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1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ssessment of dam impacts on river flow regimes and water quality:a case study of the Huai River Basin in P.R.China 被引量:2
1
作者 夏军 张永勇 《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CAS 2008年第4期261-276,共16页
The Huai River Basin is a unique area in P.R.China with the highest densities of population and water projects.It is also subject to the most serious water pollution.We proposed a distributional SWAT(Soil and Water As... The Huai River Basin is a unique area in P.R.China with the highest densities of population and water projects.It is also subject to the most serious water pollution.We proposed a distributional 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 model coupled with a water quality-quantity balance model to evaluate dam impacts on river flow regimes and water quality in the middle and upper reaches of the Huai River Basin.We calibrated and validated the SWAT model with data from 29 selected cross-sections in four typical years(1971,1981,1991 and 1999) and used scenario analysis to compensate for the unavailability of historical data regarding uninterrupted river flows before dam and floodgate construction,a problem of prediction for ungauged basins.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dam and floodgate operations tended to reduce runoff,decrease peak value and shift peaking time.The contribution of water projects to river water quality deterioration in the concerned river system was between 0 to 40%,while pollutant discharge contributed to 60% to 100% of the water pollution.Pollution control should therefore be the key to the water quality rehabilitation in the Huai River Bas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MS river control river basin projects prediction in ungauged basins flow regime water environment Huai river Bas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船舶-流场运动耦合的内河航道设计方法
2
作者 张磊 封少雄 +4 位作者 谭昆 郭涛 宋成果 初秀民 苗洋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9-98,共10页
