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程序性死亡配体-1通过抑制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激活黏着斑激酶促进肝细胞癌进展
1
作者 刘洋 王语然 +4 位作者 于滢 涂丽 王曾丽 欧阳诗琪 唐小龙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2012-2027,共16页
目的揭示PD-L1-PTP1B-FAK信号轴促进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进展的作用机制,并阐明其在HCC中的效应功能。方法通过GEPIA数据库获取HCC患者中PD-L1与FAK表达水平的10年生存分析曲线。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分析HCC组织与癌... 目的揭示PD-L1-PTP1B-FAK信号轴促进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进展的作用机制,并阐明其在HCC中的效应功能。方法通过GEPIA数据库获取HCC患者中PD-L1与FAK表达水平的10年生存分析曲线。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分析HCC组织与癌旁组织中PD-L1与FAK在Y397位点磷酸化相对表达水平。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内源性PD-L1低表达(SNU-387)和PD-L1高表达(Hep3B)细胞系,并构建SNU-387PDL1+和Hep3BPDL1-慢病毒转染的细胞系,通过Western blot检测PD-L1的高表达和低表达对p-FAK(Y397)的影响。为明确FAK在HCC中的功能机制,分别在SNU-387PDL1+中施加FAK抑制剂、在Hep3BPDL1-中施加FAK激活剂进行功能挽救实验,结合划痕愈合实验、Transwell侵袭实验、EdU增殖实验及克隆形成实验评估肿瘤恶性效应。通过GENEMANIA数据库预测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 1B,PTP1B)与PD-L1和FAK间功能交互,IHC分析PD-L1/PTP1B/p-FAK(Y397)三者的表达相关性,通过免疫共沉淀(co-immunoprecipitation,Co-IP)和间接免疫荧光(immunofluorescence,IF)验证PD-L1与PTP1B的相互作用,Western blot验证PD-L1与PTP1B的调控关系,通过体外PTP1B磷酸酶活性实验检测PTP1B活性变化。Western blot筛选内源性PTP1B高表达(SNU-387)和PTP1B低表达(Hep3B)细胞系,利用Hep3BPTP1B+和SNU-387PTP1B-细胞系,检测p-FAK(Y397)水平及重复表达水平对其功能效应实验和挽救实验。通过Western blot检测SNU-387细胞和Hep3B细胞中p-FAK(Y397)下游通路信号的变化。结果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在HCC组织中PD-L1与p-FAK(Y397)表达呈正相关(95%CI:1.065~3.801,P<0.01)。在SNU-387PDL1+细胞中显著增强FAK(Y397)位点磷酸化(P<0.01),细胞的迁移、侵袭、增殖、克隆形成能力提高(P<0.01),FAK抑制剂可逆转该效应(P<0.05);而Hep3BPDL1-细胞中显著降低FAK(Y397)位点磷酸化(P<0.01),细胞迁移、侵袭、增殖、克隆形成能力降低(P<0.01),FAK激活剂可恢复该效应(P<0.05);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在HCC组织中PTP1B表达与PD-L1和p-FAK(Y397)呈负相关(95%CI:1.886~3.514,P<0.05)。Co-IP实验和IF实验证实PD-L1与PTP1B存在直接相互作用,PD-L1抑制PTP1B表达水平使其活性降低(P<0.01);SNU-387PTP1B-细胞中显著升高FAK(Y397)位点磷酸化(P<0.01),细胞迁移、侵袭、增殖、克隆形成能力提高(P<0.01),FAK抑制剂逆转了以上效应(P<0.05);而Hep3BPTP1B+细胞中显著降低FAK(Y397)位点磷酸化(P<0.01),细胞迁移、侵袭、增殖、克隆形成能力降低(P<0.01),FAK激活剂的处理恢复其效应(P<0.05)。SNU-387细胞中FAK(Y397)位点的磷酸化激活可增强下游PI3K/AKT和MEK/ERK信号通路的活化(P<0.01);Hep3B细胞中抑制FAK(Y397)位点的磷酸化则能够削弱上述信号通路的活化(P<0.01)。结论PD-L1通过抑制PTP1B激活FAK,进而促进HCC的迁移侵袭和增殖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程序性死亡配体-1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 黏着斑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强度脉冲超声波对兔膝骨性关节炎软骨整合素-FAK-MAPKs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1
2
作者 沈士浩 程凯 +4 位作者 林强 夏鹏 高明霞 任莎莎 李雪萍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0-166,共7页
