和钢材的应变发展规律,研究了剪跨比和配钢率对转换梁抗剪承载力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转换梁试件在集中荷载作用下主要呈现剪切破环形态,其受剪承载力主要由型钢腹板、箍筋及混凝土承担;增大型钢配钢率对增强转换梁的抗剪承载力是有利的。结合该类转换梁的受剪破坏特征,分别提出基于拉-压杆模型和叠加原理的转换梁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计算表明2种方法均可以有效预测转换梁的抗剪承载能力,其结果可为该转换梁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车站结构 双槽钢 型钢混凝土 转换梁 抗剪承载力 计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厚度翼缘板箱梁剪力滞分析的有限梁段法
8
作者 周世军 周操 +3 位作者 李贤伟 陈晨 史雨安 汪刚 《铁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2-153,共12页
为研究变厚度翼缘板薄壁箱梁的剪力滞效应,提出一种适应不同荷载形式及边界条件下剪力滞分析的有限梁段法。首先通过翼板剪切变形规律定义剪力滞翘曲位移函数,再应用最小势能原理建立剪力滞基本微分方程。在变分原理基础上,提出每节点... 为研究变厚度翼缘板薄壁箱梁的剪力滞效应,提出一种适应不同荷载形式及边界条件下剪力滞分析的有限梁段法。首先通过翼板剪切变形规律定义剪力滞翘曲位移函数,再应用最小势能原理建立剪力滞基本微分方程。在变分原理基础上,提出每节点包含两个剪力滞自由度的梁段单元并对其进行Hermite位移插值,导出考虑剪力滞与梁弯曲刚度耦合影响的单元刚度矩阵。结合具体算例分析箱梁的纵横向剪力滞效应,结果表明:有限梁段法解与实体有限元解和能量变分法解吻合良好且具有较高的精度,验证了方法的准确性和适用性;与通过面积相等将变厚度翼缘板简化成等厚度翼缘板的方法相比,考虑翼缘板厚度变化的方法能够提高计算精度,最大可提高19.3%(悬臂板根部位置)。最后应用有限梁段法对某大跨连续刚构箱梁桥在选定荷载工况下的剪力滞效应进行分析,为复杂桥梁结构中变厚度翼缘板箱梁剪力滞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与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箱梁 剪力滞效应 变厚度翼缘板 能量变分法 有限梁段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螺旋复合箍筋约束混凝土方柱轴压承载力计算
9
作者 杨坤 胡阳阳 +2 位作者 孙珊珊 高晓敏 吉康乐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8-66,共9页
为研究多螺旋复合箍筋约束混凝土方柱的轴心受压承载力,对7根该类型短柱进行了轴心受压试验,分析了箍筋间距、箍筋形式、箍筋强度对其轴压性能的影响。考虑到矩形外箍、圆螺旋内箍以及外围圆螺旋箍内的混凝土圆柱体对核心混凝土的多重... 为研究多螺旋复合箍筋约束混凝土方柱的轴心受压承载力,对7根该类型短柱进行了轴心受压试验,分析了箍筋间距、箍筋形式、箍筋强度对其轴压性能的影响。考虑到矩形外箍、圆螺旋内箍以及外围圆螺旋箍内的混凝土圆柱体对核心混凝土的多重约束作用,对多螺旋复合箍筋的约束机理进行了分析。基于双剪统一强度理论,推导出多螺旋复合箍筋约束混凝土方柱的轴心受压承载力计算公式,并与试验结果、已有规范及学者提出的计算公式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随着箍筋间距的减小或者箍筋强度的提高,多螺旋箍筋约束混凝土试件的强度和延性均提高;多螺旋复合箍筋的约束效果好于传统井字形复合箍筋,且五螺旋复合箍筋的约束效果好于四螺旋复合箍筋;提出的轴压承载力计算公式精度较高,验证了统一强度理论在多螺旋复合箍筋约束混凝土方柱轴压承载力计算中的适用性;相比矩形外箍,圆螺旋内箍的间距与强度对约束混凝土方柱轴压承载力提高幅度的影响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螺旋复合箍筋 双剪统一强度理论 轴压承载力 试验研究 理论计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有限元的端板式组合剪力墙-钢梁节点抗震性能研究
10
作者 陈丽华 石锦涛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7-135,144,共10页