航道一般指江河及运河内可供船舶通航的水域,目前大多采用流场演化规律分析结合工程人员经验的方法开展规划设计,对通行船舶这一因素考虑不够全面.拟从河道中船舶与流场直接作用的角度提出一种内河航道设计方法.首先,基于Fluent二次开发... 航道一般指江河及运河内可供船舶通航的水域,目前大多采用流场演化规律分析结合工程人员经验的方法开展规划设计,对通行船舶这一因素考虑不够全面.拟从河道中船舶与流场直接作用的角度提出一种内河航道设计方法.首先,基于Fluent二次开发,突破了船舶-流场相互作用的水动力响应解耦算法,对内河航段中船舶自由漂流运动进行模拟,其中,流场使用有限体积法进行求解,船舶运动控制方程通过用户自定义模块(UDF)输入并采用四阶Runge-Kutta法求解,动网格技术用于更新计算域;然后,考虑航行频率,给予通行船型不同权重,使用加权最小二乘法对漂流轨迹进行曲线拟合,得到航道边界线.选取了长江东流(从天生洲起)这一具有典型碍航结构物(弯道、分汊)航段开展航道设计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设计的航道与现行规划航道趋势一致;同时,结合流场细节云图对船舶运动响应过程进行分析,发现设计的航道可使船舶有效规避风险急流、斜流,合理利用水流动能,提升航行安全性和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河 航道设计 船舶-流场运动耦合 船舶 水动力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中游水沙通量时空变化及河床冲淤分布特征
3
作者 郭率 刘鑫 +1 位作者 周美蓉 关见朝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9-46,共8页
三峡及上游水库群运用后长江中游水沙条件发生显著变化,河床持续冲刷调整,因此有必要研究干支流水沙通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及河床冲淤分布特点。基于干支流主要控制站实测水沙资料与平滩河槽冲淤量数据,详细分析了长江中游及各子河段水沙... 三峡及上游水库群运用后长江中游水沙条件发生显著变化,河床持续冲刷调整,因此有必要研究干支流水沙通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及河床冲淤分布特点。基于干支流主要控制站实测水沙资料与平滩河槽冲淤量数据,详细分析了长江中游及各子河段水沙通量及冲淤量的时空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1)从时间尺度来看,三峡工程运用后中游干流年径流量变化不大,输沙量减少68%~92%。径流年内均呈汛期减小,枯水期增大的规律。除仙桃站年径流量和湖口站年输沙量增大外,其余支流和通江湖泊的水量和沙量均减小;(2)从空间尺度来看,径流量沿程变化未发生显著调整,但输沙量由三峡工程运用前的沿程减小调整为沿程增加,且泥沙来源由三峡工程运用前的上游输入为主(占比约为120%)调整为运用后的河床冲刷补给为主(占比为53%);(3)2002-2020年长江中游干流平滩河槽累计冲刷26.3亿m^(3),约占中下游总冲刷量的54%,尤以荆江段冲刷幅度最大(占比为47%),且冲刷重心由宜枝段向汉湖段移动;(4)建立了分河段累计冲淤量与对应控制站前5年汛期平均水流冲刷强度的函数关系,决定系数(R2)均高于0.8,定量反映了坝下游河床纵向调整对来水来沙条件变化的响应关系,可用于定量估算不同水沙条件下各河段的河床冲淤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工程 水沙通量 河床冲淤 时空变化 长江中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蒙河段平滩流量变化过程及其与水沙条件的关系
4
作者 姚庆锋 卢书慧 +1 位作者 史红玲 张治昊 《泥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5-60,共6页
采用实测资料分析的方法,研究了黄河上游宁蒙河段平滩流量变化过程及其与水沙条件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986年后,黄河上游龙羊峡水库与刘家峡水库联合调控运用,宁蒙河段年水量和汛期水量有所减小,年沙量和汛期沙量大幅度减小,洪峰流量... 采用实测资料分析的方法,研究了黄河上游宁蒙河段平滩流量变化过程及其与水沙条件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986年后,黄河上游龙羊峡水库与刘家峡水库联合调控运用,宁蒙河段年水量和汛期水量有所减小,年沙量和汛期沙量大幅度减小,洪峰流量削减严重,发生洪水的几率明显降低。水沙过程的变化必然会影响宁蒙河段河床演变过程,宁蒙河段平滩流量由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3 600~5 800 m^(3)/s减小到目前的1 900~4 000 m^(3)/s。建立的宁蒙河段平滩流量和水沙条件的响应关系表明,宁蒙河段平滩流量随汛期水量的增大而增大,随汛期来沙系数的增大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上游 宁蒙河段 平滩流量 水沙条件 河道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挝南欧江四级水电站枢纽设计综述