目的:观察低强度脉冲超声波(low-intensity pulsed ultrasound,LIPUS)对兔膝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软骨中整合素-FAK-MAPKs力化学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18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平均分成3组,分为正常对照... 目的:观察低强度脉冲超声波(low-intensity pulsed ultrasound,LIPUS)对兔膝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软骨中整合素-FAK-MAPKs力化学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18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平均分成3组,分为正常对照组(normal control,NC),OA模型组(OA group,OA),OA模型照射组(O+L)。OA组接受右侧后肢前交叉韧带切断(ACLT)处理术后4周接受LIPUS假辐射,O+L组同样手术处理,术后4周接受LIPUS辐射,NC组仅切开关节囊。LIPUS作用6周后,处死实验动物,取右后肢,采用HE染色行改良Mankin评分比较各组胫骨平台关节表面病理学改变。同时,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Ⅱ型胶原,MMP-13,整合素β1的蛋白表达水平以及FAK、MAPKs家族蛋白(p38、ERK1/2、JNK)磷酸化水平。结果:1组织学观察及Mankin评分:LIPUS干预后,OA软骨表层轻微不平整,染色轻度缺失,可见软骨细胞增殖;Mankin评分,NC组:4.67±0.57;OA组:10.57±2.55;O+L组:7.66±1.74。与NC组相比,OA组、O+L组Mankin评分明显增高,但OA组增高更为明显(P<0.05);与OA组相比,O+L组Mankin评分明显降低(P<0.05)。2Ⅱ型胶原、MMP-13含量:LIPUS干预后,II型胶原含量较NC组升高,MMP-13含量有明显下降。3整合素β1-FAK-MAPKs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LIPUS干预使整合素β1、磷酸化FAK表达增高;同时MAPKs信号通路相关蛋白ERK1/2、p38磷酸化水平明显下降,而JNK磷酸化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LIPUS可以减轻骨性关节炎软骨ECM损伤程度,与LIPUS产生机械应力使关节软骨中细胞表面应力受体之一整合素β1及其下游分子黏着斑激酶FAK磷酸化表达增高,进一步下游的磷酸化p38,ERK1/2表达下调有关。LIPUS的机械效应可经力化学转导途径作用于OA关节软骨,为治疗骨性关节炎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强度脉冲超声波 骨性关节炎 整合素 粘着斑激酶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Ⅴ过表达对人肝癌细胞粘着斑复合物介导的信号转导作用 被引量:4
3
作者 王丽影 雷群英 +3 位作者 戴振宇 陈伉俪 陈惠黎 查锡良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40-244,共5页
为了探讨过表达N 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Ⅴ (GnT Ⅴ )后 772 1细胞侵袭、迁移等行为改变的机制 ,检测了GnT Ⅴ 772 1及pcDNA3 772 1两组细胞中与恶性表型密切相关的粘着斑激酶 (focalad hesionkinase ,FAK)、PTEN蛋白、蛋白激酶B(PKB... 为了探讨过表达N 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Ⅴ (GnT Ⅴ )后 772 1细胞侵袭、迁移等行为改变的机制 ,检测了GnT Ⅴ 772 1及pcDNA3 772 1两组细胞中与恶性表型密切相关的粘着斑激酶 (focalad hesionkinase ,FAK)、PTEN蛋白、蛋白激酶B(PKB)等重要信号分子的表达水平 ,同时测定了 2组细胞非贴壁依赖生长的能力 .利用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FAK、PTEN、PKB的表达或磷酸化水平 .利用poly hema使细胞非贴壁生长 ,2组细胞悬浮无血清培养 2 0h ,采用流式细胞仪方法检测细胞的失巢凋亡 (anoikis) .研究发现 ,转染GnT Ⅴ后的肝癌细胞的FAK表达无明显变化 ,FAK的酪氨酸磷酸化水平增高 70 %;而PTEN的表达下降了 4 9%;PKB的磷酸化增加 2 0 0 %;pcDNA3 772 1细胞已有明显凋亡 ,而转染GnT Ⅴ的 772 1细胞未发生凋亡 .结果提示 ,转染GnT Ⅴ后的肝癌细胞迁移力增强 ,可能与其FAK的磷酸化程度升高 ,激酶活力增强有关 ;而能逃逸失巢凋亡是因为PTEN的表达下降 ,PTEN蛋白的磷酸酶活性降低 ,细胞Akt PKB磷酸化水平保持在较高水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Ⅴ 过表达 人肝癌细胞 粘着斑复合物 介导 信号转导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着斑激酶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在SACC-LM和SACC-83细胞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斌 孙长伏 +2 位作者 于涛 黄汉 米磊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6-79,共4页
目的:检测黏着斑激酶(FAK)及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在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细胞系SACC-LM和SACC-83中的表达,探讨其与SACC肺转移发生的关系。方法:选择停止在G1/S期的SACC-LM和SACC-83细胞,测定其细胞内FAK和ERK酶活力,采用Western bl... 目的:检测黏着斑激酶(FAK)及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在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细胞系SACC-LM和SACC-83中的表达,探讨其与SACC肺转移发生的关系。方法:选择停止在G1/S期的SACC-LM和SACC-83细胞,测定其细胞内FAK和ERK酶活力,采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SACC-LM及SACC-83细胞中FAK及ERK蛋白表达,对其结果进行量化分析。