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5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orward kinematics analysis of parallel manipulator using modified global Newton-Raphson method 被引量:22
1
作者 杨炽夫 郑淑涛 +2 位作者 靳军 朱思斌 韩俊伟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0年第6期1264-1270,共7页
In order to obtain direct solutions of parallel manipulator without divergence in real time,a modified global Newton-Raphson(MGNR) algorithm was proposed for forward kinematics analysis of six-degree-of-freedom(DOF) p... In order to obtain direct solutions of parallel manipulator without divergence in real time,a modified global Newton-Raphson(MGNR) algorithm was proposed for forward kinematics analysis of six-degree-of-freedom(DOF) parallel manipulator.Based on geometrical frame of parallel manipulator,the highly nonlinear equations of kinematics were derived using analytical approach.The MGNR algorithm was developed for the nonlinear equations based on Tailor expansion and Newton-Raphson iteration.The procedure of MGNR algorithm was programmed in Matlab/Simulink and compiled to a real-time computer with Microsoft visual studio.NET for implementation.The performance of the MGNR algorithms for 6-DOF parallel manipulator was analyzed and confirmed.Applying the MGNR algorithm,the real generalized pose of moving platform is solved by using the set of given positions of actuators.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numeric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resented method can achieve the numerical convergent solution in less than 1 ms with high accuracy(1×10-9 m in linear motion and 1×10-9 rad in angular motion),even the initial guess value is far from the roo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allel manipulator forward kinematics global Newton-Raphson real-time syst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多级流道式磁流变阻尼器的高精度改进双曲正切模型
2
作者 杜恒 吕彦廷 +1 位作者 黄惠 马佰周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9-49,共11页
液压作动器中串联多级流道式磁流变阻尼器(MFC-MRD)可有效改善液压阀控缸系统的欠阻尼特性,提高系统的稳定性,该技术在足式机器人、挖掘机等装备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但MFC-MRD的高功率密度设计必然会增加阻尼流道的有效长度,进而增... 液压作动器中串联多级流道式磁流变阻尼器(MFC-MRD)可有效改善液压阀控缸系统的欠阻尼特性,提高系统的稳定性,该技术在足式机器人、挖掘机等装备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但MFC-MRD的高功率密度设计必然会增加阻尼流道的有效长度,进而增大系统的阻尼力,导致现有动力学模型无法精确描述MFC-MRD的非线性滞回特征。