5
作者 程鹏 《云南水力发电》 2025年第2期80-84,共5页
老挝南欧江四级水电站最大运行水头28m,目前在已投运的灯泡贯流式机组的水电枢纽中水头最高。设计通过合理科学的选址、选型和布置,最终实施的枢纽布置紧凑合理,水工结构设计经济可靠。2020年以来的安全稳定运行表明,该项目已树立为灯... 老挝南欧江四级水电站最大运行水头28m,目前在已投运的灯泡贯流式机组的水电枢纽中水头最高。设计通过合理科学的选址、选型和布置,最终实施的枢纽布置紧凑合理,水工结构设计经济可靠。2020年以来的安全稳定运行表明,该项目已树立为灯泡贯流式机组的新标杆项目。介绍了枢纽总体布置设计情况,总结了布置特点,希望为类似工程项目的建设提供实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欧江 灯泡贯流式 枢纽布置 河床式厂房 运行水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叠前反演的主河道预测在川东北的应用
6
作者 韩璇颖 《石化技术》 2025年第2期289-291,共3页
川东北某区须四段发育巨厚大套细砂岩,但由于砂岩致密、河道叠置沉积、弹性参数特征复杂,相对优质主河道储层预测难度大。首先根据录井解释成果,利用电阻率和泥质含量建立优质主河道的划分标准,然后采用坐标旋转技术构建新的敏感弹性参... 川东北某区须四段发育巨厚大套细砂岩,但由于砂岩致密、河道叠置沉积、弹性参数特征复杂,相对优质主河道储层预测难度大。首先根据录井解释成果,利用电阻率和泥质含量建立优质主河道的划分标准,然后采用坐标旋转技术构建新的敏感弹性参数,明确主河道的弹性参数特征,最后基于叠前同时反演技术实现研究区优质主河道的预测。实际应用的结果与井的吻合程度高,平面沉积规律合理,为其他区块类似复杂优质河道预测探索了一套新的技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厚细砂岩 主河道 叠前反演 储层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量监测设施现状及江苏省主要河道适用性分析
7
作者 王少波 朱信泽 +1 位作者 王志伟 贺颖庆 《中国水运》 2024年第9期112-115,共4页
流量监测是水文测验工作的重要部分,是水利信息化的基础,通过分析定点式ADCP、超声波时差法、侧扫雷达、雷达波等流量监测设备的原理、安装方式、成本等特性,分别总结其适用工况与优缺点。本文以江苏省河道为例,结合河道特征与需求对流... 流量监测是水文测验工作的重要部分,是水利信息化的基础,通过分析定点式ADCP、超声波时差法、侧扫雷达、雷达波等流量监测设备的原理、安装方式、成本等特性,分别总结其适用工况与优缺点。本文以江苏省河道为例,结合河道特征与需求对流量监测设施做适用性分析,为水文设施建设提供流量监测方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测验 流量 在线监测 江苏省河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水库运用对河口尾闾河道出汊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杨卓媛 夏军强 +1 位作者 宋红波 刘国强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7-42,共6页
为定量研究大型水库运用对河口尾闾河道出汊的影响,以黄河口尾闾段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熵权法的河道出汊阈值确定方法,根据实测水沙资料确定了尾闾河道出汊指标计算公式及相应的河道出汊阈值,在还原无小浪底工程时尾闾段水沙... 为定量研究大型水库运用对河口尾闾河道出汊的影响,以黄河口尾闾段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熵权法的河道出汊阈值确定方法,根据实测水沙资料确定了尾闾河道出汊指标计算公式及相应的河道出汊阈值,在还原无小浪底工程时尾闾段水沙及河槽形态调整过程的基础上,结合出汊阈值对比分析了有、无小浪底工程时尾闾段发生河道出汊概率的差异。结果表明:河段河相系数和汛期平均水流冲刷强度分别为边界和水沙条件中对河道出汊贡献最大的两个指标;黄河口尾闾段河道出汊阈值为38.16,当出汊指标大于38.16时尾闾段发生河道出汊;小浪底工程运用约束了进入尾闾段的沙量,河道出汊概率明显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出汊阈值 水沙条件 河床调整 黄河口尾闾段 小浪底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沱沱河辫状河道多尺度形态特征及非活跃汊道的影响