结果:FAK及ERK在SACC-LM细胞中的活性均高于SACC-83细胞(P<0.01),SACC-LM细胞中FAK酶活性与ERK酶活性呈正相关关系(r=0.62,P<0.05)。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到在SACC-LM细胞中两种蛋白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在SACC-83细胞中的表达水平(P<0.05)。结论:FAK及ERK可能参与了SACC的发生发展过程和转移信号转导通路,FAK及ERK蛋白表达变化与SACC的转移行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着斑激酶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涎腺肿瘤 SACC-LM细胞 SACC-83细胞 蛋白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癌基因PTEN依赖其磷酸酶活性诱导人膀胱癌细胞BIU-87失巢凋亡机制 被引量:2
5
作者 郭永连 周四维 +1 位作者 叶章群 张小平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14-617,636,702,共6页
目的研究抑癌基因PTEN对人膀胱癌细胞株BIU-87失巢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携有野生型PTEN基因及2种突变型基因C124A-PTEN和G129E-PTEN的真核表达载体转染BIU-87细胞,利用West-ernblot法,检测PTEN蛋白表达与蛋白激酶B(PKB/... 目的研究抑癌基因PTEN对人膀胱癌细胞株BIU-87失巢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携有野生型PTEN基因及2种突变型基因C124A-PTEN和G129E-PTEN的真核表达载体转染BIU-87细胞,利用West-ernblot法,检测PTEN蛋白表达与蛋白激酶B(PKB/Akt)、焦点黏附激酶(FAK)磷酸化水平的变化,并应用流式细胞仪技术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分析各种细胞在黏附与失黏附状态下的凋亡。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转染野生型PTEN的BIU-87细胞中,FAK和Akt的磷酸化水平分别降低了59%(P<0.01)和89%(P<0.01),且失巢凋亡率由(8.32±0.57)%增至(37.62±2.12)%;G129E-PT/87细胞内磷酸化FAK和磷酸化Akt的水平分别下降了62%(P<0.01)和46%(P<0.05)且失巢凋亡率为(32.57±1.72)%;而转染C124A-PTEN的BIU-87细胞中,FAK和Akt的磷酸化水平及失巢凋亡率均无明显变化。结论抑癌基因PTEN可依赖其磷酸酶活性抑制FAK和Akt的磷酸化,并诱导膀胱癌细胞发生失巢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癌基因PTEN 焦点黏附激酶 蛋白激酶B 失巢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合蛋白α5β1过表达诱导人肝癌细胞SMMC-7721“失巢凋亡”机理
6
作者 雷霆雯 梁玉龙 查锡良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12-118,共7页
为了进一步阐明整合蛋白α5 β1过表达诱导非粘着状态的人肝癌细胞SMMC 772 1失巢凋亡的机理 ,利用poly HEME阻断细胞贴壁 ,诱导失巢凋亡 ,在poly HEME包被的 96孔板中检测细胞生存率 .利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了与细胞信号转导密切相关... 为了进一步阐明整合蛋白α5 β1过表达诱导非粘着状态的人肝癌细胞SMMC 772 1失巢凋亡的机理 ,利用poly HEME阻断细胞贴壁 ,诱导失巢凋亡 ,在poly HEME包被的 96孔板中检测细胞生存率 .利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了与细胞信号转导密切相关的粘着斑激酶 (FAK)、蛋白激酶B(PKB)及生存蛋白survivin的表达水平 .α5 β1过表达细胞株在去粘附状态下的生存率明显低于对照细胞 .在生长 8d时 ,以整合蛋白不同亚单位转染的α5 β1 772 1、β1 772 1和α5 772 1细胞 ,活细胞数分别降至对照组的 4 0 %、4 5 %和 83% .这说明整合蛋白α5 β1过表达细胞株 ,特别是α5 β1 772 1和 β1 772 1细胞的失巢凋亡明显加快 .细胞悬浮生长 2 4h后 ,α5 β1过表达细胞株都有不同程度的凋亡发生 ;同时粘着斑激酶 (FAK)和蛋白激酶B(PKB)表达量及其磷酸化水平均低于对照细胞 ,而survivin表达水平在α5 β1 772 1中最高 ,在 β1 772 1中最低 .在给予天然细胞外基质纤粘连蛋白的条件下 ,α5 β1 772 1和 β1 772 1细胞的FAK和PKB的磷酸化水平却呈升高趋势 .结果说明 ,FAK和PKB的变化与细胞的粘附状态密切相关 ,并且参与整合蛋白α5 β1过表达细胞在去粘附状态下失巢凋亡的发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合蛋白 失巢凋亡 粘着斑激酶 蛋白激酶B 肝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WA as a functional molecule to regulate via MAPK cascades and F-actin cancer cells migration cytoskeleton 被引量:1
7
作者 Chen, H. R. Bai, J. Ye, J. Liu, Z. L. Chen, R. Mao, W. G. Li, A. P. Zhou, J. W.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114-1114,共1页
关键词 JWA基因 白血病 分裂素相关蛋白激酶 细胞骨架 肿瘤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黏着斑激酶和脂肪酸结合蛋白4与心肌损伤及心功能的关系 被引量:3