为研究端板式双钢板组合剪力墙-钢梁节点抗震性能,文章通过改变端板厚度设计3个足尺节点试件,开展低周往复加载试验,利用ABAQUS软件对节点进行等效塑性应变损伤准则的有限元分析模拟,探究钢材种类、梁端盖板、轴压比及设置加劲肋等对节... 为研究端板式双钢板组合剪力墙-钢梁节点抗震性能,文章通过改变端板厚度设计3个足尺节点试件,开展低周往复加载试验,利用ABAQUS软件对节点进行等效塑性应变损伤准则的有限元分析模拟,探究钢材种类、梁端盖板、轴压比及设置加劲肋等对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节点试件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且模拟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度较好;通过提升钢材屈服强度、改用全截面梁上盖板、增加盖板厚度及设置梁端加劲肋等方式可有效提升节点的承载力和刚度;最后依据基于塑性极限分析法推导结果提出了该类型节点的端板厚度设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钢板组合剪力墙 墙梁节点 ABAQUS有限元 应力三轴度 设计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弯曲元布置形式和注浆方法对MICP胶结砂土小应变剪切模量的影响
11
作者 张雷 郑延龙 +3 位作者 徐涛 李浩玉 胡健 史金权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48,共8页
在岩土工程应用中,砂土的小应变剪切模量G_(max)是重要的力学参数。以人工玻璃砂替代天然砂土材料,结合多方向弯曲元测量进行MICP加固玻璃砂各向同性固结排水试验,探究MICP加固方法、弯曲元布置形式对玻璃砂水平面(G_(HH))和垂直平面(G_... 在岩土工程应用中,砂土的小应变剪切模量G_(max)是重要的力学参数。以人工玻璃砂替代天然砂土材料,结合多方向弯曲元测量进行MICP加固玻璃砂各向同性固结排水试验,探究MICP加固方法、弯曲元布置形式对玻璃砂水平面(G_(HH))和垂直平面(G_(HV)和G_(VH))上剪切模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方法加固玻璃砂的剪切波速VS、小应变刚度G_(max)和刚度各向异性G_(HH)/G_(HV)发展规律不同。经MICP加固后,玻璃砂的G_(max)均有提高,其中,“低pH一相法+注入反应液后直接反压”,G_(max)提升最大,小应变刚度比(G_(max unload)/G_(max load))下降幅度最大。由于加固的不均匀性,弯曲元在侧壁上的布置高度也有一定的影响。在探讨MICP对小应变刚度各向异性的影响时,应在同一水平面布置HH和HV方向的弯曲元传感器,否则,加固不均匀性将引起较大试验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方向弯曲元 小应变剪切模量 刚度各向异性 MICP加固 低pH一相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TM分析的车辆基地上盖全框支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评估
12
作者 蔡玉军 马晓飞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69-176,共8页
为综合评估车辆基地上盖全框支剪力墙超限结构体系抗震性能,首先基于标准设计反应谱人工合成3条地震强度随时间增加而逐渐增强的耐震时程曲线(ETA),并作为地震激励对结构进行耐震时程分析(ETM);进而通过与增量动力分析(IDA)所得的结构... 为综合评估车辆基地上盖全框支剪力墙超限结构体系抗震性能,首先基于标准设计反应谱人工合成3条地震强度随时间增加而逐渐增强的耐震时程曲线(ETA),并作为地震激励对结构进行耐震时程分析(ETM);进而通过与增量动力分析(IDA)所得的结构最大顶点位移、最大基底剪力和最大层间位移角等参数进行对比,以验证ETM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最后基于ETM结果对结构地震响应和地震易损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ETM所得结构地震响应参数与IDA分析结果吻合良好,说明ETM分析可有效减少计算量并准确预测结构在不同地震强度下的地震响应。此超限结构在弹性受力阶段主要通过弹性应变与动能耗散能量,弹塑性受力阶段则主要通过阻尼耗能和非弹性耗能耗散地震能量。结构在多遇地震工况下基本完好的概率为98.609%,设防地震工况下发生中等损坏的概率为2.050%,罕遇地震工况下严重破坏与接近倒塌的概率分别为2.804%和0.021%。表明此超限结构可满足预设性能目标,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基地 全框支剪力墙结构 耐震时程分析法 地震响应 地震易损性 抗震性能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城市交通上盖厚板转换全框支剪力墙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马晓飞 李英民 +4 位作者 潘维浩 姜宝龙 杨宏武 黄永安 雷帅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32,38,共9页