为改善MFC-MRD的非线性滞回特性,该文基于力学性能试验,通过分析多级流道结构及非线性滞回曲线特征,对双曲正切曲线进行分割重组,进而提出了符合滞回特性的改进双曲正切模型;在参数辨识过程中,为避免模型参数陷入局部最优和“早熟”,对遗传算法的选择算子进行改进,进而提出了一种三级逐步逼近的选择算子,提高了模型参数的辨识精度,并依据力学实验数据,精确地获得了模型参数与电流的关系。模型对比结果表明,相较于Bouc-Wen模型和数据驱动式模型,该文建立的改进双曲正切模型的精度最高可提高75%,能准确地描述MFC-MRD存在的非线性滞回特性,具有较高的精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级流道式磁流变阻尼器 双曲正切曲线 正向运动学模型 改进遗传算法 参数辨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体机器人通用实验平台的设计与应用
3
作者 杜付鑫 崔维一 +1 位作者 程天宇 张钢 《实验技术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43,共7页
现有的连续体机器人实验平台存在通用性差、功能单一和成本高昂等问题,通用平台的设计与应用可以提升实验室科研水平和教育质量。该研究设计了一款新型连续体机器人通用实验平台,具有高精度、模块化、功能多样、易于推广的特点;通过模... 现有的连续体机器人实验平台存在通用性差、功能单一和成本高昂等问题,通用平台的设计与应用可以提升实验室科研水平和教育质量。该研究设计了一款新型连续体机器人通用实验平台,具有高精度、模块化、功能多样、易于推广的特点;通过模块的组合可以实现对多段不同直径线驱动连续体的驱动;通过构建线长模型获取连续体机器人的控制参量,建立双段连续体机器人的正运动学模型;设计了一组测量连续体弯曲角度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连续体的弯曲特性和实验平台的性能良好。连续体机器人通用实验平台的引入对提升实验室科研水平和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将推动连续体机器人的研究不断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体机器人 通用实验平台 模块化 正运动学 实验室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自由度机械臂关节运动控制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美强 马庆禄 +1 位作者 闫浩 余腾伟 《机械强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7-158,共12页
机械臂结构具有高度非线性和强耦合等特点,高精度运动控制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以AR4机械臂为研究对象,对机械臂控制影响较大的正、逆运动学进行系统的分析,确定机械臂相应结构参数,利用D-H法求解机械臂正、逆运动学数值计... 机械臂结构具有高度非线性和强耦合等特点,高精度运动控制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以AR4机械臂为研究对象,对机械臂控制影响较大的正、逆运动学进行系统的分析,确定机械臂相应结构参数,利用D-H法求解机械臂正、逆运动学数值计算模型。针对机械臂在空间运动中关节卡顿产生的抖动现象,采用三次样条插值算法进行优化。在笛卡儿空间规划中采用直线插补法减少末端执行器运动距离,通过Matlab仿真得出具体规划点,满足设计要求。最后,利用SolidWorks建立机械臂的三维模型并生成统一机器人描述格式(Unified Robot Description Format,URDF)模型,使用MoveIt进行实际机械臂在关节空间和笛卡儿空间的轨迹规划,通过RViz展示运动过程。试验结果表明,加入三次样条插值算法后,机械臂关节电动机能够保持稳定的运转,相对于无三次样条插值算法,关节轨迹曲率分别降低了15.4%、35.6%、21.3%、26.8%、18.98%和45.7%,有效解决了关节运动过程中的抖振问题,实现了机械臂平稳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自由度机械臂 正逆运动学 三次样条插值 运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生四足船体清洗机器人的运动学分析和仿真 被引量:1
5
作者 邵博 张义民 张凯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5-319,共5页
为高效安全的清洗船体,替代人工,设计了一种具有一定越障能力和灵活的仿生四足船体清洗机器人。分析了机器人的具体机械结构;以单腿结构为研究对象,基于D-H参数法的变换思想,构建腿部各连杆节点处的坐标系,推导和求解出杆件的正逆运动学... 为高效安全的清洗船体,替代人工,设计了一种具有一定越障能力和灵活的仿生四足船体清洗机器人。分析了机器人的具体机械结构;以单腿结构为研究对象,基于D-H参数法的变换思想,构建腿部各连杆节点处的坐标系,推导和求解出杆件的正逆运动学,得出机器人腿部末端执行器的位姿方程;在Matlab平台下,将机器人腿部模型运用Robotics Toolbox建立起,分析对比后验证了运动学方程的正确性,利用蒙特卡洛法的思想,根据正运动学方程求解出机器人腿部末端执行器的工作空间图像;使用Adams平台进行机器人整体虚拟样机仿真,得出了机器人的运动情况,分析了四足机器人运行时的稳定性。该设计方案拓展了机器人的应用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足机器人 正逆运动学 虚拟样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RPR平面并联机器人的正运动学及奇异性能