8
作者 赵程诚 关春普 +2 位作者 黄昌伟 李靖 张士绅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4-287,共4页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黏着斑激酶(FAK)和脂肪酸结合蛋白4(FABP4)水平变化与心肌损伤及心功能的关系。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4月牡丹江心血管病医院收治的21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疾病组;选择同期在我院行体检的60...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黏着斑激酶(FAK)和脂肪酸结合蛋白4(FABP4)水平变化与心肌损伤及心功能的关系。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4月牡丹江心血管病医院收治的21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疾病组;选择同期在我院行体检的6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血清FAK和FABP4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影响因素,应用ROC曲线评估血清FAK和FABP4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预测价值,Pearson相关分析血清FAK和FABP4与心肌损伤和心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疾病组患者血清FAK、FABP4、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CK)、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显著高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血清FAK和FABP4与CK-MB、cTnI、CK、LVESD和LVEDD均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FAK(OR=2.872,95%CI:2.230~3.698,P=0.000)和FABP4(OR=2.667,95%CI:1.713~4.154,P=0.000)是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FAK诊断的临界值为25.60μg/L,曲线下面积为0.801(95%CI:0.750~0.852);血清FABP4诊断的临界值为23.22μg/L,曲线下面积为0.760(95%CI:0.707~0.812);FAK和FABP4联合分析显示,曲线下面积为0.899(95%CI:0.839~0.918)。结论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FAK和FABP4异常高表达,与心肌损伤及心功能密切相关,单独或联合分析可有效预测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黏着斑蛋白酪氨酸激酶类 脂肪酸结合蛋白质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麻素受体1、FAK mRNA在小鼠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肝组织中的表达及相互关系 被引量:6
9
作者 杨莉 赵召霞 +3 位作者 侯军良 刘玉珍 姜惠卿 戴二黑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1年第8期824-826,836,共4页
目的研究大麻素受体1(CB1)mRNA在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表达的变化,从基因转录水平探讨其与黏着斑激酶(FAK)的关系。方法采用10%四氯化碳腹腔注射制备肝纤维化模型,分别于造模第2、4、6、8周留取小鼠的肝组织及血清。通过肝组织病理对肝纤... 目的研究大麻素受体1(CB1)mRNA在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表达的变化,从基因转录水平探讨其与黏着斑激酶(FAK)的关系。方法采用10%四氯化碳腹腔注射制备肝纤维化模型,分别于造模第2、4、6、8周留取小鼠的肝组织及血清。通过肝组织病理对肝纤维化程度进行评分,荧光定量PCR检测CB1 mRNA和FAK mRNA水平,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的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各模型组小鼠肝组织中CB1 mRNA和FAK mRNA含量显著升高(P<0.05),而且随造模时间的延长,CB1 mRNA和FAK mRNA含量亦逐渐增高,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B1 mRNA的含量不但与肝纤维化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747),而且与肝组织中FAK mRNA含量也呈显著正相关(r=0.907),P值均<0.01。各模型组小鼠血清中TGFβ1的水平随造模时间延长而不断升高,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组织中CB1 mRNA的含量与血清TGFβ1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542,P<0.01)。结论 CB1可能通过激活FAK,以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通路诱导肝星状细胞(HSC)增殖并分泌大量TGFβ1,从而促进肝纤维化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 大麻酚 CB1 黏着斑蛋白酪氨酸激酶类 肝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性表达表皮钙粘蛋白增加G0/G1期人乳腺癌细胞比例及其分子机制 被引量:10