某城市交通上盖建筑的结构高度为119.1m,具有刚度突变、构件中断等不规则项,为满足功能需求,采用厚板转换全框支剪力墙结构。通过5个算例模型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分析了转换板厚度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规律,进而确定了板厚。在PERFO... 某城市交通上盖建筑的结构高度为119.1m,具有刚度突变、构件中断等不规则项,为满足功能需求,采用厚板转换全框支剪力墙结构。通过5个算例模型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分析了转换板厚度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规律,进而确定了板厚。在PERFORM-3D中采用深梁划分转换板,用深梁非线性行为来模拟板厚的受力状态,对结构进行了罕遇地震下的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找到该结构的薄弱部位,检验结构是否满足设计时既定的性能目标,综合评价该类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结果表明:转换板厚度的增加对结构的抗震性能有一定影响,但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影响效率降低;在罕遇地震下,该结构的破坏次序为连梁-剪力墙-柱,符合预期破坏模式,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框支剪力墙结构 厚板转换 抗震性能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动力时程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测试木材剪切模量的悬臂方板扭转振动法 被引量:1
14
作者 兰昕苑 王正 +3 位作者 邹红艳 齐亮 王军 陈清平 《林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6-143,共8页
为提高动态测试木材主向剪切模量的精度和适用性,提出了一种动态测试木材主向面上2个相互垂直方向剪切模量的方法,即悬臂方板扭转振动法。首先根据能量原理和回归分析得到悬臂方板扭转振动法测试木材主向剪切模量的推算公式及其相应的(... 为提高动态测试木材主向剪切模量的精度和适用性,提出了一种动态测试木材主向面上2个相互垂直方向剪切模量的方法,即悬臂方板扭转振动法。首先根据能量原理和回归分析得到悬臂方板扭转振动法测试木材主向剪切模量的推算公式及其相应的(弦向面LT向、径向面LR向和横切向面RT向)悬臂方板振型系数公式;然后得到弦向面TL向悬臂方板的振型系数公式,以此测试木材弦向面TL向的剪切模量;最后对6个树种、3个木材主向和宽厚比6~30的悬臂方板进行木材主向剪切模量仿真计算。从仿真结果分析了利用悬臂方板扭转振动法测试木材主向剪切模量的有效性;同时,宽厚比为15的悬臂方板用于测试木材主向剪切模量具有足够精度。通过应用悬臂方板扭转振动法测试了落叶松[Larix gmelinii(Rupr.)Kuzen]弦向面LT向(试件长和宽分别沿木材L向和T向)和TL向(试件长和宽分别沿木材的T向和L向)的剪切模量以及杨木LVL板材的纵向和横向剪切模量。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宽厚比约为15和10的悬臂方板,落叶松LT向与TL向的剪切模量测试值之比分别为1.09和1.16;而LVL纵向与横向剪切模量测试值之比分别为1.01和1.14。悬臂方板扭转振动法测试落叶松LT向剪切模量的有效性得到了非对称四点弯曲梁法(静态)和自由板扭转振型法、自由方板扭转模态法(动态)的试验验证。因此,悬臂方板扭转振动法成功地表明木材主向面上相互垂直方向的剪切模量在数值上存在差异,其差异大小与悬臂方板的宽厚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材 悬臂 方板 剪切模量 动态测试 扭转振动法 尺寸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场格子Boltzmann方法模拟载表面活性剂液滴的剪切动态行为
15
作者 陈涛 姚丽萍 +2 位作者 张良奇 曾忠 谢守勇 《重庆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28,共17页