6
作者 李新宇 尤晶晶 +2 位作者 华洁 张毅 叶鹏达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59-466,共8页
冗余驱动能够帮助机器人越过奇异位形,但它能否提高机构的运动/力传递性能,尚无定论。鉴于此,首先,设计了一种冗余驱动4-转动副移动副转动副(Revolute-joint,prismatic-joint,revolute-joint,PRR)平面并联机器人,建立并解析求解了其正... 冗余驱动能够帮助机器人越过奇异位形,但它能否提高机构的运动/力传递性能,尚无定论。鉴于此,首先,设计了一种冗余驱动4-转动副移动副转动副(Revolute-joint,prismatic-joint,revolute-joint,PRR)平面并联机器人,建立并解析求解了其正运动学方程。其次,根据尺度约束关系,推导并解析求解了杆长协调方程。根据位移求导法,推导了雅可比矩阵并分析了奇异位形。接着,借助于广义逆、分块矩阵等数学工具,求解了机器人的局部条件数指标(Local conditioning index,LCI)。最后,对比分析了4-RPR并联机器人与4种3-RPR并联机器人的正解特性、奇异位形和运动/力传递性能。结果显示,所设计的新型机器人的正运动学方程解的个数减少了一半,奇异位形更少,优质工作空间占比提升了1.15%~16.67%。这表明,4-RPR平面并联机器人更易于运动控制,且具有更优越的奇异性能,适合应用于3D打印、码垛等对灵活性要求较高的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机器人 冗余驱动 正运动学 奇异性 局部条件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轴球面并联跟踪机构运动学建模与应用
7
作者 赵卫 冯昂昂 +3 位作者 周宇飞 盛展翊 朱明超 邓永停 《光学精密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2076-2088,共13页
为完成大范围、高刚度及快速响应的动态跟踪任务,研究了一种应用于光学动态跟踪的3-RRR共轴球面并联机构。首先,通过几何向量法对机构进行正、逆运动学分析,基于向量投影从至多8组解析逆解中解出符合构型的唯一逆解,根据所提出的逆运动... 为完成大范围、高刚度及快速响应的动态跟踪任务,研究了一种应用于光学动态跟踪的3-RRR共轴球面并联机构。首先,通过几何向量法对机构进行正、逆运动学分析,基于向量投影从至多8组解析逆解中解出符合构型的唯一逆解,根据所提出的逆运动学算法在正运动学至多8种封闭解中确定与实际构型对应的唯一正解。然后,结合正逆运动学求解算法、运动奇异性指标和碰撞约束算法,系统分析了该类共轴球面跟踪机构在无奇异、无碰撞条件下的实际笛卡尔空间与构型空间分布。最后,基于单位四元数理论构建动平台姿态球面插值法,实现在工作空间内从任意姿态至目标姿态的平滑变换。计算与实验结果表明:运动学解析正解算法相较于约束迭代算法计算速度提升94%,计算误差降至10^(-14),且无初始值选取问题。工作空间求解结果表明:无运动学奇异与碰撞的机构俯仰角能够达到48.42°~138.42°,方位角达到-180°~180°。在此范围内绕指向轴滚转自由度依旧存在。理论分析与实验均表明,共轴球面并联跟踪机构具有优异的运动性能,满足光学动态跟踪任务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机构 动态跟踪 正逆运动学 工作空间 轨迹规划 共轴球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任务空间的六自由度振动校准系统宽频带迭代学习控制技术
8
作者 王培成 刘志华 +2 位作者 蔡晨光 任子啸 吕琦 《计量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40-949,共10页
为了解决六自由度振动校准因振动频率升高产生的幅值衰减和波形失真问题,提出了基于任务空间的迭代学习控制方法,以满足MEMS传感器的宽频带校准需求。根据六自由度振动校准系统微分运动学方程,推导了高频线性化的快速正解算法。设计P型... 为了解决六自由度振动校准因振动频率升高产生的幅值衰减和波形失真问题,提出了基于任务空间的迭代学习控制方法,以满足MEMS传感器的宽频带校准需求。根据六自由度振动校准系统微分运动学方程,推导了高频线性化的快速正解算法。设计P型迭代学习律,通过系统动力学模型推导了迭代学习控制的收敛条件。在六自由度振动校准系统上对宽频带控制方法进行了幅频响应、漂移误差、横向振动比和谐波失真度的实验测试。结果表明,在1~50 Hz频率范围幅值响应能够维持在0 dB;对比默认伺服控制,x轴作频率为20 Hz,幅值为0.12 mm的正弦振动时y轴和z轴的峰值漂移误差分别下降57.99%和58.46%,10 Hz以上对横向振动的抑制最高可达63.53%,各轴振动谐波失真度均有所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学计量 振动校准系统 宽频带 迭代学习控制 运动学正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T1R印花定位双模式并联机器人机构设计与分析