9
作者 何育聪 李志威 +1 位作者 夏军强 周银军 《泥沙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8-44,共7页
目前对长江源辫状河流的形态特征已有初步认识,但缺乏河段多尺度形态特征与非活跃汊道的影响研究。基于GEE和PyRIS,使用Landsat 8、Sentinel-2遥感影像、STRM V4地形数据和沱沱河站2013-2018年逐日流量数据,分析沱沱河多尺度的辫状平面... 目前对长江源辫状河流的形态特征已有初步认识,但缺乏河段多尺度形态特征与非活跃汊道的影响研究。基于GEE和PyRIS,使用Landsat 8、Sentinel-2遥感影像、STRM V4地形数据和沱沱河站2013-2018年逐日流量数据,分析沱沱河多尺度的辫状平面形态特征及非活跃汊道的影响。结果表明:全河段平面形态呈宽窄相间的藕节状,且汊道随流量增大呈先增多后增宽的阶段性变化特征。子河段辫状强度与活动水域面积比呈先增后减的抛物线型变化规律,与水面展宽呈正幂律关系。非活跃汊道仍具有辫状河道的辫状强度特征,其地形较高,缺少漫滩机会,内部非活跃汊道形态稳定,年内摆幅小于1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辫状河道 形态特征 非活跃河道 日均流量 遥感影像 长江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下游漫滩洪水滩槽分流比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0
作者 姚庆锋 卢书慧 +1 位作者 史红玲 张治昊 《泥沙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2-46,共5页
采用实测资料分析的方法,研究了黄河下游漫滩洪水滩槽分流比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花园口4次漫滩洪水滩槽分流比均值为0.18,说明主槽是黄河下游泄洪排沙的主体;黄河下游上宽下窄,滩槽分流比沿程变大。1986年后,下游河道萎缩,... 采用实测资料分析的方法,研究了黄河下游漫滩洪水滩槽分流比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花园口4次漫滩洪水滩槽分流比均值为0.18,说明主槽是黄河下游泄洪排沙的主体;黄河下游上宽下窄,滩槽分流比沿程变大。1986年后,下游河道萎缩,平滩流量下降,滩槽分流比增大;2000年后,下游河道冲刷,平滩流量增大,滩槽分流比减小。滩槽分流比随滩槽糙率比的增大而减小,随滩槽水面宽度比、滩槽水深比的增大而增大。提高主槽过流能力,必须采用综合治理措施维护下游主槽适宜规模的平滩流量;提高滩地过流能力,必须降低人类活动对滩地的影响,给滩地留有足够的行洪空间,确保全断面行洪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下游 漫滩洪水 滩槽分流比 平滩流量 洪水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上游宁蒙河段平滩流量变化与水沙过程的响应关系
11
作者 韩小军 卢书慧 +3 位作者 史红玲 刘裕 张海霞 张治昊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61-367,共7页
平滩流量是表征河道排洪输沙能力的重要指标,开展宁蒙河段平滩流量变化机理的研究对于治理黄河意义重大,本文采用实测资料分析的方法,研究了黄河上游宁蒙河段平滩流量变化特征及其与汛期水沙过程的定量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黄河上游宁蒙... 平滩流量是表征河道排洪输沙能力的重要指标,开展宁蒙河段平滩流量变化机理的研究对于治理黄河意义重大,本文采用实测资料分析的方法,研究了黄河上游宁蒙河段平滩流量变化特征及其与汛期水沙过程的定量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黄河上游宁蒙河段沿程六站平滩流量由1960年代中期的3600~5800 m^(3)/s减小到目前的1900~4000 m^(3)/s。2000年前宁蒙河段三湖河口平滩流量与汛期水沙过程关系点群与2000年后两者关系点群存在明显分区,说明2000年后宁蒙河段河床演变机理发生了变化,遵循不同规律。建立的宁蒙河段三湖河口平滩流量与汛期水沙过程的定量关系式表明,宁蒙河段平滩流量随着汛期平均水量的减小(增大)而减小(增大),随着汛期平均来沙系数的减小(增大)而增大(减小),随着汛期水流过程参数的增大(减小)而增大(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上游 宁蒙河段 平滩流量 水沙过程 河床演变 响应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下游河道平滩流量变化及其与汛期水沙条件的关系