表面活性剂可以降低流体界面的表面张力,显著改变固体表面的润湿特性,在工业生产中被广泛使用。为探究载表面活性剂液滴在固体表面上的运动特性,基于Cahn-Hilliard相场格子玻尔兹曼方法,引入由实验得出的考虑三相接触线移动速度的Yokoi... 表面活性剂可以降低流体界面的表面张力,显著改变固体表面的润湿特性,在工业生产中被广泛使用。为探究载表面活性剂液滴在固体表面上的运动特性,基于Cahn-Hilliard相场格子玻尔兹曼方法,引入由实验得出的考虑三相接触线移动速度的Yokoi动态接触角模型,建立了一种考虑可溶性表面活性剂流动的移动接触线模型。根据控制方程独立开发计算程序,并采用并行化处理提高计算效率。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线性剪切作用下液滴的动态过程,分析了有效毛细数Ca_(e)和固体表面润湿性对纯净液滴和载表面活性剂液滴变形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有效毛细数Ca_(e)增大会促进液滴变形,当其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液滴会产生破裂,载表面活性剂液滴相对于纯净液滴有更大的变形量和移动速度。当液滴附着于亲水性固体表面时,在相同剪切作用下,载活性剂液滴相对于纯净液滴有更长的相对弧长和相对润湿长度;且液滴在亲水表面比其在中性表面变形的相对弧长和相对润湿长度值亦更大。而当液滴附着于疏水性固体表面时,液滴则会在剪切作用下脱离固体表面;在相同的毛细数下,载表面活性剂液滴相对于纯净液滴先脱离固体表面且移动速度更快。研究结果表明可溶性表面活性剂的存在会对液滴剪切运动和变形产生较大影响,可以促进液滴变形,增大液滴移动速度。本文的数值方法可用于计算载有可溶性活性剂液滴的移动接触线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场法 格子玻尔兹曼方法 可溶性表面活性剂 剪切 液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截面波形钢腹板悬臂梁抗剪性能研究
16
作者 王方旭 刘世忠 +2 位作者 杨霞林 秦翱翱 刘欣益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8-117,共10页
为了在变截面波形钢腹板悬臂梁的剪应力计算时考虑翼板、腹板以及组合箱梁截面转角差异,首先从翼板、腹板以及组合箱梁截面转角出发建立位移函数,采用能量变分法将翼板与腹板承剪进行剥离,利用弯矩等效分离顶、底板承剪;其次结合变截面... 为了在变截面波形钢腹板悬臂梁的剪应力计算时考虑翼板、腹板以及组合箱梁截面转角差异,首先从翼板、腹板以及组合箱梁截面转角出发建立位移函数,采用能量变分法将翼板与腹板承剪进行剥离,利用弯矩等效分离顶、底板承剪;其次结合变截面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的梁段分析单元刚度矩阵及节点荷载列阵建立了剪应力求解程序;最后分析了悬臂梁在不同荷载工况下顶、底板及腹板剪应力与承剪比.结果表明:相较于有限元计算结果,考虑转角差异后顶板、腹板和底板承剪比计算结果较已有变截面剪应力计算结果精度最大可提高3.48%、3.43%和6.91%;悬臂梁各组件承剪比取决于荷载形式,梁端集中荷载作用下,顶、底板各自承剪比达到最大,分别为自由端的12.82%和固定端的60.81%;均布荷载作用下,腹板承剪比达到最大,为自由端的78.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应力 能量变分法 有限梁段法 承剪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锅法对PMMA及聚酯类材料的表面改性及抗生物垢性能评价
17
作者 赵莹 董继程 +4 位作者 方元 张立军 靳琳 刘波 程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1-145,共15页
报道了一种对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及聚酯类材料表面改性的通用方法,制备了具有广谱性和可持续后续反应活性的抗蛋白抗细菌涂层,该方法克服了通过引入特定基团用于表面改性的限制.分别采用一锅法和两步法在PMMA上聚合两性离子单体甲... 报道了一种对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及聚酯类材料表面改性的通用方法,制备了具有广谱性和可持续后续反应活性的抗蛋白抗细菌涂层,该方法克服了通过引入特定基团用于表面改性的限制.分别采用一锅法和两步法在PMMA上聚合两性离子单体甲基丙烯酸磺基甜菜碱(SBMA),元素分析结果表明,经一锅法制备的PMMA-SBMA改性涂层的SBMA含量最高,因此选择一锅法进行后续研究.在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有机玻片、聚碳酸酯(PC)有机玻片、聚对苯二甲酸-1,4-环己烷二甲醇酯(PCT)有机玻片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有机玻片等聚酯类材料的表面上验证了该方法的广谱性.Ellman’s assay定量研究结果表明,PMMA-SBMA改性涂层表面仍存在乙烯基砜基基团,表明该涂层具有可持续后续反应活性.采用石英晶体微天平(QCM)评价了涂层抗牛血清白蛋白(BSA)吸附的能力,结果表明,一锅法涂层显著减少了72.3%的蛋白质非特异性吸附;静态涂层抗细菌黏附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对于蜡样芽孢杆菌、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静态下涂层细菌附着面积减少80%以上;流动池和流场计算结果表明,该涂层在两种剪切力(0.16和1.6 dynes/cm2)的流动条件下均可以抵抗细菌附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锅法 两性离子 抗细菌黏附 流动条件 剪切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剪内框结构体系力学计算与抗震性能