9
作者 王琰 郭飞飞 +3 位作者 梁俊侨 闫刚 张楠 刘伟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1-77,共7页
针对目前纺织印花重复叠印次数多时,印花装置重复定位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新型的双模式2T1R并联定位机器人机构。通过机构完全解耦的特性设计该机构各部分支链的结构,用螺旋理论求解机构的运动螺旋系以分析机构的自由度,利用闭环矢... 针对目前纺织印花重复叠印次数多时,印花装置重复定位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新型的双模式2T1R并联定位机器人机构。通过机构完全解耦的特性设计该机构各部分支链的结构,用螺旋理论求解机构的运动螺旋系以分析机构的自由度,利用闭环矢量法建立机构的运动学逆解方程,用MATLAB求解运动学逆解和正解,对比Adams虚拟样机的运动学仿真结果,验证所建立运动学方程的准确度。利用ANSYS分析机构的承载能力。结果表明,该双模式并联定位机构具有两移动一转动(2T1R)的自由度,可以实现预期的双模式定位运动,且受力时变形量较小。2T1R双模式并联定位机器人具有较好的运动学性能,可以实现精准的平面定位功能,完全解耦的结构特点使得机构的定位精度更高。该定位装置在纺织印花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T1R 并联机器人机构 完全解耦 运动学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压不平衡下并网逆变器的模型预测功率解耦控制
10
作者 舒涛 董学育 朱建忠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0-158,共9页
针对不平衡电网电压条件下并网逆变器的模型预测直接功率控制的功率耦合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动态前馈功率补偿的功率解耦策略。首先采用新定义的无功功率搭建并网逆变器模型预测直接功率控制的数学模型,不需要进行不平衡电压的正负序提取... 针对不平衡电网电压条件下并网逆变器的模型预测直接功率控制的功率耦合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动态前馈功率补偿的功率解耦策略。首先采用新定义的无功功率搭建并网逆变器模型预测直接功率控制的数学模型,不需要进行不平衡电压的正负序提取,在代价函数中使用新定义无功功率,得到正弦的并网电流,并有效消除由不平衡电网电压产生的输出功率2倍基频振荡;然后根据功率误差和电流偏差的关系设计补偿功率,将补偿功率前馈到逆变器功率控制回路,实现良好的解耦性能。最后搭建基于MATLAB/Simulink平台的仿真模型,验证所提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平衡电网电压 模型预测直接功率控制 前馈功率补偿 功率解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旋量理论步履式液压底盘支腿正运动学建模与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连晋毅 穆鑫茂 +2 位作者 袁琦 刘越茂 王春亮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23-727,共5页
建立步履式液压底盘支腿的正运动学模型并进行了仿真验证。首先,运用SolidWorks建立了步履式液压底盘的三维模型。其次,以步履式底盘的前后支腿为对象,采用旋量理论对其进行正运动学建模,得到正运动学公式。最后,利用Adams软件对底盘支... 建立步履式液压底盘支腿的正运动学模型并进行了仿真验证。首先,运用SolidWorks建立了步履式液压底盘的三维模型。其次,以步履式底盘的前后支腿为对象,采用旋量理论对其进行正运动学建模,得到正运动学公式。最后,利用Adams软件对底盘支腿模型进行运动仿真,通过对比仿真值与运动学方程理论值验证所建模型的正确性。结果表明:步履式底盘的前后支腿仿真值与运动学方程理论值的相对误差均小于0.1%,证明运动学模型正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步履式液压底盘 正运动学 旋量理论 相对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iMule机器人并联机构运动学分析与仿真
12
作者 江小辉 孙翼飞 +1 位作者 郭维诚 侯春杰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64-1671,共8页