12
作者 韩小军 卢书慧 +1 位作者 史红玲 林树峰 《泥沙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9-73,共5页
采用实测资料分析的方法,研究了黄河下游河道平滩流量变化与汛期水沙条件的关系。黄河下游河道平滩流量的变化是先减小后增大,由20世纪中期的7 000~9 000 m^(3)/s减小到20世纪末期的2 000~4 000 m^(3)/s;21世纪后,平滩流量恢复至4 000~7... 采用实测资料分析的方法,研究了黄河下游河道平滩流量变化与汛期水沙条件的关系。黄河下游河道平滩流量的变化是先减小后增大,由20世纪中期的7 000~9 000 m^(3)/s减小到20世纪末期的2 000~4 000 m^(3)/s;21世纪后,平滩流量恢复至4 000~7 000 m^(3)/s。2000年前孙口平滩流量与汛期水沙条件关系点群与2000年后两者关系点群存在明显分区,表明小浪底水库蓄水拦沙运用后,下游河道冲刷演变机理与前期河道淤积演变机理存在较大差异。建立的孙口平滩流量与汛期水沙条件的定量关系表明,黄河下游河道平滩流量随着汛期平均水量的增大而增大,随着汛期平均来沙系数的增大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下游 平滩流量 水沙条件 河道演变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下游河道悬沙与床沙粒径智能预测研究
13
作者 董庆豪 孙龙飞 +1 位作者 王远见 赵万杰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37,共6页
探究河道悬沙和床沙粒径分布有助于分析河道泥沙整体淤积情况,并反馈指导优化水库运用方式。为系统掌握黄河下游河道悬沙与床沙粒径的分布规律,收集整理黄河下游河道花园口等6个断面的水沙系列数据,采用递归特征消除算法进行变量筛选,... 探究河道悬沙和床沙粒径分布有助于分析河道泥沙整体淤积情况,并反馈指导优化水库运用方式。为系统掌握黄河下游河道悬沙与床沙粒径的分布规律,收集整理黄河下游河道花园口等6个断面的水沙系列数据,采用递归特征消除算法进行变量筛选,并基于不同机器学习算法构建黄河下游河道泥沙粒径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变量筛选算法能够有效提取模型中的主要影响因子,而利用机器学习算法进行不同断面泥沙粒径预测时,在测试集上整体表现较好,各断面优选模型预测悬沙粒径的决定系数R2均在0.64~0.89之间,床沙的均在0.37~0.72之间。同时,采用2020年数据对模型预测效果进一步验证时,悬沙和床沙粒径预测值与实测值R2分别达0.6097和0.4456,表明所建模型能够有效实现黄河下游河道泥沙粒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沙粒径 变量筛选 机器学习 智能预测 黄河下游河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砂岩油气藏地震正演模拟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雨 许胜利 但玲玲 《非常规油气》 2024年第1期29-35,共7页
地震正演是地震储层预测必不可少的部分。在致密砂岩储层中,正演研究相对较少,反射特征认识不充分,而目前随着勘探开发进入隐蔽化,需要加强对致密砂岩储层发育特征的认识。为提高这一认识,以H油田C8油组为例开展了致密储层的正演研究,... 地震正演是地震储层预测必不可少的部分。在致密砂岩储层中,正演研究相对较少,反射特征认识不充分,而目前随着勘探开发进入隐蔽化,需要加强对致密砂岩储层发育特征的认识。为提高这一认识,以H油田C8油组为例开展了致密储层的正演研究,取得了以下研究成果:1)砂厚与地震属性之间的关系受砂泥岩阻抗差大小的影响。当阻抗差较大时,振幅随厚度的变化幅度明显;当阻抗差依次减小时,振幅随砂厚变化的幅度也依次变小。2)存在着一个临界的孔隙度0.08,当孔隙度小于0.08时,砂岩对应波峰-波谷,振幅随孔隙度增大而减小;当孔隙度等于0.08时,砂泥岩阻抗相等振幅为零;当孔隙度大于0.08时,极性出现反转,砂岩对应波谷-波峰,振幅随孔隙度增大而增大。3)河道的正演结果表现为单个复合河道地震同向轴相应为顶平底凸的下切和边部收敛;两河道纵向切叠为晚期河道切割出现下切和边部收敛;河道侧向切叠为早期复合河道被晚期的河道切割,晚期复合河道形态保存完整。4)前积体的正演结果表现为明显的顶底板反射及两侧反射形成平行四边形的形状。利用该研究成果对C8油组进行了储层砂体的预测,共识别河道7条,为进一步的储层预测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 正演模拟 储层预测 河道追踪 复合河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下游典型概化心滩绕流近壁面流场水力特性