10
作者 吴衡 沈敏雄 +4 位作者 梁玉龙 段玲玲 王丽影 徐贞 查锡良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35-441,共7页
表皮钙粘蛋白 (E cadherin)阴性的乳腺癌细胞株MDA MB 2 3 1和MDA MB 43 5转染野生型表皮钙粘蛋白基因 ,通过流式细胞仪测量细胞周期发现表皮钙粘蛋白阳性细胞生长变慢 ,更多细胞停滞在G0 /G1期 ,蛋白质印迹证实由G0 /G1期进入S期的重... 表皮钙粘蛋白 (E cadherin)阴性的乳腺癌细胞株MDA MB 2 3 1和MDA MB 43 5转染野生型表皮钙粘蛋白基因 ,通过流式细胞仪测量细胞周期发现表皮钙粘蛋白阳性细胞生长变慢 ,更多细胞停滞在G0 /G1期 ,蛋白质印迹证实由G0 /G1期进入S期的重要调控分子细胞周期蛋白 D1(cyclinD1)下降了 ,并发现表皮钙粘蛋白还能降低直接激活细胞周期蛋白 D1基因转录的 β 连环蛋白的蛋白质浓度 .蛋白激酶B (PKB)能通过抑制糖原合成激酶 3 β(GSK 3 β)的活性来抑制β 连环蛋白降解 ,并在乳腺癌高转移细胞株中普遍过表达 ,其表达同样受到了表皮钙粘蛋白的抑制 .并且在表皮钙粘蛋白阳性细胞中 ,作为PKB上游信号分子并能激活PKB的粘着斑激酶 (FAK)和整联蛋白相关激酶 (ILK)蛋白量也发生下降 ,能抑制PKB激活的PTEN蛋白量却增加了 .结果显示 ,表皮钙粘蛋白能通过降低乳腺癌细胞中的PKB蛋白浓度 ,并通过上游信号分子抑制PKB的激活 ,进而降低PKB对β 连环蛋白降解的抑制作用 ,导致 β 连环蛋白直接调控的靶基因细胞周期蛋白D1的表达量下降 ,引起更多的细胞停止在G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钙粘蛋白 G0/G1期 人乳腺癌细胞 分子机制 细胞周期蛋白D1 蛋白激酶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泼尼松对阿霉素肾病大鼠肾组织FAK/Pyk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小英 王菊霞 +3 位作者 郑京 吴心虹 刘慈赟 林秀芹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149-1153,共5页
目的观察泼尼松对阿霉素肾病大鼠FAK、Pyk2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随机数字表将SD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泼尼松组,建立阿霉素肾病大鼠模型,于阿霉素注射后第7天干预组以泼尼松10 mg/(kg·d)灌胃,于实验不同时间点测定24 h尿蛋白定... 目的观察泼尼松对阿霉素肾病大鼠FAK、Pyk2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随机数字表将SD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泼尼松组,建立阿霉素肾病大鼠模型,于阿霉素注射后第7天干预组以泼尼松10 mg/(kg·d)灌胃,于实验不同时间点测定24 h尿蛋白定量,观察肾组织电镜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FAK、Pyk2、Nephrin表达水平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肾组织FAK、Pyk2蛋白及磷酸化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Nephrin表达水平。结果⑥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尿蛋白升高(P<0.01);⑥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尿蛋白降低(P<0.01);⑥模型组电镜可见足细胞足突广泛融合,免疫组化示治疗组Nephrin较模型组有改善(P<0.05);⑥第21、35天,模型组、治疗组Nephrin mRNA表达较正常组低,FAK mRNA表达较正常组升高(P<0.01),治疗组Nephrin mRNA表达较模型组上升(P<0.05);⑥第21、35天,模型组FAK总蛋白及其磷酸化蛋白表达、P-FAK/FAK、P-Pyk2/Pyk2较正常组高(P<0.01),治疗组FAK总蛋白及其磷酸化蛋白表达、P-FAK/FAK、P-Pyk2/Pyk2较模型组降低(P<0.01);⑥多元相关分析显示,尿蛋白与FAKmRNA、FAK、pFAK、Pyk2mRNA及pPyk2/Pyk2比值呈正相关(r=0.819、0.750、0.838、0.762、0.934,P<0.01)。结论阿霉素可能通过激活FAK、Pyk2磷酸化导致肾病的发生;泼尼松能抑制FAK、Pyk2激活,降低阿霉素肾病大鼠蛋白尿,改善足突病变,从而保护肾小球滤过屏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霉素肾病 泼尼松 黏着斑激酶 富含脯氨酸的酪氨酸激酶2 NEPHR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合素细胞信号转导通路与肝星状细胞行为 被引量:10
12
作者 张晓岚 姜慧卿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987-991,共5页