针对并联机构运动学模型求解困难的问题,以TriMule并联机构为研究对象对其正向运动学与逆向运动学进行了分析与仿真,并通过样机平台的加工工艺参数评价了运动学算法的正确性与稳定性。根据TriMule机器人机构特点,基于矢量法与连杆长度... 针对并联机构运动学模型求解困难的问题,以TriMule并联机构为研究对象对其正向运动学与逆向运动学进行了分析与仿真,并通过样机平台的加工工艺参数评价了运动学算法的正确性与稳定性。根据TriMule机器人机构特点,基于矢量法与连杆长度差迭代法建立机器人并联机构的运动学逆解及正解模型,推导机器人驱动支链长度与动定平台位姿关系;在机器人运动空间中选取样本位姿,应用MATLAB对所建立TriMule机器人并联机构运动学模型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运动学模型求解算法正确稳定。最后搭建TriMule机器人搅拌摩擦焊实验平台验证运动学算法控制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iMule机器人 运动学正解 运动学逆解 仿真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概率-区间混合模型的六足机器人运动稳定性优化设计方法
13
作者 刘鑫 李飞虎 《工程设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85-591,共7页
针对中枢模式发生器(central pattern generator,CPG)模型的不确定性参数对六足机器人运动稳定性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概率-区间混合模型的六足机器人运动稳定性优化设计方法。首先,建立了六足机器人数值模型,并基于Matsuoka和Kimura... 针对中枢模式发生器(central pattern generator,CPG)模型的不确定性参数对六足机器人运动稳定性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概率-区间混合模型的六足机器人运动稳定性优化设计方法。首先,建立了六足机器人数值模型,并基于Matsuoka和Kimura模型建立了六足机器人CPG模型;其次,通过概率-区间混合模型来描述CPG模型的不确定性变量,并建立了六足机器人运动稳定性优化数学模型;再次,采用Karush-Kuhn-Tucker(KKT)最优化条件和基于最大熵原理的二次四阶矩方法对六足机器人运动稳定性优化设计问题进行解耦,将三层嵌套优化设计问题转化为单层优化设计问题,实现对优化问题的高效求解;最后,基于径向基函数建立六足机器人运动稳定性优化近似模型,并利用遗传算法求解最优设计解。结果表明,采用所提出的方法能够高效求解CPG模型的最优参数,提高了六足机器人的运动稳定性。因此,该方法在机器人运动控制领域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足机器人 运动稳定性 概率模型 区间模型 解耦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3-RRPU并联机构的运动学及鲁棒控制研究
14
作者 韩秀英 李旭莹 +1 位作者 凌金博 杨琨 《机电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64-1471,共8页
针对现有的三平移并联机构大多正解不唯一、较难实现精确稳定运动控制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3-RRPU型三平移并联机构,同时研究了机构的运动学、动力学及轨迹跟踪控制方法。首先,运用螺旋理论分析了该机构三平移的原理,进行了驱动输入的... 针对现有的三平移并联机构大多正解不唯一、较难实现精确稳定运动控制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3-RRPU型三平移并联机构,同时研究了机构的运动学、动力学及轨迹跟踪控制方法。首先,运用螺旋理论分析了该机构三平移的原理,进行了驱动输入的选取与论证,对机构平台奇异性、驱动奇异性和支链奇异性进行了分析;其次,运用运动学理论建立了运动学模型,推导了位置正、逆解析解;再次,运用拉格朗日动力学理论建立了机构操作空间的刚体动力学模型;最后,提出了一种基于非线性反馈解耦的自适应滑模轨迹跟踪控制方法,以证明其控制稳定性,并基于动力学模型对空间轨迹跟踪精度和控制力矩进行了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3-RRPU并联机构的位置正解在一般位形下具有唯一性,机构的平台奇异位形和驱动奇异位形少且无支链奇异。该轨迹控制方法可使机构在载荷20 kg、速度0.18 m/s、加速度0.12 m/s 2下,实现0.002 m以内的高精度复杂轨迹跟踪;基于Sigmoid函数的轨迹控制方法还能有效削弱控制力矩的抖振,为实现工业领域高速、高精度、高性能的三平移运动提供了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平移并联机构 位置正解 奇异性 螺旋理论 非线性反馈解耦 自适应滑模轨迹跟踪控制方法 机构操作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遥操作机械臂在托卡马克内运动轨迹的虚拟仿真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小璐 李鹏远 +2 位作者 魏海鸿 许婉韵 陈辉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1-197,共7页