15
作者 张春晋 任小凤 +2 位作者 张敏 丰青 赵崇旭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20-1127,共8页
为了揭示黄河下游典型概化心滩绕流近壁面流场的水力特性,以下游马峪沟断面附近典型心滩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探究不同流量与水深条件下概化心滩绕流近壁面流场的水流流态、河床高程、水流挟沙力及床面阻力等特性,并验... 为了揭示黄河下游典型概化心滩绕流近壁面流场的水力特性,以下游马峪沟断面附近典型心滩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探究不同流量与水深条件下概化心滩绕流近壁面流场的水流流态、河床高程、水流挟沙力及床面阻力等特性,并验证平面二维水沙模型计算得到的流速分布与河床高程的正确性.结果表明:分流区断面受到滩头影响,流速变小,并且流速最大值出现在汊道.汇流区断面在滩尾影响下发生边界层分离,水槽中央流速达到最小,此后流速达到最大并趋于平均化;采用平面二维水沙模型计算得到的流速分布与河床高程的模拟值与试验值基本吻合,表明采用数值模拟探究心滩绕流近壁面流场水力特性是可行的.本研究将为揭示黄河下游典型冲积河段心滩形态特征调整过程的动力学机理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滩绕流 水力特性 数值模拟 黄河下游 水沙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线性回归的暴雨泥石流堵河预测
16
作者 刘人文 周伟 +2 位作者 周亚萍 任文铭 聂浩文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6-142,共7页
堵河型泥石流灾害在汶川震区较为常见,其链式灾害效应严重威胁到了区域内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故准确预测泥石流堵河程度,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是至关重要的。以四川省绵竹市清平镇于2010年8月13日暴发的群发性泥石流为研究对象,通过分... 堵河型泥石流灾害在汶川震区较为常见,其链式灾害效应严重威胁到了区域内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故准确预测泥石流堵河程度,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是至关重要的。以四川省绵竹市清平镇于2010年8月13日暴发的群发性泥石流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因子权重,利用非线性回归建立了泥石流堵河程度的预测模型,并与已有模型进行了对比,论证了所建立模型的可用性,其后对不同降雨频率下的泥石流堵河程度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流量比和流域面积是最佳的建模因子,所建立的模型绝对平均误差为0.049;与不同模型对比发现本文模型对于清平镇泥石流堵河预测具有很好的适用性;在极端降雨下,部分沟道堵河预测程度为1,会造成绵远河堵断。研究成果可为该地区泥石流灾害的防治和治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泥石流 堵河 非线性回归 预测模型 汶川震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东部深水浊积砂岩气藏储层精细描述与连通性研究
17
作者 杨娇 戴建文 +5 位作者 董硕 杨秋飞 钟旭临 涂乙 朱璠 马睿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8-109,共12页
南海东部深水区油气资源丰富,深水重力流浊积砂岩展布复杂,砂体构型期次划分、构型单元叠置样式和连通关系直接制约气田的布井开发。以南海东部深水L气田为例开展研究,基于地震沉积学方法,运用沉积模式研究、复合水道体系构型及建模表... 南海东部深水区油气资源丰富,深水重力流浊积砂岩展布复杂,砂体构型期次划分、构型单元叠置样式和连通关系直接制约气田的布井开发。以南海东部深水L气田为例开展研究,基于地震沉积学方法,运用沉积模式研究、复合水道体系构型及建模表征方法,开展了基于南海深水重力流复合砂体解剖,建立了本海域深水气田浊积水道复合砂体构型划分方案,开展了单期构型砂体空间演化和展布规律研究。研究成果表明:南海深水L气田浊积水道可划分为复合浊积体、复合水道和单一水道等3个级次,在气田内部平面上发育4条复合水道,纵向上发育2期河道,建立复合水道内部的沉积演化规律,明确了水道间的连通关系,并结合动态生产验证了连通关系的合理性,成功指导相邻B气田部署1口水平井,最高日产达130万方,生产效果较好。研究成果对推动周边气田开发及潜力勘探具有一定借鉴和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深水浊积砂岩 重力流沉积 水道复合体系 水道化朵叶 深水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RD-AVA反演的含气性预测技术及应用