18
作者 张文津 肖绪文 +4 位作者 肖建庄 李水生 丁陶 吕凤悟 周泉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共8页
为灵活设计商场、库房等大开间建筑的内部空间,提出了一种外剪内框结构体系,即在普通框架结构四周布置剪力墙,将其作为主要抗侧力构件,内部框架结构主要承担竖向荷载。推导了外剪内框结构体系的内力分析方法,提出了框架与剪力墙相对刚... 为灵活设计商场、库房等大开间建筑的内部空间,提出了一种外剪内框结构体系,即在普通框架结构四周布置剪力墙,将其作为主要抗侧力构件,内部框架结构主要承担竖向荷载。推导了外剪内框结构体系的内力分析方法,提出了框架与剪力墙相对刚度控制参数的计算公式与设计方法。基于某4层框架结构,设计了对应的外剪内框结构,评估了外剪内框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与抗倒塌能力。结果表明,外剪内框结构体系内部框架柱截面面积相对较小,可以实现更大的建筑空间,框架-剪力墙相对刚度的设计方法可用于实际设计。材料用量相同时,外剪内框结构较框架结构抗震性能更好,其抗侧刚度提升30.3%,极限承载力提高7.3%,罕遇地震下基底剪力减小13.8%,顶点位移减小66.3%,最大层间位移角减小7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剪内框结构体系 剪力分担比 弹性计算方法 刚度设计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布加固管桁架节点的工程应用研究
19
作者 童乐为 王甜甜 +5 位作者 徐晓明 高峰 史炜洲 周锋 武诣霖 严斌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97-705,共9页
以体育场屋盖圆钢管桁架节点为对象,开展了碳纤维(CFRP)布加固的工程应用研究,涉及CFRP布缠绕加固空间管节点的步骤策略、环境温度下CFRP布胶粘剂抗剪强度试验、钢管表面涂层对CFRP布胶粘剂粘结强度影响的试验、防火涂料在CFRP布上粘结... 以体育场屋盖圆钢管桁架节点为对象,开展了碳纤维(CFRP)布加固的工程应用研究,涉及CFRP布缠绕加固空间管节点的步骤策略、环境温度下CFRP布胶粘剂抗剪强度试验、钢管表面涂层对CFRP布胶粘剂粘结强度影响的试验、防火涂料在CFRP布上粘结强度的试验、CFRP布加固空间KT型管节点的受力性能试验。研究表明环境温度改变、钢管表面原有涂层都对胶粘剂的粘结强度有影响,CFRP布加固时须选择适用的胶粘剂,打磨掉钢管表面涂层,防火涂料可以在CFRP布上直接喷涂。相比未加固的KT型节点,CFRP加固的节点承载力和延性分别提升了24%和25%。CFRP布加固圆钢管相贯焊接节点是可行和有效的,当需要适度提升承载力时,是一个富有特色的选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布加固方法 胶接接头抗剪强度试验 胶粘剂‒钢管表面抗拔试验 防火涂料‒碳纤维布抗拔试验 碳纤维布加固KT型管节点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纳米压痕测试的颗粒材料弹性模量标定及应用
20
作者 陈峰 黄宏波 +5 位作者 罗刚 李宝建 王中宽 张涛 魏骁 杨仲轩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91-95,共5页
离散元数值仿真是研究砂土、砾土等颗粒材料受荷响应微观机理的重要手段。标定离散元方法的颗粒间接触模型参数对仿真结果真实性具有重要影响。以玻璃珠为研究对象,采用纳米压痕试验测试玻璃珠的杨氏模量;并对相同材质的玻璃块开展了超... 离散元数值仿真是研究砂土、砾土等颗粒材料受荷响应微观机理的重要手段。标定离散元方法的颗粒间接触模型参数对仿真结果真实性具有重要影响。以玻璃珠为研究对象,采用纳米压痕试验测试玻璃珠的杨氏模量;并对相同材质的玻璃块开展了超声波波速测试获得了玻璃材料的杨氏模量,验证了纳米压痕测试结果的可靠性。最后,将测得的弹性模量用于离散元数值仿真,成功模拟了颗粒材料的小应变剪切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材料 弹性模量 纳米压痕测试 离散元方法 小应变剪切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