针对托卡马克聚变装置中遥操作的运动轨迹问题,基于MATLAB和V-REP(虚拟机器人实验平台)软件搭建了真空室维护机器人三维场景仿真平台。通过建立机械臂的D-H参数对其进行运动学分析,使用蒙特卡洛方法求出机械臂可达的工作空间。采用高次... 针对托卡马克聚变装置中遥操作的运动轨迹问题,基于MATLAB和V-REP(虚拟机器人实验平台)软件搭建了真空室维护机器人三维场景仿真平台。通过建立机械臂的D-H参数对其进行运动学分析,使用蒙特卡洛方法求出机械臂可达的工作空间。采用高次多项式插值方法规划出一条平滑连续的插值曲线,完成了CFETR真空室遥操作的运动轨迹仿真,从而得到机械臂末端仿真曲线。各关节的角速度和扭矩变化平稳,且最大值未超过机器人的设计值,这一定程度上验证了算法的正确性和轨迹规划的可行性。仿真结果表明,机械臂能够适应真空室内部的复杂环境,可以有效地规划出满足既定空间任务要求的运动轨迹,对托卡马克装置中遥操作的应用和轨迹规划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卡马克 正逆运动学 蒙特卡洛 轨迹规划 虚拟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冗余铺放机器人的自运动流形及逆解优化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奎 徐孝彬 +1 位作者 王婷婷 刘波 《机电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51-558,共8页
针对用于复合材料铺放成型的八自由度冗余机器人系统的逆运动学问题,提出了一种求解其自运动流形及逆解优化的算法。首先,基于位姿分离思想定义了位置子流形和姿态子流形,采用几何求解法得到了基于自运动变量的参数化方程形式的位置子... 针对用于复合材料铺放成型的八自由度冗余机器人系统的逆运动学问题,提出了一种求解其自运动流形及逆解优化的算法。首先,基于位姿分离思想定义了位置子流形和姿态子流形,采用几何求解法得到了基于自运动变量的参数化方程形式的位置子流形和姿态子流形;然后,根据机器人的关节约束和实际铺放工艺过程,对给定的铺放位姿进行了位置子流形和姿态子流形配对的仿真,并用流形中若干组逆解通过正向运动学得到了末端位姿矩阵(其结果均与给定位姿相符,从而验证了自运动流形求解过程的正确性);最后,在完成自运动流形求解的基础上,从机械臂运动的平滑性和关节运动变化量两个方面出发,提出了一种基于自运动变量参数化方程的全局优化目标函数;以飞机尾椎模型为实验研究对象,对其中一条铺放路径进行了逆解全局优化仿真,得到了自运动变量和机器人各关节角在铺放路径上的优化曲线,将仿真结果与一种多目标优化算法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针对相同的铺放路径,采用上述优化算法后关节角变化总量降低了11.25%;该算法能够有效地求解八自由度冗余铺放机器人系统的自运动流形,基于全局优化目标函数,其能够在自运动流形中寻找出自运动变量和机器人各关节的最优解。该算法同样也适用于其他位姿解耦的冗余机器人系统逆解问题的求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冗余铺放机器人 八自由度 几何法 位姿分离 自运动流形 逆解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场会奖励数字化转型的“行胜于言”吗 被引量:1
17
作者 苏子豪 段云 +1 位作者 赵巍 杨翰方 《南开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8-88,172,共12页
以2014-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上市公司年报中数字化转型相关的前瞻性信息披露和投资金额数据,本文刻画数字化转型“行胜于言”的脱耦现象。实证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行胜于言”有总体上的正向市场反应。机制检验表明,投资... 以2014-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上市公司年报中数字化转型相关的前瞻性信息披露和投资金额数据,本文刻画数字化转型“行胜于言”的脱耦现象。实证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行胜于言”有总体上的正向市场反应。机制检验表明,投资者将数字化转型“行胜于言”传递的“发展助力”和“信任提升”的增量信息视作积极信号,做出正面反应。异质性检验发现,市场反应在外部支持性政策强度较高的区域或时期更强,而在不具备信息技术背景管理者负责的企业或过度负债程度较高的企业中较弱。最后,数字化转型“行胜于言”能够显著帮助企业获取发展资源、提高经营绩效与全要素生产率。本文将数字化转型的言行结合,拓宽了脱耦现象研究视角,有助于研究者和市场参与者深入认识数字化转型产生市场反应的逻辑,对于数字化转型效能提高、完善相关信息披露治理等方面具有实践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市场反应 脱耦现象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前瞻性信息披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果动态抓取Delta机器人正运动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傅雄辉 李立君 +2 位作者 范子彦 李宇航 吕辉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20,29,共8页