18
作者 纪永祯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11-818,共8页
为进一步优化AVA反演技术以提高储层含气性预测精度,需要解决反演方法中先验的选择和AVA反演近似式与部分叠加策略的选择两个关键问题。为此,利用自动相关判别(ARD)先验中的超参数从不同地震道估计可变的特定值,而不再用固定值(如高斯... 为进一步优化AVA反演技术以提高储层含气性预测精度,需要解决反演方法中先验的选择和AVA反演近似式与部分叠加策略的选择两个关键问题。为此,利用自动相关判别(ARD)先验中的超参数从不同地震道估计可变的特定值,而不再用固定值(如高斯先验、柯西先验等)约束反演过程,可以在含气性预测时更好地反映储层地质特征的横向变化,获得高精度预测结果;在AVA反演近似式与部分叠加策略的选择时,参考了两个标准(参数灵敏度和条件数),给出反演近似式和最大、最小角度与角度间隔的选择建议。提出的ARD-AVA反演方法和近似式与部分叠加优选策略,在河道类型气藏含气性预测中效果很好。通过与传统方法的预测结果对比,结合测井和生产数据,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VA反演 自动相关判别先验 含气性预测 河道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通道注意力机制的AE-BIGRU交通流预测模型
19
作者 黄艳国 何烜 杨仁峥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74-1782,共9页
交通流预测是智能交通系统的关键。针对目前交通流数据复杂的时空关联性以及自身的不确定性,为准确预测高速公路交通流并缓解交通拥堵问题,提出以自编码器网络(AE)和双向门控循环单元(BIGRU)相结合的深度学习组合预测模型(AE-BIGRU),并... 交通流预测是智能交通系统的关键。针对目前交通流数据复杂的时空关联性以及自身的不确定性,为准确预测高速公路交通流并缓解交通拥堵问题,提出以自编码器网络(AE)和双向门控循环单元(BIGRU)相结合的深度学习组合预测模型(AE-BIGRU),并在此基础上引入双通道注意力机制进行模型训练。将预处理后的数据采用滑动窗口的方式作为参数输入模型,通过AE提取交通流的空间特征,得到输入信息特征的最优抽象表示;利用BIGRU从前向和后向传播中获取信息,充分提取交通流的时间相关特征,更全面地捕捉时间演变规律;最后结合双通道注意力机制,增强预测模型的特征提取能力,最大限度地保留特征信息,提升模型的预测精度,从而得到最终短时流量的预测目标值。为验证模型的适用性,采用多组短时交通流数据进行仿真实验,与其他基准模型对比发现:该交通流预测模型能够有效捕获交通流的动态时空特征,加强关键信息的提取,所预测的流量更加接近真实值,具有良好的泛化能力。其中测试集的均方根误差值下降了约0.061~0.604,平均绝对误差值下降了约0.025~0.512,相关系数值R2提高了约0.007~0.062。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预测步长的增加,该实验模型在交通流数据的时间特性上仍能表现出稳定的预测性能,所建的组合预测模型在预测精度和鲁棒性方面表现出更高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 交通流预测 AE-BIGRU模型 深度学习 双通道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河床式水电站调度曲线的分析与研究
20
作者 张志娇 陆晓玮 钟华昌 《红水河》 2024年第2期22-26,36,共6页
为了分析低水头、日调节或径流式水电站的出力情况,研究适用于水电站的发电调度运行方式曲线,笔者研究分析折线形和山峰形两种出力限制曲线,对两种曲线合理性进行分析和验证,并提出应用建议。结果表明,两种曲线均可以大幅提高水电站及... 为了分析低水头、日调节或径流式水电站的出力情况,研究适用于水电站的发电调度运行方式曲线,笔者研究分析折线形和山峰形两种出力限制曲线,对两种曲线合理性进行分析和验证,并提出应用建议。结果表明,两种曲线均可以大幅提高水电站及电网调度对短期(日内)预想出力的预测精度。两种曲线均可适用于低水头、径流式水电站在不同水头条件的调度需求,有一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力限制曲线 调度运行 折线形 山峰形 水位 发电流量 河床式水电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