Integrins are the main mediators of the complicated interaction between hepatic stellate cells (HSCs) and extracellular matrix (ECM) components. Signal transduction by integrins is initiated by both occupancy and cros... Integrins are the main mediators of the complicated interaction between hepatic stellate cells (HSCs) and extracellular matrix (ECM) components. Signal transduction by integrins is initiated by both occupancy and crosslinking of integrins by ECM components. Focal adhesion kinase (FAK) and 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MAPK), which are the downstream molecules, involve in integrin-mediated cellular behaviors. In this review, we briefly summarize the integrin’s structure, intracellular signaling cascades and its role in HSC behaviors,such as activation,proliferation and apopto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合素类 焦点粘着 有丝分裂素激活蛋白激酶类 肝细胞 增殖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粘着斑激酶在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和迁移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沈阳 沈楠 +5 位作者 刘文辉 赖怡 李良 康敏 付强 刘肖珩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11年第2期128-132,共5页
目的采用粘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s,FAK)抑制剂抑制FAK在Y397位点的酪氨酸磷酸化,测定不同浓度的FAK抑制剂的对内皮细胞黏附、迁移及下游信号Rac1蛋白表达的影响,探索粘着斑激酶在内皮细胞黏附和迁移中的作用。方法运用内皮损... 目的采用粘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s,FAK)抑制剂抑制FAK在Y397位点的酪氨酸磷酸化,测定不同浓度的FAK抑制剂的对内皮细胞黏附、迁移及下游信号Rac1蛋白表达的影响,探索粘着斑激酶在内皮细胞黏附和迁移中的作用。方法运用内皮损伤模型(划痕法)测定FAK抑制剂在24、8、、24 h各时间点对EA.hy 926细胞迁移的影响。Western blot结合免疫荧光测定不同浓度的0~250 nmol/mL的FAK抑制剂的加入对Rac1蛋白分布和表达的影响。结果随着FAK抑制剂浓度的增加,细胞迁移距离减少,Rac1蛋白表达逐渐减弱。结论抑制FAK的磷酸化将抑制内皮细胞的黏附和迁移的生物学行为,下游Rac1蛋白表达降低。内皮细胞的黏附和迁移与FAK-Rho GTPases信号轴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着斑激酶 内皮细胞 蛋白表达 细胞黏附 细胞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rc蛋白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4
作者 谢捷 龚兴国 曾冬云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1119-1124,共6页
Src is a non-receptor protein tyrosine kinase activated by a number of extracellular signal moleculars. It is recruited to peripheral sites through myristoylation and the SH3 domain. Src initiates intracellular signal... Src is a non-receptor protein tyrosine kinase activated by a number of extracellular signal moleculars. It is recruited to peripheral sites through myristoylation and the SH3 domain. Src initiates intracellular signal trandsduction pathways that influence cell adhesion, migration, growth, differentiation and survival though catalytic domain. Src is normally maintained in an inactive conformation because of carboxy terminal Src kinase, but can be activated transiently during cellular events such as mitosis or constitutively by abnormal events such as mutation and some cancers. In additions, c-Src protein is found to be highly activated and the Src gene is frequently over-expressed in many cancers.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Src activation/over-expression and cancer progression appears to be significa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基因蛋白质c—src 粘着斑激酶 细胞运动 细胞存活 信号转导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芎含药血清对大鼠肝星状细胞大麻素受体1相关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9
15
作者 何娟 曹文富 +1 位作者 王海兰 韩仕庆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397-1401,共5页