针对传统D-H参数法求解机械臂运动学时过程比较复杂的问题,为满足油茶果动态抓取的要求,提出了一种基于旋量理论构建3-R(SS)2Delta机器人正运动学方程的方法。针对3-R(SS)2Delta机器人的结构进行分析;通过旋量理论的指数积公式对该机器... 针对传统D-H参数法求解机械臂运动学时过程比较复杂的问题,为满足油茶果动态抓取的要求,提出了一种基于旋量理论构建3-R(SS)2Delta机器人正运动学方程的方法。针对3-R(SS)2Delta机器人的结构进行分析;通过旋量理论的指数积公式对该机器人的正运动学特性进行研究,获得机器人的位姿变换矩阵;最后,通过搭建的Delta机器人试验平台运行标准门型轨迹,结果表明:Delta机器人末端执行器能够精准地对传送带上移动的油茶果进行抓取。对比分析正运动学方程的计算值和Delta机器人试验平台试验测量值,得到末端执行器位置值的位置误差为±0.3mm,验证了所提出方法对构建油茶果动态抓取Delta机器人正运动学方程的正确性及可行性,旨在为后续进行油茶果动态抓取的轨迹规划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lta机器人 油茶果动态抓取 旋量理论 正运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粒子-人工蜂群算法的3RPUP_(c)-UPS并联机构运动学正解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常振振 张彦斌 +2 位作者 张双 宋黎明 李耀光 《机电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1-318,共8页
针对3RPUP_(c)-UPS并联机构运动学正解求解困难的问题,对新型3RPUPc-UPS并联机构的运动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并构建出位置正解求解模型,进而提出了一种基于粒子-人工蜂群算法(P-ABC)的并联机构运动学求解方法。首先,根据机构的拓扑特性,计... 针对3RPUP_(c)-UPS并联机构运动学正解求解困难的问题,对新型3RPUPc-UPS并联机构的运动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并构建出位置正解求解模型,进而提出了一种基于粒子-人工蜂群算法(P-ABC)的并联机构运动学求解方法。首先,根据机构的拓扑特性,计算得到了方位特征集、自由度和耦合度;然后,根据机构的几何特征,基于姿态变换矩阵和动平台投影方程,建立了机构的运动学逆解方程,并对比了MATLAB和SOLIDWORKDS的仿真结果,验证了逆解分析的正确性;最后,将运动学逆解方程转化为最小化求解问题,构建出了适合优化算法的运动学正解模型,并利用MATLAB的软件交互界面(GUI)功能,开发出用于计算并联机构运动学正解的软件,分别基于粒子群算法(PSO)、人工蜂群算法(ABC)和P-ABC算法,对该并联机构的运动学正解进行了计算。研究结果表明:P-ABC算法单次求解时间在0.5 s内,求解误差级别为10-20,相对于ABC算法,运行时间缩短了50.02%;而相对于POS算法,其求解精度提高了10个数量级。P-ABC算法能够用于求解该并联机构运动学正解,具有计算速度快、精度高的特点,可以为研究并联机构运动学正解提供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构学 并联机构 位置正解求解模型 方位特征集 粒子-人工蜂群算法 软件交互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梯度下降的串联机械臂逆运动学求解
20
作者 郑涧 史汉卿 +2 位作者 张金柱 王涛 黄庆学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78-82,共5页
将梯度下降法用于机械臂的逆运动学求解,解决了不同自由度串联机械臂逆运动学求解的问题;将求解过程中间解利用起来,在保证了系统性能的同时,完成了轨迹规划任务;针对使用梯度下降得到的轨迹较差的问题,采用改进的梯度下降对轨迹进行了... 将梯度下降法用于机械臂的逆运动学求解,解决了不同自由度串联机械臂逆运动学求解的问题;将求解过程中间解利用起来,在保证了系统性能的同时,完成了轨迹规划任务;针对使用梯度下降得到的轨迹较差的问题,采用改进的梯度下降对轨迹进行了优化。用OpenGL和C++搭建了仿真平台,对六自由度和七自由度机械臂进行了仿真,算法收敛精度可达到0.01 mm,实验结果表明将梯度下降用于机械臂逆运动学求解具有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臂 梯度下降法 正逆运动学 轨迹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