目的观察川芎含药血清对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BB)活化的大鼠肝星状细胞(HSCs)大麻素受体1(CB1)、黏着斑激酶(FAK)及磷酸化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Akt)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制备川芎含药血清,MTT法检测川... 目的观察川芎含药血清对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BB)活化的大鼠肝星状细胞(HSCs)大麻素受体1(CB1)、黏着斑激酶(FAK)及磷酸化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Akt)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制备川芎含药血清,MTT法检测川芎含药血清对肝星状细胞增殖情况,Western blot法分析肝星状细胞CB1、FAK、p-Akt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DGF-BB作用24 h能刺激HSCs增殖,上调CB1、FAK、p-Akt蛋白的表达;川芎含药血清、秋水仙碱及大麻素受体1抑制剂AM251均能明显抑制上述效应;且加入AM251后,川芎含药血清对上述效应的抑制效果增强,且作用呈剂量依赖性。结论川芎含药血清可能通过大麻素相关信号通路抑制HSCs增殖,从而发挥防治肝纤维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含药血清 肝纤维化 肝星状细胞 大麻素受体1相关信号通路 黏着斑激酶 磷酸化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佛波酯促进NIH3T3细胞的铺展和聚焦粘附激酶的酪氨酸磷酸化 被引量:1
16
作者 涂立宇 方新初 查锡良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5期824-828,共5页
100nmol/L佛波酯(12-O-tetradecanoylphobol-13-acetate,TPA)能明显促进NIH3T3细胞在纤连蛋白(Fn)上的铺展,该作用能分别被酪氨酸激酶(tyrosinekinase,TK)抑制剂4′,5,7-三羟基异黄酮(genistein)和蛋白激酶C(proteinkinaseC,PKC)抑制剂c... 100nmol/L佛波酯(12-O-tetradecanoylphobol-13-acetate,TPA)能明显促进NIH3T3细胞在纤连蛋白(Fn)上的铺展,该作用能分别被酪氨酸激酶(tyrosinekinase,TK)抑制剂4′,5,7-三羟基异黄酮(genistein)和蛋白激酶C(proteinkinaseC,PKC)抑制剂calphostinC和神经鞘氨醇(sphingosine)所抑制.TPA作用于结合到Fn上的NIH3T3细胞,使其聚焦粘附激酶(focaladhe-sionkinase,FAK)的酪氨酸磷酸化程度较未处理细胞升高,于30min时达对照的204.0%,并存在浓度依赖性;该变化分别被上述抑制剂所拮抗;未经TPA处理的NIH3T3细胞和纤连蛋白结合诱导的FAK酪氨酸磷酸化亦分别被上述抑制剂所抑制.细胞松弛素D则无论TPA作用与否,都能完全阻断NIH3T3细胞的铺展和FAK的酪氨酸磷酸化.以上结果提示,TPA促进NIH3T3细胞在Fn上铺展的信号转导机制,与PKC的激活有关,进一步则可能通过影响FAK的酪氨酸磷酸化来实现,同时需要细胞骨架的参与;NIH3T3细胞和Fn结合并诱导FAK酪氨酸磷酸化的过程亦依赖于PKC和完整的细胞骨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波酯 蛋白激酶C 聚焦粘附激酶 细胞铺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制整合素和黏着斑激酶促进神经干细胞对脑缺血后的神经修复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丽 李云龙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875-878,共4页
目的探究抑制整合素-黏着斑激酶(FAK)信号通路对脑缺血动物模型神经干细胞(NSC)移植后NSC增殖的影响。方法选择12只健康SD大鼠作为对照组,另将线栓法成功构建脑缺血模型大鼠36只。随机分为脑缺血组、NSC移植组和西仑吉肽组,每组12只。后... 目的探究抑制整合素-黏着斑激酶(FAK)信号通路对脑缺血动物模型神经干细胞(NSC)移植后NSC增殖的影响。方法选择12只健康SD大鼠作为对照组,另将线栓法成功构建脑缺血模型大鼠36只。随机分为脑缺血组、NSC移植组和西仑吉肽组,每组12只。后2组大鼠注射10μl NSC溶液(细胞浓度为1×10^(6)个/L),西仑吉肽组还腹腔注射整合素抑制剂西仑吉肽100μg/kg。水迷宫实验分析大鼠神经功能,Western blot检测整合素和FAK蛋白表达,TUNEL染色检测神经细胞凋亡,免疫荧光染色检测NSC增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脑缺血组逃避潜伏期显著升高,而穿越平台次数显著降低(P<0.05);NSC移植组逃避潜伏期显著低于脑缺血组[(34.02±4.02)s vs(48.79±4.94)s,P<0.05],而穿越平台次数显著高于脑缺血组[(4.86±0.54)次vs(2.74±0.42)次,P<0.05];西仑吉肽组逃避潜伏期显著高于NSC移植组,而穿越平台次数显著低于NSC移植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脑缺血组大鼠整合素、FAK蛋白表达、凋亡指数和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神经元核抗原(NeuN)阳性细胞数显著升高(P<0.05);NSC移植组整合素、FAK蛋白表达、BrdU/NeuN阳性细胞数显著高于脑缺血组,凋亡指数显著低于脑缺血组(P<0.05);西仑吉肽组整合素、FAK蛋白表达、BrdU/NeuN阳性细胞数显著低于NSC移植组,凋亡指数显著高于NSC移植组(P<0.05)。结论外源性NSC增殖、分化为神经元的过程中,整合素-FAK信号通路被激活,抑制整合素-FAK信号通路会影响NSC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合素类 神经干细胞 脑缺血 黏着斑蛋白酪氨酸激酶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AK和FAKpY397在喉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18
作者 高尚 董频 +1 位作者 李大伟 沈斌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12-215,共4页
目的检测黏着斑激酶(FAK)及磷酸化黏着斑激酶(FAKpY397)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7例喉鳞状细胞癌和10例正常喉部组织中FAK及FAKpY397的表达。结果 57例喉鳞状细胞癌中FAK与FAKpY397阳性表... 目的检测黏着斑激酶(FAK)及磷酸化黏着斑激酶(FAKpY397)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7例喉鳞状细胞癌和10例正常喉部组织中FAK及FAKpY397的表达。结果 57例喉鳞状细胞癌中FAK与FAKpY397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7%和84.4%,与正常喉组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AK、FAKpY397与肿瘤的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及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结论 FAK和FAKpY397在喉癌中有高表达,推测与喉癌的侵袭及转移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着斑激酶 磷酸化黏着斑激酶 喉癌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理性瘢痕组织中黏着斑激酶、蛋白激酶B和核因子кB的表达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玉丽 王喜梅 +1 位作者 牛扶幼 陈言汤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44-1046,共3页
目的探讨病理性瘢痕组织中整合素介导的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信号转导途径中的关键酶黏着斑激酶(FAK)、蛋白激酶B(PKB)和核因子кB(NFкB)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0例病理性瘢痕、20例非病理性瘢痕和20例正常皮肤组织... 目的探讨病理性瘢痕组织中整合素介导的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信号转导途径中的关键酶黏着斑激酶(FAK)、蛋白激酶B(PKB)和核因子кB(NFкB)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0例病理性瘢痕、20例非病理性瘢痕和20例正常皮肤组织中FAK、磷酸化PKB(p-PKB)和NFкB的表达。结果病理性瘢痕组织中FAK、p-PKB、NFкB的阳性表达率较非病理性瘢痕和正常皮肤组织均升高(P<0.05)。病理性瘢痕组织中NFкB与p-PKB、FAK以及p-PKB与FAK表达均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病理性瘢痕的形成可能与激活整合素介导的PI3K信号转导通路、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合素 黏着斑激酶 蛋白激酶B 核因子ΚB 病理性瘢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着斑激酶酪氨酸磷酸化在牵拉依赖的细胞形态改变中的作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连荣 王菊光 吴伟康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41-244,247,共5页
【目的】探讨黏着斑激酶 (FAK) 397和 92 5位酪氨酸残基 (Y397,Y92 5 )酪氨酸磷酸化在单轴周期性牵拉引起的细胞形态改变 (垂直于牵拉轴方向排列和伸长 )中的作用。【方法】用含 10 0mL/L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大鼠成纤维细胞3Y1。利用PCR... 【目的】探讨黏着斑激酶 (FAK) 397和 92 5位酪氨酸残基 (Y397,Y92 5 )酪氨酸磷酸化在单轴周期性牵拉引起的细胞形态改变 (垂直于牵拉轴方向排列和伸长 )中的作用。【方法】用含 10 0mL/L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大鼠成纤维细胞3Y1。利用PCR法从人的脐静脉内皮细胞获得FAKcDNA。通过直接点突变 ,利用重叠PCR制成突变的FAK(F397Y ,F92 5Y)。将FAK突变转染到细胞内 ,使细胞遭受牵拉 ,牵拉 0min为对照组 ,牵拉 5、10、2 0、30、6 0min为牵拉组 ,实验重复 3次 ,实验数据利用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进行分析。然后利用FAKY397和Y92 5磷酸化的特殊抗体进行了免疫印迹实验 ,采用信息分析程序 (Mocha ,JandelScientific)测定免疫印迹的密度 ,比较对照组与牵拉组 ,检测FAK酪氨酸磷酸化 ,分析细胞形态改变。【结果】在牵拉反应中 ,FAKY397和Y92 5的酪氨酸磷酸化水平比对照组明显增高 (P <0 0 5 ) ,并且峰值分别在牵拉后 5min(2 75± 0 5 1倍 ,n =3)和 2 0min(2 98± 0 5 8倍 ,n =3)。另一方面 ,在突变FAK转染的细胞中 ,牵拉引起的细胞形态改变被有意义的阻滞了。【结论】牵拉引起的FAK酪氨酸磷酸化在牵拉依赖的细胞形态改变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着斑激酶 酪氨酸磷酸化 细胞大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